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讲要

  • 悬论
    • 一 释名题
    • 二 提教纲
      • 甲 教
      • 乙 理
      • 丙 行
      • 丁 果
    • 三 显经宗
      • 甲 弥陀佛土为体
      • 乙 往生不退为宗
      • 丙 信愿行为用
  • 释经
    • 甲一 叙证分
    • 甲二 示说分
      • 乙一 正示行相
        • 丙一 总标依正功德
        • 丙二 別释依正功德
          • 丁一 依报功德
            • 戊一 总显名义
            • 戊二 別彰体相
          • 丁二 正报功德
      • 乙二 合明宗用
        • 丙一 寄用明宗
          • 丁一 正说行愿寄显往生
          • 丁二 广叹当信寄彰不退
            • 戊一 诸佛赞叹劝信
              • 己一 东方
              • 己二 南方
              • 己三 西方
              • 己四 北方
              • 己五 下方
              • 己六 上方
            • 戊二 护念不退劝信
        • 丙二 归宗示用
    • 甲三 流通分
      • 乙一 赞佛重法
      • 乙二 结众喜信

【悬 论】

一 释名题

佛说阿弥陀经合能说之佛与所说之佛而立名上面的佛字是本经的能说者──释迦牟尼佛故在讲经之前在会大众须志心诚意的合掌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用意即在此然而佛是通名十方过去现在一切诸佛都是佛而且都是平等的没有等级和质量的差別只要成就福慧二足到究竟圆满觉悟的地位都堪称曰佛佛以大悲愿力而普度众生使各个众生离苦得乐有了利他觉他和自身充分的自觉力到了佛位觉悟究竟福慧亦究竟一切佛皆具有十种德号只是十号中的一个这十种德号都是从修证诸功德所成就这本经为什么不标明释迦牟尼佛的名字因为在这时代在这世界裡为大众广说教法的唯有释迦牟尼佛是独一无二之本师故不另举其名而亦可通摄于其余诸佛因为释迦佛所成就的福德智慧与十方诸佛平等无別所谓佛佛道同故举释迦亦即举十方诸佛牟尼──法身报身功德即诸佛功德此经为牟尼佛说亦即是十方佛说十方佛说亦即牟尼佛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二无別

佛因何而说此教法诸法真实相性本无可说不可说而说法者一方面佛在因地中有大悲愿力要令众生得乐离苦出生死海这是佛以大悲心为本因一方面呢因众生机缘成熟有了这两种而發生说法的作用从无可说中而方便说佛运用方便善巧的智慧宣说无上妙法机有千差法有万別应种种机说种种法要看闻法者思想环境如何确定说法的中心的问题

此经的中心问题以往生净土得不退转为主旨就是阿弥陀经的特点无量寿佛经裡面的无量寿佛即是此经阿弥陀佛的译义阿弥陀的本义即是无量的意思无量包含很多的无量义如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人民声闻弟子菩萨还有无量相好庄严等等故阿弥陀所以为阿弥陀一方面以无量义立名一方面包含有种种庄严功德成就现在释迦牟尼佛在此经中宣说阿弥陀佛的依报和正报所成就的功德依此功德而信愿持名往生净土得不退转此为此经所诠的中心意义

经是佛所说的经文梵文『素怛缆』译为契经本是『线』义一线贯摄诸法不失不散故所谓契经者有契理契机二义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推及十方诸佛所说的教法无不如此还有许多虽非佛说而为佛弟子等所说的既蒙佛之印可得到佛之同意亦名佛说的经

佛在印度舍卫国说此经法以具足一切微妙音声之言语而说当时并无文字發表到后来弟子们才以印度的梵文结集记录至于翻译成为中国文字更不是一次一人的工作了在藏经中尚有玄奘法师等翻译的名称上稍有不同但究其经文的真理实际并没有什么不同

