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四

迦叶菩萨品之四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从烦恼而得果报言烦恼者所谓恶也从恶烦恼所生烦恼亦名为恶如是烦恼则有二种因恶故果恶果恶故子恶如𫟃婆果其子苦故叶一切皆苦犹如毒树其子毒故果亦是毒因亦众生果亦众生因亦烦恼果亦烦恼烦恼因果即是众生众生即是烦恼因果若从是义云何如来先喻雪山亦有毒草微妙药王若言烦恼即是众生众生即是烦恼云何而言众生身中有妙药王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无量众生咸同此疑汝今能为启请求解我亦能断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分別解说善男子雪山喻者即是众生言毒草者即是烦恼妙药王者即净梵行善男子若有众生能修如是清净梵行是名身中有妙药王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有清净梵行

「善男子犹如世间从子生果是果有能与子作因有不能者有能作者是名果子若不能作唯得名果不得名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皆有二种一者有烦恼果是烦恼因二者有烦恼果非烦恼因是烦恼果非烦恼因是则名为清净梵行

「善男子众生观受知是一切漏之近因所谓内外漏受因缘故不能断绝一切诸漏亦不能出三界牢狱众生因受著我我所生于心倒想倒见倒是故众生先当观受如是受者为一切爱而作近因是故智者欲断爱者当先观受

「善男子一切众生十二因缘所作善恶皆因受时是故我为阿难说言『阿难一切众生所作善恶皆是受时』是故智者先当观受既观受已复当更观如是受者何因缘生若因缘生如是因缘复从何生若无因生无因何故不生无受复观是受不因自在天生不因士夫生不因微尘生非时节生不因想生不因性生不从自生不从他生非自他生非无因生是受皆从缘合而生因缘者即是爱也是和合中非有受非无受是故我当断是和合断和合故则不生受

「善男子智者既观因已次观果报众生因受受于地狱饿鬼畜生乃至三界无量苦恼受因缘故受无常乐受因缘故断于善根受因缘故获得解脱作是观时不作受因云何名为不作受因谓分別受何等受能作爱因何等爱能作受因善男子众生若能如是深观爱因受因则便能断我及我所

「善男子若人能作如是等观则应分別爱之与受在何处灭即见爱受有少灭处当知亦应有毕竟灭尔时即于解脱生信生信心已是解脱处何由而得知从八正即便修习

「云何名为八正道耶是道观受有三种相一者二者三者不苦不乐如是三种俱能增长身之与心何因缘故能增长耶触因缘也是触三种一者无明触二者明触三者非明无明触言明触者即八正道其余二触增长身心及三种受是故我应断二种触因缘触断不生三受

「善男子如是受者亦名为因亦名为果智者当观亦因亦果云何为因因受生爱名之为因云何名果因触生故名之为果是故此受亦因亦果

「智者如是观是受已次复观爱受果报故名之为爱智者观爱复有二种一者杂食二者无食杂食爱者因生一切诸有无食爱者断生一切诸有贪无漏道智者复当作如是念『我若生是杂食之爱则不能断生我今虽贪无漏之道不断受因则不能得无漏道果是故应当先断是触触既断已受则自灭受既灭已爱亦随灭』是名八正道

「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如是观虽有毒身其中亦有微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亦有妙药善男子如是众生虽从烦恼而得果报而是果报更不复为烦恼作因即名为清净梵行

「复次善男子智者当观『受爱二事何因缘生』知因想生何以故众生见色亦不生贪及观受时亦不生贪若于色中生颠倒想谓色即是常受是常无有变易因是倒想生贪是故智者应当观想云何观想当作是念『一切众生未得正道皆有倒想』云何倒想于非常中生于常想于非乐中生于乐想于非净中生于净想于空法中生于我想于非男女大小昼夜岁月衣服房舍卧具生于男女乃至卧具想是想三种一者二者三者小因缘故生于小想大因缘故生于大想无量缘故生无量想复有小想谓未入定复有大想谓已入定复有无量想谓十一切入复有小想所谓欲界一切想等复有大想所谓色界一切想等复有无量想谓无色界一切想等三想灭故受则自灭受灭故名为解脱

