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第二十四

摄颂在前

尔时猛光王在得叉尸罗婬女之舍见增养来问言「卿何为来」即皆以事具答王曰「我且欢乐待七日满当可共去」日既满已往石杵山自驾其象象遂大去斯不远有解相人闻象鸣声作如是语「我听象鸣知其意趣日行百驿还至南海饮水充虚」增养闻说遂即共王同乘其象随路而去至一陶家有坏瓦器象便脚踏瓦师见忧增养曰「有如此人依地而活」王遂心疑作如是念「增养此言见讥于我唯我一人依国地活斯言何义后当忆念」默然而去复于行路见鹡鸰鸟当道生卵象脚踏碎鸟见悲增养见已便作是语此不应作致有忧悲」王复生念「此言还是见讥于我行婬女舍是不应行后当重忆」寻路而去复于路边在一树下乘象而过于树枝上有一黑蛇纵身垂下欲蜇于王增养见已便即拔刀斩为数段落地宛转增养曰「此不应作而强作之」王复生念「此言还是见讥于我已经三度后当忆念」复于他日象乃速行不肯缓去方欲至城增养白王「前有相师作如是语『象行百驿还向南海饮水充虚』看此急行定不肯住当抱树枝纵身而下」王与增养抱枝而下诣一园中任象走去王语增养「卿今可去窃报安乐『我今至在芳园中』」即行具告彼闻告已欢悦无极时王愧耻不向大门即便于一水窓欲入宫内时有二女不识是王遂相告曰「我闻大王已至」一云「我意思量于此窓入」王闻其语便作是念「我令增养窃告夫人彼乃随情遍语城邑」遂于別日情怀不忍告增养曰「汝于我处频作数种无益恶言而讥诮我岂我一人受用大地汝于某处作如是语『此诸人等受用大地以自活命』复于某处作如是语『此不应作致有忧悲』造婬女舍我不应往复于某处作如是语『此不应作而强作之』岂我向婬女处是不应作又我与汝在芳园内令汝独去窃报夫人『我今来停在园内』汝便以语遍告城隍是则于我作无利事」增养惊惧作如是语「灵祇共鉴明察我心实不讥王前于陶家见有坏器象脚踏破陶师见忧我见斯事作如是语『此诸人等依地土活』中于路次见有小鸟于道上生卵象行踏碎鸟遂悲鸣我见斯事作如是语『此于不应行处而生其子』后于树枝见蛇下树欲螫于王我遂斩为数段在地我作是语『于不应为处而强作之』于斯等事我直说之非讥王也又云令入宫内窃报夫人便将此语遍告城邑者此亦不然我唯独入窃语夫人岂敢于王作无利事」王曰「任汝分疏云非是过我于小门欲入城时亲见二女作如是说一云『王来』一云『从此道入』若不说者彼何得知」答曰「彼是飞行魅女潜身密听闻王语声此亦非我为无益事」王曰「汝今无过可自安心勿为怖惧又复我行去后有婆罗门云『王不来更立余者』咸须杀却今正是时」答曰「婆罗门且待先杀飞行恶人」王曰「彼何能杀」答曰「我作方计杀除望得」王曰「除恶为善

时此城中有大臣子先闲明呪增养诣彼问曰「飞行魅女残害生灵如何设计得令除尽」答言「阿父我能擒得」即便斩取死人之手变作嗢钵罗花付人令卖报言「汝可持此诣市中卖若以钱来买者即不须与如其笑者录取其名并记形状」其人一一依教而作于此城中录笑者名得五百人王闻是已报增养曰「有此多人如何能杀」答曰「我解方便王不须忧」王曰「随汝自作」遂于城边料理一处令使净洁复宣告令「王今欲作无遮大会求请天神汝诸姊妹咸可来集」女闻王命意欲求财悉皆聚集虽无名字亦为贪来便有五百余人彼大臣子皆以呪索禁缚使住增养令人持刀总杀王曰「此妖虽殄尚有诸婆罗门」即令遍「我造无量不善之业已杀五百飞行魅女仁等为欲救济我故日日应来一处受食」彼闻欢喜皆悉来受王勅门人曰「诸有受食婆罗门众汝宜好数来报我知」门人敬诺王又告曰「汝等城邑诸人宜作上食供养婆罗门」时婆罗门为贪好食便受王请皆来集会食罢欲出门人数之总有八万便即白王「数满八万」王闻思忖「如何一时能杀多命」遂令一一婆罗门正啖食时屠人持刀背后而立告言「若闻我道取酪声汝等一时齐斩其首」如是教已彼依言作乃至悉斩其首

