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经所见的中国

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通我们相信是极早的在中国《山海经》已说到「身毒之国」如印度的火神阿耆尼即中国传说的仙人安期生日与乌月与兔中国的古代传说也与印度吻合所以到周秦时代中国对于印度文化早有过了接触印度方面也不难想像为早已知道中国的中国梵语为 Cīna音译为支那至那脂那震旦振旦真丹等义译为汉唐等这是印度人对于我们的称呼在印度现存的二大诗篇中已提到支那不过该诗篇为次第增编所成还不能推定为中国见于梵文的最早记录

佛教传来中国(早于汉明帝时代)无疑地加深了中印的文化联系等到中国求法的僧侣西游关系更密切起来佛教發展于中国在传来中国的佛典特別是盛行北方的大乘经每每提到中国这对佛菩萨祖师们对于中国的关心是多少可以体会出来的因为这是大乘佛教的重镇虽然支那一词所指的区域学者间所说不完全一致但在大乘经中无疑是我们中国从汉代以来西域(新疆省)已成为中国的一部所以以现有的中国地区为范围而叙述大乘经中有关中国的记载偶然想起检录一番想来遗漏一定还多

一 中国的地志

首先经中所说的支那有支那与外支那换言之有中国本部与中国属地的不同元魏瞿昙般若流支所译的《正法念处经》(卷六八)这样说「次第十五名曰汉国其土纵广一千由旬官属都合一千由旬真汉唯有二百由旬此汉与真汉比对梵文的《罗摩衍那史颂》CīnaAparacīna意思是支那与外支那藏译的《正法念处经》直译为「第十五国名广黑(即支那)与其周围一千由旬第十六国名別广黑国广二百由旬」此二类不同赵宋天息灾译的《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即说为「小支那国(Cīna-deśa大支那国(Mahā-cīna)」早在东晋帛尸梨蜜多罗所译出的《灌顶经》(卷六)已说出此二分別如说「震旦国中又有小国不识真正无有礼法震旦边国诸小王辈所领人民不知有法不识真正所以支那或大支那(汉)有一千由旬而外支那(真汉)或小支那只有二百由旬小支那本指中国的边地属国元魏起于朔北所以译者颠倒过来说此二百由旬为真汉大乘经中所说的支那指中国本部而言是可以决断无疑的

中国本部与西域一带的地理志如《大宝积经》第三会的〈密迹金刚力士会〉是西晋竺法护所译的卷初说到「释种(指塞种)安息月支大秦剑浮扰动(此下为葱岭以东)丘慈于阗沙勒禅善乌耆前后诸国匈奴鲜卑秦地诸蛮夷狄苻秦昙摩难提所译的《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虽属于譬喻集而译出的时间与内容都是相近的如说「新头(印度)河表至娑伽国(塞迦)乾陀越城乌特村聚剑浮安息康居乌孙龟兹于填至于秦土

〈密迹金刚力士会〉与《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都是越过印度河经阿富汗俄属中亚细亚由伊犁河而进入我国的新疆这与汉代以来从北道而去印度的路线相当但在东晋末年从中国去印度经过有名的陀历道并不只是法显一人这一路线的地理志在高齐那连提梨耶舍所译的《大方等大集经月藏分》有两处说到现在对列而略加考证于下这对于地理上有重要的价值如法显所经历的竭叉决不是足立喜六等所说的佉沙(沙勒)因为沙勒以外是別有竭叉的

〔卷五五〕护持诸国
〔卷五六〕诸佛出现
〔考同〕
罽宾那
罽宾
《西域记》的迦湿弥罗
优罗赊
忧罗奢
《西域记》的乌剌尸
佉罗婆罗
佉罗婆罗
《根有律》载迦旃延经迦罗城次到滥波乃渐到步迦拏今佉罗婆罗与迦罗补罗(城)相当
阿疎居迦
阿疎拘迦
未详
达罗陀
陀罗陀
《法显传》的陀历
波卢那
《唐书》的勃律
弗梨沙
弗离沙
未详
伽赊
迦沙
《法显传》的竭叉
遮居迦
遮拘迦
《西域记》的斫句迦
簁提
簁提
疑是《汉书》的西夜
沙勒
沙勒
《西域记》的佉沙
于阗
于阗
《西域记》的瞿萨旦那
龟兹
《西域记》的屈支
婆楼迦
婆楼迦
《西域记》的跋禄迦
兮周迦
奚周迦
未详
亿尼
疑是《汉书》的扜泥
鄯善
鄯善
《汉书》的鄯善
紧那罗
紧那罗
不详
震旦汉国
震旦
指北朝
罗罗
不详
吴地
指南朝

