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

持戒波罗蜜多品第七之三

「复次舍利子菩萨發如是心『世间众生应如是念「我于长夜中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發起懈怠下劣精进痴冥疲乏如瘖哑人无见无忍亦无善爱无恶业恶报无善业善报无杂业杂报既不自知亦复不能请问沙门婆罗门诸阿阇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有罪何者无罪何者所应亲近何者不应亲近何者所应作何者不应作何者作已于长夜中无义无利生诸苦恼由是我慢增长不能了知善业根本唯造一切不善之业纵得人身诸根残缺又于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于布施又于人中盲聋瘖哑无诸色相善说恶说悉不能知由如是故不乐布施」我今应当回發是心亲近善知识若得人身诸根完具能活其命习行布施不惜躯命具诸色力善说恶说悉能了知复能请问师尊智者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有罪何者无罪何者所应亲近何者不应亲近何者诸所作时违背声闻缘觉之法顺向菩萨藏义亲近承事诸阿阇梨随诸所作厌此不真实身悕取坚固真实之身总略乃至给奉水瓶』此是菩萨第七發心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欲近善友作利益  我乃远离多百劫
不能请问善恶门  有罪无罪果报等
增上慢心堕地狱  傍生饿鬼诸趣中
亲近罪业诸友朋  多劫历苦而无尽
纵得人身根残缺  多千劫中受轮回
不能了知善恶门  有罪无罪果报等
若得人身离艰苦  诸根完具善相圆
人相完具离难时  如一眼龟值浮木
得睹世间灯照曜  佛教中闻无染法
尔时请问世间尊  诸善不善果报等
悭者云何所趣向  何不悭者能行施
贪谄毁戒复云何  又何不破净戒者
云何恚恶心无动  云何懈怠散乱心
精进禅定乐云何  恶慧痴冥何所为
云何得彼真实慧  云何菩提行方便
六种贤行竟云何  慈心广大世间胜
恶趣众生云何救  云何乐法心无厌
菩提行藏广勤求  十方刹中善安住
云何亲诣世间尊  云何礼奉营诸福
普贤行门复云何  如我今时善亲近
云何请问阿阇梨  愿闻师尊尊重事
生阿阇梨欢喜心  此心生已真佛子
福力智力为增上  是中所成广大智
智力增强發胜心  给奉水瓶生欢喜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七發心

「复次舍利子菩萨發如是心『世间众生应如是念「我于长夜中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發起懈怠下劣精进痴冥疲乏如瘖哑人所有世间一切文句与义句合与法句合法句合故住于寂静与离贪合寂灭正智与沙门婆罗门涅盘同住于一切处所作我乃弃舍不能了知文义句合乃至不与涅盘同住亦复不能受持读诵亦复无力又无精进无士夫力用无士夫势无士夫勤勇无最上精进无因无缘诸众生烦恼亦无因无缘众生杂染无因无缘众生清净无因无缘此等无因依止诸见不能了知所作善业唯造恶业纵得人身诸根残缺又于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施痴迷所覆盲聋瘖哑无诸色力不能了知文义句合乃至不与涅槃同住亦复不能受持读诵由如是故不能亲近习行善法」我今应当回發是心亲近善法乃至不惜躯命了知文义句合于出离道涅槃同住于菩萨藏正法勤求修习受持读诵發勤精进亲近承事诸阿阇梨于菩萨藏正法受持读诵厌此不真实身悕取坚固真实之身福智胜力当得圆具以福智力得圆具故所作惯习而能积集菩萨藏正法亲近承事诸阿阇梨随诸所作总略乃至给奉水瓶』此是菩萨第八發心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所有法义相应故  于正道分修道行
寂灭理中作证门  而涅槃道得真实
若于此法远离者  即于诸法无所利
无义利句设相应  不能亲近彼正法
无力亦复无精进  士夫势用悉皆无
无他勤勇亦复然  于一切处无所得
即见无佛亦无法  无父无母及宗亲
由斯善恶业皆无  一切皆无诸报应
此诸如是罪业见  数数亲近罪根深
一向艰恶日增多  堕地狱中经久远
地狱出受傍生报  饿鬼趣中罪复深
其后纵得人中生  聋𫘤痴冥而无舌
余业复受瘖哑报  痴暗缺漏苦还增
而复重受地狱殃  由不了故当坠堕
经历久时后当得  人身具足善相圆
诸根既具胜力增  依时净住而思忖
若于诸法义相应  即得同归出离道
修菩提道证菩提  我当思惟如是事
所有诸大菩萨藏  和合甚深正法义
经历俱胝千劫中  發生净信极难得
若此若余广多数  诸佛妙法不思议
随诸修作能受持  为佛菩提胜根本
我当亲近及承事  尊重信奉阿阇梨
诸佛菩萨亦复然  即得最上清净信
發生如是净心已  即是菩萨广大心
胜慧方便悉圆成  给奉水瓶常精进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八發心

