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至尊的富裕
第一节
śrī bhagavān uvāca bhūya eva mahā-bāho śṛṇu me paramaṁ vacaḥ yat te 'haṁ prīyamāṇāya vakṣyāmi hita-kāmyayā
śrī bhagavān uvāca——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说:bhūyaḥ——再次;eva——肯定地;mahā-bāho——啊,臂力强大的人;śṛṇu——听听;me——「我」的;paramaṁ——至尊;vacaḥ——资料;yat——那;te——向你;aham——「我」;prīyamāṇāya——想着你是「我」亲切的;vakṣyāmi——说;hita-kāmyayā——为了你的得益。
译文
至尊的主说:「我亲爱的朋友,臂力强大的阿尊拿,再次听听『我』至尊的话。为了你的得益我将会向你传授这些话,你会因此而感到极大的乐趣。」
要旨
巴拉沙拉牟尼 Parāśara Muni 这样地解释巴拉玛 paramam 一字:一个完全地有着六种富裕——无穷的力量、全盛的名声、富有无比、美艳绝世、智慧满溢和完全遁弃的人,便是巴拉玛,或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当基士拿在这个地球上的时候,祂展示了全部六种富裕。因此,伟大的圣贤如巴拉沙牟尼等都接受了基士拿为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现在基士拿教导阿尊拿有关于祂的富裕和祂工作的更机密知识。先前,从第七章开始,主已经解释了祂不同的能量和它们怎样地操作,在这一章中祂对阿尊拿解释祂特有的富裕。在前一章中为了确立坚定的奉献,祂已经解释了祂不同的能量。在这一章中祂再告诉阿尊拿有关于祂的展示及各种富裕。
一个人越多听有关至尊神的事情,他便越变得坚定于奉献性服务中。一个人应该经常地在与奉献者的联系下聆听有关于主的事情;这样会增强一个人的奉献性服务,因此聆听主的富裕是非常重要的。祇有那些真正地渴望成为基士拿知觉着的奉献者才会集体进行讨论。其他的人不会參与这些讨论。主很清楚地告诉阿尊拿说,因为祂对他很亲切,所以为了阿尊拿的得益便有这些讨论發生。
第二节
na me viduḥ sura-gaṇāḥ prabhavaṁ na maharṣayaḥ aham ādir hi devānāṁ maharṣīṇāṁ ca sarvaśaḥ
na——永不;me——「我」的;viduḥ——知道;sura-gaṇāḥ——半人神;prabhavam——富裕;na——永不;maharṣayaḥ——伟大的圣贤;aham——「我」是;ādiḥ——原始的;hi——肯定地;devānām——半人神的;maharṣīṇām——伟大圣贤的;ca——还有;sarvaśaḥ——在所有方面。
译文
半人神们或伟大的圣贤们都不知道「我」的始原,因为在每一方面,「我」都是半人神和圣贤的始原。
要旨
如在婆罗贺摩三灭达经中所声言,主基士拿是至尊的主。没有人比祂更伟大了;祂是万原之原。主在这里也亲自说祂是所有半人神及圣贤的原由。就算半人神和伟大的圣贤都不能够了解基士拿;他们连祂的名字或祂的性格也不懂,更何况这个细小星球上的所谓世俗学者呢?没有人能够了解为什么这个至尊的主以一个平常人类的身份来到地球上和执行这样不寻常而又奇妙的活动,因此,一个人要知道的是学术上的成就并不是要了解基士拿的资格。连半人神和伟大的圣贤都曾经想通过他们的智力推考去了解基士拿,但是他们却失败了。在史里玛博伽瓦谭中也很清楚地指出就算伟大的圣贤也不能够了解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穷极他们不完整感官的推考他们祇能够达到相反的结论——非人性主义及一些不是那三种物质自然型态的展示的东西,他们也许会通过智力推考想像出一些东西来,但是这些愚蠢的推考并不能够了解基士拿。
主在这里间接地说,如果一个人想要知道绝对的真理:「『我』便在这里以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身份出现。『我』便是至尊。」一个人应该知道这个事实。虽然一个人不能够了解主亲自出现及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但祂仍然存在,我们祇要从博伽梵歌及史里玛博伽瓦谭中研读祂的言词,便能够实际地了解永恒的,充满着快乐和知识的基士拿,已经在主低等能量中的人可以理解非人性的婆罗门,但是除非一个人是在超然的地位,否则他不能够理解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
为了大部份人不能够了解基士拿在祂实际地位中的原因,主出于祂没有原由的慈悲而降临到来给这些推考者施与恩惠。但是这些推考者因为受了物质能量的沾染,侭管至尊主有着不平凡的活动,他们仍然以为非人性的婆罗门是至尊。祇有完全地皈依至尊主的奉献者才能够因为至尊的恩宠而了解祂就是基士拿。主的奉献者并不理会神是非人性婆罗门的概念,他们的信心和奉献使他们立即皈依至尊的神首,由于基士拿没有原由的仁慈,他们能够了解基士拿。再没有別人能够了解祂的了。连伟大的圣贤也同意:什么是艾玛 ātmā?什么是至尊?祂便是我们要崇拜的一个。
第三节
yo mām ajam anādiṁ ca vetti loka-maheśvaram asammūḍhaḥ sa martyeṣu sarva-pāpaiḥ pramucyate
yaḥ——任何人;mām——对「我」;ajam——不是生出来的;anādim——没有开始;ca——还有;vetti——知道;loka——恒星;maheśvaram——至尊的主人;asaṁmūḍhaḥ——毫无疑问地;saḥ——他;martyeṣu——在那些不免一死的人中;sarva-pāpaiḥ——从所有的罪恶反应中;pramucyate——被拯救。
译文
谁知道「我」不是生出来的,是没有开始的,是所有世界的至尊主人——他便是在众人中没有被蒙蔽的一个和免于一切罪恶的人。
要旨
如在第七章中所述,那些想将他们自己提升到灵性觉悟阶层的人都不是普通的人。他们高于百万个没有灵性觉悟知识的普通人,但在那些实际上试图去了解他们灵性处境的人当中,谁能够了解基士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一切事物的拥有人,不是生出来的,便是一个灵性觉悟上最成功的人。祇有在那个阶段,当一个人完全地了解到基士拿的至尊地位时,一个人才能够完全免于所有的罪恶反应。
这里阿然 ajam 一字(意思是不是生出来的)不应与生物体有所混淆(生物体在第二章中也被述为是阿然)主有別于由于物质依附而投生及死亡的生物体。被条件限制了的灵魂不断改变他们的身体,但是祂的身体却是不会改变的。就算当祂来到这个物质世界的时候,祂也是以同样不是生出来的一个而来;因此在第四章中说主,由于祂内在的能量,并不在低等的物质能量下,而是经常地处于高等的能量中。
祂在创造以前已经存在,祂不同于祂的创造。所有的半人神都是在这个物质世界内在创造的,但对于基士拿来讲,据说祂并不是被创造的;因此基士拿甚至不同于伟大的半人神如梵王(婆罗贺摩)及施威神等。又因为祂是婆罗贺摩、施威神及其他半人神的创造者,祂就是所有星球至尊的第一人。
因此史里基士拿不同于一切被创造的东西,一个这样地认识祂的人立即便得到所有物质反应的解脱。一个人必须解脱于所有的罪恶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处于至尊主的知识中。如在博伽梵歌中声言,祇有通过奉献性服务才可以了解祂,再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一个人不应该试图去将基士拿作为人类中的一个一般地去了解。如前所述,祇有一个愚蠢的人才以为祂是人类之一,在这里这一点再次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一个并不愚蠢的人,一个有足够的智慧去了解神首的法定性地位的人,是经常地免于所有的罪恶反应。
如果基士拿被称为廸瓦姬的儿子,祂又怎能够不是生出来的呢?在史里玛博伽瓦谭中也解释了这一点:当祂出现于迪瓦姬和瓦苏弟瓦面前的时候,祂并不是像一个普通孩子一样地生出来;祂以祂的本来形状出现,跟着祂便将自己变回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
任何在基士拿指示下所做的事情都是超然的。不论吉兆和不吉兆的物质反应都不能沾染它。在这个物质世界上有吉兆和不吉兆的事物的概念不多不少是一个智力的虚构,因为在这个物质世界中没有事情是吉兆的,一切事物都不吉兆,因为物质面罩本身便是不吉兆的。我们祇是想像它是吉兆的罢了,真正的吉兆有赖于在完整奉献及服务中的基士拿知觉活动,因此如果我们一定要我们的活动是吉兆的,我们便应该在至尊主的指示下工作。这些指示可以从权威性的经典如史里玛博伽瓦谭和博伽梵歌,或是从一个真正的灵魂导师那里获得。灵魂导师、神圣的人及经典都作同一方向的指引。这三个来源都不会自相矛盾。在这样指引下的作为都免于这个物质世界虔诚或不虔诚活动的反应。在这些活动的执行中奉献者的超然态度实际上便是遁弃性的,这便是山耶沙 sannyāsa,任何一个至尊主指示下作为的人实际上便是一个托砵僧和一个瑜祁,但祇是穿上托砵僧衣服或骗人的瑜祁则不是。
第四节及第五节
buddhir jñānam asaṁmohaḥ kṣamā satyaṁ damaḥ śamaḥ sukhaṁ duḥkhaṁ bhavo 'bhāvo bhayaṁ cābhayam eva ca ahiṁsā samatā tuṣṭis tapo dānaṁ yaśo 'yaśaḥ bhavanti bhāvā bhūtānāṁ matta eva pṛthag-vidhāḥ
buddhiḥ——智慧;jñānam——知识;asam-mohaḥ——免于疑惑;kṣamā——宽恕;satyam——真实;damaḥ——感官的控制;śamaḥ——心意的控制;sukham——快乐;duḥkham——困苦;bhavaḥ——生;abhāvaḥ——成;bhayam——恐惧;ca——还有;abhayam——没有恐惧;eva——还有;ca——及;ahiṁsā——非暴力;samatā——平衡;tuṣṭiḥ——满足;tapaḥ——忏悔修行;dānam——布施;yaśaḥ——名誉;ayaśaḥ——毁谤;bhavanti——成为;bhāvāḥ——本性;bhūtānām——生物体的;mattaḥ——由「我」;eva——确实地;pṛthak-vidhāḥ——不同地安排。
译文
