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佛教史

我在十多年前曾作「中华佛教之三大系」一文刊在第六卷海潮音上对中国佛教历史教理变迁之因原与程序稍作有系统的提示这个提示直到现在都还有重提的意义

我在那篇文章里面分会昌以前的中国佛教为三大系道安重行系自慧远的承道安修持律净觉贤的传禅慧文的修实相禅出天台一宗光统的持律与杜顺的修法界观出贤首一宗乃至慧能以后的禅宗都是传龙树学系自罗什传龙树论入中国到兴皇嘉祥的集三论宗之大成传世亲学系菩提流支真谛玄奘三人相次的传世亲论入中国而演出地论摄论唯识的三宗(附俱舍)在这三系里面道安重行系永远是中国佛教思想的主动流传龙树学系与传世亲学系只是两种外入流它从印度传入而兴盛的时期虽曾影响到主流但不久即被融摄而至衰歇不能撼动主流更不能进为主流主流尊其为主流旁支还其为旁支循是以观才能见到中国佛教演变之真象所以在研究中国佛教史的时候辨別认清这主动流与外入流两者特质的不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主动流的第一种特质是「本佛的」自道安以来的中国佛教代表人物如慧远智者贤首慧能等都是直本于佛如道安倡以佛姓为姓一切以探本于佛为宗基于这种原因所以第二种特质就是「宗经的」他们都以无上正等觉者金口亲宣的经典为根据因为经的浩繁所以他们都得博览全教而约取要旨故第三种特质是「博约的」如道安博览众经而综理经录天台贤首的博综一代时教而为判摄都是这种表现最后他们的第四种特质是「重行的」他们在博览中提出的一种心要就成为实践行门或净业或禅观作为自行化他的修证法门

针对著主动流的四种特质外入流也有著四种特质「本理的」如罗什玄奘等都是以他们所本的性空或唯识为本而不是推本于佛「宗论的」因本的是理所以就以专明此理的论典为宗依所以他们或者宗龙树论或者宗世亲论都不是直宗于佛说的经「授受的」因有宗本论典所以他们的思想直是论师们授受下来的一套不能自己直探佛法作更伟大的创建「重学的」承受所传授的论典孜孜钻研讲说所以他们不能从一种扼要简易的行门直截去修行证果

在这两流里面前者能博教而得其要行摄末而直追根本此中国佛教的主流充分的表现了中国人伟大的创造力终于建立起具备深厚特质的中国佛学(在世界佛教的三大系中南方巴利文系只局在小乘三藏未闻摩诃衍义流行在卫藏的西藏文系认为佛教所宗不是有部经部便是中观唯识充分的说明了它只是本理的宗论的与授受的能够直本于佛探一切经在「博教约行」中表现其伟大的创造力的只有流传在中国的汉文系的佛学)

复次我向来将大乘教理分判为「法界圆觉」「法性空慧」「法相唯识」三宗(最近印顺法师分为性空唯名论虚妄唯识论真常唯心论三种虽内容不出我所分判的不过「真常」「虚妄」的用辞界限殊不能明确的分清楚)也可以同样的拿来观察中国佛教历史的如主动流的道安系就是法界圆觉宗外入流中传龙树学系的就是法性空慧宗传世亲学系的就是法相唯识宗不过在中国佛教历史的立场不妨略改为佛本论系(法界圆觉宗)性空论系(法性空慧宗)唯识论系(法相唯识宗)后两种都是采用古来的名称只为便利上不得已新立了佛本论系而已

现在可以依著上面的论述把中国佛教历史分为三个时期

  • 佛本主源一味时期 自永平求法到东晋道安
  • 空识夹变主流时期 自慧远到清凉受罗什到玄奘之重重扩变
  • 主流递演不绝时期 会昌后禅宗下的台贤净律

在罗什以前所传译的有禅教律密净般若法华华严(单品)那时候的大德们只把它当做佛教来传译来宏扬根本就没有宗派存在所以不该拿后来宗派的眼光去衡量它他们都直宗于佛只是一味的佛法而且后来中国佛教佛本的主动流就是确立在这个时期所以可以叫它作「佛本主源一味时期」其代表人物可以说是道安罗什来华以后传入了龙树的论典才有宗派的见解發生从罗什以后僧肇僧朗(摄山)到兴皇与嘉祥而成三论宗旁出僧导僧嵩到梁三大法师的成实论宗这是性空论旁支的入流自从北魏菩提流支传译无著世亲论典建立了地论宗继之有陈真谛的传译而为摄论宗到李唐玄奘更大量的翻译而有唯识宗及旁带的俱舍宗的建立这可以说是唯识论旁支的入流这传学本理而宗论的性空唯识二支虽大大影响了佛本论主流但终不能夺其主流而代之自道安以来有慧远觉贤慧思达摩智者杜顺慧能等且收且破而性空论终由智者融摄而为天台宗唯识论亦由法藏融摄而为贤首宗所以自罗什以来虽然性空唯识二旁支加入法流但始终是以佛本论为主动流的唐朝自慧能以来禅宗独特兴盛净土也渐遍的流行正如中华佛教之三大系一文里所说的「注重修行即为净土宗吸收(法华涅槃及龙树系)演教即为天台宗专崇悟证即为禅宗吸收(华严楞伽及世亲学系)演教即为贤首宗此中国晚唐以来之佛教所由行证不出禅净教理不出台贤欤」这说明了佛本论主动流的递演不绝也正是所以成为「中国佛学」之特质所在现在把他归摄为下表

    佛本主源一味期───────空识夹变主流期──────主流递演不绝期       ┌────┐    ┌─┐│性空论系│罗什师资┬成实宗┬三论宗    │佛│└────┘    └──┐└───┐    │本│             └┐   │    │论│道安等────慧远净禅───┴天台宗┴─────贤首宗──禅宗    │系│                        │    └─┘         ┌────┐   (附俱舍宗)│                │唯识论系│地论宗─摄论宗──唯识宗                └────┘

不过最初的佛本论不但重行而且能宗经博教教证本末都很圆满健全后来的禅净承这个重行之绪走到极端专重要行而舍去了经律孤陋寡闻而致佛教衰落现在要复兴中国佛教应该继承佛本论的主动流力戒孤陋的弊病直探佛经博搜教理精简以取其要见之实行绝不是承受那一家的旧套的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一编 佛法总学(卷30)
关闭
第一编 佛法总学(卷30)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