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统编年卷之十一

第七世祖

讳怀让金州杜氏子住南岳般若寺

唐玄宗甲寅开元二年

第七世南岳祖嗣宗统(三十一年)

青原祖同嗣宗统(二十七年) 發明(南岳青原同绍曹溪正脉临济实统五宗直接单传故书法如此)

六祖支下禅师永嘉玄觉寂

觉住温江学者辐辏号真觉十月日辞众端坐入灭觉尝著证道歌感定中观见字字皆成金色时有梵僧传归西竺翻成梵䇲称为东土大乘经

乙卯三年

丙辰四年

五祖支下第二世禅师嵩岳元珪寂

珪伊阙人嗣嵩岳宴隐于岳之庞坞一日有神人率群从来谒睹其貌奇伟非常乃问曰善来仁者何为而至神曰师宁识我耶珪曰佛与众生吾一目之岂分別耶神曰吾此岳神也能生死于人师安得一目我哉珪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身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坏空与汝乎神稽首曰我亦聪明正直于余神愿授以正戒珪曰汝既乞戒即既戒矣戒外无戒又何戒哉师曰此理也我闻茫昧止求师戒我身为门弟子珪即秉炉正几曰付汝五戒若能奉持即应曰能曰谨受教珪曰汝能不婬乎曰我亦娶也珪曰非谓此也谓无罗欲也曰能珪曰汝能不盗乎曰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珪曰非谓此也谓享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曰能珪曰汝能不杀乎曰实司其柄焉曰不杀珪曰非谓此也谓有滥误疑混也曰能珪曰汝能不妄乎曰我正直焉有妄乎珪曰非谓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曰能珪曰汝不遭酒败乎曰能珪曰如是为佛戒也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尽寂默而不为休信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飨非取也虽柄非权也虽作非故也虽醉非惛也若能无心于万物则罗欲不为婬福淫祸善不为盗滥误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惛荒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孰为戒哉神曰我神通亚佛珪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神竦然避席跪启曰可得闻乎珪曰汝能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曰不能汝能夺地祗融五岳而结四流乎曰不能珪曰是谓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三不能也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是一期众生界本无增减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神曰我诚浅昧未闻空义师所授戒我当奉行今愿报慈德效我所能珪曰我观身无物观法无常块然更有何欲耶神曰师必命我为世间事展我小神功使已發心初發心未發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踪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珪曰无为是无为是神曰佛亦使神护法师宁隳叛佛耶愿随意垂诲珪不得已而言曰东岩寺之障莽然无树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拥汝能移北树于东岭乎神曰已闻命矣然昏夜必有喧动愿师无骇即作礼而去珪门送之见仪卫逶迤如王者之状其夕果有暴风吼雷栋宇摇荡珪曰神言征矣众可无怖诘旦和霁则北岩松栝尽移东岭森然行植珪谓其众曰毋令外知至是年丙辰嘱门人曰吾始居东岭吾灭汝当置吾骸于彼言讫若委蜕焉

诏谥三祖鉴智禅师塔曰觉寂之塔(从淮南节度使张延赏疏请也)

诏曹溪塔主令韬赴阙辞疾不起

韬依六祖出家祖寂为塔主帝聆其德风诏令赴阙韬以疾辞

丁巳五年

律师光州道岸寂

岸颍川唐氏名家子少多奇槩游学江淮讨论百氏遂洗心出家坚修律仪深入禅慧常居会稽龙兴寺中宗亲率六宫请法禀戒图像于林光宫御制赞曰戒珠皎洁慧流清净身局五篇心融入定学综真典观通实性维持法务纲统僧政律藏冀兮传芳象教因乎充盛历总名蓝极承帝眷力辞还山以是年八月十日右脇而逝门人皆极一时之选礼部侍郎姚奕撰

戊午六年

己未七年

瑜伽教主金刚智至自西域勅迎就慈恩寺(瑜伽教始此梵语瑜伽此云相应谓三业清净表里如一也吾佛设教一死生之理达鬼神之情通幽明之故慈悲所缘缘苦众生以显密语令众生直悟本心脱离业苦其名曰灌顶真言如以甘露直灌顶门透体清凉除人热恼也始于阿难施食不空三藏宣密言于唐土梁集大德纂为水陆科仪以通三界幽显灵祗自此僧徒因为瑜伽佛事然必须戒行精严理观通达方能加持感应若自破律仪借营私食非惟无益损失多多不可不慎也)