现在讲的经是姚秦时代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罗什的历史在三藏记裡有详细记述鸠摩罗什译曰童寿因其人虽在年事幼稚时代而其学问道德如同老年人一样罗什父名鸠摩罗炎印度中天竺人出家至龟兹国即现在新疆库车县地方婚娶国王之妹生罗什年七岁随母出家遍游西方诸国总贯群籍善于大乘这时在东晋时代北方符坚称秦即中国历史上所谓前秦建元十九年使吕光带兵讨伐龟兹为的是要得这道学俱优精通三藏的罗什法师果然获得罗什而归到了凉州地方吕光听说符坚败了于是自立为王其后后秦姚兴兴师伐凉州罗什法师才入长安姚兴事以国师之礼出入皇家的西明阁及逍遥园率领弟子致力于翻译共译三百八十余卷阿弥陀经就是在这时代翻译的在译经史上作考据极其重要不然释迦以梵语说法佛弟子以梵文结集若无人翻译怎么会变为中国文字的经典若佛经没有历史的根据殊难令人起信故在释名题的范围中翻译人的历史地位不得不提出说明

二 提教纲

甲 教

古来的佛教大德对于佛的教法或开或合其见解各有不同在施设教法之能诠的方面除有经论三藏之外还另有杂藏溯此教法之源流推观流传转变种种差別之分判可作如下的观察这教法源泉是释迦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在菩提树下觉悟证得的证法因有利他觉他本愿之心力故以所证的法应众生机宜方便善巧而说然法性无差別诸佛所以出现于世现身说法者无非开示诸众生令入佛之知见觉佛之觉证佛之证以显现诸法实相故虽所说法有千差万別从佛的立场上看无非令众生辗转得无上菩提的妙法但从众生立场上看却有大小顿渐显密的差別了再从教法原则方面去探讨都是以佛智所证诸法相性为本质如是教法因为众生根性及时地因缘之不同故在流传上有转变差別的形态遂成了佛教中分宗判教的风尚

在佛灭度后不久有迦叶阿难优波离富楼那等结集经论三藏圣典为宏扬教法之中心人物在此初期五百年的教法大势上看一切大乘显密的教法都隐含其中此时为三乘共法的时期第二五百年有马鸣龙树无著天亲他们都是主张大乘对破二乘故三乘共法有附属大乘法的形势到了第三五百年在教法本质上愈形發达对于教理研究得已很精细信佛者和佛弟子趋求实验修行乃有龙智等以真言密咒的行法昌明于世整个佛法完全在真言密咒中生活著大乘三乘都附在密法中到此密法發达时代大乘尚可同时流传而三乘共教却完全隐没了此为佛灭度后在教法的本质上外表上有这三阶段的分別这是印度佛教的史乘

第一时期的三乘共法流传在锡兰暹罗缅甸现在整个国家政教之设施仍多以佛教为标准而国民与佛教徒有同一之步骤第二时期的大乘性相法流传到中国而朝鲜而日本而安南现在也还有蓬勃的气象第三时期的真言密咒的教法传入西藏蒙古西康青海也都能發挥种种的特征所以这三个时期的教法可考之于以上三处的流布区域

由流以溯源西藏中国锡兰三处的教法根源都是佛运用善巧方便应机而说的判定这是什么教那是什么宗是没有绝对性的因为在佛法流行的时代和区域上虽有大小显密之不同而教理都是互相关联的

乙 理

佛法中最普遍共同之理就是五乘共法破邪因果明正因果世出世间人天四圣善因果皆从此建立于此先要明白人天十善法以二乘贤圣菩萨佛果均由此法做起此人天乘法讲明善恶因果之俗谛理教人止恶行善由此以建立真谛理的基础故明白了五乘共法破邪因果明正因果的人天善法然后才可以此为根基而建立出世圣人之三乘共法三乘共法是什么即知三界有漏因界皆是变迁无常皆是苦一切法无造作者亦无受者毕竟是空的无我的有漏法是苦有为法是无常一切法空无我以解脱生死烦恼的涅槃寂静为究竟比较前面的五乘共法是进了一步

