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 出版的殊胜因缘

我的写作与讲记几乎都是自己出版的自己既没有资金又没有组织没有人力物力出版实在是不容易的然而我的写作与讲记竟一部一部的印出流通这可说是殊胜因缘所成就的我应该次第的写出来以表示对护持者的谢意

民国二十八年(三十四岁)我在四川汉藏教理院秋天虚大师从昆明寄来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这部书有不利佛教——歪曲丑化的部分要我给以评正我写了一篇〈吾国吾民与佛教〉汉院的同学们热心把它印成小册分赠各界这可说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但只是小册我也没有保存

三十二年(三十八岁)十六万字的《印度之佛教》出版这是代表我思想的第一部蒙学友们的热心赞助以「正闻学社」名义在重庆印行那时我在合江法王学院不能亲身去处理蒙达居(仁慈)愿负起出版的任务周贯仁助理校对但在这部书的排校过程中曾發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原来承印者是没有印刷厂的交给別人排印大包又小包在物价逐渐上涨中真正的承印者没有利润可得排不到三分之一就搁了下来预定出书期到了竟渺茫得毫无消息不知怎样的原稿落在某君(姓名已忘)手中某君是属于军部的印刷所主管曾经出家而后来參加革命的他见了这部书竟自动發心愿意帮助完成这部书的出版排印纸张费用照原价计算素不相识的某君这番好意使我忘不了更忘不了这一不思议因缘

三十三年(三十九岁)我回到汉院冬天《唯识学探源》出版

三十五年(四十一岁)秋天我从开封回到武院就设法在汉口出版《摄大乘论讲记》(二十七万字)由汉口佛教正信会吕九成居士介绍交某印刷厂排印校对由我自己负责但我住在武昌所以约定每天十六页初校到三校彼此都以挂号邮寄邮费由我负责但是厂方寄了三次初校就不再寄了只好过江到印刷厂探问原来印刷厂是小型的没有这么多铅字不能继续排下去不得已只好约定我每日午后过江先初校改正后再校三校十六页当天完成(印刷)这样的辛苦了四十天左右才告完成费了大约四十天的整个下午每天往返——坐二次渡轮四次人力车还要从初校到三校这是唯一自己校对的书经过这部书的出版才知道从校对到出书问题多多是并不容易的

三十六年(四十二岁)《中国佛教史略》出版(今编入《妙云集》下编《佛教史地考论》)这是我与妙钦合编的由上海大法轮书局印行流通

三十七年(四十三岁)三月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由大法轮书局出版

三十八年(四十四岁)夏天我到了香港妙钦从马尼拉汇来印刷费所以《佛法概论》十月中在香港出版

以上这几部出版时都征求预约以后感觉到预约的大抵是人情所以此后不再预约卖得书来再印书了

三十九年(四十五岁)这一年在香港出版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今编入《妙云集》《般若经讲记》)《中观今论》《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今编入《妙云集》《无诤之辩》)《青年佛教与佛教青年》(今分三部分〈青年佛教运动小史〉〈青年佛教參访记〉编入《妙云集》《青年的佛教》〈杂华杂记〉编入《妙云集》《华雨香云》)《性空学探源》《大乘是佛说论》(今编入《妙云集》《以佛法研究佛法》)《太虚大师年谱》——七部其中《中观今论》是香港香海莲社發心印行的《太虚大师年谱》是太虚大师全书出版委员会出版的

四十年(四十六岁)出版了《佛灭纪年抉择谈》(今编入《妙云集》《佛教史地考论》)《净土新论》(今编入《妙云集》《净土与禅》)《大乘起信论讲记》这三年在港出版的书凡是自己出版的都由演培续明负责与印刷厂接洽及校对等一切事宜

四十一年(四十七岁)出版了《中观论颂讲记》《胜鬘经讲记》由续明(也有学友相助)负责校对等事《佛法概论》也在那时再版有我当时的(如上)相片还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今编入《妙云集》《般若经讲记》)在香港重版的时间不详可能是我秋季离港后续明继续出版的

这是我来台湾以前的出版情形重庆三部武昌一部上海二部香港十五部写作而自己出版要有经费而我是没有钱的那怎能出版呢筹印《印度之佛教》在抗战艰苦时期实在不容易亏得演培学友的大力赞助才能出版性觉(俗名郭朋)续明去西康修学遇到一位虔信佛法的商人史建侯二人称誉我并说到我的《摄大乘论讲记》因而引起史居士的發心乐助这部书的出版费(法币拾捌万元)我才能在汉口出版了这本书三十八年春去菲律宾马尼拉的妙钦不久就寄了一笔印行《佛法概论》的费用来港书也就在十月出版法舫法师是武院的老学长我二次到武院研究他都是武院的主持者所以也是我的老师他在香港时为居士们赞叹我的《中观今论》所以香海莲社会發心出版这部《中观今论》槟城的明德法师自愿筹款印行《中观论颂讲记》寄来的印费有余再印了《胜鬘经讲记》我与这位远地的法师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曾通过信不知他听了谁的称誉《中观论颂讲记》而自动發心赞助因缘实在希有从上面所说看来共同研究的学友师长远地的法师居士都为我的著作出版而發心纯为佛法的弘扬著想出钱出力没有丝毫的功利观念这是使我感动使我永续的为佛法而奉献身心只是不能推动佛教使佛法有良好的进步不免心生惭愧

