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我们的世间

第一节 世间的一般情况

世间

有了有情必有与有情相对的世间如说「我与世间有情与世间的含义可以作广狭不同的解说世是迁流转变的意思凡有时间的存在者即落于世间世间即一切的一切有情也即是世间的假名有情为我我所依住的称为世间所依的身心名五蕴世间所住的世间名器世间有情含摄得五蕴的有情自体身外非执取的自然界称为世间器世间为「有情业增上力」所成的为有情存在的必然形态如有色即有空所以虽差別而说为有情与世间而实是有情的世间总是从有情去说明世间

佛法对于世间有几点根本认识世间无数佛陀不像神教者那样浅狭专以渺小的区域为天下以为神但创造这个天地佛陀从无限时空的体验中知道世界是多得难以计算的这在过去每被人责为悬想由于近代科学的成就证实了世界无数这论题像我们所住的那样世界——星球确是非常的多利用望远镜的精制等宇宙在不断的扩大發现中世界是不断的成坏过程世界不是永久不变的每一世界都在不断的凝成安住破坏的过程中破坏又凝成凝成又破坏世界是无始终的成坏过程现在的世界有的在凝成中有的在安住中有的在破坏中有的已破坏无余——空任何时间世界都在此成彼坏此有彼无中如大雨时雨滴的急起急灭一样世界是难以数量计的世界为有情的世界而又是不一定有的如世界已成而住或住而将坏这世界是有情的世界如开始凝聚而没有完成破坏到快要毁灭这世界是没有有情的近代的科学者由于千百年来神教的恶习以为星球那样多但都不宜于生物以及人类的發生独有这个地球才适宜于生物而且进化到人类的出现地球有人类可说是宇宙间的奇迹这那裡是奇迹不过是神迹的变形无论科学的也好神教者上帝但创造这个世界但创造这世界的生物以及人类也好都是荒谬而难以相信的都是从我慢中流露出来的有无量无数的世界却仅有一个世界有生物以及人类而这个又恰是我们这个世界你能相信吗世界的净秽是业感的这无数的世界形态不一秽恶与庄严也大有差別我们所处的地球被称为五浊恶世属于秽土庄严清净的世界不但是无数世界中的现实存在而这个世界又可能成为庄严的世界的进展到清净或退堕到秽恶为有情的共业所造成是过去的业力所感也是现生的业行所成常人误信世界或有情为地球所独有的于是由于地球初成时没有有情即推想为物质先精神而存在即世界先于有情佛陀体验得时空的无始终无中边体验得心色的相依共存所以能彻见世间为有情的世间有情依世间而存在这才否定了神教的创造说数论的發展说胜论的组织说树立缘起的世界观

须弥山与四洲

我们所处的世界不妨从小处说起从来说须弥山在大海中为世界的中心山的四面有四洲即南阎浮提东毘提诃西瞿陀尼北拘罗洲四洲在咸水海中此外有七重山七重海一层层的围绕最外有铁围山为一世界(横)的边沿须弥山深入大海海拔非常高山中间四方有四岳即四大王众天的住处日与月在山腰中围绕须弥山顶帝释天与四方各八辅臣共治所以名为忉利——三十三天这样的世界与现代所知的世界不同

单以我们居住的地球说一般每解说为四洲中的南阎浮提阎浮提即印度人对于印度的自称本为印度的专名佛法传来中国于是阎浮提扩大到中国来到近代这个世界的范围扩大了地球与阎浮提的关系究竟如何以科学说佛法者说须弥山即是北极四大洲即这个地球上的大陆阎浮提限于亚洲一带真现实者说须弥山系即一太阳系火四行星即四大洲天王海王四行星即四大王众天太阳即忉利天这样阎浮提扩大为地球的別名了

我以为佛陀为理智的道德的宗教家有他的工作重心无暇与人解说或争辩天文与地理佛法中的世界安立大抵是引用时代的传说如必须为这些辩说不但到底不能会通传说而且根本违反了佛陀的精神像上面所说的组织完备的世界情况是后起的因为汉译的《长阿含经世记经》广说这些但巴利本缺与此大同的《立世阿毘昙论》属于论典说是「佛婆伽婆及阿罗汉说」(卷一可见释尊曾部分的引述俗说由后人补充推演组织完成

从释尊的引述中我相信释尊时代的须弥山与四洲大体是近于事实的须弥山梵语须弥卢即今喜马拉耶山山南的阎浮提从阎浮提河得名这即是恒河上流——阎浮提河流域毘提诃本为摩竭陀王朝兴起以前东方的有力王朝在恒河下流今巴特那(Patna)以北地方瞿陀尼译为牛货这是游牧区「所有市易或以牛羊或摩尼宝」(《起世经》卷七指印度的西北拘罗即福地本为婆罗门教發皇地在萨特利支河与阎浮提河间——阎浮提以北受著印度人的景仰尊重但在这四洲的传说中印度人看作神圣住处的须弥山为中心山南的恒河上流为南洲向东为东洲向西为西洲而景仰中事实的拘罗已经没落所以被传说为乐土大家羡慕著山的那边印度人自称为南阎浮提可见为拘罗已没落而發展到恒河上流时代的传说那时的东方王朝毘提诃还不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征服区四洲说与轮王统一四洲说相连系这是雅利安人到达恒河上流开始统一全部印度的企图与自信的预言这一地图岂不是近于实际

