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

菩萨观察品第三之

复次佛告舍利子言「云何名为不放逸法所谓常当摄护诸根云何名为摄护诸根谓眼见色已不执其相亦复不执随形妙好亦不爱箸色等诸味如实了知出离之法如是耳闻其声鼻嗅其香舌了其味身觉其触意知其法皆不执相亦复不执随形妙好亦不爱箸诸法等味如实了知出离之法如是所说名不放逸

「又舍利子不放逸者谓自调心已善护他心去除烦恼现证法乐无所伺察欲寻嗔寻害寻无所伺察贪不善根嗔不善根痴不善根无所伺察身业恶行语业恶行意业恶行无所伺察不深固作意无所伺察总略乃至一切罪业不善诸法皆无伺察如是所说名不放逸

「又舍利子不放逸菩萨深固作意勤行相应若法是有如实知有若法是无如实知无云何是有云何是无所谓正道勤行能生信解即有邪道勤行能生信解即无诸业有报即有诸业无报即无眼即是有彼眼实性即无耳鼻舌身意即是有耳鼻舌身意实性即无色是无常是苦是不究竟是不坚牢是散坏法即有计色是常是乐是究竟是坚牢是不散坏法即无受想行识是无常是苦是不究竟是不坚牢是散坏法即有计受想行识是常是乐是究竟是坚牢是不散坏法即无

「复次无明缘行等诸法中不实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即有定实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即无行布施者能感大富即有行布施者返招贫匮即无持戒生天即有破戒生天即无多闻大慧即有愚痴大慧即无修习相应即有修习不相应即无深固作意相应即有不深固作意相应即无發勤精进菩萨得菩提果即有懈怠菩萨得菩提果即无无增上慢人作出家事即有增上慢人证涅槃即无于一切处通达空性即有计执我人众生寿者即无

「复次舍利子是故当知不放逸菩萨能深固作意勤行相应即普遍世间有诸智者广为开示普遍世间若无智者即不能开示于世俗谛不知其有不知其无何能随顺诸佛世尊所说实义舍利子诸佛如来总略以其四种法印摄一切法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无常二者诸行是苦三者诸法无我四者涅槃寂静而一切众生于诸行无常中计有常想若诸众生断除常想此即是为如来所说又诸众生于诸行苦中计为乐想若诸众生断除乐想此即是为如来所说又诸众生于一切法无我中计为我想若诸众生断除我想此即是为如来所说又诸众生于涅槃寂静理中起有所得颠倒之心若诸众生断除有所得颠倒心者此即是为如来所说又舍利子若能了知诸行无常即能解入空无常性若能了知诸行是苦即能离诸愿求若能了知诸法无我即能观想空三摩地解脱法门若能了知涅槃寂静即能于诸相中有所修作亦不非时取证实际舍利子如是等法若诸菩萨勤行相应即不减失一切善法速能圆满一切佛法

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一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信心住菩萨于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十种不思议法中信解清净超越分別离诸疑悔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發希有想何等为十一者于佛如来最胜身相不可思议信解清净乃至适悦之相發希有想二者于佛如来妙好音声不可思议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三者于佛如来最上大智不可思议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四者于佛如来微妙光明不可思议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五者于佛如来圆满戒定不可思议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六者于佛如来广大神足不可思议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七者于佛如来十种智力不可思议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八者于佛如来四无所畏不可思议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九者于佛如来大悲之心不可思议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十者于佛如来不共佛法不可思议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如是十种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可思议希有之法住信菩萨精进勤求不怖不懈心无动转乃至身肉皮骨筋脉血髓乾枯焦瘁若未能得如来十种不思议法于其中间不生疲倦精进勤求必当获得舍利子住信菩萨于佛如来如是十种不思议法应当如是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如来身相不思议  应观微妙净法身
无相亦无对碍门  菩萨能生于信解
乃至诸趣广分別  音声惟佛不思议
于一切处宝法门  应当信解佛境界
所有一切众生类  上中下根有差別
惟佛胜智普能知  信解智力不思议
诸佛无边大光明  净光明网不思议
广大照曜于十  无边刹海皆洞彻
牟尼出世净妙戒  而不依止世间法
住信菩萨净信心  信佛神足不思议
诸佛神通境界门  而诸菩萨不能知
诸佛常住等引心  佛解脱门不思议
法界广大无分別  惟佛胜力悉能知
具足智力大仙尊  无边无际虚空等
假使一切众生类  互發问端辞犹海
随问遍答生喜心  如来无畏不思议
为一众生作利益  无边众生亦复然
普令安住调伏心  如来大悲不思议
如来诸相皆具足  而能觉了一切法
不共佛法功德门  于一切处智显示
如是十种不思议  摄诸佛法入法性
若能遍起信解心  菩萨善住于净信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住信菩萨于佛如来最胜身相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谓佛如来其身清净于彼一切不善法中普能除断复于一切善法之中皆悉具足如来身者已离一切不净秽恶筋骨血肉流散漏失诸染污法如来身者自性明亮清净莹洁永离一切烦恼垢染超出世间不为一切世法所染如来身者积集无量福智妙行长养众生修习无量戒解脱解脱知见等诸善法严具一切胜功德花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复如清净水月影现又如来身者如虚空界普摄一切复如法界最上最胜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虚空身无等等身一切三界最胜之身又如来身者不可喻身无所喻身清净无垢离诸染污自性光明非先际可观非后际可观非现在可观非种族可观非色可观非相可观非随形妙好可观非心可观非意可观非识可观非见可观非闻可观非念可观非表了可观非蕴可观非处可观非界可观非生可观非住可观非灭可观非取可观非舍可观非出离可观非行可观非显色可观非状貌可观非形色可观非来可观非去可观非戒可观非定可观非慧可观非解脱可观非解脱知见可观非有相可观非离相可观非法相可观非诸相成办可观非无所畏可观非无碍解可观非神通可观非大悲可观非不共佛法成办可观诸佛出现如幻如焰如水中月自性妙身空无相无愿无际岸身无种类身无积聚身无分別身无依止身无別异身已得善住不动转身无色非色自性身无受非受无想非想无行非行无识非识自性身无实无生非大种身未曾有未曾有业身非眼所生不从色中出亦非在外非耳依止不从声中出亦非在外非鼻所嗅不从香中出亦非在外非舌了別不从味中出亦非在外非身和合不从触中出亦非在外非心所转非意所转非识所转亦非不转亦非随转得安住无动等虚空身法界最上混入虚空界舍利子如是等法住信菩萨能于如来不可思议净妙身相信解清净超越分別离诸疑悔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發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无量俱胝那庾多  历劫广修菩萨行
身业三种善净中  勤求无等善逝身
十方世界起慈意  广以身命行布施
常离欲邪行染心  勤求无上虚空身
清净微妙上衣饰  无量劫中行布施
施波罗蜜妙行圆  广施最上诸佛子
牦牛爱尾犹护戒  能舍身命忍无怨
愿求佛身无懈心  广修精进波罗蜜
乐观诸佛定境界  内心乐起慧方便
法界最上善逝身  愿我如是当获得
诸佛善行广作已  得菩提果人中上
当获广大虚空身  善离尘染净无垢
离我人相自性空  无相无言无所得
出过诸眼境界门  大牟尼身如是得
离色离声意清净  无生无作本来空
当得如来无动身  十力善逝亦如是
如幻化出种种身  诸象马等及人相
愚痴虚妄颠倒心  佛十力尊色相见
过去无量诸善逝  未来诸佛亦复然
同一无等法性身  法界最上虚空等

