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对真理的认识

第一节

    śrī bhagavān uvāca    mayy āsakta-manāḥ pārtha      yogaṁ yuñjan mad-āśrayaḥ    asaṁśayaṁ samagraṁ māṁ      yathā jñāsyasi tac chṛṇu

śrī bhagavān uvāca——至尊的主说mayi——向「我」āsakta-manāḥ——以依附的心意pārtha——彼利达之子yogam——自觉yuñjan——这样地修习mat-āśrayaḥ——在「我」的知觉(基士拿的知觉中)asaṁśayam——没有疑问samagram——完全地mām——向「我」yathā——侭量jñāsyasi——你能够知道tat——那śṛṇu——试图去聆听

译文

至尊性格的神首说听着彼利达之子「阿尊拿」怎样在「我」的完全知觉中修习瑜伽心意依附着「我」你便能够完全地认识「我」和免于疑惑

要旨

在这博伽梵歌的第七章中所彻底描述的是基士拿知觉的本质基士拿是完全地拥有各样的富裕而这里所叙述的是祂怎样去展示这些富裕在这一章中也讲及有四类幸运的人会依附于基士拿和四类不幸运的人永不接受基士拿

在博伽梵歌的前六章中生物体被描述为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瑜伽而将自己提升至自觉阶层的非物质性灵魂在第六章之末很清楚地指出将心意固定地集中于基士拿或换句话说基士拿知觉便是所有瑜伽的最高形式一个人将心意集中于基士拿他便能够完整地认识绝对的真理除此以外并没有其它的途径了非人性的婆罗约地或局限了的巴拉迈玛觉悟并不是绝对真理的完整知识因为祇是部份的完全的和科学的知识是基士拿而一切东西将会对在基士拿知觉中人揭示在完整的基士拿知觉中的人他知道基士拿是超越出一切怀疑的终极知识各类不同的瑜伽祇是达至基士拿知觉路途的踏脚石谁直接接受基士拿知觉便自动地完全知道婆罗约地和巴拉迈玛通过基士拿知觉瑜伽的修习一个人便能够完全地知道一切事物——即绝对的真理生物体物质自然现象和以上所有的附属展示

因此一个人必须如在第六章最后一节中所指示的方法去修习瑜伽通过被指定的九种不同型态的奉献性服务便可以将心意集中于至尊——基士拿而其中为首和最重要的便是聆听史瓦环南 śravaṇam因此主对阿尊拿说「tat śṛṇu」或「听我说」没有人能够比基士拿有更大的权威因此一个人听从祂便能够在基士拿知觉中取得最大的进步机会所以一个人应该从一个基士拿纯洁的奉献者那里直接聆听基士拿而不是听自一个以学术性教育自豪的非奉献者

在史里玛博伽瓦谭中这了解基士拿——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绝对真理的程序在第三章第一颂里有以下的描述

    śṛṇvatāṁ sva-kathāṁ kṛṣṇaḥ puṇya-śravaṇa-kīrtanaḥ    hṛdyantaḥstho hy abhadrāṇi vidhunoti suhṛt satām.    naṣṭa-prāyeṣv abhadreṣu nityaṁ bhāgavata-sevayā    bhagavaty uttama-śloke bhaktir bhavati naiṣṭhikī.    tadā rajas-tamo-bhāvāḥ kāma-lobhādayaś ca ye    ceta etair anāviddhaṁ sthitaṁ sattve prasīdati.    evam prasanna-manaso bhagavad-bhakti-yagataḥ    bhagavat-tattva-vijñānaṁ mukta-saṅgasya jāyate.    bhidyate hṛdaya-granthiś chidyante sarva-saṁśayāḥ    kṣīyante cāsya karmāṇi dṛṣṭa evātmanīśvare.

「从吠陀文献中聆听基士拿或直接从博伽梵歌中聆听祂都是在本质上正义的活动对于一个聆听基士拿的人主基士拿总是处在每一个人心中以 良师益友的身份来帮助奉献者使他贞洁纯粹这样奉献者很自然地便会發展他那在昏睡中的超然知识当他越是从博伽瓦谭和从奉献者中聆听基士拿他便会固定于对主的奉献性服务因奉献性服务的發展一个人可免于热情和愚昧的型态因而物质的欲念和贪婪便会减退当这些杂质被清除后门徒便稳当地处于他纯粹良好的地位和为奉献性服务所鼓舞及完整地了解神的科学因此巴帝瑜伽剪断了物质爱好的硬结和使一个人立即能够达到 asaṁśayaṁ samagram了解至尊绝对性格真理的神首」(博谭 1.2.17.21)

因此祇有在基士拿知觉中从基士拿或祂的奉献者那里聆听的人才能了解基士拿的科学

第二节

    jñānaṁ te 'haṁ sa-vijñānam      idaṁ vakṣyāmy aśeṣataḥ    yaj jñātvā neha bhūyo 'nyaj      jñātavyam avaśiṣyate

jñānam——现象的知识te——向你aham——「我」sa——以vijñānam——实体的知识idam——这vakṣyāmi——将会解释aśeṣataḥ——完全地yat——那jñātvā——知道na——不iha——在这个世界bhūyaḥ——更加anyat——任何更多的东西jñātavyam——可以认识的avaśiṣyate——未被认识

译文

「我」现在向你宣布这现象和实体两者的全部知识知道了这些以后便不再会有任何知识需要知道了

要旨

完整的知识包括世界现象和它背后精灵的知识两者之原都是超然的知识主想解释上述体系的知识因为阿尊拿是基士拿的机密奉献者和朋友在第四章开始的时候主已经将这解释过而现在又在这里再证实完整的知识祇有从主直系使徒系列的主的奉献者中获得因此一个人必需有足够的智慧去了解所有知识之原谁是万原之原和在各类瑜伽习修中唯一冥想的对象当万原之原被知道后跟着一切可以被知道的事情便被知道再没有不知道的事情了吠陀经说yasmin vijñate sarvam eva vijñatam bhavanti

第三节

    manuṣyāṇāṁ sahasreṣu      kaścid yatati siddhaye    yatatām api siddhānāṁ      kaścin māṁ vetti tattvataḥ

manuṣyāṇām——人中sahasreṣu——数千人之内kaścit——有一个人yatati——努力试图siddhaye——完整成就yatatām——这样地努力的人api——真正地siddhānām——得到完整成就的人kaścit——有一个mām——「我」vetti——会知道tattvataḥ——事实上

译文

在数千人当中祇会有一个人努力去得到完整的成就而在那些得到完整成就的人之中几乎没有一个真正地认识「我」

要旨

在数千种类型的人当中祇会有一个人对超然的自觉有足够的兴趣及试图去认识自我是什么身体是什么和绝对的真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祇是从事于吃防御和交配等的动物本能有兴趣于超然知识的人可算是绝无仅有博伽梵歌的前六章是为了那些有兴趣于超然知识了解自我「超我」思考瑜伽入定瑜伽等的自觉程序及自我与物质的分別的人不过基士拿祇是被在基士拿知觉中的人所知道其他的超然主义者可能会达到非人性的婆罗门自觉因为这是比了解基士拿较为容易的基士拿是至尊的人但同时祂更超越于婆罗门和巴拉迈玛的知识在试图了解基士拿时瑜祁和思想家是会迷惑的虽然最伟大的超人性主义者史巴达山伽阿阇利耶 Śrīpāda Śaṅkarācārya 在他的梵歌评述中接受了基士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但是史巴达山伽阿阇黎耶的追随者并不如此地接受基士拿因为就算一个人得到非人性婆罗门的超然自觉要认识基士拿也很困难

基士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万原之原原始的主高文达IIśvaraḥ paramaḥ kṛṣṇaḥ sac-cid-ānanda-vigrahaḥ anādir ādir govindaḥ sarva-kāraṇa-kāraṇam非奉献者是很难了解祂的纵使非奉献者说巴帝的途径或奉献性服务很容易但是他们不能够实践力行假如真是如非奉献者那一类人所说巴帝的途径是容易的话为什么他们要走困难的途径呢事实上巴帝的途径并不容易由对巴帝没有知识的未经允许人士所修习的所谓巴帝途径或许是容易的但当一旦要真实地按照规范及守则去做时猜测性的学者和哲学家都不能跟随史拉劳巴哥士华米在他的巴帝拉三灭达申度中这样写

    śruti-smṛti-purāṇādi-pañcarātra-vidhiṁ vinā    aikāntikī harer bhaktir utpātāyaiva kalpate

「忽畧了吠陀文献如奥义书 Upaniṣads普兰拿经 Purāṇas拿拉达班查喇达 Nārada-pañcarātra 等权威的对主的奉献性服务祇是对社会一种不必要的捣乱

婆罗门自觉了的非人性主义者或巴拉迈玛自觉了的瑜祁不能够了解作为母亲雅苏达的儿子或阿尊拿的战车夫的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基士拿就算连伟大的半人神有时也弄不清楚基士拿muhyanti yat sūrayaḥ主说「没有人像『我』一样地认识『我』」māṁ tu veda na kaścana如果一个人确实地是认识祂则 sa mahātmā sudurlabhaḥ「这样的一个伟大灵魂是很罕有的」因此除非一个人修习对主的奉献性服务否则他都不能够像基士拿本来模样地了解祂(tattvataḥ)不管他是怎样一个伟大的学者或哲学家因为基士拿对祂的奉献者都很仁慈所以祇有纯洁的奉献者才能够知道一些有关于基士拿不可思议的超然品质万原之原祂的全能和富裕祂的财富名声力量美貌知识及遁弃的一些事情祂是婆罗门自觉的末句而祇有奉献者才能够像祂自己本来模样地了解祂因此

    ataḥ śrī-kṛṣṇa-nāmādi na bhaved grāhyam indriyaiḥ    sevonmukhe hi jihvādau svayam eva sphuraty adaḥ

「没有人能够用粗劣的物质感官像祂本来模样地了解基士拿但祂在对奉献者对祂的超然性爱心服务感到满足时祂便将自己揭示给他们」(琶玛普兰那经)