二 中国的护法神

在大乘经中特別重视夜叉们的护法中国既为大乘佛教的重镇当然也有护法神而且论理是佛早为我们安排妥当嘱咐某些鬼神来护持我们中国佛教界所熟悉的韦驮天将——韦琨将军發达于唐道宣律师的时代关帝与天台智者有关这都是中国祖师自己所發现的护法神然据大乘经的记载却另有护法神群的

唐不空译的《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附记有「此大唐护国土者所谓毘首羯磨药叉劫比罗药叉法护药叉肩目药叉广目药叉护军药叉珠贤药叉满贤药叉持明药叉阿咤缚俱药叉(已上十大药叉)嚩苏枳龙王苏摩那龙王补沙毘摩大龙王(已上三大龙王)诃利帝大天后翳啰嚩蹉大天后双目大天后(已上三大天后)各有五千神将以为眷属

不空的传说与《大集经》的〈月藏分〉(卷五五)大体相同但〈月藏分〉以毘首羯磨为天子另加入般支迦夜叉据不空译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中)「半支迦药叉羯湿弥罗国具足五百子有大军大力长子名肩目住在支那国义净译本也同那么般支迦为肩目的母亲以不在十大药叉之内为妥然据僧伽婆罗的译本「般之介夜叉住劫宾国有五百子有大军大力其最大者名般止介住止那地娑干社夜叉(即肩目)住修多罗地这又似乎有般止介夜叉(与母亲同名的长子)梵本也如此所以我想〈月藏分〉说是更好的

现今新疆一带的佛教区域佛在〈月藏分〉(卷五五)也安排有众多的护法神条列如下

  • 伽赊国———持华乾闼婆摩睺罗伽乾闼婆金枳持夜叉毘持夜叉光掌龙王胜夺龙王阿楼尼天女华目天女

  • 遮居迦国——剑婆罗龙王极恶鸠槃茶那朱波毘舍遮星月罗刹女天铠饿鬼歇恶夜叉

  • 簁提国———具足龙王善道龙王坚目鸠槃茶八毘那耶迦天女道神天女尸利天女珂贝天女安住天女

  • 沙勒国———发色天子护国乾闼婆佛护夜叉助雹夜叉孔雀项龙王山目龙女讫利波赊鸠槃茶持德天女龙护天女

  • 于阗国———难胜天子散脂夜叉羖羊脚大夜叉金华鬘夜叉热舍龙王阿那紧首天女他难阇梨天女毘沙门王

  • 龟兹国———牟铠天子黄头大夜叉厌财罗刹女侯护大夜叉踈齿鸠槃茶尸利遮咤罗刹鹿齿罗刹

  • 婆楼迦国——骞茶夜叉阿婆迦利鸠槃茶垂乳罗刹

  • 奚周迦国——王活乾闼婆奚卑罗龙

  • 亿尼国———勇健执蠡大夜叉象耳龙王吉迦知罗刹女雪池罗刹女

  • 鄯善国———阿罗知天子阿沙迦夜叉无著罗刹女

  • 紧那罗国——赤目大夜叉不动鸠槃茶

这种护法神的分派工作似乎并不固定如法护夜叉是支那的护持者又是伽赊的护法者《大集经虚空目分》(卷一)「龟兹国土有一龙王名曰海德于阗国土有一龙王名乐藏宝真丹国土有一龙王名曰三角此三角龙王名不见于支那的三大龙王内反之在《大集经》的〈日藏分〉(卷四五)「以阎浮提中震旦汉国名那罗耶那弗罗婆娑牟尼圣人住处付嘱海德龙王复以阎浮提内于阗国中水河岸上牛头山边近河岸侧瞿摩娑罗香大圣人支提住处付嘱吃(祇)利呵婆达多龙王护法工作的分派不确定不知与护法的热情与责任有关系否