迦叶菩萨言「世尊灭一切法名为解脱如来云何说想受灭名解脱耶

佛言「善男子如来或时因众生说闻者解法或时因法说于众生闻者亦解说于众生云何名为因众生说闻者解法如我先为大迦叶说『迦叶众生灭时善法则灭』是名因众生说闻者解法云何因法说于众生闻者亦解说于众生如我先为阿难说言『我亦不说亲近一切法亦复不说不亲近一切法若法近已善法衰羸不善炽盛如是法者不应亲近若法近已不善衰灭善法增长如是法者是应亲近』是名因法说于众生闻者亦解说于众生

「善男子如来虽说想受二灭则已总说一切可断智者既观如是想已次观想因『是无量想因何而生』知因触生是触二种一者因烦恼触二者因解脱触因无明生名烦恼触因明生者名解脱触因烦恼触生于倒想因解脱触生不倒想观想因已次观果报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以因此烦恼之想生于倒想一切圣人实有倒想而无烦恼是义云何

佛言「善男子云何圣人而有倒想

迦叶菩萨言「世尊一切圣人牛作牛想亦说是牛马作马想亦说是马男女大小舍宅车乘去来亦尔是名倒想

「善男子一切凡夫有二种想一者世流布想二者著想一切圣人唯有世流布想无有著想一切凡夫恶觉观故于世流布生于著想一切圣人善觉观故于世流布不生著想是故凡夫名为倒想圣人虽知不名倒想

「智者如是观想因已次观果报『是恶想果在于地狱饿鬼畜生天中受如我因断恶觉观故无明触断是故想断因想断故果报亦断』智者为断如是想因修八正道

「善男子若有能作如是等观则得名为清净梵行善男子是名众生毒身之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亦有妙药

「复次善男子智者观欲『欲者即是色』善男子即是如来因中说果从此五事生于欲耳实非欲也善男子愚痴之人贪求受之于是色中生颠倒想乃至触中亦生倒想倒想因缘便生于受是故世间说因倒想生十种想欲因缘故在于世间受恶果报以恶加于父母沙门婆罗门等所不应作而故作之不惜身命是故智者观是恶想因缘故生欲心智者如是观欲因已次观果报『是欲多有诸恶果报所谓地狱饿鬼畜生人中天上』是名观果报若是恶想得除灭者终不生于此欲心也无欲心故不受恶受无恶受故则无恶果是故我应先断恶想断恶想已如是等法自然而灭是故智者为灭恶想修八正道是则名为清净梵行是名众生毒身之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亦有妙药

「复次善男子智者如是观是欲已次当观业何以故有智之人当作是念『受欲即是烦恼是烦恼者能作生业不作受业如是烦恼与业共行则有二种作生业作受业是故智者当观于业是业三种谓身善男子口二业亦名为业亦名业果意唯名业不名为果以业因故则名为业善男子口二业名为外业意业名内是三种业共烦恼行故作二种业一者生业二者受业善男子正业者即意业也期业者谓身口业先發故名意业从意业生名身口业是故意业得名为正智者观业已次观业因业因者即无明触因无明触众生求有求有因缘即是爱也爱因缘故造作三种身意业善男子智者如是观业因已次观果报果报有四一者黑黑果报二者白白果报三者杂杂果报四者不黑不白不黑不白果报黑黑果报者作业时垢果报亦垢白白果报者作业时净果报亦净杂杂果报者作业时杂果报亦杂不白不黑不白不黑果报者名无漏业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先说无漏无有果报今云何言不白不黑果报耶

佛言「善男子是义有二一者亦果亦报二者唯果非报黑黑果报亦名为果亦名为报黑因生故得名为果能作因故复名为报杂亦尔无漏果者因有漏生故名为果不作他因不名为报是故名果不名为报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是无漏业非是黑法何因缘故不名为白