这一传说的起源时须弥山虽被看作神圣住处但四洲未必在海中传说佛上忉利天——须弥山高处为母说法下来时在僧伽施即今 Farrukhābād 区中的 Saṅkassa传说阿修罗与帝释争斗失败了逃入舍卫城边水池的藕孔中舍卫城在今 Sahet Mahet这可见须弥山即喜马拉耶山山的南麓即僧伽施到舍卫一带——南阎浮提当时的四洲说还没有包括德干高原这一近于事实的世界等到印度人扩大视线到全印發现海岸于是或说四洲在海中南阎浮提即印度全境而事实上的须弥山不能不分为神话的与实际的雪山了总之从古典去考察佛陀虽采用世俗的须弥四洲说大致与事实不远我以为现实的科学的佛法应从传说中考寻早期的传说从不违现代世俗的立场接受或否定它决不可牵强附会了事

天魔梵与三界

再扩大来说经中每说到天「天」即是四王天忉利天夜魔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六欲「天」这虽有地居空居的差別但都有彼此共同的器世界有王臣父子等社会形态他化自在天有「魔」宫以上即到达色界的「梵」天这大体是印度旧有的传说欲天是不离欲不脱生死苦的没有超出魔的统辖如能破魔得解脱即还归于梵到达不死的地方神格的大梵天即称为一切世界主梵的层次契合于传统婆罗门教的解说佛法虽引用传说但不以婆罗门教所说的复归于梵为究竟的认为还在生死中所以依于四禅定果的次第分梵天为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三天又外道的无想天以及佛教圣者所住的五不还天这十八天为色界最高者名为色究竟天这都是个人的世界所住的器界随有情的出生而现起随有情的灭亡而毁灭四禅为佛陀时代常修的禅定所以禅定的种种功德都在第四禅中又依唯识观的定果立四无色界即是先观物境空名空无边处次观但唯有识名识无边处再观识也不可得名无所有处这三者类似唯识学的相似证得三性进一步无所有性也遣离了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可说是绝对主观的体证类似证唯识性这无色界不但是个人的而且有的说是没有物质的这种由欲而色而无色由社会而个人而精神为印度当时一般修禅定者——瑜伽者所大体公认的佛法却不承认这是可以解脱的否认它能得真理能得自由所以人间成佛开示有情世间的真义

从四洲到初禅天名为一小世界这样的一千小世界上有二禅天统摄名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中千世界上有三禅天统摄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大千世界上有四禅天统摄这一层层组合的三千大千世界称为娑婆世界即我们这个世界系的全貌类似这样的世界无量无边

第二节 人类世界的过去与未来

世界的成立

《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大同小异的说到世界的起源与演进这裡面包括两部分一是世界生成史一是社会演进史虽表现于传说的形式中为佛法对于世界人类演进的根本看法值得我们研究

世界的开始凝成时先于「空轮」中發生「风轮」由「风轮」而發生「水轮」末了结成「金轮」金都称为轮说明这世界的成立取著圆形而旋转的运动空轮即特定的空间充满构成世界的物质因素——四大但还没有形成从空轮起风轮即物质与空间相对分化即在特定的空间中有速疾流动的物质形态出现活动旋转于空间中的物质是气体的所以称为风轮说风轮依空轮风轮——气体的久久旋转發现水轮这即是气体的凝成液体气体与液体分化运动中的液体在大气包围中所以说水轮依风轮液体的不断运动渐凝为固体——经中说风吹水而结成沫即金轮那时水气發散于金轮的四周所以说金轮依水轮由于运动地面有凹凸而成为海洋雨水淹没了大地的大部分《起世经》(卷九)「阿那毘罗大风吹掘大地渐渐深入乃于其中置大水聚湛然停积以此因缘于世间中复有大海可见海在地面所说的金轮依水轮不能解说为大地在海中的这一世界——地球的成立过程由气体而液体由液体而固体以及现在的大地四周有水——水汽水的四周有风——没有水汽的空气风的四周有空一圈圈的轮形世界与近代人的解说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演进

