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十三王章〕
老那伽〔王〕之殁后,〔彼〕子巴提伽.提沙伽见楞伽之政二十四年,(一)使大精舍之周造栅,彼王筑造伽瓦罗提沙精舍,(二)施此精舍有摩诃伽玛尼伽储水[P.481]池,筑造名巴提耶.提沙精舍。(三)设愉快塔波园之布萨堂,王于〔此〕国,使堀他之一储水池。(四)彼对生类有柔心,对僧团有强敬意,大地护持者对两僧团行大布施。(五)
巴提伽.提沙之殁后,其弟提沙伽于楞伽岛行二十八年间王事,(六)此〔王〕信普陀园〔精舍〕之摩诃那伽长老,于阿巴耶吉利〔精舍〕令建精严之宝珠殿(七)于阿巴耶吉利建栅与大房舍,于名为玛尼苏玛〔精舍〕筑大房舍。(八)其同处塔之家,虽在安波达罗同为〔塔之家〕,而那伽岛之塔家加以修理,(九)此所撤消大精舍之结界境,王则丹念营造库库达达吉利〔精舍〕之房舍列。(一〇)人间之主,于大精舍令建立十二美快方形之大殿。(一一)于达基那伊哈拉塔建造掩被塔,撒摩诃眉伽林〔精舍〕之境界〔建立〕食堂,(一二)彼一方撒大精舍之栅,造通达基那精舍之道路。(一三)普达园精舍与拉玛构那伽〔精舍〕与同那那提沙〔精舍〕亦设[P.482]游园,(一四)于东方之河并阿努罗.提沙山〔精舍〕、尼野罗.提沙〔山〕园〔精舍〕、毘罗毘提精舍、罗奢大精舍,〔此〕人间之主营造之,尚此王设立三处之布萨堂。(一五、一六)即名伽鲁利耶尼伽〔精舍〕、曼达罗山〔精舍〕、多巴罗瓦毘.提沙〔精舍〕,为此等之诸精舍。(一七)
伽尼陀.提沙〔王〕之殁后,其子仅见王事二年,知为秋罗那伽。(一八)秋罗那伽之弟库达那伽杀兄王行楞伽国之政一年,(一九)此王于「一那利伽」饥馑之际,摩诃巴利〔精舍住〕五百之比丘众无中断供养。(二〇)库达那伽王妃之兄,西利那伽军帅,此时为王位之窥窬者,(二一)率军力来近都城,与王军战库达那伽王(二二)彼走而获胜利,于阿㝹罗陀殊胜都十九年间行楞伽国之政。(二三)王胜作大塔之伞盖,施美快之金工。(二四)改青铜殿造为五阶,更于大菩提树园之四门设置段阶。(二五)设奢陀殿,于其祝日行布施,令慈爱第一之王,国中家家免税。(二六)
[P.483]西利那伽之死后,正巧裁判其子提沙行王事二十二年,(二七)彼于此〔都〕建立脱害之裁判法,所谓被名「握哈罗伽.提沙王」〔裁判帝须王〕。(二八)彼于康布村住之提婆长老前听法,修理五个住院,(二九)信仰住阿努罗园摩诃提沙长老,于木且罗之港街,行连续布施。(三〇)彼提沙王于两大精舍建立假堂与大菩提树家之青铜像,(三一)彼建安隐住之七叶大殿,月月一千金布施大精舍。(三二)于阿巴耶吉利精舍,于名为达基那姆罗〔精舍〕,于玛利洽瓦提精舍,于称为库罗提沙〔精舍〕,(三三)于玛喜阳伽那精舍,于名摩诃伽玛那伽〔精舍〕、那伽岛称为库罗[P.484]提沙〔精舍〕,同称为伽鲁利耶尼伽〔精舍〕(三四)如斯于八处,〔王〕行繖盖工事,姆伽那伽军帅在达基那精舍同行此,(三五)玛利洽瓦提精舍,同称普陀巴伽〔精舍〕,称为伊沙罗沙玛那〔精舍〕,名那伽岛之提沙〔精舍〕,此等六个精舍四周设栅,设布萨堂称为阿努罗园精舍。(三七)彼王由正法恭敬之念连续行布施于楞伽全岛之圣系谱之所谈,(三八)爱教人间之主,布施三十万金救济有负债之负债比丘众,(三九)彼〔又〕为岛民等行吠舍佉之大供养,对所有比丘等施三衣,(四〇)以伽毘罗大臣碎不平等部,压奸邪,如斯光辉圣教。(四一)