「善男子无有报故不名为白对治黑故故名为白我今乃说受果报者名之为白是无漏业不受报故不名为白名为寂静如是业者有定受报处如十恶法定在地狱饿鬼畜生十善之业定在人十不善法有上上因缘故受地狱身中因缘故受畜生身下因缘故受饿鬼身人业十善复有四种一者二者三者四者上上下因缘故生欝单越中因缘故生弗婆提上因缘故生瞿陀尼上上因缘生阎浮提有智之人作是观已即作是念『我当云何断是果报』复作是念『是业因缘无明触生我若断除无明与触如是业果则灭不生』是故智者为断无明触因缘故修八正道是则名为清净梵行善男子是名众生毒身之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亦有妙药

「复次善男子智者观业观烦恼已次观是二所得果报是二果报即是苦也既知是苦则能舍离一切受生智者复观烦恼因缘生于烦恼业因缘故亦生烦恼烦恼因缘复生于业业因缘生苦苦因缘故生于烦恼烦恼因缘生有有因缘生苦有因缘生有有因缘生业业因缘生烦恼烦恼因缘生苦苦因缘生苦善男子智者若能作如是观当知是人能观业苦何以故如上所观即是生死十二因缘若人能观如是生死十二因缘当知是人不造新业能坏故业

「善男子有智之人观地狱苦观一地狱乃至一百三十六所一一地狱有种种苦皆是烦恼业因缘生观地狱已次观饿鬼畜生等苦作是观已复观人天所有诸苦如是众苦皆从烦恼业因缘生善男子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其身体柔软细滑见五相时极受大苦如地狱苦等无差別善男子智者深观三界诸苦皆从烦恼业因缘生

「善男子譬如坏器即易破坏众生受身亦复如是既受身已是众苦器譬如大树花果繁茂众鸟能坏如多乾草小火能焚众生受身为苦所坏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观苦八种如圣行中当知是人能断众苦

「善男子智者深观是八苦已次观苦因苦因者即爱无明是爱无明则有二种一者求身二者求财求身求财二俱是苦是故当知爱无明者即是苦因善男子是爱无明则有二种一者二者内能作业外能增长又复内能作业外作业果断内爱已业则得断断外爱已果则得断内爱能生未来世苦外爱能生现在世苦智者观爱即是苦因既观因已次观果报苦果报者即是取也爱果名取是取因缘即内外爱则有爱苦善男子智者当观『爱因缘取取因缘爱若我能断爱取二事则不造业受于众苦』是故智者为断受苦修八正道善男子若有人能如是观者是则名为清净梵行是名众生毒身之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亦有妙药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清净梵行

佛言「善男子一切法是

迦叶菩萨言「世尊一切法者义不决定何以故如来或说是善不善或时说为四念处观或说是十二入或说是善知识或说是十二因缘或说是众生或说是正见邪见或说十二部经或说即是二谛如来今乃说一切法为净梵行悉是何等一切法耶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微妙《大涅槃经》乃是一切善法宝藏譬如大海是众宝藏是《涅槃经》亦复如是即是一切字义秘藏

