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科卷第二

  • ○三义理分齐(二)
    • 初揔明大意(三)
      • 初结前生后(第三)
      • 二揔显深广(三)
        • 初法(然此)
        • 二喻(其犹)
        • 三合(二)
          • 初正合(前之)
          • 二觧妨(斯则)
      • 三结属所摄(三)
        • 初㧾显深广(故此)
        • 二別释深义(一乘)
        • 三通释妨难(以別)
    • 二开章別释(二)
      • 初标列章门(今显)
      • 二依章別释(四)
        • 初所依体事(三)
          • 初具列(初中)
          • 二略释(教即)
          • 三结示(余可)
        • 二摄归真实(三)
          • 初标章(第二)
          • 二正释(即真)
          • 三引证(经云)
        • 三彰其无碍(三)
          • 初揔标(第三)
          • 二別释(十)
            • 初理徧于事门(三)
              • 初标门(一理)
              • 二正释(谓无)
              • 三结成徧义(故一)
            • 二事徧于理门(二)
              • 初正明(二事)
              • 二会前(二)
                • 初会一性(三)
                  • 初明一性无性(二)
                    • 初正明(由上)
                    • 二引证(故出)
                  • 二成佛不成佛(二)
                    • 初正明(理徧)
                    • 二引证(经云)
                  • 三无性即佛性(二)
                    • 初正明(一性)
                    • 二引证(故涅)
                • 二会一乘(又出)
            • 三依理成事门(二)
              • 初揔释(三依)
              • 二会前(二)
                • 初会诸法通真心(于中)
                • 二会真如能随缘(二明)
            • 四事能显理门(二)
              • 初正明(四事)
              • 二引证(夜摩)
            • 五以理夺事门(二)
              • 初正释(五以)
              • 二会前(三)
                • 初正会(故说)
                • 二引证(二)
                  • 初引当经(出现)
                  • 二引他经(不增)
                • 三拣权(非约)
            • 六事能隐理门(二)
              • 初正释(六事)
              • 二引证(法身)
            • 七真理即事门(二)
              • 初正释(七真)
              • 二引证(第七)
            • 八事法即理门(二)
              • 初正释(八事)
              • 二会前(五)
                • 初二谛空有(上之)
                • 二重会唯心(此亦)
                • 三会不断常(又由)
                • 四四相前后(又由)
                • 五能所断证(亦令)
            • 九真理非事门(九真)
            • 十事法非理门(二)
              • 初正释本门(十事)
              • 二会无为义(上七)
          • 三揔结(二)
            • 初揔标无碍同一缘起(上之)
            • 二別束十门以成八义(约理)
        • 四周徧含容(二)
          • 初标举章门(第四)
          • 二依章別释(二)
            • 初正辨玄门(三)
              • 初列名揔显(今初)
              • 二指事別明(二)
                • 初揔辨所依(今且)
                • 二別显十门(十)
                  • 初同时具相应门(二)
                    • 初正明(二)
                      • 初当门中具(如下)
                      • 二具余九门(亦具)
                    • 二引证
                  • 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二)
                    • 初正明广狭(三)
                      • 初正明(二即)
                      • 二引证(十㝎)
                      • 三句数(是故)
                    • 二会通纯杂(然此)
                  • 三一多相容不同门(三)
                    • 初正明(二)
                      • 初正释(三即)
                      • 二句数(舒摄)
                    • 二引证(下云)
                    • 三料拣(二)
                      • 初明相入(若一)
                      • 二辨相摄(互摄)
                  • 四诸法相即自在门(三)
                    • 初正释(四此)
                    • 二句数(一多)
                    • 三引证(下云)
                  • 五秘密隐显俱成门(四)
                    • 初正释(五华)
                    • 二句数(全摄)
                    • 三引证(下云)
                    • 四喻显(如八)
                  • 六微细相容安立门(二)
                    • 初正明(六此)
                    • 二引证(下云)
                  • 七因陀罗网境界门(四)
                    • 初正释其相(七此)
