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学苑之佛法系统观

  • 一 遗教之整治
    • 甲 法物馆
    • 乙 图书馆
  • 二 学理之研究
    • 甲 锡兰文系学院
    • 乙 中国文系学院
    • 丙 西藏文系学院
    • 丁 欧美文系学院
  • 三 道行之修习
    • 甲 律仪林
    • 乙 禅观林
    • 丙 密咒林
    • 丁 净土林
  • 四 效果之成就
    • 甲 信果
    • 乙 戒果
    • 丙 定果
    • 丁 智果

武昌佛学院自去年改组为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两种的研究室因我不久要到下江去所以将世界佛学苑之佛法系统略为讲明以见图书馆亦即此中的一部份但这次不能详说不过把全部的佛法列在世界佛学苑系统中作一种简要的叙述今年第三期海潮音中有一篇「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是我去年在厦门讲的比今日所讲的宽广些可以作这次讲演的參考世界佛学苑的工作即对于佛法提纲挈领的分为「教」「理」「行」「果」四部份从这四部份去作适当的工夫

一 遗教之整治

教法即是遗教我们研究佛学而释迦牟尼佛已涅槃我们从何研究起呢即依据释迦佛所遗留下的教法而研究此教法虽不全部是从释迦佛的现身说法而有然皆本佛陀遗教而發展遗教的流传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先曾普遍亚洲而现在已普及全世界佛法既经过很多的时代和环境的变迁我们如要得到真正的教法须有一番整顿治理的工夫方可为全人类所共遵共信由此须将世界各地的佛教所有种种制度寺院佛像经书等等都能搜集整治到精确完美以为人类研究佛教的共遵共信基础故世苑有法物馆图书馆之施设焉

甲 法物馆

凡关于佛教中的制度殿雕刻绘画等等此皆属于法物又可分为二系1.美术系此为法物之能表现佛教的庄严伟大而使人们生起欣观美感而恭敬信仰的此即佛教中之美术近来欧美美术界甚为重视而于亚洲的美术中尤占一重要的位置2.史料系此为法物之可作为研究佛教史所根据之材料的如研究某一时代的塔幢等物即可探知某一时代的佛教及社会情形以上种种的关系故有法物馆的施设

乙 图书馆

即经书图表等此即为现在这里所研究的亦有两系1.考校系以经书有原本不同或译本不同或版本同异或成立以后發展变化以及假托偽造等等的羼杂凡有疑异之处须细加考校所谓「有疑则考有异则校」没有经过考校流行的经书或来历不清或后人偽托如开元释教录等皆载明有疑偽的经书故须经过一番考校工夫乃有真确可依据研究的教典2.编译系编即编辑以经过考校之后须进而编辑如大藏经或某种丛书等译即翻译如各国有的佛教经书或为我国没有的而我国有的亦或为別国没有如锡兰巴利文藏中犹有我国所无的小乘经论而我国的大乘经论则又为彼所无华文藏文亦互有无且欧美各国所无的更多此皆须翻译而后佛教才能普及要有真确的经典须经考校的决定要有共同的教法须经编译的沟通然后可有共遵共信的佛教宏扬到全世界以成为通行全世界之世界的佛教

二 学理之研究

即依教以研究其所诠之理即依教史和教法为根据而究其所诠表之理此即学理的研究但学理研究在中国向来或泛览经典而没有系统或从古来大德一宗一派为次第今既为依据世界教史教法的佛学研究则自与向来不同佛法在印度大约流传了一千六七百年已有七八百年完全没有佛法然此流传印度的千数百年佛法可分三个五百年来说

甲 锡兰文系学院

释迦遗教在印度第一个五百年所流传的学理今可从巴利文系的教典以研究之此以锡兰为中心由锡兰而传布缅甸暹罗及南洋群岛世人称为原始的佛教大约于佛灭一二百年阿育王的时候即用当时记载的巴利文而输入锡兰缅甸而锡兰的文字亦即仿巴利文造成然巴利文为印度通俗文之一种而印度之典雅文则为梵文至中国的经典所翻译则通于巴利文梵文两种且梵文与巴利文亦无多大之区別如巴利文云「达磨」梵文云「达尔摩」

乙 中国文系学院

第二五百年即佛灭后六百年马鸣龙树无著世亲等兴世宏扬大乘佛法此为大乘佛法昌明的时代但小乘亦依旧与大乘同时流行此期佛教即流入中国之佛教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处故印度第二五百年之佛学即可以华日文为中心而研究之现今厦门的闽南佛学院即为此系学理的研究

丙 西藏文系学院

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等皆与中国本部逈异而佛学亦另成一系此是印度第三五百年之佛法西藏在唐时有一部份佛教从中国输入而印度第三五百年之梵文佛学皆直接传入西藏且西藏之文字亦由仿梵文造成今尼泊尔——印度后期之佛典多保存尼泊尔——蒙古及中国之西北东北等处之佛法皆可以西藏文为中心以研究之且佛出生之迦毗罗国与尼泊尔最为密迩近今所發见之梵文经典多出其处此即由锡兰文中国文西藏文而为三系之佛学研究