第四节

    bhūmir āpo 'nalo vāyuḥ      khaṁ mano buddhir eva ca    ahaṅkāra itīyaṁ me      bhinnā prakṛtir aṣṭadhā

bhūmiḥ——土āpaḥ——水analaḥ——火vāyuḥ——空气kham——以太manaḥ——心意buddhiḥ——智慧eva——确实地ca——和ahaṅkāraḥ——虚假的自我iti——如此iyam——所有这些me——「我」的bhinnā——分开prakṛtiḥ——能量aṣṭadhā——总数八

译文

空气以太心意智慧和虚假的自我——这八样东西合共起来凑成「我」格离出来的物质能量

要旨

神的科学分析神的法定性地位和祂各样不同的能量物质能量被称为巴克蒂或是如在史华瓦达单陀罗 Svatvata Tantra 中所描述的主在祂不同的普努沙化身(扩展)的能量

    viṣṇos tu trīṇi rūpāṇi puruṣākhyāny atho viduḥ    ekantu mahataḥ śraṣṭṛ dvitīyaṁ tu aṇḍa-saṁsthitam    tṛtīyaṁ sarvabhūta-sthaṁ tāni jñātvā vimucyate

「为了物质的创造主基士拿的全体扩展化成为三个韦施纽第一个摩诃韦施纽 Maha-Visnu创造了全部的物质能量名为摩诃特达 mahat-tattva第二个名为加布达卡沙宜韦施纽 Garbhodakaśāyī Viṣṇu 的进入所有的宇宙在它们每一个中创造了各样变化第三个名为基施露达卡沙宜韦施纽 Kṣīrodakaśāyī Viṣṇu 则化作为在所有宇宙中遍透的超灵和被称为巴拉迈玛也存在于原子之中任何一个认识这三个韦施纽的人可以从物质束缚中得到解脱

这物质世界是主各样能量之一的短暂展示在物质世界中所有活动是由主基士拿的这三个韦施纽扩展所指示这些普努沙被称为化身一般来说人们不知道神(基士拿)的科学而将这个物质世界视为是生物体所享乐的地方生物体便是物质能量的原由(普努沙)控制者和享受者根据博伽梵歌所说这无神主义的结论是错误的这一节声言基士拿是物质创造的本原史里玛博伽瓦谭也证实了这一点物质展示的成份是主的隔离能量就算是非人性主义者终极目的的婆罗约地也是在灵性空间中所展示的灵性能量在婆罗约弟中并没有在维琨达珞伽 Vaikuṇṭhalokas 中所有的灵性花样而非人性主义者则接受了这婆罗约弟为终极的永恒目标巴拉迈玛的展示也是基施露达卡沙宜韦施纽一个短暂的遍透的现象巴拉迈玛展示在灵性世界中并不永恒因此事实上绝对的真理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基士拿祂是具有完整能源的人祂拥有各不同的隔离的及内在的能量

如前所述物质能量的主要展示有八种其中前五种展示即土空气和以太被称为五样庞大的创造或粗畧的创造五种感官对象都包括在内便是物体声音触觉形象味道及嗅觉的展示物质科学包括了这十项而再没有其它了但是其它的三项即心意智慧和虚假的自我则为唯物论者所忽视研究有关心智活动的哲学家也不具有完整知识因为他们不知道终极的来原——基士拿虚假的自我——「我是」及「这是我的」构成了物质存在的基本原则——这又包括了物质活动的十个感觉官能智慧是指整个——名为摩诃特达 maha-tattva 的物质创造所以从主的八项隔离能量中再分出在这个物质世界中二十四个元素的展示这是无神论数论 sāṅkhya 哲学的论题它们原本是基士拿能量的分支和是与祂隔离的但是无神论的数论哲学家有的祇是一些贫乏的知识他们并不知道基士拿是万原之原如在博伽梵歌中所述在数论哲学中所讨论的哲学祇是基士拿外在能量的展示

第五节

    apareyam itas tv anyāṁ      prakṛtiṁ viddhi me parām    jīva-bhūtāṁ mahā-bāho      yayedaṁ dhāryate jagat

aparā——低等的iyam——这itaḥ——除此以外tu——但是anyām——另外一个prakṛtim——能量viddhi——试图去了解me——「我」的parām——较高的jīva-bhūtām——生物体mahā-bāho——啊臂力强大的人yayā——由谁idam——这dhāryate——被利用和剥削jagat——物质世界

译文

臂力强大的阿尊拿除了这较低的本性以外「我」还有一个较高的能量——便是在物质本性中挣扎着和维系着宇宙的一切生物体

要旨

这里很清楚地指出生物体是属于至尊主的较高本性(或能量)较低的能量便是以各不同元素展示的物体即土空气以太心意智慧和虚假的自我这粗畧的(土等)和细微的(心意等)两种物质本性形状都是低等能量的产物为了不同的目的而在剥削这些低等能量的生物体是至尊主的较高能量整个物质世界的运行便是由于这能量的存在这个宇宙的展示如果不是这较高能量——生物体的动力是没有力量去作为的能量是经常地为有能力的人所控制因此生物体是经常地为主所控制——他们并没有独立的存在他们不是如没有智慧的人所想的同样地有力在史里玛博伽瓦谭(10.87.30)中对生物体和主之间的分別有以下的描述

    aparimitā dhruvās tanubhṛto yadi sarva-gatās      tarhiṁ na śāsyateti niyamo dhruva 'netarathā    ajani ca yanmayaṁ tad avimucya niyantṛ      bhavet samam anujānatāṁ yad-amataṁ mata-duṣṭatayā

「啊至尊的永恒如果被体困的生物体是像一样地永恒和遍透的话他们便不会在控制之下了但是如果生物体被接受为主属下微细的能量他们便立即受至尊的控制因此真正的自觉引至生物体对控制的降服(皈依)而这皈依使他们感到快乐他们祇有在那法定性地位才能够成为控制者所以那些拥护神和生物体在每一方面都是相等的单元论者所具有的祇是有限的知识他们实际上是误引自己和其他的人

至尊的主基士拿是唯一的控制者而所有的生物体都由祂控制这些生物体都是祂的较高能量因为他们存在的品质是与至尊者相同和一样但他们与主在能量上是永不会相等的较高的能量(生物体)在剥削粗畧和微细的较低能量(物体)的时候便忘记了他真正的灵性心意和智慧这个忘记是由于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但当生物体一旦免于迷幻物质能量的影响时他便达到名为目地 mukti或解脱的境界在物质迷幻的影响下虚假的自我想着「我是物质我所要的是物质拥有」当所有的物质思想包括一个人在各方面都与主合一的概念得到解脱后一个人便觉悟到他的真正地位因此可以概括说梵歌证实了生物体祇是基士拿的多样能量之一而当这能量免于物质沾染时它便变得完全地基士拿知觉着或得到解脱

第六节

    etad yonīni bhūtāni      sarvāṇīty upadhāraya    ahaṁ kṛtsnasya jagataḥ      prabhavaḥ pralayas tathā

etat——这两个本性yonīni——诞生的来源bhūtāni——每一样创造出来的东西sarvāṇi——所有iti——如此upadhāraya——认识aham——「我」kṛtsnasya——包括一切的jagataḥ——世界的prabhavaḥ——展示的源头pralayaḥ——毁灭tathā——和

译文

要确切地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一切物质和一切灵性的东西中我是它们的始源也是它们的终结

要旨

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和灵性的组合精灵是创造的基本元素而物质是由精灵所创造的精灵并不是在物质發展的某一阶段中被创造出来相反地这个物质世界的展示完全是基于灵性的能量这个物质身体是因为精灵寄存于内而得以發展一个儿童慢慢地从少年长大成人是因为较高的能量——灵魂的存在同样地整个庞大宇宙的展示和發展是因为超灵——韦施纽的存在因此构成展示这个庞大宇宙形状的精灵和物质原本都是主的两种能量所以主是一切事物的始源一片碎的主的所属部份——即生物体可以通过操纵物质能量而建成一幢大厦工厂或城市但他不能够从没有中创造出物质来当然他不能够建造一个星球或宇宙宇宙的原由便是超灵——基士拿所有个別灵魂的创造者和万原之原在嘉答奥义书 Kaṭha Upaniṣad 中证实了这一点nityo nityānāṁ cetanaś cetanānām

第七节

    mattaḥ parataraṁ nānyat      kiñcid asti dhanañjaya    mayi sarvam idaṁ protaṁ      sūtre maṇi-gaṇā iva

mattaḥ——超越于「我」parataram——高于na——不anyat——任何其它的东西kiñcit——一些东西asti——有dhanañjaya——啊财富的征服者mayi——于「我」sarvam——所有那些idam——我们看见的protam——系于sūtre——在一根线上maṇi-gaṇāḥ——珍珠iva——好像

译文

财富的征服者「阿尊拿」除了「我」以外再没有更高的真理好像系在一根线上的珍珠一样一切事物皆依靠着「我」

要旨

对于至尊的绝对真理究竟是人性的或非人性的问题是一个很普遍的争论就博伽梵歌来说每一页都证实了绝对的真理是具有性格的神首史里基士拿尤其是在这一节中更着重的说绝对的真理是一个人在婆罗贺摩三灭达经中也证实了具有人性的神首是至高的绝对真理īśvaraḥ paramaḥ kṛṣṇaḥ sac-cid-ānanda-vigrahaḥ 换句话说具有至尊绝对真理人格的神首是主基士拿祂是原始的主所有的快乐的泉源——高文达——完整知识和快乐的永恒形状这些权威都毫不置疑地承认了绝对真理是至尊的人万原之原非人性主义者则基于史威达斯华达拉奥义书 Śvetāśvatara Upaniṣad 中的吠陀引言而加以辩驳tato yad uttarataraṁ tad arūpam anāmayaṁ ya etad vidur amṛtās te bhavanti athetare duḥkham evāpi yanti「在物质世界中梵王是这个宇宙内最原始的生物体他被认为是在半人神人类及低等动物中的尊长但在梵王之上的便是没有物质形状和免于所有物质沾染的超然性任何一个能够知道祂的人也会成为超然但那些不能够知道祂的人则苦受物质世界的痛苦