智慧、知识、免于疑惑及蒙蔽、宽恕、真实、自我控制及恬静、享乐与痛苦、生、死、恐惧、无惧、非暴力、心平气和、满足、苦修、布施、名誉及毁谤都祇是由「我」创造。
要旨
生物体不同的品质,不论是好的或坏的,都由基士拿创造,以下是有关于对它们的描述。
智慧是指对別的事物适当透视的分析能力,而知识则是指认识什么是灵魂和什么是物质。从大学教育得来的普通知识祇与物质有关,在这里并不被接受为知识。知识是指认识到灵魂与物质之间的分別。现代的教育并没有关于灵魂的知识,他们祇是顾及物质元素和身体所需。因此这种学术性的知识并不完整。为了一个人免于疑惑及蒙蔽,灵性知识是不可少的。
阿參摩亥 asaṁmohaḥ,免于疑惑及迷惘——当一个人不再迟疑及当他了解超然哲学时便能够达到,慢慢而肯定地他变得免于困惑。没有事物是应该盲目地被接受的;一切事物都应该小心谨慎地被接受。基琛摩 kṣamā 宽恕——应该加以修习,一个人应该饶恕別人轻微的冒犯。萨冉 satyam 真实,意思是事物应该如它们本来模样地为了別人的利益展示出来。事实不应该被妄作传述。根据社会的习惯,据说一个人祇可以当別人感到悦耳时才说真话,但那并不是真实,真理应该率直了当地说出来,这样別人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假如一个人是一个盗贼而人们警告他是盗贼,那便是真实,有时真实的事情是不易说出口的,一个人不应该抑制将它讲出来。真实是需要为了其他人的得益而原本地表示出来,那便是真实的定义。
自我控制的意义是感官不应被用作不需要的个人享乐。对感官正当的需要并不禁止,但是不需要的感官享受对灵性进步是有害的,因此感官应该被制止去作不必要的用途。同样地,心意不应该沉迷于无谓的思想;那便是三摩 śamaḥ 或恬静。一个人也不应该将他的时间浪费于赚取金钱方面。那是思考能力的悮用。心意应该被用作去了解人类的重要所需,而这也应该权威性地表示出来。思考的力量应该在与经典权威人仕、圣人、灵魂导师和那些思想已经高度發展了的人的联系下培养發展。肃甘 sukham 快乐或幸福,应该经常地用于有利于基士拿知觉灵性知识的培养,同样地,痛苦或引起困苦的便是不利于基士拿知觉發展的事情。任何有利于基士拿知觉發展的事情都应该被接受,而任何不利的东西都应该被拒绝。
巴瓦 bhava,诞生,是指身体而言,对于灵魂来说,并没有生或死这回事,我们在博伽梵歌开始的时候已经讨论过这一点。生与死祇适用于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的体困状况。恐惧是由于对未来的顾虑。一个在基士拿知觉中的人并没有恐惧,因为由于他的活动,他是肯定地回到灵性天空,回到家,回到神首处那里。因此他的前途是很光明的。其他的人则不知道他们的前途会怎样,他们不晓得下一生会怎样。因此他们经常地处于担忧中。如果他们想免于渴望,最佳的途径便是去了解基士拿和经常地处于基士拿知觉当中,那样我们便会免于所有的恐惧。史里玛博伽瓦谭中指出恐惧是由于我们沉迷于迷幻能量的原故,但那些免于迷幻能量,有信心于他们不是物质身体而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灵性部份的人,因此而从事于到至尊神首的超然事奉,便不再恐惧什么,他们的前途是很光明的。恐惧是那些不是基士拿知觉着的人的处境。巴然 bhayam,没有恐惧,祇有一个在基士拿知觉中的人才能够这样地做到。
阿含沙 ahiṁsā 非暴力,意思是一个人不应做任何使人感到困苦或慌乱的事情。这样多的政治家、社会学家、博爱主义者等所许诺的物质活动都不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些政治家和博爱主义者不具有超然的眼光,他们不知道对人类社会什么才是实际上有益的。阿含沙的意思是人们应该被训练到能够侭量地利用人类的身体。身体是用来作灵性觉悟的。因此任何不是为了那个目的的行动及作为都是对身体的暴行。能够增进一般大众未来灵性快乐的行为都被称为非暴力。
三摩达 samatā 处之泰然,是指免于依附及嫌恶,太过依附或太过不依附都不好,这个物质世界应该没有依附或嫌恶地接受。同样地,那些有利于基士拿知觉执行的事物应该被接受,那些不利的则应该拒绝。那便是三摩达,泰然若处。除非一件事情是在基士拿知觉的执行上有用,否则一个在基士拿知觉中的人并没有什么东西去拒绝或接受。
图斯地怡 tuṣṭiḥ 满足,意思是一个人不应该渴望去不必要地收集过多的物质财富。一个人应该满足于由至尊主恩赐所得的事物,那便是满足。怛巴斯 tapas 的意思是严格或苦行。吠陀经中有很多守则和定义在这里适用,如在大清早起来沐浴便是其一。有时在早上大清早起床是很困难的,而一个人自愿去苦受的任何烦恼都是苦行。同样地,一个月中某些日子是指定戒食的,一个人可能不愿去进行戒食,但是由于他想在基士拿知觉科学上取得进步的决心,他应该去接受这些被推荐的身体不便。不过,一个人不应该不必要地或违反吠陀训示而戒食。一个人不应该为了一些政治目的而戒食,在博伽梵歌中指出此为在愚昧中的戒食,任何在愚昧或热情中所作的事情并不领向灵性的进步。然而一切在良好型态中所作的事情都会使人进步,按照吠陀训示而进行的戒食可以增进一个人的灵性知识。
至于布施方面,一个人应该将他收入的百份之五十捐给好的原由使用。那好的原由又是什么呢?那便是在基士拿知觉中所执行的事情。那不但是一个好原由,也是最佳的原由。因为基士拿是好的,祂的原由也是好的。因此布施应该给与一个从事于基士拿知识活动的人。据吠陀文学规定,布施是应该给与婆罗门的。这个惯例虽然没有很好地根据吠陀训示遵守,但是仍然有人执行。训示所指是布施应该给与婆罗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事于较高的灵性知识的培养。一个婆罗门 brāhmaṇa 被认为是应该将他整个生命奉献于了解婆罗门的 Brahman。一个婆罗贺摩赞拿 brahma-jana 是一个知道婆罗门的人;他被称为一个婆罗门。既然婆罗门经常地从事于较高的灵性服务,他们并没有时间去赚钱过活,因此布施是应该给与他们的。在吠陀文学中,布施也给与在生命遁弃阶段中的托砵僧。托砵僧沿门求乞,目的并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传道,这个制度的意思是他们逐门逐户求见以唤醒那些在愚昧中酣睡的住家人。住家人因为从事于家庭的事务而忘记了他们人生的真正目标——唤起他们的基士拿知觉,因此托砵僧的任务便是向住家人求乞和鼓励他们去基士拿知觉著。吠陀经中说,一个人应该醒来和争取在这人体生命中他所应付的东西。这知识和方法便由托砵僧分播;因此布施是应该给予生命中的遁弃者、给予婆罗门和同样的好原由,而不是任何构想出来的原由。
耶沙亥 yaśaḥ 名声,应该是如主采坦耶所说,当一个人被別人以为他是一个伟大奉献者的时候才算是出名。那是真正的声誉。如果一个人成为基士拿知觉中的伟人,他便是真正地有声名。一个没有这名誉的人便是不名誉。
在整个宇宙的人类社会或半人神的社会中所有这些品质都有所展示。在其它星球有很多各类形状的人。对于一个想在基士拿知觉中取得进步的人,基士拿创造了所有这些品质,不过这个人还要从内在培养它们。一个从事于对至尊主奉献性服务的人会在主的安排下發展所有这些品质。
我们找到任何好的及坏的东西,本源都是基士拿。不是基士拿的东西不能够在这个物质世界中展示。那便是知识,侭管我们知道事物处于不同的状况下,我们应该觉悟到一切东西都是从基士拿而来的。
第六节
maharṣayaḥ sapta pūrve catvāro manavas tathā mad-bhāvā mānasā jātā yeṣāṁ loka imāḥ prajāḥ
maharṣayaḥ——伟大的圣贤;sapta——七个;pūrve——之前由;catvāraḥ——四个;manavaḥ——曼纽;tathā——还有;mat-bhāvāḥ——;由「我」所生;mānasāḥ——由心意;jātāḥ——而生;yeṣām——他们的;loke——恒星;imāḥ——所有这;prajāḥ——众生。
译文
七个伟大的圣贤及在他们之前的其他四个伟大圣贤与及曼纽(人类的祖先)都由「我」的心意而生,所有这些星球的生物都是他们的后代。
要旨
主列出了这个宇宙人口的系谱大纲。梵王婆罗贺摩是名为赫环耶伽巴 Hiraṇyagarbha 的至尊的能量而生的原本生物。从婆罗贺摩而来的便是七个伟大的圣贤,而在他们之前便是其他四个伟大圣贤,即珊拿伽 Sanaka、珊拿达 Sananda、珊拿坦拿 Sanātana、珊拿琨玛拉 Sanatkumāra,还有曼纽,都被展示了的。这二十五个伟大的圣贤都被称为整个宇宙生物的族长。在无数的宇宙中每一个宇宙内都有著无数的星球,每个星球内部充满著不同种类的居民。他们同时都生自这二十五个族长。婆罗贺摩在经过了半人神所计算的一千年的修行才得到基士拿的恩赐而知道怎样去创造。从婆罗贺摩而来的便是珊拿伽、珊拿达、珊拿坦拿、和珊拿琨玛拉,跟著而来的便是鲁达,跟著便是七位圣贤,这样所有的婆罗门和刹怛利耶便从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基士拿的能量生出来的。婆罗贺摩被称为毕达摩.诃 pitāmaha——祖父,而基士拿则被称为巴毕达摩诃 prapitāmaha——祖父的父亲,在博伽梵歌的第十一章(Bg. 11.39)中对此有所述。
第七节
etāṁ vibhūtiṁ yogaṁ ca mama yo vetti tattvataḥ so 'vikalpena yogena yujyate nātra saṁśayaḥ
etām——所有这;vibhūtiṁ——富裕;yogam ca——还有神秘力量;mama——「我」的;yaḥ——任何人;vetti——知道;tattvataḥ——实际上;saḥ——他;avikalpena——没有分类;yogena——在奉献性服务中;yujyate——从事于;na——永不;atra——这;saṁśayaḥ——怀疑。
译文
谁真正地知道「我」这荣誉和力量便是从事于没有混杂的奉献性服务;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要旨
灵性成就的顶点便是对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知识。除非一个人是坚定地确信了至尊主各不同的富裕,否则他不能够从事于奉献性服务。一般人都知道神是伟大的,但他们并不详细地认识神是怎样地伟大。以下便是详情:如果一个人实际地知道神是那样伟大,很自然地他便成为一个皈依了的灵魂和自己从事于对主的奉献性服务。当一个人实际地认识到至尊的富裕后,除了皈依祂以外便无他法。这实际的知识可以从史里玛博伽瓦谭、博伽梵歌及其他同样的经典中找到。
