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法韦驮」,在北宋时已成佛教界共许之事实,如法云之《翻译名义集》云:今所称之护法韦驮,……盖跋阇罗波腻,此云金刚手,其手执金刚杵,因以立名。……今因状其像于伽蓝之门。然今所称之护法韦驮,圣典既记载未明,后人亦多异说,或有疑其始于唐代之韦将军,偽妄而不足信者,因作〈护法韦驮考〉。
立于大雄殿前之护法韦驮天将,丛林中每视之为韦琨将军。韦将军事,出道宣律师之《感通录》。此书或有疑其非宣律师撰,然与宣律师同时之道世之《法苑珠林》,已言及此事,谓「有天人韦琨」,「南天王八大将军之一臣」,「周统三洲」等。可知宣律师之诚感天人,韦琨天将之诚护正法,确为当时流行之传说。宣律师持律得名,道世亦法门硕彦,似不致诡说惑众。其现身于宣律师前之天人,内容究属如何,虽非吾人所知,然事出有因,则可断言。
韦琨将军,一韦琨将军耳,何以世人并目为护法韦驮?则自应一考韦驮之名。北凉昙无谶三藏之译籍中,有韦驮天名,如《金光明经》云「风水诸神,韦驮天神」;《大般涅槃经》云「梵天、大自在天、违陀天」;《大云经》云「见事韦驮作韦驮像」。此字虽不同,然韦陀、违陀之即为韦驮天,为学者所公认也。《一切经音义》,谓其为私建陀(阴)天之误译。误与不误,可勿论,昙无谶实译为韦驮或韦陀、违陀,并无「私」音。察《大云经》意,韦驮天本系印度人所崇拜群神之一,其在佛教中,梁时已视之为护法神矣。梁武帝之〈断酒肉文〉,以韦驮天为善神,与密迹金刚等护法神同列,可为诚证。依此,吾人可作此假定:今所称之护法韦驮,系经中之韦驮天与韦琨天将之合化。若无护法善神之韦驮天,则韦琨终于一韦琨;若无韦琨将军之传说,韦驮天纵为护法神,亦但为一般之护法神,不能如此普遍也。
若稍加寻索,则上说未为定论。依中国佛教界一般之意见,立于大雄殿前之韦驮,系佛教占有特殊地位之护法神,手执金刚杵者。此则不能不注意圣典中之佛教特殊护法神及执金刚杵之护法神。在佛典中,确有一特殊之护法神而又恰巧为手执金刚杵者之密迹金刚力士,吾人当不能漠然视之。在律部及《大涅槃经》等,多叙及有童子盗听说戒,为密迹金刚之所击杀。凡外道不答佛陀之询问时,密迹金刚以金刚杵临其头上,「若不速答,碎汝头为七分」,此事为《阿含经》中所常见者。《毘奈耶杂事》卷一七,给孤独长者意欲庄严祇园之寺门,佛许其画两执杖药叉。密迹金刚,以手执金刚杵得名,本系大力夜叉,为四天王所统率。因其常随侍佛,守护佛教,成为佛教中最切要、最热诚之护法神。此则小乘经律所详载,说出佛世者也。大乘之《密迹金刚力士经》(编入《大宝积经》),谓释迦会上之密迹金刚,即誓愿护持千兄正法之法意太子之后身。现夜叉身,执金刚杵,而实为大菩萨,此即發小乘密迹金刚之本地者。密迹金刚力士,在小乘经律中,似为夜叉群,观祇洹之画像可知。吾国守护山门之哼哈(表示喑呜叱咤之威声)二将,犹其遗意。然在密迹力士会中,则又似指金刚众中之一。《大智度论》谓「五百执金刚神,是力士金刚手所现」。总之,执金刚杵之夜叉众,不必尽为护法者。法意后身之密迹力士,则常示现为夜叉群以护正法;其护正法之夜叉,亦多加入此护法团,似为大乘佛教之共义。佛世绘两(多数)夜叉于山门,中国塑一执金刚于佛前,固无不合理者(唯塑哼哈二将又塑护法韦驮,不免重复,亦可谓二将系散众,韦驮是主体也)。隋吉藏误以密迹金刚为楼至佛化身,此说至宋犹存;后人谓韦驮系楼至佛者,则又因循此说而误传者。密迹金刚力士,本以护侍释尊、守护正法为事;一转而为密部之金刚萨埵——秘密主,即以护持传承密宗大法之身分而出现。此中演化之迹,实历然可见。中国之护法韦驮,现天将身,执金刚杵,为佛教之特殊护法神,与密迹金刚力士之神格最为相合,此法云之所以以护法韦驮为密迹也。
中国之护法韦驮,其本质应为密迹金刚,与《大云经》之韦驮天本非一神。其所以被称为护法韦驮,可作两种解说:一、佛教本有执金刚之特殊护法神,与韦驮天各別。自韦琨或简称韦将军之热诚护法说传布后,即渐与名义相近之密迹金刚(意义相近:现天将身,专诚护持释尊遗法)、韦驮天(韦驮天将与韦琨或韦将军名称相近)相合化。二、金刚二字,梵语跋阇(或作折)罗,阇在华文中有陀音,如荼毘之或译阇维。韦陀之韦,则古人常译作毘,如吠陀之或译毘陀、皮陀;迦毘罗之或译迦维。执金刚之跋阇罗与韦陀,梵音虽各別,或者一部分国人早已误为一神。迨韦将军说广播后,三者即合化为一,成为唐宋以来之护法韦驮。总之,韦驮之名称,出于韦驮天。现(夜叉)天将身,执金刚杵,为佛教最热诚之护法者,出于密迹金刚。流行于中国佛教界,早晚供养,成为无人不知之护法韦驮,不能谓与韦琨将军无关。此三者缺一,不能有吾人心目中之护法韦驮者也。吾于护法韦驮,敢作此结论:以密迹金刚为主体,经韦琨将军说之联系,而与韦驮天合化者也。
校注
【经文资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第 22 册 No. 22 佛教史地考论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09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所编辑
【原始资料】印顺文教基金会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