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爱帝须王灌顶之品品
阿婆耶之第二十年波君荼已二十岁。波君荼迦生第三十七年灌顶。(一)阿婆耶之第二十年,波君荼迦为盗贼。经十七年杀害母方之七人叔父,于阿㝹罗之城市,王即位灌顶。(二)彼治世〔未〕经十年时,将来尚有六十年。彼定聚落之境界,使全国无畏。(三)波君荼〔迦〕君临夜叉与人间之两者统治满七十年。(四)波君荼〔迦〕之子名闻荼私婆刹帝利王于丹巴般尼统治六十年。(五)
[P.59]闻荼私婆之子有他十人之兄弟。〔即〕阿婆耶、帝须及那伽、摩达巴耶与乌提、蜜陀、锡瓦、阿赛罗、帝须、吉罗彼等全十人。王妃阿㝹罗与锡瓦罗乃闻荼私婆之女。(六、七)于阿阇世八年毘阇耶来此处,郁陀耶之第十四年,时毘阇耶殁去。在郁陀耶之第十六年〔诸人〕使般都瓦萨灌顶。(八)时于丹巴般尼毘阇耶、般都瓦萨两王之间缺王一年间。(九)于那迦逐写之二十一年时般都瓦萨殁去,于那伽逐写之第二十一年阿婆耶灌顶。(一〇)
旃陀掘多之第十四年波君荼迦王殁去,于旃陀掘多之第十四年闻荼私婆灌顶。(一二)由阿育之灌顶经十七年时闻荼私婆殁去。(一三)
彼〔阿育王〕十七年之翌年六个月时冬期之第二月,于额沙荼星宿之下,天爱帝须王于丹巴般尼灌顶。(一四)于车多迦山之麓有三根竹杖。〔第一是〕白银色之杖有如黄金蔓草,(一五)〔第二是〕华杖加青、黄、赤、白、极光净、黑之华形有〔美丽〕吉兆之〔彩文〕。又〔第三是〕鸟杖〔现〕各各相同天然色之四足兽及[P.60]鸟之〔生〕。(一六、一七)尔时出现马〔珠〕象〔珠〕车〔珠〕庵罗果〔珠〕婆罗耶〔珠〕指轮〔珠〕、迦鸠陀〔果珠〕世间〔珠〕谓此等八种之真珠。(一八)于天爱帝须之登〔王位〕时,人人于彼灌顶式之庄严由摩罗耶国以三种摩尼,由车多迦〔山〕麓以三种之〔竹〕杖,由海中赍以八种之真珠。(一九)多数之人人七日间由天爱之功德赍送摩罗耶所产相应于王者之诸多摩尼。(二〇)王见〔此等〕最贵高价之宝,希有而难得无比无类之宝,(二一)由欢喜之心發〔如是〕言:「朕如是善生之家世,人中最上是朕善业之果。〔朕〕得此多数百千之宝,见由朕之功德业所生〔之宝〕。谁人适受此等献上之宝者耶?」(二二、二三)王沈思:「朕之母耶?父耶?兄弟耶?否则眷族、友人、同朋耶?」想起刹帝利阿育。(二四)天爱帝须与人王法阿育之两者〔互相〕坚固合敬为未见之善友。(二五)「朕为阎浮洲之王,朕之一生所爱之友乃〔为〕大功德之法阿育亲友。(二六)彼适于受朕之赠宝,朕亦适与〔此等〕高价装饰之财。(二七)起立!可爱者!立即持此宝往阎浮洲名〔土地之〕华〔子〕城市,与朕之友阿育高价之宝。」(二八)
[P.61]天爱遣送摩诃阿栗咤及萨罗、婆罗门波兰达波巴达、占师普陀提萨此等四人之使者。(二九)天爱添附多数之宝:光辉三个摩尼、八个最胜真珠、三根刺棒〔形竹杖〕、以最上之螺而送往。(三〇)〔如是〕刹帝利〔使者事由心欢喜〕遣往大臣萨罗、将军阿栗咤、波兰达波巴达、占师普陀提萨。(三一)
〔阿育向天爱帝须〕赠与伞、拂子、剑、耳饰、恒河水、黄金瓶〔频加〕螺、担床、(三二)吉祥金器、化粧粉末、〔此等〕为即位灌顶所赠。〔千万金〕一对之不触水布、高价之手巾、(三三)甚贵青栴檀、曙光色粘土、阿梨勒果、庵罗果〔为赠物〕,又送此之消息。(三四)「佛是应供养之第一人者,法是离欲中之最胜者,僧伽是第一之福田。〔此等〕三于人天界为最胜者。(三五)朕是刹帝利为最上之利益,归依于此。」(三六)
彼等四人之使者〔于华子城〕逗留五个月,彼等受法阿育所遣送之赠物而〔出發〕(三七)于吠舍佉月之〔白〕分之第十二日由阎浮洲到此处。法阿育遣送灌顶之资具遣与同附属品。(三八)彼等是行天爱帝须第二之即位灌顶。行第二即位灌顶于吠舍佉月之布萨。(三九)由此经一个月在逝瑟咤月之布萨,以摩哂陀为第七,〔人人〕由阎浮洲而来此处。(四〇)