在这个宇宙的各恒星体系中有很多处于统治阶层的半人神存在,为首的便是婆罗贺摩、施威神、昆玛拉四兄弟及其他的族长。还有其他的各种族的祖先都由至尊基士拿而生。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基士拿,是所有祖先的原始祖先。
这些都是至尊主富裕的其中部份,当一个人确信它们时,他便以极大的信心和没有疑问地接受基士拿,他从事奉献性服务,一个人需要所有这些特定的知识来增进他对主爱心服务的兴趣。一个人不应该忽畧去全面地认识基士拿是怎样地伟大、因为祇要认识基士拿的伟大,一个人便能够坚定于诚恳的奉献性服务中。
第八节
ahaṁ sarvasya prabhavo mattaḥ sarvaṁ pravartate iti matvā bhajante māṁ budhā bhāva-samanvitāḥ
aham——「我」;sarvasya——所有的;prabhavaḥ——万有之原;mattaḥ——由「我」;sarvam——一切事物;pravartate——發放出来;iti——如此;matvā——知道;bhajante——成为奉献者;mām——向「我」;budhāḥ——有学识的;bhāva-samanvitāḥ——十分用心。
译文
「我」是所有灵性及物质世界的始原。一切事物都發自于「我」。完全地知道这件事的聪明人从事于对「我」的奉献性服务和全心全意地崇拜「我」。
要旨
一个完全地研读过吠陀经的学者从如主采坦耶等的权威中充份地知道怎样去运用这些教导和能够了解基士拿是在物质和灵性世界中一切事物之原,他完整地知道这一点,因而能够坚定地处于至尊主的奉献性服务中,他永不会为任何份量的无谓批评或愚蠢的人所转移。所有的吠陀文学都同意基士拿是婆罗贺摩、施威神及所有其他半人神的始原。在阿达婆吠陀 Atharva-veda 中有这样的一句,"yo brahmāṇaṁ vidadhāti: pūrvaṁ yo vai vedāṁś ca gāpayati sma kṛṣṇaḥ"「在开始的时候基士拿指导婆罗贺摩有关于吠陀的知识,他也在过去發扬吠陀的知识。」跟著又说 "atha puruṣo ha vai nārāyaṇo kāmayata prajāḥ sṛjeya ity upakramya"「跟著具有至尊性格的拿拉央纳 Nārāyaṇa 便想创造生物体。」跟著又说:
nārāyaṇād brahmā jāyate, nārāyaṇād prajāpatiḥ prajāyate, nārāyaṇād indro jāyate, nārāyaṇād aṣṭau vasavo jāyante, nārāyaṇād ekādaśa rudrā jāyante, nārāyaṇād dvādaśādityāḥ
「婆罗贺摩从拿拉央纳而生,各族的长老也从拿拉央纳而生,因陀罗从拿拉央纳而生,八个瓦苏 Vasu(s)从拿拉央纳而生,十一个鲁达 Rudra(s)从拿拉央纳而生,十二个阿迪耶 Ādityas 也从拿拉央纳而生。」
在同一部吠陀经中也说:brahmaṇyo devakī-putraḥ「迪瓦基的儿子基士拿便是具有至尊性格的人。」跟著也说:
eko vai nārāyaṇa āsīn na brahmā na īśāno nāpo nāgni samau neme dyāv āpṛthivī na nakṣatrāṇi na sūryaḥ sa ekākī na ramate tasya dhyānāntaḥ sthasya yatra chāndogaiḥ kriyamāṇāṣṭakādi-saṁjñakā stuti-stomaḥ stomam ucyate
「在创造开始的时候祇有具有至尊性格的拿拉央纳,并没有婆罗贺摩,没有施威神,没有火,没有月亮,在天空上没有星,没有太阳,祇有基士拿,祂创造一切和享有一切。」
在很多部普兰拿经中都说施威神从最高的、至尊的主基士拿而生。吠陀经也说,婆罗贺摩和施威的创造者——至尊的主,才是应该去崇拜的。在莫撒达摩 Mokṣa-dharma 中基士拿也说:prajāpatiṁ ca rudraṁ cāpy aham eva sṛjāmi vai tau hi māṁ na vijānīto mama māyā-vimohitau。「各族长老,施威神和其他的人都是由『我』所创造,他们都是由于被『我』的迷幻能量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是由『我』创造的。」在瓦拉瑕普兰拿经 Varāha Purāṇa 中也说:nārāyaṇaḥ paro devas tasmāj jātaś caturmukhaḥ tasmād rudro bhavad devaḥ sa ca sarvajñatāṁ gataḥ。「拿拉央纳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婆罗贺摩由祂而生,而施威又由婆罗贺摩而生。」
主基士拿是世世代代生物的始原,祂被称为一切事物最有效的原由。祂说:「因为一切事物都由『我』而生,『我』是一切的原本始原。一切事物都在『我』之下;并没有人在『我』之上。」除了基士拿以外并没有至尊的控制者。一个从一真正的灵魂导师和从吠陀文学那里这样地认识基士拿的人,将自己的所有精力从事于基士拿知觉中而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所有其他的人与他比较祇不过是愚蠢人,他们都不正当地认识基士拿。祇有一个愚蠢的人会以为基士拿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基士拿知觉者的人不应被愚蠢的人所为难,他应该避免所有不是权威的博伽梵歌评述和演译,以坚定地的意志在基士拿知觉中迈进。
第九节
mac-cittā mad-gata-prāṇā bodhayantaḥ parasparam kathayantaś ca māṁ nityaṁ tuṣyanti ca ramanti ca
mat-cittāḥ——心意完全地从事于「我」;mat-gata-prāṇāḥ——奉献给基士拿服务的生活;bodhayantaḥ——传道;parasparam——在他们之中;kathayantaḥ ca——还讲及;mām——有关于「我」;nityam——永恒地;tuṣyanti——感到高兴;ca——还有;ramanti——享受超然的快乐;ca——还有。
译文
「我」纯洁的奉献者思想居于「我」,他们的生命皈依「我」,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启迪及讲述有关「我」的事情,从而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要旨
这里所描述的是纯洁奉献者的特征,他们完全地从事于对主的超然性爱心服务中。他们的心意不能够脱离基士拿的莲花足下。他们的话题祇是有关于超然的事物。这一节特別地描述了纯洁奉献者的象征。至尊主的奉献者每天二十四小时都从事于荣誉至尊主的消闲时光,他们的心和灵魂都经常地贯注于基士拿中,他们以与其他的奉献者一同讨论祂为乐。
在奉献性服务的初步阶段,他们从中享受超然的乐趣;在成熟的阶段,他们便实际地处于对神的爱之中;一旦处于那超然的地步,他们便能够尝到主在祂的居所内展示的最高完满境界。主采坦耶比喻超然的奉献性服务为在生物体心中播了一粒种子。在整个宇宙各不同恒星间有无数的生物体在漫游着,他们之中祇有一小部份幸运地遇到一个纯洁的奉献者和有机会去了解奉献性服务。这奉献性服务就好像一粒种子,如果它是播在一个生物体的心中,又如果他继续聆听和歌颂哈利基士拿,哈利基士拿,基士拿基士拿,哈利哈利;哈利喇玛,哈利喇玛,喇玛喇玛,哈利哈利,那种子便会發芽茁长,就好像一颗树的种子会因为有恒的灌溉而开花结果一样。奉献性服务的灵性植物会慢慢地生长直至它贯穿了物质宇宙的外罩而进入灵性天空中的婆罗约地光芒里。在灵性天空中那棵植物还不断继续地生长以至达到最高的星球——高珞伽温达文拿——基士拿的至尊恒星。终极地,这棵植物在基士拿的莲花足下找到庇护和在那里居留,慢慢地就好像一棵植物开花结果一样。奉献性服务的植物也生出果实,而以歌颂和聆听的用水灌溉程序则在继续着。在采坦耶.查里丹灭达 Caitanya caritāmṛta 中对这奉献性服务的植物有很详尽的描述。书中解释当那棵植物完全地在至尊主的莲花足下找到庇护时,一个人便完全地贯注于对神的爱之中;那时他便不能够一刻没有与至尊主的接触而活着,就好像一条鱼离开水面便不能活着一样。在这样一个境界中,奉献者因与至尊主的接触而实际地得到超然的品质。
史里玛博伽瓦谭中充满着这些有关于至尊主与祂的奉献者之间的描述;因此史里玛博伽瓦谭对奉献者十分亲切。这些描述一点儿也没有涉及物质活动、感官满足或解脱。史里玛博伽瓦谭是唯一完全叙述至尊主与祂的奉献者之间的描写,因此在基士拿知觉中自觉了的灵魂从这些超然文学的聆听中取得不断的快乐,就好像少男和少女因相伴而喜悦一样。觉悟了的灵魂在聆听这些故事中得到快乐。
第十节
teṣāṁ satata-yuktānāṁ bhajatāṁ prīti-pūrvakam dadāmi buddhi-yogaṁ taṁ yena mām upayānti te
teṣām——对他们;satata-yuktānām——经常地从事于;bhajatām——在奉献性服务中;prīti-pūrvakam——在狂悦的爱心中;dadāmi——「我」给与;buddhi-yogam——真正的智慧;tam——那;yena——因而;mām——向「我」;upayānti——来到;te——他们。
译文
对那些恒久地以爱心奉献和崇拜「我」的人,「我」给与祂们智慧使他们来到「我」跟前。
要旨
在这一节中 buddhi-yogam 一字十分有意义。我们或许还会记得在第二章中主教导阿尊拿说祂已经对他讲述很多事情,祂还会教导他有关于智慧瑜伽之道。而现在所讲述的便是智慧瑜伽了。智慧瑜伽 buddhi-yogam 本身便是在基士拿知觉中的行动;那便是最高的智慧,buddhi 的意思是智慧,而 yogam是指神秘的活动或神秘的提升。当一个人想回到家,回到神首那里去时,便完全地投身于基士拿知觉的奉献性服务,他的行动便被称为菩提瑜伽 buddhi-yogam。换句话说,buddhi-yogam 菩提瑜伽便是一个人脱离这物质世界束绑的步骤。进步的终极目标便是基士拿,普通人不知道这一点;因此与奉献者的联谊和一个真正的灵魂导师是重要的。一个人应该知道目标是基士拿,当目标被指定后,便能够慢慢地在路途上迈进而达到终极的目的。
当一个人知道生命的目标而依然热衷于活动的果实时,他是处于行业瑜伽中。当他知道目标是基士拿,但他以智力推考去了解基士拿而取悦时,他是处于几亚尼瑜伽中,当他知道目标而完全地在基士拿知觉及奉献性服务中找寻基士拿的时候,他便处于巴帝瑜伽,或智慧瑜伽中,那便是完全的瑜伽,这完全的瑜伽便是生命的最高完整阶段。
