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宇宙形像
第一节
arjuna uvāca mad anugrahāya paramaṁ guhyam adhyātma-saṁjñitam yat tvayoktaṁ vacas tena moho 'yaṁ vigato mama
arjunaḥ uvāca——阿尊拿说;mat-anugrahāya——祇是对我的好意;paramam——至尊的;guhyam——机密的;adhyātma——灵性的;samjñitam——有关于;yat——什么;tvayā——由祢;uktam——说;vacaḥ——句语;tena——由那;mohaḥ——幻觉;ayam——这;vigataḥ——受教育;mama——我的。
译文
阿尊拿说:「我已听过祢这样仁慈灌输给我有关于机密灵性事物的教导,我的幻觉现在驱除了。」
要旨
这一章揭示出基士拿是万原之原。祂甚至是摩诃韦施纽 Mahā-Viṣṇu(各物质宇宙由祂發放出来)之原。基士拿并不是一个化身:祂是所有化身的泉源。这一点在前一章中已完全解释过。
现在,就有关阿尊拿方面,他说他的幻觉已经消失。意思是说阿尊拿不再想着基士拿祇是一个人,他的一个朋友,而是一切事物的来源。阿尊拿很开明和以有一个像基士拿的伟大朋友而高兴,但现在他想着虽然他会接受基士拿是一切事物的来源,其他的人则不会,因此为了要对所有人树立基士拿的神圣,他在这一章中要求基士拿展示祂的宇宙形像。实际上,一个人会像阿尊拿一样地在看到基士拿的宇宙形像时感到惧怕,但基士拿是这样仁慈,祂在展示这宇宙形像后便将自己再次变回祂的本来形像。阿尊拿很多次同意基士拿所说的话。基士拿对他讲话祇是为了他的利益,而阿尊拿也承认这是因为基士拿的恩赐而發生在他的身上。他现在深信基士拿是万原之原和以超灵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第二节
bhavāpyayau hi bhūtānāṁ śrutau vistaraśo mayā tvattaḥ kamala-patrākṣa māhātmyam api cāvyayam
bhava——出现;apyayau——消失;hi——肯定地;bhūtānām——所有生物体的;śrutau——已经听过;vistaraśaḥ——详细的;mayā——由我;tvattaḥ——从你;kamala-patrākṣa——啊,有着莲花般眼睛的一个;māhātmyam——荣誉;api——还有;ca——和;avyayam——没有竭尽的。
译文
啊,有着莲花般眼睛的一个,我已经从祢那里详尽地听过有关于每一个生物体的出现和消失,这些都通过祢无穷尽的荣誉而觉悟到。
要旨
阿尊拿因喜悦而称呼主基士拿为有着莲花般眼睛的一个(基士拿的眼睛看来就像莲花瓣一样),因为基士拿在上一章最后一节中向他保证说祂祇是以自己的一部份便维系着整个宇宙。祂是这个物质展示中一切事物的来源,阿尊拿从主那里很详尽地听过这一点。阿尊拿而且更知道虽然祂是一切事物出现和消失的本源,祂却高处在它们之上。虽然祂是全面遍透的,祂的性格却没有消失。那便是阿尊拿承认他已经完全地了解到有关基士拿不可思议的富裕。
第三节
evam etad yathāttha tvam ātmānaṁ parameśvara draṣṭum icchāmi te rūpam aiśvaraṁ puruṣottama
evam——那;etat——这;yathāttha——原本地;tvam——祢;ātmānam——灵魂;parameśvara——至尊的主;draṣṭum——看见;icchāmi——我希望;te——祢;rūpam——形像;aiśvaram——神圣的;puruṣottama——啊,最佳的人物。
译文
啊,最伟大的人物,啊,至尊的形像,虽然在眼前我看到祢的真正地位,但是我仍然希望看到祢怎样进入这个宇宙的展示。我想看看祢那个形像。
要旨
主说因为祂以祂个人的代表进入物质宇宙,宇宙便得以展示和继续下去。对于阿尊拿来说,他已被基士拿的声言所感应,但是为了要说服将来其他以为基士拿是一个普通人的人,他想实际地看看祂的宇宙形像,看祂怎样以虽然不是宇宙的一部份而仍可以在里面操作。阿尊拿要求主的允许也是有意义的。既然主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祂存在于阿尊拿里面;因此祂知道阿尊拿的愿望,祂可以了解到阿尊拿并不特別想看祂的宇宙形像,因为他完全满足于看到基士拿的个人形像,但祂也知道阿尊拿想看看这宇宙形像用以说服其他的人。他本身并没有需要证明的欲望。基士拿而且了解到阿尊拿想看看宇宙形像以设立一个准则,因为在将来会有很多将自己作为神的化身的骗子。因此普通的人应该小心;在接受这种无意义的话之前,人们应该看看这种虚假的神的宇宙形像。一个自称是基士拿的人应该准备出示他的宇宙形像以对大众证实他的声言。
第四节
manyase yadi tac chakyaṁ mayā draṣṭum iti prabho yogeśvara tato me tvaṁ darśayātmānam avyayam
manyase——如果祢以为;yadi——如果;tat——那;śakyam——有资格可以看;mayā——由我;draṣṭum——看见;iti——如此;prabho——主啊;yogeśvara——所有神秘力量的主人;tataḥ——那么;me——向我;tvam——祢;darśaya——展示出;ātmānam——祢自己;avyayam——永恒的。
译文
如果祢以为我可以看祢的宇宙形像,啊!我的主——所有神秘力量的主人——便请祢仁慈地向我展示那宇宙的本体。
要旨
据说一个人不能够通过物质的感官去了解或察觉至尊主——基士拿。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开始的时候便从事于对主的超然性爱心服务,他便能够得到天启而看到主,每一生物体都祇不过是一点灵性火花;因此它并不可能去看或去了解至尊的主。作为一个奉献者的阿尊拿,并不依靠他自己的推考力量,而是他接受自己作为一个生物体的限度和承认基士拿无可估计的地位。阿尊拿了解到一个生物体是没有可能去了解无限的。如果无限量的神展示自己,便会因为无限的恩赐而了解无限的本性。瑜祁史瓦拉 yogeśvara 一字在这里也很有意思,因为主有着无可思议的能量。虽然祂是无限的,但如果祂喜欢,祂可以通过祂的恩惠而将自己展示。因此阿尊拿祈求基士拿不可思议的恩惠,他并不向基士拿發出命令。除非一个人完全皈依于基士拿知觉和从事于奉献性服务。否则基士拿并没有义务将自己展示给任何人。如此那些依靠他们自己智力推考力量的人是不能够看见基士拿的。
第五节
śrī bhagavān uvāca paśya me pārtha rūpāṇi śataśo 'tha sahasraśaḥ nānā-vidhāni divyāni nānā-varṇākṛtīni ca
śrī bhagavān uvāca——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说;paśya——瞧;me——「我」的;pārtha——啊,彼利妲之子;rūpāṇi——形像;śataśaḥ——数百的;atha——还有;sahasraśaḥ——数千的;nānā-vidhāni——不同形式的;divyāni——神圣的;nānā——色彩缤纷的;varṇa——有色彩的;akṛtīni——形像;ca——还有。
译文
万福的主说:「啊,我亲爱的阿尊拿——彼利妲之子,瞧瞧『我』的富裕,上千百个不同的圣洁的形像,色彩缤纷得就像海洋一样。」
要旨
阿尊拿想看基士拿的宇宙形像,这形像虽然是超然的,但它祇不过是为了宇宙的展示而设,因此受制于这个物质自然的短暂时间。正如物质自然是展示的和不展示的,同样地这基士拿的宇宙形像也是展示的和不展示的。它并不是如基士拿其它的形像一样永恒地处于灵性天际。以一个奉献者来说,他并不渴望去看这个宇宙形像,但因为阿尊拿想这样地看基士拿,基士拿便以这个形像揭示。这个宇宙形像不能够被任何的普通人看到。基士拿首先要给与他看祂的力量。
第六节
paśyādityān vasūn rudrān aśvinau marutas tathā bahūny adṛṣṭa-pūrvāṇi paśyāścaryāṇi bhārata
paśya——看;ādityān——阿廸蒂的十二个儿子;vasūn——八个瓦苏;rudrān——十一个鲁达的形像;aśvinau——两个阿斯文;marutaḥ——四十九个马鲁斯达(风的半人神);tathā——还有;bahūni——很多;adṛṣṭa——你没有听或看过的;pūrvāṇi——以前;paśya——那里看到;āścaryāṇi——所有奇异的;bharatas——伯拉达人中的俊杰。
译文
啊,伯拉达人中的俊杰,看看这阿廸耶、鲁达、和所有半人神的不同展示,看看很多以前从来没有人看过或听过的事物。
要旨
虽然阿尊拿是基士拿的亲密朋友和有学问的人中最高深的一个,但是他仍然没有可能去知道有关于基士拿的每一件事情。这里说人类从来没听过或知道所有这些形像和展示。现在基士拿展示这些奇异的形像。
第七节
ihaikasthaṁ jagat kṛtsnaṁ paśyādya sa-carācaram mama dehe guḍākeśa yac cānyad draṣṭum icchasi
iha——在这;ekastham——在一个;jagat——宇宙;kṛtsnam——完整地;paśya——看见;aḍya——立即;sa——与;cara——移动的;acaram——不移动的;mama——「我」的;dehe——在这个身体中;guḍākeśa——啊,阿尊拿;yat——那;ca——还有;anyat——其他的;draṣṭum——看见;icchasi——你喜欢。
译文
你想看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立即在这个身体内看到。这个宇宙形像可以展示给你所有你现在想欲得到的,和你在将来想欲得到的一切。全部事物都在这里面。
要旨
没有人能够坐在一处地方而看到整个宇宙,就算最高深的科学家也不能够看见在宇宙的其它地方有什么事情正在發生。基士拿给与他能力去看过去、现在及将来他想看的任何东西。因此,由于基士拿的恩赐,阿尊拿能够看到一切事情。
第八节
na tu māṁ śakyase draṣṭum anenaiva sva-cakṣuṣā divyaṁ dadāmi te cakṣuḥ paśya me yogam aiśvaram
na——永不;tu——但是;mām——我;śakyase——能够;draṣṭum——看见;anena——由这;eva——肯定地;sva-cakṣuṣā——以你自己的眼睛;divyam——神圣的;dadāmi——「我」给与;te——你;cakṣuḥ——眼睛;paśya——看;me——「我」的;yogam aiśvaram——不可思议的神秘能量。
译文
你不能够以你现在的眼睛看到「我」,因此「我」给与你神圣的眼睛好使你能够看到「我」神秘的富裕。
要旨
一个纯洁的奉献者除了基士拿两只手的形像以外并不喜欢看祂任何的形像;一个奉献者一定要得到祂的恩宠才能够看到祂的宇宙形像,不是通过心意而是通过灵性的眼睛。阿尊拿要改变的不是他的心意而是他的视野去看基士拿的宇宙形像,基士拿的宇宙形像并不十分重要;这会在以下数节中清楚显示。但因为阿尊拿想看它,所以主给与他看那宇宙形像所需要的特別视野。
吸引正当地与基士拿处于一个超然性关系奉献者的是亲切的形像,而不是一个无神的富裕展览。和基士拿一起玩的伴侣,基士拿的朋友和基士拿的父母从不想基士拿展示祂的富裕。他们是这样地溶滙于纯洁的爱中以至并不知道基士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他们在爱心交换中忘记了基士拿是至尊的主。史里玛博伽瓦谭中所述和基士拿一起玩耍的男孩子全都是高度虔诚的灵魂,在经过了很多、很多次的诞生后他们才能够与基士拿一同玩耍。这些男孩子并不知道基士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他们把祂作为一个个人的朋友。伟大的圣贤认为至尊是非人性的婆罗门,奉献者认为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而普通的人则认为是这个物质自然的产物。事实上奉献者并不关心去看宇宙形像——维士瓦.劳巴 viśva-rūpa,然而阿尊拿想看祂是为了充份地证实基士拿的声言,以使将来的人能够了解基士拿不单祇在理论上或哲学上显示祂自己是至尊还实际上将自己这样地显示给阿尊拿。阿尊拿一定要证实这一点,因为阿尊拿是巴南巴喇制度的开始。那些真正地有兴趣去了解至尊性格神首——基士拿的,和那些追随阿尊拿步伐的人应该了解基士拿不单祇在理论上将自己显示为至尊者,还实际上将自己揭示为至尊。