                    • 二以喻释名(如天)
                    • 三引文证成(下云)
                    • 四重以喻显(亦如)
                  • 八托事显法生解门(三)
                    • 初正释(八见)
                    • 二拣滥(非是)
                    • 三引证(下文)
                  • 九十世隔法异成门(三)
                    • 初正释(九即)
                    • 二引证(是故)
                    • 三拣滥(时无)
                  • 十主伴圆明具德门(三)
                    • 初正明(十此)
                    • 二引证(下云)
                    • 三重例(是故)
              • 三结例成益(二)
                • 初举一例余(四)
                  • 初以华例事(二)
                    • 初正例(举华)
                    • 二类结(如此)
                  • 二以事例余(事法)
                  • 三以所例能(如教)
                  • 四结成无尽(若重)
                • 二结劝修益(于此)
            • 二德用所因(三)
              • 初问答揔明(四)
                • 初标举章门(第二)
                • 二假问征起(问有)
                • 三列数揔荅(荅因)
                • 四揔相会通(三)
                  • 初揔标功能(十中)
                  • 二料拣差別(十中)
                  • 三会通德用遮其异释(二)
                    • 初別明(二)
                      • 初先以互通释非两別(二)
                        • 初标(前之)
                        • 二释(约佛)
                      • 二会通染净辨二双融(即用)
                    • 二结成(故相)
              • 二随门別释(十)
                • 初唯心所现(初唯)
                • 二法无㝎性(三)
                  • 初约大小释(二无)
                  • 二引文证成(旧经)
                  • 三例释余法(一非)
                • 三缘起相由(三)
                  • 初揔显(三)
                    • 初揔彰多义(三缘)
                    • 二标举章门(约就)
                    • 三彰十所以(谓缘)
                  • 二別释(十)
                    • 初诸缘各异义(四)
                      • 初正释(一咨)
                      • 二反成(若杂)
                      • 三结示(此则)
                      • 四引证(文云)
                    • 二互徧相资义(四)
                      • 初正释(二互)
                      • 二反成(若此)
                      • 三例余(此则)
                      • 四引证(下文)
                    • 三俱存无碍义(四)
                      • 初正释(三俱)
                      • 二句数(二)
                        • 初揔明(是故)
                        • 二別释(一或)
                      • 三引证(文云)
                      • 四结成(此上)
                    • 四异体相入义(五)
                      • 初揔释(四异)
                      • 二引证(如论)
                      • 三反成(若各)
                      • 四结成(是故)
                      • 五示相(三)
                        • 初以一望多(二)
                          • 初明一持多依(二)
                            • 初正明依持之义(是故)
                            • 二释成亦通妨难(由一)
                          • 二例多持一依(如一)
                        • 二例多望一(二)
                          • 初结前(如一)
                          • 二生后(多望)
                        • 三结成句数(俱存)
                    • 五异体相即义(四)
                      • 初立理略明(五异)
                      • 二反显前理(若开)
                      • 三结成正义(得此)
                      • 四別示其相(三)
                        • 初以一望多(二)
                          • 初明一有体(二)
                            • 初正明(是故)
                            • 二释成(由一)
                          • 二例多有体(一多)
                        • 二例多望一(二)
                          • 初结前(知一)
                          • 二生后(多望)
                        • 三结成句数(俱存)
                    • 六体用双融义(三)
                      • 初立理略明(六体)
                      • 二开章別释(是故)
                      • 三揔结所属(此上)