此王之弟知为阿巴耶那伽,与彼妃亲密,被發见而怖己兄,(四二)与从者共遁往巴罗之渡,〔装〕如叔父切断之手足。(四三)为分割王国,彼留〔叔父〕于此处,示大譬喻,伴极柔顺者,(四四)于彼处上船,自往对岸而去。叔父苏巴提婆来王之处,(四五)彼装亲密割王国。为知此阿巴耶在此处派遣使者,(四六)王见此〔使[P.485]者〕,〔取〕槟榔树之周以枪柄巡回,踏之根弱,(四七)追诽以腕倒彼。使者知之以报阿巴耶王此由。(四八)阿巴耶知此,由此与多之达弥罗人相从,为与兄〔提沙〕战而来近于都。(四九)王知此遁乘马与妃,共往玛罗耶地方,其弟追此而行,(五〇)刺〔提沙〕王于玛罗耶,伴妃而还,为王于都行政事为八年。(五一)王对大菩提树之周构右栏杆,〔构〕筑青铜殿庭之假堂,(五二)以二十万金〔买〕取种种之布片,彼对国中之比丘众行衣服之布施。(五三)
阿巴耶〔王〕殁后,彼兄提沙实子西利那伽行楞伽之王事二年,(五四)修理菩[P.486]提树之周之栅,大菩提树家之砂利上,彼(五五)于姆且罗树之彼方精美之汉萨瓦陀〔精舍〕,令设大假堂。(五六)西利那伽〔王〕子,名威伽耶王子,父之殁后行王为一年。(五七)于玛喜央伽那有出兰巴康那族之友三人,桑伽提沙,桑伽普提,第三构达伽婆耶。(五八)提沙池之堤防居一人明敏之盲人,彼等为伺侯王而来之足音〔而知之〕,言曰:(五九)「地运此等三人之大地主。」由后来闻此之阿巴耶来问,彼盲人再答,(六〇)「续何者之系统耶?」彼再问?彼答谓「为最后者」闻此彼与〔他〕二人共行。(六一)三人入都受王爱宠,王〔对〕诚勤而栖于王之处。(六二)于王[P.487]宫内二人为一杀威伽耶王,军帅桑伽提沙即王位。(六三)于是此桑伽提沙于阿㝹罗陀之优都即位,为政四年,(六四)大塔之伞盖施镀金工事,有一一十万金之价大摩尼珠四个,(六五)王令嵌四个太阳之中央。同塔之头上嵌以无价之金刚石之头装,(六六)彼人间之主,为供养伞盖祭,施四万僧团六枚之衣服。(六七)
住于达玛伽罗伽之摩诃提婆长老说诸蕴品中,闻经明粥〔供养〕之功德,(六八)王对僧得净信心,于都之四门恭而且行适当之施粥。(六九)彼时时为食熟阎浮果,伴大臣伴后宫,来巴奇那提巴伽,(七〇)住巴奇那〔岛〕之人人,恼王之〔再〕来,对王食阎浮树果实涂置毒品。(七一)食此等阎浮熟果彼立死其处,阿巴耶以军帅桑伽普提即王位。(七二)
[P.488]王持五戒知为圣桑伽普提,于阿㝹罗陀都行政二年,(七三)设大精舍美丽筹食堂,时彼知岛中人人之凶作所祸,(七四)以慈悲哀怜之心自卧于大塔之庭内地上,如斯决意:(七五)「天降大雨无浮水余之上,余假令死此处不立。」(七六)王之斯卧耶?天立即降雨全楞伽岛,使大地喜,(七七)虽然如斯彼尚为不水所浮,不为立上,诸大臣由塞流路,(七八)水续浮正义之王立上,如斯由慈悲心王除岛中凶作之难。(七九)盗贼其处此处闻起,王令伴来之盗贼窃逃,(八〇)彼〔更〕持来窃死者之尸,投火〔如斯〕除盗贼之难。(八一)
[P.489]一人之夜叉来此处,已被知「赤眼」,而赤处处人人之眼。(八二)人人互相见,语〔对方〕眼赤,〔由此〕而死者,此夜叉无疑食此〔人人〕。(八三)王闻彼等之灾祸,心震战一人于布萨堂护持八斋戒者,(八四)卧〔而言〕:「不见此夜叉余不起立。」彼夜叉依彼法之威力来至王之傍。(八五)王问:「汝是谁?」答曰:「彼为余。」王言:「何故汝食余之人人,〔以后〕勿为食。」(八六)彼言:「一部地方之人民与余。」王言:「不可。」彼次第言〔减〕与一人。(八七)王言:「余不能与他之人人,食余!」彼〔夜叉〕〔言〕:「不可。」请村村之供物。(八八)言:「可。」大地之主于全岛报村之入口施与彼供物。(八九)如斯慈悲所有有情此之大萨埵,由岛之灯火〔虽然〕生大病难,可灭去。(九〇)
[P.490]〔名为〕库达巴耶彼主藏大臣,〔由〕都之北方进入篡夺〔王位〕者,(九一)彼王不好伤他,携漉水布唯一人由南门遁逃。(九二)一人之旅人携食〔盛〕笼而行,荐食于王为再三,(九三)慈爱心丰富之〔王〕,只漉水为食,彼为授恩惠,如斯言此:(九四)「余是桑伽普提王,汝携余头示与库达巴耶,彼给汝多财。」(九五)彼不欲若然此事,地主为彼坐著不动而死,彼携王之首(九六)示与库达巴耶,彼〔库达巴耶〕心惊,与彼财,向〔桑伽普提〕王表十分敬意。(九七)