主给与阿尊拿必需的力量去看祂的宇宙形像,因为祂知道阿尊拿并不特別地想看它,我们已经解释过这一点。
第九节
sañjaya uvāca evam uktvā tato rājan mahā-yogeśvaro hariḥ darśayāmāsa pārthāya paramaṁ rūpam aiśvaram
sañjayaḥ uvāca——山斋耶说;evam——如此;uktvā——说著;tataḥ——此后;rājan——啊,国王;mahā-yogeśvaraḥ——最强大的神秘力量修习者;hariḥ——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基士拿;darśayāmāsa——展示;pārthāya——向基士拿;paramam——神圣的;rūpam——宇宙形像;aiśvaram——富裕。
译文
山斋耶说:「啊,国王,至尊者——所有神秘力量的主人——至高性格的神首这样说着,便展示祂的宇宙形像给阿尊拿看。」
第十节及第十一节
aneka-vaktra-nayanam anekādbhuta-darśanam aneka-divyābharaṇaṁ divyānekodyatāyudham divya-mālyāmbara-dharaṁ divya-gandhānulepanam sarvāścaryamayaṁ devam anantaṁ viśvato-mukham
aneka——各个不同的;vaktra——口;nayanam——眼睛;aneka——各个不同的;adbhuta——奇异的;darśanam——目光;aneka——很多;divya——圣洁的;ābharaṇam——装饰品;divya——神圣的;aneka——各个不同的;uayata——提起;āyudham——武器;divya——神圣的;mālya——花环;ambara-dharam——以衣服遮盖;divya——神圣的;gandha——芬香;anulepanam——涂上;sarva——所有;aścaryamayam——奇异的;devam——光芒万丈的;anantam——无限的;viśvataḥ-mukham——全面遍透的。
译文
阿尊拿在那宇宙形像中看到无数的口和无数的眼睛,这简直是奇异。这个形状以神圣的、耀目的装饰品修饰和以不同装束打扮排列,祂佩带着壮丽的花环,祂全身涂上很多芬香气味,一切都是辉煌的,全面扩展的和无限的。这个被阿尊拿看到了。
要旨
这两节中指出主的手、口和脚等是无限的。这些展示遍布于整个宇宙和是无限的。由于主的恩赐,阿尊拿可以坐在一处地方看到这些,那是因为基士拿不可思议的能量所致。
第十二节
divi sūrya-sahasrasya bhaved yugapad utthitā yadi bhāḥ sadṛśī sā syād bhāsas tasya mahātmanaḥ
divi——在天空;sūrya——太阳;sahasrasya——千百个;bhavet——那里有;yugapat——同一时间地;utthitā——现在;yadi——如果;bhāḥ——光;sadṛśī——像那;sā——那;syāt——或许;bhāsaḥ——光芒;tasya——那里有;mahātmanaḥ——伟大的主的。
译文
如果千百个太阳同时地在天空升起,他们或许会比得上至尊者在那宇宙形像中的光芒。
要旨
阿尊拿所看到的是不能够描述的情景,而山斋耶仍然想向狄达拉斯鞑描绘一幅那个伟大揭示的意识图画。当时山斋耶和狄达拉斯鞑都不在场,但是山斋耶由于维亚萨的恩赐而能够看到一切發生的事情。现在他便在尽可能可以被了解的情况下将情景比较为一个想像出来的现像——千百个太阳。
第十三节
tatraikasthaṁ jagat kṛtsnaṁ pravibhaktam anekadhā apaśyad deva-devasya śarīre pāṇḍavas tadā
tatra——那里;ekastham——一个地方;jagat——宇宙;kṛtsnam——完全地;pravibhaktam——分为;anekadhā——很多类;apaśyat——能够看;deva-devasya——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śarīre——在那宇宙形像中;pāṇḍavaḥ——阿尊拿;tadā——在那时候。
译文
那时候阿尊拿在主的宇宙形像中看到在一个地方宇宙的无限扩展,侭管这是分成千万个宇宙中的一个。
要旨
tatra(那里)一字非常有意义。它指出当阿尊拿看到那宇宙形像的时候,阿尊拿和基士拿两人都坐在战车上,其他在战场上的人不能够看到这个形像因为基士拿祇是将视力给与阿尊拿,阿尊拿在基士拿的身体中看到数千个宇宙。我们从吠陀经典中知道有很多宇宙和很多恒星,有些是用土造成的,有些是用金造成的,有些是用钻石造成的,有些很大,有些则不很大,等等。阿尊拿坐在战车上可以看到所有这些宇宙,但是没有人能够了解阿尊拿和基士拿之间究竟發生过什么事情。
第十四节
tataḥ sa vismayāviṣṭo hṛṣṭa-romā dhanañjayaḥ praṇamya śirasā devaṁ kṛtāñjalir abhāṣata
tataḥ——此后;saḥ——他;vismayāviṣṭaḥ——充满着惊异;hṛṣṭa-romā——因为极度的入神以至身体的毛发直竖;dhanañjayaḥ——阿尊拿;praṇamya——作出揖拜;śirasā——以头颅;devam——向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kṛtāñjaliḥ——以合着的双手;abhāṣata——开始说。
译文
这样,在迷惑和惊讶中,阿尊拿的毛发直竖,他开始以合着的双手祈祷,向至尊的主作出揖拜。
要旨
一旦神圣的形像被揭示后,基士拿和阿尊拿之间的关系便立即改变。以前,基士拿和阿尊拿之间所有的是一个基于友谊的关系,但这里,在揭示以后,阿尊拿以极大的敬意作出揖拜,他合着双手向基士拿祈祷。他在赞颂着这个宇宙形状,因此阿尊拿的关系从朋友变为惊讶。伟大的奉献者将基士拿看成是所有关系的泉源。在经典中提及十二种基本的关系,它们全都存在于基士拿中。据说祂是两个生物体之间、神之间、或至尊主和祂的奉献者之间所交换的所有关系的海洋。
据说阿尊拿被惊讶的关系所激动了,虽然他的本性是很持重、安详和平静的,但是在惊讶中,他惊狂起来,他的头发竖起,他开始合着双手向至尊的主作出揖拜。当然他并不是害怕。他为至尊主的奇异所影响。接踵而来的便是惊讶;他本然的友爱关系被惊异所遮盖了,因此他有这样的反应。
第十五节
arjuna uvāca paśyāmi devāṁs tava deva dehe sarvāṁs tathā bhūta-viśeṣa-saṅghān brahmāṇam īśaṁ kamalāsana-stham ṛṣīṁś ca sarvān uragāṁś ca divyān
arjunaḥ uvāca——阿尊拿说;paśyāmi——我看到;devān——所有的半人神;tava——祢的;deva——主啊;dehe——在身体里;sarvān——所有;tathā——还有;bhūta——生物体;viśeṣa-saṅghān——特別的集会;brahmāṇam——婆罗贺摩;īśam——施威神;kamala-āsana-stham——坐在莲花上;ṛṣīn——伟大的圣贤;ca——还有;sarvān——所有的;uragān——蛇;ca——还有;divyān——神圣的。
译文
阿尊拿说:「我亲爱的主基士拿,我在祢的身体中看到结集一起的是所有的半人神和其他各类的生物体。我看见婆罗贺摩坐在莲花上,还有的是施威神和其他很多圣贤和神圣的蛇。」
要旨
阿尊拿看到宇宙上的一切事物;因此他看到婆罗贺摩——宇宙的第一个生物,还有的是在宇宙较低部份为加布达卡沙宜韦施纽躺在其上的天蛇。这蛇床的名字是瓦苏克 Vāsuki,其它的蛇也有名为瓦苏克的。阿尊拿可以看到自加布达卡沙宜韦施纽而上至宇宙的最高部份是婆罗贺摩——宇宙第一个生物所居处的莲花恒星。即是说阿尊拿祇是坐在战车上便看到开始至结尾的一切事物。由于至尊主——基士拿的恩赐而有这个可能。
第十六节
aneka-bāhūdara-vaktra-netraṁ paśyāmi tvāṁ sarvato 'nanta-rūpam nāntaṁ na madhyaṁ na punas tavādiṁ paśyāmi viśveśvara viśva-rūpa
aneka——很多;bāhū——手臂;udara——肚腹;vaktra——口;netram——眼;paśyāmi——我看见;tvām——向祢;sarvataḥ——从每一方面;ananta-rūpam——无限的形像;na antam——没有尽头的;na madhyam——没有中间的;na punaḥ——没有再次;tava——祢的;ādim——开始;paśyāmi——我看见;viśveśvara——啊,宇宙的主人;viśva-rūpa——宇宙的形像。
译文
啊,宇宙的主人,我在祢的宇宙身体内看到很多、很多形像,无数的——腹、口、眼——无穷地扩展。这一切都没有终结,没有开始,也没有中间。
要旨
基士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是无穷的;因此一切都可以透过祂而看见。
第十七节
kirīṭinaṁ gadinaṁ cakriṇaṁ ca tejorāśiṁ sarvato dīptimantam paśyāmi tvāṁ durnirīkṣyaṁ samantād dīptānalārka-dyutim aprameyam
kirīṭinam——以头胄;gadinam——以鈎鎚;cakriṇam——以飞碟;ca——和;tejorāśim——光芒;sarvataḥ——各方面;dīptimantam——發光;paśyāmi——我看见;tvām——祢;durnirīkṣyam——很难看见;samantāt——蔓延;dīpta-anala——火焰;arka——太阳;dyutim——阳光;aprameyam——不能量度的。
译文
祢装佩着各类冠冕、鈎鎚、及飞碟的形像难以看到,因为它眩目的光芒就像太阳一般灼热和不能量度。
第十八节
tvam akṣaraṁ paramaṁ veditavyaṁ tvam asya viśvasya paraṁ nidhānam tvam avyayaḥ śāśvata-dharma-goptā sanātanas tvaṁ puruṣo mato me
tvam——祢;akṣaram——没有竭尽的;paramam——至尊的;veditavyam——被了解的;tvam——祢;asya——这个;viśvasya——宇宙的;param——至尊的;nidhānam——基础;tvam——祢是;avyayaḥ——没有竭尽的;sāśvata-dharma-goptā——永恒宗教的维系者;sanātanaḥ——永恒的;tvam——祢的;puruṣaḥ——至尊者;mataḥ me——是我的意见。
译文
祢是至尊的原始对像;祢是所有宇宙之内最好的一个;祢是没有竭尽的;祢是最老的;祢是宗教的维系者——永恒性格的神首。
第十九节
anādi-madhyāntam ananta-vīryam ananta-bāhuṁ śaśi-sūrya-netram paśyāmi tvāṁ dīpta-hutāśa-vaktraṁ sva-tejasā viśvam idaṁ tapantam
anādi——没有开始;madhya——没有中间;antam——没有结尾;ananta——无限的;vīryam——荣誉的;ananta——无限的;bāhum——手臂;śaśi——月亮;sūrya——太阳;netram——眼睛;paśyāmi——「我」看见;tvām——祢;dīpta——烈焰的;hutāśa-vaktram——火从祢的口中發出来;sva-tejasā——由祢;viśvam——这个宇宙;idam——这;tapantam——炽热。
译文
祢是没有开始、中间或结尾的本原。祢有无数的手臂、太阳和月亮都列入为祢伟大无限的眼睛。祢自己的光辉炽热着这整个宇宙。
要旨
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六项富裕是没有止境的。在这里和很多其他处地方都有重复,然而根据经典所说,重复基士拿的荣誉并不是文笔上的一个缺点。据说在困惑或惊异或剧烈感动的时候,言词是重复又重复的,那并不是缺陷。
