妙法莲华经要觧卷第三 旷四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
从无量义三昧起也。
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觧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双叹二智一乘之深也诸佛智慧指权实二智也权智说法实智证法其智慧门指一乘妙法也经初發绪独因文殊而出定輙告鹙子者此经以智立体会权归实文殊为实智之首鹙子为权智第一所以告之意在引权入实也。
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𥁞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觧。
释上智深法深之由也亲无数佛则所学之深行无量道则所造之深勇猛精进则建志之深名称普闻则积德之深成就深法则所证之深随宜所说则方便之深所以难觧难入也如此深叹者将以引权入实会三归一欲發起二乘愿慕也。
释尊出兴种种演说方便导生皆由权实二智耳方便波罗蜜权智也知见波罗蜜实智也非权不能导生非实不能离著故须两具也诸著者麄即六尘业细即二乘法。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觧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如来真知见力广无不容深无不极故四无量心四无碍辩十力四无畏深禅大定诸觧脱法诸三昧门一一深造实际凡一切未曾有法无不由此成就盖是智也摄一切法如空包色融一切相如海纳流故称广大深远。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別巧说诸法言词柔软恱可众心。
如来真方便力能分別万法巧说三乘曲徇机宜故言词柔软称适物性故恱可众心。
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结二智德用也。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觧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𥁞诸法实相。
止之不说益显深妙也第一难觧之法即实相妙法非言所及故不须复说非意所到故希有难觧非二乘所造故唯佛能究。
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上所谓实相者即世间诸法性相体力本末究竟等是也可见为相相本为性形具为体利用为力乍起为作资始为因助因为缘缘熟为果应果为报始终为本末穷𥁞为究竟一切诸法不离此十亦各具此十也如是者随事指法之辞谓诸法有如是之相如是之性乃至如是而始终如是而穷𥁞无非实相也即此而推现前种种松直𣗥曲鹄白乌黑竹如是翠花如是黄凡即诸世谛之事无非实相也唯其即世谛而无非实相故证之者当不亏其天真不离其当体而默得于色心之外是谓第一希有难觧之法也旧约四圣六凡十法界而说以一界各具十如合为十界百如摄为百界千如融之以至于无𥁞此乃即实相而明法性也又作三观回互而释空则是相如假则如是相中则相如是此乃即实相而明观智也然此正明诸法实相乃一乘极谈不应作如如理性释之况十如三观方是大乘圆融之法于一乘实相同途异辙达者审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雄不可量至无能测量者叹诸佛二智之深也本从无数佛至难见难可了颂诸佛智深之由也于亿劫行道至我已悉知见括显自行也佛号世尊又号世雄者世尊为十号之总余皆随德之称故或曰雄猛曰慧日曰两足等今言世雄者乃释迦称诸佛智德雄猛绝世也余如长行。
颂十如及止身子不说之意也是法不可示言词相寂灭者如是实相触事而真拟之即差言之即乖也言诸余生𩔗无能觧者以即诸世谛性相而默得于色心之外为难也言除诸菩萨信坚固者许以信得入也言诸弟子众力所不堪者明非二乘法也漏𥁞后身即二乘之果所谓住最后身有余涅槃者。
此自寡智而之众智以广叹佛智之深也舍利弗智慧第一而寡不如众故虽满世间又满十方第一之智皆不足测佛深智也。
此又自利智而之上智以广叹也声闻之智不及辟支之利而辟支既证无漏后身则其智为极明新發意菩萨能供佛以增长智慧能了义以决择智慧能说法以發明智慧则其智之妙又过辟支之利矣地上不退菩萨之智又过于地前發意如是竟不能知者明佛智非三乘人所知意在激發权小也辟支此云独觉竹林稻麻譬最多也。
无漏妙法即一乘实相也二乘不能测故唯我知是相诸佛所同证故十方佛亦然。
[后-口+十]昔之权使悟今实也初四句召二乘人后四句[后-口+十]权而告之。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𥁞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發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觧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
佛说一觧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觧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觧之法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二智破暗故称慧日此叹久默斯要下乃申问。
此皆颂佛前言为问即佛力无所畏觧脱诸三昧等文道塲所得法言所证实智也我意难可测言说法权智也。
具足道即圆顿法。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道大机小故闻者惊疑。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佛依小根而止故独言天人惊疑身子依大根而请故广言诸根明了。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身子为法之切固仗大根而请也长夜安隐者众生痴盲如处长夜若蒙發明则得大安隐两足福足慧足也舍利弗于声闻众智慧第一故称长子。