「复次舍利子菩萨發如是心『痛哉世间一切众生以其爱著于身命故常为一切无义利行颠倒随逐何者名为无义利行谓彼众生爱著身命不能爱乐菩提分法以其我见而为先导执著心坚痴冥所覆摧毁破坏众事随逐此说是名无义利行又复众生爱身命故以其我见而为先导爱恋妻室男女知识以爱著心隐覆痴暗远离诸饶益事此说是名无义利行又复众生爱身命故以其我见而为先导顾惜奴婢作事人等詹视防护此说名为无义利行复次世间一切众生有义利行常所随逐者谓若众生不惜身命爱乐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为先导善修身语意业此说名为有义利行又复众生不惜身命而常爱乐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为先导积集布施波罗蜜多乃至积集般若波罗蜜多此说名为有义利行又复众生不惜身命而常爱乐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为先导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普摄一切众生此说名为有义利行又复众生不惜身命而常爱乐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为先导修习念处正勤神足胜菩提分此说名为有义利行又复众生不惜身命而常爱乐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为先导听受父母及阿阇梨诸有教诲礼拜赞叹恭信合掌奉诸所作此说名为有义利行又复众生不惜身命而常爱乐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为先导常以净心营三宝事此说名为有义利行又复众生作如是念「我以惜身命故无义利事常随逐我我当發勤精进亲近承事诸阿阇梨不惜身命随诸所作厌此不真实身悕取坚固真实之身福智胜力当得圆具以圆具故所作惯习悉能成办诣菩提场当证圣果」』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九發心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若人爱惜身命故  菩提分法不爱乐
三不善业造圆成  此乃愚夫异生类
爱乐己身及妻室  并诸男女眷属等
此无义利执著心  旋转三界愚痴者
又于奴婢作业人  不觉了心常顾恋
此无义利爱著深  资生畜养四足等
广多聚积诸财谷  不自受用不与人
此无义利爱著深  秘护伏藏不彰显
此无义利染著故  彼愚夫心常爱惜
返于菩萨善意中  弃舍不能生爱乐
若能不惜于身命  爱乐菩提胜分法
三种善业造圆成  此即名为有义利
施戒忍辱及精进  禅定胜慧亦复然
与彼方便行相应  此即名为有义利
承事父母为先导  遵奉师尊亦复然
审谛思惟三宝门  此即名为有义利
诸大菩萨甚深藏  普摄一切胜法门
受持诵念广宣扬  此即名为有义利
此有义利诸胜行  乃是诸佛亲所宣
如其所说义相应  是名佛子广大行
發生如是大心已  复起清净谛信心
亲近承事阿阇梨  给奉水瓶随诸作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九發心

「复次舍利子菩萨發如是心『痛哉世间一切众生不能如理调伏心意违背阿阇梨所有教诲彼人不得阿阇梨财何者名为阿阇梨财所谓信财戒财闻财舍财慧财惭财愧财如是七法名阿阇梨财由其不得如是财故当受贫苦逼恼其心智者应当善调伏心随顺阿阇梨所有教诲习行布施作诸善行何以故若能善调伏心随顺教诲修布施行彼人即得阿阇梨财此复何名阿阇梨财谓得菩萨藏正法普摄一切菩萨胜行善调伏法如是知已当于菩萨藏正法勤求修习广为他人宣布演说若能安住菩萨藏者即得毕竟断除贫苦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發心已即能随顺阿阇梨教行布施等厌此不真实身悕取坚固真实之身亲近承事诸阿阇梨随诸所作总略乃至给奉水瓶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十發心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所有难调诸众生  内心谄诳复险恶
违背师尊教诲言  不能堪任谛忍受
此难调伏既知已  应当随顺师教诲
如其教令所宣扬  即得大仙圣财宝
所谓信财及戒财  闻财舍财亦复然
其中最胜曰慧财  惭愧等财为七种
了知如是圣财已  七种伏藏用无尽
其中若或不能知  此即名为非法器
若是法器众生者  彼即圆具诸佛法
无谄善调可称扬  發勤精进修施行
胜妙法欲心尊重  损弃身命不为难
修佛菩提法器成  知已修持常无间
法界平等无差別  佛调御尊亲所宣
此菩萨藏正法门  能于菩提善安住
如其所说广大法  即是诸佛真实财
为一切法无我门  无相亦复无空相
无其寿命无作者  亦无戏论无含藏
于一切法自性中  无生无相本如是
诸法无成亦无坏  谛观诸法本无相
善调伏者如教行  随诸教令善修作
若得见佛自然智  随自境入解脱门
如其信财及戒财  闻舍惭愧慧等七
如是圣财无上宝  七法圆成用无尽
闻其法藏广施门  善调心意皆随顺
于诸善友常亲近  一切善行常修作
顶重无上大菩提  勤行诸法亦如是
發生如是胜心已  如渴思饮而无懈
清水盈满净器中  广大爱乐心献奉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十發心由發心已即于菩萨藏正法勤求修习亲近承事诸阿阇梨随诸所作总略乃至给奉水瓶由此最胜善根力故修菩萨行者得四种法何等为四一者如阿阇梨所说速得一切善法二者随顺阿阇梨言三者修行速得成办四者圆满修行法因