第二十节
dyāv āpṛthivyor idam antaraṁ hi vyāptaṁ tvayaikena diśaś ca sarvāḥ dṛṣṭvādbhutaṁ rūpam ugraṁ tavedaṁ loka-trayaṁ pravyathitaṁ mahātman
dyau——在外太空;āpṛthivyoḥ——地球的;idam——这;antaram——中间;hi——肯定地;vyāptam——遍布;tvayā——由祢;ekena——由一个;diśaḥ——方向;ca——和;sarvāḥ——所有;dṛṣṭvā——看到;adbhutam——奇妙的;rūpam——形像;ugram——恐怖的;tava——祢的;idam——这;loka——恒星体系;trayam——三个;pravyathitam——被骚扰;mahatman——啊,伟大的一个人。
译文
虽然祢是一个,但是祢扩展于太空,星际和整个空间之间。啊,伟大的人,我一面看着这恐怖的形像,一面看到所有的恒星体系都在不知所措。
要旨
在这一节中 Dyāv āpṛthivyoḥ(天堂和地球之间的空际)和 lokatrayam(三个世界)是有意思的,因为不单祇阿尊拿看到主的这个宇宙形像,其他恒星体系上的人也看到。这个奇景并不是一场梦,所有在灵性上醒觉着的人都看到这个神圣的奇景。
第二十一节
amī hi tvāṁ sura-saṅghā viśanti kecid bhītāḥ prāñjalayo gṛṇanti svastīty uktvā maharṣi-siddha-saṅghāḥ stuvanti tvāṁ stutibhiḥ puṣkalābhiḥ
amī——所有那些;hi——肯定地;tvām——向祢;sura-saṅghāḥ——一群半人神;viśanti——进入;kecit——他们有些;bhītāḥ——由于恐惧;prāñjalayaḥ——双手合什;gṛṇanti——向……祈祷;svasti——所有和平;iti——如此;uktvā——那样说;maharṣi——伟大的圣贤;siddha-saṅghāḥ——完整的圣贤;stuvanti——唱着颂歌;tvām——向祢;stutibhiḥ——以祷告;puṣkalābhiḥ——吠陀诗歌。
译文
所有的半人神都向祢皈依和进入祢里面,他们很惧怕,合着双手唱颂着吠陀的赞歌。
要旨
在所有恒星体系上的半人神都惧怕宇宙形像的恐怖展示和它耀眼的光芒,因此他们祈求保护。
第二十二节
rudrādityā vasavo ye ca sādhyā viśve 'śvinau marutaś coṣmapāś ca gandharva-yakṣāsura-siddha-saṅghā vīkṣante tvāṁ vismitāś caiva sarve
rudra——施威神的展示;ādityāḥ——阿迪耶;vasavaḥ——瓦苏;ye——所有那些;ca——和;sādhyāḥ——萨耶;viśve——维士瓦迪瓦;aśvinau——阿斯文尼昆玛拉;marutaḥ——马鲁达;ca——和;uṣmapāḥ——祖先;ca——和;gandharva——干达瓦;yakṣa——耶沙亥;asura-siddha——恶魔和完满的半人神;saṅghāḥ——集会;vīkṣante——看见;tvām——祢;vismitāḥ——在惊异中;ca——还有;eva——肯定地;sarve——所有。
译文
施威神、阿迪耶、瓦苏、萨耶、维士瓦迪瓦、两个阿斯文、马鲁达、祖先和干达瓦、耶沙亥、阿苏拉(恶魔)和所有完满的半人神都在惊异中看着祢。
第二十三节
rūpaṁ mahat te bahu-vaktra-netraṁ mahā-bāho bahu-bāhūru-pādam bahūdaraṁ bahu-daṁṣṭrā-karālaṁ dṛṣṭvā lokāḥ pravyathitās tathāham
rūpam——形像;mahat——很伟大的;te——祢的;bahu——很多;vaktra——脸孔;netram——眼睛;mahā-bāho——啊,臂力强大的人;bahu——很多;bāhu——手臂;ūru——大腿;pādam——小腿;bahu-udaram——很多肚腹;bahu-daṁṣṭrā——很多牙齿;karālam——恐怖的;dṛṣṭvā——看见;lokāḥ——所有恒星;pravyathitāḥ——困扰;tathā——同样地;aham——「我」。
译文
啊,臂力强大的人,所有的恒星和居处于上的半人神都因为看到祢的很多脸孔、眼睛、手臂、肚腹、腿和祢恐布的牙齿而感到困惑,而我也像他们一样地感到困扰。
第二十四节
nabhaḥ spṛśaṁ dīptam aneka-varṇaṁ vyāttānanaṁ dīpta-viśāla-netram dṛṣṭvā hi tvāṁ pravyathitāntarātmā dhṛtiṁ na vindāmi śamaṁ ca viṣṇo
nabhaḥ spṛśam——伸展至天空的;dīptam——發光的;aneka——很多;varṇam——色彩;vyāttā——张开;ānanam——口;dīpta——發光的;viśāla——很伟大的;netram——眼睛;dṛṣṭvā——看见;hi——肯定地;tvām——祢;pravyathitā——被骚扰了的;antaḥ——里面;ātmā——灵魂;dhṛtim——稳重;na——不;vindāmi——有着;śamam——神智的宁静;ca——还有;visno——啊,主韦施纽。
译文
啊,全面遍透的韦施纽,我的心意不能够再保持平衡了,看到祢光辉的色彩满布天空和看着祢无数的眼和口,我觉得害怕。
第二十五节
daṁṣṭrā-karālāni ca te mukhāni dṛṣṭvaiva kālānala-sannibhāni diśo na jāne na labhe ca śarma prasīda deveśa jagan-nivāsa
daṁṣṭrā——牙齿;karālāni——像那;ca——还有;te——祢的;mukhāni——脸孔;dṛṣṭvā——看着;eva——如此;kālānala——死之火;sannibhāni——好像在燃烧中;diśaḥ——方向;na jāne——不知道;na labhe——或者得到;ca śarma——和恩宠;prasīda——喜悦;deveśa——啊,所有主人的主人;jagat-nivāsa——整个宇宙的避难所。
译文
啊,所有主人的主人,啊,整个宇宙的避难所,请垂赐我恩慈,我因为看见祢像死亡之火一样地燃烧中的脸孔和恐怖的牙齿。在每一方面我都感到迷惑。
第二十六节及第二十七节
amī ca tvāṁ dhṛtarāṣṭrasya putrāḥ sarve sahaivāvanipāla-saṅghaiḥ bhīṣmo droṇaḥ sūta-putras tathāsau sahāsmadīyair api yodha-mukhyaiḥ vaktrāṇi te tvaramāṇā viśanti daṁṣṭrā-karālāni bhayānakāni kecid vilagnā daśanāntareṣu sandṛśyante cūrṇitair uttamāṅgaiḥ
amī——所有那些;ca——还有;tvām——祢;dhṛtarāṣṭasya——狄达拉斯鞑的;putrāḥ——儿子;sarva——所有;saha eva——和一起;avanipāla——战士国王;saṅghaiḥ——与同一群;bhīṣmaḥ——彼斯玛迪瓦;droṇaḥ——当阿阇黎耶;sūta-putraḥ——干拿;tathā——还有;asau——那;saha——与;asmadīyaiḥ——我们的;api——还有;yodha-mukhyaiḥ——众战士之首;vaktrāṇi——口;te——祢的;tvaramāṇāḥ——恐怖的;viśanti——进入;daṁṣṭrā——口中;karālāni——可怖的;bhayānakāni——非常恐怖的;kecit——他们有些;vilagnāḥ——被攻击;daśanāntareṣu——牙齿中间;sandṛśyante——看到;cūrṇitaiḥ——粉碎;uttama-aṅgaiḥ——头部。
译文
狄达拉斯鞑王的所有儿子及与他们同盟的国王、彼斯玛、当拿、干拿、和我们全部的士兵都冲向祢各个口中,他们的头颅被祢恐怖的牙齿所粉碎。我还看到有些为祢的牙齿压扁了。
要旨
在前一节中主应允阿尊拿显示一些他会很感到兴趣的东西。现在阿尊拿看到对方的领导人(彼斯玛、当拿、干拿和狄达拉斯鞑的所有儿子)对方的兵士和阿尊拿自己的兵士都被消灭。这指示虽然双方都伤亡惨重,阿尊拿还是会在战争中取得胜利。这里也提示被认为是不能够被征服的彼斯玛也会被击破,干拿也是一样。不单祇对方的伟大将领如彼斯玛等会被毁灭,阿尊拿那一方的也会如此。
第二十八节
yathā nadīnāṁ bahavo 'mbu-vegāḥ samudram evābhimukhā dravanti tathā tavāmī nara-loka-vīrā viśanti vaktrāṇy abhivijvalanti
yathā——好像;nadīnām——河流的;bahavaḥ——很多;ambu-vegāḥ——水中的浪;samudram——海洋;eva——肯定地;abhimukhāḥ——走向;dravanti——滑去;tathā——同样地;tava——祢的;amī——所有那些;nara-loka-vīrāḥ——人类社会中的君王;viśanti——进入;vaktrāṇi——口中;abhivijvalanti——火焰的。
译文
好像河流向海洋一样,所有这些伟大的战士都进入祢火焰的口中和因此而灭亡。
第二十九节
yathā pradīptaṁ jvalanaṁ pataṅgā viśanti nāśāya samṛddha-vegāḥ tathaiva nāśāya viśanti lokās tavāpi vaktrāṇi samṛddha-vegāḥ
yathā——好像;pradīptam——炽燃的;jvalanam——火;pataṅgāḥ——飞蛾;viśanti——进入;nāśāya——毁灭;samṛddha——完全的;vegāḥ——速度;tathā eva——同样地;nāśāya——毁灭;viśanti——进入;lokāḥ——所有人;tava——向祢;api——还有;vaktrāṇi——在口中;samṛddha-vegāḥ——以全速。
译文
我看到所有人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地以全速冲入祢的各个口中。
第三十节
lelihyase grasamānaḥ samantāl lokān samagrān vadanair jvaladbhiḥ tejobhir āpūrya jagat samagraṁ bhāsas tavogrāḥ pratapanti viṣṇo
lelihyase——舐着;grasamānaḥ——吞咽着;samantāt——从四面八方;lokān——人;samagrān——完全地;vadanaiḥ——由口;jvaladbhiḥ——以炽燃的;tejobhiḥ——光芒;āpūrya——遮盖;jagat——宇宙;samagram——整个;bhāsaḥ——發光的;tava——祢的;ugrāḥ——恐怖的;pratapanti——炽热的;viṣṇo——啊,全面遍透的主。
译文
啊,韦施纽,我看到祢以火焰的口吞咽所有的人,又以祢不能量度的光芒遮盖着整个宇宙。祢以炽热所有世界来展示自己。
第三十一节
ākhyāhi me ko bhavān ugra-rūpo namo 'stu te deva-vara prasīda vijñātum icchāmi bhavantam ādyaṁ na hi prajānāmi tava pravṛttim
ākhyāhi——请解释;me——向我;kaḥ——谁;bhavān——祢;ugra-rūpaḥ——凶猛的形像;namaḥ astu——揖拜;te——向祢;deva-vara——半人神中伟大的一个;prasīda——垂赐;vijñātum——祇要知道;icchāmi——我想;bhavantam——祢;ādyam——原本的;na——永不;hi——肯定地;prajānāmi——我知道;tava——祢的;pravṛttim——使命。
译文
啊,主中的主,这样凶猛的形像,请告诉我祢是谁。我向祢作出揖拜;请垂赐我恩慈。我并不知道祢的使命是什么,我想听一听。
第三十二节
śrī bhagavān uvāca kālo 'smi loka-kṣaya-kṛt pravṛddho lokān samāhartum iha pravṛttaḥ ṛte 'pi tvāṁ na bhaviṣyanti sarve ye 'vasthitāḥ pratyanīkeṣu yodhāḥ