时王既杀众婆罗门已即于其夜梦见地震六字声空出六字声复有八梦地震六字者谓「六无我鄙心若」空出六字者谓「诸谁平今彼我」云何八梦所谓一者见白旃檀香泥遍体涂拭二者见赤旃檀香水浇洒其身三者见头上火然四者见两腋下垂大毒蛇五者见二鲤鱼舐其两足六者见二白鹅飞空而来七者见大黑山当面而来八者见白鸥鸟头上遗粪是时彼王既作如斯众多梦已即大惊怖遍身毛竖作如是念「岂缘此事王位有亏身命损失」便召解梦婆罗门至而告彼彼作是念「王此好梦我当说恶若言好者更增高慢长其恶见余婆罗门更见诛戮」作是念已共为筹议报言「大王此非善梦」王言「为说当有何报」答曰「此梦表王国位将亏身当殒殁」王闻是已生大忧恼

尔时彼王复作是念「颇有方便令我身存王位不失耶我今宜可诣尊者迦多演那处请问吉凶岂非与我为恶兆乎」既至彼已头顶礼足在一面坐以梦具白尊者答言「大王颇于余处问此事耶」答言「圣者于余亦问」「于何人边问」答曰「于婆罗门处」「彼何所」王即以彼所说具白尊者答曰「大王彼等常受欲乐欣愿生天余何所识王之所梦是其善瑞不须惊怖不由此故失位身亡所以者何如王所闻地有六声是何先兆如是应知即是于王共相警诫令王改恶从善昔有六王非法化世身坏命终堕于地狱此最初王在地狱中受大极苦而说颂曰即是初『六』字

「『六万六千岁  地狱中烧煮
现受大极苦  未知其了时

「其第二王亦说颂曰即是第二『无』字

「『无有苦边际  了日终不知
我类共同然  此由前恶业

「其第三王亦说颂曰即是第三『我』字

「『我所得衣食  或理或非理
余人飡受乐  令我独遭殃

「其第四王亦说颂曰即是第四『鄙』字

「『鄙哉我形命  有物不能舍
饮食不惠人  令身无利益

「其第五王亦说颂曰即是第五『心』字

「『心常欺诳我  镇被愚痴牵
地狱受苦时  无人肯相

「其第六王亦说颂曰即是第六『若』字

「『若我生人趣  常修于众善
由其福业力  必得上生天

「故此六声彰彼先业又复大王空中六声是谁先兆如是应知王住宅内有大竹竿于中多有微细虫食软者皆尽遗余坚鞕诸虫不乐恐命不全共说此颂以告宅主即是最初『诸』字

「『诸软处皆食  唯有鞕皮存
愿王知不乐  更別安余者

「王去旧竹別安新者遂令多虫而得存活

「又复大王王有掌马人名曰近亲先瞎一目人于日日在乌巢中打破卵子乌见子死心生怨恨悉皆鸣叫而说此颂即是第二『谁』字

「『谁复能相为  刺人令眼瞎
不杀我子孙  除解心忧恼

「王当遮止勿使更然

「又复大王于王园中有游戏池水先平满多有鱼鼈虾蟇所居有一白鹭鸟常食其鱼今池乾无水鸟见是事遂生嗟叹而说颂曰即是第三『平』字

「『平地水恒满  多有诸鱼鼈
取食以充躯  今时水皆尽

「王今宜可以水添之驱鸟令去

「又复大王王此国中有一大山名曰可畏有雄象母象并悉生盲唯有一子恒为供侍为父母故出外求食遇见雌象相随而去渐为诱诳将至园所遂便被缚忆念父母悲忧内疚不食水草而说颂曰即是第四『今』字

