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6]第六 优波私婆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
尊者优波私婆曰:
(一〇六九)
「释迦!我独大暴流」〔之句中〕,独大暴流者,是依止于彼人、又依止于彼法,以度大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越度、度过、超越、所离越处之人究竟唯我一而无第二。又〔斯〕法究竟唯我一而无第二。此是「独」〔之义〕。「释迦者」,是世尊由释迦族出家故,是释迦。或又是富者、大富者、具财者故是释迦。彼有此等诸财、所谓、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舍财、慧财、念处财、〔神足财、根财、力财、觉支财、道财、果财〕、涅槃财。由此等多数之财宝而是富者、大富者、具财者之故亦是释迦。或又可能者、有能者、权力者、有用者、勇者、英雄、战士、无怖者、无惧者、无骇者、无败走者,怖畏恐怖之舍断者、身毛竖立之离去者故亦是释迦。此是「释迦!我独大暴流」〔之义〕。
「尊者优波私婆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优波私婆,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〇页參照)……称呼。此是「尊者优波私婆曰」〔之义〕。
[P.127]「无依止而不能度」〔之句中〕,「无依止」者,不为依止于人,又不依止于法。「不能」者,是力不及、不能、不堪。「度」者,是度大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越度、度过、超越、离越。此是「无依止而不能度」〔之义〕。
「普眼者!请语所缘」〔之句中〕,「请语所缘」者,请语所缘、对象、依止、近依、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別、显示、请说明。此是「请语所缘」〔之义〕。「普眼者」,是言普眼一切知智。世尊具一切知智、正具、达、正达、成、正成、具备。
此是「普眼者!请语所缘」〔之义〕。
「依彼可度此暴流」〔之句中〕,「依彼」者,是依止其人,又依止其法。「可度此暴流」者,可度大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可越度、度过、超越、离越。此是「依[P.128]彼可度此暴流」〔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优波私婆曰:
二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一〇七〇)
「观无所有具正念」者,彼婆罗门原来得无所有处定,此「是我之依止」,而不知〔彼之〕依止事。世尊向彼告〔其无所有处是彼之〕依止,更告以出路、〔婆罗门由此〕入定于非想非非想处定、由此出定,且观察于其际所生心心所法「是无常」,〔又〕「是苦、是病、是痈、是箭、是痛、是恼、是敌、是毁、是疾、是祸、是不快、是怖畏、是灾患、是动、是坏、是不恒、是无救护所、是无避难所、是无归依所、是不归依者、是空缺、是空虚、是空、是无我、是过患、是变易法、是不坚实、是痛根、是杀戮者、是非有、是有漏、是有为、是魔食、是生法、是老法、是病法、是死法、[P.129]是愁、悲苦、忧恼法、是杂染法、是集、是灭没、是不乐味、是过患、是不出离」,以且观察、眺望、省思、普观。「具念」〔之句中〕,「念」者,是所有念、随念、想念……乃至(一八页參照)……是正念。此言为念。「具」此之念、正具、达、正达、成、正成、令具备者言为具念者。此是「具念且观无所有」〔之义〕。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句中〕,「优波私婆!」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參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为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义〕。
「谓非有〔依无所有处〕度暴流」〔之句中〕,一切「谓非有」是无所有处定。由何谓一切非有是无所有处定耶?于识无边处定有念而入定、由此出定,彼识令无、令为非有、令消灭而观一切非有。由此一切谓非有是无所有处定。依〔其无所有处定〕、近依、所缘、对象此而度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须越度、度过、超越、离越。此是「谓非有度暴流」〔之义〕。
[P.130]「舍断诸欲离疑惑」〔之句中〕,欲者,若概言之是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页參照)……言此等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參照)……言此等为烦恼欲。「舍断诸欲」者,是徧知事欲、舍烦恼欲、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舍断诸欲」〔之义〕。「离惑」〔之句中〕,言疑为疑惑。〔即〕对于苦犹豫……乃至(一〇五页參照)……为远离疑惑、离、离去、出离、弃遣、离脱、离缚,以不限定心而住,如斯是「离惑」〔之义〕。或又离三十二之无用论、离、离去、出离、弃遣、离脱、离缚。以不限定心而住。如斯亦是离惑(论)〔之义〕。此是「舍断诸欲离疑惑」〔之义〕。
「昼夜观察渴爱灭」〔之句中〕,渴爱者,是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夜」者,是夜。「昼」者,是日中。观昼夜渴爱之尽灭、轮回之尽灭、轮转之尽灭,观察、见、眺、省思、普观。此是「昼夜观察渴爱灭」〔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三
尊者优波私婆曰:
(一〇七一)
