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 一 前二期我对一切佛法的看法
    • 甲 初期的略述
    • 乙 第二期的略述
  • 二 第三期我对于一切佛法的看法
    • 甲 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
    • 乙 理之实际及三级三宗
    • 丙 行之当机及三依三趣

这题目讲起来很广可分为三期说明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则缩为二段即前二期的略述和第三期的详说

一 前二期我对一切佛法的看法

甲 初期的略述

我最初对佛法成立一个有系统的思想是在光绪三十四年至民国三年间那时我对佛法用过这么一番修学工夫一方面作禅宗的參究一方面也听些经教所听的经教以天台教理为主兼及贤首的五教仪慈恩的相宗八要等所谓教下的三家后来阅藏读大般若经在甚深般若中得一相应于是对从前所參学的禅教便融会贯通将整个佛法作这样的看法认为佛法不外宗下与教下二种——同于世亲所分证法教法我这样的看法和明朝政制将佛法分为禅教的五门是相摄的「禅」是教外別传离语言文字的禅宗也就是宗下「讲」包括教下三家——天台贤首慈恩就是教下而律净教亦可归教下所摄(不过正式可称为教下的是天台贤首慈恩的三家)「律」乃出家在家所受持的戒法「净」是修学佛法的人所归的净土「教」就是「密」教而为当时所流行的如早晨上殿念楞严大悲十小咒晚间施食念蒙山及放燄口等然皆可为教下所摄故全部佛法即宗下教下也离语言文字离心意识相离一切境界分別去參究而求自悟自证者谓之宗由语言文字建立而可讲解行持者谓之教以宗下教下说明一切佛法是我初期对佛法的系统思想这期的思想略见遗留在佛教月报

乙 第二期的略述

讲到第二期是从民四年普陀山闭关后而产生的一系思想在这闭关期间我对佛法的见解和认识与初期大有变更这在佛法导言及僧伽制度论僧依品里说得很明白佛法有大乘和小乘而小乘是大乘的阶梯大乘的方便所以小乘可附属于大乘所谓「附小于大」故我认为佛法的根本宗旨唯在大乘法华经中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就是阐明这个宗旨不过有一部份的根机在小乘法中修证到就以为满足以为究竟其实真正的究竟还在大乘

小乘的宗派在印度虽有二十部在中华虽有毘昙俱舍成实三宗但俱舍毘昙可归纳于唯识成实可附入三论至于我国的大乘十一宗涅槃宗后归法华地论宗归入华严摄论宗归入唯识所以把整个佛法归纳为大乘八宗其中的律宗是取的南山律宗南山所传的四分律虽源出小乘但在道宣律师的弘扬下却也转为大乘了如南山律所明的戒体即以思心所种子为其体故南山律宗是融小归大的一乘律宗天台贤首三论唯识密这大乘八宗其「境」是平等的其「果」都以成佛为究竟也是平等的不过在「行」上诸宗各有差別的施设这差別的施设乃各宗就某一点上来说明一切法所起的观行如唯识宗以一切法皆是识而说明一切法三论宗以一切法皆是空而说明一切法故各宗有各宗的方便殊胜施设这样来判摄一切佛法与古德的判教完全不同了比方天台判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则有藏通別圆等差別判自己所宗的为最圆教理我则认为诸宗的根本原理及究竟的极果都是平等无有高下的祇是行上所施设的不同罢了八宗既是平等亦各有其殊胜点不能偏废更不能说此优彼劣彼高此下关于这个说法最有具体说明的是大乘宗地图(此图制于民国十二年曾演讲数次民二十年最后一次在柏林寺讲时由法舫纪录现有大乘宗地图释单行本流行)以上是我前二期对佛法见解的一个概说

二 第三期我对一切佛法的看法

这一期我对佛法的整个系统思想在本院修学的人应仔细的听听时要牢牢的记得听后要如理思惟和加以研究学天台教的人学了他的判教即以他的五时八教方式去弘扬故在这里跟随我学的人对我所讲此期的佛法系统思想也应善为运用以作将来弘法时判摄一切佛法的根据亦可以这作为对整个佛法的基本见解