智南印度人传通三藏及瑜伽密部以开元己未达于番禺来京勅就慈恩寺寻徙荐福凡所住之刹必建大曼拏罗灌顶道场作法祈雨无不立应玄宗深敬信之异迹赫然倾动内外不空三藏等皆师事之理无不通事无不验随问剖陈如钟虗受至于语默兴居凝然不改喜怒逆顺无有异容瞻礼者莫知津涯自然率服

庚申八年

辛酉九年

禅师神会诏住南阳龙兴寺

壬戌十年

癸亥十一年

祖度道一

一在衡岳日唯坐禅祖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甚么一曰图作佛祖乃取一砖于彼前庵石上磨一曰磨作甚么祖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祖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一曰如何即是祖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对祖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一闻示诲如饮醍醐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祖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又问道非色相云何能见祖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一曰有成坏否祖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一蒙开悟心意超然

大慧杲曰而今禅人理会道牛喻心车喻法但只明心法自明矣但只打牛车自行矣且喜没交涉若恁么马祖驴年也不能得悟去

祥符荫曰佛祖设教因时而拈花之旨西天诸祖以及东土六祖以前皆直示心源一言契证大鉴而后机缘渐熟知解横生于是设大法药以药之逈绝言思不容拟议穿却一切鼻孔坐断天下舌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透重关总非活路打车打牛实全潮之一滴五宗之岷源也

甲子十二年

乙丑十三年

丙寅十四年

丁卯十五年

律师京师崇圣寺文纲寂

纲会稽孔氏子十二龄出家力学切究毗尼操有彝检口无溢言为四方来学所归定力感通灵迹非一奉勅京都翻译满朝檀施尽用庄严累历名蓝二十余所刺血书经六百卷中宗孝和皇帝事以师礼叠承恩施悉付常住八月十五日寂春秋九十有二滑台太守李邕撰

义解沙门中岳嵩阳寺大慧禅师一行寂

行巨鹿张氏子丱岁不群礼普寂禅师出家寂尝设大会有高士卢鸿自袖撰文置之几谓寂曰此文将数千言字僻文古请求朗隽者宣之当须面指擿而授之寂呼行行至览而微笑鸿怪其轻脱及众集行登堂抗音庄诵一无遗误鸿愕视久之叹不能乃游学律册之外旁涉阴阳谶纬之书寻访算术至天台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枕流淙淡然岑寂行立于门屏闻院中布算其声簌簌然而相谓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至求算法计合到门无人导达耶又除一算子而谓侍者曰门前水合西流弟子当至行承其言而入稽首尽受其诀门前水复东流玄宗闻之诏入试之命取宫籍以示行流览一周覆籍诵之如泻水玄宗不觉降榻曰师真神圣也汉洛下闳造历云八百岁当差一日有圣人定之属大衍历出行正其差谬编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及历律志玄宗密问社稷祚运行无语徐对曰陛下有万里之行复封一合子若弹丸摇之有声进曰有急则开及幸蜀到成都启之则药中蜀当归也前有桥曰万里云又曰社稷毕得终吉后昭宗初封吉王及太子德王为梁灭故行先言之开元十五年十月八日随驾幸新丰身无诸患忽然沐浴更衣趺坐怡然而寂帝趋视之悲怆不胜诏有司葬于铜人原谥曰大慧禅师御撰塔铭行著摄调伏藏六十卷释氏系录一卷疏七卷

戊辰十六年

禅师希迁受具戒于罗浮

迁自六祖寂后上下罗浮往来三峡间是年从罗浮受戒归曹溪梦与六祖同乘一龟泳于深池觉而曰吾与师乘灵智游性海久矣又何梦耶

希迁至青原

迁每静坐寂若忘生第一座發之曰祖非教汝默坐寻思也今行思和尚出世吉州汝因缘在彼迁直诣静居參礼祖曰子何方来迁曰曹溪祖曰将得甚么来曰未到曹溪亦不失祖曰若恁么用到曹溪作甚么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迁又曰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祖曰汝今识吾否曰识又争能识得祖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迁又问和尚自离曹溪甚么时至此间祖曰我却知汝蚤晚离曹溪曰希迁不从曹溪来祖曰我亦知汝去处也曰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他日祖复问迁汝甚么处来曰曹溪祖乃举拂子曰曹溪还有这个么曰非但曹溪西天亦无祖曰子莫曾到西天否曰若到即有也祖曰未在更道曰和尚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祖曰不辞向汝道已后无人承当