「一切诸欲于离贪」〔之句中〕,「一切」者,是普一切、一切之一切、无残、无余。此是「一切」。「于诸欲」者,〔欲〕者若概言之是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页參照)……言此等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參照)……言此等为烦恼欲。「一切诸欲于离贪」者,于一切诸欲离贪、弃贪、唾弃贪、脱贪、舍断贪、舍遣贪,能镇伏所贪。此是「一切诸欲于离贪」〔之义〕。
「尊者优波私婆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优波私婆者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〇页參照)……称呼。「依止无所有而舍他」、舍下之六定(四禅定及下二无色定),遣、徧舍、越、超越、离越而依止无所有处定、[P.132]止著、系著、近著、缚著,信解。此是「舍他依止无所有」〔之义〕。
「信第一有想解脱」〔之句中〕,有想解脱者是七有想解脱。无所有处定解是其等有想定之最高、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第一」,是最高、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之〔有想解脱〕由信解脱而信解,于其处信解,信解彼、行彼、屡屡为彼、重彼、向于彼、倾于彼、赴于彼,以彼为主。此是「信第一有想解脱」〔之义〕。
「彼不退住立其处」〔之句中〕,应住立耶与否耶?「如斯耶」?「不然耶」?「如何耶」?「云何耶」?是疑之质问、疑念之质问、迷惑之质问。此是「可住立耶与否耶」〔之义〕。「于其处」者,是无所有处。「不退去」者,是不退去、不动转、不离去、不消失。或又不染、不污、不昏迷、不染污。此是「彼不退住立其处」〔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优波私婆曰:
[P.133]四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一〇七二)
「一切诸欲于离贪」〔之句中〕,一切者,是普皆、一切之一切、无残、无余。此是「一切」。「于诸欲」者,〔欲〕若概言之,是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页參照)……此等言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參照)……此等言为烦恼欲。「一切诸欲于离贪」者,于一切诸欲离贪,弃贪、唾弃贪、脱贪、舍断贪、舍遣贪、能镇伏所贪。此是「一切诸欲于离贪」〔之义〕。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句中〕,优波私婆!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參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为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义〕。
「舍他依止无所有」,舍下之六定,遣、徧舍、越、超越、离越而依止无所有处定、正著、系著、近著、缚著、信解。此是「舍他依止无所有」〔之义〕。
[P.134]「信第一有想解脱」〔之句中〕,「有想解脱」是七有想解脱。无所有处定解脱是其等有想定之最高、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由信解解脱「第一」、最高、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之〔有想解脱〕而信解、信解其处、信解彼、行彼、屡屡为彼、重彼、向于彼、倾于彼、赴于彼、以彼为主。此是「信第一有想解脱」〔之义〕。
「彼不退住立其处」〔之句中〕,「住立」者,可住立、可住立六万劫之间。「于其处」者,是于无所有处。「不退去」,是不退去、不动转、不离去、不消失、而不灭损。或又不染、不污、不昏迷、不染污。此是「彼不退去住立其处」〔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五
(一〇七三)
「若彼不退去,其处若住立」〔之句中〕,「若彼住立」者,是若彼可住六万劫之间。「其处」者,是无所有处。不退去者,是不退去、不动转、不离去、不消失、不灭损。或又不染、不污、不昏迷、不染污。此是「若彼不退去,其处为住立」〔之义〕。
「普眼者!多年」〔之句中〕,「多年」者,是多年、数年、数百年、数千年、数十万年、数百劫、数千劫、数十万劫。「普眼者」,是言一切知智为普眼……乃至(一六二页參照)……如来以其故是普眼者。此是「普眼者!多年」〔之义〕。
[P.136]「彼解脱其处,可成清凉耶?〔又〕如斯者之识,可为亡灭耶」者,彼得其处清凉之状态,是恒、常恒、不变易而可永久住立于其处耶?又彼之识亡、断绝、灭、为非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之结生识而可生起耶?问生于无所有处者之常与断。或在其处而可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耶?又说彼之识亡而更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之结生识可生起耶?问于无所有处生者之般涅槃与结生。「如斯者」,是于无所有处生起之如斯者,如是住立彼之类、彼之部类者。此是「彼解脱其处,可为清凉耶?〔又〕如斯者之识,可为亡灭耶」〔之义〕。
故彼婆罗门言:
六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一〇七四)
[P.137]「譬如于强风,吹飞之火焰」〔之句中〕,火焰者,是火之焰。风,是东风、西风、北风、南风、有尘风、无尘风、寒风、热风、微风、烈风、毘岚风(台风)、翼风、金翅鸟风、多罗叶扇风。「譬如于强风,吹飞之火焰」者,是强风所吹飞,被吹起、斥散、除去、伏、镇伏者。此是「譬如于强风,吹飞之火焰」〔之义〕。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句中〕,「优波私婆!」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參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义〕。