在民十二三年后我对佛法的见解就萌芽了第三期这期的思想是什么呢此与前二期逈然不同第一期的见解可以说是承袭古德的第二期的见解是摄小归大而八宗平等即不同于第一期的因袭而第三期则更不同于第二期了然思想如是变更见解如是进展者乃不为旧来宗派所拘束而将释尊流传到现代的佛法作圆满的判摄罢了这期可分教三者来讲由民十二年后直到今日以前这种思想分散在我的讲著里的很多不过还没有作过综合的说明

甲 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

释迦牟尼的一代教法在古来大德有判为五时八教的有判为三时五教的也有判为三时教的我以为佛在世时佛为法本法以佛为主以佛为归虽然应机说法差別无量但并没有分大乘小乘顿教渐教故佛为法本法皆一味佛怎么说就怎么说虽闻法者以特殊的机缘关系解有差殊但不能以此別为大小故也就不能分作任何的宗派了因为佛是唯一的所以佛所说的法当然也就是一味了

到了佛灭度后佛陀的教法就不是那么一味的了依当时印度的法藏结集和后来教法的流行演变就已分作三期

第一 小行大隐时期

初期的结集是由迦叶阿难优波离所主持虽结集的工作并不完全由他们经理与之同时或后时更有其他的弟子结集所谓有富楼那结集窟外结集菩萨结集等但在佛灭度后为当时国王大臣所护持流行世间的佛法则为迦叶阿难所结集的三藏至佛灭二百年间由此中分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依此二部为本更裂为二十部在这二十部派未曾分裂之前小乘教法是一味和合的也就是传在锡兰等处的巴利语三藏在佛灭后的五百年间虽有二十部派的分裂但不出乎小乘三藏的范围故可说是小乘盛行的时期然在这时期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大乘佛法不过由于小乘教法的盛行大乘教法就隐没不彰因为旧时的学者都以小乘教法为唯一的佛法所以这时也可说为小行大隐的时期由于佛灭度不久佛弟子们仗佛威德的余势能依佛的轨范去实行断惑证果者尚复不少所以又名之曰正法时期

第二 大主小从时期

初期的五百年过去到了六百年的当儿有马鸣菩萨出世著有佛本行赞等竭力提倡大乘佛法在他竭力的提倡宏扬之下大乘佛法露其端倪继有龙树提婆应运而生对破一切有部等法执阐扬大乘毕竟空义后复有无著世亲兴起發挥大乘妙有之理对一切法空的基本思想加以补充的说明他认为一切法虽说是毕竟皆空然其中的因果有条不紊丝毫不爽故说明一切种成立阿赖耶这在教理上是發挥得淋漓尽致了这末一来遂使素来隐没的大乘佛法风行于世遍布于全个印度了故这时可名之为大乘盛行时期但这期间并非没有小乘教法不过由于大乘空有的教义过于弘盛光大是以使那有权威而盛行于初期的小乘教义渐陷附庸地位故又可名之为大小并行时期或大主小从时期

第三 大行小隐密主显从时期

二期的五百年过去到这期的五百年时约在佛灭千二百年间大乘空宗产生了清辨大乘有宗产生了护法清辨论师传承龙树菩萨毕竟空义破斥有宗护法论师传承无著菩萨如幻有义破斥空宗于是大乘空有二宗分道扬镳互相对立成为空有之诤这种现象在二期大乘盛行的时候是没有的以其时龙猛提婆虽偏重于阐扬大乘毕竟空义无著世亲虽偏重于發挥如幻有义但后者祇是补充前者并未据为各有所宗另成一派但第三期间空有互相对敌的因子已种于第二期到这时候以后大乘的盛行已达极点而小乘也就几乎没落由于大乘的發达盛行于是佛法普遍到民间去正在这时龙智菩萨等出来弘扬密咒把通俗的印度风习都融摄进来因而密法就發达起来故此时可名为密咒盛行时期但在这期间大小乘教法非全绝迹于世不过由于密法过于弘盛致使那盛极一时的大乘佛法及已衰落的小乘教理皆依附密咒之中流行故这期亦可名为密主显从时期印度密宗的盛行是在佛灭千余年之后玄奘法师在印留学时密咒流行尚少到义净法师去印的时候密咒渐盛行随义净法师去留学的人就有学习密咒的了如印度最负盛名的那烂陀寺起初祇是大乘显教的根据地到了这时也转成为密宗的道场了后来的超岩寺更是完全盛行密教的