非人性主义者在阿奴邦 arūpam 一字中着眼但这 arūpam 却并不是非人性的它是如在上述婆罗贺摩三灭达经中所说是指永恒快乐及知识的超然形状在史威达斯华达拉奥义书中其它各节也补充了这一点

    vedāham etaṁ puruṣaṁ mahāntam āditya-varṇaṁ tamasaḥ      parastāt    tam eva vidvān amṛta iha bhavati nānyaḥ panthā vidyate      ayanāya    yasmāt paraṁ nāparam asti kiñcid yasmānnāṇīyo na jyāyo sti      kiñcit

「我知道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是超然于所有黑暗的物质概念祇有知道祂的人才能够超越生与死的桎梏除了这对至尊者的知识以外便没有其它的解脱途径

「在那至尊者之上便没有较高的真理因为祂是最高的祂比最小的还小而同时祂比最大的还大祂像一棵树一样地静处祂照明了超然的空间又像一棵伸展它的根的树祂伸展祂那广大的能量

从这数节中我们可以概括说至尊的绝对真理便是在物质和灵性两方面有着全面遍透能量的具有至尊性格的神首

第八节

    raso 'ham apsu kaunteya      prabhāsmi śaśi-sūryayoḥ    praṇavaḥ sarva-vedeṣu      śabdaḥ khe pauruṣaṁ nṛṣu

rasaḥ——味道aham——「我」apsu——在水中kaunteya——啊琨提之子prabhā asmi——我是光śaśi-sūryayoḥ——在太阳和在月亮中的praṇavaḥ——A.U.M. 这三个字母sarva——在所有vedeṣu——在吠陀经中śabdaḥ——声音震荡khe——在以太中pauruṣam——能力nṛṣu——人中的

译文

琨提之子「阿尊拿」我是水的味道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吠陀曼陀罗中唵的音响我是以太中的声音和人中的能力

要旨

这一节所解释的是主因为祂不同的物质和灵性能力而如何地具有遍透性对至尊主初步的认识是通过祂不同的能量这样祂便是非人性地被觉悟到正如统治太阳的半人神是一个人和可以通过他全面遍透性的能量——阳光而感觉到同样地主虽然是在祂永恒的居所中也可以通过祂全面遍透的散播的能量而感觉到水的味道是水的重要元素没有人喜欢饮海水因为水的纯洁味道已经与盐混杂水的吸引有赖于味道的纯正而这纯正的味道便是主的能量之一非人性主义者通过水的味道而感觉到主在水中的存在而人性主义者也歌颂主因为祂仁慈地供应水来给人解渴那便是感觉至尊的途径在实际上人性主义者和非人性主义者之间并没有冲突一个认识神的人知道非人性与人性的概念都同时地存在于一切东西而没有矛盾因此主采坦耶创立了上祂崇高的学说acintya-bheda 和 abheda-tattvam——同时地一样和不一样

太阳和月亮的光原本是發自主的非人性光芒——婆罗约地同样地用于每一首称呼至尊的主的吠陀诗歌开首的超然声音般那瓦 praṇava 或唵卡喇 omkāra 也發自祂因为非人性主义者很惧怕用主的无数名字来称呼至尊的主基士拿所以他们宁可朗颂超然唵卡喇的声音但是他们并不了解唵卡喇便是基士拿的声音代表基士拿知觉的范围是扩展至每一处地方的而一个知道基士拿知觉的人便得到祝福那些不知道基士拿的人是在幻觉中因此基士拿的知识便是解脱而对祂的无知便是束缚

第九节

    puṇyo gandhaḥ pṛthivyāṁ ca      tejaś cāsmi vibhāvasau    jīvanaṁ sarva-bhūteṣu      tapaś cāsmi tapasviṣu

puṇyaḥ——原本的gandhaḥ——芬香pṛthivyām——在地上ca——还有tejaḥ——温度ca——还有asmi——「我」是vibhāvasau——在火中jīvanam——生命sarva——所有bhūteṣu——生物体tapaḥ——忏悔ca——还有asmi——「我」是tapasviṣu——在那些进行忏悔的人中

译文

「我」是地上原始的芬香「我」也是火中的热量「我」是众生的生命「我」也是所有禁欲主义者的忏悔修行

要旨

盘耶 Puṇya 的意思是那不能够解体的盘耶是原始的在这个物质世界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有某些香气或气味例如在一朵花或在泥土在水在火在空气等中的香气和气味一样渗透在每一样东西中的未经沾染的气味或原本的气味便是基士拿同样地每一样东西都有一个特別的原本气味这气味可由化学品的混合而改变所以每一样东西原本都有一些气味和芬香维巴瓦 Vibhāva 是火的意思没有火我们便不能够在工厂中进行生产我们便不能够煑食等等而那火便是基士拿在火中的热量也是基士拿根据吠陀医术消化不良是由于肠胃中的温度降低所以就算为了消化火也是需要的在基士拿知觉中我们知觉到土空气和每一个活用的原则所有化学品和所有物质的元素都是来自基士拿一个人生命的长久也是来自基士拿因此由于基士拿的恩泽一个人可以延长或缩短他的生命所以基士拿知觉在每一个角落都是活跃的

第十节

    bījaṁ māṁ sarva-bhūtānāṁ      viddhi pārtha sanātanam    buddhir buddhimatām asmi      tejas tejasvinām aham

bījam——种子mām——对「我」sarva-bhūtānām——众生的viddhi——试图去了解pārtha——啊彼利妲之子sanātanam——原本的永恒的buddhiḥ——智慧buddhimatām——聪明人的asmi——「我」是tejaḥ——能量tejasvinām——强壮的人的aham——「我」是

译文

彼利妲之子要知道我是所有生存的原始种子聪明者的智慧和所有强壮者的勇武

要旨

比湛 bījam 的意思是种子基士拿是一切事物的种子因为与物质自然的接触种子發芽成为各种类移动或不移动的生物雀鸟禽兽人类和其他很多生物是移动的生物体而树木和其它植物则是不移动的——它们不能够走动而祇能够站着每一生物体都包含在八百四十万种生命的种类中他们有些是移动的有些则是不移动的在所有情况下他们生命的种子都是基士拿如在吠陀文学中所说婆罗门或至尊的绝对真理發射出所有事物基士拿是巴拉婆罗门 Parabrahman至尊的精灵婆罗门是非人性的而巴拉婆罗门是人性的非人性的婆罗门是处于人性方面之内——这在博伽梵歌中有所声言因此原本地基士拿是一切事物之源祂便是根有如一棵树的根保持着整棵树基士拿既然是所有事物的根源维系着这个物质展示中的一切东西这也在吠陀文学中证实了Yato vā imāni bhūtāni jāyante「至尊的绝对真理便是一切事物由它而生的」祂是所有永恒的首要永恒祂是所有生物体的至尊生物体祂独自保持着所有生命基士拿也说祂是所有智慧的根源除非一个人具有智慧否则他不能够了解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基士拿

第十一节

    balaṁ balavatām cāhaṁ      kāma-rāga-vivarjitam    dharmāviruddho bhūteṣu      kāmo 'smi bharatarṣabha

balam——力量balavatām——强壮人的ca——和aham——「我」是kāma——热情rāga——依附vivarjitam——免于dharma-aviruddha——并不违背宗教原则bhūteṣu——在所有生物中kāmaḥ——性生活asmi——「我」是bharatarṣabha——啊伯拉达人之主

译文

「我」是强壮者的力量并无情与欲伯拉达人之主(阿尊拿)「我」是性生活它并非与宗教原则背道而驰

要旨

强壮人的力量应该是用来保护弱小而不是用以人身的攻击同样地性生活按照宗教原则(dharma)是为了要产生孩子而不是其它方面父母的责任便是要使他们的后裔有着基士拿知觉

第十二节

    ye caiva sāttvikā bhāvā      rājasās tāmasāś ca ye    matta eveti tān viddhi      na tv ahaṁ teṣu te mayi

ye——所有那些ca——和eva——的确地sāttvikāḥ——在良好型态中bhāvāḥ——生存状态rājasāḥ——热情型态tāmasāḥ——愚昧型态ca——和ye——虽然mattaḥ——由「我」eva——的确地iti——如此tān——那些viddhi——试图去认识na——不tu——但是aham——「我」teṣu——在那些te——他们mayi——向「我」

译文

无论良好热情或愚昧的生存状态都是由「我」的能量所展示在某一方面来说我是一切东西——但是「我」不依靠它们「我」并不是在这物质自然的各类型态之下

要旨

在物质世界中的所有活动都是在物质自然的三种型态下进行虽然这物质的自然型态發自至尊的主——基士拿但是祂不被它们所管辖举例说一个人在国家的法律下可能要被罚但是国王——法律的制定者并不受制于那些法律同样地物质自然的所有型态——良好热情和愚昧——都發自至尊的主基士拿但是基士拿并不受制于物质自然因此祂是湼昆拿 nirguṇa意思是这些昆拿 guṇas 或型态虽然是出自于祂但并不影响祂那便是博伽梵或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特性之一

第十三节

    tribhir guṇamayair bhāvair      ebhiḥ sarvam idaṁ jagat    mohitaṁ nābhijānāti      mām ebhyaḥ param avyayam

tribhiḥ——三个guṇamayaiḥ——由三个昆拿bhāvaiḥ——生存状态ebhiḥ——所有这些sarvam——整个世界idam——在这个世界上jagat——宇宙mohitam——被蒙蔽了na abhijānāti——并不知道mām——向「我」ebhyaḥ——在这之上param——至尊者avyayam——没有竭尽的

译文

整个世界在三种型态「良好热情和愚昧」的蒙蔽下并不知道「我」是超越于这些型态之上和没有竭尽的

要旨

整个世界都是受了物质自然的三种型态所迷惑那些被这三种型态困惑了的人不会理解到超越于这个物质自然的便是至尊的主——基士拿在这个物质世界中每一个人都受三个昆拿 gunas 影响和因此而被困惑

在本性上众生都有着特定的身体和跟着而来的特定精神及心理活动在物质自然的三种型态之下工作的有四类人那些纯粹地在良好型态中的被称为婆罗门那些纯粹地在热情型态中被称为刹怛利耶那些在热情和愚昧两种型态之中的被称为毗舍而那些完全地在愚昧型态中的则被称为戍陀再在这之下的便是动物或禽兽生活不过这些身份并不是永久性的我可能是一个婆罗门刹怛利耶毗舍或其它——但在任何情况之下这生命都是短暂的但是纵使生命是短暂的和我们并不知道在下一生会成为什么仍然由于这迷幻能量的掌握我们将自己处于生命的物质概念之下这样我们便想着我们是美国人印度人苏联人或一个婆罗门印度教徒回教徒等如果我们被物质型态缠绕着我们便会忘记在这些型态之后的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因此主基士拿说人类因为受这自然的三种型态所蒙蔽并不了解到在这物质背景之后的便是至尊的神首

