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有无自性问题

  • 一 略示
  • 二 小乘的有无自性说
  • 三 空宗的有无自性说
  • 四 唯识宗的有无自性说
  • 五 中国佛学的圆中自性说

一 略示

对这有无自性问题的研究首先要探讨这「自性」能诠名下的所诠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可以發现到经论中的「自性」有著许多不同的解释所以现在先统摄其要义绘列一表再来逐条说明

二 小乘的有无自性说

佛法中有一概加以破斥的自性这就是表中的「各独定实」性——诸法各自独立固定不变的之实在性如数论师说的神我胜论师实句义中的我等九法都是一一有情具有的各自独立不变性的实体又如各种神教说在宇宙万有發生之前有一独立固定的神来创造一切其所创造的万物虽是无常变灭然消灭后仍然有永远不变固定独立的神之实体主张有这各独定实自性的不问他指的是创造神是实体是神我都同样的违反了宇宙人生是因缘生灭的最高法则圣教与现实都证明了万有的生起和存在都必须具足多种的条件(因缘)随条件的和合而生存亦须条件的离散而毁灭宇宙间绝对找不到一件单独存在固定不变的事物这是宇宙人生的最高法则也是佛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上至三乘圣法下及人天业果之所共同依据的可是外道所计执的各独定实自性决不是因缘和合生灭相续的它与佛法的缘起真理正站在不相容的对立地位所以佛法中不问大乘小乘各宗各派都一致的破斥这各独定实的自性为邪执同时最低限度也要破斥这种自性才能够建树缘起真理的法幢因为佛法普遍否认这种自性所以都说空「无自性」

其次说到「有为恒实」的自性这如一切有部所讲的「一切法」原包括有为无为二类无为法留待下面再说且先讲明有为法有部说有为法是三世永恒实有的但既落于三世的迁流变易虽说「恒实」还是有因缘生灭的就在这因缘所生的有为法中分析出最基本单纯的法如俱舍的七十二法认为是三世恒实的法而现见现知的宇宙万有无不是由这种种基本单纯的原素组合而成这基本的原素在现在固然是实有的过去虽已过去但还是实有的未来虽尚未来也同样是实有的有为法既是三世恒实当然有自性但由这基本有为法组合成功的有情身器等则是假合无自性的又如犊子部所计我法实有的思想也可摄属于这「有为恒实」内他们说的五法藏(过去法藏现在法藏未来法藏无为法藏不可说藏)除了不可说我之外其他的教义和有部相同而这不可说藏的我非即五蕴非离五蕴也还不能离开众法的关系而单独存在所以与他部派所说的假我仍然差不多不过名字不同罢了他既说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三法藏当然也是主张有为法有「恒实」自性的这有部——或犊子部所说的基本单纯的有为法虽是恒续实存的但还是因缘和合生灭的有为法与外道所计执的各独定实自性逈然不同

另有主张「有为现实」的小乘部派说在有为法中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临都是无自体而依现在法假立的唯有摆在眼前的现在法才实有体性经量部师就是这种思想的代表者(大乘宗派中也有作这样主张的)还有现通假实论者或说五蕴是假处界实有或蕴处假立唯界是实等其实这不过是认为实性的部份有彼此通局的不同而其过未无体唯现在可以有体的大前提则无不同所以过去未来的法是假立而无自性的现在世的有为法才是实有的自性

其次说到「无为真常」的自性无为是一切有为法的普遍真理所以是常住不变的小乘各部派分三种或九种因是真而不妄常而不变的理性所以就在这真常的意义上说有自性奘传小乘六宗里俗妄真实宗的说出世部等谓一切有为世俗法都是虚妄无性无为胜义才是真实常住的就属这种无为法虽系常遍真实但祗是遍通一切有为法的理性或遣除一切有为有漏所证的常住涅槃与各独定实的自性绝不相同部派佛教中经量部等虽说现前可以见闻觉知到的有为法才是实有无为法既非见闻觉知之所能得实际上是没有的所以祇是言说上的假施设但在观行实践上由择灭杂染所证得的涅槃是任何部派也不否认其真常性的所以这「无为真常」的自性可说是各部派所共同承认的

在小乘六宗里有叫诸法但名宗的他们说一切诸法但有假名都无实体上面说的各部派中有的主张有为无为俱实有的主张无为是实有为是假又有的主张有为是实无为是假在他们的互相诤辩中这诸法但名宗起而总合双方所说的假义进一步的说一切诸法不问有为无为都是假名没有实在的凡圣教所说的世间所见的表面上虽似有其事其物然究其实质则都虚妄而毫无所有甚至涅槃菩提等也无非是假立的名字而已所以都无自性这种思想的提倡者是说假部

