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9]第十三章 大云林园之奉献
前未见〔比丘等〕众,一切人人之群,来集于王宫之门,發大声音。(一)王闻大声而接近此等之人人,「何为来集〔此等〕多数一切之大军耶?」(二)「陛下!此大军乃观望僧伽而来。彼等因不得见故扬起大声。」(三)「人人之群可入宫内过狭。象屋且不混杂。依而彼等人民等在于其处而可见长老。」(四)〔摩哂陀〕食事毕,使〔王〕欢悦,由座而起,由王宫出赴象屋。(五)象屋准备高价之舆。岛之灯明者摩哂陀已坐于最胜之舆。(六)群中之最摩哂陀坐最胜之舆,于其处说最胜之天使经。(七)闻彼宿业之甚恐果报天使经,〔人人〕畏怖感动地狱之恐怖。(八)彼知众生恐怖之态而说四谛。〔彼之说法〕毕已千人之〔人人得预流果〕。〔此于楞伽岛〕为第二之得悟。(一〇)
〔摩哂陀〕于王舍城如佛陀受多数人人之围绕,使众生等不断喜悦由象屋出去。(一一)大众由南门去城下,〔赴〕市之南大欢喜林……园。(一二)彼等……于园中准备高价之舆。长老坐而说最上之法。彼于其处说最上之贤愚经。于彼处千人之有情得悟法。(一三)彼时于欢喜囿园有大群众。良家之主妇、少女、良家之息妇、[P.70]良家之女等,(一四)彼时成阵为见长老而来。彼女等于交相问候之间已至晡时。(一五)〔王向摩哂陀〕:「长老等请留于此大欢喜囿园。由此赴遥远山洞窟过迟。」(一六)〔摩哂陀云〕:「此处多人数围绕过近于村境。夜〔必定〕有喧骚之事。然而我等虽在此帝释之堂亦譬如相应充分燕座而往山。」(一七)〔如是帝须〕:「不远不近往来便利我大云林安静囿园。(一八)〔卿欲见〕人人易近,日中喧骚而无杂沓之事,夜亦不生喧骚。(一九)相应燕坐,对出家人等好适,受眺望与荫影之惠,结华与果实之美,(二〇)为栅所绕,门以见张塔善守护。我欢喜王囿园完备有王门,(二一)以白莲青莲遮蔽,有善造之莲池,〔彼等之〕华漂浮芳香,善贮清凉之水。(二二)我之囿园如此快适。僧伽具为好适。长老清留此处。请为我垂哀愍。」〔如是言己〕。(二三)彼时与众俱之长老摩哂陀,闻王之语,由大臣等围绕而赴云林。(二四)由人民之主而恳望大师摩哂陀长老,入好适之大云林囿园,大师长老于囿园中王之建物中渡过〔其夜〕。(二五)
翌日王再访长老,以头顶礼,王言长老等:(二六)「卿等安眠与否?此处于卿快住耶?」「〔住〕为静适于时候,人人由隐屏,(二七)相应于燕座,又坐卧舒适。」王闻彼〔此语〕如梦中欢欣感激,(二八)地上之主,取黄金瓶,向长老之手[P.71]灌水,合掌而言:(二九)「大德!以此美好之大云林囿园奉献四方僧伽。请于受纳。」(三〇)岛之灯明者摩哂陀闻人民主之语,为僧伽而受纳囿园。(三一)大云园之奉献受纳时,其大地震动,震动数次。(三二)帝须人民之主,奉献于僧伽,〔尔来〕以其大云林囿园〔称〕为帝须园。(三三)天爱先为僧加价值教〔法〕奉献名大云林园。(三四)于是大地起身毛弥竖未曾有之震动。与王共俱一切人人就问长老身毛弥竖之〔所以〕。(三五)「此于最胜之楞伽岛是最初之精舍。最初大地之震动乃为教〔法〕之确立。」(三六)今见〔此〕未曾有之身毛弥竖之希有,一同振摇衣服。于〔此〕市如是之事今后不绝。(三七)彼王欢喜感激,合掌向岛之灯明者摩哂陀赠多数之华。(三八)长老受华而投于一处。其处大地亦为震动。〔此〕为第二地之震动。(三九)又见此希有,国人等与王之军队俱举声呼叫:「〔此〕为第二地之震动。」(四〇)王心愈益欢喜意满足,〔向长老〕言:「知〔此〕第二地之震动,请释我疑。」(四一)「僧伽于此行价值不动之教〔法〕。大王!此处是彼处所。」(四二)王愈益欢喜,向长老捧献鲜华。长老受华,投于他场所。于此处大地又起震动。〔此〕为第三地之震动。