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苑图书馆馆员之修学方针

  • 一 修学的宗旨
  • 二 全部佛法之鸟瞰
  • 三 研究的方针
    • 甲 五三共法系
    • 乙 小大律藏系
    • 丙 法相唯识系
    • 丁 般若中论系
    • 戊 中国台贤禅净系
    • 己 印华日藏密法系
  • 四 结 论

一 修学的宗旨

这里在历史上叫作佛学院现在所办的是世界佛学院图书馆这是专门研究佛学的图书馆与普通不同图书馆内的工作分考校与编译二部但要考校编译非有人才不可所以本馆设立考校与编译二研究室因研究的人才不易多得因此更设立研究员预习班以养成研究员为鹄的在此修学的预习员要认清目的才有良好的结果

二 全部佛法之鸟瞰

佛法是佛所证所说的法普通都把佛分为三身即是法身报身应身或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甚而偏据佛说把佛法分割为这是大日如来的法那是阿弥陀佛的法今年日本开泛太平洋佛教青年会议定以释迦牟尼佛为佛教共同的教主换言之即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因为十方三世诸佛皆据释迦口中说出与释迦佛平等平等而无差別所谓法身报身化身乃依据事实上之佛而作分別说的因此我们都依释迦佛的所证所说的法名为佛法

平常所谓佛法的法有二种意思证法教法证法是内证离言法或者名为一真法界瑜伽论名为离言自性法华经云「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此唯佛与佛才能究竟证到之法声闻独觉偏证一分初地以上菩萨具证一分而未究竟所以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其实此诸法性相是遍于一切众生世界的不过唯佛陀的大智慧乃能澈底照见证知所以推重佛陀称为佛法

教法就是应机巧说法「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这是说佛的离言内证而佛之说法在能应机即是或适应地上以至等觉菩萨或为适应地前菩萨二乘天等不同的根机因此说大说小说空说有这都是因应众生需要而施设的谓之契机而佛陀所说之教法又无不与其内自所证之离言法界相契合谓之契理

二谛即是世谛第一义谛也有叫做俗谛真谛或世俗谛胜义谛名虽不同意义是一样的佛陀所说的法都不出乎二谛二谛是大小乘佛法所共同的所谓二谛法者以佛之说法注重点均在说明内证离言法性这是第一义谛而所说又皆是适应天人八部声闻独觉菩萨的根机其说明若恶若善若有漏若无漏的因果事理及如何证果如何解行的道理就是世俗谛

若以内证离言说无能教之佛及所教之众生既无能证之智焉有所证之相一乘尚且不立何况三乘所谓「平等性中无生佛之二体真如界内绝自他之假名」这就是一真法界乃是三乘共所依以解脱之无言说道平等平等无有差別

依此二谛而说得穷尽的是大乘法没有穷尽是二乘法二乘法即是四谛法这里有虚线实线三条虚线是表示没有穷尽的实线是表示穷尽的至于人天乘不过是二乘四谛法中之一部份所以以虚线来表明世谛法亦没有说穷尽而二乘的法在第一义谛上亦祇说到一分如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三法印所明的就是离言法性不过是没有穷尽罢了其实二乘说四谛也没有穷尽皆可包括在穷尽第一义谛世谛的大乘里

再次来明法相法性乃至禅这些都是大乘法大乘将世谛第一义谛说得都很详细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由此可知大乘法是佛所亲证的佛完全说尽了因此这里用实线来表示同时人天乘二乘亦可摄入大乘不过犹不彻底而已

在印度大乘佛法分为二大系法相法性大乘法相亦说法性不过偏重在法相罢了其说明法性就在法相中显是从安立施设法相上而说到不可安立之一真法界的这就是从法相以明法性的所在至于大乘法性重在第一义谛的说明而对于法相不大重视为说明法性而带明法相粗略不详密所以在法性上以虚线表示对于世谛说未穷尽同时在法相上亦画有同样的虚线表示对于第一义谛略而不广

复次从流传的宗派上看来要是从法相法性上来判別偏重于法相的有华严密宗等偏重于法性的则有天台禅宗等若是从修观上说密宗是偏于法相的假想而其说明的理论上亦重法性的空理禅宗是不立文字见性明心专明第一义谛的——内证离言是要实行修证的但是平常所谓宗通说通在世上建立也离不了法相所以禅宗亦兼法相

至于贤首天台都有所依的经如贤首是依据华严经而成立的天台是依法华经而建立的其实台贤起初都是从修观行而得到的如杜顺和尚修观著华严法界观经过二三代以经论印证迄至贤首国师才成立教义又如北齐慧文大师读中论智度论悟一心三观之旨以经论为印证传至三祖智者大师才發为教义华严经本是法相六经里面的一部经故贤首宗注重在法相不过是融摄法性以明天台宗依于大智度论中论近于法性而亦融法相至于密宗禅宗从法相法性之修证而成立更显然可见

此外还有律宗和净土二宗这里所谓净土不是专指念弥陀而说净土有十方诸佛的净土有诸大菩萨的净土念弥陀不过净土中法门之一而已净土是为已發心修行的人在一生未能证圣果因为未证圣果转身就容易退堕或不免堕三恶道流转生死这样失去了一生的功行岂不是很可惜的吗因此从诸佛菩萨所示居的净土使众生持念一佛或一菩萨的名号仗彼诸佛菩萨的大悲愿力使其往生彼土令其得不退转免堕六道轮回这是净土缘起的真意义