一个人可以有一个真正的灵魂导师和可能会依附于一个灵性的组织,但侭管这样,假如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去争取进步,基士拿便会在他心中指引他使他能够终极没有困难地回到祂那里去。资格便是一个人应该经常地将自己从事于基士拿知觉的活动和以爱心及奉献作出各类的服务。他应该为基士拿作出一些工作,而工作是以爱心作出来的。假如一个奉献者有足够的智慧,他便会在自觉的路途上取得进步,如果一个人是诚恳和献身于基士拿知觉奉献性服务的活动,主便会给他一个取得进步的机会和最后达到祂。
第十一节
teṣām evānukampārtham aham ajñāna-jaṁ tamaḥ nāśayāmy ātma-bhāvastho jñāna-dīpena bhāsvatā
teṣām——对他们;eva——肯定地;anukampā-artham——显示特別的恩惠;aham——「我」;ajñāna-jam——因为愚昧;tamaḥ——黑暗;nāśayāmi——驱除;ātma——内在的;bhāvasthaḥ——他们;jñāna——知识的;dīpena——以灯盏;bhāsvatā——發光的。
译文
由于对他们的同情,「我」,处于他们的心中,以光芒万丈的知识灯盏毁灭因愚昧而生的黑暗。
要旨
当主采坦耶在班拿尼斯 Benares 传布歌颂哈利基士拿,哈利基士拿,基士拿基士拿,哈利哈利;哈利喇玛,哈利喇玛,喇玛喇玛,哈利哈利的时候,上千的群众追随他。那时在班拿尼斯有一个名为百嘉珊兰达 Prakāśānanda 影响力很大的渊博学者嘲笑主采坦耶是一个多情善感的人。有时哲学家们批评奉献者,因为他们以为大部份的奉献者都处于黑暗的愚昧中、都是哲学上天真的多情善感人仕。其实并不如此,而主采坦耶是教导奉献性哲学的伟大学者。即使灵魂导师没有教导奉献者的灵性知识,至高的神首是会教导的。有很多非常、非常有学问的学者推崇奉献的哲学,就算一个奉献者并不利用他们的或是灵魂导师的文学,如果他对奉献性服务是诚恳的话,在他心中的基士拿是会亲自帮助他的。因此诚恳地从事于基士拿知觉中的奉献者不可能没有知识。唯一的资格便是一个人要在完全的基士拿知觉中去执行奉献性服务。
现代的哲学家以为没有判別力一个人便不能够有纯正的知识。至尊主这样地给他们作出答案:那些从事于纯洁奉献性服务的人就算没有足够的教育和没有足够吠陀原则也能够如在这一节中所述地得到至尊主的帮助。
主告诉阿尊拿说在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祇是通过推考去了解至尊的真理——绝对的真理——具有至尊性格神首的,因为至尊的真理是这样地伟大以至不能够单靠智力企图去了解祂或达到祂,一个人可能继续数百万年的推考,如果他并不奉献和如果他并不爱至尊的真理,他便永不会了解基士拿或至尊的真理。祇有通过奉献性服务,至尊的真理——基士拿才感到喜悦,由于祂不可思议的能量,祂能够将自己揭示于纯洁奉献者的心中。纯洁的奉献者经常有基士拿在他心中;因此他就像驱散愚昧黑暗的太阳一样。这便是基士拿给纯洁奉献者的特別恩赐。
因为与物质联系的沾污——经过很多、很多百万世的诞生,一个人的心是经常地被物质主义的尘埃遮蔽着,但当他从事于奉献性服务和持久地歌颂哈利基士拿时,尘埃便很快地清除,一个人便被提升到纯洁知识的层次。韦施纽的终极目标祇有通过这歌颂和通过奉献性服务才能达到,而不是通过智力推考或辩论,纯洁的奉献者并不忧虑有关生活的所需,他不需要渴望,因为当他将心中的黑暗移走时,一切事物便自动地由至尊主供给,因为祂为奉献者的爱心奉献性服务所取悦。这便是梵歌教导的要素。通过博伽梵歌的研读,一个人能够成为一个完全地皈依至尊主的灵魂和从事于纯洁的奉献性服务中。在主的管辖下,一个人变得完全免于所有的束缚及对各类物质的努力。
第十二节及第十三节
arjuna uvāca paraṁ brahma paraṁ dhāma pavitraṁ paramaṁ bhavān puruṣaṁ śāśvataṁ divyam ādi-devam ajaṁ vibhum
āhus tvām ṛṣayaḥ sarve devarṣir nāradas tathā asito devalo vyāsaḥ svayaṁ caiva bravīṣi me
arjunaḥ uvāca——阿尊拿说;param——至尊的;brahma——真理;param——至尊的;dhāma——维系;pavitram——最纯洁的;paramam——至尊的;bhavān——您本身;puruṣam——性格;sāśvatam——原本的;divyam——超然的;ādi-devam——原本的主;ajam——不是生出来的;vibhum——最伟大的;āhuḥ——说;tvām——向您;ṛṣayaḥ——圣贤;sarve——所有;devarṣiḥ——半人神中的圣贤;nāradaḥ——拿拉达;tathā——还有;asitaḥ——阿斯达;devalaḥ——德瓦拉;vyāsaḥ——维亚萨;svayam——亲自地;ca——还有;eva——肯定地;bravīṣi——解释;me——向我。
译文
阿尊拿说:「祢是至尊的婆罗门,终极的,至尊的居所和净化者,至尊的真理和永恒圣洁的人。祢是始首的神,超然的和原本的,祢不是生出来的,祢是遍透的美质,所有伟大的圣贤如拿拉达、阿斯陀、德瓦拉、和维亚萨都这样宣称祢,而现在祢自己本身又向我宣布这件事。」
要旨
在这两节中至尊主给现代的哲学家一个机会,因为很显然地至尊是不同于个別的灵魂。阿尊拿在聆听过这一章博伽梵歌重要的四节后,变得完全地免于所有恐惧和接受基士拿为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他立即大胆地宣布:「祢是至尊的真理 Parambrahma,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先前基士拿声言祂是一切事物和每一个人的始创者。每一个半人神和每一个人都依靠祂。人和半人神因为出于愚昧而以为他们是绝对和不依靠至尊主基士拿。那愚昧会因为奉献性服务的执行而完全地被清除。在上一节中主已经解释过这一点。现在因为祂的恩赐,阿尊拿接受了祂为至尊的真理符合了吠陀的训示。并不是因为基士拿是阿尊拿的一个亲密朋友而叫祂为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绝对的真理,来奉承祂。阿尊拿在这两节中所说的话都为吠陀真理所证实。吠陀训示确证祇有一个从事于对至尊主奉献性服务的人才能够了解祂,其它的人则不能够。这一节由阿尊拿所说的每一个字都为吠陀训示所证实。
在干拿奥义书 Kena Upaniṣad 中宣言至尊的婆罗门是一切事物停居的地方,而基士拿也已经解释过一切事物都居住于祂。蒙达伽奥义书 Muṇḍaka Upaniṣad 也证实了一切事物居停的至尊的主,祇有为那些经常地从事于想着祂的人所觉悟。这不停地想着基士拿便是史玛环南,奉献性服务的方法之一。祇有对基士拿作出奉献性服务一个人才能够了解他的地位和除去这个物质的身体。
在吠陀经中至尊主被接受为纯洁中最纯洁的。谁了解到基士拿是纯洁中最纯洁的便能够得以从所有罪恶活动中净化。除非一个人皈依至尊的主,否则祂不能够不被罪恶活动所沾染。阿尊拿对基士拿为至尊纯洁的接受合乎于吠陀文学的训示。这个也为以拿拉达为首的伟大人物所证实。
基士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一个人应该经常地冥想着祂和享受一个人与祂的超然关系。祂是至尊的存在。祂免于身体的需求,生和死。不单祇阿尊拿证实了这一点,所有的吠陀文学,普兰拿经和历史也一样。在所有的吠陀文学中也对基士拿作同样的描述,至尊主自己在第四章中也这样说:「虽然『我』不是生出来的,『我』依然出现在这个地球上创立宗教原则。」祂是至尊的始原;祂没有原由,因为祂是万原之原,一切事物都从祂而發。因为至尊主的恩赐便可以得到这完整的知识。
在这里阿尊拿通过基士拿的恩庞而将自己表达出来。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博伽梵歌,我们便要接受这两节的声言。这便是巴南巴喇 paramparā 制度,使徒传递系列的接受。除非一个人是在使徒传递系列中,否则他不能够了解博伽梵歌,通过所谓学术性教育是不能够做到的。很不幸地那些因他们的学术性教育而骄傲的人,侭管有着这样多吠陀文学的证据,依然固执着地相信基士拿是一个普通的人。
第十四节
sarvam etad ṛtaṁ manye yan māṁ vadasi keśava na hi te bhagavan vyaktiṁ vidur devā na dānavāḥ
sarvam——所有;etat——这些;ṛtam——真理;manye——接受;yat——那;mām——向我;vadasi——祢告诉;keśava——啊;基士拿;na——永不;hi——肯定地;te——祢的;bhagavan——啊,具有性格的神首;vyaktim——启示;viduḥ——能知道;devāḥ——半人神;na——或;dānavāḥ——恶魔。
译文
啊,基士拿,我全部地接受祢所告诉我的一切为真理。主啊,半人神或恶魔都不知道祢的个性。
要旨
阿尊拿在这里证实了没有信心的人和有着邪恶本性的人不能够了解基士拿。就算半人神也不认识祂,况且近世的那些所谓学者呢?因为至尊主的恩赐,阿尊拿了解到至尊的真理是基士拿——祂是完整的。所以一个人要跟从阿尊拿的步伐——他接受博伽梵歌的权威。如在第四章中所述,了解博伽梵歌的巴南巴喇 paramparā 使徒传系制度已经丧失了,因此基士拿以阿尊拿重新创立使徒传系制度,因为祂认为阿尊拿是祂的亲密朋友和一个伟大的奉献者。所以,如在我们的吉吐奥义书 Gītopaniṣad 的引言中所宣称,博伽梵歌应该通过巴南巴喇制度去了解。当巴南巴喇制度丧失后,阿尊拿再被选择去使它更新。阿尊拿对基士拿所说的一切的接受是应该效法的;这样我们便能够了解博伽梵歌的主旨,祇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基士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
第十五节
svayam evātmanātmānaṁ vettha tvaṁ puruṣottama bhūta-bhāvana bhūteśa deva-deva jagat-pate
svayam——性格;eva——肯定地;ātmanā——由祢自己;ātmānam——祢自己;vettha——知道;tvam——祢;puruṣottama——啊,所有人中最伟大的一个;bhūta-bhāvana——一切事物的始原;bhūteśa——一切事物的主人;deva-deva——所有半人神的主人;jagat-pate——整个宇宙的主人。
译文
真的,祇有祢通过自己的能量才认识自己。啊,一切的始原,所有生物的主人,神中的神,啊,至尊的人,整个宇宙的主!