来台湾以前的写作与讲记——长篇的可说都已出版了出版书总是希望有人阅读的所以每部书出版后除了部分赠与有缘人外在四川时由汉院流通处代为流通抗战期间纸张太差印刷也不理想所以离四川时只带了《印度之佛教》二十册回来偶尔赠送也就没有了留在汉院的再也没有想起香港出版的除《中观今论》《太虚大师年谱》由出版者流通外其他的书香港由东莲觉苑代为流通台湾方面每本书出版总是寄一部分到善导寺流通处那还是李子老主持的道场在这时局动荡不安的时刻流通量当然不大四十二年我决定定居台湾五月返香港东莲觉苑存书承全部折价付给我以后也就不再烦累流通了台湾善导寺流通处也将过去出售的结算给我继续代为流通这笔书款除保留部分作为出版费外一部分作为修建福严精舍的费用十年来不断出书的时代过去在台湾将是另一形态的开始

四十二年(四十八岁)冬天我主持善导寺的弥陀佛七每日开示记为《念佛浅说》(今编入《妙云集》《净土与禅》)由善导寺护法会印行结缘

四十三年(四十九岁)《佛法概论》修正后重版流通

四十四年(五十岁)《药师经讲记》出版

四十五年(五十一岁)选些论文及讲录编为《人间佛教》《学佛三要》《以佛法研究佛法》《顽石点头》——四册自己深感近年来的多障多病所以编印四册是以结缘为主的前三册除《人间佛教》改为《佛在人间》都已编入《妙云集》下编但内容已有所增加《妙云集》中没有保存《顽石点头》名目内容分散编入下编各部

四十九年(五十五岁)秋天《成佛之道》出版在我的写作中这是流通量较大的一部以上这几部的出版负责出版校对者我已忘记了大抵与当时《海潮音》的编校者有关也有住在善导寺的人帮助我的书起初在善导寺校对流通台北慧日讲堂在五十年落成后就将书运到慧日讲堂由住众法师一人负责流通

五十二年(五十八岁)《修身之道》出版(今编入《妙云集》《我之宗教观》)

五十三年(五十九岁)九月《宝积经讲记》出版《上帝爱世人》与《「上帝爱世人」的再讨论》香港与曼谷的佛弟子把他印成小册结缘

五十三年我来台湾已十二年了建寺院出国弘法侭做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比之早年的专心佛法真是得不偿失这样(国历)五月二十三日就在嘉义妙云兰若掩室自修虽掩关只有一年但又将进入法义深观的另一境界

五十七年(六十三岁)六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四十五万字)出版常觉学友负责校对乐助出版费的是报恩小筑的黄陈宏德这一年又出版了《谈入世与佛学》(今编入《妙云集》《无诤之辩》)

五十八年(六十四岁)开始编集《妙云集》到六十二年秋末经四年而全部出版这是将我过去的写作与讲录除大部的《印度之佛教》等专著外总合的编成字体形式等统一的大部全集分为三编上编是经与论的讲记七册中编是十万字以上的而独立成书的如《中观今论》《成佛之道》等六册下编是各种文字的类集十一册——全集二十四册上编与中编是容易编定的先以上编的《胜鬘经讲记》付印下编到六十年夏天才分类编定

六十年(六十六岁)三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五十六万字)出版六月《中国禅宗史》(二十八万字)出版

《妙云集》的出版有不少难得的因缘五十八年初我去了星加坡马来西亚一趟承各位长老的惠与善信的供养可说收获丰盈这才决定这部书的出版在出版过程中香港三轮学社的邵黄志儒特地送了港币參万元使印费不致困窘这是意想不到的胜缘据说台中的印刷价目要便宜些所以决定在台中出版为了校对的便利在台中市南区购了一处小型的静室这就是我后来在台中养病的地方最重要的还是与印刷厂接洽及校对的人员慧润是依我出家的弟子身体的健康很差他从学院毕业回来就让他去处理校对出版的事务多少活动可能身体会好些的起初是慧润一个人五十九年他的同学性滢来了六十一年又有依道来大家都是同学共住一处负起了这部书的出版任务至于我自己除了书的先后编列确定字体负责印刷费用外一切由他们去处理我是不大顾问的

我出版的书起初并不畅销直到《妙云集》出版才有较多的人知道因《妙云集》而进入佛法社会经济又日渐丰裕《妙云集》的流通量也渐渐的提高了在《妙云集》出版过程中还同时出版了两部书《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由性滢慧润校对也请慧琦慧瑛助校《中国禅宗史》也由性滢等校对