此外〈月藏分〉(卷五六)更有以一切国家付嘱二十八宿要他们「摄护养育」众生吴地与于阗付嘱昴宿沙勒亿尼付嘱毕宿震旦付嘱參宿龟兹付嘱女宿婆楼迦付嘱危宿而奚周迦付嘱了房參两宿佉沙付嘱了角虚两宿簁提付嘱了毕虚三宿虽不专为护法也与护持我们有关

三 中国的圣王

佛教的开展要取得政治当局的护持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等起来护持佛法佛教才获得非常的开展所以佛教在中国异常兴盛应该也有贤王来护持关于这点佛经早就有了预言我想预言即使不应验也是启示我们的绝好方便这主要是关于月光菩萨的预记可断为苻秦或姚秦时失译的《申日经》(传为竺法护译但法护別有《佛说月光童子经》)说「我般涅槃千岁以后经法且欲断绝月光童子当出于秦国作圣君受我经法兴隆道化秦土及诸边国——鄯善乌长归兹疏勒大宛于填及诸羌虏夷狄皆当奉佛尊法这确是苻坚与姚兴时代的佛教情况稍后刘宋失译的《佛说法灭尽经》也有「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的预言到隋代那连提黎耶舍异译的《德护长者经》更明说「此童子我涅槃后于阎浮提脂那(或作大隋)国内作大国王名曰大行大行王以大信心大威德力供养我钵大行与炀帝的年号「大业」相合行与业在梵语中不但意义相近而且字根也是一样的然而炀帝不配作佛教的贤王还是文帝吧

到唐代菩提流志三译的《佛说宝雨经》说到「东方有一天子名曰月光佛告天曰我涅槃后最后时分第四五百年中法欲灭时汝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摩诃支那国位居阿鞞跋致实是菩萨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经于多岁正法治化」这正是武则天临朝的时代在《宝雨经》的初译中并无此段这是菩提流志糅合《大云经》女王与月光童子的传说以迎合时王的心理大乘经中所预记的中国圣王大抵如此

四 中国佛教的圣地

中国的四大名山为四大菩萨的道场这是起于中国的传说大乘经所说也许是五台山吧唐译《华严经菩萨住处品》(卷四五)有二处「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震旦国有一住处名那罗延窟」关于那罗延窟〈日藏分〉(卷四五)也有说到「震旦汉国名那罗耶那弗罗婆娑牟尼圣人住处」依《华严经》清凉山并不明说为中国而且与那罗延窟为別处然以五台山为清凉山早是中国佛教界的共同信念而那罗延窟也被解说为在五台山《华严经》的二处实际上在中国是合而为一了这一信念极为普遍到唐菩提流志译出《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更证明了这点——清凉山即五台如说「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间有山号为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其后就有在中国亲见文殊的记载了如赵宋施护译的《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说到「有一比丘名曰传教于九月黑月十五日北方游行去支那国不远及四由旬忽于路次见一神人审谛观察此非他人乃真实是妙吉祥童子

五 中国的圣者

中国佛教这样的發达修证成圣的当然很多现在专依经典佛菩萨到中国来教化而说

文殊菩萨在五台山这已不消再说此外东晋帛尸梨蜜多罗的《灌顶经》(卷六)「阎浮提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属于疑偽部的《清净法行经》也说「月光菩萨彼称颜回光净菩萨彼称仲尼迦叶菩萨彼称老子然《清净法行经》不可信而《灌顶经》为纂集性质所以三圣来化的教说是否可信还需要研究

《大集经月藏分》(卷五六)所说中国地区的化佛示现非常众多如说「尔时世尊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种种光照曜诸方即时于此四天下中而有无量百千诸佛处处而现迦沙国二十八佛现遮拘迦国二十佛现簁提国四十五佛现沙勒国九十八佛现于填国百八十佛现龟兹国九十九佛现婆楼迦国二十四佛现奚周迦国十八佛现亿尼国八十佛现鄯善国二十九佛现紧那罗国八十佛现震旦国二百五十五佛现罗罗国二十四佛现吴地国五十佛现新陀跋持国二十五佛现佛言诸仁者如是等佛于此四天下国土城邑村落山林处处而现我今神力之所加故还有如是等数塔寺中国地区的化佛之多超过了印度本土有这么多的(著名的)塔寺因为有这么多的化佛是如来威力所加持这等于说名山大刹的建立无非诸佛示现的威力所成

