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1]第二章 佛陀调伏龙及悬记
又应供厚德正觉者接近憍萨罗之最上都城,住须达多(给孤独)之园。(一)于彼逝多林,佛陀法王發光者见一切世间,御览最胜之丹巴般尼岛(二)经〔成道后〕五年赴丹巴般尼之地,驱逐〔恶鬼〕阿瓦鲁达迦等,自行岛空虚。(三)然今于岛上属山、海蛇等相互密集而开始恐怖之战斗。(四)诸龙悉皆持大神通力,有恐怖之害毒,一切邪恶而易怒,骄慢而成贪欲。(五)蛇等机敏而有大力,邪恶而惨忍,粗暴而短气,易怒而望破坏。(六)大力之大腹龙及有威力之小腹龙互相备力〔且〕两者容貌殊胜。(七)任何人亦不能看出和平〔之方法〕。有威力之大腹龙醉心于骄慢,荒芜持此岩石与森林岛:「凡有敌意之蛇悉鏖杀〔著毒〕。」(八)傲慢小腹龙则狂吠:「千俱胝之龙等之来亦于战斗中,来者一切鏖杀,百由旬之岛可为沙漠。」(九)如是亦无可制怨毒,有大神通力蛇等嗔恚吐火烟,热中于愤怒性质之蛇王,欲消灭战敌而激励〔部下〕。(一〇)
世间游行者善逝佛陀见蛇王等之激怒与为岛之争夺行灭亡之路,思惟包含诸[P.22]天为〔人人之〕最上多数之利益。(一一)「若我不往〔楞伽〕,蛇等可不成安稳,岛灭,未来应无幸福。(一二)我由龙并向有情怜愍望彼等之幸福,为弥增岛之幸福往〔彼处〕。(一三)〔我〕知楞伽岛之德。蛇等于〔我〕以前驱逐夜叉,我之善良所为不可破坏此岛。」(一四)宣此而正觉者由座起立,具眼者由香殿去而已立于逝多林之门口。(一五)逝多林园之森神等悉举手,「具眼者!我等与佛俱往」向佛奉事。(一六)〔佛陀宣〕:「否,一切应留。三弥提比丘一人可俱来〔三弥提已于栖处〕与树俱可由〔佛陀之〕后方持来。」(一七)三弥提闻佛之言而满足。〔由彼〕执削根之树而伴随如来。(一八)有大神通力天王由彼之最上人正觉者之后方支持大树奉与最胜觉者为荫。(一九)最上人赴往诸龙之战斗塲所,哀怜之师立于两最胜龙之间。(二〇)世间之导师正觉者赴过两龙〔头〕之虚空而造甚深之黑暗。(二一)时由〔人中〕狮子之大神通力生出黑暗,〔佛陀〕以黑暗亦蔽闭其傍树。(二二)战怖之诸龙,互相不能见、又不见胜者,由何处可战耶〔亦已莫知〕。(二三)一切悉皆休止战斗,放弃武器,合掌而立恭敬正觉者。(二四)佛知彼等之毛发之弥竖,见怖战之诸[P.23]龙,㳽满慈心,而放暖光。(二五)彼希有而为毛发竖立大光明。〔彼等〕一切如〔仰〕清净天空之月见奉正觉者。(二六)〔佛陀〕立于彼处,具六色,光辉虚空中照十方而呼诸龙。(二七)「大王!以如何之理由诸龙生起之争耶?我对卿等由哀怜急来彼处。」(二八)「此之大腹龙及彼小腹龙甥舅之欲财宝而争战。」(二九)正觉者怜性急之龙等而呼:「愚者之心起忿〔萌〕念,虽小〔次第〕成大物。」(三〇)多数之龙等!汝等见何喜招大苦耶?汝等虽将失此小座而不可灭。互相若灭〔可成招〕未尝闻之生命灭。(三一)如是具眼者〔说〕地狱之苦,勉励诸龙,说人天界生之道与涅槃。(三二)一切之诸龙受两足尊正觉者所教示正法而〔五体投地〕向如来乞容受。(三三)一切之诸龙集蛇等〔互相〕和解,八十俱胝之有情等悉皆归依,(三四)「之一切龙等!我等愿为此座而灭」〔而宣言〕。(三五)望和平双方之龙〔王〕取最胜之座〔捧献与佛陀〕:「望具眼者以哀愍受纳此座。」(三六)具眼者正见者默然而许。两大蛇知〔佛陀之许〕而甚满足。(三七)「善逝!应坐此诸龙渴望以优辉毘琉璃所造之座。」(三八)诸龙于岛之中据座。發光者法王坐于其座。(三九)八十俱胝之诸龙令正觉者满足已而诸龙于彼处供养饮食。(四〇)八十俱胝之诸龙由佛陀之手钵离围绕最胜佛陀之傍而坐。(四一)
[P.24]在卡鲁耶尼河之河口有呼为摩尼奇加龙之与子等及龙之大眷属共俱而栖,(四二)为信深归〔佛陀〕为正见之持戒者。〔佛陀〕赴龙之集团时,彼愈益信仰深刻。(四三)龙见佛力哀愍,诸蛇畏怖〔之态〕,作礼而坐向如来奉请:(四四)「对此岛由哀愍先已驱逐夜叉等。今〔又〕为龙等此恩顾为对岛第二之惠。(四五)大牟尼世尊!更〔垂〕此哀愍。我奉事佛陀。」(四六)有情哀愍者佛陀善逝闻龙之云,为楞伽岛之利益而受其〔申诉〕。(四七)發光者牟尼食事毕起座于岛内其处作一日之住。(四八)灯明第一人者于岛内,过日中,具眼者入于梵住定。(四九)晡时胜者向龙等宣:「座应留于此。吉拉婆拉〔树〕应留于此。汝等诸龙应完全归依此树与座。」(五〇)正觉者宣此以教诸龙,与〔自〕受用之圣物,再还归逝多林。(五一)