再进一步说大乘教理明一切法不离一法一法不离一切法众生与一切众生亦然平等同体不二故以一切众生皆得离苦得乐为原则之大慈大悲心为根本起正信解發大誓愿同证究竟真如这就是所谓大悲菩提心不以个人超出世间脱离生死为满足这是大乘学佛人对于佛法之根本观点如能于诸法如理如量普遍觉悟随顺法性断除烦恼修行菩萨六波罗密四无量心修到所谓『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满足因此诸佛之所以能成佛我等之所以要学佛不为自求个己解脱是要度尽一切众生大乘教理就是如此

丙 行

在佛法裡所谓修行有种种底型态和种种底方法可归纳为数种如下

1.戒律行或曰律仪行包括三皈五戒八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和真言密戒普通人都知道佛教要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此三皈依由师传授既受三皈进而受五戒──不杀不盗不邪婬不妄语不饮酒或短期加受八关斋戒或进至沙弥等出家戒再增上为通于在家出家之菩萨戒真言密戒是密宗特殊底戒条比丘戒为具足戒依此戒行而生定發慧证果为锡兰等处佛教徒修行之特色

2.禅定行由四禅八定五停心以至如来禅祖师禅总名禅定行修五停心观为声闻乘入道之最初法门不净观观身不净之相对治贪欲而心得停止慈悲观对治嗔恚而心得停止因缘观观十二因缘三世因果相续之理对治愚痴而心得停止数息观应用计数呼吸对治散乱而心得停止念佛观念佛功德对治业障而心得停止由心得停止而發色界之四根本禅或无色界之四空定则为修习禅定的过程更有三乘大乘所修之种种三昧至于如来禅如楞伽经裡说『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圭峰在禅源都诠序也说『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来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此以如来禅为至极之禅法即是达摩所传的宗旨到了唐末仰山更于如来禅之上立祖师禅的名目以祖师禅为达摩所传的心印祖师禅又是什么不立文字心心相印祖祖相传以如来禅为教内所传之禅別以祖师禅为教外別传之禅传灯录仰山章云『师问香严「师弟近日见处如何」严曰「某甲卒说不得」乃说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无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祖师禅是中国佛教徒修行之特色

3.密咒行这是真言秘密之法中日所传的以毗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等为依立十住心统摄诸法建立曼荼罗以修到三密三业相应即身成佛为旨但西藏所传则于此之上更立无上瑜伽之五大金刚而统以金刚大持为究竟故密咒行为西藏佛徒修行之特色

4.净土行普通一般人认为净土必就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然这不过是十方净土中之一种净土凡十方诸佛诸大圣菩萨都有摄化有缘之净土故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净土乃至兜率内院弥勒净土等依诸佛菩萨依正庄严而起信發愿修行者皆名净土行于弥陀净土行弘盛修习者遍于中国朝鲜日本而尤为日本佛徒修行之特色

丁 果

由行到果依上面的教理行可有四种──

1.信果『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而且信为十一善心所之首我们修学佛法首先生起的就是决定究竟坚固的信心由信心故而一心皈命佛法僧三宝为佛弟子这是成为佛徒的共同基本通于在家出家七众

2.戒果学佛人先具信心皈依三宝进而依法实行必须受持五戒八戒乃至出家具足比丘僧戒严净毗尼净修梵行实践躬行而以比丘僧为能具足戒德故由前面信果有了信佛的徒众由此持戒果才有了住持佛法的僧宝

3.定果学佛法不是有了信心和戒行就算完成了还要有禅定由散心而定心要修习禅定由天乘禅定而三乘大乘种种止观故成就定果之三贤七贤行位此为成就出世圣果的必经阶段

4.慧果一名智果再进一步说出世圣人不是平凡的要有特殊的超人的智慧發明才行所谓由加行无分別慧进而成就三乘共般若慧大乘不共般若之圣智证得初果以上及初地以上的果位乃至成佛一切智智果