「善男子如须弥山众药根本是经亦尔即是菩萨戒之根本

「善男子譬如虚空是一切物之所住处是经亦尔即是一切善法住处

「善男子譬如猛风无能系缚一切菩萨行是经者亦复如是不为一切烦恼恶法之所系缚

「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坏者是经亦尔虽有外道恶邪之人不能破坏

「善男子如恒河沙无能数者如是经义亦复如是无能数者

「善男子是经典者为诸菩萨而作法幢如帝释幢

「善男子是经即是趣涅槃城之商主也如大导师引诸商人趣向大海

「善男子是经能为诸菩萨等作法光明如世日月能破诸暗

「善男子是经能为病苦众生作大良药如香山中微妙药王能治众病

「善男子是经能为一阐提杖犹如羸人因之得起

「善男子是经能为一切恶人而作桥梁犹如世桥能渡一切

「善男子是经能为行三有者遇烦恼热而作阴凉如世间盖遮覆暑热

「善男子是经即是大无畏王能坏一切烦恼恶魔如师子王降伏众兽

「善男子是经即是大神呪师能坏一切烦恼魔鬼如世呪师能去魍魉

「善男子是经即是无上霜雹能坏一切生死果报如世雹雨坏诸果实

「善男子经能为坏戒目者作大良药犹如世间安阇陀药善疗眼痛

「善男子是经能住一切善法如世间地能住众物

「善男子是经即是毁戒众生之明镜也如世间镜见诸色像

「善男子是经能为无惭愧者而作衣服如世衣裳障蔽形体

「善男子是经能为贫善法者作大财宝如功德天利益贫者

「善男子是经能为渴法众生作甘露浆如八味水充足渴者

「善男子是经能为烦恼之人而作法床如世乏人遇安隐床

「善男子是经能为初地菩萨至十地菩萨而作璎珞香花涂香末香烧香清净种性具足之乘过于一切六波罗蜜受妙乐处如忉利天波利质多罗树

「善男子是经即是金刚利斧能伐一切烦恼大树即是利刀能割习气即是勇健能摧魔怨即是智火焚烦恼薪即因缘藏出辟支佛即是声闻藏生声闻人即是一切诸天之眼即是一切人之正道即是一切畜生依处即是饿鬼解脱之处即是地狱无上之尊即是一切十方众生无上之器即是十方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之父母也善男子是故此经摄一切法如我先说此经虽摄一切诸法我说梵行即是三十七助道法善男子若离如是三十七品终不能得声闻正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不见佛性及佛性果以是因缘梵行即是三十七品何以故三十七品性非颠倒能坏颠倒性非恶见能坏恶见性非怖畏能坏怖畏性是净行能令众生毕竟造作清净梵行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有漏之法亦复能作无漏法因如来何故不说有漏为净梵行

「善男子一切有漏即是颠倒是故有漏不得名为清净梵行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世第一法为是有漏是无漏耶

佛言「善男子是有漏也

「世尊虽是有漏性非颠倒何故不名清净梵行

「善男子世第一法无漏因故似于无漏向无漏故不名颠倒善男子清净梵行發心相续乃至毕竟世第一法唯是一是故不得名净梵行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

「善男子众生五识虽非一念然是有漏复是颠倒增诸漏故名为有漏体非真实著想故倒云何名为体非真实著想故倒非男女中生男女想乃至舍宅车乘衣亦复如是是名颠倒善男子三十七品性无颠倒是故得名清净梵行善男子若有菩萨于三十七品知根知因知摄知增知主知导知胜知实知毕竟者如是菩萨则得名为清净梵行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知根乃至知毕竟耶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菩萨發问为于二事一者为自知故二者为他知故汝今已知但为无量众生未解启请是事是故我今重赞叹汝善哉善哉

「善男子三十七品根本是欲因名明摄取名受增名善思主名为念导名为定胜名智慧实名解脱毕竟名为大般涅槃善男子善欲即是初發道心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是故我说欲为根本善男子如世间说一切苦恼爱为根本一切疾病宿食为本一切断事鬪诤为本一切恶事虚妄为本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先于此经中说『一切善法不放逸为本』今乃说欲是义云何

佛言「善男子若言生因善欲是也若言了因不放逸是如世间说一切果者子为其因或复有说子为生因地为了因是义亦尔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来先于余经中说『三十七品佛是根本』是义云何

「善男子如来先说『众生初知三十七品佛是根本』若自证得欲为根本

「世尊云何明触名之为因

「善男子如来或时说明为慧或说为信善男子信因缘故亲近善友是名为触亲近因缘得闻正法是名为触因闻正法意净是名为触因三业净获得正命是名为触因正命故得净根戒因净根戒乐寂静处因乐寂静能善思惟因善思惟得如法住因如法住得三十七品能坏无量诸恶烦恼是名为触

