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大意

  • 一 佛法与人生意欲
  • 二 佛法与宇宙变现
  • 三 楞严之行门与禅密问题
  • 四 楞严之果位与顿渐问题
  • 五 楞严之除障
  • 六 楞严之辨惑

『楞严』是经名今由楞严寺發起讲经故讲楞严大意本人初出家时读诵楞严经颇有启發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民九在湖北演讲编成楞严研究楞严经对于本人自身修学上亦有因缘故今讲大意殊觉深切有味

一 佛法与人生意欲

非纵欲 非节欲 非绝欲

伏断劣欲以發达胜欲

由此有楞严之缘起

『法』之字义最宽广今人称宇宙万「物」宇宙万「有」还不及法字之宽广法界之法通括一切法为名近之如各人本身远之如十方法界小之如一微尘大之如全地球法虽普遍于一切但法之真实相一切众生迷而不知不能认清法之实相因此心起颠倒执著能如实觉知者为佛或称佛陀浮屠即觉者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云无上遍正觉觉者谓于诸法实相如如相应者因此法是如实觉知之法故惟佛与佛乃能究竟

一切众生无始迷惑颠倒今以佛之觉法开示使众生闻而悟入在此世界应化现身为开示众生故方便说三藏十二部法谓之佛法楞严经亦是佛随顺众生应机说法所开示的一部经典佛既现身人间说法人类为众生之一今即以人类来代表一切众生

众生的根本动力即是意欲意欲是一种倾向和愿望的精神作用人类或其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生长發展的原因即由意欲所發动法华经云「三界所生贪欲为根」阿含经云「三界有情皆依食住」住字有相续生存义食分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四种段食触食领受六尘资养身命段食如每天领受饮食是触食指所穿衣服所住房屋所见所闻等等而言故衣食住均包括在食字内思食即前途有希望向前进取如希望断绝而能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延续生命之义识食指第八识受前七识熏成诸业种子持身命相续不断义欲界众生不离段食无色界甚深禅定非非想天寿命相续不离识食故三界众生皆依食住圆觉经云「欲界众生皆以婬欲而正性命」包括五欲由色或财睡起欲欲界中之有情众生及无情器界均由阴阳二性所结合而生存据科学谈物质电子由阴电绕阳核而成原子有情众生更为显著由父母和合而成身命生命相续须由二性和合而成或阴或阳之性再求和合由矛盾而统合由统合而矛盾故欲界特性即依婬欲婬欲亦是意欲之一为人类欲之一种人类在天性上即有男女饮食之意欲欲界众生赖食与色生命相续不断地造作和享受

对于欲界人类意欲的發展或制止中外圣杰贤豪主张不同纵欲说西洋的近代文化对于意欲纵任其流行不加阻止侭量的發展意欲满足意欲所以征服自然创造出物质文明节欲说中国儒家及各国贤哲多有不主纵欲者要在相当的限度内施以节制不令泛滥绝欲说中国道家及一部分宗教家与印度数论派等修禅定求解脱认定人生意欲是根本使人不安宁的东西对于意欲主张断绝超脱根本否认食色五欲超出欲界修色无色定到无想定或非非想定而佛教之声闻独觉二乘法超出三界断绝意欲证无生入涅槃亦属绝欲说

大乘佛法对于有染性的劣欲要降伏断除纵劣欲则为患不浅故除恶务尽无漏的清净胜欲同是意欲如节胜欲又妨碍向上發展故应导引扩充惟大乘佛法伏断劣欲發达胜欲故法身般若大悲大愿

修行者發何种信是何趣向所行所趣在何地位渐次伏断劣欲發达胜欲由菩萨行以至成佛有断德智德恩德断德即伏断劣欲而致智德恩德即發达胜欲所成由此有楞严之缘起楞严经的当机人即阿难陀尊者为佛弟子多闻第一發心出家持比丘戒求阿罗汉四沙门果所处行位尚未發大乘菩提心大悲愿经云『涂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时因阿难未证圣果乞食资生因有宿缘遇摩登伽经云『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摩登伽女之母有咒术迷惑人性其时阿难遭遇苦难不能自救仗佛力说咒由文殊师利菩萨前往救脱并引摩登伽出家修行