大乘中所信行的净土如西方极乐净土兜率内院净土不过在二乘里没有明显的表出所以图上只用虚线庇是托庇的意思共庇是表明大小乘共同所庇即是依靠诸佛菩萨的净土接引如大富贵人家的別墅或宾舍可收留教养投靠的人

律宗不是专指传戒受戒而言律有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之七众律更有大乘菩萨律与密宗律等人天声闻独觉菩萨所共同遵守的所以图上说戒律是大小所共基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 研究的方针

这样将佛法作最概括最扼要最简单的说明使各宗各系各安其位互通互融相资相助不相冲突调和發展并重研究因为大乘各宗原是平等平等每宗都有它的殊胜的地方不宜执立门户分河饮水讲到这里又要讲到本馆研究员预习班了预习员就是未来的研究员而研究员的工作上面已经说过分考校编译二部考校编译的工作第一个条件要对于整个佛学或某宗某系的经论文字要有澈底的明了的认识对于中心的思想都要抓得住这样才行不然经论上的文字都不懂理论尤其莫明其妙还配得上做考校编译的工作吗所以预习研究员在这期间就要练习这种——考校编译——工作要预备作一系一系的专门研究才能精深专一才能做到登峰造极升堂入室若是不专门研究一系祇是作广泛的浏览这毕竟于我们没有多大的裨益因此我定了六系作为你们研究的标的

甲 五三共法系

五即是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三就是三乘声闻独觉菩萨合拢起来说就是五乘三乘所共的佛法但是三乘共法亦即小乘五乘共法亦即人天乘均包括在声闻里了平常讲小乘意存毁呰其实错了小乘亦为大乘阶梯而此系以俱舍为中心旁及阿含诸经婆沙六足發智正理等论这系现在研究员有一二人已在研究

乙 小大律藏系

律藏中如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僧祇律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等都是小乘律而大乘律则散见经论即梵网菩萨戒和瑜伽菩萨戒等虽中国历来所行的是南山宗四分律但今此研究律藏不仅是专研南山四分律而已应当研究大小乘所有的不同戒律这系现在研究员亦有一人在研究

丙 法相唯识系

法相唯识是印度原有的依弥勒菩萨所说的瑜伽师地论为本以成唯识论为综合所依之典籍有六经(一华严经二解深密经三如来出现功德经四大乘阿毗达磨经五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六大乘密严经)十一论(一瑜伽师地论——本论二百法论三五蕴论四显扬圣教论五摄大乘论六阿毗达磨杂集论七辨中边论八二十唯识论九成唯识论十大乘庄严经论十一分別瑜伽论——这十部是支论)尚有其余附属的经论现在馆中尚没有专门研究的人将来预习班要有一二人来专门研究才好

丁 般若中论系

般若中论系就是法性在中国亦名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为依据以大般若经为本或名四论宗三论外加一大智度论因为以大般若中论为中心的思想所以名为般若中论系此宗创自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印度建立大乘佛法的始祖而此宗中论与整个的佛学有大而且切的关系所以研究佛法般若中论系是不可不研究的从前本馆有二人研究般若中论系现在还没有人

戊 中国台贤禅净系

天台贤首禅宗净土这四宗是中国创立的可算是中国的佛学所以名它为中国台贤禅净系天台宗是北齐慧文大师读中论悟一心三观之旨传南岳慧思大师依之悟法华三昧证六根清净位三祖智者大师从以修习得法华三昧之前方便乃传其观法依法华广宣教义因为居浙江台州天台山故名天台宗贤首宗是中国杜顺和尚居终南山依六十华严修法界观行制华严法界观此宗教义至贤首国师始宏传所以名为贤首宗禅宗虽是印度南天竺菩提达摩泛海到中国来传教但是成立为一宗也是在中国建立的亦可算是中国的佛法禅宗大盛于唐与我国思想界的关系尤为密切净土宗是以希求往生阿弥陀佛之极乐净土为宗旨所依之典籍有三经(一无量寿经二观无量寿佛经三佛说阿弥陀经)一论(即菩提流支所译之往生净土论)此宗之创始者是庐山慧远大师所以亦是中国独有的这四宗可作为一系的研究

己 印华日藏密法系

密宗即是真言宗因为依秘密真言为宗旨故名密宗此宗所依据的是大毘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等及诸部仪轨在印度有先期后期先期是当中国唐朝后期是当中国五代及宋朝所以由中国所传流日本的是先期密法五代宋初所译之经典虽亦以密典为多而未有弘扬故后期密法所传以西藏的为完备这六系中比较起来以此系为较难研究目下未易做到

四 结论

现在我们所要研究的而环境上能够研究的就是前面五系所以我很希望你们安心在这里修学一年后各人作分系研究的工作研究的结果——即考校佛典编译佛典便是本馆的事业今天将本馆的宗旨和你们修学的目的及全部佛学的大纲和研究的系统作简单的很概括的说明详细指教则有在馆中领导的各主任法师居士在


校注

原题「对世界佛学苑图书馆员训话」今改题 此节颇有删略所论考校与编译可參看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一编 佛法总学(卷25)
关闭
第一编 佛法总学(卷25)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