上面所说的三个时期是佛灭后印度佛教流传的全部情形即以印度三期所流行的佛教而成为今日世界上所流行的三大系的佛教

第一期盛行的小乘佛教今日流行于世的可以锡兰为中心由锡兰而流传于缅甸暹罗及安南马来亚群岛等处是为巴利文系佛教也可说是锡兰系佛教初期的佛法本来是传播到各方的但他处随了各地的不同环境其后發生了种种沿革改变另成別种的风尚宗派甚或趋于消灭唯所传于锡暹能够保持原状且一直流至今日而發展光大之即今锡缅等地的佛教徒尚认为他们的佛教是上座部的正统派佛教由阿育王时代所传播去的从这一点说来可见锡暹所流行的佛教就是印度初期所盛行的佛教

第二期盛行的大乘佛教现在流行于世的可以中国为中心由中国而流传于高丽日本及安南等处是为汉文系佛教也可称为中国系佛教故印度二期大小并行的佛教由中国继续传承流行因为中国的佛教大小三藏皆悉完备且也并行世间实际说来印度三期佛教中国皆有但因以第二期为主以中国一向所行的都与印度第二期相类

第三期盛行的密咒佛教现存于世界上的可以中国的西藏为中心由西藏而流传于西康蒙古甘肃及尼泊尔等处是为藏文佛教也可说为西藏系佛教第三期的佛法流传到西藏这在历史上是很明显的在中国唐朝的时候西藏才有佛教输入而完成西藏的佛教却在我国宋朝前面说过印度佛教转入第三期后那烂陀超岩二寺都是盛弘密宗道场故到西藏弘扬佛法的莲花生即由那烂陀寺去的中兴西藏佛教的阿底峡就是从超岩寺去的现在西藏的佛教汉文系的大乘西藏也有但西藏的小乘佛法不及内地完备小乘经论都不具全而密乘的教典却比较多一点大乘的空有二宗虽都有流传不过在密宗盛行趋势下一般修学密宗者皆以空胜解为所依故空宗较为發达在印度的第三期佛教即属如此故当以今日西藏系为代表

总合的来说佛世时的教法是一味融通无所谓分乘分宗的所以一切法以佛为归为主佛为法本法皆一味及至佛灭度后佛法在印度分为三期迄至今日流传世界各国的成为巴利文汉文藏文这就是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的概说

乙 理之实际及三级三宗

以佛法究竟真实言所谓「实际理地不立一法」诸法实相唯无分別智如如相应无可建立无可分说离名绝相超诸寻伺由语言文字说真如法性等都是假名安立的善巧施设实际是无可言思唯证相应的法华经中说「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但为欲悟他故从教法上显示分为三级来说明这三级的分说与菩提道次第论的三士颇相似不过我所说的名词与之不同罢了这种名称是在民十五年我讲佛学概论的时候说出所谓三级者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亦名大乘特法)今作扼要的说明于下

第一级五乘共法

最普遍的佛法要义就是因缘所生法的原理也即是因果法的原理大凡佛法说明一切法都要以这因缘生法的道理来阐述因缘就是因生法就是果故因缘生法即是因果法因果律于一切法中皆具有的但其中特別注重业报因果一切科学也依因果律然不说业报因果故与佛法所谈的因果逈异其趣六趣流转的凡夫三乘阶级的贤圣皆可由业果的原理说明我们现在是受著人的业果要保持这人的报身要免受三途的苦报就得从这难得的宝贵人生信解佛法的做人道理所谓学佛先从做人起学成了一个完善的好人然后才谈得上学佛若人都不能做好怎么还能去学超凡入圣的佛陀所以学佛法的人敬佛法僧信业果报是最要紧的一著不但流转的六凡出世的三乘皆建立在业果上就是最高无上的佛陀也不出因果的范围因为要修大乘六度万行的清净殊胜因才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始从人乘终至大乘佛位名之曰「五乘」而这因缘生法的原理亦即所谓因果法的原理是五乘所共修的法一个人尤其是做了一个佛教徒的人对因果业报不能深信则不能领受真正的佛法也就不能了解佛法的正义同时亦不能算为佛教徒故根本上不能入佛法之门这五乘共法的第一级其范围极广把这级稳固了然后再进趣上级那就容易了比方世间造塔不论他造七层九层而最下层一定造得宽广和巩固因为下层基础做好然后才能一层一层向上造学佛也是这样