「『今父母孤独  生盲无引导
处在深山中  无食谁看养

「王今宜可令放彼象得与父母共为欢乐

「又复大王王住宅中有被缚鹿既离昔群心生忧恼而说颂曰即是第五『彼』字

「『彼群皆受乐  水草任情游
唯我受拘系  昼夜独怀忧

「王宜解放任往山林

「又复大王于王宅中有鹅被系仰瞻空里见有群鹅飞腾而去情生忧恼而说颂曰即是第六『我』字

「『鸟朋皆已去  饮啄尽随情
我身何罪业  被系无聊生

「王起悲心亦宜解放

「又复大王梦见八事是何先兆者如见白栴檀香泥遍体涂拭者有胜方国王送大白緂来奉大王今至半路经七日后必当来至此为先兆

「又见赤栴檀香水浇洒身者有健陀罗国王送赤毛宝緂来奉大王今至半路经七日后亦当届此此为先兆

「又见头上火然者有槃那国王送上金鬘来奉大王在路而来经七日后亦来至此此为先兆

「又见两腋下垂大毒蛇者有支那国王送二宝剑来奉大王随路而行七日当至此为先兆

「又见二鲤鱼舐两足者有师子洲国王送一双宝履来奉大王寻路而来七日当至此为先兆

「又见二白鹅飞空而来者有吐火罗国王送二骏马来奉大王寻路而来七日当至此为先兆

「又见大黑山当面而来者有羯陵伽国王送大象王二头来奉大王寻路而来七日当至此为先兆

「又见白鸥鸟头上遗粪者牛护之母安乐夫人此为先兆王自当知然王不应于婆罗门处更起恶心

时猛光王闻是说已欢喜踊跃如死重稣深生信仰礼足而去还至宅中如尊者教皆悉奉行別安大竹遮掌马人枯竭池中添水令满放象并鹿及被系鹅满七日已如所记事皆悉到来王见是已更于尊者极生敬重作如是念「但我宅中所有吉祥皆是圣者福力所致我今且以初得大緂奉持供养后以王位奉禅尊者」即告使者曰「可持此緂将奉尊者迦多演那」彼便将去奉授尊者次告安乐夫人及星光妃牛护太子增养大臣曰「仁等当知今此诸国所有大咸持国信来献于我汝等爱者随意当取」时安乐夫人即取金鬘星光少妃取赤毛宝緂牛护太子取其二马增养便取二剑大臣取其宝履唯余宝象王自取之时猛光王他献五宝皆共分讫便往尊者处礼双足已在一面坐白言「大德慈造弘深事难具说谨持国位奉献尊者唯愿慈悲哀怜纳受」尊者报曰「世尊有教遮诸苾刍不受王位」王曰「若如是者当受半国」答曰「此亦不听」王曰「若作国主是佛所遮受用五欲理应无损我悉奉施」答曰「大王所有诸欲佛皆不许」王曰「此不应者所有受用及上受用供身资具幸当为受随情而用」答言「大王待我白佛」王言「任意请佛

尔时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住是时大师无不知见遂作是念「假令迦多演那于诸受用及上受用自无所须然为未来诸苾刍故应可受取」如是念已起世俗心诸佛常法若起世俗心时乃至蜫蚁亦知佛意若作出世心时声闻独觉尚不能了何论畜类于时世尊为斯事故遥知迦多演那意趣遂起世俗心即令迦多演那天耳天眼彼此闻见是时尊者即白言「世尊苾刍得取受用之物及上受用不」佛言「为欲哀愍未来世中诸苾刍故又令施主福报增故是故我今听为四方僧伽得取受用之物及上受用非是別人此中受用谓是村田上受用者谓是牛羊等」于时尊者请世尊已白猛光王曰「世尊已许为四方僧伽得取受用及上受用为欲哀愍未来世中诸苾刍故又令施主福报增故」时王即为尊者遂造大寺四事供养悉皆充足庄田牛畜施四方僧佛告诸苾刍「我今最初许邬波索迦为诸声闻四方僧众施受用物谓是嗢逝尼城猛光王为首又最初许邬波索迦为诸声闻四方僧众施其饼食谓是鹫峰山摩揭陀主影胜大王为首又我最初许邬波索迦为诸声闻四方僧众施其卧具谓是室罗伐城给孤长者为首又我最初许邬波索迦为诸声闻四方僧众造毘诃罗谓是婆罗痆斯善贤长者为首