己巳十七年

禅师牛头山第五世智威寂

威江宁陈氏子受法牛头持为江左学者所归二月十八日寂延祚寺寿七十七

庚午十八年

义学沙门京兆西崇福寺智升撰开元释教录

自后汉明帝永平十八年丁卯至唐开元十八年庚午凡六百六十四载中间传译缁素总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乘三藏圣教及圣贤集传并及失译人名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合七千四十六卷先是道真道宣等各有晋魏汉等录而重出误入者多升乃重经撰次为二十卷最号精详又续内典录图纪各一卷文笔高博法苑重之

辛未十九年

南岳祖付道一等法眼

一侍奉九秋日益玄奥入室弟子总有六人祖各印可曰汝等六人同证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善威仪(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顾盻(智达)一人得吾耳善听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气(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谈说(严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又曰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能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

希迁持书到南岳

青原祖令迁持书与南岳祖曰汝达书了速回吾有个𨱄斧子与汝住山迁至彼未呈书便问不慕诸圣不重己灵时如何师曰子问太高生何不向下问迁曰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祖便休(玄沙曰大小石头被南岳推倒直至如今起不得)

青原祖付希迁法

迁回青原祖问子返何速书信达否迁曰书亦不通信亦不达去日蒙和尚许个𨱄斧子祇今便请祖垂一足迁便礼拜寻辞往南岳

祥符荫曰明暗偏正回互尊贵之旨不消拈出已密印全提矣

禅师道一居建阳佛迹岭

壬申二十年

瑜伽教主灌顶国师洛阳广福寺金刚智寂

智于开元十一年奉勅翻译瑜伽密部十八年又译诸陀罗尼等法要八月既望于洛阳广福寺命诸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去矣遂礼佛寂然而化寿七十一腊五十一葬于龙门伊川之右勅谥灌顶国师弟子中书侍郎杜鸿渐述纪德

癸酉二十一年

禅师道一迁于临川

甲戌二十二年

乙亥二十三年

瑜伽教主洛京圣善寺无畏寂

畏本天竺乌荼国王让位于兄出家学道游中天竺遇达摩掬多授以总持瑜伽密教乃徧礼圣迹入鸡足山为迦叶尊者剃发神迹炳著非一折伏九十六宗使异学归正掬多曰汝与震旦有缘畏乃礼辞途中广作法利至大唐西境夜有神人白曰此东非弟子界也文殊师利实护神洲礼足而退睿宗知畏将达中国诏将军史献出玉门塞以候来仪开元初玄宗梦与真僧相见姿状非常躬以丹青写之殿壁及畏至与梦符帝悦重之尊为教主宁薛王已降皆跪席捧器焉奉勅住西明寺翻译经呪畏性恬虑静泊然禅观面奉接仪形者若莲华敷于净沼咨承言说者如甘露润于心田不动声色消伏群机神力密严无祷不应开元二十年求还西域优诏留之十月七日无疾而化寿九十九腊八十帝闻讣震悼具威仪护丧事定慧所薰全身不坏累朝旱涝皆就祈请无不征验龛供龙门西山广化寺

祥符荫曰大道不尚功勋亦犹至治归于无为恭己垂裳不废臯夔臣邻之化金刚无畏辈之密护宗持可谓御侮䟽辅之臣也

丙子二十四年

禅师道一至南康龚公山居之

先是此山峰岫魑魅所居人莫敢近犯者灾衅立生及师至当宴息时有神紫衣玄冠致礼言舍此地为清净梵场自是猛鸷毒螫变心驯扰

南岳祖遣僧往江西观化

一阐化江西祖问众曰道一已为众说法未见有个消息来因遣一僧往嘱曰待伊上堂时但问作么生伊道底言语记将来僧如命而往回谓祖曰伊云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少盐酱祖然之

安隐忍曰此塞心性义路之锢鏴摧生死魔军之利剑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指南车也金圈棘蓬穿入鼻孔者葢自此始但不可向痴人说梦耳