「善男子受名摄取众生受时能作善恶是故名受为摄取也善男子受因缘故生诸烦恼三十七品能破坏之是故以受为摄取也

「因善思惟能破烦恼是故名增何以故勤修习故得如是等三十七品

「若观能破诸恶烦恼要赖专念是故以念为主如世间中一切四兵随主将意三十七品亦复如是皆随念主

善男子既入定已三十七品能善分別一切法相是故以定为导

「是三十七品分別法相智为最胜是故以慧为胜

「如是智慧知烦恼已智慧力故烦恼消灭如世间中四兵坏怨或一或二勇健者能三十七品亦复如是智慧力故能坏烦是故以慧为胜

「善男子虽因修习三十七品获得四禅神通安乐亦不名实若坏烦恼证解脱时乃名为实是三十七品發心修道虽得世乐及出世乐四沙门果及以解脱亦不得名为毕竟也若能断除三十七品所行之事是名涅槃是故我说毕竟者即大涅槃

「复次善男子善爱念心即是欲也因善爱念亲近善友故名为触是名为因因近善友故名为是名摄取因近善友能善思惟故名为增因是四法能生长道——所谓欲智——是即名为主导胜也因是三法得二解脱——除断爱故得心解脱断无明故得慧解脱——是名为实如是八法毕竟得果名为涅槃故名毕竟

「复次善男子欲者即是發心出家触者即是白四羯磨是名为因摄者即是受二种戒一者波罗提木叉戒二者净根戒是名为受是名摄取增者即是修习四禅主者即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导者即是阿那含果胜者即是阿罗汉果实者即是辟支佛果毕竟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善男子欲名为触名六入摄名为受增名无明主名名色导名为爱胜名为取实名为有毕竟者名生

迦叶菩萨言「世尊根本如是三法云何有异

「善男子所言根者即是初發因者即是相似不断增者即是灭相似已能生相似复次善男子根即是作因即是果增即可用善男子未来之世虽有果报以未受故名之为因及其受时是名为增复次善男子根即是求得即是因用即是增善男子是经中根即是见道即修道者即是无学道也复次善男子根即正因因即方便因从是二因获得果报名为增长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毕竟者即是涅槃如是涅槃云何可得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修十想当知是人能得涅槃云何为十一者无常想二者苦想三者无我想四者厌离食想五者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六者死想七者多过罪想八者离想九者灭想十者无爱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习如是十种想者是人毕竟定得涅槃不随他心自能分別善不善等是名真实称比丘义乃至得称优婆夷义

迦叶菩萨言「世尊云何名为菩萨乃至优婆夷等修无常想

「善男子菩萨二种初發心已行道无常想者亦复二种初心菩萨观无常想时作是思惟『世间之物凡有二种如是内物无常变异我见生时小时大时壮时老时死时是诸时节各各不同是故当知内物无常』复作是念『我见众生或有肥鲜具足色去来进止自在无或见病苦色力毁悴颜貌羸损不得自在或见财富库藏盈溢或见贫穷触事斯或见成就无量功德或见具足无量恶法是故定知内法无常』复观外法『子时牙时茎时叶时花时果时如是诸时各各不同如是外法或有具足或不具足是故当知一切外物定是无常』既观见法是无常已复观闻法『我闻诸天具足成就极妙快乐神通自在亦有五相是故当知即是无常复闻劫初有诸众生各各具足上妙功德身光自照不假日月无常力故光灭德损复闻昔有转轮圣王统四天下成就七宝得大自在而不能坏无常之相』复观大地『往昔之时安处布置无量众生间无空处如车轮许具足生长一切妙药丛林树木果实滋茂众生薄福令此大地无复势力所生之物遂成虚耗是故当知外之法一切无常』是则名为麁无常也

「既观麁已次观细者云何名细菩萨摩诃萨观于一切内外之物乃至微尘在未来时已是无常何以故具足成就破坏相故若未来色非无常者不得言色有十时差別云何为十一者膜时二者泡时三者胞时四者肉团时五者𨈛时六者婴孩时七者童子时八者少年时九者盛壮时十者衰老时菩萨观膜若非无常不应至乃至盛壮非无常者终不至老若是诸时非念念灭终不渐长应当一时成长具足无是事故是故当知定有念念微细无常复见有人诸根具足颜色𬀩晔后见枯悴复作是念『是人定有念念无常』复观四大及四威仪复观内外各二苦因复观是四若无念念微细无常亦不得说如是四苦若有菩萨能作是念是名菩萨观细无常