六 于阗

关于大乘经中所记的于阗有特別一谈的必要于阗百八十佛现是次于中国本土的大乘教区王城西南的牛头山寺更是有名的圣地如《大集经日藏分》(卷四五)「以阎浮提内于阗国中水河岸上牛头山边近河岸侧瞿摩娑罗香大圣人支提住处付嘱吃利呵婆达多龙王守护供养佛告龙王我今不久往瞿摩娑罗牟尼住处结跏七日受解脱乐《西域记》及西藏传说也有此事但八十《华严经》(卷四五)「疏勒国有一住处名牛头山」虽然在晋译《华严经》中疏勒作「边夷国」然八十《华严》的译主实叉难陀是于阗人他为什么反而说作疏勒呢这是极难理解的此山依〈日藏分〉说或作牛角山或作牛头山寺名为瞿摩娑罗香或作瞿摩娑罗乾陀所以应名为牛头香寺

佛曾叙述于阗过去的情况说「迦叶佛时彼于阗国名迦罗沙摩(外国传作迦罗奢末)彼土众生多行放逸贪著五欲谤毁圣人为作恶名以灰尘土坌彼圣人时诸行者受斯辱已各离彼国散向他方彼国土中水天火天皆生嗔忿所有诸水河池泉井一切枯竭时彼众生无水火故饥渴皆死是时国土自然丘荒」(〈日藏分〉卷四五于阗过去一度荒废《西域记》说为沙土淹没曷劳落迦的故事但劳落迦实在印度西藏又传说为类似迦湿弥罗大湖的故事沙摩为塞种迦罗沙摩或许是本为塞种居留时的地名

于阗的从荒废而再建是由于外来的移民〈日藏分〉又说「然彼国土城邑村落悉皆空旷所有人民悉从他方余国土来于阗国于我灭度后一百年是时彼国还复兴立《西域记》及西藏的传说于阗再建是阿育王时代阿育王是佛灭后百年出世所以与经说相合这些都可作历史研究的參考

于阗佛教的传入〈月藏分〉有「今有二万大福德人见于四谛从沙勒国而往彼住以彼二万福德众生有大力故于此瞿摩娑罗香山大支提处日夜常来一切供养这一节可解说为于阗佛教的传入与發达与疏勒来的僧众有关我想牛头山寺可能本为疏勒的圣地由于疏勒的弘法者到于阗于阗也就有牛头山寺(佛教中这种情形极普遍)于阗的大乘佛教胜过了疏勒牛头山寺也就成为于阗所专有了

〈月藏分〉的付嘱护持中于阗国有毘沙门天王这与玄奘所传的极为相合

七 中国的政教情形

经中暗示中国的也许很多这裡是取其明显可见的竺法护译的《佛说分別经》说「吾般泥洹后千岁魔道当兴真丹之土当有千比丘共在大国堕魔邦界其中黠者若一若两为佛弟子耳吾般泥洹后当有五逆恶世当斯之时真丹土域魔事当盛闭塞正道虽有经法少有学者设有学者少有行者世有比丘少能自守清净多有污浊习俗之行高望游步世人无异求好衣服学世辩辞追世礼费群党相随以快心意如把这作为竺法护现见的中国佛教情况岂不恰合

晋帛尸梨蜜多罗集出的《灌顶经》(卷六)「震旦国中又有小国不识真正无有礼法但知杀害无有慈心欲灭三宝使法言不行破塔灭僧不知所指的是什么

失译的《当来变经》说「北方晋土有一天子名曰揵秋佛法将灭此三天子乃出晋破坏国土然三国王出世破坏佛法本指安息塞迦臾那(希腊)人《当来变经》是《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经》的异译译者把它解说为中国对于佛教徒的非法大大的批评两晋佛教的实情从这与竺法护的《佛说分別经》可以多少见到真相