圣慈之心感之则应故虽欲无言不可得也。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軰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枝叶譬𤨏末之众贞实譬成德之众。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敬对曰唯领善听之诫也。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
直指妙法全体也下明一大事佛知见与所谓是法非思量分別所觧者𥁞此矣直可非思量分別而觧之。
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优昙此云灵瑞华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譬妙法为一大事时乃说之。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觧。
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觧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云我以方便演说即明权也云是法非思量所觧显实也所以非思量分別者离识○情也唯佛能知非二乘法也。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一大事者一乘妙法也即诸佛知见当人妙心万法实相无二无三故曰一此非小缘故曰大事。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征释上义明诸佛出兴本怀也佛知见者彻了实相真知真见也在法名一佛乘在因名一大事在果名一切种智故曰诸佛因一大事故出兴为一佛乘故说法欲令众生开佛知见而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也此真知见生佛等有本来清净唯人以妄尘所染无明所覆而自迷失故佛与开示使得其本来清净者而自悟入不复迷失也开者破无明之封蔀示者指所迷之真体悟者豁然洞视入者深造自得而证一切种智是谓佛知见道也。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结释也。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诸佛为一大事出现故诸有所作常为一事以此而教菩萨以此而示众生以此而说诸法曾无他道也。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亦莫不由斯道也。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一切种智即佛果智也。
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结指归同也不言开者云教化即开义。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我今说法皆式诸佛也种种欲著者或依浊业欲五尘著爱染或依净业欲小果著二乘。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妬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別说三。
此原圣人始以乘时济导不得已而说三然要其终实为一乘耳五浊皆依性说性本渊澄五事交扰起诸尘滓名浊所谓劫浊者劫言时也时多恶事混浊起业烦恼浊者开即九十八使总即贪嗔痴等五钝混浊障事众生浊者长养无明支离六道众恶相生混浊障性见浊者开即六十二见总即身边等五利混浊障理命浊者业识为种交遘發生随劫短减汩没生死劫浊无別体但依四者增剧立名释迦出当劫减寿百嵗时四者正剧故云劫浊乱时众生垢重等。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觧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除佛灭后去圣逾远容有不信然亦可作得度因缘故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觧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前独云罪深增慢此又云我慢不信等者前则通举此则別颂以比丘出家进取圣果多增慢优婆塞在家豪贵矜高多我慢优婆夷女懦邪僻多不信故也护惜瑕疵谓覆罪文过众中糟糠谓乱淳混粹也佛威德故去者若穷子之怖父也。
明应小机开权也言众生心所念等者谓知其所念小法所行小道所欲小果所系浊业故以方便说九部法修多罗云契经伽陁云孤起颂本事说佛本行本生说佛前因未曾有即希有之瑞因缘即种种缘法譬喻引事显法祇夜云应颂优婆提舍云论议此小乘九部也大乘加方广自说授记为十二部。
明应大机显实也心净则异上欲性利根异上钝根行深妙道异上不行是故为说大乘而记其成佛也深心念佛即念自性佛修持净戒即持无相戒此所以为得佛之道也。
所谓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也夫佛道悬旷经劫积行然后乃成此则才闻一偈而成何耶盖佛性之在缠若神珠之在衣小乘向外求索故甚大艰难法华直指当体故不求自得是以彼必经劫积行而此则不几乎一偈可以成佛也。
结显一乘也但以假名字等者虽假三乘之名实说正智之法。
圣人平等行慈至诚待物故自安住大乘而一如所得之法加之定慧庄严以此度生欲人同证若自证大道而以小乘化物则为悭法于道有妨是不可也故凡归我以信则我待之以诚不欺小机不诳未学不贪法利不嫉彼胜盖法中诸恶佛皆已断故能说法无畏也安乐行云若欲说是经当舍嫉恚慢谄诳邪偽心此断诸法中恶之义也我以相严身等者谓有能信归于我我斯为现胜身说实相法其所说法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名实相印又以一实相印一切法如所谓山河大地一法所印。