这一世界的人类传说是从光音天下来象征他们的喜乐与光明那时人类像儿童一样都充满喜乐和光明的憧憬无忧无虑不识不知既不知什么是经济问题也无所谓家庭男女社会学者所说古代蒙昧的原始社会一切是平等的与佛经所说的最初人间恰好相合那时人类所吃的称为地肥因吃随地所产的食物逐渐發现了肤色的不同这时体力光彩出众的开始骄傲起来印度人对于种族的分別起初即在于肤色直到现在白种人还以为有色人种不及他们优秀呢由于肤色不同自然觉得彼此不同人类就一族一族的分化起来各处各的环境不再随便吃地面的东西了知道吃自然粳米——野生稻那时渐發现男女的不同异性相逐感到有点不大雅为了掩蔽两性的媾合缔结两性的密切关系开始有家庭的组合建造起粗陋的房舍这样夫妇父子兄弟等亲族的关系都在家庭基础上建立起来起初吃的问题还容易解决自然粳米到处都是但有了家庭人口渐多私心也旺盛起来大家对于天生的稻谷争夺而蓄积起来这样自然粳米没有了不得不耕耘而食这即是从采集经济而进入农业社会的开始接著经济问题严重起来有的辛苦耕作而反得不到收获有的游手好闲到处饱食无忧大家觉到公共没有法纪不能安定于是就公推田主——梵语刹帝利即是国王来分配这近于中国古代的均田传说有了国家组织制裁权力多少减少些纷争国家制的出现为了经济的不平国主是大众公举的所以称为「众许平等王」但从国家制——初期还是部落制建立起人类社会即分为上下上层即国王——刹帝利族下层即庶民庶民有纳税的义务也就是有了治者与被治者各成各的家各作各的事虽有国家权力世间还不能太平做工的能生存但由于天时人事收获不一定可靠积蓄了也有失亡的危险人类的私欲更有增无已所以有些人作出越轨的行为——盗罪恶蔓延有些人感觉痛苦失望厌世的思想流行出家去修行由此政治组织不良人类自私的罪恶特殊的宗教阶级产生了但这种厌世者不能彻底感到出家的寂寞又回家娶妻生子即是婆罗门族的来源这即是神教的职业宗教者他们不是出家者也不是正常的在家者专门执掌祭祀替人作祈祷靠此生活佛教虽认为世间是苦容许厌苦的出家生活但对于营为世俗生活的婆罗门根本反对此时因社会工作繁多职业分化专门营农经商的自由民成为吠奢族没有土地作工巧等活命的成为首陀族这些种族佛法以为只是古代同一人类的职业分化婆罗门不能出世又不从事于实际的世间事业想以宗教思想来统治一切强调婆罗门的高贵建立四姓阶级制实是非常的错误到此即说到释迦族及释尊的出世

这一社会演进的传说我曾略有推论分社会的演进为六期蒙昧的原始大同时代婆罗门时代即祭政一致的时代从政治说虽即是田主但时代的中心力量是神力是古老传统的丰富知识力刹帝利时代即武士族兴起的时代婆罗门——祭师开始放弃地上的实权偏重于他方未来天堂即神教的隆盛期时代的中心力量是武力佛教的传说以此为止吠奢时代即农工商——自由民取得政治的领导权特別是商人时代的中心力量是财力现代的欧美政治已到达此期首陀时代由农工的无产者取得政治领导权时代的中心力量佛经中没有提到应该是群力四阶层的层层兴起即四阶层的层层否定即将渡入正觉的大同时代佛教徒所渴仰的弥勒降生即大同和平繁荣的时代到来

未来的世界

传说的北拘罗洲是极福乐的世界北拘罗洲的平等自由有点类似此世界起初的人类社会将此世界融入佛教的真理与自由智慧与慈悲即为净土的内容我们这个世界经过多少次荒乱弥勒降生时才实现为净土佛教净土的真精神如果说在西方极乐国在兜率天内院不如说重在这个世界的将来拘罗洲的特质没有家庭——没有男女间的相互占有没有经济上的私有衣服饮食住处舟车浴池庄严具一切是公共的侭可适量的随意受用大家都「无我我所无守护者」真的做到私有经济的废除男女间除了近亲属而外自由交合自由离散所生的子女属于公共拘罗洲的经济情况男女关系家庭本位的伦理学者或者会大声疾呼斥为道德沦亡类于无父无母的禽兽然在佛法说这是「无我我所」的实践者是「能行十善业」者是能做到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者比家庭本位的道德——五戒要高尚得多拘罗洲的人没有肤色——种族优劣的差別人类是一样的平等由于体健进步人间再没有夭寿的寿终而死也再没有忧愁啼哭这个世界非常的庄严非常的清净像一所大公园土地肥沃道路平坦气候冷暖适中到处是妙香音乐光明人类生活于这样的世界何等的幸福这样的世界为无数世界中的现实存在者原始佛教仰望中的世界即是这样的世界而又充满了佛陀的真理与自由智慧与慈悲这即是这个世界的将来


校注

[A1] 《梵网六十二见经》卷1(CBETA, T01, no. 21, p. 267, b2)
[A2]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98(CBETA, T27, no. 1545, p. 508, a20)
[A3] 《佛说立世阿毘昙论》卷1〈1 地动品〉(CBETA, T32, no. 1644, p. 173, a21)
[A4] 《起世经》卷7〈8 三十三天品〉(CBETA, T01, no. 24, p. 345, a2-3)
[A5] 《起世经》卷9〈11 世住品〉「阿那毘罗大风吹掘大地渐渐深入乃于其中置大水聚湛然停积诸比丘以此因缘于世间中复有大海」(CBETA, T01, no. 24, p. 356, c29-p. 357, a2)
[A6] 《起世因本经》卷1〈2 郁多罗究留洲品〉(CBETA, T01, no. 25, p. 371, a6-7)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法概论(卷9)
关闭
佛法概论(卷9)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