众生生死轮回缘食色之欲初修行人易堕其难要仗大乘佛法不可思议力之所救护故楞严经之缘起即在如此盖明小乘无力自救不了非由大乘威德以救之不可为降伏食色劣欲之障难乃依菩提心四弘誓發展大愿大欲故阿难既脱苦难即痛哭流涕求大乘修行禅定功德法及闻法开悟即云『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依欲界生死相续之法身心均不清洁一念大乘智慧相应生空法空一切劣欲降伏真如法身现前遂發为大乘胜欲

以上伏断劣欲以發达胜欲为全经缘起乃有以后七卷经文之演述

二 佛法与宇宙变现

非色集 非神造 非空出

心迷业系与心悟量超

由此显楞严之实相

色集与物质的意义仿佛如曰四大五根五尘在佛典上均名色法印度希腊古哲学家讲万物由风——即空气——所成或说万物由水所成由火所成由土所成或说四大合成我国说由五行所成现在科学家说心理的精神现象从生理的有机体發生生理上的有机体从无机体的物质原素组成由化学上分析万物不过由八九十种原质所成由原质析成分子分子析成原子原子再析成电子故宇宙万物是由色法集合而成神造婆罗门教认为世界万物由大梵天或大自在天所创造所主宰耶教等均主神造一切由神支配空出万物出于有有出于无虚无为道本虚无为万有出生的根源如中国的道家在印度亦有虚无外道万物之本归之于空上列各种学说离合错综非常复杂举其大要约分前述三类

如上所述宇宙变现似有一定体相不可踰越之界限其实三界众生生死流转无始无明迷惑颠倒起烦恼业得分段报而有一切大小自他等差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因心迷故佛与众生平等不二之真性迷失业果相续起种种颠倒烦恼造种种业心迷业系则成各类众生世界心悟则所有一切世界众生业果限量当下超脱一切众生同于诸佛法身现前众生世界即是诸佛净土宇宙变现大致如此经云『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宝觉真心具足无量清净功德庄严迷惑颠倒未尽不得自在故经云『疑惑销除心悟实相』

三 楞严之行门与禅密问答

即诸法而通法性

即定刺而成性定

以律仪清净为基楚

以密咒诵持为扶助

楞严经中最主要的即是楞严之行门阿难遭摩登伽之难蒙佛说咒度脱本经第七卷上阿难复请佛说咒佛说咒时顶上放光光中现佛因咒之持诵功德古今来不少人以楞严经属于密宗然以楞严经之全部脉络义理观察明理修行证果仍以归入千余年来最盛行的禅宗较为确切且经中以律仪清净为基楚以密咒诵持为扶助而正行则在反闻三昧与纯粹以咒仪为主者不同实唯禅宗的修行法门为最相近从经的意义观察以救摩登伽之难为發起制服劣欲發达超三界二乘之胜欲从所明理修所宗行均合禅宗而与密宗修大悲方便活用贪痴以行四摄不同此为对于楞严行门总相的观察

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七大明皆妙真如性由于真性之迷惑颠倒而成六凡流转觉悟了达而成四圣解脱所有一切世出世间之法皆依妙真如性之或迷或悟迷则烦恼生死悟则涅槃解脱所以一切诸法本来是妙真如性即诸法而通达法性如一念智慧相应无明烦恼分別当下净尽凡夫众生不出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之法一一法即是如来法身如是观察依一一法门门入道头头解脱

从阿难尊者多闻功能习惯易起分別本经第四卷阿难受如来训阿难自谓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不得其门而入如来为他示两种决定义于四大五浊众生世界中欲發菩提心修菩萨行令因地心同果地觉须依不生灭心作因地心此心圣凡平等不二乃能与果地觉平等不二依是發起趣向菩提坚固不坏先明诸法实相之理从以增修禅定得证定益对治定病均于此为本

从六根以说明六尘六识之十八界法阐明六根功德浅深广狭耳根舌根意根功德圆满眼根鼻根身根功德缺少始知选择依那一种法去修圣凡法界依六根为本从圆满根修圆通行与依不圆满根一日一劫相抵欲从六根觅最圆通者去修乃选出耳根即从四大五浊中见不生灭性依不生灭性为因地心是为第一根本次明一切生死烦恼根本都在六根欲得修行入手之处选出耳根为修行圆通门十方如来依一门深入证无生忍得大解脱经云『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又云『汝但不循动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真归元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为用』然佛及十方菩萨依十八界诸法皆可为悟入法门