昔愿众生同证实相今获显实是满本愿此结叙实也。
以一实化虽我本愿柰何机小怖大若穷子之惊愕迷闷则于物有妨是以用权也。
彼所以迷不受教者为善本未植浊业强盛故也坚著五欲痴爱生恼即烦恼浊也以欲因缘坠三恶轮六趣即众生浊也受胎微形增长众苦命浊也入邪见林著妄謟曲见浊也若有者常见若无者断见众生因此二见于五蕴计我故具足六十二见由是执妄益坚去道益远是以于万亿劫不闻佛名不闻正法即劫浊也五者交扰汩昏其性难以正道度之是故不得已而说𥁞苦道示权果法即小乘灭谛非真灭也下示真灭。
修道证灭是亦非真了法本来常自寂灭不假修证乃为真灭能行此道与觉相应故得作佛也。
虽说三乘皆归一实。
言皆依权演实也。
此又广演诸佛随机方便异之言多也谓以多方便助显妙法第一义谛即下文所陈上至菩萨下至人天小善微因皆成佛道是也下文旁出四科。
以善软为声闻行者大品叹罗汉心调柔软净名云住调伏心是贤圣行。
万亿种者或七宝香木或瓦石沙土贵贱华质之不同等妙刹也精诚戏笑之所寓等妙心也所以皆成佛道。
诸形像者或木雕漆布或泥塑宝钻或金银乃至锡铁而铸或众彩乃至指爪而画若形若影之精朴等妙相也自作使人之专略等妙心也至若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如是种种无非实相皆第一义所以皆成佛道然此非二乘所及故曰但化诸菩萨也。
或香华幡盖出于敬心或众鼓伎乐出于喜心或以一色一香出于乱心乃至歌呗之小音低头之小善而皆成佛道者第一义谛离敬怠绝喜恶静乱小大皆通为一故也若以敬喜为是以怠乱为非则终身处乎是非之塲喜怒之境虽历尘劫碎身粉命未有得道之期况一举手低头之顷耶度众入灭乃详言成佛转化之事贝螺也大者缭曲似角故名角贝。
诸行首举六度福慧为最难末举乱心称佛为最易而皆成佛道者信乎道无难易颠沛造次无非妙法无非第一义也。
结过去道同也。
此同释迦本立誓愿。
此同过佛以异方便助显等意而简其文也。
重明佛说一乘之意也法常无性则言词相寂不容有说但为發起佛种故说一乘此同后文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说也是法住法位者森罗万像皆即实相也世间相常住者山河大地当体真常也三乘遣相明真故法不住位释动求静故见有迁流一乘触事而真不生情觧故法法住位世相常住道塲所证如此而已故为众生方便演说也。
次明随机助显。
亦同前助显简文。
次明随机助显。
此亦助显简文也所以逐节举助显事者明三世诸佛以至释迦说法仪式并同。
颂佛出五浊等文穷无福慧众生浊也生死不断命浊也著欲盲冥即烦恼浊不求佛法即劫浊深入邪见即见浊也以苦舍苦言不知出要圣人所以为此起悲开权也五眼中肉眼碍而不通天眼通而滞相慧眼直以破相法眼直以观俗佛眼无不洞彻而善观众生缘业故云以佛眼观也𤛆牛南夷之兽蔽于爱尾因以害生众生蔽五欲之爱害犹是也大势佛者众生穷无福慧堕险遭苦唯佛有大势能救险道法有大力能断诸苦。
始坐道塲者华严之后隐舍那身现大权相示成正觉之始也观𣗳经行思以道荫物也三七思惟思开三阐化也众生耽湎五欲失迷正道名乐痴所盲。
方思阐化而诸梵适请乃世道交兴机缘默感也。
为机沈思进退未决。
欲效三世佛说法之仪式也。
此皆十方佛语叹释迦之善思合诸佛之方便。
释迦昔闻十方佛语慰喻乃称名归依而随顺其语以狥物机也南无者归依之辞。
思得其宜即趋鹿野苑依实开权也波罗柰即鹿野苑之境号最初说四谛处也五比丘即憍陈如等于迦叶佛学道未证誓于释迦法中最先开悟故先度之因是而三宝之名出焉始坐道塲故有佛名转法轮说涅槃故有法名度憍陈为罗汉故有僧名皆自一道而有差別也若知佛即是法法即是众入不二法门则何差別之有。
结始权意也赞示涅槃法而说生死苦永𥁞所谓说诸𥁞苦道示之以涅槃盖曲徇机权耳。
终见机熟乃思显实。
钝根小智指退席众也今喜退矣故不假方便。
既遇如来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赞一乘难值难闻也如大通之前百八十劫空过无佛佛难值也释迦出五浊四十年待时法难说也由是二者故旷劫难闻又有退席故听受亦难四难相际所以希有如优昙华而闻法能赞者又过前四盖是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故也能赞是法则为供佛者三世诸佛皆从此出故。
剏说一乘恐其惊恠故慰使勿疑而知法王法中本无二乘也。
言当知秘要使护持而流通也言五浊恶世及当来恶人使择机而流通也言有惭愧清净等使应机而流通也。
知昔之权为随宜信今之实而无惑则诸佛实智汝已得之宜自忻庆知当作佛也身子领悟偈云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盖领悟此语。
妙法莲华经要解卷第三
校注
【经文资讯】《永乐北藏》第 184 册 No. 1617 妙法莲华经要解(选录「要解」本文)(第1卷-第12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2-29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永乐北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前之一光东照妙体已全然默而识之不言而信非垢重众生所及须假语言方便开示故名方便品盖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唯在方便开示使自悟入故下正说之文但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出现欲令众生开佛知见自此之外无复正说特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而已至于三周九喻百界千如皆异方便也然则所谓妙法所谓一大事者终何说示所谓佛知见所谓第一义者若为开显而法华最后之唱又岂徒然哉由是观之信有非思量分別所觧者存乎其间而云不可言宣固不诬矣则凡涉语言文字皆为方便故于正宗首标方便之名深有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