综合以上所述的教可以知道一切佛法的纲要故大觉世尊一代言教不出教因教显理依理起行由行克果四法收之无所不尽

三 显经宗

从各种佛经的意义来观察弥陀经的宗旨特从天台宗贤首宗中所谓体宗用三方面提出其重要的意义为证

弥陀佛土为体在古来大德门多以真如实相为经体然这等于是通明一切法之体实在不能表现出此经特殊精神来此经应以阿弥陀佛所成就正报依报功德庄严为主体或曰弥陀佛土为体

往生不退为宗根据此体而显示一种趋向的目标那就以往生西方得不退转为宗因往生西方永断生死灭除烦恼得到不退转位盖以彼土的环境增上人事殊胜故也净土法门的真实不可思议就在此

信愿行为用再从用的方面讲即信愿行三个字完全显出净土法门的重要事行若没有信心则不与弥陀佛土發生关系亦不能接受此法之意旨所以修净土法门先从「信心」起有了信心必须要發愿没有坚决的志愿则不易成功其往生同时还要有行这行即是恶止善行持名念佛有此力行则可以达到最高目的地以完成所信愿之事

盖从印度流传到中国的第二时期大乘佛法中之弥陀净土法门称为难信之法若无信心与志愿任凭如何行持亦与西方弥陀本愿无关故总合信愿行以表明此经之最究竟的功用

【释 经】

甲一 叙证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𫄨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一般经典的体裁在前有证信有缘起这弥陀经只有证信却无缘起然这于经典内容的真理无关紧要凡经典前的叙证分特列五种证信此叙证分古来菩萨造论有二种解释法不同龙树大智度论说有六种成就亲光论师佛地经论说五种证信如是不是一独立名词是结集经典之佛弟子阿难指如此的一部经言以如此的佛说阿弥陀经是我阿难亲自听闻到的佛说法谈经非对阿难一人讲说同时还有文殊弥勒诸大菩萨及诸声闻天大众都亦在座都有见知的机会而欲谋佛所说法永久的流通于世起信于世非要记录的人来证明是亲闻不可故结集此经的佛弟子在经前加上如是我闻一句什么是我闻呢闻是耳根对声境發耳识的作用所以说我闻者是显亲闻表示亲切确实闻到非道听途说这是第一种的亲闻证信

一时这是列举说法的时间为什么在佛经裡没有一定的时日呢这因为佛的说法遍在天上人间天上人间的时间都不一样──天上一昼夜人间千百年而且人世间的历法也不同样佛在印度说法印度自有他们的历法比方我们中国从前是用阴历现在是用阳历今天是阴历四月初八但阳历已经到了五月十号在我们东方亚洲刚刚天黑是夜晚在西方美洲才将天亮是早晨地球是行动的时间的距离得这么远差別这么多故祗好笼统的说个「一时」了况且佛是对机说法这一时也即是机教相印之时此一经说听俱毕之时这是第二种的说时证信

虽遍通十方诸佛但此时此地说法的佛唯是释迦牟尼佛所有一切法以释迦佛为根本师而此极为难信之法之西方净土法门确是从教主释迦佛亲口宣说释迦为此法能说之主此为第三种说主成就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释迦佛说法处是佛在世时印度中天竺而近于北天竺之一国舍卫国的释义是丰德以此国王及太子百官长者居士等德风名闻于世故佛常在此舍卫国说法祇树给孤独园的来源在各种经典都有很详细的解说由祇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爱护佛法的心殷情切施金购地建筑伟大庄严的说法场故此园之立名为纪念二位施主的德风

有了说法的时间和地点又有了说法的人则应有听法的大众所谓大比丘僧一千二百五十人这表示佛说法时非是结集者一人听法故特列出与同闻法的大众来证明如我们普通开会记录一样有月日时间地点主席记录出席人数有了五种条件方可凭信方可启示后人的信仰故今日开会议的条例在二千多年前佛经上早已实行到很完备了

比丘者意谓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资慧命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命而且比丘常随佛学所以比丘还有破恶怖魔等义常随佛同住此园中的比丘僧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僧者僧伽之略称梵云僧伽此释曰和合众智度论云「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故僧伽即和合众所谓六和合僧完全以戒律为规范内外悉皆和合阿罗汉有多义杀烦恼贼应受人天供养不再受生死等然以应字为本义所谓应已不受生死等法华论说十九应义是也