                    • 七同体相入义(三)
                      • 初別释同义(七例)
                      • 二双释即入(又由)
                      • 三正解此门(二)
                        • 初一望于多(二)
                          • 初明本一有力多一无力(先明)
                          • 二例多一有力本一无力(一入)
                        • 二例多望一(余义)
                    • 八同体相即义(二)
                      • 初明以一望多(二)
                        • 初明本一有体(二)
                          • 初出其所以(八同)
                          • 二正释斯义(以多)
                        • 二例多一有体(如一)
                      • 二例多一望本一(余义)
                    • 九俱融无碍义(二)
                      • 初正释本门(九俱)
                      • 二结前三门(此上)
                    • 十同异圆满义(三)
                      • 初标名(十同)
                      • 二別释(谓以)
                      • 三结属引证(此第)
                  • 三揔结(上来)
                • 四法性融通(二)
                  • 初揔显(二)
                    • 初拣非(第四)
                    • 二显正(二)
                      • 初标举(今则)
                      • 二示相(四)
                        • 初顺明(谓不)
                        • 二反立(若一)
                        • 三结成(今既)
                        • 四引证(华藏)
                  • 二別明(二)
                    • 初结前生后(斯则)
                    • 二正显別相(二)
                      • 初別明(十)
                        • 初同时具相应义(一既)
                        • 二广狭自在无碍义(二事)
                        • 三一多相容不同义(三理)
                        • 四诸法相即自在义(四真)
                        • 五秘密隐显俱成义(五由)
                        • 六微细相容安立义(六真)
                        • 七因陀罗网境界义(七此)
                        • 八托事显法生解义(八即)
                        • 九十世隔法异成义(九以)
                        • 十主伴圆明具德义(十此)
                      • 二融通(故一)
                • 五如幻梦故(二)
                  • 初幻(二)
                    • 初喻(二)
                      • 初正释(五如)
                      • 二引证(经云)
                    • 二合(一切)
                  • 二梦(二)
                    • 初喻明(言如)
                    • 二引证(故论)
                • 六如影像故(二)
                  • 初正释
                  • 二引证
                • 七因无限故(七因)
                • 八佛证穷故(二)
                  • 初正释
                  • 二引证
                • 九深㝎用故(二)
                  • 初正释
                  • 二引证
                • 十神通解脱(二)
                  • 初正释
                  • 二引证
              • 三揔结所属(由上)
  • ○四教所被机(二)
    • 初举意揔标(二)
      • 初蹑前起后(第四)
      • 二约法拣定(若明)
    • 二依门別释(二)
      • 初标二门(今直)
      • 二別释相(二)
        • 初拣非噐(二)
          • 初三凡愚(前中)
          • 二二权小(四腰)
        • 二彰所为(五)
          • 初正为(后五)
          • 二兼为(二兼)
          • 三引为(三引)
          • 四权为(四者)
          • 五远为(四)
            • 初立理正明(五远)
            • 二引经成证(故出)
            • 三会释前文(前三)
            • 四恶是所为(二)
              • 初正明为恶(二)
                • 初引二经明其为恶(又彼)
                • 二引二经证性等有(又即)
              • 二况出圆融(此皆)
  • 五教体浅深(三)
    • 初揔标(三)
      • 初标举(第五)
      • 二列名(一音)
      • 三料拣(四)
        • 初约体性(十中)
        • 二大小乘(又前)
        • 三一三乘(前七)
        • 四同別教(前八)
    • 二別释(二)
      • 初合释前三(三)
        • 初双标(就前)
        • 二双释(二)
          • 初小乘(二)
            • 初征(小乘)
            • 二释(三)
              • 初语业为体(一云)
              • 二名等为体(二云)
              • 三唯声为体(三者)
          • 二大乘(二)
            • 初标(大乘)
            • 二释(三)
              • 初唯声(一云)
              • 二名等(二云)