丁丑二十五年

戊寅二十六年

己卯二十七年

庚辰二十八年

第七世吉州青原弘济祖示寂塔曰归真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祖曰庐陵米作么价十二月十三日陞座告众跏趺而逝

青原第二世祖

讳希迁高要陈氏幼而徇齐乡民多杀牛祀鬼神以义止之数毁祠夺牛俗以之化后造曹溪得度见青原得法

辛巳二十九年

石头希迁祖嗣青原宗统(五十年)

衡山南寺之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名石头南岳祖常指学者来參众乃集鬼神多显迹听法祖皆与授戒法

壬午天宝元年

癸未二年

甲申三载正月改年曰载

第七世南岳般若寺大慧祖示寂塔曰最胜轮

第八世祖

讳道一汉州什邡县人姓马氏故俗称马祖容貌奇异牛行虎视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于本邑罗汉寺出家受具于渝州圆律师嗣南岳开法江西

乙酉四载

第八世江西马祖嗣宗统(四十四年)

南康郡守裴公入龚公山问道

裴公躬勤咨禀祖直示心源每至海霞敛空山月凝照心与境寂道随悟深

诏名僧硕学赴内道场与本净禅师论道

净绛州张氏子受记曹溪住司空山中使杨光庭采药入山见净还奏阙庭诏至内道场正月十五日诏与两街禅学扬佛法

丙戌五载

制天下度僧尼并令祠部给牒(祠部给牒始此然限僧制众非知佛法者也故书之以著作俑之非)

丁亥六载

戊子七载

己丑八载

怀海參为侍者

海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參祖命侍左右

庚寅九载

禅师惟俨从石头来

俨十七出家纳戒衡岳博通经论严持戒律一日叹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谁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耶首造石头之室便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甞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伏望慈悲指示头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子作么生俨罔措头曰子因缘不在此且往马大师处去俨禀命恭来礼祖仍伸前问祖曰我有时教伊扬肩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子作么生俨于言下契悟便礼拜祖曰子见甚么道理俨曰某在石头处如蚊子上铁牛祖曰汝既如是善自护持

辛卯十载

佛灭后一千七百年

壬辰十一载

双峰第四世禅师润州林径山玄素寂

侍者怀海悟道

海侍祖经三载一日侍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海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海曰飞过去也祖遂把海鼻扭海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海于言下省悟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汝忆父母耶曰无曰哭作甚么海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海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祖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祖曰是伊会也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海乃呵呵大笑次日祖陞座众才集海出卷却席祖便下座

癸巳十二载

甲午十三载

祖令惟俨返石头

俨侍奉三年祖一日问子近日见处作么生俨曰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祖曰子之所得可谓恊于心体布于四肢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俨乃辞祖返石头一日在石上座次石头问曰汝在这里作么曰一物不为头曰恁么则闲坐也曰若闲坐即为也头曰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曰千圣亦不识头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祇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石头垂语曰言语动用没交涉俨曰非言语动用亦没交涉头曰我这里针劄不入俨曰我这里如石上栽花头然之

祥符荫曰石头指令往江西马祖示令返石头古人心眼洞明何甞分河饮水哉又曰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可见担荷此事不在门庭施设也明矣

法师台宗第五世左溪玄朗寂

朗嗣东阳威宴坐左溪三十年精约自持弟子湛然等数十人传其教

乙未十四载(范阳安禄山举兵反)

丙申(天宝十五至德元)

肃宗(名亨在位五年改元者四)

肃宗丁酉二载

禅师怀海再參付法

海再參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海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海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海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海直得三日耳聋遂付正法

戊戌乾元元年复以载为年

己亥二年

庚子上元元年

勅使至曹溪请六祖衣钵归内供养诏塔主令韬赴阙以疾辞

禅师大鉴支下洛京荷泽寺真宗大师神会寂

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至曹溪礼祖祖一日告众曰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祖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后只成得个知解宗徒后于洛阳阐明祖化大为王臣敬信五月十二日寂塔于洛阳宝应寺勅谥真宗大师

