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结集〕

有五种之眼无比伦之胜者四十五年间立〔于世〕世间所有之事所有方法之成果(一)于拘尸那罗双生之沙罗树间殊胜之〔处〕于吠舍佉月满月之日世彼灯明(释尊)入于涅槃(二)集其处而来之比丘同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天子亦超越算术之道(三)此中七十万〔得〕解脱之比丘而长老摩诃迦叶其时为大[P.92]众之上座(四)〔火葬供养等〕大师遗身舍利之处理后彼大长老愿大师之法久住〔于世〕(五)〔且〕于十力世尊般涅槃后七日思晚年僧善贤放不稳之言(六)〔佛[P.93]之〕施法服己又〔佛〕置己于平等之位思及牟尼尊垂慈悲为行正法之合诵得正等觉者之印可学持九分教所有有〔德〕分之行者以漏尽殊胜大比丘阿难长老故选出五百名少数一名(七~九)其次由诸比丘求行合诵亦选阿难长老此无彼而不能行此事(一〇)

善歌舞七日与舍利供养之七日如斯一切世间悲愍者〔之涅槃〕过半月而后(一一)「吾等于王舍城入雨安居为正法结集他之〔比丘〕等不可住于其处」如斯决议(一二)忧沈之大众到处安慰此等诸长老游行于阎浮洲(一三)于阿沙荼月之白分愿〔久〕住白分〔正法〕长老等来四要具备之王舍城(一四)于此处入雨安居之摩诃迦叶为首具坚实之德熟知正觉者之意此等诸长老(一五)于雨安居之第一月语阿阇世王请行一切住院之修理(一六)

[P.94]住院修理毕彼等问王曰「今吾等行正法之合诵」(十七)「应设于何」彼等谓「会所」王问「于何处」彼速彼等之指定场所毘婆罗石山之中腹七叶窟之入口设天神之集会堂比乐之假堂(一八一九)王以所有方法装饰彼于其处应比丘之数布敷高价之敷物(二〇)于其处倚南之部分面北方设殊胜高价之长老座(二一)于其假堂中央面东方则调适殊胜善逝尊〔所用〕法座(二二)

[P.95]王告诸长老曰「予之事业毕」彼长老等欢喜而告与阿难长老(二三)「阿难明日应有集会汝有学之身不适行彼处之事然汝应精勤〔获得〕己利」(二四)如斯训诫长老自精进离〔四种〕威仪达阿罗汉果(二五)于雨安居期之第二月第二日此长老等集会于好地点之假堂(二六)为阿难长老措适当之座席阿罗汉等依年龄顺次而座(二七)彼长老为令知达阿罗汉果不与彼等共来何者「阿难长老于何处」(二八)潜入地中或行空中路阿难长老著于为己所留之座(二九)

所有长老等于律令优波利长老而余之法皆阿难长老为责任者(三〇)摩诃〔迦叶〕长老为己问律而优波利长老亦为答彼〔各各〕自行推荐(三一)彼〔大长[P.97]老〕上于长老座问彼律彼〔优波利长老〕就法座而答此(三二)通达律第一人之回答随顺次而通方法此等之人人和诵一切(三三)多闻其他之第一人者大仙〔法〕藏之守护者阿难长老彼〔大迦叶〕长老自行推荐问法(三四)上于法座阿难长老同选自己回答彼法〔之问〕而无余(三五)应彼之索智圣者〔阿难〕顺次回答通此法意之比丘等和诵一切法(三六)

如斯此正法之合诵依一切世间利益者为一切世间利益于七个月而毕(三七)「善逝尊之此教由于摩诃迦叶长老〔之功〕至五千年间堪存〔于世〕」(三八)如斯合诵已大地起欢喜心支〔彼〕至水际起六种震动于世又起种种之不可思议(三九四〇上)由长老等所行故此为长老系(四〇下)第一结集之果〔为〕世间[P.99]行多利益此等诸长老寿命之限于生存而总入于涅槃(四一)〔以〕罗汉果之灯明除去黑暗此等诸长老虽退去世间之黑暗为大灯明但亦为孤独死之大风所吹消由此念虑之人对生命亦应舍狂醉心(四二)

善人之信心与感激而〔起〕作大王统史

名第一结集第三章〔毕〕


校注

印度历之第四月 成阿罗汉果 于夜明卧于卧床头安枕之刹那而得阿罗汉果故皆非行住坐卧任何之一 依提伽之解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王统史(卷3)
关闭
大王统史(卷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