内摄前颂曰

猛光一切施  影胜施饼初
卧具谓给孤  善贤造僧寺

尔时猛光王曾于宫内与安乐夫人一处夜食王性爱酪夫人持一酪椀在王前立当时其星光被妙宝緂簷前而过緂色内彻犹如电光照王夫人悉皆明了夫人见光便大惊怪问言「大王此何明照为是电光为是灯焰」答「此非电光亦非灯焰然是星光披其宝緂从此而过是彼光明」王曰「如斯宝緂汝弃不取乃取金鬘诚无识鉴岂我宫中无金鬘也谁言『外方女能知物好恶』」答言「大王斯何得有如此智慧岂非王教取宝緂耶」王曰「是彼自取非我所教」王及夫人因相轻忽便致嗔忿遂持酪椀掷王头上王先闼额因被椀伤便自手摩云「我头破血流脑出今时定死生路无由命未断来且先杀却」便勅增养曰「汝今宜可杀此安乐无用妇人」增养闻已便作是念「王极于此深生爱念由怀忿恨忽作此言不应造次即断其命待嗔定后更观意趣方杀不难屏处且安勿令王见」作是念已白言「如是我当即杀」遂便藏举王既忿息问增养曰「安乐夫人今在何处」答言「大王奉勅令杀我顺王言已断其命」王曰「斯为异事亦当杀我及以星光牛护太子并一大臣汝自灌顶为大国主彼于我所作轻慢事且为诫勗后更平章岂合因斯即行刑戮」增养曰「王听譬喻诸有智者因譬喻言得闲其事

内总摄颂曰

文鸠死赤体  三种难不应
观无厌不眠  总收其七颂

第一内子摄颂曰

林内文鸠死  树下猕猴亡
此世他世中  四盲暗应识

「大王于往昔时有一名山泉流清泚果木敷荣于大树有二鸠鸟为巢而住便采好果填满其巢报雌鸠曰『贤首此中贮果不应辄食且求余物权自充躯若遇风雨饮食难得方可共啖』答曰『善事』遂遭风日之所吹暴果遂乾枯巢中欠少雄鸠问曰『我先语汝「果不应食待风雨时方可飡啖」因何汝遂独食果耶』答言『我不食果』问曰『我先以果填满此巢今既欠少不食何去』答曰『我亦不知何缘欠失』二鸠皆云『不食』两诤遂致纷纭时彼雄鸠嘴啄雌顶因此而亡雄鸠在傍看果而住忽属天雨果复盈巢雄鸠念曰『今还巢满明非彼食』便就雌鸠为忏谢曰

「『可爱彩鸠宜速起  巢中欠果非汝食
今看少处满如前  汝今恕我斯愆咎

「时有诸天空中见已而说颂曰

「『汝共好文鸠  乐在山林处
愚痴无智慧  杀后空忧恼』」

是时增养复说二颂

「如彼愚痴鸠  无辜杀同类
不知形命尽  忏谢苦生忧
大王亦同彼  无辜嗔所爱
已遣加刑戮  徒自生忧恼

「更说譬喻王当晓之又复大王昔有长者时届秋天担黄豆子诣田欲种置于树下向回转处树上猕猴下来偷种把得一掬还上树颠缘树上时遂遗一粒便放满掬寻树而下觅一黄豆长者见之即以杖打因此命终时有树神见说颂曰