要旨
至尊主基士拿可以为那些通过奉献性服务的执行而与祂有关系的人所认识,阿尊拿和他的继承人便是。有着邪恶或无神论思维的人不能够认识基士拿。带领一个人离开至尊主的智力推考是严重的罪过,一个并不认识基士拿的人不应该评述博伽梵歌。博伽梵歌是基士拿的宣言,正因为它是基士拿的科学,它应该一如阿尊拿了解它那般地从基士拿方面去认识。它不应从无神论的人那里接受。
至尊的真理可以从三个型态去领悟:非人性的婆罗门,局部性的巴拉迈玛,和最后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因此在了解绝对真理的最后阶段,一个人来到了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跟前。一个解脱了的人或就算一个普通人可能领悟到非人性的婆罗门或局部的巴拉迈玛,但是他们不会从基士拿所亲自讲述的博伽梵歌的章句中了解神的性格。有时一些非人性主义者接受基士拿为博伽梵,即是他们接受祂的权威。但是有很多解脱了的人不能够了解基士拿为普努索淡玛 Puruṣottama,至尊的人,所有生物体的父亲。因此阿尊拿称呼祂为普努索淡玛。如果一个人以所有生物体的父亲一般地来认识祂,他仍然或许不会知道祂是至尊的控制者;因此在这里祂被称为布德沙 Bhūteśa,每一个人的至尊控制者。又就算一个人以所有生物体的至尊控制者一般地认识基士拿,一个人仍然可能不会知道祂是所有半人神的始原;因此在这里祂被称为德瓦德瓦 Devadeva——所有半人神所尊敬的神。而就算一个人知道祂是所有半人神所崇拜的神,一个人可能不会知道祂是一切事物的至尊拥有人;因此祂被称为察伽巴地 Jagatpati。这样由于阿尊拿的领悟在这一节中便奠定了有关于基士拿的真理,我们应该追随基士拿的步伐去如基士拿本来地了解祂。
第十六节
vaktum arhasy aśeṣeṇa divyā hy ātma-vibhūtayaḥ yābhir vibhātibhir lokān imāṁs tvaṁ vyāpya tiṣṭhasi
vaktum——说;arhasi——值得;aśeṣeṇa——详细的;divyā——神圣的;hi——肯定地;ātma——祢自己;vibhūtayah——富裕;yābhiḥ——由那;vibhūtibhiḥ——富裕;lokān——所有的星球;imān——这些;tvam——祢;vyāpya——遍透;tiṣṭhasi——保留。
译文
请详尽地告诉我祢所以遍透这些世界和居处于他们其中的神圣力量。
要旨
在这一节中看来阿尊拿已经满足于他对至尊主基士拿的了解。因为基士拿的恩赐,阿尊拿有个人的经验、智慧、基士拿知识和一个人通过这些媒介而可以得到的任何事情,他已经了解认识基士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对他来说是再没有疑问的了,但他仍然询问基士拿要祂解释祂全面遍透的本性,好使将来的人特別是那些非人性主义者能够了解,还有祂怎样通过祂不同的能量以祂全面遍透的型态存在。我们应该知道这是阿尊拿代表一般大众所询问的问题。
第十七节
kathaṁ vidyām ahaṁ yogiṁs tvāṁ sadā paricintayan keṣu keṣu ca bhāveṣu cintyo 'si bhagavan mayā
katham——怎样;vidyām aham——我会知道;yogin——啊,至尊的神秘主义者;tvām——祢;sadā——经常地;paricintayan——想着;keṣu——在什么;keṣu——在什么;ca——还有;bhāveṣu——本性;cintyaḥ asi——祢被记起;bhagavan——啊,至尊者;mayā——由我。
译文
我应该怎样冥想着祢?祢以什么不同的形状给与我们默思?啊 万福的主。
要旨
如在前一章中所述,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被祂的瑜伽摩耶所遮盖。祇有皈依了的灵魂和奉献者才能看见祂。现在阿尊拿深信祂的朋友——基士拿,是具有至尊的神首,但他想知道普通人所以能够了解遍透的主的一般程序。普通的人,包括恶魔和非人性主义者在内,不能够认识基士拿,因为祂为祂的瑜伽摩耶能量所保护。阿尊拿为了他们的利益而再次询问这些问题。较高级的奉献者不单祇关心他自己的了解,还关心到所有人类的了解。因为他是一个外士那瓦,一个奉献者,由于他的慈悲,阿尊拿开启了普通人对至尊主全面遍透性方面的认识。他特別地称呼基士拿为瑜祁,因为史里基士拿是瑜伽摩耶能量的主人,由于这摩耶能量祂便在普通人面前遮盖或开启。对基士拿没有爱的人不能够经常地想着基士拿;因此他需要想着物质的东西。阿尊拿是考虑到在这个世界上物质主义者的思维。因为物质主义者不能灵性地了解基士拿,他们被劝将心意集中于有形的事物和试图去看基士拿怎样通过有形的代表展示。
第十八节
vistareṇātmano yogaṁ vibhūtiṁ ca janārdana bhūyaḥ kathaya tṛptir hi śṛṇvato nāsti me 'mṛtam
vistareṇa——描述;ātmanaḥ——祢自己的;yogam——神秘力量;vibhūtim——富裕;ca——还有;janārdana——啊,杀死无神论者的人;bhūyaḥ——再次;kathaya——描绘;tṛptiḥ——满足;hi——的确地;śṛṇvataḥ——听;na asti——并没有;me——我的;amṛtam——甘露。
译文
请再次详细地告诉我,啊,赞纳丹拿(基士拿),有关于祢伟大的能量和荣誉,因为我永不厌倦聆听祢神圣美妙的辞句。
要旨
以桑拿伽 Śaunaka 为首的乃米萨环耶 Naimiṣāraṇya 的圣贤 ṛṣis 对苏达哥史华米 Sūta Gosvāmī 作出一个类似的声言,那声言便是:
vayaṁ tu na vitṛpyāma uttama-śloka-vikrame yac chṛṇvatāṁ rasa-jñānāṁ svādu svādu pade pade
「就算一个人不停地聆听吠陀诗篇所歌颂基士拿的超然闲暇时光也永不会餍足,那些已经进入与基士拿一个超然关系的人每一步都品尝着有关于主的消闲时光的描述。」因此阿尊拿有兴趣聆听有关基士拿,尤其是祂怎样维持作为是全面遍透性的至尊主。
至于阿米谭 amṛtam,甘露来说,任何有关于基士拿的描绘或声言就像甘露一样。这甘露可以通过实际经验而察觉到。现代的故事、小说和历史不同于主超然的消闲时光,分別便是一个人会对世俗的故事感到厌倦,但一个人却永不会因聆听基士拿而感到厌倦。为了这个原因,整个宇宙的历史便充盈着有关于神首各化身的消闲描述。例如普兰拿经 Purāṇas 便是过往世代描述主各个化身消闲时光的历史。这样,侭管重复的阅读,这些阅读资料仍永远地维持新鲜。
第十九节
śrī bhagavān uvāca hanta te kathayiṣyāmi divyā hy ātma-vibhūtayaḥ prādhānyataḥ kuru-śreṣṭha nāsty anto vistarasya me
śrī bhagavān uvāca——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说;hanta——对;te——向你;kathayiṣyāmi——我将会说;divyāḥ——神圣的;hi——肯定地;ātma-vibhūtayaḥ——一个人的富裕;prādhānyataḥ——原则上;kuru-śreṣṭha——啊,库勒族的俊杰;na asti——并没有;antaḥ——界限;vistarasya——情度;me——「我」的。
译文
万福的主说:「对,『我』会告诉你『我』辉煌的展示,不过那祇是其中显著的一些,啊,阿尊拿,因为『我』的富裕是无限的。」
要旨
要清楚地明瞭基士拿的伟大和祂的富裕是没有可能的。个別灵魂的感官是不完整的,感官并不允许他了解基士拿的全部事务。但是奉献者仍然想了解基士拿,不过不是基于他们会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或生命中的任何状况下完全了解基士拿的原则。然而,基士拿的论题是这样佳美以至它们看来便像甘露一样。因此他们乐于讨论这些题目。纯洁的奉献者以讨论基士拿的富裕和祂不同的能量而取得超然的快乐,所以他们极想聆听和讨论这些题目。基士拿知道生物体并不了解祂富裕的情度:因此祂同意祇是说出祂不同能量的主要展示。巴丹耶达 prādhānyataḥ(原则)一字非常重要,我们祇可以了解有关至尊主重要详细描述的少许,因为祂的特征是无限的,没有可能全部了解它们。至于在这一节中所用的维布帝 vibhūti 一字是指祂用以控制整个展示的富裕。在阿摩喇高沙 Amara-kośa 字典中说维布帝是指特別的富裕。
非人性主义者或多神论者不能够了解至尊主特別的富裕,亦不能了解祂神圣能量的展示。在物质世界和在灵性世界中祂的能量都在每一不同的展示中被散播。现在基士拿叙述普通人所能够直接理解的:这样,祂多样能量的部份便被述及。
第二十节
aham ātmā guḍākeśa sarva-bhūtāśaya-sthitaḥ aham ādiś ca madhyaṁ ca bhūtānām anta eva ca
aham——我;ātmā——灵魂;guḍākeśa——啊,古达克沙(阿尊拿);sarva-bhūta——所有生物体;āśaya-sthitaḥ——处于内;aham——「我」是;ādiḥ——始原;ca——还有;madhyam——中间;ca——还有;bhūtānām——所有生物体;antaḥ——结尾;eva——肯定地;ca——和。
译文
「我」是「自己」,啊,睡眠的征服者、古达克沙、处于所有生物体的心中。「我」是所有生物的开始,中间和结尾。
要旨
在这一节中阿尊拿被称呼为古达克沙 Guḍākeśa,意思是一个已经征服了睡眠的黑暗的人。对于那些在黑暗的愚昧中睡眠的人,并不可能了解至尊的神首怎样在物质和灵性的世界中将祂自己展示。因此基士拿对阿尊拿这样的称呼是有意思的。因为阿尊拿在这黑暗之上,具有性格的神首同意描述祂各项富裕。
基士拿首先告知阿尊拿说祂是「自我」和整个宇宙展示的灵魂(因为祂首要扩展的关系)。在物质创造之前,至尊主通过祂全体出席的扩展,接受了三个普努沙 Puruṣa 化身,一切事情便从祂开始。因此他便是艾玛 ātmā,摩诃特达 mahat-tattva——宇宙元素的灵魂。整个物质能量并不是创造的原由,但是实际上摩诃韦施纽进入了摩亥特达,整个物质能量。祂是灵魂,当摩诃韦施纽 Mahā-Viṣṇu 进入了各展示的宇宙后,祂再次将自己展示为每一个生物体的超灵。我们有经验知道生物体身体的生存是因为灵性火花的存在。没有灵性火花的存在,身体不能够發展。同样地,除非有至尊的灵魂基士拿进入,否则物质的展示也不能够發展。