第二级三乘共法

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三种出世的圣人他们认识了世间纯粹的是苦知道了世间无一可爱乐于是深深的厌离世间积极的求出世的涅槃之乐依著四念处四正勤以至八正道的基本道路而去实践进修不求人天果报唯一目的求证出世涅槃教中所说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就是三乘共法的标准使三乘人了脱生死诸苦证得涅槃寂静所谓共法者以三乘虽有差殊而这三法印是三乘所共遵以断烦恼了生死的这三乘共法较前高了一级以他们首先远离了有漏流转法此则不共人天为希人天乐果者之所不能及因为人天有情对于世间业果尚有所希求的原故

第三级大乘特法

这是菩萨所特有的不共于人天二乘的此大乘佛法以大悲菩提心法空般若智遍学一切法门普渡一切众生严净无量国土求成无上佛果为其唯一的誓愿唯一的事业

此上三级的分別是就整个的佛法普遍而说的然大乘法广应分摄三宗以除偏执这在民十二年我作佛法总抉择谈已经说到不过当时所说的名词稍有出入今再作确定的说明于后

一 法性空慧宗

通达一切法的真如实性必须了知一切法的自性皆空然这要有毕竟空慧才能究竟通达诸法空性通达法空的般若是大乘法的基本条件虽有些根性钝劣的有情讲解法空而不趣修大乘菩萨行仍入小乘涅槃的然發菩提心要广行菩萨道者则必须通达法空以法空般若为宗很多的大乘经论就这一分真理上观察特重所以抽象的立此法性空慧宗以摄一部分大乘佛法

二 法相唯识宗

法相是说明种种诸法无量差別的相状这相的意义非常之广凡一切法的相皆可名为法相如五法中的真如可说是性亦可说是相三性中的圆成实可说是性亦可说是相然而给予诸法的差別相上一个正确的了解适当的明白则其所宗者即是唯识以唯识讲明一切法有无量差別的一切功能种子生起一切现行因果相关种现相续明一切有为诸法因果差別即对于无生无灭的无为法所有真正认识切实了解究竟亲证也是由识及由识转成的智所了知所谓「诸识所缘唯识所现」故凡了知的一切法相皆是识现之法识所现者无为法虽非识所变但也由识所显若非净分识的正智所显现则毕竟没有真如的证明了这也有许多大乘经论所专重故立此宗以摄之

三 法界圆觉宗

法界的「界」字是包括一切法之义即以尽一切法为界而为任何一法所不能超越前所说的「法性」「法相」都包括其中「圆觉」可以说就是佛十号中的正遍知或正遍觉佛果位上的一切智智一切种智一切相智皆与圆觉之名义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以佛果之正遍知无一刹那不是圆满周遍觉知一切诸法性相的法界的一切法要能圆满觉知唯圆觉智故以圆觉为宗凡等觉菩萨以下皆未能一刹那圆遍觉知诸法性相以菩萨地上以前刹那起根本智见诸法性要后一刹那后得智生方得见诸法相而未能周尽佛智则不如是一刹那间就能够周遍了知诸法性相这在许多大乘经论中也都有所说明的而天台贤首所判圆教亦皆依佛智境界而阐说如天台圆教讲一念圆具三千性相即是在佛的智境上明依此發心修行的菩萨即所谓圆顿法门以佛智境界为法门而直趋无上菩提密等也都属此宗

宗诸大乘经论的古来各宗派皆各有所偏据故我特明三宗因为以这三宗来看一切大乘佛法没有解不通亦没有不圆融至于上述的三级初级的五乘共法不论是人乘天乘乃至佛乘谁也不能离了因果法而言第二级的三乘共法也是不能离了初级去凌空施设即大乘不共法也不能离了前二级而独立所以说三级是互相依靠的人天果二乘果都是趋佛乘过程中的一个阶梯非是究竟的目的地究竟的目的地是至高无上的一乘佛果