「『如彼痴猕猴  弃把求一粒
由斯被他打  痛苦至身亡

「王前遣我已杀夫人为小嗔心便亡大利今求重见其可得乎」王告增养曰「因何一语便杀夫人」答曰「王岂不闻

「『大师无有二  所出唯一言
决定不參差  王言亦如是』」

王曰「我情暗乱令杀夫人汝即随言岂成道理」增养曰「王岂不闻世有二暗」即以颂答

「大王今应识  世有二种暗
一谓是生盲  二者不知法
此世及后生  复有二种暗
一谓罪恶见  二者坏尸罗

第二内子摄颂曰

赤体空无用  杵臼唯应一
患害起疑心  轻贱事须渐

王语增养曰「汝杀安乐夫人我今赤体」答曰「王岂不闻世间有三赤体不为好相云何为三

「河无水赤体  国无主亦然
女人夫婿亡  所向无归趣

王曰「汝杀夫人遂令宫内唯见空虚」答曰「王岂不闻世间更有三种空虚云何为三

「钝马道行迟  设食无兼味
家中有淫女  是三种空虚

王曰「彼好夫人于五欲乐全未受用汝遂杀却」答曰「王岂不闻世有三事亦不被受用云何为三

「卖炭人好衣  浣衣者鞋履
女在王宫内  无受用应知

「大王非直此三更有三种不被受用云何为三

「幽涧春花發  少女守贞心
夫主远征行  无用终朝夕

王曰「汝便造次杀却夫人罪合杵臼」答曰「王岂不闻更有余人合当杵臼

「木匠不善察  衣工用长𫄧
御者不观车  此三当杵臼

「大王非直此三合当杵臼更有三种云何为三

「使者更遣使  遣作令他作
少女爱倡狂  此三应杵臼

「大王非直此三更有余三合当杵臼云何为三

「放牧于田内  剃发居林薮
常在于妇家  此三应杵

王曰「我出一语汝便杀夫人诚哉大苦」答曰「王岂不闻世间更有一语为定乃有三种云何为三

「王但出一语  女人一出嫁
圣者一现身  此三唯有一

王曰「汝今自造患害得我一语遂杀夫人」答曰「王岂不闻世间有三自造患害云何为三

「力弱者著甲  无伴有多财
年衰畜少妇  此三当自害

王曰「我今疑汝別有异心如何一道遂杀夫人」答曰「王岂不闻世有三人见时令他起疑云何为三

「见浅智人修上行  见勇健者无疮痕
见衰老女说廉贞  此三能使他疑惑

王曰「汝极轻贱我如何造次杀却夫人」答曰「王岂不闻世有三事被他轻贱云何为三

「无事多言语  身著垢弊衣
不请赴他家  此三被人贱

王曰「汝欲渐渐长我怨家杀爱夫人更有何物」答曰「王岂不闻更有三种事须渐渐云何为三

「食鱼须渐渐  登山亦复然
大事不卒成  此三须渐进

第三内子摄颂曰

三种愚痴人  离间有三別
下品应车裂  奸诈事应知

王曰汝是愚人如何杀我所爱夫人」答曰「王岂不闻世间亦有三愚痴相云何为三

「委付不相知  供承急性者
造次便相舍  此谓三愚相

王曰「汝是离间我之亲友杀却夫人」答「王岂不闻世间亦有三种离间云何为三

「知友不亲近  或复太亲密
非时从乞求  三种当离间

王曰「汝是下品人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三种下品之人云何为三

「于他物起贪  自财生爱著
见他苦心悦  斯为下品人

王曰「汝合车裂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三种合车裂死云何为三

「性拙造机关  画不知彩色
壮儿无巧便  此三皆合死

王曰「汝大奸诈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三种奸诈之物云何为三

「女人三度嫁  出家复还俗
网鸟脱笼飞  此三解奸诈

第四内子摄颂曰

难得为他事  孤独事多虚
相违合重打  失去行无益

王曰「难得夫人汝今杀却」答曰「王岂不闻世间更有四种难得云何为四

「兔头难得角  龟背难得毛
婬女难一夫  巧儿难实语

王曰「汝为他事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为他人事云何为四

「为他受寄物  作保及证人
为行无路粮  愚人作斯事

王曰「汝杀夫人令我孤独」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孤独之事云何为四

「生时唯独来  死时唯独去
遭苦唯独受  沦回唯独行

王曰「汝之所作虚多实少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虚多实少云何为四

「贫苦行他乞  鱼子及枣花
秋日起重云  此虚多实少

王曰「汝所作事深是相违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相违之事云何为四