「如内外色心法亦尔何以故行六处故行六处时或生喜心或生嗔心或生爱心或生念心展转异生不得一种是故当知一切色法及非色法悉是无常

「善男子菩萨若能于一念中见一切法生灭无常是名菩萨具无常想善男子智者修习无常想已远离常慢常倒想倒

「次修苦想『何因缘故有如是苦』深知是苦因于无常因无常故受生死因缘故名为无常无常因缘故受内外苦鞭打骂辱如是等苦皆因无常复次智者深观此身即无常器是器即苦以器苦故所受盛法亦复是苦

「善男子智者复观『生即是苦灭即是苦苦生灭故即是无常非我我所』修无我想智者复观『苦即无常无常即苦若苦无常智者云何说言有我苦非是我无常亦尔如是五阴亦苦无常众生云何说言有我』复次观一切法有异和合不从一和合生一切法亦非一法是一切和合果一切和合皆无自性亦无一性亦无异性亦无物性亦无自在诸法若有如是等相智者云何说言有我复作是念『一切法中无有一法能为作者若使一法不能作者众法和合亦不能作一切诸法性终不能独生独灭和合故灭和合故生是法生已众生倒想言是和合从和合生众生想倒无有真实云何而有真实我耶』是故智者观于无我又复谛观『何因缘故众生说我是我若有应一应多我若一者云何而有刹利婆罗门毘舍首陀地狱饿鬼畜生是故知我非是一也我若多者云何说言众生我者是一是遍无有边际若一若多二俱无我

「智者如是观无我已次复观于厌离食想作是念言『若一切法无常苦无我云何为食起身意三种恶业若有众生为贪食故起身意三种恶业所得财物众皆共之后受苦果无共分者

「善男子智者复观『一切众生为饮食故身心受苦若从众苦而得食者我当云何于是食中而生贪著』是故于食不生贪心

「复次智者当观『因于饮食身得增长我今出家受戒修道为欲舍身今贪此食云何当得舍此身耶』如是观已虽复受食犹如旷野食其子肉其心厌恶都不甘乐

「深观抟食有如是过次观触食如被剥牛为无量虫之所唼食次观思食如大火聚识食犹如三百钻矛

善男子智者如是观四食已于食终不生贪乐想若犹生贪当观不净何以故为离食爱故于一切食善能分別不净之想随诸不净令与相似如是观已若得好食及以恶食受时犹如涂痈疮药终不生于贪爱之心善男子智者若能如是观者是名成就厌离食想

迦叶菩萨言「世尊智者观食作不净想为是实观虚解观耶若是实观所观之食实非不净若是虚解是法云何名为善想

佛言「善男子如是观者亦是实观亦是虚解能坏贪食故名为实非虫见虫故名虚解善男子一切有漏皆名为虚亦能得实

「善男子若有比丘發心乞食预作是念『我当乞食愿得好者莫得麁恶愿必多得莫令尠少亦愿速得莫令迟晚』如是比丘不名于食得厌离想所修善法日夜衰耗不善之法渐当增长善男子若有比丘欲乞食时先当愿言『令诸乞者悉得饱满其施食者得无量福我若得食为疗毒身修习善法利益施主』作是愿时所修善法日夜增长不善之法渐当消灭善男子若有比丘能如是修当知是人不空食于国中信施

「善男子智者具足如是四想能修世间不可乐想作是念言『一切世间无处不有生而我此身无处不生若世间中无有一处当得离于生我当云何乐于世间一切世间无有进得而不退失是故世间定是无常若是无常云何智人而乐于世一一众生周遍经历一切世间具受苦乐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虽为四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终生于畜生道中或为师子』次观转轮圣王之身统四天下豪贵自在福尽贫困衣食不供智者深观如是事已生于世间不可乐想

「智者复观『世间有法所谓舍宅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香花璎珞种种伎乐财物宝货如是等事皆为离苦而是等物体即是苦云何以苦欲离于苦』善男子智者如是观已于世间物不生爱乐而作乐想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婴重病虽有种种音乐倡伎香花璎珞终不于中生贪爱乐智者观已亦复如是

