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出家难

民国十四年(二十岁)我读到《庄子》的冯梦祯序文「然则庄文郭注其佛法之先驱耶」而引起了探索佛法的兴趣对于佛法我没有师友的引导只是自己在暗中摸索

十七年清明后八日——闰二月二十三日慈母不幸在不到四天的卒病中去世引起我内心极大的震动不知所措的悲伤九月(附注本文的年月都是农历)裡住在同一祖宅的叔祖父士洤公死了十八年四月二十七日父亲又在病了两个多月终日安详地睡眠中去世(极可能是肺癌)一年多来一直在求医求药办理丧事似乎人生只是为此而忙碌内心的沈闷抑郁在近年来佛法的熏习下引發我出家的决心

「出家难」对我来说不是难在出家的清苦生活而是难在到那裡去出家我一直生活在五十几华里的小天地在这一区域内没有庄严的寺院没有著名的法师有的是香火道场有的是经忏应赴我从经论得来的有限知识不相信佛法就是这样的我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家而且离家过近也会受到家族的干扰我在书本上知道些名山古刹的名字但并不知小天地外的佛教情况我是内向的人不会找机会主动的与人谈话扯关系所以没有熟人是不敢冒昧外出的在我的想像中一个外来的年轻人没有介绍有谁会留他出家呢如何实现我的出家目的实在是太难了

因缘终于来了十九年(廿五岁)五月报上刊出大幅广告——「北平菩提学院招生」主办者大愚法师筹备处是「北平东四马大人胡同齐宅」秋季开学远道的可以通信考试资格是男性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僧俗兼收这一消息如昏夜明灯照亮了我要走的前途我想在三年修学中总会熟识几位出家同学介绍到那裡去出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就这样满有自信的决定进行出家的计㓰

试题是「佛法以离苦得乐为目的论」得到的覆信是「考试及格准予入学」但又附带说「开学时间另行通知」到了六月我天天看报天天等待开学的通知而开学的消息却始终没有我越等越不耐烦越是急于修学佛法了当时的天真想法横竖要开学迟几天也没关系不如到北平再说我就在闰六月二十九日的早上踏上了离家(浙江省海宁县)出家充满光明远景而其实完全不知前途如何的旅程

到了上海等轮船到天津再搭火车到北平那时正是召开扩大会议中央空炸怀仁堂的时节我到「齐宅」去探问回答是「筹备还没有就绪开学没有确定期间远道的应等通知再来」这一下我可有点惶惑了在卧佛寺(也许是卧龙寺)佛经流通处选购了几册佛书谈起菩提学院这才知道学院是告吹了一向被军政名流崇仰的大愚法师在阎冯战争的逆转中失去了信任与支持(大愚法师从此就无声无息的被人遗忘了)这一次战争的胜负与我无关而我寄予无限(出家的)希望的菩提学院却被弄得无影无踪我该怎么办呢办法是没有的北平是那样的人地生疏连一个熟人也没有不曾出过远门的我对于北平方言听来异常别扭连「前门外」都不能顺利的听懂这裡是不能住下去的回到南方再说这样又坐火车搭轮船回到了最近来过的上海

上海是那样繁忙那样尽情欢乐的都市而我在上海的旅馆裡除了对经书出神而外却没有事可做没有地方可去连说话的机会也没有呆住了几天想起宁波的天童寺于是又搭轮船到了宁波问起天童寺才知道人力车是不能到达的先要搭小船还要步行两小时天童寺交通不便我的希望又动摇了消失了无事可做无地可去无话可说又在旅馆裡呆了几天呆著不是办法但没有一个熟人没有勇气向人诉说要出家的我有什么办法呢忽然想起南海普陀山离宁波不远不如去普陀山礼佛敬香这样我又到了普陀山

我住在普陀前山的锡麟堂我以香客的身分坐了兜子前山后山的去逢佛敬香普陀山寺庙多和尚多香客多而我还是那样的孤独心裡一片茫然第三天下午我在客房前的廊下看书一位青年香客见我所看的是佛书就自我介绍南通白蒲人姓王他这次是来普陀山出家的我听了几乎失声的叫起来我说「同道同道——王先生我也是想要出家的呀」——这是我离家以来第一次向人吐露了内心的秘密这样的志同道合片刻间成为知己成为茫茫人世的良伴商量著到那裡去出家——找一个理想的地方王君随身带来的有一本《普陀山指南》仔细检阅从大寺到小庙从小庙到茅蓬發见在「般若精舍」下写著「藏书极富主持者有道行」几个字当下商量决定第二天上午专诚去般若精舍拜访

般若精舍是属于普慧庵的一个茅蓬我们到了目的地见房屋不大双门紧闭好久才有一位(只有这一位)严肃而安详的老和尚出来开门听说我们想研究佛法就为我们略说佛法大意我们说锡麟堂香客往来太多我们想找一处僻静的所在安住几个月对佛法作初步的參研他向西南角一指说「有离这裡不过一里路有个俗名天后宫的福泉庵当家是褔建人香客也都是褔建人一年不过三四次平时非常的安静我也不用介绍你们说般若精舍老法师指导来的就得了」我们向他谢別就向褔泉庵来出来招呼我们的是一位叫宗湛的知客师我们说明来意他就去征求当家的意思当家的来了是一位白发白须的老和尚当家的只是点点头说了两三句我不能完全明白的话(原来是带有闽南语韵味的宁波话)大意是好的好的这样我们下午就移到褔泉庵来我与王君同住(楼上)一室在宗湛的隔壁

第二天傍晚王君——其实是姜君的哥哥追踪而来说好说歹姜君跟他的哥哥回家去了又只剩了我一个人我与宗湛还谈得来见我认真地在阅读经论就为我介绍十月十一日我就在福泉庵剃落出家法名印顺号盛正那位白发白须的当家就是我的恩师上清下念老和尚般若精舍的那位老和尚原来是太虚大师的戒兄被虚大师称誉为「平生第一益友」的昱山上人我的出家曾经得到他的指示所以出家后顺从普陀山的习俗礼昱公为义师父

很多人问我你怎么会跟一位(语言不通的)福建老和尚出家我自己也说不出来我想要出家而会从福泉庵念公出家这不但意想不到梦也不会梦到的然而我真的从念公出家了回忆我离家出家的因缘空登大幅广告的菩提学院空跑普陀山一趟的南通姜君姜君带来的那本《普陀山指南》都是使我在福泉庵出家的主要因缘因缘是那样的离奇难以想像无意中得到昱公的指导我终于在普陀福泉庵跟一位福建老和尚出家又始终受到先师的慈荫这不能不说是夙生的缘分


校注

[A1] 裡【CB】里【印顺】
[A2] 予【CB】于【印顺】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平凡的一生(重订本)(卷2)
关闭
平凡的一生(重订本)(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