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比丘尼教团
现于分別说者,律与教〔法〕传持之守护者,他之长老、中年、幼年之〔比丘等〕。(一)彼等多闻而具足戒光辉此地上,具足头陀行光辉于此岛。(二)此处有多数释子通晓正法与〔其〕历史。实为多数〔人人之〕具眼者出世,破暗示光彼胜者。(三)〔彼等于〕如来之信仰上之生根不动,弃一切恶趣,再生善趣。(四)全觉支、根、力、念、正勤、神足,趣苦之灭,修八圣道之彼等,灭死魔之军为世间之胜利者。(五、六)
同母而各出生之妹而与摩耶夫人如同母之慈悲深而胸与世尊乳,(七)〔彼女〕波阇波提知名瞿昙弥,具六神通有大神通力,知〔教法〕最初之受持者。(八)差摩与莲华色彼女等两人为第一之弟子,〔其他〕如波罗遮那、昙摩提那、输毗多、伊西达西伽、(九)毗舍佉、输那、萨巴罗、聪明之僧伽达西、尚有法传持者而通晓律之难陀〔等〕。此等之知律、通晓道〔比丘尼等〕〔住于〕阎浮提洲。(一〇)
[P.97]长老尼僧伽蜜多及聪明郁多罗、海摩、婆萨达婆罗及阿吉弥达、达西伽、(一一)贝古巴波婆巴达、摩达、摩罗及丹摩达夏,此等年少之比丘尼等〔此等十一人之比丘尼等〕由阎浮洲来此处。(一二)彼女等于阿㝹罗陀市〔于城下〕教律藏,教五尼柯耶及七论。(一三)
萨丹摩兰提、苏摩及吉利提、达夏及法之护持者在于律……丹摩(一四)头陀说之〔护持者〕玛喜罗、苏巴那、丹摩达波萨、熟达律之大慧者那摩弥达(一五)通晓长老尼等之说有萨达,伽索及郁达罗此等之诸比丘尼,其时于最胜岛受具足戒。(一六)
……正法与通晓〔其〕历史名高之须摩那,其时振落此等之贪,寂静而思念清净爱乐正法与律之比丘尼等,与二万之比丘尼等俱又善敬之优多罗荣誉为良家之子阿婆耶所供养。(一七、一八)彼女等立即于阿㝹罗陀〔市〕教律藏、教五柯耶及七论。(一九)
通晓正法与〔彼〕历史名高之摩毘罗与萨曼陀此等为伽伽宛那王之女。(二〇)为辅师之女又多闻之吉利佳里,通晓一切圣典恶汉之女达西、佳利(二一)其时受持此等一切圣典,爱乐不动而所念清净正法与律之比丘尼等,(二二)与二万诸比丘俱由鲁哈那来以誉受阿婆耶王之供养,于阿㝹罗陀市〔于都〕教律藏。(二三)
[P.98]摩诃提义及婆都摩、著名之里摩萨、温那罗、安伽利、须摩(二四)其时具此等六神通,有大神通力之比丘尼,与一万六千之比丘尼等俱……来到,(二五)以誉受天爱帝须王供养,于阿㝹罗陀市〔之城市〕教律藏。(二六)
摩诃苏那、达达、聪明之西瓦罗、不放逸之鲁波苏比尼、受供养之第瓦摩努萨(二七)那伽、那伽弥达、丹摩故陀、丹夏及具足〔知〕见,通晓正法与彼历史之萨无达、(二八)萨波达、阇那及乌波利,受大恭敬之雷瓦达,此等通晓律者中之上首。苏曼那提婆之女(二九)摩罗、凯摩、说法者中最上者之提萨,彼女等阿婆耶殁后最初之教律者。(三〇)
西瓦罗通晓正法与〔其〕历史于阎浮洲教〔法〕使多数人人改宗之摩诃鲁哈、(三一)以誉受阿婆耶王请之二万比丘尼等俱由阎浮洲来岛。(三二)彼女等于阿㝹罗陀市〔之城市〕教律藏、五尼柯耶及教七论。(三三)
与王妃沙无达那瓦俱、王女之西瓦罗、智者那佳波利、贤者那伽来弥达(三四)为比丘尼等之守护者,通晓律之摩西罗、那佳,通晓正法与〔其〕历史之那佳蜜多,此等诸比丘尼等,其时于最胜岛受具足戒。(三五)其时〔此等〕一切持〔善〕素姓,善知于教〔法〕,于一万六千比丘尼等中受〔尊仰〕为最上首座者(三六)库提康那与〔其子〕之誉由阿婆耶供养,于阿㝹罗陀市〔之城市〕教律藏。(三七)
[P.99]秋罗那佳及丹那,受大恭敬之苏那,通晓正法与〔其〕历史,著名之桑哈、(三八)大慧者之伽蜜伽之女无畏之摩诃帝须、小须摩那、大须摩那、及贤者摩诃利、(三九)良家出生受恭敬大名称之罗伽丹摩、鲁哈那受大恭敬大慧之提波那耶(四〇)通晓正法与〔其〕历史分別说者律之受持者高名沙无达彼女等两人为〔比丘尼〕僧伽〔兰菊之〕美。(四一)此等及其他之比丘尼等于最胜岛受具足戒,大名称〔彼等诸比丘尼〕所念清净,爱乐正法与律,多闻而闻持者,离恶如燃火聚〔光辉〕而涅槃。(四二、四三)
其他分別说者,律之受持者,教〔法〕传持之护持者有长老、中、年少之〔比丘尼等〕,彼女等多闻而具足戒,光辉于此地上。(四四)
刹帝利私婆十年统治,彼建立园与那伽兰伽那精舍。(四五)刹帝利须罗提沙十年统治,彼建立殊胜伟大功德之五百园。(四六)赛那与屈达二人之陀眉罗、于苏罗提沙所克十二年〔二十二年?〕如法统治。(四七)闻荼私婆之子刹帝利阿赛罗杀害赛那与屈达而统治十年。(四八)名野罗罗之刹帝利杀害阿赛罗如法统治四十四年。(四九)彼取调和之〔王〕,不赴欲之道,无赴嗔、怖畏、痴如法而统治。(五〇)〔尝〕于冬于夏于雨期,于不降雨期。〔不久〕续降雨七七日亦降雨。(五一)〔于其处〕王决心为三事。〔其后〕雨只夜降,昼不再降。(五二)有加加万那之子阿婆耶刹帝利。彼有十人之随伴战士,象有康多罗。(五三)杀害刹帝利三十二人之王,只有一人继承王统,统治二十四年。(五四)
校注
本文 Sākyaputtā 是 Sākyaputtiyā(or Sākyaputti)? 本文 Māyādevī ca 是 Māyādevī vā? 本文 Hema 是 Hemā? 本文 vinaya pañca 是 nikāye pañca。 本文 sujātā kulaputtena 是 pūjitā kulaputtenā? 本文 sabbapāpikā 是 sabbāpalikā? 本文 sabbapāli 是 sabbapālī? apagate bhaye 依字义去危险时。 本文 pasādika Jambudīpā sāsanena bahū janā 是 pasāditā Jambudīpe sāsanena bahū jane? 本文 vibhajjavādi 是 vibhajjavādi? Nāgaraṅgaṇa 于阿㝹罗陀市之东(大王统史二十一.二)。 陀眉罗(Damila Skt. Dravida)所谓南印度境咤罗奇陀之(达罗毘荼)。 大王统史二十一.八參照。 (Mahāvāra)之原语,可译为大品?或译为大事件?【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32 岛王统史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9-30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