从有为恒实到诸法假名是小乘部派佛教中对于有无自性问题的不同说法在这里各派的意见虽大有出入但对于否认「各独定实自性」还是一致的主张

三 空宗的有无自性说

现在再来探讨大乘空宗对这有无自性问题的解说

初期空宗的龙树提婆在所造的中百论里大致是以最彻底的诸法缘起为出發以明毕竟皆空无自性所以中观论开首即说『不生亦不灭不断亦不常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佛说缘起法善灭诸戏论』这便是说明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彻底都是缘起的空无自性所以同时也都是空无自性的缘起

龙树提婆的根本宗义大概如此但是后期的中观论师展转传承对于原论的解释意见不无出入其中最著名的是流传中国和西藏的清辨派及单传于西藏的月称派在胜义谛上看不问有为无为毕竟都是空无自性的这一「胜义皆空」义是二派共同的没有异义但二派在世俗谛上的见解则有很大的诤辩清辨认世俗可是实有的其主张和「有为现实」「无为真常」相近月称则谓在世俗谛上说诸法也都只是假名而已没有实事故与「诸法但名」相近月称的说法与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的文句均相吻合

这两派的思想在言诠上看胜义谛上虽同说皆空而世俗谛上则清辨谓实有自性月称说假无自性很不相同然若仔细考究其含义月称虽说世俗诸法皆是假名无自性然在假名中并不否认世出世间的业果染净诸法不但不否认而且以有空义故才能成立四谛三宝等诸缘起法缘起的三宝四谛诸法固然都是假名空无自性的但说为假名并不是拨无染净善恶因果差別的成立在这意义上说清辨所说之有也就是因缘生起的缘起有这缘起有一面是无自性故空一面是因缘生故有由是考究世俗谛上月称所说的假名与清辨说的实有不过名词上的差別而已考其含义月称的假名既不曾拨无染净因果不但与清辨所说的俗有一样甚或进一步可与小乘一切有部所说的「有」相接近所以现在西藏黄教的所宗固为月称空义但他们所用以说明世出世间的假名诸法反而是引用俱舍论所以名句的应用虽有巧拙不同而意趣并非甚远总之空宗的要义诸法皆缘起无自性在二谛上说胜义都是空无自性世俗则或说但是假名或说可有自性

四 唯识宗的有无自性说

在广泛的唯识学中派別相当复杂意见也很不一致这里且以中国向来所传的无著世亲护法玄奘的唯识义为依据以唯识宗的立场来观察诸法首先要说明的是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三性三性的范围也有广狭不同遍计执的构成有能遍计所遍计与遍计所执相现在不是说的能遍计心与所遍计法而是指的遍计所执之妄相这狭义的遍计所执性最明显的意义是但由现行的意识名言分別计无为有计有为无周遍地颠倒执著所以叫做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的正义就是缘起法所以古来也有译作「缘起性」的依他众缘和合生起的诸法叫「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狭义说即于一切法所显的本来普遍常住的圆满成就真实性所谓诸法胜义的真如是这是唯识宗正确的三性义这三性中依他起的范围最广假使作另一种的说法无始虚妄分別习气也摄在遍计性中则扩大了遍计连杂染依他也包括在内了又把一切离颠倒的清净缘起法(净分依他)也摄于圆成实性中那么依他起性的范围便很狭小或竟没有了虽有这第二种的说法但唯识宗三性的标准义还是以众缘生起为依他起性

遍计执性但由现行意言分別所起(现行意言分別之法不一定都是遍计执性但遍计执性必定都是现行意言分別所起的)如非有计执为有世间现量不可得出世净智现量亦不可得只是意言增益有的这里面有许多颇难辨別如现前的桌子在现见现觉中只是黑色方形和坚触并无桌子桌子乃由意言增益起的名相可是人们的习惯都以为亲自见到觉到的所以实有桌子这种意言增益起的虽很难了知但还有一些很明显的如龟毛兔角等完全是名言增益而起在名字上龟毛不是兔角兔角不是龟毛虽有差別但离开名言之外则世间见觉出世净智都不能证有很容易的辨明它只是意言分別上所有的由这明显的龟毛兔角之唯名言有也就可以例知上来所说的桌子房子等也唯是名言分別有的了遍计执性无不是名言假立的离名言之外没有自相所以说他无自性

