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传说为释迦佛诞生二千五百年。所以有些国家,从朝到野,举行盛大的佛诞庆祝,来表示佛教大众的敬虔与热忱。自由中国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也發起编行《中国佛教史论集》;章嘉大师特地發起,在台北市的善导寺,举行大法会,来纪念这伟大的日子。作为佛的弟子,从佛陀正法的光明中,承受到正法的福乐——出险恶而登坦道,离苦恼而得清凉,从黑暗向光明,转极苦为极乐。佛弟子身受佛陀无比的恩德,逢到佛陀的圣诞,理应欢忻鼓舞,好好的庆祝一番!
说到佛诞,今年有了三个:一、中国佛教旧传的阴历四月初八日。二、台湾一部分人,奉行日本佛教的旧例,阳历四月初八日。三、从今年起,有的遵用南方佛教所传的,阳历五月月圆日——阴历四月十五日。虽然好事不嫌多,不过一年而要过三个佛诞,举行三次庆祝,到底不大理想!三个佛诞中,日本式的阳历四月初八日,是近代的日本佛教徒硬改阴历为阳历,论事论理,都是毫无根据!台湾一部分信徒,光复来还是沿用不改,这不一定是对它發生兴趣,只是习以为常,奉行故事而已。阴历四月初八日,或四月十五日(阳历五月月圆日),问题就不那么简单,是值得好好讨论一下的。
《牟子理惑论》(东汉末年作品)说「佛四月八日生」,这是可考见的最早史料。据此,中国佛教以四月初八日为佛诞,至少已沿用一千七百多年,这是怎样的古老传统!在后来传译的经典中,略有二说:一、二月八日说,如《佛本行经》(卷七)、《长阿含游行经》(卷四)。二、四月八日说,如《修行本起经》(卷上)、《瑞应本起经》(卷上)、《佛所行赞》(卷一)、《佛般泥洹经》(末)、《般泥洹经》(末),还有《汉书.郊祀志》。对于这二月或四月的不同,古人的解说是错的。如一、道安《二教论》注说:「春秋(时代的)四月,即夏(历)之二月也;依天竺用正与夏同。」这是说:说四月,依中国说。中国的春秋时代,用周正,周正建子,所以四月为卯月。经中说二月,是依天竺说的。天竺的历法,与中国夏历一样;夏历建寅,所以二月也是卯月。这样,依印度说二月,依中国当时说四月,其实是一样的。但果真如此,那么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一向都用夏历,为什么一直以四月初八为佛诞,而不用二月呢?二、《北山录》注说:「四月八日生者,据夏正说;以二月八日生,据周正说。」此说的错误,尤为明显!如据夏正而说四月八日,四月应该是巳月;据周正而说二月,二月应该是丑月。丑月与巳月不同,怎能说一致呢!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六)说:释迦「菩萨以吠舍佉月后半八日,当此三月八日。上座部则曰:以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当此三月十五日」生。这不但说出了两个不同的佛诞,还明显地说到了月名。据印度历法,一年十二月。每月分二,先是黑月,次是白月,所以等于阴历的从上月十六日到下月十五日为一月。十二月中,一月名制呾罗,二月名吠舍佉,三月名逝瑟咤。据《宿曜经》的解说:制呾罗月,当中国(阴历)二月;吠舍佉月,当中国三月;逝瑟咤月,当中国四月。据《西域记》说:制呾罗月当中国正月十六日到二月十五日;吠舍佉月当中国二月十六日到三月十五日;逝瑟咤月当中国三月十六日到四月十五日。由于近代的交通畅达,彼此年月的对照更为明确,知道《宿曜经》与《西域记》所说,都还差一点。如不谈闰月,那么一月制呾罗,实为阴历二月十六日到三月十五日;二月吠舍佉,实为阴历三月十六日到四月十五日。佛生于吠舍佉月,为佛教的一致传说。吠舍佉月的后半八日(或十五日),在印度是第二月;而依中国夏正的阴历,是四月初八日(或十五日)。所以,可以肯定的解说:经中说二月,依印度历法的吠舍佉月说;说四月,是依中国夏正的阴历说。这样,经中说二月、说四月,并不矛盾。古人对于二月或四月的解说,虽然是错的,而中国古来一向遵用阴历四月(卯月)说,却是绝对的正确!
剩下来的问题是:释迦佛的诞生,到底是中国传说的四月初八日,还是南方所传的四月十五日?据玄奘《西域记》所说,知道这是部派的传说不同:上座部用吠舍佉月的后半十五日,其他学派用吠舍佉月的后半八日。不但是佛的诞生,佛的出家、成道、入涅槃,上座部都说是吠舍佉月的后半十五日,换言之,都是阴历四月十五日。而其他学派(除有部对涅槃日有异说外),却一律是吠舍佉月的后半八日,也就是四月初八日。这如《般泥洹经》说:「佛从四月八日生,四月八日舍家出,四月八日得佛道,四月八日般泥洹。」所以,中国旧传以四月初八为佛诞,从学派说,这是小乘四大系中大众、一切有、犊子等三系及大乘佛教所共用,而四月十五日,仅是小乘四大系中上座分別说系的传说。从教区说,这是中国、韩、日等国家——广土众民所共用,而不如四月十五日的仅是锡兰、缅、泰所遵用。如从中国佛教来说,这是有著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节日。所以如不是改宗南方小乘佛教,就没有任何理由来改变四月八日的佛诞节。我想今天的自由中国佛教界,有中国佛教与民族传统自尊感的,是会同意我的意见!
校注
【经文资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第 22 册 No. 22 佛教史地考论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09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所编辑
【原始资料】印顺文教基金会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