「复次舍利子修菩萨行者生于人间得四种法何等为四一者教授多人一切善法随能安住二者居岩窟处得彼多人众皆欢喜三者以广大心于昼夜中多人咸诣四者无所發起趣命终已得生天界

「复次舍利子修菩萨行者生于天中得四种法何等为四一者得彼天众与最上座二者一切所向得彼天众观其面相三者随有所说领受解了四者时诣帝释天主之处请决所疑而不诣彼余天众处天中得彼宫殿受用舍利子修菩萨行者生彼天中得如是等四种之法若生人中亦得无量百千法门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他曰

「天中得彼高胜座  复得天众常恭信
一切天众所观詹  如是常闻善说法
一切所作皆智者  问法帝释无悋心
殊妙宫殿得彼天  天中没已来人界
复得人中胜生处  作转轮王统四洲
人中没已即还生  于彼天中受胜乐
天界不复经苦受  顶重师尊此为因
如是四种胜妙门  常得如是广大事
由起如是无著心  顶奉师尊善所作
以清净心给水瓶  爱乐尊重常无倦
又得一切天人龙  所应供养常尊奉
于彼所生天界中  亦复得其四种法
云何名为四种法  先所作业悉能知
积集善行及善因  现生所作常无减
又复由其善法故  而悉了知生灭处
现生无动亦能知  是故了知诸法行
能为诸天广宣说  依法显示及教诲
广作利喜胜行门  然后还从天界没

「复次舍利子修菩萨行者得四种法(此中文标四法祇有一二阙其三四梵本元无不可添足)何等为四一者天中没已来于人间同禁戒者同分中生二者生人中已于现生中得五种悲法何等为五一者现生得于善法中生二者现生仪相具足三者现生净戒圆满四者现生眷属广多五者现生于诸众生起慈心观

「又复当得五种不破坏法何等为五一者善友知识常不破坏二者身不速坏三者富乐受用常不破坏四者所發菩提心坚不能坏五者于饥馑时法乐丰熟

「又复当得五种希有之法何等为五一者以空瓶器置于一处自然有其清净水满水中盈积诸妙珍宝二者渴须水时自然有其八功德水出现于前三者身中离诸灾难所谓若毒若刀若火若水若饮伏威光若吞啖怖畏四者若值刀兵劫时疾疫劫时饥馑劫时火灾劫时水灾劫时风灾劫时渴乏劫时炎热劫时夜叉难时现生阎浮提中者即得天界中生受诸快乐所受妙乐如金刚嬉戏此是希有之法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


校注

哑【大】*痖【明】* 梨【大】*黎【明】* 萨【大】提【明】 不【大】者【明】 盘【大】下同槃【明】下同 悕【大】稀【明】 詹【大】*胆【明】* 心【大】知【明】 损【大】捐【明】 藏【大】〔-〕【明】 他【大】陀【明】 祇有一二阙【大】无【明】 三【CB】【明】二【大】 无不可添足【大】〔-〕【明】
[A1] 若【CB】【丽-CB】苦【大】(cf. K41n1487_p0402c16)
[A2] 畜【CB】【丽-CB】【碛-CB】蓄【大】(cf. K41n1487_p0403b24; Q36_p0529b25)
[A3] 炎【CB】【丽-CB】【碛-CB】灾【大】(cf. K41n1487_p0405b18; Q36_p0530c24)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20)
关闭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20)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