依他起性有一分是由无始虚妄习气现起的杂染法这染分依他不但由现行意言分別现起同时也要由无始虚妄习气的内因才生起三界中的一切有为法无不是由无始以来虚妄分別之熏习于内识中现在成熟才现起的它与唯是独头意识上意言分別现起的不同如有些有情意识不發达没有名言所起的分別但还是有它的根身器界的识境又如二禅以上的诸天六识寻伺完全不起当然没有意言分別可是由不动业所感身器还有他的定中境界遍计所执则完全是依托名言的离了意言亳无所有这染分依他则亦托过去的分別习气为生起之因例如龟毛兔角与翳华梦境虽同是虚幻但龟毛兔角只在意言分別上有离言无別自相翳华则依眼病而幻现眼病未愈翳华不会消灭梦境因睡眠心生起睡眠心未息梦境也不能没有染分依他也是这样无始来虚妄分別习气没有断除是无法使他不现起的离现行意言之外还是有世间现量的自相所以说他有自性

依他起中亦有离执因缘变事的清净分由出离烦恼所知二障和我法二执的无漏因缘所变起的清净依他起法如报化身土四智菩提等是这些既是因缘所起所以也是依他起法离开名言还是有净智现量的自相所以说他有自性

圆成实性是离执净智所显的真理不是名言所假立的虽在悟他方便上也可以有名字的安立但它「无有相状差別」这无相状差別的真实性是由「无分別智」证明的所以说「离言有无相性」由此应知唯识宗说依圆有性遍计无性是依离言有体无体说的如定执离言无体则必拨无染净因果落于损减执无疑

唯识的「识」以标准的唯识宗义看是属依他起性众缘所生的若离开依他起性谈识则将超越唯识宗的思想范围走入他宗的思想体系有能了別转变一切法的雄力是依他起法中最殊胜最主要的法所以唯识宗看一切法或可离言而有但决不可离识而有凡执离识而有的都是遍计所执不问你有的是真如是涅槃是胜义谛只要执为离识之外的都落于遍计执所以从外道所计的各独定实性乃至大小乘说离识以外的有为无为法都是遍计甚至说离识之外有实空实心也还是遍计诸法但名宗所说的「名」大致都承认是不离识的所以没有离识的遍计执成分

在西洋哲学里有唯实论和唯名论有的主张诸法的共相——观念或概念——普遍恒常所以是真实的他们以为事实上的桌子等时间过久就要坏灭空间则唯局一处所以反是虚假但桌子的名义——共相——倒是遍一切处一切时而真实的所以叫做唯实论反对唯实论的说共相不可见闻唯名无实所以叫做唯名论唯实论不免执名为实的遍计增益执唯名论多少已走近不离识的途径

在不离识中看一切法有为现实离言有自相性是依他起无为真常与胜义皆空离言有无相性是圆成实

诸法假名谓一切法都是现行意识上的名言分別所以摄属遍计执性然广义的如月称说世间根量没有离了无始来虚妄分別习气的所以都是假名则此假名不但是现行意言分別也包括了无始虚妄分別习气最少可以通染分依他甚至可以成立诸法「唯名论」或「唯遍计执论」了

总之唯识宗是以可离言不可离识来说明诸法或有自性或无自性的空宗是以可离识不可离缘来说明诸法都无自性的然「识」也是缘起法以缘起义说「识」也空无自性是亳无问题的但不可离缘的法是否都不可离识或不可离假名则不无问题所以各宗普遍所无的是各独定实自性其余则有为无为胜义世俗有种种说法的不同

五 中国佛学的圆中自性说

最后说到「即有真空即空妙有」的圆中性中国佛典上常用「自性」一名如六祖说『明本自心见本自性』『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昔作曹溪禅的新击节曾特拈「自性」而加以發挥永嘉禅师说『本来自性天真佛』天台家在四弘誓愿后加四句说『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佛道誓愿成』这些举不胜举极力讲自性极力称扬自性是中国佛学的特点但到底这自性是什么意义和空宗等所斥为无的自性是不是相同呢