八 杂事

有关中国的琐屑事再略说几条

佛钵的传来沙勒与中国如《德护长者经》说「(脂那)大行王以大信心大威德力供养我钵于尔数年我钵当至沙勒国从尔次第至脂那国旧有《钵记经》已失去《法苑珠林》(卷三〇)略引说「佛泥洹后此钵随缘往福众生最后遗化兴于汉境这与《法显传》所说的「若干百年当至于阗国住若干百年当至屈茨国若干百年当复来到汉地」大抵相合不过除了沙勒国传说罗什曾顶戴佛钵而外一切都是不曾实现的

佛也会说中国话如《大毘婆沙论》(卷七九)「若支那人来在会坐谓佛为说支那音义原来佛也曾学过中国文字如《方广大庄严经》的〈示书品〉明显的说到「支那书」《佛本行经》与《普曜经》也都如此说

中国是修行容易成就的地方如《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说

向来说轮王出于印度然从事实来看洋洋大国的大支那怎能说是粟散小王所以《大毘婆沙论》(卷二五)「转轮王业者至那天子等

中国的名产有丝绢衣宝剑如《大毘婆沙论》(卷一三六)「至那国有百练钢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二四)也说到「支那宝剑」的确干锵镆耶在东周时代早就是出色的名剑了关于衣绢也如《大毘婆沙论》(卷一二)「至那国虽奴仆等皆衣缯绢余方贵胜所不能得这更是闻名西方的中国特产