众所知识是人天大众一切四众八部等众无不知道在这为群众所知识的大阿罗汉中的首领都是年德俱长为众所尊的佛教耆老十六位大弟子各有其特殊的能力与形相现在略述如下舍利弗译鹙子智慧第一目犍连译采菽氏神通第一迦叶译大龟氏头陀第一迦旃延译文饰论义第一俱𫄨罗译(大)膝离婆多是二十八宿中的室宿之名父母因祈此星而生故或译曰假和合因为他遇到两个鬼争尸即悟人身假和合之理为出家得道的因缘周利槃陀伽译曰继道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长子曰槃特后又于路上生一子曰周利槃特槃特为路之义周利槃特乃小路之义兄聪明弟愚钝慈恩阿弥陀经疏云『周利槃陀迦者不思议经翻为继道以兄弟相继于路边生兄名路边弟名继道』难陀是善欢喜的意思又名牧牛难陀与佛之亲弟孙陀罗难陀有分別因问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罗汉果

阿难陀译庆喜多闻第一他和迦叶为佛左右侍者站在上首的是迦叶站在下首的是阿难佛在涅槃时遗嘱他结集经典先说「如是我闻」等罗睺罗译覆障在母胎六年这是给他夙生填塞老鼠洞六天的果报但他能知他人不知道的佛意故称他密行第一十一憍梵波提译曰牛呞他以夙业吃饭作牛呞因此佛令在天上应供免在人间受人讥笑十二宾头卢颇罗堕永住于世现白头长眉相貌者是宾头卢是不动颇罗堕是捷疾此人原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之臣王以其精进使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而对于白衣妄弄神通为佛呵责不得住于阎浮提此人间界使他往化西瞿耶尼洲后来阎浮提信佛之四众弟子思欲见他佛许之而不许其入于涅槃使永住于南天之摩梨山度佛灭后的众生在法住记杂阿含经都有讲到十三迦留陀夷译黑曜黑光因为身虽黑而有光婆罗门种悉达太子在宫时之师出家为比丘六群比丘之一其身极黑夜行乞食孕妇于黑电光中见谓黑鬼怖而堕胎乃谓之曰汝何鬼耶答曰我瞿昙弟子今来乞食彼女人發声恶骂如来知之敕比丘从今而后不得过中食不得预乞食十四劫宾那译曰房宿憍萨罗国人解知星宿第一十五薄拘罗译曰善容佛弟子中容貌最好薄拘罗经云『我于此正法律中学道以来八十年未曾有病乃至弹指顷头痛者未曾忆服药乃至一片诃梨勒(果名)』十六楼驮译如意无贫为佛之从弟在过去曾以庵摩罗果供养佛得多生无贫故名

如上面列举的十六位大比丘僧阿罗汉中之最有德望的代表为大众都知道者在下面再把在会共同闻法的诸大菩萨列出几位代表来

菩萨是觉有情的意思一方面在觉悟一切有情众生發起大悲救世利人之愿力一方面在承受无上正遍觉如来大法所谓上求下化难行能行就是菩萨如果吾人能依佛法真理而行则吾人即可称为菩萨但从浅而深从小至大程度不一有十信位三十贤位十地位到十地后始称为等觉菩萨在这法会之中闻法的诸大菩萨首领有文殊师利译妙吉祥在一切法会独称法王子诸菩萨之中智慧第一能教化菩萨断一切分別而得无分別智阿逸多即是弥勒菩萨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译无能胜一生补处因他候补著释迦牟尼佛的地位乾陀诃提译不休息与常精进二菩萨显此净土法门中执持名号一日至七日勇猛精进不休息故此净土法门殊胜非智慧不得其门而入非精进不能完成佛道若能智慧与精进双具则西方虽路远境界在眼前