「善男子智者深观『一切世间非归依处非解脱处非寂静处非可爱处非彼岸处非是常乐我净之法若我贪乐如是世间我当云何得离是法如人不乐处暗而求光明还复归暗——暗即世间明即出世——若我乐世增长黑暗远离光明暗即无明光即智明是智明因即是世间不可乐想一切贪结虽是系缚我今者贪于智明不贪世间』智者深观如是法已具足世间不可乐想

「善男子有智之人已修世间不可乐想次修死想观是寿命常为无量怨仇所绕念念损减无有增长犹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势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迦叶菩萨言「世尊云何智者观念念灭

「善男子譬如四人皆善射术聚在一处各射一方俱作是念『我等四箭俱發俱堕』复有一人作是念言『如是四箭及其未堕我能一时以手接取』善男子如是之人可说疾不

迦叶菩萨言「如是世尊

佛言「善男子地行鬼疾复速是人有飞行鬼复速地行四天王疾复速飞行日月神天复速四王行坚疾天复速日月众生寿命复速坚疾善男子一息一眴众生寿命四百生灭智者若能观命如是是名能观念念灭也

「善男子智者观命系属死王『我若能离如是死王则得永断无常寿命』复次智者观是寿命犹如河岸临峻大树亦如有人作大逆罪及其受戮无怜惜者如师子王大饥困时亦如毒蛇吸大风时犹如渴马护惜水时如大恶鬼嗔恚發时众生死王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作如是观是则名为修习死想

「善男子智者复观『我今出家设得寿命七日七夜我当于中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智者修于死想复以七日七夜为多『若得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一时乃至出息入息之顷我当于中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智者善修死想

「智者具足如上六想即七想因何等名七一者常修想二者乐修想三者无嗔想四者无妬想五者善愿想六者无慢想七者三昧自在想善男子若有比丘具足七想是名沙门名婆罗门是名寂静是名净洁是名解脱是名智者是名正见名到彼岸名大医王是大商主是名善解如来秘密亦知诸佛七种之语名正见知断七种语中所生疑网

「善男子若人具足如上六想当知是人能呵三界远离三界灭除三界于三界中不生爱著是名智者具足十想若有比丘具是十想即得称可沙门之相

尔时迦叶菩萨即于佛前以偈赞佛

「怜愍世间大医王  身及智慧俱寂静
无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礼无上尊
發心毕竟二不別  如是二心先心难
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礼初發心
初發已为人天师  胜出声闻及缘觉
如是發心过三界  是故得名最无上
世救要求然后得  如来无请而为
佛随世间如犊子  是故得名大悲牛
如来功德满十方  凡下无智不能赞
我今赞叹慈悲心  为报身口二种业
世间常乐自利益  如来终不为是事
能断众生世果报  是故我礼自他
世间逐亲作益厚  如来利益无怨
佛无是相如世人  是故其心等无二
世间说异作业异  如来如说业无差
凡所修行断诸行  是故得名为如来
先已了知烦恼过  示现处之为众生
久于世间得解脱  乐处生死慈悲故
虽现天身及人身  慈悲随逐如犊子
如来即是众生母  慈心即是小犊子
受众苦念众生  愍悲念时心不悔
怜愍心盛不觉苦  故我稽首拔苦者
如来虽作无量福  身意业恒清净
常为众生不为己  是故我礼清净业
如来受苦不觉苦  见众生苦如己苦
虽为众生处地狱  不生苦想及悔心
一切众生受异苦  悉是如来一人苦
觉已其心转坚固  故能勤修无上道
佛具一味大慈心  愍念众生如子想
众生不知佛能救  故谤如来及法
世间虽具众烦恼  亦有无量诸过恶
如是众结及罪过  佛初發心已能坏
唯有诸佛能赞佛  除佛无能赞叹者
我今唯以一法赞  所谓慈心游世间
如来是慈大法聚  是慈亦能度众生
即是无上真解脱  解脱即是大涅槃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四