śrī bhagavān uvāca——具有性格的神首说;kālaḥ——时间;asmi——「我」是;loka——世界;kṣaya-kṛt——毁灭者;pravṛddhaḥ——从事于;lokān——所有人;samāhartum——去毁灭;iha——在这个世界;pravṛttaḥ——从事于;ṛte api——没有;tvām——你;na——永不;bhaviṣyanti——将会;sarve——所有;ye——谁;avasthitāḥ——处于;pratyanīkeṣu——在对方的;yodhāḥ——兵士。
译文
万福的主说:「我是时间,所有世界的毁灭者,我来是为了要使所有的人有所从事。除了你(班杜瓦兄弟)以外,双方的全部士兵都会被杀戮。」
要旨
虽然阿尊拿知道基士拿是他的朋友和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他仍然被基士拿所展示的不同形像所迷惑。因此进一步询问有关于这个摧毁性力量的实际使命。吠陀经里说至尊的真理毁灭一切——包括婆罗贺摩在内,Yasya brahme ca kṣatram ca ubhe bhavata odanaḥ / mṛtyur yasyopasecanaṁ ka itthā veda yatra saḥ,终极地所有的婆罗门,杀怛利耶和每一个人都会被至尊所毁灭。这个至尊主的形像是一个吞咽一切的巨人,这里基士拿以吞灭一切的时间形状代表自己。除了班杜瓦兄弟之外,在战场上的每一个人都会被祂吞灭。
阿尊拿并不主张战争,他以为不要作战较好;那么便不会有惆怅了。主给他的答覆是就算他不作战,每一个人都会毁灭,因为那是祂的计㓰。假如他停止作战,他们会以別种途径死亡。就算他不作战也不能停止死亡。事实上,他们已经死了。时间便是毁灭,当毁灭的时间到来时,所有的展示都会因为至尊主的意旨而消灭,那是自然的定律。
第三十三节
tasmāt tvam uttiṣṭha yaśo labhasva jitvā śatrūn bhuñkṣva rājyaṁ samṛddham mayaivaite nihatāḥ pūrvam eva nimitta-mātraṁ bhava savyasācin
tasmāt——因此;tvam——你;uttiṣṭha——起来;yaśaḥ——名誉;labhasva——得到;jitvā——征服;śatrūn——敌人;bhuṅkṣva——享受;rājyam——王国;samṛddham——昌盛;mayā——由「我」;eva——肯定地;ete——所有这些;nihatāḥ——已经被杀;pūrvam eva——由于以前的因素;nimitta-mātram——成为原因;bhava——变成;savyasācin——啊,史维斯亚晋。
译文
因此,你要起来作战,征服了敌人后你便会享受一个昌盛的王国。由于「我」的安排,他们已经被置于死地,而你,啊,史维斯亚晋,祇不过是在作战中的一件工具。
要旨
史维斯亚晋 Savyasācin 是指一个在战场上精于射战的能手;因此阿尊拿被称呼为一个能够以弓箭射杀敌人的良将。「祇不过是一件工具」:nimitta-mātram 这词句也很有意思。整个世界都依照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安排而运动。愚蠢而没有足够知识的人以为自然运行是没有计㓰和所有展示祇不过是偶然的凑合。有很多所谓科学家建议或许是这样,或许是那样。但事实上并没有或许和可能。在这个物质世界中是有着一个在进行中的特定计㓰。这是什么计㓰?这个宇宙展示是一个给与条限了的灵魂回来神首,回到家那里去的机会。他们一旦有着支配的意识而试图去主宰物质自然,他们便是条限了。祇要任何人能够了解至尊主的计㓰而培养基士拿知觉,他便是最聪明的人。宇宙展示的创造和毁灭都在神的高等指引下操作,因此库勒雪查之役是根据神的计㓰而战。阿尊拿拒绝參战。但他被劝说要去參战而同时地想着至尊的主,这样他便会快乐。如果一个人在完全的基士拿知觉中,又如果他的生命是奉献给祂的超然性服务,他便得到完满。
第三十四节
droṇaṁ ca bhīṣmaṁ ca jayadrathaṁ ca karṇaṁ tathānyān api yodha-vīrān mayā hatāṁs tvaṁ jahi mā vyathiṣṭhā yuddhasva jetāsi raṇe sapatnān
droṇam ca——还有当拿;bhīṣmam ca——还有彼斯玛;jayadratham ca——还有斋耶陀达;karṇam——还有干拿;tathā——还有;anyān——其他人;api——肯定地;yodha-vīrān——伟大的战士;mayā——由「我」;hatān——已经杀了;tvam——你;jahi——得到胜利;mā——永不;vyathiṣṭhāḥ——被打扰;yudhyasva——祇要作战;jetāsi——祇要征服;raṇe——在战争中;sapatnān——敌人。
译文
万福的主说:「所有伟大的战士——当拿、彼斯玛、斋耶陀达、干拿——都已经被消灭了。祇要作战,你便能够征服敌人。」
要旨
每一个计㓰都是由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所订定,然而祂对祂的奉献者是这样地仁慈和蔼以至想将功劳给与按照祂的愿望去执行祂计㓰的奉献者,因此生命的前进方向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基士拿知觉中去行动和透过一个灵魂导师的媒介去了解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计㓰可以通过祂的恩惠而了解,而奉献者的计㓰和祂的计㓰一样的好。一个人要追随这些计㓰从而在为生存的挣扎中得到胜利。
第三十五节
sañjaya uvāca etac chrutvā vacanaṁ keśavasya kṛtāñjalir vepamānaḥ kirītī namaskṛtvā bhūya evāha kṛṣṇaṁ sagadgadaṁ bhīta-bhītaḥ praṇamya
sañjayaḥ uvāca——山斋耶说;etat——这样;śrutvā——聆听;vacanam——讲话;keśavasya——基士拿的;kṛtāñjaliḥ——合着双手;vepamānaḥ——震颤;kirītī——阿尊拿;namaskṛtvā——作出揖拜;bhūyaḥ——再次;eva——还有;āha kṛṣṇam——向基士拿说;sa-gadgadam——木讷的;bhīta-bhītaḥ——恐惧地;praṇamya——作出揖拜。
译文
山斋耶向狄达拉斯鞑说:「国王啊,在听过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这些话后,阿尊拿震颤着,恐惧地合着双手作出揖拜和开始木讷地讲了以下的话。」
要旨
我们已经解释过,阿尊拿因为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宇宙形像所产生的处境而变得惊讶困惑;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地向基士拿作出揖拜,他开始讷讷不是以一个朋友身份而是作为一个在惊讶中的奉献者那般地作出祷告。
第三十六节
arjuna uvāca sthāne hṛṣīkeśa tava prakīrtyā jagat prahṛṣyaty anurajyate ca rakṣāṁsi bhītāni diśo dravanti sarve namasyanti ca siddha-saṅghāḥ
arjunaḥ uvāca——阿尊拿说;sthāne——正当地;hṛṣīkeśa——啊,所有感官的主人;tava——祢的;prakīrtya——荣誉;jagat——整个世界;prahṛṣyati——喜悦;anurajyate——变得依附着;rakṣāṁsi——恶魔;bhītāni——由于恐惧;diśaḥ——方向;dravanti——逃走;sarve——所有;namasyanti——作出敬意;ca——还有;siddha-saṅghāḥ——完整的人类。
译文
啊,赫斯克沙——一切感官的主人,整个世界由于听到祢的名字而喜悦,因此每个人都变得依附于祢。虽然完整的生物向祢作出他们尊敬的礼拜,恶魔们却感到恐惧,他们东奔西跑地逃走,这全部都是正确的。
要旨
阿尊拿从基士拿那里听到库勒雪查之役的结果后,成为了一个被至尊主启迪了的奉献者。他认为一切由基士拿所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阿尊拿证实了基士拿是奉献者的维持者和所崇拜的对像,祂也是不想要的人的毁灭者。祂的行动对所有人都是同等的好。阿尊拿在这里了解当库勒雪查之役将要结束时,在外太空有很多半人神、适亥 siddhas,和较高恒星体系的智慧生物,都因为基士拿的在场而观看这场战役。当阿尊拿看到主的宇宙形像消灭着不希望存在的人的时候,半人神们皆从中取乐,但是其他的恶魔们及无神论者等,不能够忍受主被赞扬,他们出于对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摧毁性形像的自然恐惧而四处奔逃,阿尊拿赞扬基士拿对奉献者和无神论者的待遇。在任何情况下一个奉献者都会荣耀主,因为他知道祂所做的任何事情对所有人物都是好的。
第三十七节
kasmāc ca te na nameran mahātman garīyase brahmaṇo 'py ādi-kartre ananta deveśa jagan-nivāsa tvam akṣaraṁ sad-asat tat-paraṁ yat
kasmāt——为什么;ca——还有;te——向祢;na——不;nameran——作出适当的揖拜;mahātman——啊,伟大的一个;garīyase——祢较好;brahmaṇaḥ——梵王婆罗贺摩;api——虽然;ādi-kartre——至尊的创造者;ananta——无限的;deveśa——众神之神;jagat-nivāsa——啊,宇宙的庇护所;tvam——祢是;akṣaram——不能被毁灭的;sat-asat——原因及影响;tat-param——超然的;yat——因为。
译文
啊,伟大的一个,祢是原始的主人,地位甚至高于梵王婆罗贺摩。他们为什么不向祢作出敬意呢?啊,无限的一个!啊,宇宙的庇护所,祢是无法想像的根基,万原之原,超然于这个物质的展示。
要旨
通过作出敬礼,阿尊拿指出基士拿是每一个人尊敬的对像,祂是全面遍透的,祂是每一个灵魂的灵魂。阿尊拿称呼基士拿为摩亥玛 mahātmā,意思是祂是最大量及最无限的。阿兰陀 ananta 则指出没有一件东西不为至尊主能量的影响所遮盖。而德伟沙 deveśa 的意思是祂是所有半人神的控制者及高于他们全体。祂是整个宇宙的中心。阿尊拿也以为所有完整的生物体和所有力量的半人神向祂作出尊敬的揖拜非常适合因为没有人比祂更伟大。祂特別指出基士拿比梵王更伟大,因为梵王是由祂创造的。梵王生自基士拿的全体扩展——加布达卡沙宜韦施纽 Garbhodakaśāyī Viṣṇu 肚脐长出来的莲花茎;因此梵王和生自梵王的施威神及所有其他的半人神都应该作出他们尊敬的揖拜。因此主被施威神及梵王及其他同类的半人神所崇拜。艾沙喇南 akṣaram 一字非常有意思,因为这个物质创造是要被毁灭的,但主则超越于这个物质创造。祂是万原之原,正因为这样,祂高于这个物质自然内被条限了的灵魂和物质宇宙展示本身,因此祂是全面伟大的至尊。
第三十八节
tvam ādi-devaḥ puruṣaḥ purāṇas tvam asya viśvasya paraṁ nidhānam vettāsi vedyaṁ ca paraṁ ca dhāma tvayā tataṁ viśvam ananta-rūpa
tvam——祢;ādi-devaḥ——原始至尊的神;puruṣaḥ——具有性格的神;purāṇaḥ——年老的;tvam——祢;asya——这;viśvasya——宇宙;param——超然的;nidhānam——庇护所;vettā——知悉者;asi——祢是;vedyam ca——和可以认识的;param ca——和超然的;dhāma——庇护所;tvayā——由祢;tatam——所遍透;viśvam——宇宙;ananta-rūpa——无限的形像。
译文
祢是原始的、具有性格的神首,祢是这个展示了的宇宙世界唯一的庇护所。祢知道一切,而祢也是一切可以知道的。祢高于物质的型态。啊,无限的形像!这整个宇宙展示是由祢所遍透!