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在所有被展示的宇宙中以超灵存在着。史理玛博伽瓦谭里有这三个普鲁沙阿华陀那 puruṣa-avatāras 的描述:「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以三个形像展示(嘉兰努达卡沙宜.韦施纽 Kāraṇodakaśāyī Viṣṇu,加布达卡沙宜.韦施纽 Garbhodakaśāyī Viṣṇu 和基施露达卡沙宜.韦施纽 Kṣīrodakaśāyī Viṣṇu)于这个物质的展示中。」万原之原——至尊主基士拿,以摩诃.韦施纽或嘉兰努达卡沙宜.韦施纽在宇宙海洋中躺下,因此基士拿便是这个宇宙的开始,宇宙展示的维系者和所有能量的终结。
第二十一节
ādityānām ahaṁ viṣṇur jyotiṣāṁ ravir aṁśumān marīcir marutām asmi nakṣatrāṇām ahaṁ śaśī
ādityānām——阿迪耶的;aham——「我」是;viṣṇuḥ——至尊主;jyotiṣām——所有發光物体的;raviḥ——太阳;aṁśumān——光芒万丈的;marīciḥ——马里治;marutām——马鲁达斯的;asmi——「我」是;nakṣatrānām——星星的;aham——「我」是;śaśī——月亮的。
译文
在各阿迪耶中「我」便是韦施纽,在發光体中「我」便是光辉的太阳,「我」是马鲁斯达中的马里治,在群星中我是明朗的月亮。
要旨
阿迪耶共有十二个,最主要的便是基士拿。在天空所有照耀的發光体中,最主要的便是太阳;在婆罗贺摩三灭达经中,太阳被接受为至尊主所發射的光芒和被认为是祂的一只眼睛。马里治 Marīci 是控制天堂空间的神祇。在芸芸众星中,月亮在晚上最显著,因此月亮代表基士拿。
第二十二节
vedānāṁ sāma-vedo 'smi devānām asmi vāsavaḥ indriyāṇāṁ manaś cāsmi bhūtānām asmi cetanā
vedānām——所有吠陀经的;sāma-vedaḥ——婆摩吠陀;asmi——「我」是;devānām——所有半人神的;asmi——「我」是;vāsavaḥ——天堂上的国王;indriyāṇām——所有感官的;manaḥ——心意;asmi——「我」是;bhūtānām——所有生物体的;asmi——「我」是;cetanā——生命力。
译文
在吠陀经中「我」是婆摩吠陀;在半人神中「我」是因陀罗;在感官中「我」是心意;在生物体中「我」是生命力(知识)。
要旨
物质与灵魂的分別便是物质并没有生物体所有的知觉;因此这个知觉是至尊和永恒的,知觉不能够由物质的组合创造出来。
第二十三节
rudrāṇāṁ śaṅkaraś cāsmi vitteśo yakṣa-rakṣasām vasūnāṁ pāvakaś cāsmi meruḥ śikhariṇām aham
rudrāṇām——所有鲁达的;śaṅkaraḥ——施威神;ca——还有;asmi——「我」是;vitteśaḥ——财库的主人;yakṣa-rakṣasām——耶沙亥和瓦克沙的;vasūnām——瓦苏的;pāvakaḥ——火;ca——还有;asmi——「我」是;meruḥ——梅努;śikhariṇām——所有山脉的;aham——「我」是。
译文
在所有的鲁达中「我」便是施威神;在耶沙亥和瓦克沙中「我」便是财富之神库维拉;在瓦苏中「我」便是火神艾里,而在山脉中「我」便是梅努。
要旨
鲁达一共有十一个,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山伽拉 Śaṅkara,即施威神,他是宇宙中掌管愚昧型态的至尊主的化身。在半人神中,库维拉 Kuvera 是司库首长,他是至尊主的代表。梅努 Meru 是一个以蕴藏丰富自然资源出名的山脉。
第二十四节
purodhasāṁ ca mukhyaṁ māṁ viddhi pārtha bṛhaspatim senānīnām ahaṁ skandaḥ sarasām asmi sāgaraḥ
purodhasām——所有的祭司;ca——还有;mukhyam——首长;mām——「我」;viddhi——了解;pārtha——啊,彼利妲之子;bṛhaspatim——比哈斯巴弟;senānīnām——所有指挥官的;aham——「我」是;skandaḥ——嘉弟克耶 Kārtikeya;sarasām——所有水塘的;asmi——「我」是;sāgaraḥ——海洋。
译文
啊,阿尊拿,在祭司中,要知道「我」便是首长比哈斯巴弟 Bṛhaspati——奉献之主。在将领中「我」便是施干达 Skanda——战事之神;在水域中「我」便是海洋。
要旨
因陀罗是天堂般恒星上的主要半人神,他被称为天堂的国王。他所管辖的星球称为因陀罗珞伽 Indraloka,比哈斯巴弟是因陀罗的祭司,既然因陀罗是所有国王之首,比哈斯巴弟便是所有祭司之首。又因为因陀罗是所有国王之首,同样地,巴娃蒂 Pārvatī 和施威神的儿子:施干达 Skanda,便是所有军事将领之首。而在所有的水域中,海洋是最大的。这些基士拿的代表祇不过是对祂伟大的一些指示。
第二十五节
maharṣīṇāṁ bhṛgur ahaṁ girām asmy ekam akṣaram yajñānāṁ japa-yajño 'smi sthāvarāṇāṁ himālayaḥ
maharṣīṇam——在所有的伟大圣贤中;bhṛguḥ——彼古;aham——「我」是;girām——声音震荡中;asmi——「我」是;ekam akṣaram——般那瓦 praṇava;yajñānām——祭祀中;japa-yajñaḥ——唱颂;asmi——「我」是;sthāvarāṇām——不能移动的物体;himālayaḥ——喜马拉雅山脉。
译文
在伟大的圣贤中「我」便是彼古 Bhṛgu;在声音震荡中「我」便是超然的唵音节。在祭祀中「我」便是圣名的唱颂(斋巴 japa),在不能移动的物体中「我」便是喜玛拉雅山脉。
要旨
这个宇宙内的第一个生物体——婆罗贺摩(梵王),为了各种族的传宗接代而创造了几个儿子。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彼古 Bhṛgu,他也是最伟大的圣贤。在所有的超然震荡声音中,唵卡拉(唵音)代表至尊。在所有的祭祀中,哈利基士拿,哈利基士拿,基士拿基士拿,哈利哈利;哈利喇玛,哈利喇玛,喇玛喇玛,哈利哈利的颂歌是基士拿最纯洁的代表。有时动物的祭祀被推荐,但是在哈利基士拿,哈利基士拿的祭祀中,并没有暴力的问题存在。它是最简单和最纯洁的。世界上一切崇高的东西都是基士拿的代表。因此世界上最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也代表祂。在前一节中所提及的山是梅努 Meru,但梅努有时是可以移动的,而喜马拉雅山脉永不移动,所以喜马拉雅山脉较梅努伟大。
第二十六节
aśvatthaḥ sarva-vṛkṣāṇāṁ devarṣīṇāṁ ca nāradaḥ gandharvāṇāṁ citrarathaḥ siddhāṇaṁ kapilo muniḥ
aśvatthaḥ——榕树;sarva-vṛkṣāṇām——所有树的;devarṣīṇam——所有半人神中的圣贤;ca——和;nāradaḥ——拿拉达;gandharvā-ṇām——干达瓦星球上的居民;citrarathaḥ——芷答拉达;siddhānām——那些有成就的人的;kapilaḥ muniḥ——嘉比拉牟尼。
译文
在所有的树中「我」是圣洁的榕树,在圣贤和半人神中「我」便是拿拉达。在天使唱颂者(干达瓦 Gandharvas)中「我」便是芷答拉达 Citraratha,而完满的生物中「我」便是圣贤嘉比拉 Kapila。
要旨
榕树(aśvattha)是最美丽和最高大的树之一,印度人经常以他们为每日早上仪式之一来崇拜。他们也崇拜半人神中的拿拉达——他被认为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半人神。因此这些被看作为基士拿的代表干达瓦 Gandharva 恒星中充满着美妙歌唱的生物体,而其中最佳的歌唱家便是芷答拉达 Citraratha。在永恒的生物体中,嘉比拉被认为是基士拿的一个化身,祂的哲学在史里玛博伽瓦谭中被提及。后来又有另外一个嘉比拉很出名,但他的哲学是无神论的。因此他们之间有天壤之別。
第二十七节
uccaiḥśravasam aśvānāṁ viddhi mām amṛtodbhavam airāvataṁ gajendrāṇāṁ narāṇāṁ ca narādhipam
uccaiḥśravasam——乌斋亥史拉瓦;aśvānām——在马匹中;viddhi——知道;mām——「我」的;amṛta-udbhavam——从搅拌海洋中产生;airāvatam——爱拉瓦达;gajendrāṇām——大象的;narāṇām——人类中;ca——和;narādhipam——国王。
译文
要知道在马匹中「我」是乌斋亥史拉瓦 Uccaiḥśravā,它从海洋中跃起,生自长生不老的仙丹中;在尊贵的大象中「我」是爱拉瓦达 Airāvata,而在人类中「我」便是帝王。
要旨
有一次奉献者半人神和恶魔(阿苏拉)航海旅行,在这旅程上制造了甘露和毒药,施威神则饮了毒药。从甘露中产生了许多生物,其中是一匹名为乌斋亥史拉瓦 Uccaiḥśravā 的良马。另外一只从甘露中产生的动物是一头名为爱拉瓦达 Airavata 的大象。因为这两头动物从甘露中产生,它们都有着重要意义,它们是基士拿的代表。
在人类中,国王是基士拿的代表,因为基士拿是宇宙的维系者。而由他们神圣资格而被委派的国王,则是王朝的维系者。好像摩诃喇查尤帝斯棣拉、摩诃喇查巴力曷和主喇玛都是非常正直的国王,他们都经常地想着市民的福利。在吠陀文学中,国王被接受为神的代表,在这个年代中,随着宗教原则的腐败,帝制慢慢式微而现在终于被废除了。要知道过往人们在正直而神圣的国王下生活得较为快乐。
第二十八节
āyudhānām ahaṁ vajraṁ dhenūnām asmi kāmadhuk prajanaś cāsmi kandarpaḥ sarpāṇām asmi vāsukiḥ
āyudhānām——在所有武器中;aham——「我」是;vajram——雷电;dhenūnām——乳牛中;asmi——「我」是;kāmadhuk——苏拉比乳牛;prajanaḥ——为了生儿育女;ca——和;asmi——「我」是;kandarpaḥ——干答巴亥(恋爱之神);sarpāṇām——在所有蛇中;asmi——「我」是;vāsukiḥ——瓦苏克。