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人类半人神动物等——每一样都是在物质自然的影响之下全部都忘记了超然的最高性格神首那些处在热情和愚昧型态中的人甚至那些在良好型态中的都不能够超越出绝对真理的非人性婆罗门概念他们在至尊主的人性形像(包括拥有全面的美丽富裕知识力量名誉及遁弃)之前感到迷惘当那些在良好中的人也不能够明白时那些在热情和愚昧中的又有什么希望呢基士拿知觉是全部超然于这物质自然的三种型态而那些真正地树立于基士拿知觉的人实际上是得到解脱

第十四节

    daivī hy eṣā guṇamayī      mama māyā duratyayā    mām eva ye prapadyante      māyām etāṁ taranti te

daivī——超然的hi——的确地eṣā——这guṇamayī——包括着物质自然的三种型态mama——「我」的māyā——能量duratyayā——很困难去克服mām——向「我」eva——的确地ye——那些prapadyante——皈依māyām etām——这迷幻的能量taranti——克服te——他们

译文

「我」这包括着物质自然三种型态的神圣能量是难以克服的但是那些已经向我皈依的人能够很容易地超越它

要旨

具有至高无上性格的神首有无数的能量所有这些能量都是神圣的虽然生物体都是祂能量的部份和因而是神圣的但是因为与物质能量的接触他们本来的较高能量被遮盖了既然是这样地为物质能量所遮盖一个人便没有可能克服它的感染力如前所述物质和灵性自然两者既然是从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那里發放出来那便是永恒的生物体属于主较高的永恒本性但因为受了较低的物质本性所沾染他们的迷幻也是永恒的被条限了的灵魂因此被称为尼耶巴达 nitya-baddha或永久地被条限了没有人能够在物质历史中找出一个他变得被条限了的日期而结果他从物质自然掌握中的解脱便是非常之困难虽然物质自然是一个较低的能量但是这个能量却是终极地由生物体所不能超越的至尊旨意所操纵在这里较低的物质自然被定义为有着神圣的本质因为它是由神圣意旨所联系因此较低的自然在主神圣意旨的任命下便奇妙地进行着对物质展示的建造和毁灭吠陀经如下地证实了这一点

    māyāṁ tu prakṛtim vidyān māyinaṁ tu maheśvaram

「虽然摩耶 maya(幻觉)是虚假和短暂的但是摩耶的背后便是至尊的魔术师——至高性格的神首祂是摩黑史瓦拉 Maheśvara至尊的控制者

昆拿的另外一个意思是绳索被局限了的灵魂是紧紧地被迷幻的绳索所綑缚着一个手脚被绑的人不能够自我解脱——他必须要由一个没有受绑的人帮助因为一个被绑的人不能够帮助另外一个被绑的人所以前来拯救的人必定是已经解脱了的因此祇有主基士拿或祂的真正代表——灵魂导师才能救出被局限了的灵魂一个人没有这更高的帮助是不能够脱出物质自然的綑缚奉献性服务或基士拿知觉可以帮助一个人得到这样解放基士拿作为这迷幻能量的主人是可以命令这不被驾驭的能量去解救被局限了的灵魂由于祂对皈依了的灵魂没有原由的仁慈和祂对这原本是祂一个爱子的生物体的父性慈怀祂指令了这个解脱所以向主莲花足下皈依是脱离这严紧的物质自然掌握的唯一方法

Mām eva 二字也很有意思Mām 的意思是祇是向基士拿(韦施纽)而不是梵王或施威神虽然梵王和施威神都非常高超和几乎处于韦施纽的地位但是这些喇若昆拿 rājo-guṇa(热情)和耽末昆拿 tamo-guṇa(愚昧)的化身是不能够将被局限了的灵魂从魔耶的掌握中解救出来换句话说梵王和施威神两者都是在摩耶的影响之下祇有韦施纽才是摩耶的主人因此祇有祂才能够将被局限了的灵魂解脱吠陀经在 tvam eva viditvā 一句中证实了这一点祇有去了解基士拿才可以得到自由就算施威神也说祇有韦施纽的仁慈才能够得到解脱他说

    mukti-pradātā sarveṣāṁ viṣṇur eva na saṁśayaḥ

「毫无疑问地韦施纽是每一个人得到解脱的拯救者

第十五节

    na māṁ duṣkṛtino mūḍhāḥ      prapadyante narādhamāḥ    māyayāpahṛta-jñānā      āsuraṁ bhāvam āśritāḥ

na——不mām——向「我」duṣkṛtinaḥ——邪恶的人mūḍhāḥ——愚蠢的prapadyante——皈依narādhamāḥ——人类中最低的māyayā——由于迷幻的能量apahṛta——被幻觉盗去了jñānāḥ——知识āsuram——恶魔的bhāvam——本性āśritāḥ——接受

译文

那些邪恶的人都很愚昧他们是人类中最低等的人他们的知识被迷幻盗去了他们具有恶魔的无神论本性这些人并不向「我」皈依

要旨

在博伽梵歌中说一个人祇要皈依于具有至尊性格的基士拿的莲花足下便能够超越物质自然的严紧规律在这里跟着而来的问题便是为什么受过高深教育的哲学家科学家商人行政人员和普罗大众的诸领袖并不皈依于最强大的人格性神首史里基士拿的莲花足之下呢人类的领袖都从各种途径有计㓰和不屈不挠地经过很多年和世代去寻找目地 mukti——即从物质自然法律的解脱但是假如祇要简单地皈依于具有至高无上性格神首的莲花足下便能够得到解脱为什么这些聪明勤奋的领袖并不采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呢

梵歌非常坦率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些在社会上真正有学识的领袖如梵王施威神嘉比拉昆玛拉兄弟曼纽维亚萨德瓦拉阿斯陀赞纳伽巴拉达巴利及其后的玛特华阇黎耶喇玛瑙阿阇黎耶史里采坦耶及很多其他的人都是忠心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他们都向最有力量的权威——至尊的人的莲花足下皈依那些实际上不是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和行政人员的人为了物质的目的而以如此姿态出现他们并不接纳至尊主的计㓰和途径他们对神一点也不懂祇是制造出他们自己世俗的计㓰而结果便将他们无可解决的物质生存问题更为复杂化物质能量(自然)是这样地强大以至能抗拒无神论者没有权威的计㓰和挫败所谓「计㓰委员会」的知识

在这里对无神论观念的策㓰人被称为涂士克丁拿 duṣkṛtina 或恶棍克丁拿 Kṛtina 的意思是一个曾经干过有功劳事务的人有时无神主义的策㓰人很聪明和很有功劳因为任何好或坏的巨大策㓰都是需要智慧去执行的但是因为无神论者的脑筋是不正当地用于抗拒至尊主的计㓰所以他们被称为涂士克丁拿表示出他们的智慧和努力是被错误地滥用了

在梵歌中很清楚地指出物质能量是完全地在至尊主的指示下工作它没有独立的权力它是如影随形地工作但侭管这样物质能量是非常有力的而没有神意识的无神论者不能了解它是如何地工作他亦不会知道至尊主的计㓰在迷幻和热情及愚昧的型态下他们所有的计㓰都受到挫败一如赫环耶加施怖 Hiraṇyakaśipu 和瓦顽拿 Rāvaṇa 一样虽然他们都是在物质上非常有学识的科学家哲学家行政人员和教育家然而他们的计㓰都被粉碎了这些涂士克丁拿或恶棍可以被分为下述四种类型

(一)末亥 mūḍhas 是那些非常愚蠢像牛马一般地粗劳工作的人他们想自己享受工作的成果而不想将它们分与至尊最明显的例子便是驴子这低下的动物为它的主人很辛勤地工作驴子实在不知道是为了谁而要日以继夜地工作它满足于为了足以充饥的一堆草和在被主人殴打的恐惧下小睡及在被异性不断地踢蹴的危险下满足性欲而感到乐意驴子有时也朗颂诗歌和哲学但这嘶叫祇是打扰了其他的人这便是不知道为了谁人而工作的愚蠢获利性工作者的处境状况他们并不知道行业(行动)是为了耶冉拿(祭祀)的

很多时那些为了完成自我创造的任务的人日以继夜辛勤地工作而说他们没有时间去听有关于生物体的永恒性问题对于这些末亥可以被毁灭的「物质利益」便是生命的一切——侭管他祇能够享受他们工作成果的一小部份有时为了获利性的得益他们通宵达旦地工作就算得到消化不良或溃疡也满足于不很够的食物他们祇是为了迷幻主人的利益而沉迷于不断日以继夜的工作愚昧的工作者忘记了他们真正的主人而将他们的宝贵时间浪费于事奉财富不幸地他们永远不皈依于所有主人的至尊主人他们也不抽出时间从「正确的资源」聆听祂习惯吃泥土的猪并不去接受用糖和牛酪油造成的蜜饯同样地愚昧的工作者会继续没有厌倦地去聆听推动瞬息的物质世界中世俗力量浪潮产生的感官享受

(二)另外一类型的涂士克丁拿或恶棍被称为拿拉达玛 narādhama或人类中最低等的人拿拉 Nara 是人类的意思而阿达玛 adhama 则是最低的意思在八百四十万种不同的生物体中人类占了四十万种在这之中有很多没有开化低等型态人类生命相对地只有很少类型真正开化了的人那些有着被条件限制了的社会政治及宗教生活原则的人才算开化了的人类那些在社会和政治上發展了而缺乏了宗教原则的也算为拿拉达玛没有神的宗教也不算宗教因为追随宗教原则的目标是去认识至尊的真理和人与祂的关系在梵歌中最高性格的神首很清楚地表示在祂之上再没有权威和祂是至尊的真理开化了的人类生命是为了要使一个人与至尊的真理——最强大的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的永恒关系的失去了的知觉得以复苏谁错过了这个机会的便要被列入为拿拉达玛从训示经典中我们有资料知道当一个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的时候(一个非常不舒适的处境)他向神祈求分娩和答应一旦出世之后他唯一所崇拜的便是祂在困难的时候向神祈求是每一个生物体的原始本能因为他是永恒地与神联系的但一旦出世之后婴儿便忘记了生产时的痛苦也忘记了他的拯救者这全是因为摩耶——迷幻能量的影响