王灌顶之品品叙述毕
校注
本文 sattaiṁsavasso 是 sattatiṁsavasse? 本文 Nāgadasassa ekâbhisekaṁ siñcayuṁ 是 Nāgadāse ekavīse bhisiñcayuṁ? 欧鲁登贝克所见从十七年是有关阿婆耶之死后十七年空位之记事。得说明二四之数。 本文 āsālhikkh 是 asāḷhānakkh?(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chāta(覆)善见律为车多迦(大正二四.六八七页c)。 本文 velyaṭṭhi tayo 是 veḷuyaṭṭhi tayo? 就此等之文见巴利善见律(Samantap. Vol. I. p. 74 f)。见巴利大王统史一一.一〇以下,今參照此等译出。 本文 kakudhasadisā 是 kakudhapākatikā?(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本文 ete aṭṭha 是 etā aṭṭha? 摩罗耶(Malaya)于此处谓锡兰岛内地之山脉地方。 本文 jātikaṁ 是 jātika? 本文 laddhaṁ mama puññakammasambhavaṁ 是 laddhaṁ mama passatha puññasambhavaṁ? 本文 me 是 ime? 未见之善友(adiṭṭhasahāya)虽未会见由书信而知会之友之意。 sāsanaṁ dhanaṁ 是 pasādhanaṁ dhanaṁ。 本文 utthehi kattāra 是 uṭṭhehi tāta? 本文 praṁcapabbataṁ 是 arantapabbataṁ? 本文 chattañ cāmarasaṅdhañ ca 是 chattaṁ cāmara-khaggañ, see Samantapasadikā(Siamese ed. I. 76)。 nandiyāvattaṁ 据 Mahāvaṁsa 之本文为右旋之螺。汉译亦直译为有「喜旋」之处。即指螺之右旋之形者。然今暂依据 Vinaya-ṭīka(Siamese ed. I. 248)因右旋显示物之顺当事者而珍重。次之化粧粉末(vaḍḍhamāna Skt. vardhamāna)汉译有「树文」。恐最初表示树之纹理生长与生长有不可分之关系。依表示物之增加思是珍重树之年轮或处女(Mahāvyutpatti XVIII. 81)。 此不要洗濯布即为火浣布(见和汉三才图绘)。就此等之赠物名称于一二下一七.八三以下被复说。 本文 abhovimaṁ vatthayugaṁ 是 adhavimaṁ vatthakotim?(XII. 2. XVII. 84 參照)然并在 vivaya-ṭikā 有 adhovinaṁ dussayugaṁ。 本文 dutiyam abhisiñcittha 是 dutiyâbhisekena(XVII. 87 參照)。 本文 tayo māse 是 toto māsaṁ。【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32 岛王统史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9-30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