译文
在武器中「我」便是雷电;在乳牛中「我」便是「苏拉比」——大量牛乳的给与者。在生育者中「我」便是干答巴 Kandarpa——恋爱之神;而在蛇中「我」便是瓦苏克 Vāsuki——蛇中之首。
要旨
雷电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它代表基士拿的能量。在灵性空间基士拿珞伽中有一些可以随时挤牛奶的乳牛,它们可以供给人们愿望得到的任何数量牛乳,当然在物质世界中并没有这些乳牛的存在,但在基士拿珞伽中确有提及它们。主供养很多这些名为苏拉比的乳牛。干答巴 Kandarpa 是生养好儿子的性欲;因此干答巴是基士拿的代表。有时性欲祇是用于感官享乐,这样的性欲并不代表基士拿。但是为了生育好儿女的性欲被称为干答巴,他代表基士拿。
第二十九节
anantaś cāsmi nāgānāṁ varuṇo yādasām aham pitṛrṇām aryamā cāsmi yamaḥ saṁyamatām aham
anantaḥ——阿兰陀;ca——还有;asmi——「我」是;nāgānām——所有蛇中的;varuṇaḥ——水神华武那;yādasām——所有水族的;aham——「我」是;piṭṛrnām——祖先的;aryamā——阿耶摩;ca——还有;asmi——「我」是;yamaḥ——阎罗王,死的控制者;saṁyamatām——所有调节者;aham——「我」是。
译文
在天上的拿伽 Nāga 蛇中「我」便是阿兰陀 Ananta;在水族神祇中「我」便是华武那 Varuṇa。在离去的先人中「我」便是阿耶摩 Aryamā,而在法律的施行者中「我」便是阎罗 Yama——死之神。
要旨
在很多天上的拿伽蛇中,阿兰陀是最伟大的,一如华武那是水族中最伟大的一样,他们两者都代表基士拿。有一个满布着树的星球由阿耶摩统治,他代表基士拿。也有很多惩罚恶棍的生物,其中为首的便是阎罗王,阎罗王居住于一个接近这个地球的恒星,那些充满着罪恶的人死后便被送往那里去,阎罗王则安排给他们各类不同的惩罚。
第三十节
prahlādaś cāsmi daityānāṁ kālaḥ kalayatām aham mṛgāṇāṁ ca mṛgendro 'haṁ vainateyaś ca pakṣiṇām
prahlādaḥ——巴拉达;ca——还有;asmi——「我」是;daityānām——恶魔的;kālaḥ——时间;kalayatām——征服者;aham——「我」是;mṛgāṇām——在动物中;ca——和;mṛgendraḥ——狮子;aham——「我」是;vainateyaḥ——加路达;ca——还有;pakṣiṇām——雀鸟的。
译文
在戴耶 Daitya 恶魔中「我」便是虔诚奉献的巴拉达 Prahlāda,在征服者中「我」便是时间;在猛兽中「我」便是狮子,在雀鸟中「我」便是加路达 Garuḍa——韦施纽有羽毛的坐驾。
要旨
迪蒂 Diti 和阿迪蒂 Aditi 是两姊妹。阿迪蒂的儿子们名为阿廸耶 Āditya(s),而迪蒂 Diti 的儿子们则名为戴耶 Daitya(s)。所有的阿迪耶都是主的奉献者,而所有的戴耶都是无神论者。虽然巴拉达 Prahlāda 生于戴耶的家庭,但他自幼便是一个伟大的奉献者,由于他的奉献性服务和神一样的本性,他便被认为是基士拿的代表。
在很多具有征服性的原则中,时间冲去这个物质宇宙中的一切东西,它因
此代表基士拿。在这样多的动物中,狮子是最强大和最凶猛的,在百万种鸟类中,韦施纽的坐驾——加路达 Garuḍa 是最伟大的。
第三十一节
pavanaḥ pavatām asmi rāmaḥ śastra-bhṛtām aham jhaṣāṇāṁ makaraś cāsmi srotasām asmi jāhnavī
pavanaḥ——风;pavatām——所有足以洁净化的东西;asmi——「我」是;rāmaḥ——喇玛;śastra-bhṛtām——武器的携带者;aham——「我」是;jhaṣāṇām——所有水族中;makaraḥ——鲨鱼;ca asmi——「我」也是;srotasām——所有河流中;asmi——「我」是;jāhnavī——恒河。
译文
在净化物中「我」便是风;在挥动武器者中「我」便是喇玛;在水族中「我」便是鲨鱼,而在河流中「我」便是恒河。
要旨
在所有水族中,鲨鱼是最大的鱼类之一,肯定地是对人类最危险的。因此鲨鱼代表基士拿。在印度最长的河流便是恒河。在喇玛央纳 Rāmāyaṇa 中,主喇玛旂陀罗 Lord Rāmacandra 是基士拿的一个化身,祂是最威武的战士。
第三十二节
sargāṇām ādir antaś ca madhyaṁ caivāham arjuna adhyātma-vidyā vidyānāṁ vādaḥ pravadatām aham
sargāṇām——在所有的创造中;ādiḥ——开始;antaḥ——结尾;ca——和;madhyam——中间;ca——还有;eva——肯定地;aham——「我」是;arjuna——啊,阿尊拿;adhyātma-vidyā——灵性知识;vidyānām——在所有教育中;vādaḥ——自然的结论;pravadatām——辩论中;aham——「我」是。
译文
在所有的创造中,「我」是开始和结尾,也是中间,啊!阿尊拿,在所有的科学中「我」便是「自我」的灵性科学,而在逻辑学中「我」便是概括性的真理。
要旨
在被创造出来的展示中,整套物质元素先是由摩诃.韦施纽创造,跟着是由施威神毁灭。梵王是第二手的创造者。所有这些被创造的元素都是至尊主各不同物质品性的化身;因此祂是所有创造的开始,中间和结尾。
有很多文学讲述有关于「自我」的灵性科学,诸如四部吠陀经 Vedas,维丹达.枢查经(或译吠檀多.枢查经)Vedānta-sūtra 及普兰那经 Purāṇa,史里玛博伽瓦谭 Śrīmad-Bhāgavatam 及梵歌 Gītā。这些都是基士拿的代表。在逻辑中有不同阶段的辩论,证据的呈示称为斋巴 japa。试图打败对方称为韦旦达 vitanda,而最后的结论则称为瓦陀 vada。概括性的真理,所有理性程序的终结——便是基士拿。
第三十三节
akṣarāṇām akāro 'smi dvandvaḥ sāmāsikasya ca aham evākṣayaḥ kālo dhātāhaṁ viśvato-mukhaḥ
akṣarāṇām——在字母中;akāraḥ——第一个;asmi——「我」是;dvandvaḥ——二元的;sāmāsikāsya——组合;ca——和;aham——「我」是;eva——的确地;akṣayaḥ——永恒的;kālaḥ——时间;dhātā——创造者;aham——「我」是;viśvato-mukhaḥ——梵王婆罗贺摩。
译文
在字母中「我」便是A,在组合中「我」便是二元字。「我」也是没有竭尽的时间,在创造者中「我」便是梵王婆罗贺摩,他有多将脸孔转向着四方。
要旨
阿伽拉 Akāra,梵文字母中的第一个字,是吠陀文学的开始。没有阿伽拉便没有声音;因此它便是声音的开始。在梵文中有很多组合字,如喇玛.基士拿 Rāma-kṛṣṇa 这等二元字称为瑞突瓦 dvandvaḥ。例如,喇玛和基士拿有着同一音律,因此而称为二元。
在所有各类的杀戮者中,时间是最终极的,因为时间杀死一切事物。时间是基士拿的代表,因为在适当的时间便会有一场大火将一切摧毁。
在创造者和生物体中,以梵王婆罗贺摩为主,各个梵王分別地展示四个、八个、十六个,或更多的头颅,他们都是自己的宇宙中为首的创造者。各梵王都是基士拿的代表。
第三十四节
mṛtyuḥ sarva-haraś cāham udbhavaś ca bhaviṣyatām kīrtiḥ śrīr vāk ca nārīṇām smṛtir medhā dhṛtiḥ kṣamā
mṛtyuḥ——死亡;sarva-haraḥ——吞灭一切的;ca——还有;aham——「我」是;udbhavaḥ——世代;ca——还有;bhaviṣyatām——未来的;kīrtiḥ——名誉;śrīh vāk——美丽的言词;ca——还有;nārīṇāṁ——女人的;smṛtiḥ——记忆;medhā——智慧;dhṛtiḥ——忠心;kṣamā——耐性。
译文
「我」是吞灭一切的死亡,「我」也是未来一切事物的创造者。在女人中「我」便是名誉、幸运、言词、记忆、智慧、忠心和耐性。
要旨
一个人在出生后,每一刻都在死亡。因此死亡便在每一刻吞食著每一个生物体,不过最后的一瞬被称为死亡罢了。那死亡便是基士拿。所有各种类的生命都经过这六个基本变更:他们诞生、成长、逗留一段时间,生殖,衰退及最后毁灭。在这些变更中,第一个便是从子宫中分娩,那便是基士拿。第一代是所有未到活动的开始。
这里列举出来的六项富裕是女性化的,如果一个女人拥有全部或其中一部份,她便是光荣的。梵文是一个完整的语言,因此它是荣耀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研读一个论题后能够记起它,他便赋有良好的记忆,史密弟 smrti。一个人不用去阅读很多不同科目的书籍;有能力记得起其中一些和在需要的时候引用它们也是另外一项富裕。
第三十五节
bṛhat-sāma tathā sāmnāṁ gāyatrī chandasām aham māsānāṁ mārga-śīrṣo 'ham ṛtūnāṁ kusumākaraḥ
bṛhat-sāma——比哈婆摩;tathā——还有;sāmnām——婆摩.吠陀歌曲的;gāyatrī——嘉耶帖赞歌;chandasām——所有诗歌的;aham——「我」是;māsānām——月份的;mārga-śīrṣo 'ham——十一月和十二月两个月份;aham——「我」是;ṛtūnām——所有季节的;kusumākaraḥ——春天。
译文
在颂歌中「我」便是唱给因陀罗听的比哈婆摩 Bṛhat-sāma,在诗歌中「我」便是由婆罗门每日所唱嘉耶帖赞歌 Gāyatrī。在月份中「我」便是十一月和十二月,而在季节中「我」便是开花的春天。
要旨
主已经解释过在所有的吠陀经中,婆摩.吠陀 Sāma-veda 富于由各半人神所奏的美丽颂歌,其中之一便是比哈婆摩 Bṛhat-sāma,它有著华丽的旋律,是在半夜唱出来的。
在梵文中,制定诗歌有很多格律、音韵和音律并不是如现代诗歌那样地凭空写出来的。在调律了的诗歌中,以由具有资格的婆罗门所唱出的嘉耶帖 Gayatri 曼陀罗为最显著。在史里玛博伽瓦谭中有提及嘉耶帖曼陀罗。因为嘉耶帖曼陀罗是特別地为了对神的觉悟,它代表至尊的主,这曼陀罗是为了在灵性上进步的人而设,如果一个人成功地唱颂它,他便能够进入主的超然境界,一个人首先必需达到处于完整境界的人的品质——即根据物质本性定律下的良好品质——才能够唱颂嘉耶帖曼陀罗。在吠陀文化中,嘉耶帖曼陀罗非常重要和被认为是婆罗门(梵天)Brahman 的声音化身,梵王是它的创始人,通过使徒传递系列传给他。