在法会中的闻众还有释提桓因天人等他是三十三天的天主而又管理人间事此为天龙八部之上首亦即天人闻法大众的代表

甲二 示说分

乙一 正示体相

丙一 总标依正功德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在这示说分中正是显示阿弥陀依正庄严的功德而广为众说所谓正示体相以弥陀佛依正庄严为体相弥陀是正报极乐是依报这正报和依报的功德相本师释迦牟尼不待放光现瑞不待请问无问而自说告诉长老舍利弗你们要知道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往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一佛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经过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有一世界叫极乐世界何谓极乐无生死烦恼痛苦无一切危险只有快乐在这极乐世界中有一位佛而且现在正在说法名阿弥陀佛阿弥陀译无量含无量光无量寿等多义无不圆满

丙二 別释依正功德

丁一 依报功德

戊一 总显名义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我们娑婆世界之苦很多而且苦不堪言欲界有三苦苦苦由苦事之来而生苦恼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色界有坏苦行苦无色界有行苦总之我们三界之内尤其欲界裡面都是苦或说七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別离苦还有那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苦凄惨得可怜

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呢一切苦不但没有而且一切都是快乐因为他们的人民都是阿鞞跋致的不退转菩萨寿命无量故无行苦常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常见佛闻法故无坏苦西方世界为莲花化身极其清净故无苦苦无一切苦名曰极乐

戊二 別彰德相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是颂扬地上和空中的庄严功德的德相所谓七重显有七觉支所成就的功德琉璃玻璃叫作四宝极乐世界人民住处皆是四宝周匝围绕著整个的国土以表弥陀用慈悲喜舍四摄法来摄受一切众生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七宝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池是莲池清净大海众的莲池这是从宝的功德庄严相上而言八功德水一者澄清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这是水的功德相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皆充满八功德水池的四面阶道以及亭台楼阁的建筑物皆是金银等宝物严饰起来的可谓有美皆备极其华贵了

在这七宝池裡有各种的莲花形之大小色之白黄这都视众生的净业如何而定其往生化身的花之形色及其体质的微妙其气味的香洁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在天空中有很多的天乐昼夜的奏著并且天空中还有很多的曼陀罗花散洒下来曼陀罗花是适意花西方的人民他们每天早晨各以衣襟装著微妙香洁的最适意的曼陀罗花拿去供养他方国土裡面的诸佛学佛之人首先要供养恭敬十方佛即是供养恭敬自性佛成功自性佛的功德庄严自性佛的国土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这是明花鸟宣流法音而庄严国土这些鸟是人间最希贵的很少见的或完全没有见过而在西方却多得很如白鹤孔雀鹦鹉等舍利名鹙鸟迦陵频伽名妙音鸟这些鸟音能代佛说法说三十七道品之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之法

甚么叫五根呢信根于诸谛理信忍乐欲进根信诸法故倍策精进念根于正助道忆念不忘定根摄心正助相应不散慧根以观自照决择分明

甚么叫五力呢信力信根增长故能破疑障进力进根增长故能破懒怠念力念根增长故能破昏忘定力定根增长故能破散乱慧力慧根增长故能破愚痴

甚么叫七菩提分心沈时念用择喜以起之心浮时念用轻安舍以摄之觉令定慧均等观诸法时善能觉了拣別真偽不谬取于虚偽法故修道法时善能觉了正不正行不谬行无益苦行故心得法喜时善能觉了不随颠倒之法而生喜故轻安断除身口粗重故亦为灭除诸见烦恼故亦名为猗柔顺而无强暴故發诸三昧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见爱故舍所缘境界时善能觉了舍离虚偽不生追忆故

甚么叫八圣道分正见明见四谛无有错误故正思惟以正思惟發动四谛观故正语以无漏智常摄口业住于善语故正业以无漏智除身邪业住于清净正身业故正精进勤修正谛趣涅槃故正定正住于理决定不疑故正念念正助道心不动失故正命以无漏智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当知止足住于清净正命故

