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
- 杜通达
- 邢文宗
- 长孙无忌
- 娄师德
- 王瑱
- 江融
- 李昭德
- 弓嗣业
- 周兴
- 鱼思咺
- 索元礼
- 张楚金
- 崔日知
- 苏颋
- 李之
- 唐王皇后
- 杨慎矜
- 师夜光
- 崔尉子
杜通达
唐齐州高苑人杜通达。贞观年中。县承命令送一僧向北。(县承命句明钞本作常夜有一僧求宿。)通达见僧经箱。谓意其中是丝绢。乃与妻共计。击僧杀之。僧未死。闻诵呪三两句。遂有一蝇飞入其鼻。久闷不出。通达眼鼻遽㖞。眉鬓即落。迷惑失道。精神沮丧。未几之间。便遇恶疾。不经一年而死。临终之际。蝇遂飞出。还入妻鼻。其妻得病。岁余复卒。(出法苑珠林)
邢文宗
唐河间邢文宗。家接幽燕。禀性麤险。贞观年中。忽遇恶风疾。旬日之间。眉鬓落尽。于后就寺归忏。自云。近者向幽州。路逢一客。将绢十余疋。迥泽无人。因即刼杀。此人云。将向房州。欲买经纸。终不得免。少间。属一老僧复欲南去。遇文宗。惧事發觉。挥刀拟僧。僧叩头曰。乞存性命。誓愿终身不言。文宗杀之。弃之草间。经二十余日。行还。过僧死处。时当暑月。疑皆烂坏。试往视之。俨若生日。文宗因以马下策筑僧之口。口出一蝇。飞鸣清彻。直入宗鼻。久闷不出。因得大病。岁余而死。(出冥报拾遗)
长孙无忌
唐赵公长孙无忌奏別敕长流。以为永例。后赵公犯事。敕长流岭南。至死不复回。此亦为法之弊。(出朝野佥载)
娄师德
娄师德以殿中充河源军使。唐永和中。破吐蕃于白羊涧。八纵七捷。优制褒美。授左骁骑(明钞本骑作卫。)郎将。高宗手诏曰。卿有文武才干。故授卿武职。勿辤也。累迁纳言。临终数日。寝兴不安。无故惊曰。抚我背者谁。侍者曰。无所见。乃独言。似有所争者。曰。我当寿八十。今追我何也。复自言为官误杀二人。减十年。词气若有屈伏。俄而气绝。以娄公之明恕。尚不免滥。为政得不慎之欤。(出大唐新语)
王瑱
唐冀州刺史王瑱。性酷烈。时有敕使至州。瑱与使语。武彊县尉蔺奖曰。日过。移就阴处。瑱怒。令典狱扑之。项骨折而死。至明日。狱典当州门限垂脚坐。门扇无故自發。打双脚胫俱折。瑱病。见奖来。起。自以酒食求之。不许。瑱恶之。回面向梁。奖在屋梁。旬日而死。(出朝野佥载)
江融
唐左史江融。耿介正直。扬州徐敬业反。被罗织。酷吏周兴等枉奏杀之。斩于东都都亭驿前。融将被诛。请奏事引见。兴曰。囚何得奏事。融怒叱之曰。吾无罪枉戮。死不舍汝。遂斩之。尸乃激扬而起。蹭蹬十余步。行刑者踏倒。还起坐。如此者三。乃绝。虽断其头。似怒不息。无何周兴死。(出朝野佥载)
李昭德
唐凤阁侍郎李昭德。威权在己。宣出一敕云。自今已后。公坐徒。私坐流。经恩百日不首。依法科罪。昭德先受孙万荣贿财。奏与三品。后万荣据营州反。货求事败。频经恩赦。以百日不首。准赃断绞。(出朝野佥载)
弓嗣业
唐洛州司马弓嗣业、洛阳令张嗣明。造大枷。长六尺。濶四尺。厚五寸。倚前。人莫之犯。后嗣明及嗣业。资遣逆贼徐真北投突厥。事败。业等自著此枷。百姓快之也。(出朝野佥载)
周兴