要旨
一切事物都依赖地处于具有至高无上性格的神首;因此祂是终极的居停所。尼汉南 Nidhānam 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就算是婆罗门的光芒,也居停于具有至高无上性格神首基士拿。祂是这个世界内所發生一切事物的知悉者,如果知识是有尽头的话,祂便是一切知识的尽头;因此祂是已知道的和可以被知道的。祂是知识的对像,因为祂是全面遍透的。因为祂是灵性世界的原由,祂是超然的,祂也是超然世界里最主要的人物。
第三十九节
vāyur yamo 'gnir varuṇaḥ śaśāṅkaḥ prajāpatis tvaṁ prapitāmahaś ca namo namas te 'stu sahasra-kṛtvaḥ punaś ca bhūyo 'pi namo namas te
vāyuḥ——空气;yamaḥ——控制者;agniḥ——火;varuṇaḥ——水;śaśāṅkaḥ——月亮;prajāpatiḥ——梵王;tvam——祢;prapitāmahaḥ——祖父;ca——还有;namaḥ——作出敬礼;namaḥ te——我再次向祢作出敬礼;astu——是;sahasra-kṛtvaḥ——一千次;punaḥ ca——再次;bhūyaḥ——再次;api——再次;namaḥ——献出我的敬礼;namaḥ te——向祢献出我的敬意。
译文
祢是空气、火、水,祢又是月亮,祢是至尊的控制者和祖父。因此我向祢重复又重复地作出一千次尊敬的揖拜!
要旨
这里主被称呼为空气,因为空气是全面遍透性的和是所有半人神的最重要代表。阿尊拿也称呼基士拿为祖父,因为祂是梵王的父亲——宇宙的第一个生物。
第四十节
namaḥ purastād atha pṛṣṭhatas te namo 'stu te sarvata eva sarva ananta-vīryāmita-vikramas tvaṁ sarvaṁ samāpnoṣi tato 'si sarvaḥ
namaḥ——作出揖拜;purastāt——在前面;atha——还有;pṛṣṭhataḥ——在后面;te——祢;namaḥ astu——作出我的敬意;te——向祢;sarvataḥ——从各方面;eva sarva——因为祢是一切;ananta-vīrya——无限的能量;amita-vikramaḥ——无限的能力;tvam——祢;sarvam——一切事物;samāpnoṣi——遮盖;tataḥ asi——因为祢是;sarvaḥ——一切事物。
译文
从前面,从后面和从所有方面作出揖拜!啊,无限的力量,祢是无限能量的主人!祢是全面遍透的一切事物。
要旨
阿尊拿出于对他朋友基士拿爱心的狂悦,而从所有各方面作出敬拜。他接受祂为所有能量和所有勇武的主人和远较所有结集在阵前的伟大战士为优越。韦施纽普兰拿经中说:yo 'yaṁ tavāgato deva-samīpaṁ devatā-gaṇaḥ sa tvam eva jagat-sraṣṭā yataḥ sarva-gato bhavān。「来到祢跟前的任何人,就算他是一个半人神,也是由祢创造的——啊,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
第四十一节及第四十二节
sakheti matvā prasabhaṁ yad uktaṁ he kṛṣṇa he yādava he sakheti ajānatā mahimānaṁ tavedaṁ mayā pramādāt praṇayena vāpi yac cāvahāsārtham asatkṛto 'si vihāra-śayyāsana-bhojaneṣu eko 'thavāpy acyuta tat-samakṣam tat kṣāmaye tvām aham aprameyam
sakhā——朋友;iti——如此;matvā——想着;prasabham——短暂的;yat——什么;uktam——说;he kṛṣṇa——啊,基士拿;he yādava——啊,也达瓦;he sakhā iti——啊,我亲爱的朋友;ajānatā——不知道;mahimannam——荣誉;tava——祢的;idam——这;mayā——由我;pramādāt——出于愚昧;pranayena——出于爱念;vā api——或;yat——任何;ca——还有;avahāsārtham——为了开玩笑;asatkṛtaḥ——不名誉;asi——已经做了;ca——还有;vihāra——在休憇中;śayyā——在玩笑中;āsana——在一个停留的地方;bhojaneṣu——或在共同进食的时候;ekaḥ——单独;athavā——或;api——其他的人;acyuta——啊,没有错误的一个;tat-samakṣam——作为祢的较量者;tat——所有那些;kṣāmaye——饶恕;tvām——祢;aham——我;aprameyam——不能够量度的。
译文
我在过往称呼祢为「啊,基士拿;」「啊,也达瓦!」「啊,我的朋友!」而不知道祢的荣耀。请祢饶恕一切我在狂妄或在爱慕中所做的事情。我曾经多次在憩息中,在同睡在一床和共同进食的时候,有时单独地也有时在很多朋友的面前对祢不尊敬。请祢饶恕我所有的冒犯。
要旨
虽然基士拿在阿尊拿面前展示祂的宇宙形像,阿尊拿仍然记起他与基士拿的朋友关系,因此向祂请罪和请求祂饶恕出于朋友关系的不拘礼节姿态,他承认以前他并不知道基士拿可以变出这样的一个宇宙形状,虽然祂以他亲密朋友的身份加以解释。阿尊拿不知道有多少次他曾经不尊敬地称呼祂为「啊,我的朋友!啊,基士拿!啊,也达瓦 Yādava!」等而不称颂祂的富裕。然而基士拿是这样的慈悲为怀,虽然有著这样的富裕祂仍以朋友的身份与阿尊拿同玩耍。这便是奉献者与主之间的超然性爱心交换,生物体与基士拿的关系永恒地是固定的;我们可以从基士拿的行为可以知道那是不能忘记的。侭管阿尊拿看过宇宙形象中的富裕,但他不能忘怀与基士拿之间的友谊。
第四十三节
pitāsi lokasya carācarasya tvam asya pūjyaś ca gurur garīyān na tvat-samo 'sty abhyadhikaḥ kuto 'nyo loka-traye 'py apratima-prabhāva
pitā——父亲;asi——祢是;lokasya——整个世界的;cara——移动的;acarasya——不移动的;tvam——祢是;asya——这;pūjyaḥ——值得崇拜的;ca——还有;guruḥ——师尊;garīyan——荣誉的;na——永不;tvat-samaḥ——相等于祢;asti——那里有;abhyadhikaḥ——更为伟大;kutaḥ——怎样有可能;anyaḥ——其它的;loka-traye——在三个恒星体系中;api——还有;apratima——不能够量度的;prabhāva——力量。
译文
祢是这整个宇宙展示的父亲,值得崇拜的主人,灵魂导师。没有人相等于祢,亦没有人能够与祢相比。在三个世界中,祢是不能够量度的。
要旨
主基士拿像儿子崇拜父亲一样地值得崇拜。祂是灵魂导师,因为原本给与梵王吠陀训示的是祂,而现在祂也向阿尊拿教导博伽梵歌;因此祂是原本的灵魂导师。而当今任何一个真正的灵魂导师一定要是一个出自基士拿使徒传递系列的嫡传,如果不是基士拿的代表,一个人不能够成为超然事项的老师或灵魂导师。
主在每一方面都被礼拜。祂的伟大是不可以量度的。没有人能够比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基士拿更伟大,因为在任何的展示(不论是灵性的或物质的)之中,没有人和基士拿相等或高于祂。每一个人都在祂之下,没有人能够超越祂。
至尊主基士拿有感官和一个像普通人一样的身体,但是对于祂来说在祂的感官、身体、心意和祂自己之间并没有分別。不完整地认识祂的愚人说基士拿不同于祂的灵魂、意、心、和其它一切的东西。基士拿是绝对的;因此祂的活动和能量都是至尊的,据说祂并没有像我们所有一样的感官。祂能够执行所有的感官活动;因此祂的感官不是有缺憾或有限的。没有人比祂更伟大,没有人能够相等于祂,每一个人都在祂之下。
谁知道祂超然的身体,活动和完整性,在离开了他的身体后便回到祂那里去和不再回到这个悲惨的世界。因此一个人应该知道基士拿的活动是与其它的有別。最佳的政策便是追随基士拿的原则;那会使一个人变得完整。据说没有人是基士拿的主人;每一个人都是祂的仆人。祇有基士拿是神,每一个人都是仆人。每一个人都遵从祂的命令,没有人能够违抗祂的命令,每一个人都依祂的指示,在祂的监督下操作。如在婆罗贺摩三灭达经中所述,祂是万原之原。
第四十四节
tasmāt praṇamya praṇidhāya kāyaṁ prasādaye tvām aham īśam īḍyam piteva putrasya sakheva sakhyuḥ priyaḥ priyāyārhasi deva soḍhum
tasmāt——因此;praṇamya——在作出揖拜以后;praṇidhāya——躺下;kāyam——身体;prasādaye——求恩惠;tvām——向祢;aham——我;īśam——向至尊的主;īḍyam——谁是值得崇拜的;pitā iva——像一个父亲一样;putrasya——一个儿子的;sakhā iva——像一个朋友;sakhyuḥ——一个朋友的;priyaḥ——爱人;priyāyāḥ——最亲爱的;arhasi——祢应该;deva——我的主;soḍhum——容忍。
译文
祢是至尊的主,被每一个生物体所崇拜。因此我拜倒在地上向祢作出敬意和祈求祢的恩惠。请祢容忍我对祢作出的过错和像一个父亲与儿子,或一个朋友和另外一个朋友,或一个爱人和他所爱的人一样地接受我。
要旨
基士拿的奉献者与基士拿有各种不同的关系;一个人可以将基士拿作为一个儿子,作为一个丈夫,作为一个朋友,作为一个主人等。基士拿和阿尊拿的是友谊关系。正如父亲容忍,或丈夫容忍,或主人容忍一样,基士拿也容忍。
第四十五节
adṛṣṭa-pūrvaṁ hṛṣito 'smi dṛṣṭvā bhayena ca pravyathitaṁ mano me tad eva me darśaya deva rūpaṁ prasīda deveśa jagan-nivāsa
adṛṣṭa-pūrvam——从来未曾看过;hṛṣitaḥ——感到喜悦;asmi——我是;dṛṣṭvā——因为看到;bhayena——出于恐惧;ca——还有;pravyathitam——被骚扰;manaḥ——心意;me——我的;tat——因此;eva——肯定地;me——向我;darśaya——展示;deva——主啊!rūpam——形象;prasīda——请垂赐恩泽;deveśa——啊,神中的神;jagat-nivāsa——宇宙的庇护所。
译文
在看过这个我以前从未看过的宇宙形象后,我感到喜悦,但同时我的心意也被恐惧骚扰。因此请祢赐我恩泽和再次以祢的人格性神首形象展示,啊!神中的神,啊!宇宙的居所。
要旨
