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结集〕

[P.100]阿阇世〔王〕之子弑逆者郁陀耶跋陀罗弑彼〔父王〕在王位十六年(一)郁陀耶跋陀罗之子阿㝹楼陀弑彼名闻荼阿㝹楼陀〔王〕之子弑彼虽然为心愚之弑逆者彼等亦上王位此两者在位之间共过八年(二三)闻荼〔王〕之子逆徒那伽陀娑迦弑父即承二十四年间之王位(四)「此弑逆之王统」令怒都民等由此集退那伽陀娑迦王(五)而所知之「修修那迦」受大臣尊敬由一切〔人〕之好意而登王位(六)在此王位十八年彼子迦罗阿育〔又〕在位二十八年(七)如是由迦罗阿育王之即位十年而正等觉者般涅槃已过一百年(八)

[P.101]时于毘舍离〔城〕有多数跋耆子比丘等(一)〔蓄〕角塩(二)〔日阴移正午〕〔不过二指间取食〕(三)又〔入村落内更食〕(四)于大住院内〔处处行布萨会〕(五)〔于一部众中行僧伽事〕后求他承诺之事(六)行反习惯〔之律〕(七)吃〔不搅拌牛乳〕(八)伽罗吉酒〔饮未熟如鸠足色〕(九)〔使用〕无缘之尼师坛(十)〔手取〕金银无耻之徒已为〔此〕十个条「为净」(九一〇一一上)[P.102]闻此而于跋耆〔比丘〕之间游行中之耶舍长老迦乾陀婆罗门之子得六种神通力之〔长老〕制此努力共赴其处之大林(一一下一二)彼等于布萨堂内据置盛水之金钵向信士等言「对〔比丘〕众施伽洽婆那〔金货〕等」(一三)「此〔对比丘〕不适勿施与」此长老遮止之彼等遮耶舍长老已行不至白衣家羯磨(一四)彼求随[P.103]伴者与彼共入都于已言告都民适之法(一五)闻随伴者之语为摈斥而来之比丘等围立于长老之家(一六)长老飞上空中而行〔降〕立于憍赏弥于波婆阿槃提之比丘等处速遣使者己则赴阿普康迦山语其一切于麻布衣者參浮多长老(一[P.104]一八)住波婆之长老六十名住阿槃提之长老八十名一切之大漏尽者〔共〕降阿普康伽〔山〕(一九)由处处集来其处之比丘等〔其数〕九万得自由之人人亦相语多闻漏尽之须离人离婆多长老乃知为当时之第一人者欲见彼而赴(二〇二一)

彼长老闻此之谈妥而赴毘舍离城欲安乐之旅由此刹那立即出旅(二二)追此大人〔之后者等〕彼朝出之而夕达于其处于娑呵邪提〔渐〕与彼相会(二三[P.105]二四)于此处耶舍长老由參浮多长老之劝向于听闻正法优秀之士彼离婆多长老就十个条而问长老非认(此)闻诤事「吾等制止此」(二五)

恶〔比丘〕等亦欲〔引〕自党相会彼离婆多长老彼等伙调沙门之资具(二六)乘船速行达近娑呵邪提到食时行配分食物(二七)住于娑呵邪提漏尽长老娑罗冥思「波婆之〔比丘〕等知语〔正〕法」(二八)大梵天来〔此长老之所〕「依住于正法」彼亦语己常依住于正法(二九)

[P.106]彼等持资具会见离婆多长老长老〔自〕不为彼党追放为彼党之〔弟子〕(三〇)彼等赴毘舍离城更赴至普巴普罗〔华氏城〕无耻之辈语迦罗阿育王(三一)「吾等为护吾等大师〔世尊〕之香室住彼跋耆之地大林精舍中(三二)住村落之比丘等若『专有精舍』若来者大王制此」彼等邪引王入自党向毘舍离城去(三三三四上)

于其处有娑呵邪提集离婆多长老之下比丘百十九万人令镇服其诤事(三四下三五)灭诤事为本之〔比丘〕镇此非〔长老〕所好于是此等长老比丘悉赴毘舍离〔城〕(三六)

[P.107]被邪引入彼王于其处遣大臣彼等迷于天人之威力而赴他所(三七)派遣彼等彼大地之护者王同夜已梦见自投入铜壶〔地狱〕(三八)甚为可怖彼妹无漏之长老尼难由虚空来此慰彼(三九)「王为自由事应向正义尊者等谢罪彼等之成党乃为图王教之利如斯王将有幸」言已而去(四〇四一上)地之主〔王〕于[P.108]次朝往毘舍离〔城〕而行出(四一下)往赴大林彼令集比丘众闻双方之语认是正义党(四二)大地之主一切向此等正义比丘谢罪语已正义党者「汝等随好所图教之利益」加保护彼等己向都而去(四三四四)

为决此等(十)事〔比丘〕众其时集会其处于众中起论议不果(四五)于是加于众中彼离婆多长老咨〔众〕由委员决镇诤事(四六)波夷那国者四名波婆邑者四名为镇比丘等之诤事选出为委员(四七)名萨婆迦眉娑罗级阇苏毘多〔长老〕婆娑伽摩迦与此等波夷那国之长老(四八)离婆多麻布衣之參浮[P.109]迦乾陀之子耶舍与须麻那此等四人为波婆邑之长老(四九)为镇此〔十〕事此等八名漏尽之长老等无骚音无混杂赴婆利迦园(五〇)欲知大牟尼〔尊〕之意此诸大长老于其处著年青之〔阿耆多〕所设之善座(五一)就此等个条之一一普巧于寻问之大长老离婆多顺序追问萨婆迦眉长老(五二)萨婆迦眉大长老直答彼问云「此等之个条一切不适应于经藏」(五三)于是彼等次第排除此纷诤于〔比丘〕众之间亦同行此问答(五四)说十〔非〕事而制住此等一万之恶比丘是此诸大长老(五五)

[P.110]萨婆迦眉此时是地上大众之长老其时法腊为一百二十岁(五六)萨婆迦眉与萨罗离婆多级阇苏毘多迦乾陀〔婆罗门〕之子耶舍与麻布衣之參浮多(五七)此等六人之长老是阿难长老之弟子婆裟伽摩迦与须摩那(五八)此两长老乃阿㝹楼陀长老之弟子八〔大〕长老共尝礼事如来为宿善之人(五九)此时集来比丘一百二十万人一切比丘之长老是离婆多长老(六〇)

时彼离婆多长老为正法久住行法之合诵由一切比丘会集之中(六一)具与法等分(四无碍)智精通三岁之阿罗汉比丘中选出七百人(六二)此等一切于迦罗阿育王之保护婆利迦园〔集合〕以离婆多长老为上首行法结集(六三)亦[P.111]于尝行通过之后法是〔佛〕所说此〔第二合诵〕为八个月而毕(六四)如斯此等名声大而无失误之长老等相继入涅槃(六五)如斯有最上之智慧达于应达之〔法〕行三界之利益由世尊之胸出生之〔人人〕思及死事精勤无余悟得有为〔诸法〕之无质(六六)

善人之信心与感激而〔起〕欲作大王统史

[P.112]名第二结集之第四章〔毕〕


校注

无妨为适当 行此羯磨者于信者之面前应取消谢罪言予之言是非法 akhila无障碍除烦恼邪障之自由人阿罗汉等 乐说此四者谓无碍智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王统史(卷4)
关闭
大王统史(卷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