              • 三揔取(三云)
        • 三双会(二)
          • 初会去取差当(二)
            • 初出意双取(以余)
            • 二会通前二(五)
              • 初正明去取(若就)
              • 二出其所以(良以)
              • 三遮其妨难(耆虽)
              • 四会通前文(前净)
              • 五引证成立(仁王)
          • 二会浅深同异(然大)
      • 二別明后七(七)
        • 初即第四通摄所诠体(二)
          • 初正辨所诠(第四)
          • 二兼明能说(又瑜)
        • 二即第五诸法显义体(三)
          • 初标举(第五)
          • 二引证(净名)
          • 三结释(三)
            • 初引例揔收(又香)
            • 二结成说听(既语)
            • 三况出一乘(四)
              • 初事物说法(况华)
              • 二即事是法(华香)
              • 三即事能说(刹土)
              • 四引证成立(下文)
        • 三即第六摄境唯心体(二)
          • 初标义揔显(二)
            • 初正释(第六)
            • 二引证(唯识)
          • 二开章別释(二)
            • 初开章(然有)
            • 二別释(二)
              • 初本影相对(二)
                • 初标举(前中)
                • 二別明(二)
                  • 初別明四句(四)
                    • 初唯本无影(一唯)
                    • 二亦本亦影(二)
                      • 初正明俱有(二)
                        • 初各別成立(二亦)
                        • 二双证前义(故二)
                      • 二聚集显现(二)
                        • 初揔明聚集之相(然云)
                        • 二別释五心多少(然西)
                    • 三唯影无本(三唯)
                    • 四非影非本(四非)
                  • 二通结所由(此前)
              • 二听说全𠬧(三)
                • 初揔标(第二)
                • 二別释(二)
                  • 初同教(一约)
                  • 二別教(二)
                    • 初揔标(二约)
                    • 二別释(四)
                      • 初果门摄法(二)
                        • 初正立(一众)
                        • 二引证(故出)
                      • 二因门摄法(三)
                        • 初正立(二佛)
                        • 二引证(故出)
                        • 三解释(此明)
                      • 三因果交彻(二)
                        • 初正辨交彻(三由)
                        • 二双显存相(故众)
                      • 四两相形夺(二)
                        • 初正立(四由)
                        • 二引证(是以)
                • 三融通(是故)
        • 四即第七会缘入实体(二)
          • 初揔明(第七)
          • 二开释(二)
            • 初以本收末(三)
              • 初正明(前中)
              • 二引证(故摄)
              • 三释妨(彼宗)
            • 二会相显性(四)
              • 初正释(二会)
              • 二重辨(知来)
              • 三引证(金別)
              • 四通局(此经)
        • 五即第八理事无碍体(第八)
        • 六即第九事事无碍体(三)
          • 初双标文义(第六)
          • 二正显文圆(文即)
          • 三例文释义(此且)
        • 七即第十海印炳现体(第十)
    • 三结示兼正(以上)
  • 六宗趣通別(二)
    • 初释名标章(第九)
    • 二开章別释(二)
      • 初通宗(三)
        • 初揔标大意(前中)
        • 二叙昔顺违(二)
          • 初叙昔(二)
            • 初土立(然隋)
            • 二异名(又此)
          • 二顺违(二)
            • 初略释明顺理(初二)
            • 二约局明违文(但收)
        • 三申今正解(三)
          • 初揔标(今揔)
          • 二別释(十)
            • 初我法俱有宗(二)
              • 初各別成立(第一)
              • 二辨其异名(然此)
            • 二法有我无宗(二)
              • 初正立宗旨(二法)
              • 二显教功能(五)
                • 初揔显功能(又于)
                • 二广明所破(三)
                  • 初叙西域(三)
                    • 初束九十五为十一宗(然西)
                    • 二束十一以成四计(二)
                      • 初正明所计(统収)
                      • 二对因果明(若计)
                    • 三结诸计以归二因(虽多)
                  • 二明此方(二)
                    • 同二因(此方)
                    • 二略出诸计(二)
                      • 初合引庄老(二)
                        • 初引文(如庄)
                        • 二断义(若以)
                      • 二別引周易(二)