「光影及明暗  昼夜善恶法
此四于世间  常是相违事

王曰「汝合重打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合打之事云何为四

「帛打生光泽  驴打即能行
妇打依随婿  鼓打即便鸣

王曰「杀我夫人汝可失去」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失去之事云何为四

「风起尘惊去  众向失歌声
承事无用人  德处行违逆

王曰「汝行不合事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不合之事云何为四

「国王为妄语  医人患霍乱
沙门起嗔  智者事迷愚

王曰「汝为无益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无益之事云何为四

「无益日下灯  大海中降雨
饱食更重食  承事无事人

第五内子摄颂曰

不应事不观  不善合驱却
惊怖不欢舍  渴忆难思忧

王曰「汝作不应事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不应为事云何为四

「不请强教授  他睡为说法
不应求强求  共壮儿相扑

王曰「汝不堪观杀我夫人」答曰「我虽不堪观更有四种可观之事云何为四

「勇士战可观  可观呪除毒
亲会食可观  可观能讲义

王曰「汝杀夫人是不善事」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不善之事云何为四

「在家不勤务  出家有贪欲
国主不筹量  大德为嗔恚

王曰「杀我夫人汝合驱却」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合驱之事云何为四

「御者令车倾  不解量牛力
牸牛多𤛓乳  妇久住亲家

王曰「杀我夫人见汝惊怖」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不应怖而怖云何为四

「鹪鹩与鹡鸰  白鸥及苍雁
如斯四种鸟  恒常有怖心

王曰「我无夫人情不欢乐云何汝杀」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不乐之事云何为四

「猕猴不乐村  鱼鼈非石山
盗贼非禅室  狂夫厌己妻

王曰「汝合弃舍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合弃之事云何为四

「为家弃一人  为村一家弃
为国弃一村  为身舍大地

王曰「汝杀夫人我之渴忆无满足期」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不知足云何为四

「火无足草期  及婬他妇女
渴时掬中饮  饮他酒难足

王曰「汝杀我夫人是难思量事」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难思之事云何为四

「国主嗔难知  途中忽遇贼
家中女妇鬪  难思施物来

王曰「汝杀夫人是可忧」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四种可忧伤事云何为四

「老耄带婬情  恶妇被夫遣
婬女年衰朽  出家有嗔恚
如斯四种事  皆悉可伤悲

第六内子摄颂曰

无厌可爱事  不共戏夺财
不共争恶心  无依伴不信

王曰「安乐夫人我观无厌汝便杀却」答曰「王岂不闻更有五种无厌之事云何为五

「国主及象王  名山与大海
世尊身相好  观时无有厌

王曰「夫人可爱汝遂杀之」答曰「王岂不闻更有五种可爱之事云何为五

「美貌出名家  温柔不为恶
妇德皆圆满  斯人真可爱

王曰「不应与汝共为戏乐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五种不可共戏云何为五

「小儿及毒蛇  阉竖偏生子
随宜无识者  此不应共戏

王曰「杀却夫人即是夺我财物」答曰「王岂不闻更有五种夺人财物云何为五

舞乐与医人  贼及于典狱
王家出入者  此五夺人财

王曰「杀我夫人汝今不堪共为争竞」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六种不共争竞云何为六

「大富及极贫  下贱极高贵
极远及极近  此六不应争

王曰「汝有恶心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六种恶心之人云何为六