中国到北印度路程太远了《大毘婆沙论》(卷一〇一)「如今世人往至那国还者极少形容两地的远距离又说(卷七〇)「父在迦湿弥罗国母在至那或有母在迦湿弥罗国父在至那


校注

[A1] 民国四三年撰
[A2] 《续一切经音义》卷2(CBETA, T54, no. 2129, p. 939, b4)
[A3] 《正法念处经》卷68〈7 身念处品〉(CBETA, T17, no. 721, p. 404, c26-28)
[A4] 罗摩衍那史颂【CB】罗摩耶那史颂【印顺】
[A5]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9〈10 第三成就最上法品〉(CBETA, T20, no. 1191, p. 867, a19-20)
[A6] 《佛说灌顶经》卷6「震旦国中又有小国不识真正无有礼法但知杀害无有慈心三圣教化遣言不著至吾法没千岁之后三圣又过法言衰薄设闻道法不肯信受但相侵陵诤于国土欲灭三宝使法言不行破塔灭僧真言无用佛又语阿难震旦边国诸小王辈所领人民不知有法不识真正」(CBETA, T21, no. 1331, p. 512, b13-19)
[A7] 《大宝积经》卷10(CBETA, T11, no. 310, p. 59, a14-16)
[A8]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卷1(CBETA, T50, no. 2045, p. 175, a11-14)
[A9] 兹【CB】玆【印顺】
[A10] 《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卷1(CBETA, T20, no. 1150, p. 609, b18-24)
[A11]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2(CBETA, T19, no. 982, p. 425, a19-22)
[A12] 《孔雀王咒经》卷1(CBETA, T19, no. 984, p. 451, b5-7)
[A13] 《大方等大集经》卷22〈1 声闻品〉「龟兹国土有一龙王名曰海德是阿那婆达多龙王弟与九万龙王于阗国土有一龙王名乐藏宝亦是阿那婆达多龙王弟与万八千龙王波罗越国有一龙王名曰山德亦是阿那婆达多龙王弟与二万龙王师子国土有一龙王名曰宝藏与四万八千龙王毘茶国土有一龙王名曰长发与四万二千龙王念蜜奢山有一龙王名曰婆修吉与八千龙王乌苌国土有一龙王名阿钵罗罗与二万五千龙王乾陀罗国有一龙王名伊罗钵多与三万龙王真丹国土有一龙王名曰三角」(CBETA, T13, no. 397, p. 156, c28-p. 157, a10)
[A14] 《大方等大集经》卷45〈13 护塔品〉(CBETA, T13, no. 397, p. 294, a28-b3)
[A15] 《大方等大集经》卷56〈18 星宿摄受品〉(CBETA, T13, no. 397, p. 371, b13)
[A16] 《佛说申日经》卷1(CBETA, T14, no. 535, p. 819, b1-4)
[A17] 《佛说法灭尽经》卷1(CBETA, T12, no. 396, p. 1119, b1-2)
[A18] 《佛说德护长者经》卷2「此童子我涅槃后于未来世护持我法供养如来受持佛法安置佛法赞叹佛法于当来世佛法末时于阎浮提大隋国内作大国王名曰大行能令[*]大隋国内一切众生信于佛法种诸善根时大行王以大信心大威德力供养我钵」(CBETA, T14, no. 545, p. 849, b20-25)阎浮提=阎浮地【宋】【元】【明】【宫】【圣】大隋=脂那【宋】【元】【明】【宫】【圣】*[*5-1]大隋=脂那【宋】【元】【明】【宫】【圣】
[A19] 《佛说宝雨经》卷1「东方有一天子名日月光乘五[身>色]云来诣佛所右绕三匝顶礼佛足退坐一面佛告天曰『汝之光明甚为希有天子汝于过去无量佛所曾以种种香花珍宝严身之物衣服卧具饮食汤药恭敬供养种诸善根天子由汝曾种无量善根因缘今得如是光明照耀天子以是缘故我涅槃后最后时分第四五百年中法欲灭时汝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摩诃支那国位居阿鞞跋致实是菩萨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经于多岁正法治化』」(CBETA, T16, no. 660, p. 284, b13-22)日=曰【明】【宫】
[A2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5〈32 诸菩萨住处品〉「东北方有处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CBETA, T10, no. 279, p. 241, b20-21)
[A21]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5〈32 诸菩萨住处品〉(CBETA, T10, no. 279, p. 241, c16-17)
[A22] 《大方等大集经》卷45〈13 护塔品〉(CBETA, T13, no. 397, p. 294, a28-29)
[A23] 《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卷1(CBETA, T20, no. 1185A, p. 791, c11-14)
[A24] 《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卷1「有一比丘名曰传教于九月黑月十五日北方游行去支那国不远及四由旬忽于路次见一神人远远而住而此神人身长三十肘面圆四肘彼传教比丘见此神人身量恢伟颜貌熙怡审谛观察此非他人乃真实是妙吉祥童子」(CBETA, T21, no. 1408, p. 922, c23-28)
[A25] 《佛说灌顶经》卷6「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CBETA, T21, no. 1331, p. 512, b4-5)
[A26]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6(CBETA, T46, no. 1912, p. 343, c18-20)