唐秋官侍郎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俊臣別奉(奉原本作奏。据明钞本改。)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断死。放流岭南。所破人家。流者甚多。为仇家所杀。传曰。多行无礼必自及。信哉。(出朝野佥载)
鱼思咺
唐鱼思咺有沈思。极巧。上欲造匦。召工匠。无人作得者。咺应制为之。甚合䂓矩。遂用之。无何有人投匦言咺。云。徐敬业在扬州反。咺为敬业作刀轮以冲阵。杀伤官军甚众。推问具承。诛之。为法自毙。乃至于此。(出朝野佥载)
索元礼
唐索元礼。为铁笼头以讯囚。后坐赃贿。不承。使人曰。取公铁笼头。礼即承伏。(出朝野佥载)
张楚金
唐张楚金为秋官侍郎。奏反逆人持(持明钞本作特。下同。)敕免死。家口即绞斩及配没入官为奴婢等。并入律。后楚金被罗织反。持敕免死。男子十五以上斩。妻子配没。识者曰。为法自毙。所谓交报也。(出朝野佥载)
崔日知
唐京兆尹崔日知处分长安万年及诸县左降流移人。不许暂停。有违晷刻。所由决杖。无何。日知贬歙县丞。被县家催。求与妻子別不得。(出朝野佥载)
苏颋
唐尚书苏颋。少时有人相之云。当至尚书。位终二品。后至尚书三品。病亟。呼巫觋视之。巫云。公命尽。不可复起。颋因复论相者之言。巫云。公初实然。由作桂府时杀二人。今此二人地下诉公。所司减二年寿。以此不至二品。颋夙莅桂州。有二吏诉县令。颋为令杀吏。乃嗟叹久之而死。(出广异记)
李之
唐王悦为唐昌令。杀录事李之而不辜。之既死。长子作灵语曰。王悦不道。枉杀予。予必报。其声甚厉。经数日。悦昼坐厅事。忽拳殴其腰。闻者殷然。惊顾无人。既暮。击处微肿焉。且痛。其日。李之男又言曰。吾已击王悦。正中要害处。即当杀之。悦疾甚。则至蜀郡谒医。不愈。未死之前日。李之命其家造数人馔。仍言曰。吾与客三人至蜀郡。录王悦。食毕当行。明日而悦死。悦肿溃处。正当右肾。即李之所为也。(出纪闻)
唐王皇后
唐惠妃武氏。有专房之宠。将谋夺嫡。王皇后性妬。稍不能平。玄宗乃废后为庶人。肤受日闻。及太子之废也。玄宗访于张九龄。对曰。太子天下本也。动之则摇人心。太子(原本太子作九龄。据明钞本改。)自居东宫。未闻大恶。臣闻父子之道。天性也。子有过。父恕而掩之。无宜废绝。且其恶状未著。恐外人窥之。伤陛下慈父之道。玄宗不悦。隐忍久之。李林甫等秉政。阴中计于武妃。将立其子以自固。武妃亦结之。乃先黜九龄而废太子。太子同生鄂王瑶、光王琚同日并命。海内痛之。号为三庶。太子既冤。武氏及左右屡见为祟。宫中终夜相恐。或闻鬼声叫笑。召觋巫视之。皆曰三庶为厉。先是收鄂王光王。行刑者射而瘗之。乃命改葬。祝而酹之。武妃死。其厉乃息。玄宗乃立肃宗为太子。林甫之计不行。惕然惧矣。三庶人以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死。武妃至十二月而薨。识者知有神通焉。(出大唐新语)
杨慎矜