本寺大殿上供楞严圆通诸圣两旁二十四位连中间观音共二十五自憍陈如从音声悟入得成阿罗汉以及大势至弥勒从根大识大通达法性入无生忍就修禅定文殊师利乃选观音耳根圆通门为最当机从耳根通达无生法性以虽心迷业系之众生耳根在睡眠不昏经云『是人梦中岂忆静其行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故圆通常义俱胜

三摩地此云定又云三昧直译等持平等任持摄伏攀缘六尘的定心从反闻以修禅定散乱易离定心成就不入色不缘五尘不起五识定心在意识相应专注不纷若到真正定心成就行住坐卧常在禅定然修禅定入手工夫在乎静坐坐得平稳调和眼光闭断前境舌停辨香心调和饱之触觉亦不起其时最难离者即耳闻的声在经论上讲声为定刺如刺入肉体使痛不安声亦刺定心令不安稳不成长久相续故止静时打板以声止静出静亦以磬声或板声昔四川吹倒一大树内有一僧人入定似死非死但未断煖气地方官送入京师召佛教大德施出定法在其耳边打磬遂渐出定可见定心不获坚住不易相续闻声是最大甚深的关键闻声使从定心起散乱分別故修禅定在身心调和后从耳根返闻为止散乱最胜方便

经云『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如何修持即于闻中入流亡所逆闻流使返入闻中亡脱所闻能亦不得反闻以闻如来藏妙真如性融化闻根入人空境界知六根融化成一体圆明妙觉证生空真如涅槃法进到觉所觉空悟入法空一切皆空空所空灭俱空不生所有一切生灭对待悉皆超脱寂灭现前超越世出世间法法悉成解脱尘尘俱证菩提此谓从耳根反闻入三摩地故经云『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复次经云『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而先之以淫妄四根本戒清净为修耳根圆通定之基础经云『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倘受戒不能圆满持戒不能具足清净因有宿习不能灭除故以密咒诵持为扶助经云『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阿难倘无宿习不堕摩登伽之难则持戒修定不须佛咒救护

以上阐明悟妙真如性以修圆通行门

四 楞严之果位与顿渐问题

从颠倒乱想示十二类生

依首楞严定开五十七位

由增进行渐历诸位

获金刚心顿起诸位

倘不明楞严之果位起增上慢非但不得利益反易堕落见性成佛顿悟法门应无渐次即事明理无不皆顿即理明事则有渐次有顿中之渐顿悟中有渐次之修证有渐中之顿渐修中有顿發之觉悟

众生颠倒乱想从无始来迷妄不觉故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如是十二类生经云『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發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为欲超脱众生世界证涅槃成菩提开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七位

云何名为三种渐次经云『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第一渐次断除五种辛菜今之烟赌博亦属助因应当去除第二渐次严持清净戒律第三渐次反见见自性反闻闻自性守护根门不令六根放逸到六尘上去因戒生定所谓返六根之流顺一体之觉持自性六根戒身三口四自然清净经云『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發行安立圣位』

金刚心在成佛以前之无间道若一位摄一切位则每一位上具足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于金刚心中再经五十五位皆是首楞严定中安立位次即渐而顿之法门经云『从乾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五 楞严之除障

痴爱与七趣流

慢见与五阴魔

说业报除戒障

辨心境除定障

初学禅定得定境时恍如忽到沙漠地方一片广漠无垠的境界从未经历绝非人间寻常境地在此时易起迷惑从五阴渐次發现其境从色阴境界起至识阴境界止皆是定心上所起之副作用惑为圣境即其魔邪故除定障非常切要不生邪见自能去除魔障当观一切法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则一切障无从發生无须对治若心迷颠倒即成障的根本即贪经云『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由痴爱而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七趣流转要免七趣流转应持净戒戒除贪返观清净自性

五阴魔从慢见起增上慢得少为足自以为证圣果乃招魔事于定心起断常等之不正见流入外道经云『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堕阿鼻狱』欲去五阴魔应消除不正见及增上慢修定的心即是主人主人若迷邪魔之客即得其便有空心即有空境觉悟无惑庶无妨碍经云『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