因为是鸟鸣花香都是说法──三十七道品法故国土之内的众生没有別的妄念邪念生起只知道念佛念法念僧──念三宝等正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唯恐世人有所疑惑鸟为禽兽罪报所成为什么西方净土也有鸟呢我们要知道西方极乐土没有诸苦报更没有三恶道这些鸟从弥陀大悲心所变现的鸟因为鸟飞行无碍取其飞行无碍而宣流法音于无方啊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在上面讲过西方陆地上有七重行树虚空中有七重罗网微微的风吹动了树林發出来的音声如同百千种类音乐一样多么好听可爱以佛的成就功德和大悲愿力设备一个最好的环境令往生者无有厌苦之心念

丁二 正报功德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西方正报主之阿弥陀何故叫作阿弥陀阿弥陀意谓无量光因为佛光无量佛所现的功德相上之光明无有障碍故极乐和娑婆等世界无量众生一切时一切处都在弥陀佛的佛光照摄之中这是弥陀佛的特有功德相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佛光无量佛寿无量还有呢佛弟子也是无量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阿弥陀还有一种意义即是无量寿从寿命上讲阿弥陀及西方人民的寿命是无量无边无数劫故名之曰阿弥陀

前面所说的无量寿无量光无量佛弟子这都是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所成就凡是往生西方的一切众生都是不退转而一切众生企求往生西方之目的亦在此不退转此为往生净土最要义但一切众生往生西方非即是成佛不过为他们转移一个较好的环境俾可修行不退而已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發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既然明白了西方的依报和正报有如此的好处故劝请一切众生应该赶快的發愿往生不可错过

乙二 合明宗用

在示说分里全文分二正示体相就是以弥陀依正功德庄严为体相在上面已经讲完了以下就是第二种合明宗用──以往生不退为宗用

丙一 寄用明宗

丁一 正说行愿寄显往生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發愿生彼国土

这裡是说發愿持名就可以往生西方证不退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这句话或谓必要有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出世的无漏善根福德为增上才容易往生的那末往生西方诚非易事要修集很多善根具足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的福德智慧资粮如龙树的位登初地才能够往生然若能闻此难信之法又能行此难行之法皆是已经有了很多善根福德因缘的人故闻此经者若能如法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此经文与佛说净土之本怀最相吻合况弥陀佛土善巧方便有九品往生就是临终起信称佛十念的亦可随愿力带业往生若能信心念佛一心不乱念念无有间断能经过七日时间命终决定往生

我们脚踏实地的去信心念佛执持名号名号即心境我们意识心完全以佛号为境佛即心心即佛无二亦无別就证得念佛三昧在修持上有这么的经验到了临终自然平平安安的一点杂念也没有往生西方位居不退只要我们信愿持名决定证得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释迦如来亲自见到这种真实利益劝南阎浮提的众生应该赶快的發愿往生西方得不退转是此经之宗用所在

丁二 广叹当信寄彰不退

关于此经分科各有其见解之不同此点颇堪注意古人多有以此六方诸佛称赞列在流通分里去了但我却以为此六方诸佛的赞扬是为了劝信应属于正宗分为什么六方佛之所以广为称赞是劝信释迦所说极为难信之法若无信的心念何能發愿往生以得到不退转的地位同时亦明释迦说此难信之法亦为十方诸佛同说佛佛道同应该人人深信赞扬要得众生信除非佛赞佛

戊一 诸佛赞叹劝信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这是总说西方阿弥陀佛依正功德果报利益除我释迦赞扬之外如同我一样的称赞者还有六方诸佛

己一 东方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阿閦鞞佛释曰无动或不动须弥佛等是形容佛的相貌有须弥山的高大妙音佛显佛说法音声极其微妙恒河是印度的大河如中国的长江黄河一样佛说法总是以恒河裡的沙数来譬喻广长舌相是从不妄语中来现在人的舌头短不但不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且连自己面孔也遮盖不起来也许是众生多劫来的妄语太多了

己二 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燄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己三 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西方无量寿佛即是阿弥陀佛也可以说另外一个阿弥陀佛又可以说即是阿弥陀佛自己称自己因为佛的果德如果自己不表露出来则众生不了解非要这样才可以起人正信

