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众缘生唯识现

  • 一 诸法众缘生
    • 甲 名义
    • 乙 不圆澈的诸法众缘生义
    • 丙 圆澈的诸法众缘生义
      • 1 诸法众缘生故毕竟空
      • 2 诸法毕竟空故众缘生
      • 3 诸法即缘生空即空缘生
  • 二 诸法唯识现
    • 甲 名义
    • 乙 不显了的诸法唯识现义
      • 1 无明等十二有支缘起义
      • 2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义
      • 3 依真如以迷悟而起义
      • 4 如来藏觉不觉缘起义
      • 5 真法界或法身缘起义
    • 丙 显了的诸法唯识现义
  • 三 诸法众缘生唯识现与三性三无性
  • 四 观此义为境所起之行
  • 五 依此境修行所证之果

在佛学中可贯通全部佛法大义而统括无遗者为「诸法众缘生唯识现」之一语是今分別解释其义于下

一 诸法众缘生

甲 名义

「诸法」佛典中所有法之一语其义最广无论何处何物属事属理统名曰法法者轨持义遍诸一切所可知可言的谓之诸法若有为若无为若实法若假法若有法若无法包罗一切谓之诸法

「众缘」凡事物非凭空而有必假凭借凭借即缘亦即关系事之生起均以为凭借的关系故名缘一法生起不止一种关系故曰众缘可分为四大类因缘直接生起各法之各各主要因曰因缘增上缘诸法生起除其主要因外其余一切相扶助而起的曰增上缘譬如草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曰因缘日光种种曰增上缘以上二缘遍于一切诸法之生起(即诸法均要有此二缘方得起故)所缘缘以此心所观的境为此心现起之缘曰所缘缘等无间缘等者均等即同类之义无间者中间无有间隔也眼识等(视觉等)心理现相之起刹那刹那无有丝亳间隔须前一念灭后一念才起如前一念不灭而隔在其间后一念即不能起同类相续须无间隔方得生起后之二缘专属心心所等精神现象生起之缘不关物质每一法生起必众缘备具色法仅以前二缘生起心法生起必兼备四缘

「生」此一法以前无有因众缘和合今始现起曰「生」但此所言生兼含四义曰生谓从无而有曰住住者存在义曰成有成就成立二义(贤首宗多说缘成以此)曰得向来未有现始得之——此四皆由众缘集合而致宇宙一切事物均因众缘和合或具足而得生起成立不同无因自然不平等因大梵神我时间方位极微等诸外道也

乙 不圆澈的诸法众缘生义

众缘生义为佛法最普遍之义大小乘共明之但有圆澈与不圆澈之別因不明此义者即非佛法故也小乘古分六宗然约归于法有我无(神我无蕴入界有)以有情众生为蕴集合故无神我以蕴等法为有自体故有不知诸法既以众缘和合而起无自体明矣此其所以犹为不圆澈也不圆澈之诸法生义可以包括一切小乘然亦有深(近于大乘但不究竟)(通于人天乘主我法皆有)之分耳

丙 圆澈的诸法众缘生义

我法二执俱破不认任何法有单独存在之实在自体一切法皆依众缘具足而得生起或成就及存在大乘教义皆圆满澈底之诸法众缘生义不然则非大乘教义兹从中国流行之大乘教义略说如后

1 诸法众缘生故毕竟空

凡龙树学系均从诸法众缘生而明诸法毕竟空故谓诸法众缘生诸法毕竟空何以故以一法如有自性或实体者不必众缘生故以无一法有自性或实体故毕竟空

2 诸法毕竟空故众缘生

贤首宗教理可从诸法毕竟空中而广明众缘成义以见之一法现起毕竟无有自性可得(日本密宗空海大师曾判此宗为极无自性性)故从法界诸法展转无尽众缘之所生成

3 诸法即空缘生即缘生空

天台宗广明此义随观一法即空(毕竟空)即假(众缘生)即中(众缘生即毕竟空毕竟空即众缘生空假不二即中)所谓一心三观其所观境即真即俗即中所谓一境三谛以上均圆满透澈的诸法众缘生义三论宗嘉祥大师传龙树学所谓因缘即空空即因缘正明此义上义又名诸法实相义苟违乎此即非大乘教