丙 行之当机及三依三趣

「行」是侧重当机者实践上说的佛在世时当机说法随闻而解随解而行而证所依所趣在当机的各人有无量差別不能拘说故法贵当机当机者妙药贵愈病愈病者善如平常不可食的秽毒若是拿来做药适当病人的治疗那也是最好的药了所以不能定说怎般那般更不可说这个法门某一类众生可修那个法门某一类众生不可修今判三依三趣乃就三个时代机宜的大概而言佛法流传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现在正是第三千年间依教中说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正法住世的时间有一千年像法亦然而末法则有万年分述于左

一 依声闻行果趣發起大乘心的正法时期

如来出世的本怀是欲说出自悟自证的实相法门但因为此土众生的根机未熟乃方便先说适合当时机宜的先说声闻乘法令当机者起行证果到法华会上才把这本怀说出来「为欲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出现于世」前所说者都是令入佛乘法华经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从这点意义上说由佛世时乃至正法的千年是在依修证成的声闻行果而向于發起大乘心——即菩萨行果或佛的行果声闻行果乃佛住世时当机广说我们看佛经可以见到很多比丘得证圣果的记载——或证须陀洹果或证斯陀含果或证阿那含果或证阿罗汉果即或有未能证得四沙门圣果者从佛出家至低限度亦都能依比丘戒修行到了佛灭度后佛弟子们依著如来的正法——声闻行果实践实修证得声闻果者在教史上亦历历可见所以正法期间是依声闻行果而趣于發起大乘心的已证声闻果者大乘心一發即知早走上菩萨行的半途不难成佛了

二 依天乘行果趣获得大乘果的像法时期

在印度进入第二千年的佛法正是传于西藏的密法中国则是禅宗净土宗禅宗出于第一期的末叶附属于第一期故此像法时期足为代表的是密宗净土宗是依天乘行果的道理如密宗在先修成天色身的幻身成化身佛净土宗如兜率净土即天国之一西方等摄受凡夫净土亦等于天国依这天色身天国土直趣于所欲获得的大乘佛果这是密净的特点与前期有所不同以初期能先证声闻行果的根机到这像法时候是很少有的了因为像法时期的众生理解力虽比较强但持比丘戒者不可多得故证声闻行果颇不容易是以先成天幻身或上生天净土依密净的天乘行果以期速达成佛的目的所以像法期间是依天乘行果而趣佛果——趣于大乘行果的

三 依人乘行果趣进修大乘行的末法时期

这是踏上了佛灭后第三千年的时代了到了这时候——末法的开始依天乘行果修净密勉强的虽还有人做到然而就最近的趋势上观察修天乘行果这一著也不适时代机宜了因此也就失了能趣大乘的功效但前一二期的根机并非完全没有不过毕竟是很少数的了而且依声闻行果是要被诟为消极逃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不惟不是方便而反成为障碍了所以在今日的情形所向的应在进趣大乘行而所依的既非初期的声闻行果亦非二期的天乘行果而确定是在人乘行果以实行我所说的人生佛教的原理依著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业报方是时代的所需尤为我国的情形所宜由此向上增进乃可进趣大乘行——即菩萨行大弘佛教在业果上使世界人类的人性不失且成为完善美满的人间有了完善的人生为所依进一步的使人们去修佛法所重的大乘菩萨行果所以末法期间是依人乘行果而进趣大乘行的

今天所说的从前都有讲过不过没有综合的讲这次是综合的讲一遍了人生佛教即由人乘进趣大乘的佛法在我著的大乘与人间两般文化人生观的科学现实主义自由史观等各书中曾有详细的理论建立现在最要紧的是先了解佛法正信佛法由正信佛法而实行佛法就普遍的机宜上重在从完成人生以發达人生而走上菩萨行的大乘觉路就从保持人的业果言在今日亦须以佛法建立起人生道德使人间可为实行佛法的根据地人人学佛佛法才可风行世界普遍全球

我对佛法总系统的思想略述如上今天讲了出来是给大家一个总括的概念你们应以这第三期的系统思想去观察佛法了解佛法修行佛法宣扬佛法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一编 佛法总学(卷26)
关闭
第一编 佛法总学(卷26)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