「虽见不相看  违逆不亲附
好说他过咎  望报与他财
虽施还拟索  是恶心相状

王曰「汝杀夫人我无依怙」答曰「王岂不闻更有七种无依怙事云何为七

「老病僧恶王  老家长恶口
不闲于法律  重病无医疗
不依尊者教  是七无依怙

王曰「汝杀夫人不中为伴」答曰「王岂不闻更有七种不中为伴云何为七

「调戏人乐儿  博弈与婬女
耽酒贼黄门  此七不为伴

王曰「汝杀夫人不中委信」答曰「王岂不闻更有七种是难委信云何为七

「深水齐至咽  猕猴及象马
黑蛇头发竖  面蹙少髭鬓
于斯七事边  应知难委信

第七内子摄颂曰

不睡及不欲  九恼无悲心
十恶十相违  十力夫人现

王曰「汝杀夫人我不能睡」答曰「王岂不闻世间更有八事令人无睡云何为八

「热病瘦病及咳嗽  贫病思事极怀嗔
心有惊怖被贼牵  如斯八事令无睡

王曰「汝杀夫人我不欲汝」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八种不可欲事云何为八

「病老死饥俭  爱別怨家会
遭雹国破亡  八事人不欲

王曰「汝于我处大为忧恼杀却夫人」答曰「王岂不闻世有九种忧恼之事如此等事现在前时当须含忍云何为九

「若爱我怨家  或憎我善友
及憎我己身  已作现当作
九事若现前  当须自开解
勿复生嫌恨  自恼恼他人

王曰「汝无悲心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间有十种无悲之类云何为十

「屠牛屠羊屠鸡猪  捕鸟捕鱼猎诸兽
罝兔作贼为魁脍  斯之十恶无悲心

王曰「汝是儜恶人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人有十恶云何为十

「恶声恶口无羞耻  背亲弃恩无有悲
强贼窃盗食难供  常作邪言是为十

王曰「汝作相违事是不可信杀我夫人」答曰「王岂不闻更有十种相违之事是不可信云何为十

「所谓日月火  水童女妇人
苾刍婆罗门  露形者人粪

「此中日相违者冬时近下然不极热春时极远然能毒热月相违者若初少时人皆拜礼及其圆大无有礼者火相违者如有热病更须火炙又如火炙疮火炙方差水相违者如冬月时池水氷冷人皆不饮井水虽煖然人皆饮用春阳之月池水温煖人皆共饮井水虽冷人不乐饮(此据西方国法论其违顺也)童女相违者若未嫁时常忆夫家及其嫁去寻常啼泣而忆本舍妇女相违者若女少年人皆乐见翻将衣帔盖体而行及至年老人不乐见便露头面随路而去苾刍相违者若少年时所飡饮食皆有气味食已消化然不能得及其年老所食饮食皆无气味食不能消然丰供养婆罗门相违者若小童子年七岁时未有欲而复令其受戒五年专修梵行及至盛年欲情兴盛而不禁止方纵行非露形相违者如露形外道若在室中即披衣服及其出外翻更露形人粪相违者若粪湿时水上浮出及其乾燥翻更下沈是谓十种相违之事

王言「增养如是诸事且不须论我今重问当依实答以何势力杀我夫人」答言「大王我于何处得有势力敢害夫人大王当知彼佛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今有圣者迦多演那是彼弟子彼佛世尊所有智力无能障碍为法轮王成就十力殊胜之处具大智慧转大梵轮于四众中作师子吼此可方名有大势力云何为十所谓处非处如实而知智力由能成就如是智力殊胜之处具大智慧转大梵轮于四众中作师子吼是为初力又于众生三世业报若处若事因缘异熟如实而知是第二力又于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烦恼净处如实而知是第三力又于众生所有根性差別如实而知是第四力又于众生所有胜解如实而知是第五力又于种种世界如实而知是第六力又于一切处遍行如实而知是第七力又于前生种种生处皆悉忆知所谓一生二生乃至十生二十三十乃至百生千生万生无量万生成劫坏劫乃至无量成坏悉皆忆念如是种类如是众生我所住处某名某族如是饮食所受苦乐如是受生命有修短死此生彼如是方国昔时生处悉皆追忆如是广说如实而知是第八力又得清净天眼超越人间能观众生所有生死形色善恶族类卑高生善恶趣随业而往如实而知若有众生作身恶行语意恶行谤毁贤圣心生邪见由此恶业为因缘故身坏命终生在地狱若有众生作身善行语意善行不毁贤圣心生正见由此善业为因缘故身坏命终生在天上如前广说如实而知是第九力又得诸漏已尽于无漏中得心解脱能自觉了证圆满法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前广说如实而知是第十力成就此力殊胜之处具大智慧转大梵轮于四众中作师子吼大王此是如来有大势力余莫能加是名有力