(四三)「大雄,第三之震动为何故耶?一切请释〔我〕疑卿为贤者。」(四四)[P.72]「此处之场所有水槽浴室。此处比丘等常充浴室。」(四五)天爱生大欢喜,向长老捧献满开素馨之华。(四六)长老受华,投于他之场所。此处大地亦复震动。(此)第四地之震动。(四七)多数集会之人人,见此希有,向其合掌,归命有大神通力之长老。(四八)如是欢欣满足之王立即:「大雄!第四地之震动何故耶?」(四九)「大雄释子!于阿萨陀树悟一切法,成无上之佛陀。其树应立于最上岛之此场所。」(五〇)闻彼之语,王欢喜满足,向长老赠最胜之素馨之华。(五一)长老受华,投于〔他之〕地区。此处亦起大地震动。(此)为第五地之震动。(五二)国人等与王之军队俱见此希有,举声呼叫,振摇衣服。(五三)「大慧者!第五地之震动何故耶?依卿之所欲请语我此义。」(五四)「时彼等月之二度〔于此处〕诵波罗提木叉。」此之场所应有堂名为布萨堂。(五五)王于其他之场所亦与长老最胜之华。长老受华,投之于彼场所。此处亦大地震动。〔此〕为第六地之震动。(五六)来集之多数之人人,亦见此希有,互相欢庆:「此为精舍。」(五七)王愈益之心告长老曰:「大慧者!第六地震何故耶?」(五八)「大王!当来属于僧伽之只要配分利得比丘僧[P.73]伽来集,〔彼〕应得于此处之场所。」(五九)闻长老之语王意满足,王向长老捧献最胜之华。(六〇)长老受华投于他之场所。此处亦大地震动。〔此〕亦为第七地之震动。(六一)国人等与俱所有王之军队,见彼希有,于地面之震动时,振摇衣服。(六二)王言:「大慧者!第七地之震动何故耶?大慧者!请明示,以清解众疑。」(六三)「此精舍为非常温和人人之止住,此处之场所应存有食堂与配食堂。」(六四)
第十三章
校注
本文 upayuttamakampuraṁ 是 upasaṁkamma taṁ janaṁ? 天使经(Devadūta-suttanta)是 M. 130 中.六四天使经(大正一.八二六页)A. II. 35. 增三二.四(大正二.六七四页)。 本文 dakkhiṇadvāre 是 dakkhiṇadvāra? 大欢喜囿园(Mahānandavana)所谓帝释天之欢喜林。 贤愚经(Balapaṇḍita-suttanta)S. 12. 19. 杂阿含十二.一二(大正二.八三页)或 A. I. pp. 101-5。 本文 tehi saddhiṁ sammodento 是 tāhi saddhiṁ sammodente? 本文 kaccite 是 dacci vo? 本文 sāsānarūhanatāya 是 sāsanassārūḷhatāya? 本文 Asaṭṭa(Skt. Asvattha)Ficus Religiosa 指菩树。 本文 patittissaṁ diputtame 是 patiṭṭhissatidiputtame? 本文 rājāsenā 是 rājasenā? 本文 etaṁ atthaṁ pavakkhāhi 是 etaṁ atthaṁ mam' akkhāhi? 本文 aññamaññaṁ pamodanti vihāro hissatī idha 是 aññamaññaṁ pamodenti vihāro hessati idha? 本文 lābhaṁ 是 lābhā?【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32 岛王统史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9-30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