                        • 初引文(周易)
                        • 二断义(太极)
                  • 三双结过(然无)
                • 三举正析邪(三)
                  • 初揔明迷倒(以不)
                  • 二况出深旨(安知)
                  • 三拣滥显邪(言有)
                • 四止广从略(广明)
                • 五结功超胜(今但)
            • 三法无去来宗
            • 四现通假实宗
            • 五俗妄真实宗
            • 六诸法但名宗
            • 七三性空有宗
            • 八真空绝相宗
            • 九空有无碍宗
            • 十圆融具德宗
          • 三料拣(二)
            • 初通相料拣(五)
              • 初通明浅深(然此)
              • 二大小乘料拣(前四)
              • 三权实料拣(七即)
              • 四五教料拣(又七)
              • 五二谛料拣(又第)
            • 二会通妨难(二)
              • 初明通局异(二)
                • 初标(然十)
                • 二释(教则)
              • 二明体式异(又夫)
      • 二別宗(二)
        • 初揔标立意(二)
          • 初正立(第二)
          • 二解妨(然楞)
        • 二开章別明(二)
          • 初标章(略以)
          • 二別释(二)
            • 初序异解(十)
              • 初大衍法师
              • 二灵裕法师
              • 三缘起为宗
              • 四唯识为宗
              • 五敏印二师
              • 六慧远法师
              • 七笈多三藏
              • 八海印为宗
              • 九光统律师
              • 十贤首大师(二)
                • 初出意揔立(十)
                • 二为其解释(二)
                  • 初出其互阙(谓前)
                  • 二彰其立由(三)
                    • 初揔标(故贤)
                    • 二出光统之意(由光)
                    • 三出贤首加意(二)
                      • 初揔明所以(贤首)
                      • 二出揔別相(以法)
            • 二申今义(二)
              • 初揔建立(五)
                • 初揔相标立(二申)
                • 二显其包含(此则)
                • 三彰加所以(而法)
                • 四释通妨难(净名)
                • 五重显异门(若就)
              • 二別解释(二)
                • 初释名(今释)
                • 二显义(三)
                  • 初标(一显)
                  • 二释(四)
                    • 初別开法界以成因果(四)
                      • 初标章略明(第一)
                      • 二开章別释(于中)
                      • 三会通宗趣(而此)
                      • 四结成因果(一经)
                    • 二会融因果以同法界(四)
                      • 初标章(第二)
                      • 二解释(法)
                      • 三会通六释(五对)
                      • 四结归法界
                    • 三法界因果分明显示(四)
                      • 初揔标(第三)
                      • 二別释(亦有)
                      • 三宗趣(此上)
                      • 四结収(又上)
                    • 四法界因果双融俱离(二)
                      • 初标(第四)
                      • 二释(一由)
                  • 三结(四)
                    • 初体用相収(上之)
                    • 二宗趣相摄(又初)
                    • 三揔融四门(既以)
                    • 四会归心观(故即)
  • ○七部类品会(二)
    • 初揔辨来意(第七)
    • 二开章別释(二)
      • 初开章(于中)
      • 二解释(四)
        • 初彰本部(二)
          • 初揔明(初中)
          • 二別释(十)
            • 初略本经
            • 二下本经
            • 三中本经
            • 四上本经
            • 五普眼经
            • 六同说经
            • 七异说经
            • 八主伴经
            • 九眷属经
            • 十圆满经
        • 二显品会(二)
          • 初揔明(第二)
          • 二別辨(二)
            • 初明会不同(今经)
            • 二彰品不同(今有)
        • 三明支类(二)
          • 初标(第三)
          • 二释(二)
            • 初显支流(先显)
            • 二明流类(二)
              • 初正明(二明)
              • 二支类(或是)
        • 四辨论释(二)
          • 初揔标(第四)
          • 二別释(四)
            • 初龙𣗳菩萨
            • 二世亲菩萨
            • 三北齐刘谦之
            • 四后魏僧灵辩
  • ○八传译感通(二)
    • 初标章(第八)
    • 二別释(二)
      • 初翻译年代(二)
        • 初正明(前中)