尔时增养说如是等诸要义已猛光大王默然无答增养念曰「王既默然一无言说何用多时共相调诳我今宜可将出夫人」即便引现流泪盈目稽首王前敬礼双足以妙伽他而陈谢曰

王应于此了无常  展转相承有家法
王法见恶常含忍  国大夫人幸当恕
世间妙语王先闻  我因问答聊陈说
王力能调大狂象  况此爱妇乖违事
于夫尊重妇德具  始终共聚唯此一
我比为主作沈吟  今此夫人见容恕

尔时王见生大欢喜亦以妙伽他答增养曰

「汝宣如是美妙语  皆是于我生爱心
赏赐汝曲女城  安乐夫人我容恕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第二十四


校注

吼【大】孔【宫】 叫【大】鸣【宋】【元】【明】【宫】 此【大】山【圣乙】 复【大】〔-〕【宋】【元】【明】【宫】 语【大】请【宋】【元】【明】【宫】 其【大】有【圣】【圣乙】 旃【大】〔-〕【宋】【元】【明】【宫】 旃【大】栴【宋】【元】【明】【宫】 兆【大】非【元】 记【大】说【明】 昔【大】背【元】 代【大】伐【圣】【圣乙】 人【大】〔-〕【宋】【元】【明】【宫】【圣乙】 园【大】国【圣乙】 今【大】令【宋】【元】【明】【宫】【圣】【圣乙】 雌【大】雄【宫】 鸟【大】我【宋】【元】【明】【宫】 緂【大】下同毯【元】【明】下同 说【大】语【宋】【元】【明】【宫】 宅【大】*宫【元】【明】* 王【大】士【宫】 主【大】王【宫】 诸【大】多【明】 用【大】用者【宋】【元】【明】【宫】 饼【大】*饭【宋】【元】【明】【宫】* 许【大】计【圣乙】 被【大】披【明】 曰【大】言【宋】【元】【明】【宫】 披【大】拔【明】 大【大】〔-〕【宫】 暗【大】暗【宋】【元】【明】【宫】 颠【大】头【宋】【元】【明】【宫】 贮【大】伫【圣】【圣乙】 淫【大】婬【宋】【元】【明】【宫】 𫄧【大】线【宋】【元】【明】【宫】 倡【大】猖【明】 臼【大】曰【宋】【宫】 出【大】〔-〕【圣乙】 大【大】太【宋】【元】【明】【宫】 夫【大】去【宋】 汝【大】如【元】【明】 曰【大】言【宋】【元】【宫】 沦【大】轮【宋】【元】【明】【宫】 生【大】先【宋】【元】【明】【宫】 向【大】响【宋】【元】【明】【宫】 恚【大】心【宋】【元】【明】【宫】 𤛓【大】搆【圣】【圣乙】 夫【大】未【元】 知【大】乐【宫】 事【大】〔-〕【宋】【元】【明】【宫】 中【大】水【明】 酒【大】须【宋】【元】【明】【宫】 主【大】王【元】【明】 伤【大】物【宫】 伴【大】作【元】【明】 可【大】何【元】 舞【大】【宫】 贱【大】财【圣乙】 生【大】王【元】 间【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屠【大】及【宋】【元】【明】【宫】 儜【大】狞【宋】【元】【明】【宫】 火【大】〔-〕【宋】【元】【明】【宫】 食【大】飡【宋】【元】【明】【宫】 意【大】童【宫】 及【大】故【宫】 翻【大】镒【宫】 要【大】恶【圣乙】 他【CB】【丽-CB】【宋】【宫】陀【大】 王【大】生【元】【明】 聊【大】即【宋】【元】【明】【宫】 他【大】陀【明】 赏【大】当【圣乙】 此下圣本有光明皇后愿文
[A1] 数【CB】【丽-CB】敷【大】(cf. K22n0893_p0763c01)
[A2] 共【CB】【丽-CB】其【大】(cf. K22n0893_p0768a07)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24)
关闭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24)
关闭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24)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