儿童监护人的责任是要将潜服在儿童心里的神圣知觉复苏在曼纽史密弟经 Manu-smṛti 中所训示的十个作为宗教指导原则的感化改造礼仪是要在华纳斯喇玛制度中去复苏对神的知觉但是现在在世界各地任何地方也不再严格地追随这些程序了因此整个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拿拉达玛

当整个世界人口都变成拿拉达玛的时候很自然地他们的所谓教育便被强大的物质自然能量摧毁和化为乌有根据梵歌的标准一个有学识的人便是一个以同样眼光对待一个有学识的婆罗门一只狗一只牛一只象和一个吃狗肉的人那便是一个真正奉献者的看法史里尼铁晏兰达巴布 Śrī Nityānanda Prabhu——作为神圣导师的神首化身——拯救了典型的拿拉达玛察丐 Jagai和马亥 Madhai表示了一个真正奉献者对人类中最低者的仁慈所以被至高性格神首所责难的拿拉达玛祇有因为一个奉献者的仁慈才可以复苏他的灵性知觉

史里采坦耶摩诃巴布在阐扬博伽瓦达达摩 bhāgavata-dharma 或奉献者的活动的时候推荐每人都要服从性地聆听至高性格神首的讯息这个讯息的撮要便是博伽梵歌人类中的最低者祇能通过服从性的聆听而得到拯救但是不幸地他们连这些聆听的机会也不去接受还用说皈依于至尊主的意旨吗人类中的最低者——拿拉达玛祇会完全忽畧了作为人类的首要任务

(三)另外一类的涂士基丁拿被称为摩耶耶巴列达几亚拿 mayayapahrta-jnana或那些被迷幻物质能量影响而抵消了渊博知识的人他们大都是很有学问的伟大哲学家诗人文学家科学家等但是迷幻的能量将他们误引了因此他们违背了至尊的主

在现在的世代有为数不小的摩耶耶巴烈达几亚拿其中一些更是梵歌的学者在梵歌中以简单和直叙的言词声述了史里基士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再没有人相等于祂或比祂更伟大祂被述为是所有人类的原始父亲——梵王的父亲事实上据说史里基士拿不单祇是梵王的父亲更是所有种族生命的父亲祂是非人性婆罗门和巴拉迈玛的根以祂全体出席在每一生物体中作为超灵祂是一切事物的泉源而每人都被劝要向祂的莲花足下皈依侭管有这样多清楚的声言那些摩耶耶巴烈达几亚拿讥笑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和以为祂祇是另外的一个人他们并不知道恩赐的人体生命是摹倣至尊主永恒和超然性特征而设计的

由这一类摩耶耶巴烈达所作的所有对梵歌没有权威性的注译都脱离出巴南巴喇制度权限而成为灵性了解路途上诸多的绊脚石被蒙蔽了的演译者并不皈依史里基士拿的莲花足下他们也不教导其他人去追随这个原则

(四)最后的一类涂士基丁拿被称为阿苏南巴宛阿士列达 āsuraṁ bhāvam āśrita或那些有著邪恶本性的人这一类人是公开的无神论者他们中有些人辩驳说至尊的主不可能降临来到这个物质世界但他们又不能够提出为什么不可以的实质理由其他的人则将祂放在非人性形状之下但梵歌所宣言的则刚刚相反无神论者因为妒忌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他们会在脑海中制造出一系列非法的化身这些以诽谤最高性格神首为生命原则的人不会皈依于史里基士拿的莲花足下

南印度的史里也满拿阇黎耶阿班杜 Śrī Yāmunācārya Albandru 说「我的主啊侭管有着不平凡的品质形状活动侭管的人格被所有的训示经典证实为处于良好型态中侭管被具有高度超然科学知识和处于神圣品质中的著名权威人士所承认是不为有著无神论原则的人所认识的

因此如上述的(一)非常愚蠢的人(二)人类中的最低者的(三)被蒙蔽了的推考者及(四)彻底的无神论者虽然有著所有经典的和权威性的忠告也永不会皈依于具有至高无上性格神首的莲花足下

第十六节

    catur-vidhā bhajante māṁ      janāḥ sukṛtino 'rjuna    ārto jijñāsur arthārthī      jñānī ca bharatarṣabha

catur-vidhāḥ——四类的bhajante——作出服务mām——向「我」janāḥ——人sukṛtinaḥ——那些虔诚的人arjuna——啊阿尊拿ārtaḥ——在困苦中的人jijñāsuḥ——好奇的人artha-arthī——想得到物质利益的人jñānī——一个知道事物是怎样的人ca——还有bharatarṣabha——伯拉达后裔中之俊杰

译文

伯拉达人中之俊杰「阿尊拿」四类虔诚的人对「我」作出奉献性服务——受困苦者想發财致富者好奇者和寻求绝对真理知识者

要旨

上述的人都依照经典的调限原则去做事不同于邪恶的人他们被称为肃基丁拿 sukṛtina或那些遵守经典的规范守则道德和社会法律他们是或多或少地奉献于至尊主的人这些人可以分为四类式那些有时在困苦中的人那些需要金钱的人那些有时很好奇的人和那些有时追寻绝对真理知识的人这些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来到主的跟前作出奉献性服务这些不是纯洁的奉献者因为他们都是以奉献性服务来满足某些热望纯洁的奉献性服务是没有热望和没有物质得益的欲念在巴帝拉三灭达申度 Bhakti-rasāmṛta-sindhụ中对纯洁的奉献作出以下的定义

    anyābhilāṣitāśūnyaṁ jñāna-karmādy-anāvṛtam    ānukūlyena kṛṣṇānuśīlanaṁ bhaktir uttamā

「一个人应该对至尊的主基士拿以好意作出超然的爱心服务和没有物质获利性活动得益或哲学性推考的意念那便被称为纯洁的奉献性服务

当这四类人来到至尊主的跟前作出奉献服务和因为与一个纯洁奉献者的接触而被完全净化后他们自己也变成纯洁的奉献者对于那些自私没有规律和没有精神目标的恶人来说作出奉献性服务是很困难的但他们之中有些人因为偶然的机会而与一个纯洁的奉献者接触他们也可以成为纯洁的奉献者

那些经常地孜孜于获利性活动的人在物质困苦中来到主的跟前那时候与纯洁奉献者的联系便开始这些人在困苦中成为了主的奉献者那些在沮丧中的人有时也前来与纯洁的奉献者接触和变得好奇地想知道有关于神的事同样地当枯涸的哲学家在每一学术途径上感到失望时他们有时也想知道神他们来到至尊主的跟前作出奉献性服务因而超越了非人性婆罗门及局部的巴拉迈玛知识及因为至尊主或祂纯洁奉献者的恩赐而得到人性神首的概念总括来说当在困苦中的人好奇者追寻知识者及那些需要金钱的人免于所有的物质欲望和当他们完全地了解到物质的报酬与灵性进步无关时他们也变成纯洁的奉献者这样的一个净化阶段未达到之前对主作出超然性服务的奉献者便沾染了获利性活动如他们追寻世俗的知识等因此一个人要超越所有这些习性才能够达到纯洁奉献性服务的阶段

第十七节

    teṣāṁ jñānī nitya-yukta      eka-bhaktir viśiṣyate    priyo hi jñānino ' tyartham      ahaṁ sa ca mama priyaḥ

teṣām——在他们中jñānī——在完整知识中nitya-yuktaḥ——经常地从事于eka——唯一的bhaktiḥ——奉献性服务viśiṣyate——特別地priyaḥ——很亲切hi——的确地jñāninaḥ——在知识中的人atyartham——高度地aham——「我」是saḥ——他ca——还有mama——「我」的priyaḥ——亲切

译文

在这些人当中有著完整的知识通过纯洁奉献性服务与我联系的智者为最佳因为他对「我」很亲切而「我」对他也很亲切

要旨

在免于所有物质欲望的沾染后受了困苦的人好奇者贫穷者和追寻至尊知识者全都可以成为纯洁的奉献者但其中谁有著绝对真理的知识和免于所有物质欲望便变成主一个真正的纯洁奉献者在这四类人中主说有著完整知识和同时地从事于奉献性服务的奉献者为最佳在追寻知识的过程中一个觉悟到他自己是不同于他的物质身体的人再进一步便达到非人性婆罗门和巴拉迈玛的知识当一个人完全地净化了以后他便觉悟到他的法定性地位是作为神的永恒仆人通过这样与纯洁奉献者的联系好奇者受了困苦者物质改善的追求者及在知识中的人他们全部都纯洁起来了不过在这初步的阶段中那个对至尊主有著完整知识和同时地作出奉献性服务的人对于主来说是非常亲切的谁处在对于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超然性纯洁知识中他便在奉献性服务中受到保护以至不为物质的沾染所触及

第十八节

    udārāḥ sarva evaite      jñānī tv ātmaiva me matam    āsthitaḥ sa hi yuktātmā      mām evānuttamāṁ gatim

udārāḥ——豁达的sarve——所有eva——的确地ete——这些jñānī——在知识中的人tu——但是ātmā eva——就像「我自己」一样me——「我」的matam——意见āsthitaḥ——处于saḥ——他hi——的确地yukta-ātmā——从事于奉献性服务mām——向「我」anuttamām——最高的目标gatim——目的地

译文

所有这些奉献者无可疑问地都是豁达的灵魂但谁处于对「我」的知识中我便真正地将他当作为居处于「我」的人因为对「我」超然性服务的从事他达到了「我」

要旨

并不是主对其他知识没有这样完整的奉献者不亲切主说他们全都很豁达因为不论为了任何原因来到主跟前的人都被称为哲人 mahātmā 或伟大的灵魂那些想从奉献性服务中得到一些利益的人因为有感情的交换也被主所接受他们向主祈求一些物质利益是出自爱心当他们得到了以后感到的满足使他们在奉献性服务的路途上更进一步但是在完整知识中的奉献者被主视为对祂很亲切因为他唯一的目的是以爱和奉献事奉至尊的主这样的一个奉献者连一秒钟也不离对至尊主的侍奉和接触同样地至尊的主也很爱好祂的奉献者和不会离开祂