己四 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燄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己五 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己六 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燄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戊二 护念不退劝信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我现在所说的弥陀经常为一切诸佛之所护持忆念不忘的一部经如果听闻此经或读诵此经或念阿弥陀佛的人亦为诸佛之所护念所谓善男子是指能够来听经闻法者都是有善根的人既有善根诸佛常忆念在心头如同好的子女一样父亲时时刻刻总是记挂著我们现在为佛护念摄受化导加被将来一定得到不退转的地位如同世俗人有了大势力人的保护如不十分堕落必不会弄到无办法的境界我们学佛的人最低限度总要先保持人的地位终要一步进一步千万不要向后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遍觉凡夫外道无正觉二乘正觉不遍菩萨正遍觉而非无上唯佛无上正遍觉

丙二 归宗示用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愿今發愿当發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發愿生彼国土

若人發愿往生西方得不退转是此经目的之所在發愿后要修行然此法行之甚易而极为难信如果有了信心有了誓愿与力行虽五逆十恶的众生也可以往生如果没有信愿纵然念佛也等如唱歌拜佛也等如游戏一样得不到什么功用老实说弥陀佛土要凭诚实信心和恳切誓愿才可以取证得到无疑的这不是玩弄世间聪敏的事

甲三 流通分

乙一 赞佛重法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在药师经裡亦称赞有缘众生皆可往生然称赞依报庄严正报光明等等不如此经之切此释迦赞弥陀等十方诸佛同时呢十方诸佛亦称赞释迦在五浊恶世能成就佛果并说此难信之法甚为希有甚为难得怎么叫五浊劫浊时间促短见浊众生邪知邪见烦恼浊痴三种根本烦恼炽盛众生浊世间杂色众生异类同居命浊往往有很多人出母胎呜呼哀哉或二十三十或者互相争斗残杀惨害不能尽其天命

在这五浊恶世时代大雄大力大勇猛的释迦能得无上正等正觉难怪为十方诸佛所称赞而且我们说的话随众生欢喜而说尚不为难释迦说令人难信之法实非大智慧大勇猛不能做到故诸佛赞叹以显文佛功德亦即是显了法之功德如果我们犹不能欣喜信受则未免有负世尊之悲怀呵

乙二 结众喜信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此为结经者的叙文而形容法会道场人众之欢喜气象若心不欢喜则则没有这样的表示与敬信自己奉行广劝化导一切人类及众生奉行

西方净土法门既蒙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赞扬显示我们应当信仰發愿一心不乱的修持而此净土法门以念佛──南无阿弥陀佛为总持但有很多人發生了不少的疑障比方法性宗的或禅宗的人以为一切法空十方佛土及众生亦一切皆空何必分別净与秽呢禅宗以明心见性为宗旨如果不明心见性纵到西方国土之外也还是一个凡夫此种疑障古师多已有解释者近人印光法师的提倡念佛求生净土亦能振厥遗风但法相唯识学者和密宗信徒对于净土法门的非难攻击则非古师及印师所能解释近来刘净密居士著『应用唯识理决定往生净土论』对于不彻底的唯识学者和密宗信徒加以破斥予以纠正阐明净土法门和唯识及密宗的修习上很有切要的关系本来一切佛法都有关系的故学佛人不应有偏见

我见有很多人专究唯识不修净土或先修净土后修密法于是把净土法门完全毁弃在这裡我应该奉劝一声念阿弥陀佛修净土法门的诸上善人你们应该坚决你们的信愿別要被环境把你们的思想转移了

现在世界天灾人祸的严重已经到了极点尤其是我们的中国故在这丙子息灾法会道场以求息灾为众宣说阿弥陀经因为灾祸从多缘生非一缘可息故以无量善因而息无量恶灾希人人把原有的善根福德重新提起大家一心净念这是在消极方面说在积极方面讲我们要以大悲心为本普为众生拔除痛苦如是念佛则不仅息灾还可以增长世间人一切福德希望法会大众都能作如是回向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七编 法界圆觉学(卷20)
关闭
第七编 法界圆觉学(卷20)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