阿尊拿时常都对基士拿具有信心,因为祂是一个很亲切的朋友。正如一个亲切的朋友对他的朋友的富裕感到喜悦,因此阿尊拿很高兴看到他的朋友——基士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和能够展示一个这样奇异的宇宙形象。但同时在看过了那个宇宙形象后,他恐怕他以前因出于纯真的友谊而作出了这样多的冒犯,因此虽然他没有恐惧的原因,他的心意仍然受恐惧所骚扰。所以阿尊拿询问基士拿展示祂的拿拉央纳 Nārāyaṇa 形象,因为祂可以以任何形象出现。这个宇宙形象是物质的和短暂的,正如物质世界是短暂的一样。但在外琨达恒星 Vaikuṇṭha 中祂有祂超然的四只手的拿拉央纳形象。在灵性的天空中有无数的恒星,而在每一个中基士拿都以祂各不同名字的全体展示存在。因此阿尊拿想看看在外琨达诸恒星所展示的其中一个形象。当然在每一个外琨达恒星中,拿拉央纳的形象都是有着四只手的,四只手持着不同的象征:贝壳响号(法螺)、鎚矛、莲花和圆碟。根据不同的手持着这四样不同的东西,拿拉央纳因而有不同的名字。所有这些形象都与基士拿是一个;因此阿尊拿恳求看祂的四只手的样貌。
第四十六节
kirīṭinaṁ gadinaṁ cakra-hastam icchāmi tvāṁ draṣṭum ahaṁ tathaiva tenaiva rūpeṇa catur-bhujena sahasra-bāho bhava viśva-mūrte
kirīṭinaṃ——以头盔;gadinam——以棍棒;cakra-hastam——手中的圆碟;icchāmi——我想欲;tvām——祢;draṣṭum——去看;aham——我;tathā eva——在那地位;tena eva——由那;rūpeṇa——以形象;catur-bhujena——四只手的;sahasra-bāho——啊,一千只手的人;bhava——成为;viśva-mūrte——啊,宇宙形象。
译文
啊,宇宙的主人,我想看见祢有着四只手,头带盔甲,手中持着棍棒、圆碟、法螺、及莲花的形象。我渴望看到祢以那形状出现。
要旨
在婆罗贺摩三灭达经中说主是永恒地处于千百个的形象中,而重要的形象便是如喇玛 Rāma、尼星瑕 Nṛsimha、拿拉央纳 Nārāyaṇa 等,有无数的形象。但是阿尊拿知道基士拿是本来的具有性格的神首以短暂的宇宙形象呈现。他现在请求看看一个灵性形象——拿拉央纳形象。这一节毫无疑问地确立了史里玛博伽瓦谭对基士拿是原本的具有性格的神首和所有其他的形状都由祂而生的宣言。祂与祂的全体出席扩张之间并没有分別,祂在任何一个无数的形象中都是神。在所有这些形象中祂都清新得像一个年轻人一样。那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恒久特征。一个认识基士拿的人立即便可以免于物质世界的所有沾染。
第四十七节
śrī bhagavān uvāca mayā prasannena tavārjunedaṁ rūpaṁ paraṁ darśitam ātma-yogāt tejomayaṁ viśvam ananatam ādyaṁ yan me tvad-anyena na dṛṣṭa-pūrvam
śrī bhagavān uvāca——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说;mayā——由「我」;prasannena——快乐地;tava——向你;arjuna——啊,阿尊拿;idam——这;rūpam——形象;param——超然的;darśitam——展示;ātma-yogāt——由「我」的内在能量;tejomayam——充满着光芒;viśvam——整个宇宙;anantam——无限的;ādyam——原本的;yat me——那是「我」的;tvat-anyena——除了你以外;na dṛṣṭa-pūrvam——从前没有人看过。
译文
万福的主说:「我亲爱的阿尊拿,在这个物质世界中通过『我』的内在能量『我』很快乐地展示给你看这个宇宙形象。在你之前从来没有人看过这个无限的和光芒炫目的形象。」
要旨
阿尊拿想看至尊主的宇宙形象,因此出于对祂奉献者阿尊拿的慈悲,主基士拿展示了祂充满着光芒和富裕的宇宙形象。这个形象炫目得像太阳一样,它的很多个脸孔都在迅速地变更中。基士拿展示这个形象祇是为了要满足祂朋友阿尊拿的愿望。基士拿通过祂的内在能量展示这个形象——根据人类的推测这是不可思议的。在阿尊拿之前并没有人看过主这个宇宙形象,但因为这个形象向阿尊拿展示,在天堂恒星和其它外太空恒星中的奉献者都能够看到它。他们在以前并没有看过,但因为阿尊拿的关系他们也能够看到这个宇宙形象。换句话说,所有主的门徒奉献者都能够看到因为基士拿的恩赐而展示给阿尊拿的宇宙形象。有人评论说当基士拿去见杜约丹拿作和平谈判时曾经将这个形象展示给他。不幸地,杜约丹拿并不接受和平谈判,那时候基士拿所展示的是祂某些宇宙形象,而那些宇宙形象不同于展示给阿尊拿的这一个。这里很清楚地说以前从来没有人看过这个宇宙形象。
第四十八节
na veda-yajñādhyayanair na dānair na ca kriyābhir na tapobhir ugraiḥ evaṁ rūpaḥ śakya ahaṁ nṛloke draṣṭuṁ tvad-anyena kuru-pravīra
na——永不;veda——吠陀经的研读;yajña——祭祀;adhyayanaiḥ——阅读;na dānaiḥ——通过慈善布施;na——永不;ca——还有;kriyābhiḥ——通过虔诚的活动;na tapobhiḥ——通过严格的修行;ugraiḥ——严酷的;evam——如此;rūpaḥ——形象;śakyaḥ——可以看到;aham——「我」;nṛloke——在这个物质世界;draṣṭum——去看;tvat——你;anyena——由另外一个;kuru-pravīra——啊,库勒族战士中最佳的一个。
译文
啊,库勒族战士中的俊杰,在你以前从来没有人看过「我」这个宇宙形象,因为单靠研读吠陀经、举行祭祀、布施或类似的活动都不能够看到这个形象。祇有你看过它。
要旨
我们应该很清楚地了解这方面的神圣视力,谁人能够有神圣视力呢?神圣的意思是像神一样。除非一个人达到像一个半人神一样的圣洁阶段,否则他不会有神圣的视力。而什么才是一个半人神呢?吠陀经典中说那些主韦施纽的奉献者便是半人神。那些无神论者,亦即是那些不相信韦施纽,或祇是承认基士拿的非人性部份作为至尊的人,不能够有神圣的视力。诽谤基士拿的人是不可能同时地有着神圣视力的,一个人在没有变成神圣之前不能够有神圣的视力。换句话说,那些有神圣视力的人也可以像基士拿一样地看事物。
在博伽梵歌中有宇宙形像的描述,而这个描述在阿尊拿之前没有人知道。在这事件后我们对这维士瓦.劳巴 viśva-rūpa 宇宙形像有多少认识;那些实际上是神圣的人可以看见主的宇宙形像。不过一个不是基士拿的纯洁奉献者的人便不能够是神圣的。然而实际上有神圣本性和有着神圣视力的奉献者却并不十分有兴趣去看主的宇宙形像,如在上一节中所述,阿尊拿想着主基士拿作为韦施纽的四只手的形象,因为实际上他害怕宇宙形象。
在这一节中有几个重要的字,如 veda-yajñādhya-yanaiḥ,是指吠陀文学和祭祀牺牲守则事项的研读。吠陀经是指所有各类的吠陀文学,即:四部吠陀经(梨俱 Ṛk、耶柔 Yajus、婆摩 Sāma 及阿达婆 Atharva)、十八部普兰拿经 Purāṇas、奥义书 Upaniṣads 及吠檀多.枢查经 Vedānta-sūtra,一个人可以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研读这些书籍,同样地,还有训示经典如嘉巴枢查经 Kalpa-sūtras 及米曼沙.枢查经 Mīmāmsā-sūtras,是为了研究祭祀的方法。丹迺 dānaiḥ 是指捐赠给一个适合的社团的善欵:如那些从事于对主超然性爱心服务的人,婆罗门及外士那瓦人士。同样地,虔诚的活动是指艾里贺达 agni-hotra等不同阶层的被指定任务。虔诚活动及自动地接受一些身体的痛苦称为怛巴撒耶 tapasya,一个人可能执行所有这些事项。接受身体的苦行、布施、研读吠陀经等,但除非他像阿尊拿一样是一个奉献者,他不能够看到那宇宙形象,那些非人性主义者也幻想着看到主的宇宙形象,但从博伽梵歌中我们知道那些非人性主义者并不是奉献者,所以他们不能看到主的宇宙形象。
有些人创造出一些所谓神的化身。他们虚假地宣称一个普通人为一个化身,但这全都是愚昧,我们应该追随博伽梵歌的原则,不然便没有可能达到完整的灵性知识。虽然博伽梵歌祇是神的科学的初步研究,但是因为它的原整一个人仍然可以分辨出什么是什么来。冒充化身的追随者可能说他们也看过神的超然化身——宇宙形象,但这个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里很清楚地指出除非一个人成为基士拿的奉献者,他不能够看到神的宇宙形象。因此一个人首先要成为一个基士拿的纯洁奉献者;那样他才可以宣称他能够描绘他所看过的宇宙形象。一个基士拿的奉献者不会接受冒充的化身或冒充化身的追随者。
第四十九节
mā te vyathā mā ca vimūḍha-bhāvo dṛṣṭvā rūpaṁ ghoram īdṛṅ mamedam vyapetabhīḥ prīta-manāḥ punas tvaṁ tad eva me rūpam idaṁ prapaśya
mā——不要让;te——向你;vyathā——麻烦;mā——不要让;ca——还有;vimūḍha-bhāvaḥ——困惑;dṛṣṭvā——看;rūpam——形象;ghoram——恐怖的;īdṛk——像这个;mama——「我」的;iḍam——原本地;vyapetabhīḥ——变得免于所有的恐惧;prīta-manāḥ——心意得到喜悦;punaḥ——再次;tvam——你;tat——那;eva——如此;me——「我」的;rūpam——形状;idam——这;prapaśya——瞧。
译文
你的心意在看过「我」的恐怖形象后感到烦扰,现在就让它成为过去。「我」的奉献者,免除所有的骚乱。以一个平静的心意你现在便可以看到你想欲的形象。
要旨
在博伽梵歌开始的时候,阿尊拿为杀害彼斯玛和当拿——他所崇拜的祖父和老师而担心。但基士拿说他不用因杀死他的祖父而感到恐惧,当他们在集会上试图剥夺杜巴蒂的衣服时,彼斯玛和当拿都不作声,为了这个责任上的松怠他们都应该被杀。基士拿给阿尊拿展示他的宇宙形象是为了给他看这些人都因为他们不合法的行动而被杀。给阿尊拿看那个景像是因为奉献者经常都是平静的,他们不会做出这样恐怖的行动。展示宇宙形象的目的在揭出后,现在阿尊拿想看那四只手的形象,于是基士拿便展示给他,一个奉献者并不十分有兴趣于宇宙形象,因为它不能够使一个人有感情的回应。一个奉献者想奉出他崇拜尊敬的情感;因此他想着基士拿的两只手或四只手的形象好使他能够与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作爱心服务的回应。
第五十节
sañjaya uvāca ity arjunaṁ vāsudevas tathoktvā svakaṁ rūpaṁ darśayāmāsa bhūyaḥ āśvāsayāmāsa ca bhītam enaṁ bhūtvā punaḥ saumya-vapur mahātmā
sañjayaḥ uvāca——山斋耶说;iti——这样;arjunam——向阿尊拿;vāsudevaḥ——基士拿;tatha——那样;uktvā——说;svakam——祂自己的;rūpam——形象;darśayāmāsa——展示;bhūyaḥ——再次;āśvāsayāmāsa——也说服他;ca——也;bhītam——恐怖的;enam——他;bhūtvā punaḥ——再次变成;saumya-vapuḥ——美丽的形象;mahātmā——伟大的人。