[A27] 《大方等大集经》卷56〈19 建立塔寺品〉「尔时世尊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种种光照曜诸方即时于此四天下中而有无量百千诸佛处处而现东弗婆提八万佛现北欝单越百千佛现西瞿陀尼五万佛现诸海岛国百千佛现此阎浮提二百五十千佛处处而现波罗奈国六十佛现迦毘罗婆国二十佛现摩伽陀国三十佛现鸯伽摩伽陀国二十佛现拘萨罗国五十佛现须罗咤国二十佛现摩诃罗咤国三十佛现乾陀罗国十佛而现阿槃提国二十六佛现般遮罗国二十五佛现苏摩国十二佛现阿叶婆国十佛而现摩偷罗国十佛而现毘罗国十八佛现婆蹉国五十六佛现奢[*]耶国四十二佛现优禅尼国二十三佛现舒卢那槃多国二十五佛现舒卢那国三十八佛现摩尼蓝婆国二十五佛现波梨弗国五十五佛现婆楼那跋提国四十八佛现提跋那国二十九佛现瞻波国二十五佛现悉都那国三十六佛现西地国七十佛现富楼沙富罗国五十佛现乌长国二十六佛现抧萨罗国二十二佛现金性国二十九佛现摩兜罗国四十佛现涑利迦国二十八佛现般遮囊伽国五十八佛现波斯国二十佛现勅勤国四十佛现尸利沙国三十二佛现婆佉罗国五十八佛现罽宾国五十五佛现忧罗奢国二十五佛现佉罗婆罗国十二佛现阿[*]疎拘迦国二十二佛现陀罗陀国十五佛现波卢那国二十佛现弗离沙国十五佛现迦沙国二十八佛现遮拘迦国二十佛现[*]簁提国四十五佛现沙勒国九十八佛现于[*]填国百八十佛现龟兹国九十九佛现婆楼迦国二十四佛现奚周迦国十八佛现亿尼国八十佛现鄯善国二十九佛现紧那罗国八十佛现[*]震旦国二百五十五佛现罗罗国二十四佛现吴地国五十佛现新陀跋持国二十五佛现佛言诸仁者如是等佛于此四天下国土城邑村落山林处处而现我今神力之所加故还有如是等数塔寺」(CBETA, T13, no. 397, p. 374, a2-b10)[*8-5]耶=邪【久】*长=苌【元】【明】抧=枳【宫】忧=优【宋】【元】【明】【宫】二=三【宋】【元】【明】【宫】[*24-2]簁=蓰【宋】【元】【明】【宫】【久】*[*16-1]填=阗【元】【明】*[*19-1]震=振【宋】【宫】【久】
[A28] 《大方等大集经》卷45〈13 护塔品〉(CBETA, T13, no. 397, p. 294, b1-c28)
[A2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5〈32 诸菩萨住处品〉(CBETA, T10, no. 279, p. 241, c18)
[A30] 《大方等大集经》卷45〈13 护塔品〉(CBETA, T13, no. 397, p. 294, c16-26)
[A31] 《大方等大集经》卷45〈13 护塔品〉「然彼国土城邑村落悉皆空旷所有人民悉从他方余国土来或余天下或余刹中菩萨摩诃萨大辟支佛大阿罗汉得果沙门五神通人坐禅力故向彼供养瞿摩娑罗旧无众生一切来者皆是他国世尊此二十八诸夜叉将不肯护持我今怪此所以者何以彼不护我等诸龙得于恶名佛言龙王莫如是说何以故今有二万大福德人见于四谛从沙勒国而往彼住以彼二万福德众生有大力故于此瞿摩娑罗香山大支提处日夜常来一切供养龙王当知如是之时恒不饥乏又迦叶佛时彼于阗国名迦逻沙摩国土广大安隐丰乐种种华果众生受用彼国多有百千五通圣人世间福田依止其中系念坐禅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其国土安隐丰乐彼土众生多行放逸贪著五欲谤毁圣人为作恶名以灰尘土坌彼圣人时诸行者受斯辱已各离彼国散向余方时彼众生见圣人去心大欢喜是因缘故彼国土中水天火天皆生嗔忿所有诸水河池泉井一切枯竭时彼众生无水火故饥渴皆死是时国土自然丘荒佛告龙王我今不久往瞿摩娑罗牟尼住处结加七日受解脱乐令于阗国于我灭度后一百年是时彼国还复兴立」(CBETA, T13, no. 397, p. 294, c5-29)
[A32] 《大方等大集经》卷45〈13 护塔品〉(CBETA, T13, no. 397, p. 294, c12-15)
[A33] 《佛说分別经》卷1(CBETA, T17, no. 738, p. 541, c2-p. 542, b29)
[A34] 《佛说灌顶经》卷6「震旦国中又有小国不识真正无有礼法但知杀害无有慈心三圣教化遣言不著至吾法没千岁之后三圣又过法言衰薄设闻道法不肯信受但相侵陵诤于国土欲灭三宝使法言不行破塔灭僧」(CBETA, T21, no. 1331, p. 512, b13-17)
[A35]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卷1(CBETA, T49, no. 2028, p. 8, c26-27)
[A36] 《佛说德护长者经》卷2(CBETA, T14, no. 545, p. 849, b24-26)
[A37] 《法苑珠林》卷30(CBETA, T53, no. 2122, p. 513, b17-18)
[A38] 《高僧法显传》卷1(CBETA, T51, no. 2085, p. 865, c4-6)
[A39]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79(CBETA, T27, no. 1545, p. 410, a18-19)
[A40]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25「转轮王业者谓能感据一主地等力轮等位如屈厦拏没鲁茶至那天子等」(CBETA, T27, no. 1545, p. 127, c25-26)
[A41]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36「有一壮士以至那国百练刚刀捷疾而断」(CBETA, T27, no. 1545, p. 701, b18-19)
[A42]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2(CBETA, T27, no. 1545, p. 60, b29-c1)
[A43]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01「如今世人往至那国执师子国还者极少」(CBETA, T27, no. 1545, p. 526, a1-2)
[A44]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70(CBETA, T27, no. 1545, p. 360, c29-p. 361, a2)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教史地考论(卷10)
关闭
佛教史地考论(卷10)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