「舍利子彼住信菩萨于如是等诸佛如来最胜身相不可思议信解清净超越分別离诸疑悔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發希有想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住信菩萨于佛如来妙好音声不可思议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舍利子谓佛如来于彼一切众会之中所出音声皆为调伏随顺作诸善利所有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普遍意乐悉令生喜然佛如来不作是念『我能为此苾刍众会宣说诸法为此苾刍尼众会优婆塞优婆夷婆罗门刹帝利长者居士梵众会等为其说法』又佛如来随宜宣说契经讽颂记別应颂自说譬喻缘起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如是等法普为一切众会乃至梵众如应宣说所有上中下根种种差別诸众生类悉闻法句而彼法句皆从如来口门而出随诸根性各得解了于其中间亦无语言互相违碍各各于法明了知解此即如来宿福果报现转妙音令诸众生随转解入

「又舍利子如来声者所出细滑悦意可乐清净无垢美妙乐闻复善明了不麁不恶闻者身喜心无厌倦闻者心喜喜乐随生分明解了咸生爱乐心意调适如师子音声云雷音声海潮音声迦陵频伽微妙音声清梵音声大鼓音声吉祥音声柔软音声振响音声令彼众生诸根适悦净妙音声一切众会忻乐音声诸相具足最胜音声诸佛如来若此若彼皆悉具足无量功德清净音声舍利子此如是等是为住信菩萨于佛如来妙好音声不可思议信解清净乃至發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如来梵音妙声相  所出音声善调伏
梵众不及佛音声  如是诸法皆具足
佛声能与慈相应  广大悲心复高胜
喜舍相应亦复然  牟尼圣尊妙音出
闻声能息众生类  贪火嗔毒诸不善
愚痴暗冥亦消除  如是音声皆具足
种种方处诸人众  普遍一切人类中
乃至极此阎浮提  种种语言佛善了
众生随闻佛音声  地居空居诸天众
得闻牟尼妙音声  随佛音声能解入
二足四足及多足  无足等类闻佛声
随触随闻寂意生  彼一切处随声转
三千大千世界中  开明调伏众生类
普摄上中下诸根  随佛音声而善转
应调伏者闻解脱  离诸分別非分別
等引心说圣谛门  是中无执亦无缚
无边众生闻佛声  闻已息除诸烦恼
志诚归命佛法僧  闻已戒忍皆具足
如来最上妙音声  是声深广无边量
音声无边智无边  菩萨智信无疑悔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


校注

西【大】宋西【明】 译经【大】〔-〕【明】 赐紫门臣【大】〔-〕【明】 余【大】二【明】 箸【大】*著【明】* 第【CB】【明】弟【大】 宝【大】实【明】 诸佛【大】佛诸【明】 力【大】方【明】
[A1] 方【CB】【丽-CB】法【大】(cf. K41n1487_p0352b22)
[A2] 最【CB】【丽-CB】量【大】(cf. K41n1487_p0353a07)
[A3] 大【CB】【丽-CB】太【大】(cf. K41n1487_p0354a24)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7)
关闭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