调伏诸龙〔悬记〕毕
更于〔成道后〕八年龙王摩尼阿奇加与五百比丘等俱奉请大雄。(五二)具足自在,有大神通力〔诸比丘〕敬奉围绕正觉者,牟尼于逝多林中上升虚空,达楞伽岛卡鲁耶尼河口。(五三)一切之诸蛇在大地建立宝石堂,以种种色之被服,天衣遮蔽。(五四)〔其处〕有种种宝玉之璎珞,种种杂色之华,种种色之幢,堂被种种庄严。(五五)〔彼等床上〕悉用帛布敷展,设立床座,以佛陀为上首请僧伽坐。(五六)[P.25]正觉者与五百比丘等俱坐而入定,于所有诸方遍满慈。(五七)佛与诸弟子俱七度入定,彼塲所建立最上之支提,大塔。(五八)龙王摩尼阿奇加向〔比丘等〕供养大施,正觉者与诸弟子俱受龙之布施,食事毕〔说法使彼等〕欢喜,与诸弟子俱升虚空。(五九)世间之哀愍者佛陀由虚空降临于长池支提处入于禅定。(六〇)發光者法王与诸弟子俱,于彼塲所由定起,步行于空中,近于大云林〔园〕之菩提树应立之塲所。(六一)过去三〔佛〕之大菩提树〔亦立〕彼地。赴彼塲所〔又〕于彼处入定。(六二)〔时佛陀〕〔已悬记〕:「三佛之教时代在此塲所〔曾立〕三株菩提树,当来我亦又应正立菩提树于此处。」(六三)最胜人最上人与诸弟子俱起定,心中愉快到大云林〔园〕。(六四)彼处亦佛陀与诸弟子俱已入定。〔如是〕發光者由定起而〔如是〕记说:(六五)「最初世间之导师拘留孙〔佛〕于此设床座之处坐,受此塲所。(六六)第二之世间导师拘那含〔佛〕于此设床座之处坐,受此塲所。(六七)第三之世间导师迦叶〔佛〕于此设床座之处坐,受此塲所。(六八)释子而为最胜人瞿昙正觉者之我坐于此之床座而得三昧。」(六九)
校注
本文 samuṭṭhitā 是 samuddikā。 本文 ubhoviyūḷhas 是 ubhatoviyūḷhas? 本文 avassitā 是 avassuta? 本文 vilaratthikā 是 vilayatthikā? 本文 nivattah 读为 vivattah。 本文 dīpasukhaṁ samicchituṁ 能读为 dīpasukhaṁ samijjhitnṁ 之意。 香殿(ganshakuṭi)Jātakaṁ I, p. 92 somajjhe gandhakuṭaṁ kāresi(在祗园精舍中央造世尊住此之香殿)彼周围造八十八人大长者之一一住室。详见赤沼固有一九四页a。 本文 kesaramayaiddhiya 是 kesarimahāiddhiyā? 本文 sihitā yarukkho ahū 是 sahito va rukkho ahū。 本文 jitaṁ pi 是 jinaṁ pi。 本文 kim udisvā 是 kim-u-bisva。 卡鲁耶尼(Kalyāni)今之锡兰之可伦坡(Colombo)附近之流 Kaelani 河。 本文 phaṇimayaṁ 是 phaṇibhayaṁ? 本文 Manikkhiko 是 Maniakkhiko。 长池(Dīghavāpi)今之 Eastern province 之 Kandiya-Kaṭṭu。(Mahṭr. p. 8 note I.)Poker, Ancient Ceylon pp. 318, 396 參照。 在锡兰阿㝹罗市之南。后出。 本文 Meghavanārammaṁ 是 vanaṁ rammaṁ?【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32 岛王统史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9-30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