「至灭没不入〔存在〕数」〔之句中〕,「至灭没」者,是至于灭没、赴于灭没、行于灭没、灭、寂灭、终熄。「不入于数」者,〔谓〕行于此方向而不入(可言)之数,不可指示、不可数、不可认。此是「至灭没不入于数」〔之义〕。
「如斯之牟尼,名身之解脱」〔之句中〕,「斯」者,是譬喻与〔事实〕为照合(句)。「牟尼」者,智言为牟那……乃至(八四页以下參照)……超著与网此为牟尼。名身之解脱,彼牟尼原来既解脱名身、解脱色身、由彼分〔舍断〕、超越〔舍断〕、镇伏舍断而舍断,彼牟尼来于有之边〔最终〕而获得四圣道,获得四圣道故,而亦徧知名身、色身,徧知名身、色身故而由究竟解脱而脱名身、色身,已解脱。此是「如斯之牟尼,名身之解脱」〔之义〕。
[P.138]「至灭没不入数」〔之句中〕,「至灭没」者,是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不入于〔存在之〕数,「刹帝利、婆罗门、毘舍、首陀、在家者、出家者、天、人、有色者、无色者、有想者、无想者、非想非非想者」,无可称计彼因,无缘、无原因、不入〔存在之〕数,不可指示、不可数、不可认。此是「至灭没不入数」〔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七
(一〇七五)
「灭没之彼或非有」者,是灭没之彼或此非有耶?彼灭、断绝、亡灭耶?此是「灭没之彼或非有」〔之义〕。
「或是常恒而无病」者,或是恒、常恒、不变易者而可永久住立于其处耶?此「或[P.139]是常恒而无病」〔之义〕。
「牟尼!愿彼为解说」〔之句中〕,「彼」者,是我问、我乞、我求、我信乐。「牟尼」者,言智为牟那……乃至(八四页以下參照)……超著、网者是牟尼。「愿彼为解说」,愿请为语、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別、显示、说明。此是「牟尼!愿彼为解说」〔之义〕。
「此法尊师如实知」者,是尊师如实知此法、识、考量、度知、辨知、明暸。此是「此法尊师如实知」〔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八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一〇七六)
「灭没者无有量」者,于灭没无余涅槃界般涅槃者、无有色之量、无有受之量、想之量、行之量、识之量,不存在、不能得、被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P.140]起,以智火所烧者,此是「灭没者无有量」〔之义〕。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句中〕,「优波私婆!」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參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义〕。
「于彼无可所言彼」,可言「由彼贪而染」,可言「由彼嗔而怒」,可言「由彼痴而昏迷」,可言「由彼慢而结缚」,可言「由彼见而执取」,可言「由彼掉举而散乱」,可言「由彼疑而不决定」,可言「由彼随眠而强力」,其舍断等诸行,于诸行之舍断故,可言「由彼趣,〔彼〕地狱有情、畜生、饿鬼、人、天、有色者、无色者、有想者、无想者、非想非非想者」,可语、可言彼无因、无缘、无原因。此是「于彼无可所言彼」〔之义〕。
「一切诸法害破时」者,是一切诸法、一切诸蕴、一切诸处、一切诸界、一切诸趣、一切诸生起、一切诸结生、一切诸有、一切诸轮回、一切诸轮转,被破、害破、[P.141]取去、取除、坏、破坏、舍断、正断而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之时。此是「一切诸法害破时」〔之义〕。
「一切语路被害破」〔之句中〕,语路者,是烦恼、蕴、行,彼之语、语路、增语、增语路、辞、辞路、施设、施设路、破、害破、取去、取除、坏、破坏、舍断、正断而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之。此是「一切语路、被害破」〔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世尊之说法终……乃至(三二页參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优波私婆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六〔毕〕
校注
前义释之注參照。 前义释之注參照。 有关本偈,前义释之注參照。 有关三十二无用论,于大义释一、二九三页之注參照。 惑(kathāhi)于该当 Sn. 之原文 kathā 之语为 kathaṁkathā 之略,虽是用为疑惑之意义,今 kathā 不是疑惑之意义,是「论」又「说」之意义而说明者。 七有想解脱是指四禅定及下三无色定者。 生于无所有处天有情之寿量是六万劫。A. I, 268; Vibh. 426 等參照。 微风(parittā vātā)此语在底本虽无,由本卷三六五页之文补入。 彼分、超越、镇伏之三舍断,于后世之注释时代为彼分(tadaṅga)镇伏(vikkhambhana)正断(samuccheda)安息(paṭippassaddhi)出离(nissaraṇa)之五舍断。有关此等之意义 DhaA. 352f;解脱道论卷一(大正藏三二、三九九c以下)參照。【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47 册 No. 23 小义释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9-10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