校注

经【大】经迦叶菩萨品之四【宋】【元】 品【大】品第二十四【明】 今【大】吾【宋】【元】【明】 白【大】曰【明】 既【大】〔-〕【宋】【元】【明】 即【大】*则【宋】*【元】*【明】* 乃【大】〔-〕【宋】【元】【明】 边【大】量【元】【明】 时【大】如【明】 脱【大】说【明】 是【大】〔-〕【宋】【元】【明】 得【大】是【宋】【元】【明】 之为【大】为黑【宋】【元】【明】 得【大】能【明】 受【大】爱【元】【明】 善法【大】法之【宋】【元】【明】 三【大】五【宋】二十五【元】【明】 魔【大】恶【宋】【元】【明】 经能为坏【大】〔-〕【宋】 乏【大】之【宋】【元】【明】 地【大】住【宋】【元】【明】 末【大】粖【宋】【元】 受【大】是【宋】 声【大】〔-〕【宋】【元】【明】 道【大】道之【宋】【元】【明】 是【大】为是【宋】【元】【明】 念【大】*心【宋】*【元】*【明】* 善男子【大】〔-〕【宋】【元】【明】 受【大】爱【宋】 得慧【大】慧得【宋】【元】【明】 是【大】〔-〕【宋】【元】【明】 识【大】识也【宋】 者【大】〔-〕【宋】【元】【明】 即【大】即是【宋】【元】【明】 者【大】〔-〕【宋】【元】【明】 二【大】正【宋】【元】【明】 比【大】若比【宋】【元】【明】 离【大】离解脱【宋】【元】【明】 碍【大】阂【宋】【元】【明】 乏【大】之【宋】 牙【大】芽【明】 令【大】今【宋】【元】【明】 胞【大】疱【宋】【元】【明】 𨈛【大】肢【宋】【元】【明】 胞【大】泡【宋】【元】【明】 无【大】以【宋】【元】【明】 后【大】复【元】【明】 嗔【大】颠【明】 念【大】贪【宋】【元】【明】 空【大】〔-〕【宋】【元】【明】 旷【大】圹【宋】【元】【明】 钻【大】𥎞【元】【明】 善男子【大】〔-〕【宋】【元】【明】 食【大】贪【宋】【元】【明】 疮【大】创【宋】【元】【明】 观【大】想【宋】【元】【明】 尠【大】鲜【宋】【元】【明】 当【大】常【宋】 进【大】是【宋】 之身【大】〔-〕【宋】【元】【明】 伎【大】*妓【宋】*【元】*【明】* 而【大】如【宋】【元】【明】 香花【大】华香【宋】【元】【明】 璎珞【大】缨络【宋】【元】 瀑【大】暴【宋】【元】【明】 惜【大】悯【宋】【元】【明】 大【大】火【宋】【元】【明】 足【大】是【宋】【元】【明】 即【大】则【宋】【元】【明】 愍【大】*悯【宋】*【元】*【明】* 已【大】心【元】【明】 师【大】归【宋】【元】【明】 和【大】利【宋】【元】【明】 相【大】想【宋】【元】【明】 受众【大】身受【宋】【元】【明】 生【大】受【宋】【元】【明】 是慈【大】慈是【宋】【元】【明】
[A1] 慧【CB】【碛-CB】惠【大】【丽-CB】(cf. Q35_p0398b02)
[A2] 恼【CB】【丽-CB】【碛-CB】能【大】(cf. K38n1403_p1057c04; Q35_p0402a10)
[A3] 唼【CB】【丽-CB】啑【大】(cf. K38n1403_p1059c20)
[A4] 我【CB】【丽-CB】【碛-CB】时【大】(cf. K38n1403_p1060c10; Q35_p0404a03)
[A5] 是【CB】【丽-CB】足【大】(cf. K38n1403_p1061b13; T12n0374_p0590a16)
[A6] 果【CB】【丽-CB】【碛-CB】界【大】(cf. K38n1403_p1061c04; Q35_p0404b27)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般涅槃经(卷34)
关闭
大般涅槃经(卷3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