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大旨

所言入楞伽经者斯乃诸佛心量之玄枢群经理窟之妙键广喻幽旨明深义不生不灭非有非无绝去来之二途离断常之双执以第一义谛得最上妙珍体诸法之皆虚知前境之如幻混假名之分別等生死与涅槃大慧之问初陈法王之旨斯發一百八义应实相而离世间三十九门破邪见而宣正法晓名相之并假祛忘想之迷衿依正智以会真如悟缘起而归妙理境风既息识浪方澄三自性皆空二无我俱泯入如来之藏游解脱之门——节录唐译大乘入楞伽经序

楞伽经名凡有四译今存其三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刘宋求那跋多罗译入楞伽经十卷元魏菩提流支译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唐实叉难陀与复礼等译译意虽各异楞伽名则一梵语楞伽译不可往或不可入乃南印度钖兰岛中一山名山上大而下瞰海故不可往不可入亦云城名以山顶有夜叉王城故昔释尊于此说法因地得名故经题楞伽今以因明论式發明经义

诸法皆幻(宗)

以唯心现故随各类见不见故(因)

如人见恒河鬼见猛火(喻)

所谓因明论者略似西洋论理学源唯佛说文广义散备在众经后有陈那菩萨及其门人商羯罗主覃思精揅俱有制作立破之则乃确然立论有三支法曰宗宗以建旨故应在先

本经——楞伽经——立「诸法皆幻」为宗然幻非不有以有幻相故虽有而非实非实故不可执为有有幻故不可执为空非空非有非实是为幻义诸法为一极普通名词凡所有一切均该括之诸法皆幻即一切皆幻易言以明即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之法皆幻以是义故立诸法皆幻为宗

既立宗已须明理由故嗣说「唯心现故随各类见不见故」为因云何唯心现谓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法皆不离此主观——心——而现亦可说言离心即无能单独存在之物故虽有而非实如梦时见山河大地等觉后即失唯心之义亦复如是复次随各类见不见者就通俗知识言如同为天空天文家能了別其间种种动静余则茫然又庄子所说以美味供鸟鸟见且厌义亦正同以是可知种类不同心量不同而所见亦不同更依佛法言三界五趣众生业力不同故果报不同果报不同故六根不同六根不同故识用不同识用不同故所见不同所见不同故诸法皆幻唯心现故之义安立无疑

因明已且再释喻「如人见恒河鬼见猛火」此喻本经所举恒河印度河名人见如河鬼见如猛火以人鬼心量各不同故离心量则无河无火亦无他物以故人鬼所见均不能立又如一石若照以显微镜则其质为稀疏而非坚密此亦随心量见不见不同故复次心亦非固定之实体乃流行活泼之幻化功能以是故能缘心所缘法皆幻如是成立诸法皆幻义竟

诸法实相非幻(宗)

离心意识故(因)

如圣智证第一义(喻)

有难者曰诸法实相非是幻以离主观体相——心意识——故所谓主观体相者即是幻因幻因既无云何是幻如佛菩萨罗汉辟支佛等所证皆各有其清净境界离言说文字思量分別一切诸相乃圣智所亲证如人饮水冷煖自知如是境界应非是幻圣智证第一义非幻故诸法实相亦非幻

圣智证第一义亦是幻(宗)

圣证凡不证故(因)

如人见恒河鬼不见(喻)

此难不然所以者何以圣智所证第一义须圣智始能证得如佛菩萨罗汉辟支佛皆有其圣智而凡夫则不能证也故仍随圣凡类心量而见不见以是圣智证第一义亦唯心现唯心现故亦是幻如人心量见为恒河而鬼心量不能见

诸法实相亦是幻(宗)

离三界心意识之佛智所知故(因)

如圣智证第一义(喻)

云何诸法实相亦是幻以所谓离心意识者非断灭故若断灭者则无诸法实相是知离心意识者乃离三界有漏心意识扩大而言即离九法界心意识实相者谓如实了知离心意识之真实境亦即如是了知诸法实相法华经云『诸法实相惟佛与佛乃能究尽』又云诸佛出世一大事因缘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谓入佛知见即是了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皆唯佛心所现故应是幻

复次有我执法即不能了知诸法实相皆幻以执我故有烦恼障执法故有所知障二障既生愚痴无知造诸有漏业遂堕生死海又罗汉菩萨等亦有微细法执如执涅槃真如为实故知诸法实相唯佛智能知离九法界心意识此亦随佛与九界各类心量而见不见故亦唯心现唯心现故皆幻圣智证既幻无为法亦幻总言之诸法皆幻唯心所现而心亦是幻故成唯识曰『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如是通达诸法实相皆幻义由解而行精进不懈即得涅槃证大菩提

以上所谈楞伽义仅其大旨诸有智者应更深究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七编 法界圆觉学(卷12)
关闭
第七编 法界圆觉学(卷1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