[P.491]如斯此库达巴耶亦知于每伽湾那巴耶,视楞伽之政十三年,(九八)令构大境地,于境地之入口造饰假堂,彼由僧团〔招〕比丘,(九九)日日使坐一千八名,以粥、坚食、软食、与种种之甘菓,(一〇〇)衣服之类设大施二十一日间,如斯续行此。(一〇一)于大精舍建优石之假堂,于青铜殿四周令建石柱(一〇二)大菩提树之石栏杆,〔建〕北入口之门,于四隅彫轮相令建〔石〕柱。(一〇三)于三入口设三石像,南方则令石造之座榻据其上。(一〇四)
[P.492]大精舍之后设「正勤地」,修理岛中之一切古住院,(一〇五)于塔波园塔之家,虽然提兰巴陀罗伽园、同名玛尼苏玛园亦为修理。(一〇六)塔波园、玛尼苏玛园、玛利洽瓦提伽〔精舍〕,名达基那精舍而营造布萨堂(一〇七)建梅伽万那波耶新精舍,为供养精舍之祭礼,集岛内住比丘三万施六枚法衣,吠舍佉大供养亦如斯于彼时行之。(一〇八、一〇九)逐年以六衣施僧团,邪恶之比丘破门,彼净化教。(一一〇)胜者教之障碍住于阿巴耶吉利精舍,卫多罗部所属之比丘六十人被捕,(一一一)彼等破门使投弃于对岸,而投弃其处长老之依属有出周罗国之比丘,(一一二)其名僧伽密多通鬼类之学,于大精舍比丘等有包含来此处,(一一三)此之无自制心〔比丘〕,入于塔波园之集中,彼于此处呼〔原本〕库达巴耶王之名,退彼住叔父房舍之长老桑伽波罗之言,(一一四、一一五)彼为王宫出入者,王信仰彼,长子之阇达提沙与弟之摩诃赛那,(一一六)托此比丘,彼〔比丘〕宠爱第二子,阇达提沙王对此比丘已构敌意。(一一七)
[P.493]父〔王〕之殁后,彼阇达提沙为王,对父之遗骸表敬意不欲出行,(一一八)为排除恶大臣,王自先为弟出行,父之遗骸于其次,(一一九)由此使诸大臣〔行之〕自成为主人,与弟出父遗骸之门?立即(一二〇)闭门杀恶大臣等,串刺于父之火葬堆四周。(一二一)由此行为有添名「暴王」。彼比丘僧伽密多恐此王,(一二二)其即位之共与摩诃阇那谈,续期望彼即位,由此往去对岸国。(一二三)
[P.494]彼尊重父之未竣工事,有一千万金价造青铜殿七阶楼,(一二四)有六百万金价献彼摩尼珠,阇达提沙构造彼摩尼殿,(一二五)高价之摩尼二个施与大塔,为大菩提寺建立三门。(一二六)此大地之主,设波基那提沙山精舍,施舍五个住院于僧团。(一二七)
彼阇达提沙〔王〕见昔天爱帝须〔王〕于塔波园中所建优美石制之大像,(一二八)由塔波园持来彼安置于波基那山精舍,(一二九)将伽罗玛提伽池施与支提耶山〔精舍〕,精舍与殿楼之祭,吠舍佉大祭亦(一三〇)彼阇达提沙所行向三万比丘等各施六衣,使堀阿兰波伽玛池,(一三一)如斯此王建殿等,行种种善业坐王位十年间。(一三二)如斯人间之主,〔行〕多种善业之因、多种恶业之因。如蜜与毒相參之食物,有善人之心者断然无亲此事。(一三三)
善人之信心与感激而〔起〕作大王统史
[P.495]名十三王章第三十六章〔毕〕
校注
协会本为摩诃摩尼。 协会本为波提、提沙。 协会本十八年。 协会本为难达提沙。 协会本为库奢那伽。 协会本为昆奢那伽。 一那利伽量谓四掌量。饥馑人人之一日食量一那利伽谓为被减之事耶? 协会本为加普伽。 协会本为库罗提沙。 协会本为姆罗那伽。 协会本为耶多鲁耶。 协会本为达摩哈罗伽。 Andhaka-vinda-sutta 杂阿含四四卷一四经空闲处。 Padhānabhūmi 入于三昧真实修行场所之意。【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33 大王统史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