        • 二別辨(四)
          • 初觉贤三藏
          • 二日照三藏
          • 三实叉难陀
          • 四贤首大师
      • 二传通感应(三)
        • 初正辨感应(六)
          • 初翻译(二明)
          • 二造论(论成)
          • 三书写(其书)
          • 四读诵(读诵)
          • 五观行(观行)
          • 六讲说(讲说)
        • 二感应功能(良以)
        • 三感庆逢遇(宿生)
  • ○九揔释名题(二)
    • 初揔标章门(第九)
    • 二依章別释(二)
      • 初经题(三)
        • 初揔标举(揔题)
        • 二列章名(一通)
        • 三依章释(十)
          • 初通显得名(二)
            • 初揔举诸经体式(今初)
            • 二別明今经得名(二)
              • 初举异名(今经)
              • 二彰今称(三)
                • 初正释今名(依今)
                • 二拣前所说(前三)
                • 三结成今义(故今)
          • 二对辨开合(二对)
          • 三具章义类(二)
            • 初揔标(三具)
            • 二別释(七)
              • 初大十义(二)
                • 初正释十义(十)
                  • 初体大(初明)
                  • 二相大
                  • 三用大(三)
                    • 初正释(三用)
                    • 二引证(涅槃)
                    • 三释妨(良以)
                  • 四果大
                  • 五因大
                  • 六智大
                  • 七教大
                  • 八义大
                  • 九境大
                  • 十业大
                • 二结会他文(如摄)
              • 二方十义(二方)
              • 三广十义(二)
                • 初离释广字(三广)
                • 二合释方广(二)
                  • 初正释十义(若合)
                  • 二结示本源(此之)
              • 四佛十义(三)
                • 初依于本经(四佛)
                • 二引佛地论(又佛)
                • 三引真实论(又真)
              • 五华十义(二)
                • 初別释十华(五华)
                • 二揔相料拣(然华)
              • 六严十义(三)
                • 初十揔释(六严)
                • 二十別释(又上)
                • 三十互严(二)
                  • 初別约十义五对互严(更有)
                  • 二収成四句以显互严(二)
                    • 初标(又上)
                    • 二释(二)
                      • 初相资(三)
                        • 初双标前(初相)
                        • 二明第三(三)
                          • 初正释(三理)
                          • 二反成(非真)
                          • 三正成前义(良以)
                        • 三明第四(四理)
                      • 二相即(相即)
              • 七经十义(七经)
          • 四別释得名(二)
            • 初得名(第四)
            • 二释名(后释)
          • 五展演无穷(十)
            • 初展法界为理智(第五)
            • 二展理智成题目(又理)
            • 三展题目成初会(又展)
            • 四展初会成后八(又展)
            • 五展九会编周十方(又展)
            • 六展十方各为主伴(又展)
            • 七展此主伴编于尘刹(乃至)
            • 八展此尘刹编异类界(异类)
            • 九展此界编异类尘刹(等)
            • 十展尘刹为无尽时会(无尽)
          • 六卷摄相尽(第六)
          • 七展卷无碍(第七)
          • 八以义圆収(二)
            • 初以法摄(二)
              • 初不出揔题(第八)
              • 二重释摄义(或以)
            • 二以人摄(二)
              • 初约人法(或唯)
              • 二揔収之(又大)
          • 九摄在一心(二)
            • 初指前揔明(第九)
            • 二约观心释(心体)
          • 十泯同平等(三)
            • 初法说(第十)
            • 二喻明(余曾)
            • 三合喻(四)
              • 初取两镜及灯以合之(见夫)
              • 二取两镜及尊容以合(又即)
              • 三双融前二以成止观(皆取)
              • 四结例一切(心镜)
      • 二品称(四)
        • 初会其梵音(梵云)
        • 二正释义理(二)
          • 初释世主(世者)
          • 二释妙严(三)
            • 初三世间严(妙谓)
            • 二出严所以(众生)
            • 三二严相成(复由)
        • 三立名所以(诸经)
        • 四会释晋经(旧云)

校注

[A1] 凡【CB】几【洪武】
[A2] 二【CB】一【洪武】
[A3] 辨【CB】■【洪武】
[A4] 庆【CB】■【洪武】
[A5] 三【CB】二【洪武】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华严经疏科(卷2)
关闭
华严经疏科(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