六十年(六十六岁)秋末大病不死不活的过了两三年才慢慢恢复虽然我的业缘末了以后还有写作但进度不免迟缓了以后出版的

六十四年(七十岁)十月《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偈颂讲记》由菩提树杂志社出版(今编入《华雨集》一册)同时《中国古代民族神话与文化之研究》(三十四万字)出版这是有关中国文化的华冈出版社出版出版费用自备书中有不少的甲骨文等古老文字要另行刻印所以出版费用偏高收入而不敷支出的只有这一部七十九年元月以正闻出版社名义再版流通

六十五年(七十一岁)《往生净土论讲记》出版(今编入《华雨集》一册

七十年(七十六岁)五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出版这是费了五年的时间一千三百余页的巨著再加索引不下九十万字校对方面性滢依道慧润外又有心如同学来參加校对并检查引文的出处文句的是否正确索引方面得到蓝吉富居士邀集同学——洪启嵩温金柯黄俊威黄启霖居士的發心这一年的十二月《如来藏之研究》出版校对与索引由依道等四位负责

以上各书除《中国古代民族神话与文化之研究》外都是在台中出版的在书籍的出版流通方面有一重大改变从民国五十年台北慧日讲堂成立以来我所有出版的书籍主要是依慧日讲堂流通的当时流通量不大所以请一位讲堂的住众發心处理如宏印显如等几位都曾负过这一任务不过时间长达二十年發心负过责的我也不能完全想起来了书的出版起初是用没有实际组织的「正闻学社」名义后来也有用我自己的名字到《妙云集》印行也还是用我自己的名义出版印海学友在慧日讲堂建立正闻图书馆直到民国六十九年才在台北正式成立「正闻出版社」与印刷厂联络及日常事务主要是由住在北部的性滢负责以后有书出版也就在台北了校对方面虽然性滢以外慧润等渐渐移住到高雄屏东但校对主要还是依赖他们对于这我有些感想自己福德薄又没有摄受人的善巧所以写作的出版能得到学友们的代为处理总有喜出望外的感觉在香港出书是得到演培与续明的助力在台湾出版《妙云集》以来都依赖性滢依道心如慧润——四位我对人平淡对他们是与住众一样的我信任他们后来我几乎只是把书稿交给他们我就不问了演培等来汉院共住而相识性滢等只由于慧润的同学关系佛学作品的出版是为了宣扬佛法大家都是为此而努力我为此而写作代为记录的也如此与厂方接洽校对出版的代为流通的也都是如此在三宝的护持下都自动的愿为佛法而努力有人以为我对佛法各部分早已明白确定了只是一部接一部的写出而已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虽对佛法有一發展的全程概念如要写某一部分还是在研求补充或修正的情况下进行所以写作一部对这部分问题有更为明确深入的理解(所以我曾说阅览不如讲解讲解不如写作)我相信记录的负责校对的在与佛法不断的接触中对佛法也会有所进步的所以写作与出版我与协助我的都是在佛法中奉献在佛法中求进修而已

以后在台北出版的

七十一年(七十七岁)五月《辨法法性论讲记》出版(今编入《华雨集》一册

七十二年(七十八岁)九月《杂阿含经论会编》(三册)出版这是《杂阿含经》与《瑜伽师地论摄事分》(解说抉择契经部分)的会编不能说是我的作品但所费的心力时间不少「经」方面次第倒乱的缺佚而以余经编入凑数的都从研究中改正过来「论」方面有有论而没有经的经研考而知是出于《中阿含经》也有属于《长阿含经》的也就因此论定为本来是附编于《杂阿含经》后来才编入《中》《长阿含经》的另外又写了一篇《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约四万伍千字)附编在卷首

七十四年(八十岁)三月《游心法海六十年》出版(今编入《华雨集》五册七月《空之探究》(十八万字)出版

七十七年(八十三岁)四月《印度佛教思想史》(二十九万字)出版这可说是我对印度佛教思想發展研究的结论

七十八年(八十四岁)二月《修定——修心与唯心秘密乘》出版(今编入《华雨集》三册八月《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出版(今编入《华雨集》四册

八十一年(八十七岁)八月《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由东宗出版社出版

八十二年(八十八岁)一月《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日译本由正观出版社出版

四月《华雨集》全部五册出版有些是六十年大病以前的作品有些是《妙云集》出版以后的写作短篇或长篇有的还没有發表的这部书编好后将原稿交给正闻出版社确已好久了但序文说「民国七十八年一月序于南投寄庐」(即今永光別苑)时间未免过早「一月」可能是十一月脱落一「十」字的校讹因为这篇序不可能较《修定——修心与唯心秘密乘》《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写出更早的

一生的写作记录而已出版的就是这些愿以这些书的出版报答三宝法乳的深恩


校注

[A1] 它【CB】他【印顺】
[A2] 秘【CB】秘【印顺】
[A3] (ref yinshun::vol:25;page:pa3)
[A4] 秘【CB】秘【印顺】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平凡的一生(重订本)(卷27)
关闭
平凡的一生(重订本)(卷2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