辛丑二年

禅师大鉴支下司空山大晓本净寂

诏禅师南阳慧忠至待以师礼

忠诸暨冉氏子得法曹溪居南阳白崖山党子谷四十余年不下山道行闻于朝勅中使孙朝进賷诏征赴京居千福寺待以师礼

壬寅宝应元年

律师余杭宜丰寺灵一寂

一精持戒律品行清高禅诵之余诗歌不辍与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曾范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嶷景陵陆鸿渐为尘外之友同时会稽昙一晋陵义宣俱以高雅见称寂年方三十五右金吾卫兵曹參军独孤及撰塔于虎林东峰

代宗(名立在位十七年)

代宗癸卯广德元年

诏谥初祖菩提达摩曰圆觉大师塔曰空观

甲辰二年

石头祖移庵梁端

祖一日见负米登山者愍之明日即移庵下梁端

乙巳永泰元年

诏奉六祖大师衣钵归曹溪

五月五日帝梦六祖大师请衣钵七日遣镇问大将军刘崇景顶戴而送刺史杨瑊曰朕之国宝卿可于本寺如法安置专令僧众亲承宗旨者严加守护勿令遗坠

丙午大历元年

洪州连帅路嗣恭请祖开元寺开堂

四方学者云集座下僧问和尚为甚么说即心即佛祖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如何祖曰非心非佛曰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祖曰向伊道不是物曰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祖曰且教伊体会大道

洪州廉使參

弟子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祖曰若吃是中丞禄不吃是中丞福廉使礼谢

丁未二年

诏谥四祖曰大医禅师塔号慈云

戊申三年

诏禅师径山道钦问法要赐号国一

二月诏曰朕闻江左有蕴道禅人德性氷霜净行林野朕虗心瞻企渴仰悬悬有感必通国亦大庆愿和尚远降中天尽朕归向不违愿力应物见形今遣内侍黄凤宣旨特到诏迎速副朕心勅令本州供送凡到州县开净院安置官吏不许谒见疲师心力弟子不算多少听其随侍帝见郑重咨问法要供奉勤至司徒杨绾一见叹礼退而告人曰此实方外之高士也难得而名焉诏号国一禅师

诏谥五祖曰大满禅师塔号法雨

己酉四年

禅师怀海住洪州大雄山

岩峦峻极故号百丈祖寄三瓮酱去海集众上堂开书了拈拄杖指瓮曰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众无语海打破归方丈

安隐忍曰马祖以三瓮酱寄百丈可疑也百丈上堂一时打破又可疑也不善疑而求善悟譬若首燕而之越也

国师双峰下六世惠忠寂

忠嗣牛头威平生一衲食唯一铛虎为巡守鹊为移巢寂之夕有瑞云凝覆天乐闻空

祥符荫曰双峰融未闻道前百鸟衔花诸天送供及见四祖后日负米供众故其支下多有德化感异然断际祖谓其未知有向上关棙子非贬剥诸方语也具向上全提眼目者自知之

庚戌五年

辛亥六年

律师会稽开元寺昙一寂

一禅律之外囊括百氏与张说宋璟苏瓌陆象先贺知章等善著四分律疏十卷天宝十四载浙江潮激钱塘一率律学千人念摩诃般若庄严伍胥以祈潮退梦一神人衣冠甚伟稽首谢曰蒙垂法施即改波流未逾旬时涨沙五十里大历六年十一月十七日寂寿八十腊六十一制服执绋者江淮之南河洛之表殆人人雪涕各各增悲焉会稽徐浩撰纪其德

壬子七年

癸丑八年

甲寅九年

三藏法师京兆大兴善寺大辩广智不空金刚寂

不空北天竺人行五部灌顶法神应不测玄宗肃宗皆师重之代宗恩渥弥厚寂闻辍朝三日勅开府李元琮知护丧事火浴得舍利一百八十粒

乙卯十年

禅师大鉴支下南阳大证国师慧忠寂

忠将涅槃辞帝帝曰师灭度后弟子将何所记忠曰告檀越造取一所无缝塔帝曰就师请取塔样忠良久曰会么帝曰不会忠曰有弟子应真却知此事可诏问之十二月十九日右脇而逝诏应真问前语真良久曰圣上会么曰不会真以偈进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丙辰十一年

丁巳十二年

戊午十三年

己未十四年

德宗(名适在位二十六年)