欲超出七趣轮回业报要去除杀淫三惑经云『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欲成就定要有正见不起增上慢经云『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

六 楞严之辨惑

甲 教理之部

二根本与真心论

七大与唯根论

十二类生与法身论

1 二根本与真心论

经云『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缘所遗谓觉知不到又经云『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此皆辨妄明真之真心论全部经文中有一贯的中心思想即是常住真心故本经以常住真心为基本信解即明常住真心之理修行即除常住真心之障证果即证常住真心之德

2 七大与唯根论

称为四大并空大识大为六大而此经特加根大为七大以为唯根论之张本经云『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又云『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根大与修耳根圆通有重大关系此经说根与唯识论所说界限不同唯识论识的范围深广楞严经根的范围深广故唯根论与唯识论对立以根来摄一切法本人十年前曾作三唯论唯识唯根唯境唯根论是楞严经特异处用根不用识以现量六识都摄在六根故

3 十二类生与法身论

经云『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天等道』十二类生包含金石土木山河大地等无情之物如是则有情众生生死流转可变为无情此与他经论教义不同惟楞严经确是佛说仅根据点有异而已众生世界即是如来成佛真体譬如全海成风浪风浪即在全海法身成有情无情则有情无情均即法身故曰『情与无情皆成佛道』

乙 考据之部

首楞严释名及经咒考

摩登伽女经与本经

本经之翻译与流传

1 首楞严释名及经咒考

首楞严此译健行古今解此经者则译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即行究竟坚固即健此经简称楞严具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別行谓那烂陀寺藏经的灌顶部中所別录出之一经也

別有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一卷鸠摩罗什译与此经非同本乃专说得此三昧之佛菩萨功德神用者

楞严咒定为僧林早诵其实唯后『怛姪哆』以下之十句为咒心其前则为礼供赞诵之五会仪轨所谓毗卢真法会释尊应化会观音合同会刚藏折摄会文殊弘传会解详从灌顶疏別录出之咒章摘注

与此经咒之名义近同者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缽怛啰陀罗尼不空译在续藏一辑一套四册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沙啰巴译佛说大白伞盖陀罗尼经真智等译此二经兼咒轨在频伽藏咸帙六册白伞盖大佛顶王最胜无比大威德金刚无碍大道场陀罗尼念诵法要此见频伽藏余帙一册及续藏一辑三套一册乃东密录出诵轨不明译人

2 摩登伽女经与本经

摩登伽女经二卷天竺竺律炎共支谦译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此二经为同本异译详阿难摩登伽宿缘又佛说摩邓女经一页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佛说摩邓女解形中六字经一页东晋录失译人此二经同本异译但说阿难被困佛咒救度

3 本经之翻译与流传

此经翻译纪称大唐中宗神龙之年乙巳岁五月二十三日中天竺三藏沙门般刺密谛于广州制止道场译盖纪其译成时也开元录则载大唐沙门怀迪于广州译今流通本加题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清河房融笔授此经弘传相传房相书经入奏适中宗初嗣未暇颁行时神秀大通禅师在内道场见所奏本录行北地誊一部归荆门度门寺馆陶沙门慧振得之科解为弘传始又传天宝十年惟慤法师于房融家得其笔受之本始作注疏又相传密谛先曾来中国见智者大师止观谓略同楞严智者因请译传来华

其弘传与禅儒四家有深渊源者继唐清弘扬者代不乏人禅家长庆道𪩘禅师永明智觉禅师泐潭晓月禅师石门圆明禅师温陵宝胜禅师中峰明本禅师以及天如紫柏等贤家则资中弘沉法师长水子璇法师鲁山普泰法师交光真鉴法师慈云续法法师达天通理法师等台家则孤山智圆法师桐洲怀坦法师天台幽溪法师灵峰蕅益法师等儒家则王介甫解张无尽补注曾凤仪宗通钱谦益蒙钞等而五台山空印法师与蕅益法师稍稍以法相义说之晚唐以来三论亡而唯识不昌故鲜弘通及此经者或亦以宗义之较疏远也由此近人据三论或唯识义者遂间生诽拨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七编 法界圆觉学(卷14)
关闭
第七编 法界圆觉学(卷1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