译文
山斋耶对狄达拉斯鞑王说: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基士拿,在这样地向阿尊拿讲话的时候,展示过祂真正的四只手的形象,最后祂展示给他祂那两只手的形象,因此而鼓励了在震惊中的阿尊拿。
要旨
当基士拿以瓦苏弟瓦及廸瓦姬的儿子出现的时候,祂首先以四只手的拿拉央纳形象出现。但后来因为祂父母的请求,他将自己转回一个普通孩子的形象。同样地,基士拿知道阿尊拿没有兴趣去看祂四只手的形象,但因为他要求看这四只手的形象,祂向他再次展示这个形象及跟着以祂的两只手形象展示。桑耶瓦甫 saumyavapuh 一字十分有意义:桑耶瓦甫是一个很美丽的形象;它是据知的最美丽形象。当祂出现的时候,每一个人都简直被基士拿的形象所吸引,因为基士拿是宇宙的指挥,祂消除了祂奉献者阿尊拿的恐惧而再次以基士拿的美丽形象展示给他。在婆罗贺摩三灭达经中说祇有一个双眼涂上爱的油膏的人才能够看到史里基士拿的美丽形象。
第五十一节
arjuna uvāca dṛṣṭvedaṁ mānuṣaṁ rūpaṁ tava saumyaṁ janārdana idānīm asmi saṁvṛttaḥ sa-cetāḥ prakṛtiṁ gataḥ
arjunaḥ uvāca——阿尊拿说;dṛṣṭvā——看着;idam——这;mānuṣam——人类;rūpam——形象;tava——祢的;saumyam——非常美丽的;janārdana——啊,敌人的惩罚者;idānīm——现在;asmi——「我」是;saṁvṛttaḥ——安定下来;sa-cetāḥ——在我的知觉中;prakṛtim——我自己的;gataḥ——「我」是。
译文
这样当阿尊拿看到基士拿在祂的原本形象后,他说:「看过这样美丽的人形,我现在的心意平静了,我回复了原来的本性。」
要旨
这里 mānuṣaṁ rūpam 两字都很清楚地指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本来是两只手的。那些嘲笑基士拿是一个普通人的人在这里被认为无视祂神圣的本性。如果基士拿祇是像一个普通的人类。祂又怎能够在展示宇宙形象后又再次展示四只手的拿拉央纳形象呢?因此在博伽梵歌中很清楚地指出谁人以为基士拿是一个普通人和宣称是基士拿内在的非人性婆罗门讲话而误引读者,便犯着最大的罪恶,基士拿实际上展示了祂的宇宙形象和祂四只手的韦施纽形象。因此祂怎会是一个普通的人类呢?一个纯洁的奉献者并不为博伽梵歌误引性的评述所混淆,因为他知道什么是什么。博伽梵歌的原本节段是清楚得像太阳一样;并不需要愚蠢评述者的照耀。
第五十二节
śrī bhagavān uvāca sudurdarśam idaṁ rūpaṁ dṛṣṭavān asi yan mama devā apy asya rūpasya nityaṁ darśana-kāṅkṣiṇaḥ
śrī bhagavān uvāca——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说;sudurdarśana——很难被看到;idam——这;rūpam——形象;dṛṣṭavān asi——像你所看到的;yat——那;mama——「我」的;devāḥ——半人神;api asya——还有这个;rūpasya——形象的;nityam——永恒地;darśana-kāṅkṣiṇaḥ——经常想看。
译文
万福的主说:「我亲爱的阿尊拿,现在你所看著的形象是很难见到的。连半人神们也经常地找机会去看这个这样亲切的形象。」
要旨
在本章的第四十八节中主基士拿概括地展示了祂的宇宙形象和告诉阿尊拿说这个形象不可能通过很多的活动及与祭祀牺牲而看到,现在 sudurdarśam一字被用上了,正指出基士拿两只手的形像是更为机密的。在如忏悔苦修、吠陀经研读、及哲学性推考等的活动上轻染一些奉献性服务,一个人便可能会看到基士拿的宇宙形象。这个已经被解释过是可能的,但是假如没有一点巴帝的沾染便不能够看到。而超越那宇宙形象之上的基士拿两只手的人体形象则更难看到,连半人神如梵王及施威神也不例外。他们想看祂,在史里玛博伽瓦谭中我们有证据知道当祂被认为是在祂母亲迪瓦姬胎中的时候,所有天上的半人神都来看基士拿的奇伟。他们都向主作虔诚的祷告,尽管他们在那时还不能看到祂,他们甚至等著去看祂,一个愚蠢的人可能会嘲笑祂,认为祂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们尊敬的不是祂本人而是祂内在的一些非人性东西,这些全是无意义的。实际上祂两只手形象中的基士拿是被半人神如梵王和施威神所想欲看到。
在博伽梵歌中证实了祂不为嘲笑祂的愚蠢人所看得到。如在婆罗贺摩三灭达经及祂自己在博伽梵歌中所证实,基士拿的身体是完全灵性的,充满著快乐和永恒性。祂的身体从来不像一个物质的身体。但对一些通过阅读博伽梵歌或类似的吠陀经典来研究基士拿的人,基士拿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分为三种解释的方法:对于一个采用物质程序的人,基士拿被认为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和很有学问的哲学家,但祂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有些人以为虽然祂的能力是这样大,祂仍然要接受一个物质的身体。终极地他们以为绝对的真理是非人性的;因此他们以为从祂非人性的形象中扮上了一个依附于物质自然的形象。这是对至尊主的一个物质估计;另外一个估计是推考性的,那些追寻知识的人也对基士拿推考和以为祂比较至尊者的宇宙形象来得次要,因此有些人以为展示给阿尊拿看的宇宙形象较祂的人性形像为重要,据他们说,至尊者的人性形象是一个幻想出来的东西。他们相信在最终极的境界,至尊的真理并不是一个人。但是超然的程序是如在博伽梵歌第二章中所描述:从权威那里聆听基士拿。那便是真正的吠陀程序,那些实际上是在吠陀系列中的人从权威那里聆听基士拿,通过对祂的重复聆听,基士拿变得亲切了。我们经已数次讨论过,基士拿为祂的瑜伽、摩耶 yoga-māyā 能量所遮盖。祂并不揭示于每一个人或被任何人所看到。祂祇有为一个祂揭示自己给他的人才看到,这在吠陀文学中证实了;对一个皈依了的灵魂来说,绝对的真理可以真正地被了解。通过不断的基士拿知觉和对基士拿的奉献服务,超然主义者可以将开他灵性的眼睛和能够因基士拿的揭示而看到祂。就算半人神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揭示,因此连半人神也很难了解基士拿、高超的半人神都经常希望看到基士拿的两只手形象。结论是虽然基士拿的宇宙形象是非常、非常之困难和不是每一个人或任何一个人可以看到,更有甚的便是去了解祂參密逊达喇 Śyāmasundara 的形象。
第五十三节
nāhaṁ vedair na tapasā na dānena na cejyayā śakya evaṁ-vidho draṣṭuṁ dṛṣṭavān asi māṁ yathā
na——永不;aham——「我」;vedaiḥ——通过吠陀经的研读;na——永不;tapasā——通过严酷的忏悔苦修;na——永不;dānena——通过布施;ca——还有;ijyayā——可以;evam-vidhaḥ——像这;draṣṭum——去看;dṛṣṭavān——见到;asi——你是;mām——「我」;yathā——如。
译文
你现在以超然眼睛所看到的形象并不能够单祇靠研读吠陀经,或进行严格的苦修,或布施,或崇拜而能够了解。一个人不是通过这些方法而能够如「我」本来模样地看到「我」。
要旨
基士拿最初是以四只手的形象出现在祂父母瓦苏弟瓦及廸瓦姬的面前,跟著祂便将自己转变回两只手的形象。对于那些无神论的人或那些缺乏奉献性服务的人来说这个奥妙是很难被了解的,对于祇是通过推考或学术上兴趣而研究吠陀文学的学者来说,基士拿不是容易地被了解的。祂亦不为那些公式上到庙宇去崇拜的人所了解,那些人到庙宇拜访;但是他们不能够如基士拿本来模样地了解祂。如将会在下一节由基士拿自己解释一样,基士拿祇是可以通过奉献性服务的途径而被了解。
第五十四节
bhaktyā tv ananyayā śakya aham evaṁ-vidho 'rjuna jñātuṁ draṣṭuṁ ca tattvena praveṣṭuṁ ca parantapa
bhaktyā——通过奉献性服务;tu——但;ananyayā——没有混入获利性活动或知识推考;śakyaḥ——可能;aham——「我」;evam-vidhaḥ——像这样;arjuna——噢!阿尊拿;jñātum——去认识;draṣṭum——去看;tattvena——事实上;praveṣṭum——进入;ca——还有;parantapa——啊,臂力强大的人。
译文
「我」亲爱的阿尊拿,祇有通过专一的奉献性服务才可以如「我」本来模样;像站在你面前那样地了解和因此而直接地可以看到「我」。祇有这样你才能够进入了解「我」的玄奥。
要旨
基士拿祇是可以通过专一的奉献性程序而被了解。祂简明地在这一节中解释好使试图通过推考程序去了解博伽梵歌的非权威性评述家知道他们祇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人能够了解祂如何以祂四只手的形象从父母而来然后又将自己立即变为两只手的形象。至于那些很有经验的吠陀文学学生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学习认识祂。这包括很多规例和守则,如果一个人的确想去了解基士拿,他便要追随权威经典内所叙述的规限原则。一个人可以按照那些原则去进行修行。至于慈善布施方面,乾脆地是应该给与从事于对基士拿的奉献性服务及向全世界传播基士拿哲学或基士拿知觉的人,基士拿知觉是对人类的一个祝祷。劳巴哥史华米赞赏主采坦耶是一个最慷慨宽大布施的人,因为祂免费地传播这很难达到的对基士拿的爱,而如果一个人按照庙宇的规则去崇拜(在印度的庙宇中通常都有韦施纽或基士拿的像),那是取得进步的一个机会,对于对主奉献性服务的初学来说,到庙宇去崇拜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在吠陀文学中有所证实。
一个对至尊主有著不畏缩的奉献及得到灵魂导师指导的人可以由于揭示而看到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对于一个不在一个真正的灵魂导师指引下接受个人训练的人来说,连开始去了解基士拿也是不可能的,这里所特別用的 tu 一字是指再没有別的程序可以用,可以推荐和可以成功地去了解基士拿了。
基士拿两只手的和四只手的人性形象都完全有別于展示给阿尊拿的短暂宇宙形象,四只手的是拿拉央纳 Nārāyaṇa 形象,而两只手的是基士拿的形象;祂们是永恒和超然的,至于展示给阿尊拿的宇宙形象则是短暂。sudurdarśam(意思是很难看见)一字,指出没有人看过那宇宙形象。它也暗示在奉献者中是不需要展示它的。阿尊拿请求基士拿所展示的形象是为了将来当別人以神的一个化身代表时,人们可以要求看他的宇宙形象!