十一月和十二月被认为是所有月份中最好的两个月,因为在印度五谷是在这个时候从田里收割,人们因此觉得很快乐。而很自然地春天是普天下所喜爱的,因为它并不太冷也并不太热,树木繁茂,花朵盛放,很多纪念基士拿消闲时光的仪式也在春天,因此春天是所有季节中最充满著喜悦的一个,它是至尊主基士拿的代表。
第三十六节
dyūtaṁ chalayatām asmi tejas tejasvinām aham jayo 'smi vyavasāyo 'smi sattvaṁ sattvavatām aham
dyūtam——赌博;chalayatām——在所有欺骗中;asmi——「我」是;tejaḥ——显赫的;tejasvinām——在一切显赫的东西中;aham——「我」是;jayaḥ——胜利;asmi——「我」是;vyavasāyaḥ——冒险;asmi——「我」是;sattvam——力量;sattvavâtām——所有强壮者的;aham——「我」是。
译文
「我」也是欺骗中的赌博,在显赫的东西中「我」便是显赫。「我」是胜利,「我」是冒险,「我」也是强壮者的力量。我也是在所有上等人的良好品质。
要旨
遍布著整个宇宙有很多类型的骗子,在所有的欺骗勾当中,赌博是最高的,因此它代表基士拿。作为至尊者,基士拿可以比任何一个人还更欺诈。如果基士拿选择去欺骗一个人,没有人能够在骗术方面胜过祂。祂的伟大不单祇一方面的,而是全面的。
在胜利的人当中,「祂」便是胜利。「祂」是显赫者中的显赫。在创业性的工业家中。「祂」是最具创业性的。在冒险家中,「祂」是最具冒险性的。在强壮者中,「祂」是最强壮的。当基士拿在地球上的时候,没有人能够在力量方面超越「祂」。就算在「祂」童年中,祂也举起了歌瓦罕纳山 Govardhana Hill。没有人能够在欺骗方面超过「祂」,没有人能够在显赫方面超过「祂」,没有人能够在胜利方面超过「祂」,没有人能够在创业方面超过「祂」,也没有人能够在力量方面超过「祂」。
第三十七节
vṛṣṇīnāṁ vāsudevo 'smi pāṇḍavānāṁ dhanañjayaḥ munīnām apy ahaṁ vyāsaḥ kavīnām uśanā kaviḥ
vṛṣṇīnām——维士尼后裔的;vāsudevaḥ——瓦苏弟瓦,在达拉伽 Dvārakā的基士拿;asmi——「我」是;pāṇḍavānām——班达瓦兄弟的;dhanañjayaḥ——阿尊拿;munīnām——圣贤的;api——还有;aham——「我」是;vyāsaḥ——维亚萨——所有吠陀文学的撰作者;kavīnām——所有伟大思想家的;uśanā——乌珊拿;kaviḥ——思想家。
译文
在维士尼 Vṛṣṇi 的后裔中「我」便是瓦苏弟瓦 Vāsudeva,在班达瓦兄弟中「我」便是阿尊拿。在圣贤中「我」便是维亚萨 Vyāsa,在伟大思想家中「我」便是乌珊拿 Uśanā。
要旨
基士拿是原本的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而瓦苏弟瓦则是基士拿的直接扩展。主基士拿如巴拉迪瓦 Baladeva 二人都以瓦苏弟瓦的儿子出现。在班杜的儿子中,阿尊拿很出名和勇武。而事实上他是人中的俊杰,因此他代表基士拿,在牟尼——或谙熟吠陀知识的有学问的人中,维亚萨是最伟大的,因为他为了在这个卡利年代中一般大众的了解而用很多方法解释吠陀知识,维亚萨也被称为基士拿的一个化身,因此他也代表基士拿。嘉维 kavi(s)是那些能够彻底地想著任何论题的人。在嘉维中,乌珊拿是恶魔的灵魂导师,和具有伟大见识的政治家;他在每一方面都极之聪明,有远见,有政治手腕和精神化。因此乌珊拿是基士拿富裕的另外一个代表。
第三十八节
daṇḍo damayatām asmi nītir asmi jigīṣatām maunaṁ caivāsmi guhyānāṁ jñānaṁ jñānavatām aham
daṇḍaḥ——刑罚;damayatām——所有分离的;asmi——「我」是;nītiḥ——道德;asmi——「我」是;jigīṣatām——胜利的;maunam——静默;ca——和;eva——还有;asmi——「我」是;guhyānām——在秘密中;jñānam——知识;jñānavatām——智者的;aham——「我」是。
译文
在刑罚中「我」是惩治之棍,在那些寻求胜利的人中,「我」是道德。在秘密的东西中「我」便是静默,而在聪明的人中「我」是智慧。
要旨
在众多用以抑压的工具中,最重要的是那些用来打倒恶人的一种,当恶人被惩罚的时候,惩治之棍代表基士拿。在那些想在某些活动取得胜利的人中,最具胜利的原素便是道德。在聆听、思考和冥想的机密活动中,静默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人如果静默便会很快在灵性上取得进步。谁能够分辨出物质与灵魂,分辨出神的较高及较低本性,便是智者,这知识便是基士拿自己。
第三十九节
yac cāpi sarva-bhūtānāṁ bījaṁ tad aham arjuna na tad asti vinā yat syān mayā bhūtaṁ carācaram
yat——什么;ca——还有;api——或许;sarva-bhūtānām——所有创造的;bījam——种子;tat——那;aham——「我」是;arjuna——噢,阿尊拿;nā——不;tat——那;asti——有;vinā——没有;yat——那;syāt——存在;mayā——由「我」;bhūtam——创造;carācaram——移动的和不移动的。
译文
还有,阿尊拿,「我」是所有创造的孕育种子,没有了「我」,便没有生物——不论移动的和不移动的——能够存在。
要旨
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原由,那个原由或展示的种子便是基士拿。没有基士拿的能量,则没有事物能够存在;因此祂被称为全能的。没有祂的能量,移动的或不移动的东西都不能够存在。并不是基于基士拿能量的存在被称为摩耶——那「不是」的东西。
第四十节
nānto 'sti mama divyānāṁ vibhūtīnāṁ parantapa eṣa tūddeśataḥ prokto vibhūter vistaro mayā
na——不;antaḥ——一个界限;asti——有;mama——「我」的;divyānām——神圣的;vibhūtīnām——富裕;parantapa——啊,敌人的征服者;eṣaḥ——所有这;tu——那;uddeśataḥ——例子;proktaḥ——说及;vibhūteḥ——富裕;vistaraḥ——扩展的;mayā——由「我」。
译文
啊,伟大的敌人的征服者,「我」神圣的展示是没有尽头的。「我」向你所说的祇不过是「我」无限富裕的一些例子。
要旨
如在吠陀文学中所声言,虽然「至尊」的富裕和能量可以从很多方面去了解,然而这些富裕是无限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富裕和能量都可以解释。为了平息阿尊拿的好奇心而向他描述的祇不过是一些例子。
第四十一节
yad yad vibhūtimat sattvaṁ śrīmad ūrjitam eva vā tat tad evāvagaccha tvaṁ mama tejo 'ṁśa-sambhavam
yat yat——所有一切;vibhūti——富裕;mat——有着;sattvam——存在;'srīmat——美丽的;ūrjitam——荣誉的;eva——肯定地;avagaccha——你应该知道;vā——或;tat tat——所有那些;eva——肯定地;avagaccha——你必须知道;tvam——你;mama——「我」的;tejaḥ——辉煌;aṁ 'sa——部份的;sambhavam——生于。
译文
要知道所有美丽的,荣誉的及伟大的创造祇不过产生自「我」的辉煌中的一点火光。
要旨
无论是在灵性世界或物质世界中,任何荣誉的或美丽的存在应该被了解为祇不过是基士拿富裕展示的一部份,任何特別的富裕都应被认作是基士拿富裕的代表。
第四十二节
athavā bahunaitena kiṁ jñātena tavārjuna viṣṭabhyāham idaṁ kṛtsnam ekāṁ 'sena sthito jagat
athavā——或;bahunā——很多;etena——由这类;kim——什么;jñātena——知道;tava——你;arjuna——噢,阿尊拿;viṣṭabhya——整个;aham——「我」;idam——这;kṛtsnam——所有展示;eka——一个;aṁ 'sena——部份;sthithaḥ——处于;jagat——在宇宙中。
译文
噢,阿尊拿,所有这些详细的知识又有什么用呢?祇是以「我」自己的一小部份「我」便遍透着和维系着整个宇宙。
要旨
遍布整个宇宙至尊的主以进入所有事物的超灵为代表,这里主告诉阿尊拿说去认识事物怎样富裕地及伟大地分別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他应该知道所有事物的存在是因为基士拿以超灵身份进入他们之内。从最巨大的生物——婆罗贺摩开始,下至最细小的蚂蚁,都是因为主进入他们每一个中维系着他们而存在。
这里并不推荐对半人神的崇拜,因为就算最伟大的半人神如梵王婆罗贺摩和施威神都祇不过代表至尊主的部份富裕。祂是每一个生出来的人的本原,没有人比祂更伟大的了。在韦施纽.曼陀罗中说一个以为至尊主基士拿与半人神——就算是梵王或施威神——是在同一层次的人,立即便成为一个无神论者。但是,假如一个人详细地研读有关于基士拿能量的富裕及扩展的不同描述,他便会毫无疑问地了解主史里基士拿的地位和没有偏离地将他的心意固定于对基士拿的崇拜。通过祂进入一切事物的部份代表——超灵——的扩展,主是全面遍透的。因此,纯洁的奉献者,将他们的心意集中于基士拿知觉的全面性奉献性服务;所以,他们都经常地处于超然的境界。在这一章第八至第十一节中很清楚地指示出对基士拿的奉献性服务和崇拜。那便是纯洁奉献性服务之道。在这一章中很详尽地解释一个人如何能够达到与具有至高无上性格神首联谊的最高奉献性成就。
这样便结束了巴帝维丹达对史里玛博伽梵歌第十章有关于「至尊」的富裕各节的要旨。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36 册 No. 198 博伽梵歌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7-2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