丁 欧美文系学院

欧美各国的佛法才数十年耳初从锡兰文流入第二时期次从西藏文的输入最近由日本及中国亦将中国文佛学传布但西洋原自锡兰等地佛法输入后即用西洋的研究学问方法与西洋的科学哲学宗教作比较研究亦可另成为新的欧美佛学然此系之所要乃在用欧美之文字把以上三系的佛法宏传到欧美各国及全世界

三 道行之修习

佛法不同哲学单是理论和概念其所有的理论和概念乃是佛陀悟他的方便故究竟佛法是要从实际行证到的根据佛教教理而随机方便的行门虽然无量而归纳之不出律密禅净四种

甲 律仪林

律即轨律此即行为标准的伦理道德但与普通的道德殊异者佛教的律仪不但为人生轨范乃是可为一切众生由持戒清净而达到出世三乘贤圣之菩提果的故戒一方为定慧的基础一方即为直达究竟彼岸的胜行

乙 禅观林

即是修习禅定止观的行始于凡圣共通的四禅八定以及三乘的五停心別相念总相念八背舍十遍处等大乘的法空观唯识观华严法界观天台圆顿观乃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祖师禅等皆摄于此此正为达到菩提道的定慧行

丙 密咒林

密咒即真言宗——密宗近来有人讲到佛教即分显教密教此是密宗發达以后所有的偏见源出于日本空海所作的显密二教论其实大乘佛法一味平等并不是这样如西藏阿底峡宗喀巴等菩提道次第分为下中上士上士依以發菩提心趣菩提果之教理无二无別平等一味不过在修行的大乘行门上有波罗密门与陀罗尼门之分陀罗尼门即此所谓密咒行的真言宗或密宗故密宗不是教理上有区別仅行门上的随机不同罢了日本的密宗是从中国传去的有东密台密东密两部大法的组织所谓胎藏界金刚界胎藏界是善无畏组织成的传说密宗出于南天铁塔的传授亦出于善无畏之说金刚界是金刚智组织成的至不空三藏始兼而传之惠果空海然中国传密宗的不限于善无畏金刚智故密宗犹有一部名苏悉地大法而西藏之佛法则又大大不同此在西藏佛学原论颇说得清楚将来须综合华文藏文所得更征之印度原文方可成为世界佛学之密咒行

丁 净土林

律禅皆是依自力的行法密咒与净土虽同是依他力的行法而又有不同通常一说到净土即以为是念弥陀佛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不知此仅是净土法的一种净土有十方净土如东方有药师琉璃净土上方有香积净土本界有弥勒兜率净土但往生他佛净土亦即证自心修证到之净土故是易行道

四 效果之成就

教法是研究所根据的理是所研究了解的行是依研究了解之理而修习的故修行之后即有证果证果的阶段甚多今且以四种来包括

甲 信果

学佛最先决的条件即是發起真实的信心但此信心并非泛泛的信仰而是从研究教理或实习修行后所得成的真诚确信谓信三宝四谛业果报等真实不虚若此信心成就即成为佛的七众弟子之一此七众弟子皆首须皈依三宝即信心成就的表现信心成就仍可言持戒修禅定等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故信果成就始为真正之佛弟子

乙 戒果

即佛学中的五戒八关斋戒十戒二百五十戒菩萨戒等此即律仪清净所得之果若信心真切到要实行所信的法则自然要受戒得到戒体进而成就为真能持戒的戒果但在家众于信果成就即可为佛之弟子而出家众则不但信果成就必须律戒精严无犯由持戒清净而得戒果方能住持佛教宏扬佛法为真正之僧宝

丙 定果

此即为修禅观所得之果若定果成就即入三乘贤位即小乘中五停心別相念总相念及四加行之七贤大乘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三贤以成就定果即能暂伏烦恼如修初禅成就即能伏令欲界烦恼不行也

丁 智果

此智果即依上信戒定果增上所成就在三乘共般若与大乘不共般若皆是修所成慧所引發之真实智以能断除一切烦恼而成为三乘圣果成究竟之圣果——即成佛故有信果未必有戒果而有戒果者必有信果否则戒非佛戒有信戒果未必有定果有定果则必有信戒果否则定非佛定乃至有信戒定果未必有慧果有慧果必有信戒定果故此智果即佛法中证生空法空之智慧而非普通一般人所说之智慧也若未有信戒定果相应之慧但是狂慧若定无戒信但是味禅执之则成为邪定若戒无信但是人天善行执之则成外道戒要之无信果则不成为佛之弟子故根本最要的在得成信果

世界佛学苑之佛法系统观即由教理行果确树修学佛法的体系与境行果的三法亦相合谓佛理即境律仪等行即行信等果即果故由教理明瞭而信心确切成就始能成为在家之佛弟子而其余行果则可随力随分修证至于出家众则须于教理有能确切的了解并能真实的持戒修行成就信果戒果方可若单是多闻智慧而不持戒清净或虽能持戒清净而不能多闻智慧那是做一个凡夫僧尚且不足而况为圣贤之僧乎故欲成真正之僧宝住持佛法须由解理持律而做到信戒成就为真正之福田僧也

本馆研究员在研究中修学须解到行到然后乃可教化众生自他俱达到贤圣之果要把佛法真实的建立起来自度度他最低限度需信果戒果成就故世界佛学苑之佛法系统观中应于此作特別努力的修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一编 佛法总学(卷24)
关闭
第一编 佛法总学(卷2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