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三结集

〔于其处〕阎浮洲由所有诸方之大会众有八十俱胝之比丘九万六千之比丘尼更具多数之六神通比丘比丘尼等(一)比丘等依神通威力令平坦大地行开显世间〔神变〕可尊重八万四千精舍奉献之祭礼(二)王立于阿育园眺望阎浮洲[P.50]育依比丘等之神通力徧见〔一切物〕(三)彼于地上到处所建立之一切精舍所揭扬之幢弓窿门花环(四)羊角蕉树以种种华蔽满水器彼见洲〔全〕城四方之严饰(五)充满欢喜之意眺望所营祭礼来集比丘之僧伽或来集之比丘尼等与乞食等所设之大布施见所供养之八万四千精舍(六七)阿育亦欢喜告比丘僧伽「大德我师佛陀之教〔法〕相续者(八)我多数舍施乃对坚实说者之教法而作(九)我消费九十六俱胝之大财对最胜佛陀说法蕴之供养建立八万四千之园我日日与四十万金(一〇一一)一供养支提一言尼俱律陀〔比丘〕一说法者一与病人日日不绝如大恒河之饭(一二)我〔胜〕舍施他何物亦不知我信仰更坚定故〔我〕为教〔法〕之相继者」(一三)闻法阿育王所说之言多闻而深义之决定者贤者目犍连子为僧伽之安稳住为对教法之摄取又于未来时能知教法上之發生事伶俐之〔彼〕答法阿育王之问「资具之施与者诚是教外[P.51](一四~一六)舍由己身所生后继者之子女出家者实教〔法〕之相续者」(一七)地上之主法阿育王闻此之语呼子摩哂陀童子及女僧伽蜜多两人「朕是教〔法〕之相续者」闻父之言二人之子等承诺此(一八一九)「善哉陛下已作同意我等可从御身之言使我等立即出家〔如是〕为教〔法〕之相续者」(二〇)阿育之子摩哂陀满二十岁僧伽蜜多生为十八岁(二一)于阿育之六年二人王之后裔出家岛之灯明者摩哂陀立即受具足戒(二二)时僧伽蜜多专注于学彼〔摩哂陀〕已为如目犍连子上座说之大师(二三)

于〔目犍连子之〕五十四岁法阿育灌顶于阿育之灌顶后六年〔即〕目犍连子〔长老〕六十〔岁之时〕摩哂陀于目犍连子之处出家(二四)摩诃提婆令彼出家末阐提授与具足戒彼等对此等之三〔事〕已成为摩哂陀哀怜者之导师(二五)亲教师目犍连子以全藏之意义与法悉教岛之灯明者摩哂陀(二六)〔受戒后〕四年之摩哂陀于阿育十年为一切经之忆持者为群之阿阇梨(二七)摩哂陀于两度之结集善说善分经学习上座之说而受持(二八)目犍连子教阿育之子摩哂陀三明六通四无碍解(二九)目犍连子帝须令弟子摩哂陀学阿含藏不绝(三〇)于〔王治世〕三年有尼俱律陀〔之故事〕于第四年〔杀害〕〔彼〕兄弟于第六年阿育之子摩哂陀出家(三一)拘多子有大神通力与长老帝须与须蜜多两人于阿育之第八年般涅槃(三二)此等王子之出家二人之长老涅槃(三三)

[P.52]多数之刹帝利婆罗门等明言为优婆塞于佛之教〔法〕上得大利与恭敬(三四)异学外道等失利得与恭敬涂灰并结发行者尼犍陀无衣等(三五)七年间住于〔精舍〕与群行布萨〔然〕神圣柔和而慎重者等则不列〔彼〕布萨(三六)达〔佛灭后〕二百三十六年时彼等六万之比丘住阿育园(三七)邪命士其他种种之异教徒等已伤教〔法〕〔彼等〕全缠黄衣已伤胜者之教〔法〕(三八)具六通有神通力为群上首之目犍连子受千比丘围绕行法之结集(三九)破斥异说者大慧目犍连子令确固上座说行第三结集(四〇)破异说斥多数无耻之徒辉扬教〔法〕说示论事(四一)弟子摩哂陀于彼亲教师目犍连子处学习正法(四二)〔目犍连子对彼〕教五尼迦耶与七论雄者聪明之〔彼〕于亲教师之处已习得律之两毘崩伽附录及犍度(四三)

经〔佛灭后〕第二百三十六年上座部再生大分裂(四四)信佛之教〔法〕刹帝利大王法阿育统治于巴连弗城(四五)彼对最上最胜群之僧伽供与大财一日与四十万〔金〕(四六)一供养支提(一)为听闻说法一为病人一为与僧伽(四七)见〔彼〕利得广大之恭敬而六万之贼住外道〔止住〕(四八)于阿育园精[P.53]断绝波罗提木叉大臣杀害圣者中之若干行波罗提木叉(四九)为绝灭外道等六万多数之佛陀声闻胜者之子等来集(五〇)于此之集会长老之目犍连子与师等于大龙象地上无有如彼者(五一)王问长老对圣者中若干被杀所行〔故彼〕行神变而拂王之疑惑(五二)王于长老之前受教〔法〕已行截断贼住比丘等之标征(五三)不尊重之外道等依自说而出家恰如混入纯金于〔赝金中〕破坏佛语(五四)彼等悉反对上座说而分派为绝灭彼等辉扬自说(五五)长老宣说〔属〕论事之阿毘昙论书如是堕负异说之破灭以后已无(五六)长老宣说〔属〕论事之阿毘昙论书为净自说〔为确立〕永久之教〔法〕(五七)导师选千阿罗汉执最胜者行法之结集(五八)此第三结集令法王建立于阿育园精舍九个月而毕(五九)

九个月结集正法〔毕〕


校注

本文 dhajaṁ ubhopiyaṁ 是 dhajaṁ ussāpitaṁ 本文 ca samāgate 是 ca samāgata 本文 pavattayī 是 pavattayim 本文 saṁghassa tesu vihāraṁ 是 saṁghassa phāsuvihāraṁ 本文 sāsanaṁ 是 sāsae 本文 sutva 是 ñatvā 本文 jātam anvayaṁ 是 jāta-m-anvayam 本文 cejetvāna 是 cajitvāna 本文 theravādo 是 theravāde 本文 Asokassâbhisittato chasaṭṭhi Moggalisavhāyo 是 Asokâbhisitte chavasse saṭṭhi M 本文 sabbaṁ sutapariyattiṁ 是 sabba-ṁ-sutapariyatti 本文 vassānichattiṁsati 是 vassāni ca chattiṁsati 本文 yajā ekaṁ 是 pūjaṁ ekaṁ 本文 ekasmiṁ 是 etasmiṁ 本文 theyyasaṁvāsabhikkhuno 是 bhikkhūnam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岛王统史(卷7)
关闭
岛王统史(卷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