二 诸法唯识现

甲 名义

诸法真俗理事前第一义曾经摄尽以识亦诸法中之一法即识亦从众缘而生今再说明此义为令心未与实相相应诸有情类转染成净转凡成圣(即转识成智)有入手方法故犹明宇宙观以后再明人生观也

「唯识」

识包括一切心心所法心起定有心所相应起故即通常所谓心故唯识又名唯心唯者不离义一切不离识曰唯识何以故以色法为心之变现即心之相分时间空间等为心心所色法上假立之分位真如为心等诸法中所显之平等实相均不离识故名唯识

「现」

现有二义变现(变起)显现不言唯识变而言唯识现者无为法不变变不能概括故又解深密经云『诸识所缘唯识所现』即现字义故凡色心等有为法皆由识变现而起即兼变现显现二义真如唯根本无分別智相应之心心所法所显现则但显现义一切法皆所知境相分可摄尽一切法识为一切所知境之依止故摄大乘论说为所知依见闻觉知各种境界无一不从智(净曰智)(染曰识)变现而起(或托本质或惟自识)皆不能离识而存在(凡是存在的皆是被知的)识现虽含二义而特重于变现泰西哲学亦有此义然不及佛法圆彻全部佛典皆有此义但有显了不显了之分

乙 不显了的诸法唯识现义

1 无明等十二有支缘起义

大小乘皆明十二缘起十二支之首即无明(又可曰无明缘起)无明即心所法(指六识上之迷事迷理者)以心所法不离心故从无明起故即唯识现义

2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义

此言见于佛遗教经亦为一切事唯识现成义亦通大小乘上二虽明此义既不完全亦未究竟显了

3 依真如以迷悟而起义

如古来流传之真如缘起说以真如为迷悟依迷之起诸染法悟之起诸净法理虽可通然实从迷悟之心起非真如起以真如不生他法亦不从他法生故从迷悟心起即识变现义但不甚显了且易误会耳诸法皆所知境真如亦所知境(即所缘缘)故亦可通

楞严经云『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花』亦明此义三论宗谓法性为一切法之祖父母般若为父母以依证真如而成般若故天台教说维摩经之「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亦明此义

4 如来藏觉不觉缘起义

第八识亦含藏如来无漏清净功德种故名如来藏起信论说藏识有觉不觉义依觉义上起清净法不觉义上起杂染法故亦明唯识变现义天台贤首真言诸家教义皆有取于此但亦未甚显了

5 真界或法身缘起义

华严悬谈云「大哉真界万法资始」真界究何所指虽不明了而就贤首教义研究之系指庵摩罗识(即佛果上之识亦通众生之前六第八现量心)即从此现量之见闻觉知为诸法现起之本故亦明唯识现义法身狭义与报化相对广义指具足如来一切功德法之身所谓『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者此亦佛果唯识变现义

上来五种虽皆可同明此义而不全显了

丙 显了的诸法唯识现义

一切众生自始皆有八识第八含藏有漏无漏种子而有漏种无始现行现又熏种种又现行受苦求离熏无漏种始起觉行如成唯识论所说三能变识等广明唯识变现义之最要明了者即吾人生死流转皆为前六识上之心心所法迷事理而造染业之所致欲脱苦果须悟理事而造净业为圣为凡可由自心作主故说此义

三 诸法众缘生唯识现与三性三无性

三性即依他起遍计所执与圆成实也他即众缘依即唯识起者生起故由诸法众缘生唯识现即明依他起义不能如实了知诸法众缘生唯识现义执为实我实法而起我执法执及贪嗔等烦恼即遍计所执义将在依他起上之遍计执破除净尽而此我法二空所显之依他起真实相即圆成实性三性义即三无性义依他而起无自然或大自在天等无因一因等义空了一切实我实法无有可执之体性而二空所显之真如(又名无相)更非言语所可形容故上来为佛法三大要义遍一切佛法总括三藏十二部之大乘究竟了义

四 观此义为境所起之行

明以上之境为观而修行则有二行波罗蜜行即普修六度大总持行即一门深入(总持诸行为一行的方便)如修一行三昧一心念佛一心三观或依陀罗尼法界观唯识观及禅宗之向上一著等而专修

五 依此境修行所证之果

大涅槃(大解脱)大菩提成就一切功德智慧(一切智智)大法身(佛果法身)

依上二义略明境行果义竟佛法甚深含义甚广时间有限略说大概而已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一编 佛法总学(卷17)
关闭
第一编 佛法总学(卷1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