在史里玛博伽瓦谭(9.4.57)中主说

    ahaṁ bhakta-parādhīno hy asvatantra iva dvija    sādhubhir grasta-hṛdayo bhaktair bhakta-jana-priyaḥ

「奉献者经常地在『我』的心中而『我』也经常地在奉献者的心中奉献者除了我之外并不知道任何事而『我』也不能够忘记奉献者在『我』和纯洁的奉献者之间有一个很亲密的关系在完整知识中的纯洁奉献者从不离开灵性接触因此『我』对他们非常亲切

第十九节

    bahūnāṁ janmanām ante      jñānavān māṁ prapadyate    vāsudevaḥ sarvam iti      sa mahātmā sudurlabhaḥ

bahūnām——很多人janmanām——投生ante——以后jñānavān——拥有知识的人mām——向「我」prapadyate——皈依vāsudevaḥ——万原之原sarvam——所有iti——如此saḥ——这样mahātmā——伟大的灵魂sudurlabhaḥ——很罕有

译文

经过很多次诞生及死亡后一个真正地处于知识中的人向「我」皈依他知道「我」是万原之原和一切的所在这样的一个伟大灵魂是很罕有的

要旨

生物体在经过很多很多世代地执行奉献性服务或超然性的仪节后便可能会真正地处于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灵性自觉最后目标的纯洁超然知识在开始灵性觉悟的时候一个人试图放弃他对物质主义的依附而有些非人性主义的倾向但当他更进一步时他便能够了解到在灵性生活中是有活动的及这些活动组成了奉献性服务觉悟到这点以后他便会依附著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和向祂皈依在那时候一个人便了解到主史里基士拿的仁慈是一切祂是万原之原而这个物质展示并不是离开祂而独立的他觉悟到物质世界是灵性多样化的歪曲反映和每一件事与至尊主基士拿都有一个关系因此他所想的每一件事都以与瓦苏弟瓦 Vāsudeva 或史里基士拿有关为出發点这样的一个瓦苏弟瓦的宇宙性观念显示出一个人对至尊主史里基士拿作为最高目标的全面皈依这样地皈依的伟大灵魂很罕有

在史威达斯华达拉奥义书 Śvetāśvatara 的第三章中对这一节有很好的解释「在这个身体中有说话听及心智活动等的能力但是如果这些不与至尊的主联系便不算重要因为瓦苏弟瓦是遍透的和一切事物都是瓦苏弟瓦奉献者在完整知识中向祂皈依」(与博伽梵歌7.17及11.40比较)

第二十节

    kāmais tais tair hṛta-jñānāḥ      prapadyante 'nya-devatāḥ    taṁ taṁ niyamam āsthāya      prakṛtyā niyatāḥ svayā

kamaiḥ——由于欲望taiḥ——那些taiḥ——那些hṛta——歪曲了jñānāḥ——知识prapadyante——皈依anya——其他devatāḥ——半人神tam——那tam——那niyamam——规则āsthāya——追随prakṛtyā——本性上niyatāḥ——控制下的svayā——由他们自己

译文

那些心意被物质欲望歪曲了的人向半人神皈依和根据他们自己的本性追随特定的祭祀守则

要旨

那些免于所有物质沾染的人向至尊的主皈依和从事于对祂的奉献性服务一旦物质的沾染未完全地被洗脱他们在本性上便是非奉献者但是就算那些有著物质欲望和向至尊主求庇护的人也不十分被外在的能量所吸引因为他们找到了正当的目的很快便能免于物质欲念在史里玛博伽瓦谭中推荐不论一个人是否免于所有物质欲望或是充满著物质欲望或想从物质沾染中得到解脱或是一个没有物质感官满足欲望的纯洁奉献者都应该皈依于瓦苏弟瓦和崇拜祂

在博伽瓦谭中说那些丧失了灵性的感觉智慧较低的人为了即时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求半人神的庇护一般来说这些人并不走向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因为他们是处于物质的特定型态(愚昧和热情)中而崇拜各类的半人神他们遵照崇拜的规范守则而感到满足半人神崇拜者是因为少许的欲望动机和并不知道怎样去达到至尊的目的但一个至尊主的奉献者却不会被误引因为在吠陀文学中对不同目的推荐崇拜不同的半人神(例如一个有病的人被推荐去崇拜太阳)那些不是主的奉献者的人以为为了某些目的半人神比较至尊主好但是一个纯洁的奉献者知道至尊主基士拿是一切的主人在采坦耶查里丹灭达经 Caitanya-caritāmṛta 中说祇有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基士拿——是主人其他的都是仆人因此一个纯洁的奉献者永不为了他物质需要的满足而去崇拜半人神祂完全依赖至尊的主纯洁的奉献者满足于祂所赐的任何东西

第二十一节

    yo yo yāṁ yāṁ tanuṁ bhaktaḥ      śraddhayārcitum icchati    tasya tasyācalāṁ śraddhāṁ      tām eva vidadhāmy aham

yaḥ——那yaḥ——那yām——一个yām——一个tanum——形状的半人神bhaktaḥ——奉献者śraddhayā——以信念arcitum——去崇拜icchati——欲望tasya——那样的tasya——那样的acalām——稳定的śraddhām——信仰tām——他eva——确实地vidadhāmi——献出aham——「我」

译文

「我」以超灵的身份处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一旦一个人想欲崇拜半人神「我」便稳定他的信仰好使他能够将他自己奉献于某特定的神祇

要旨

神对每一个人都给与自主权因此假如一个人想欲得到物质享受和很诚恳地想从物质的半人神中得到这些方便至尊主作为每一个人心中的超灵了解到这一点和给与这些人方便作为众生的至尊父亲祂并不阻碍他们的自由还给与方便好使他们能够满足他们的物质欲望有些人或许会问为什甚全能的主给与生物体享受这个物质世界的方便而让他们堕入物质能量的陷阱呢答案便是如果作为超灵的至尊主并不给与这些方便便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意义因此祂给与每一个人完全的自主——任他喜欢怎样——但祂终极的训示却是在博伽梵歌中人类应该放弃所有其它的事务和没有保留地向祂皈依那便会使人快乐

生物体和半人神两者都要服从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意旨因此生物体不能够单靠自己的意欲去崇拜半人神半人神没有至尊的旨意也不能赐与任何恩惠正所谓没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意旨便连一根草一片叶也不能动一般来说在物质世界中受到困苦的人走往半人神这是吠陀文学的劝告一个想得到某些东西的人可以崇拜某某半人神举例说一个有病的人被推荐去崇拜太阳神一个想得到教育的人可以崇拜知识女神——莎拉斯瓦蒂 Sarasvatī一个想得到一个美貌妻子的人可以崇拜女神奥玛 Umā施威神的妻子所以在教训集 śāstras(吠陀经典)中对各不同半人神不同型态的崇拜有这些推荐因为一个特定的生物体想享受某一特定的物质利便主便鼓励他以一个强烈的意念去从那特定的半人神中得到恩赐所以他得到成功生物体对某类半人神特定型态的奉献态度也是由主所安排半人神不能够以这种密切的关系灌输于生物体的身上而是因为处于所有生物体中的超灵——至尊主基士拿给与了人这刺激去崇拜某某半人神半人神实际上便是至尊主宇宙身体的不同部份因此他们并没有自主在吠陀文学泰铁尼耶奥义书 Taittirīya Upaniṣad 第一个阿努瓦伽 Anuvāka 中说「作为超灵的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也处于半人神的心中因此祂通过半人神而安排满足生物体的欲望但半人神和生物体两者都有赖于至尊的意旨他们并不是独立的

第二十二节

    sa tayā śraddhayā yuktas      tasyārādhanam īhate    labhate ca tataḥ kāmān      mayaiva vihitān hi tān

saḥ——他tayā——以那śraddhayā——以信心yuktaḥ——赐与tasya——他的ārādhanam——崇拜īhate——寻求labhate——达到ca——和tataḥ——由那kāmān——欲望mayā——由「我」eva——单独地vihitān——调限了的hi——为了tān——那些

译文

既然被赐与了这样的一个信仰他便对某一特定的半人神追寻恩惠从而得到他的想欲但实际上这些利益都祇是由「我」所施与

要旨

没有至尊主的准许半人神是不能够对奉献者施与恩惠生物体可能忘记了一切事情都是至尊主的产业半人神却不会忘记因此对半人神的崇拜和欲望的达到并不是由于半人神而是由于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安排智慧较低的生物体并不知道这一点因此他愚昧地走到半人神的面前求取一些利益但是当一个纯洁的奉献者需求一些东西的时候他祇是向至尊的主祈祷不过祈求物质利益并不是一个纯洁奉献者的象征通常一个生物体是因为热衷于满足他的欲念而去祈求半人神当生物体想得到一些不正当的东西而主自己并不去满足他这个欲望的时候便有这种事情發生在采坦耶查理丹灭达经中一个人崇拜至尊的主而同时地想得到物质享乐是自相矛盾的对主的奉献性服务和对半人神的崇拜并不是在同一层次因为对半人神的崇拜是物质的而对至尊主的奉献性服务则完全是灵性的

对于那些想回到神首的生物体来说物质欲望是一种障碍因此一个主的纯洁奉献者并不如宁愿崇拜半人神而不从事对至尊主作出奉献性服务的与智慧较低的生物体那样可以得到物质的利益

第二十三节

    antavat tu phalaṁ teṣāṁ      tad bhavaty alpa-medhasām    devān deva-yajo yānti      mad-bhaktā yānti mām api

antavat tu——有限和短暂的phalam——果实teṣām——他们的tat——那bhavati——变成alpa-medhasām——那些祇有少许智慧的人的devān——半人神的星球deva-yajaḥ——半人神的崇拜者yānti——达到mat——「我」的bhaktāḥ——奉献者yānti——达到mām——向「我」api——必定地