当然是不同的应晓得离执净智所显胜义因是离执所以是空净智所显胜义则又是有究竟真空就是妙有遍常妙有就是真空即有之空才是真空则离有之空是顽空即空之有才是妙有则离空之有是妄有凡是「有」者皆性空缘起之有微妙清净明彻之有若一法不空即不成妙有凡是「空」者皆缘起性空之空真常圆满成就之空若一法不有即不成真空这非妄有非顽空即真空即妙有之如实义无以名之假名曰「圆中性」举例说如一株芭蕉托于根种水土日光空气的众缘而宛然生长根种水土等因缘法也同样的需要依托众缘从这展转依托的众缘上求其边际不可得就宛然的蕉相层层剥完求其中坚不可得就根种之展转托于根种向前推其开始时不可得芭蕉复生芭蕉向后推其终尽处不可得所以是无边无中无始无终的然后后当起就从此开始前前已尽就至此为终穷极众缘即此是边际现成宛然即此是其中坚所以即始即终即边即中的无边无中无始无终故毕竟皆空即始即终即边即中故统一切有一芭蕉如此一人一芥一色一香一微尘一恒星一毛孔一念心亦莫不如此这圆中性要到正智如如恒时相应的佛果正觉境界才能毕现它是一切法的本来面目其实普遍恒常本自如是无庸上帝天神等之造作所以叫做「自性」的

这个自性本来就是没有一点儿离开一切法而单独存在的所以就任何一法要想求得其独存的自性终是毕竟空无的而毕竟空无独存自性的任何一法又莫不周遍一切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法为一法的现起之缘一法即属一切法离一切法无此法故一一都是空空到彻底空而由众缘现起的这一法遍入一切法为一切法生起之缘故具足一切有有到彻底有一摄一切一切摄一一一法即是法界全体故又法法具足而统一切法性所以天台家常说「一色一香无非中道随拈一法皆是法界」因为每一法都是统一切法的所以随便拈起一法小至一色一香无非都是全法界或问古禅德「如何是佛」「砖头瓦块」又说「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法法都是统一切法性则法法莫不周圆所以「拈一茎草」可以「作丈六金身」「拈丈六金身」也可以「作一茎草」甚至「青州牛吃草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灸猪左膊上」这统一切法性有如海水虽然后浪推前浪波涛层出不穷然皆不离海水的一味性海水虽一味仍不妨万波起落天台家说「真谛泯一切法俗谛立一切法中谛统一切法」统一切法的中谛就是这意义贤首家说的事事无碍法界也就是这意义

这统一切法性原是佛果智境的事事无碍法界全体性但法法统一切法则不妨在佛而佛在人而人所以通俗点说不妨叫它做宇宙性切近点说也就是人生性再切近说就是当人自心性所谓现前介尔一念心起无不具足百界千如三千性相虽不可得而遍一切法虽充塞法界而无所有所以达磨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六祖说「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当前的这一念心就是即有真空即空妙有的圆中法界性也就是本来的天真佛成佛不必外求当人即是

在佛的智境上说凡夫确皆本来是佛在修证的事实上也确实见性即是成佛但因现行意识的颠倒分別和无始虚妄习气的重重障执明见现前一念自心的本性却不是容易的所以必须要破除重重的执障扫尽无始的妄习那末必须修习种种方便解行上来所说的小乘大乘各种有无自性的理观又都是不可偏废了所以有人问禅德「如何是佛」答曰「即汝是佛」进问「如何保任」答以「一翳在目空华乱坠」虚妄虽本明净但要除尽目中的翳病必须假借种种方便所以佛说的一切法门若能适应当机无不是治病的妙药虽然遍一切法皆是圆中性又不妨层层破斥重重融摄

从这圆中性去探究我们可以發现到台净佛教的两个特点在理趣上从即有真空即空妙有的圆中性阐明一一法莫不是统一切法的「法界全体性」本来圆满无欠无余虽台净各宗教义有多少的不同而这一点却是大家共同主张的在行门上从统一切法的现前一念心成为「摄归自心性」所以在用功修行时都从现前一念心为著手处禅宗的直指人心天台的一念心上观百界千如三千性相华严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净土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等都是从现前的一念心上去彻观一切修证一切不过后来因为他们专集中在统一切法性的圆解与摄归自心性的妙行缺于研修其他一切方便遂由疏略而渐落孤陋

要明究竟的真理可以说「从当人一念心彻见统一切法法界性」便得在犹未成就一切福德资粮没有修集一切解行方便以前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须一方面举扬中国佛法的特胜点一方面为对治现行意言分別无始虚妄习气要修习种种教理行门的方便方可以本末融贯妙契圆中

因讨论诸法有无自性问题發现中国佛学的高唱「自性」乃说为圆中的统一切法性和摄归自心性的两特点特別的拈提出来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一编 佛法总学(卷19)
关闭
第一编 佛法总学(卷19)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