德宗庚申建中元年

辛酉二年

壬戌三年

法师台宗第六世国清湛然寂

然荆溪戚氏子智者五世孙左溪朗公嗣著法华释签疏记各十卷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方等忏补阙仪二卷略维摩疏十卷维摩疏记三卷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金錍论十妙不二门等盛行于世学士梁肃撰传称其为法门命世云

癸亥四年

法师澄观注华严疏

观字大休会稽夏侯氏子生于开元戊寅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目光夜發昼乃不眴天宝七载出家肃宗二年丁酉受具奉诏入内勅译华严初至德中即以十事自励曰体不捐沙门之表心不违如来之制坐不背法界之经性不染情碍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尘脇不触居士之榻目不视非仪之䌽舌不味过午之肴手不释圆明之珠宿不离衣钵之侧从牛头忠径山钦问西来宗旨受华严圆教于京师诜禅师大历三年代宗诏入内与大辩正三藏译经为润文大德既而辞入五台大华严寺覃思华严以五地圣人栖身佛境心体真如犹于后得智起世俗心学世间解繇是博览六艺图史九流异学华夏训诂竺经梵字及四围五明圣教世典等书靡不该洽是年下笔著疏先求瑞应一夕梦金容当阳山峙光相颙颙因以手捧咽面门既觉而喜以谓获光明徧照之征自是落笔无停思乃以信解行证分华严为四科理无不包观每慨旧既未尽经旨唯贤首国师颇涉渊源遂宗承之制疏凡历四年而文成

甲子兴元元年

诏谥二祖曰大祖禅师

乙丑贞元元年

居士庞蕴来參(蕰全家入道可谓解脱尘劳者故书)

蕴字道玄衡阳人世业儒少悟尘劳志求真谛初谒石头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后与丹霞为友一日石头问曰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呈偈曰日用事无別惟吾自偶谐头头非取拾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邱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头然之曰子以缁耶素耶士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后參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顿领玄旨后以舟尽载珍槖数万沉之湘流举室修行有女曰灵照常鬻竹漉篱以供朝夕有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𪢮头共说无生话

丙寅二年

丁卯三年

戊辰四年

祖登建昌石门山

春正月祖游石门山见林壑平坦谓侍者曰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地矣归遂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祖曰日面佛月面佛

第八世江西洪州开元大寂祖示寂塔曰大庄严

二月一日寂祖世寿八十僧腊六十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得法者八十四人其參承机缘各见別传兹不具书丹阳公包佶为纪述权德舆铭塔

安隐忍曰大师应般若多罗之谶为震旦第一法王观其施设如石季伦䜩客虽厨厕卑秽之地罗列杂宝客随手而得之往往揖婢为夫人错愕迁避自谓入崇之室及其登广筵罚巨觥照以明月之珠使绿珠歌于前十丈珊瑚一击粉碎又不觉爽然自失此大智之得于扭鼻而失于最后之一喝临济所谓吹毛用了急须磨是也夫虎豹之威信乎其猛矣或不免于戈戟吞舟之鱼信乎其大矣或难逃于巨浸骐骥之驹瞬目而驰千里人得而縻之以其迹在耳惟龙则不然大而溟渤小而杯盎间莫不卷舒自得排山岳兴云雨过而不留变化而莫穷得此道者谓之龙奋迅三昧马大师其是乎变三十四祖之法式融其弊扫其辙若疾雷之破山使心性解路之偷心闻之立死如金翅鸟王直取龙吞然后翱翔九天不住虗空不离于空不为空性之所留住我为法王于法自在不特龙变而后来临济云门溈仰法眼各建宝幢不过一为拈出岂于三日耳聋外別有宗旨哉然则今之不透重关认悟中迷为实法者与客之登厕得宝时节等耳

沙门金陵惠炬集宝林传

先是崔宼难作付法藏传失于次序多见差谬炬乃往曹溪宝林同西竺胜持三藏重共參校祖偈并唐初以来传法宗师机缘行世曰宝林传

宗统编年卷之十一


校注

入疑八 传疑博
[A1] 但【CB】伹【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刺【CB】剌【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敛【CB】歛【卍续】
[A13] 扬【CB】掦【卍续】
[A14] 己【CB】已【卍续】
[A15] 扬【CB】掦【卍续】
[A16] 刺【CB】剌【卍续】
[A17] 方【CB】万【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宗统编年(卷11)
关闭
宗统编年(卷1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