译文

智慧低的人崇拜半人神他们所得的结果是有限和短暂的那些崇拜半人神的人去到半人神的星球而「我」的奉献者则终极地达到「我」的至尊星球

要旨

有些梵歌的评述者说一个崇拜半人神的人也可以达到至尊的主但在这里很清楚地指出半人神的崇拜者走往各半人神所居处的不同恒星体系如一个崇拜太阳的人到达太阳一个崇拜月亮的半人神的人会去到月亮一样同样地一个人如果想崇拜一个半人神如因陀罗 Indra他便能够到那特定神祇的星球并不是每一个人不论所崇拜的是那一个半人神都会达到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这一点在这里被否认了因为在这里很清楚地说明崇拜半人神的去到物质世界的不同恒星但是至尊主的奉献者直接地去到具有至高性格神首的至尊恒星

在这里可能会被问到的一点是假如半人神是至尊主身体的各不同部份到崇拜他们也应该会得到相同的后果不过半人神的崇拜者是智慧较低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食物应该送到身体的那一部份去他们中有些人甚至愚蠢到说有很多部份和许多方法去供应食物这并不是很乐观的看法有人可以通过耳或眼供应食物给身体吗他们并不知道那些半人神是至尊主宇宙身体的不同部份而在愚昧中他们相信了每一个半人神都是一个不同的神和是至尊主的一个较量者

不单祇半人神是至尊主的所属部份一般的生物体也是在史里玛博伽瓦谭中说婆罗门是至尊者的头刹怛利耶是手臂等而他们全都各有不同功用所以不论一个人是在任何处境假如他知道半人神和他自己两者都是至尊主的所属部份他的知识便是完整的但是假如他不明白到这一点他便抵达半人神所居住的不同恒星这并不是奉献者所抵达的同一目的地

由半人神所恩赐的果实是可以毁灭的因为在这个物质世界中恒星半人神和他们的崇拜者都是可以毁灭的这些是智慧较低的生物体所执行的崇拜因为从事于基士拿知觉对主奉献性服务中的奉献者得到充满著知识的永恒存在他的成就和普通半人神崇拜者的成就不同至尊主是无限的祂的恩惠是无限的祂的仁慈是无限的因此主对祂纯洁的奉献者的仁慈也是无限的

第二十四节

    avyaktaṁ vyaktim āpannaṁ      manyante mām abuddhayaḥ    paraṁ bhāvam ajānanto      mamāvyayam anuttamam

avyaktam——并不展示的vyaktim——人格āpannam——达到manyante——想mām——向「我」abuddhayaḥ——智慧较低的人param——至尊bhāvam——生存状况ajānantaḥ——没有知道mama——「我」的avyayam——不会被毁灭的anuttamam——最精细的

译文

那些不认识「我」的没有智慧的人以为「我」有著这个形状和人格因为他们肤浅的知识他们不知道「我」有这不会转变的和至尊的更高本性

要旨

半人神的崇拜者被描述为智慧较低的人在这一节中对非人性主义者也有同样的描述主以祂的人性形状跟阿尊拿讲话然而非人性主义者因为出于愚昧而辩说至尊的主终极地是没有形状的也满拿阇黎耶 Yāmunācārya——一个自喇玛瑙阿阇黎耶开始的使徒传递系列中主的伟大奉献者在这方面写了两段很适合的句语他说「我亲爱的主啊像华沙廸瓦 Vyāsadeva 及拿拉达 Nārada 等奉献者知道是具有性格的神首通过认识不同的吠陀文学一个人便可以知道的特性的形状和的活动这样一个人便可以了解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但是那些在热情和愚昧型态中的人恶魔非奉献者都不能够了解他们是不会了解无论这些非奉献者怎样精于研究吠檀多经奥义书和其它的吠陀文学他们都没有可能会了解具有性格的神首

在婆罗贺摩三灭达经中说具有性格的神首并不单靠通过研读吠檀多文学而能够了解祇有由于至尊主的仁慈才可以知道祂至尊的性格因此在这一节中很清楚地指出不单祇半人神的崇拜者智慧较低那些没有一点儿真正基士拿知觉意识而从事于吠檀多和吠陀文学推考的非人性主义者也智慧较低他们不能了解神的人格本性有著绝对真理是非人性的印象的人被描述为阿苏拉 asuras意思是那些不知道绝对真理的终极形状的人在史里玛博伽瓦谭中说至尊的觉悟自非人性的婆罗门开始和跟着提升至局限了的超灵——而绝对真理的终极便是具有性格的神首现代的非人性主义者智慧更低因为他们连他们的伟大前辈——特別指出基士拿是具有至高无上性格神首的山伽阿阇黎耶 Śaṅkarācārya 也不追随因此非人性主义者既然不知道至尊的真理便以为基士拿祇是廸瓦姬和瓦苏弟瓦的儿子或是一个王子或是一个有力量的生物体在博伽梵歌中也非议了这一点「祇有愚蠢的人当作『我』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事实上没有作出奉献性的服务和没有發展基士拿知觉一个人是不能够了解基士拿的梵歌证实了这一点

一个人祇通过智力推考或讨论吠陀文学是不能够了解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基士拿或祂的形状品质或名字一个人祇有通过奉献性服务去了解祂当一个人完全地从事于基士拿知觉开始歌颂摩诃曼陀罗——哈利基士拿哈利基士拿基士拿基士拿哈利哈利哈利喇玛哈利喇玛喇玛喇玛哈利哈利时——一个人才能够了解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不是奉献者的非人性主义者以为基士拿有著一个由这个物质自然组成的身体祂的所有活动祂的形状和一切都是摩耶这些非人性主义者被称为摩耶华弟他们并不知道终极的真理

在第二十节中很清楚地说明了「那些被欲念所蒙蔽的人向各类不同的半人神皈依」除了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之外还有著他们各不同恒星的半人神(博 7.23)而主也有一个恒星半人神的崇拜者去到半人神的不同恒星而主基士拿的奉献者去到基士拿珞伽的恒星这些都被说明了但是愚蠢的非人性主义者依然以为主是没有形像的和祂那些形状都是附加品从梵歌的研读中可以知道难道半人神和他们的居所都是非人性的吗很明显地半人神和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基士拿都不是非人性的他们全都是人主基士拿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祂有著祂自己的恒星而半人神也有著他们的

因此一元论以为终极真理是没有形状和形状是附加上去的争论并不真实在这里很明显地指至尊形状并不是附加上去的从梵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半人神的形像和至尊主的形像是同时地存在而主基士拿是永恒知识快乐——萨安南达 sac-cid-ānanda 的吠陀诸经也证实了至尊的绝对真理是安南达摩耶 ānandamaya或是充满着欢愉快乐祂是阿巴耶萨 abhyāsāt——本性上是无限吉兆品质的泉源在梵歌中主说虽然祂是阿伽 aja(不是生出来的)但祂仍然出现这些是我们应该从梵歌中去了解的事实我们不能够理解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怎样能够是非人性的在梵歌的宣言来说非人性一元论者的附加理论是错误的在这里很明显地至尊的绝对真理主基士拿是有著形状和性格的

第二十五节

    nāhaṁ prakāśaḥ sarvasya      yoga-māyā-samāvṛtaḥ    mūḍho 'yaṁ nābhijānāti      loko mām ajam avyayam

na——不aham——我prakāśaḥ——展示sarvasya——向每一个人yoga-māyā——内在的能量samāvṛtaḥ——盖上mūḍhaḥ——愚蠢的ayam——这na——不abhijānāti——可以了解lokaḥ——这些智慧较低的人mām——「我」ajam——不是生出来的avyayam——不会竭尽的

译文

「我」从不向愚蠢的和没有智慧的人展示对于他们来说「我」是被「我」的永恒创造性能量(瑜伽摩耶 yoga-māyā)所遮盖著因此这个被蒙蔽了的世界并不认识「我」「我」不是生出来的我是没有错误的

要旨

有人或许会争论说既然基士拿曾经降临到这个地球上和能够被每一个人所亲眼看到为什么祂现在不展示于每一个人面前呢而实际上祂从未对每一个人都展示当基士拿出现的时候祇有很少的人能够了解祂是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当库勒 Kurus 族群集施素巴拉 Śiśupāla 斥驳基士拿被选举为大会的主席时彼斯玛 Bhīṣma 支持祂和宣布祂是至尊的神同样地祇有班杜瓦兄弟 Pāṇḍavas 和其他一部份很少的人而不是每一个人知道祂是至尊者祂并不展示于非奉献者和普通人的跟前因此在梵歌中说除了祂纯洁的奉献者之外所有人都以为祂是像他们一样祂祇是展示于祂奉献者的面前作为快乐的泉源至于对其他的人对没有智慧的奉献者来说祂是被祂的外在能量所遮盖

在琨提 Kuntī 的颂祷(史里玛博伽瓦谭1.8.18)中说主是被瑜伽摩耶的帘子所遮盖因此普通人是不能够了解祂的琨提祷告「啊我的主是整个宇宙的维持者的奉献性服务是最高的宗教原则因此我祷求也维持我的超然性形像被瑜伽摩耶所遮盖婆罗约弟 brahmajyoti 是内在能量的外壳仁慈地揭开这阻碍让我看到的萨安南达维伽哈——永恒的快乐及知识形象的灿烂光芒

在梵歌的第十五章中也提及到这个瑜伽 摩耶帘帐在祂超然快乐及知识的永恒形状中的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是被婆罗约弟永恒能量所遮盖因此智慧没有这样高的非人性主义者便不能够看见至尊也在史里玛博伽瓦谭(10.14.7)中有一段梵王的祷告「啊至尊性格的神首超灵所有神秘的主人谁人能够估计在这个世界上的能量和消遣时光呢是经常地在扩展的永恒能量因此没有人能够了解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和学者可以研究物质世界或恒星中的原子结构但他们仍然不能够计算的能量和潜藏侭管出现在他们的前面」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主基士拿不但不是生出来的而且祂是阿维耶耶 avyaya不会竭尽的祂的永恒形状是快乐和知识而祂的能量也全部是用之不竭