基士拿从祂的宇宙形象转变到祂四只手的拿拉央纳形像后又将再变回祂自己原本的两只手的形象。这个指出四只手的形象和其它在吠陀文学中所提及的形象全部都是从基士拿原本的两只手形象發射出来。祂是所有發射展示的本原。基士拿在这些形象中都有清楚的分別,何况是非人性的概念呢?至于基士拿四只手的形象方面,记载很清楚地指出就算最近似基士拿的四只手形象也是至尊主的一个化身(这个形象名为摩诃.韦施纽 Mahā-Viṣṇu),祂躺在宇宙的海洋中,无数个的宇宙从祂的呼吸中出现和毁灭。因此一个人应该概括地去崇拜那个永恒、快乐和知识的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基士拿的人性形象。祂是所有韦施纽形象的本原,祂也是所有各化身形象的本原,而如在博伽梵歌中证实,祂是原本的至尊性格的人。
吠陀文学声言至尊的绝对真理是一个人。祂的名字是基士拿,祂有时降临来到这个地球。同样地,在史理玛博伽瓦谭中有对所有各类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各化身的描述,书中说基士拿并不是神的一个化身而是原本的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祂自己。Kṛṣṇas tu bhagavān svayam。同样地,在博伽梵歌中主说:mattaḥ parataraṁ nānyāt,再没有任何东西超越于「我」具有性格神首——基士拿的形象,祂在博伽梵歌的別处地方也说:aham ādir hi devānām「我是所有半人神的始原。」阿尊拿从基士拿那里了解博伽梵歌后,阿尊拿也如下地证实了这一点:paraṁ brahma paraṁ dhāma pavitraṁ paramaṁ bhavān「我现在完全地了解祢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绝对的真理,祢也是一切事物的庇护所。」因此基士拿展示给阿尊拿的宇宙形象并不是神的原本形象。原本的是基士拿形象,有著千万个头和手的宇宙形象的展示祇是为了吸引那些并不爱神的人的注意,这并不是神的原本形象。
纯洁的奉献者并不为宇宙形象所吸引,因为他们以各不同的超然关系与神相爱。至尊的神首以祂本来的基士拿形象相互交换超然的爱。因此对一个这样亲密地以友谊和基士拿连在一起的阿尊拿来说,这个宇宙展示的形象并不惹人喜欢;相反地,它是恐怖的。与基士拿是永恒伙伴的阿尊拿必定有超然的眼睛;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所以他并不为宇宙形象所吸引,这个形象对那些涉连于通过获利性活动提升自己的人或许感到奇妙,但是对于从事于奉献性服务的人来说,基士拿两只手的形象是最亲切的。
第五十五节
mat-karma-kṛn mat-paramo mad-bhaktaḥ saṅga-varjitaḥ nirvairaḥ sarva-bhūteṣu yaḥ sa mām eti pāṇḍava
mat-karma-kṛt——从事于对「我」的工作;mat-bhaktaḥ——从事于对「我」的奉献服务;saṅga-varjitaḥ——免于先前活动的沾染和智力推考;nirvairaḥ——没有敌人;sarva-bhūteṣu——对每一个生物体;yaḥ——谁;saḥ——他;mām——向「我」;eti——来;pāṇḍava——啊,达杜之子。
译文
「我」亲爱的阿尊拿,谁从事于对「我」纯洁的奉献性服务,免于过往活动的沾染和智力推考,谁对每一个生物体都很友善,便必定会来到「我」跟前。
要旨
任何一个想接近至尊性格的神首——处于灵性天空的基士拿珞伽和恒星,亲切地与至尊性格的人——基士拿联系的人,必定要采取这个如至尊者本身在这里所宣言的公式。因此,这一节被认为是博伽梵歌的要素。博伽梵歌是一部针对被条件限制了的灵魂的书,这些灵魂以主宰自然的目的从事于这个物质世界中而不知道真正的——灵性生活。博伽梵歌是为了要指示出一个人怎样能够了解他的灵性存在及他与至尊灵性者的永恒关系,以及教导一个人怎样回到家里,回到神首那里去。这一节很清楚地解释到一个人如何在他的灵性活动中得到成功的方法:奉献性服务。在工作方面,一个人应该将他的能量完全地转移到基士拿知觉的活动上,一个人除了与基士拿有关的事情外不应做其它任何的事情。这便称为基士拿.因果 Kṛṣṇa-karma。一个人可以从事于各类的活动,但是他不应该依附著他工作的结果,结果是应该给与祂的。举例说,一个人可能从事于生意的经营,如果将这活动转为基士拿知觉化,他便要为基士拿做生意。如果基士拿是生意的主人,基士拿便应该享用生意的利润,如果一个经商的人拥有千万金钱,又如果他想将所有这些供奉给基士拿,他可以这样做,这便是为基士拿而工作。他可以为基士拿兴建一间好的庙来代替为自己的感官享受而去建筑的一间大厦,他还可以按照奉献性服务的权威书籍安置基士拿的神祇和安排办理对神祇的事奉,正如奉献性服务的权威性书籍所论述一样。这便称为基士拿.因果,一个人不应该依附于他工作的成果,成果是用来供奉给基士拿的。一个人也应该接受供奉过给基士拿的祭余食物——巴萨啖 prasādam。纵使一个人没有能力为基士拿建筑一所庙宇,他可以从事于清洁基士拿的庙宇;那也是基士拿.因果。一个人可以栽花,有土地的任何一个人(在印度,任何一个穷人最低限度都有一些土地)可以利用来为基士拿种植花和供奉祂。祂可以栽植一些荼拉莳 tulasī 树,因为荼拉莳叶子很重要,基士拿在博伽梵歌也推荐过这一点。基士拿想每人供奉给祂一块叶子、或一朵花、或一些水——祂便会感到满足。这块叶子特別是指荼拉莳,因此一个人可以种植荼拉莳叶子和用水灌溉这棵植物。如此这样,就算一个最穷的人也可以从事于对基士拿的服务。这便是一个人怎样能够从事于为基士拿而工作的例子。
Mat-paramaḥ 一字是指一个以为在至高居所与基士拿联系是生命最高目标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并不想被提升到好像太阳、月亮等的天堂恒星;或甚至在这个宇宙中的最高恒星——婆罗门珞伽。祂不为这个所吸引。他唯一有兴趣的便是被送往灵性的天空,而就算在灵性的天空中他也并不满足溶滙于眩目的婆罗约地光芒中,因为他想进入最高的灵性恒星——即基士拿珞伽,高珞伽温达文拿。他对那个星球有完全的知识,因此对任何其它的星球都没有兴趣。如 mad-bhaktaḥ 一字所指,他完全地从事于奉献性服务,特別是那九种奉献事项、聆听、歌颂、回忆、崇拜、奉侍主的莲花足下、作出祷告、执行主的命令、与祂为友、及将一切皈依祂。一个人可以从事于所有九种奉献性程序、或是八种、或是七种、或最少一种,那样便能够肯定地使一个人达到完整的境界。
Saṅga-varjitaḥ 一词十分有意义,一个人应该不与反对基士拿的人为侣,不单祇是那些反对基士拿的无神论者,还有那些被获利性活动及智力推考所吸引的人。因此在巴帝拉三灭达申度 Bhakti-rasāmṛta-sindhu 中奉献性服务被描述为 anyābhilāṣitā-śūnyaṁ jñāna-karmādy-anāvṛtam ānukūlyena kṛṣṇānuśīlanaṁ bhaktir uttamā。在这一节段中史里拉劳巴哥史华米很清楚地声言假如一个人想执行没有混淆的奉献性服务,他必定要免于所有各类的物质沾染。他必定要免于与沉迷于获利性活动及智力推考的人的联系。当免于这样不想要的联系及物质欲念的沾染后,一个人便能够顺利地培养对基士拿的知识,那便称为纯洁的奉献性服务。Ānukūlyasya saṅkaplaḥ prātikūlyasya varjanam。一个人应该想着基士拿和好意地而不是逆意地为基士拿行动。甘撒 Kaṁsa 是基士拿的敌人,从基士拿降生开始,他便千方百计想去杀祂,又因为他经常失败,他是经常地想着基士拿。因此不论是工作,进食或睡眠,在每一方面他都经常地基士拿知觉着,但那种基士拿知觉是逆意的,因此虽然他每日二十四小时都想着基士拿,他们仍然是一个恶魔,基士拿终于杀了他。当然任何一个为基士拿所杀的人都立即得到救赎,但那并不是一个纯洁奉献者的目标,纯洁的奉献者连救赎也不想要,他连被转移到最高的恒星——高珞伽温达文拿也不想,他唯一的目标是不论基士拿在任何地方他也去事奉祂。
一个基士拿的奉献者对每一个人都是友善的,因此这里说他没有敌人。这是怎样的一回事呢?一个处于基士拿知觉的奉献者知道祇要对基士拿的奉献服务才能解除一个人所有的生存问题。他在这方面有个人的经验,因此他想在人类社会中推广这个基士拿知觉制度。在历史中有很多主的奉献者冒着生命之险传播神的知觉的例子,最熟悉的例子便是主耶苏基督。祂被非奉献者钉十字架,祂为了传播神的知觉而牺牲了祂的生命。当然,以为祂被杀是肤浅的。同这地,在印度也有很多例子,如德古.哈利达沙 Ṭhākur Haridāsa 便是。为什么要这样冒险呢?因为他们想传播基士拿知觉,而这是困难的。一个基士拿知觉着的人知道如果一个人在受苦,这是因为他忘记了与基士拿的永恒关系。因此,一个人能够供献人类社会的最大利益便是将他的同类从所有的物质困难中拯救出来。这样,一个纯洁的奉献者便从事于对主的服务。现在,我们可以想像基士拿对那些从事于对祂的服务,为祂冒一切险的人是多么仁慈。因此肯定地这些人必会在离开身体后达到至尊的星球。
总括来说,祇是短暂展示的基士拿的宇宙形象(吞殁一切的时间形象)及四只手的韦施纽形象,都被基士拿展示过了。因此基士拿是所有这些展示的本原。基士拿并不是原本的维士瓦.劳巴 viśva-rūpa 或韦施纽的展示。基士拿是所有形象的本源。韦施纽有千百个,但是对于一个奉献者来说,除了那原本的——參密逊达喇的形象外便没有更重要的基士拿形象了。婆罗贺摩三灭达经中说那些以爱和奉献依附于基士拿的參密逊达喇形象的人能够时常在心中看见祂而不见任何的其它事物。因此一个人应该了解,这第十一章的要旨为基士拿的形象是重要和至尊的。
这样便结束了巴帝维丹达对史里玛博伽梵歌第十一章关于宇宙形象各节的要旨。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36 册 No. 198 博伽梵歌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7-2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