第二十六节

    vedāhaṁ samatītāni      vartamānāni cārjuna    bhaviṣyāṇi ca bhūtāni      māṁ tu veda na kaścana

veda——知道aham——「我」sama——同样地atītāni——过去vartamānāni——现在ca——和arjuna——啊阿尊拿bhaviṣyāṇi——将来ca——还有bhūtāni——生物体mām——「我」tu——但是veda——知道na——不kaścana——任何人

译文

阿尊拿作为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我」知道过去已發生的一切事情现在正發生的一切事情和将来所要發生的一切事情「我」也知道所有的生物体但「我」却没有人知道

要旨

在这里很清楚地说明了人性与非人性的问题假如具有至高无上性格神首基士拿的形状如非人性主义者所说是摩耶是物质的话祂便会像生物体一样改变祂的身体和忘记祂前生的一切事情任何一个有着物质身体的人不能够记忆他过往的一生亦不能够预知来生也不能够预测到他这一生将会变得怎样因此他不能够知道在过往现在和将来發生的事情除非一个人是从物质沾染中得到解脱不然他不能够知道过往现在和将来

主基士拿不同于普通的人类祂明显地说祂完全知道过往已發生的事情现在正發生的事情和将来会發生的事情在第四章中我们知道主基士拿记得起祂在亿万年前教导过太阳神维瓦士环基士拿知道每一个生物体因为祂以至尊灵魂的身份处于每一生物体的心中但作为具有至高无上性格的神首侭管祂以超灵的身份处于每一生物体中和祂超越物质空间的存在智慧较低的人不能够觉悟到祂是至尊的人肯定地史里基士拿的超然性身体是不会毁灭的祂就像太阳一样而摩耶则像一朵云在物质世界中有着太阳云朵和不同的星星和星球在天空的云朵可能暂时地遮盖了这些但这遮盖祇是显现于我们有限的视野之内太阳月亮和星星其实并没有被遮盖同样地摩耶不能够遮盖至尊的主由于祂的内在能量祂并不展示于智慧较低的人仕如在本章中第三节所述在亿万人中祇有一些人想使这人体的生命变得完整而从数以千计这些完整了的人当中或许祇有一个人了解主基士拿是什么就算一个人完整地觉悟到非人性的婆罗门或局限了的巴拉迈玛如果不是处于基士拿知觉中他没有可能去了解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史里基士拿

第二十七节

    icchā-dveṣa samutthena      dvandva-mohena bhārata    sarva-bhūtāni saṁmohaṁ      sarge yānti parantapa

icchā——欲望dveṣa——憎恨samutthena——生长dvandva——二元性mohena——克服bhārata——伯拉达人中的俊杰sarva——所有bhūtāni——生物体sammaham——走进迷惘中sarge——在创造中yānti——去parantapa——啊敌人的征服者

译文

伯拉达人中的俊杰(阿尊拿)敌人的征服者所有的生物体都生于迷惘中被欲望与憎恨的二元性所征服

要旨

生物体的真正法定性地位是服从于至尊的主因为祂是纯洁的知识当一个人被蒙骗而脱离于这真正的知识时他便被迷幻的能量所控制而不能够了解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这迷幻能量展示于欲望与憎恨的二元性中因为欲望与憎恨愚昧的人想变成与至尊的主合一和妒忌作为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基士拿不十分地被欲望和憎恨蒙蔽或沾染了的纯洁奉献者能够了解主史里基士拿是因祂的内在能量而出现但那些被二元性和无知所蒙蔽了的人以为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是由物质能量所创造的这是他们的不幸这些被蒙骗了的人象征式地处于毁谤与荣誉困苦与快乐女人与男人好与坏快乐与痛苦等的二元性中和想着「这是我的妻子这是我的房屋我是这间屋的主人我是这妻子的丈夫」这些都是迷惘的二元性那些这样地为二元性所蒙骗的人是完全地愚昧因此不能够了解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

第二十八节

    yeṣāṁ tv anta-gataṁ pāpaṁ      janānāṁ puṇya-karmaṇām    te dvandva-moha-nirmuktā      bhajante māṁ dṛḍha-vratāḥ

yeṣām——谁的tu——但是anta-gatam——完全地铲除了pāpam——罪恶janānām——人的puṇya——虔诚的karmaṇām——过往的活动te——他们dvandva——二元性moha——迷惘nirmuktāḥ——免于bhajante——崇拜mām——「我」dṛḍha-vratāḥ——以决心

译文

那些在以前世代和这一世中干着虔诚活动完全地铲除罪恶活动和免于被二元性迷惘的人抱着决心从事于对「我」的服务

要旨

在这一节中所提及的是那些有资格被提升至超然性地位的人那些有罪恶无神论愚蠢及欺诈的人是很难超越欲望与憎恨的二元性祇有那些在他们的生命中实施宗教的规律性原则虔诚地去行动和征服了罪恶性反应的人才能够接受奉献性服务和慢慢地提升到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纯洁知识中慢慢地他们便能够处于冥想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神昏中那便是处于灵性层次的程序在能够拯救別人于迷惘中的纯洁奉献者的联系下这种基士拿知觉的提升是可能的

在史里玛博伽瓦谭中说如果一个人想真正地得到解脱他便要对奉献者作出服务但一个与唯物论者为伍的人便是在带往生命最黑暗地方的途径中主的所有奉献者足迹遍布这个地球是为了要唤醒在迷惘中被条限了的灵魂非人性主义者并不知道忘记了他们作为至尊主属下的法定性地位是对神的法律最大的违犯除非一个人是重新地处于他自己的法定性地位中否则他是不能够了解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或完全地以决心从事于对祂的超然性爱心服务

第二十九节

    jarā-maraṇa-mokṣāya      mām āśritya yatanti ye    te brahma tad viduḥ kṛtsnam      adhyātmaṁ karma cākhilam

jarā——老年maraṇa——死mokṣāya——为了解脱的原因mām——向「我」āśritya——求庇护yatanti——努力于ye——所有这些te——这样的人brahma——婆罗门tat——实际上viduḥ——他们知道kṛtsnam——一切事情adhyātmam——超然的karma——获利性活动ca——还有akhilam——完全地

译文

努力于从老年和死亡中得到解脱的聪明人以奉献性服务向「我」求庇护实际上他们是婆罗门因为他们完全地知道一切有关于超然性及获利性活动的东西

要旨

死所影响的是这个物质身体而不是灵性的身体灵性身体并没有生所以一个得到一个灵性身体的人便变成了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同伴和从事于永久奉献性服务及真正地得到解脱Ahaṁ brahmāsmi我是精灵据说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是婆罗门——灵魂体如在这一节中所述这生命的婆罗门概念也是奉献性服务纯洁的奉献者是超然地处于婆罗门的层次他们知道一切有关于超然性与物质性活动的事情

四类处于对主超然性服务的不纯洁奉献者因为主的恩泽而达到他们个別的目的当他们完全地基士拿知觉着的时候他们实际上享受着与至尊主作伴之乐但那些崇拜半人神的人永远不能够达到在祂至尊恒星中居住的至尊主就算智慧较低的婆罗门觉悟了的人也不能够达到名为高珞伽温达文拿 Goloka Vṛndāvana 的基士拿最高恒星实际上祇有从事于基士拿知觉(mam asritya)活动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婆罗门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努力去达到基士拿恒星这些人对基士拿没有怀疑因此他们事实上便是婆罗门

那些从事于崇拜主的形状(或称阿察 arcā)的人或那些祇是为了要从物质綑缚中得到解脱而从事于对主冥想的人也因为主的恩赐而被称为有婆罗门含义的阿赫布达 adhibhūta 等主将会在下一章中加以解释

第三十节

    sādhibhūtādhidaivaṁ māṁ      sādhiyajñaṁ ca ye viduḥ    prayāṇa-kāle 'pi ca māṁ      te vidur yukta-cetasaḥ

sa-adhibhūta——物质展示的管制原则adhidaivam——所有半人神的基根mām——「我」sa-adhiyajñam——维系着所有的祭祀ca——和ye——那些viduḥ——知道prayāṇa——死亡的kāle——时候api——就算ca——和mām——「我」te——他们viduḥ——知道yukta-cetasaḥ——以稳定的心意

译文

那些知道「我」是至尊的主是物质展示的管制原则知道「我」是所有半人神的基根和维系着所有祭祀的人能够以稳定的心意了解「我」与及在死亡的时候也认识「我」

要旨

在基士拿知觉中去行动的人永不完全地脱离于了解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神首的途径在基士拿知觉的超然连系中一个人可以了解至尊的主怎样地是物质展示和甚至半人神的管辖原则慢慢地由于这超然的连系一个人变得深信着具有至尊无上性格的神首而在死亡的时候这样一个基士拿知觉着的人在死亡的时候也永不忘记基士拿当然他便被提升至至尊主的星球高珞伽温达文拿

这第七章特別地解释到一个人如何能够成为一个完全地基士拿知觉着的人基士拿知觉的开端是与在基士拿知觉中的人联系这种联系是灵性的和直接地置于与至尊主的接触而由于祂的恩泽一个人便能够了解基士拿是至尊的神在同时一个人也可以真正地了解生物体的法定地位和生物体怎样忘记基士拿和变成受綑绑于物质活动中生物体在良好的连系下慢慢地發展基士拿知觉便能够了解由于忘记了基士拿他便受着物质自然法律的条限他也能够了解到这人体的生命是一个复苏基士拿知觉的机会和应该尽量地被利用作去得到至尊主没有原由的慈怀

在这一章中讨论过很多题目在困苦中的人好奇的人对物质追求的人对婆罗门的知识对巴拉迈玛的知识从生死的解脱和对至尊主的崇拜不过那些在基士拿知觉上实际地高超的人并不计较这些不同的方式他祇是直接地从事于基士拿知觉的活动和因而实际地达到他作为主基士拿永恒仆人的法定性地位在这一个境界中他在纯洁的奉献性服务里以聆听和赞颂至尊的主为乐他深信这样地做他所有的目标便会得到满足这坚决的信念称为狄陀瓦达 dṛḍha-vrata这是巴帝瑜伽或超然性爱心服务的开始这便是所有经典的判决这梵歌的第七章便是这决断的大要

这样便结束了巴帝维丹达对史里玛博伽梵歌第七章有关于绝对真理认识的要旨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博伽梵歌(卷7)
关闭
博伽梵歌(卷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