唐监察御史王抡为朔方节度判官。乘驿。在途暴卒。而颜色不变。犹有暖气。惧不敢殡。凡十五日复生。云。至冥司。与冥吏语。冥吏悦之。立于房内。吏出。抡试开其案牍。乃杨慎矜于帝所讼李林甫、王𫟹也。已断王𫟹族灭矣。于是不敢开。置于旧处而谒王。王庭前东西廊下皆垂帘。坐抡帘下。慎矜兄弟入。见王称冤。王曰。已族王𫟹。即当到矣。须臾。鏁𫟹至。兼其子弟数人。皆械系面缚。七窍流血。王令送讯所。于是与慎矜同出。乃引抡既苏。月余。有邢縡之事。王𫟹死之。(出纪闻)
师夜光
唐师夜光者。蓟门人。少聪敏好学。雅尚浮屠氏。遂为僧。居于本郡。仅十年。尽通内典之奥。又有沙门惠达者。家甚富。有金钱巨万。贪夜光之学。因与为友。是时玄宗皇帝好神仙释氏。穷索名僧方士。而夜光迫于贫。不得西去。心常怏怏。惠达知之。因以钱七十万资其行。且谓夜光曰。师之学艺材用。愚窃以为无出于右者。圣上拔天下英俊。吾子必将首出群辈。沐浴恩渥。自此托迹缁徒。为明天子臣。可翘足而待也。然当是时。必有拥篲子门。幸无忘(忘原作忌。据明钞本改。)半面之旧。夜光谢曰。幸师厚贶我。得遂西上。傥为君之五品。则以报师之惠矣。夜光至长安。因赂九仙公主左右。得召见(召见二字原作以。据唐书师夜光传改。)温泉。(泉字下明钞本空九字。当有脱文。)命内臣选硕学僧十辈。与方士议论。夜光在选。演畅玄奥。發挥疑义。群僧无敢比者。上奇其辩。诏赐银印朱绶。拜四门博士。日侍左右。赐甲第。洎金钱缯䌽以千数。时号幸臣。惠达遂自蓟门入长安访之。夜光闻惠达至。以为收债于己。甚不怿。惠达悟其旨。因告去。既以北归月余。夜光虑其再来。即密书与蓟门帅张廷珪。近者惠达师至辇下。诬毁公缮完兵革。将为逆谋。人亦颇有知者。以公之忠。天下莫不闻之。积毁销金。不可不戒。廷珪惊怒。即召惠达鞭杀之。后数日。夜光忽见惠达来庭中。骂夜光曰。我以七十万钱资汝西上。奈何遽相诬谤。使我冤死。何负我之深也。言讫。遂跃而上。捽拽夜光。久之乃亡所见。师氏家僮咸见之。其后数日。夜光卒。(出寅室志)
崔尉子
唐天宝中。有清河崔氏。家居于荥阳。母卢氏。干于治生。家颇富。有子策名京都。受吉州大和县尉。其母恋故产。不之官。为子娶太原王氏女。与财数十万。奴婢数人。赴任。乃谋赁舟而去。仆人曰。今有吉州人姓孙。云空舟欲返。佣价极廉。傥与商量。亦恐稳便。遂择發日。崔与王氏及婢仆列拜堂下。泣別而登舟。不数程。晚临野岸。舟人素窥其囊橐。伺崔尉不意。遽推落于深潭。佯为拯溺之势。退而言曰。恨力救不及矣。其家大恸。孙以刃示之。皆惶惧。无复喘息。是夜。抑纳王氏。王方娠。遂以财物居于江夏。后王氏生男。舟人养为己子。极爱焉。其母亦窃诲以文字。母亦不告其由。崔之亲老在郑州。讶久不得消息。积望数年。天下离乱。人多飘流。崔母分与子永隔矣。尔后二十年。孙氏因崔财致产极厚。养子年十八九。学艺已成。遂遣入京赴举。此子西上。途过郑州。去州约五十里。遇夜迷路。常有一火前引。而不见人。随火而行。二十余里。至庄门。扣开以寄宿。主人容之。舍于厅中。乃崔庄也。其家人窃窥。报其母曰。门前宿客。面貌相似郎君。家人又伺其言语行步。輙无少异。又白其母。母欲自审之。遂召入升堂。与之语话。一如其子。问乃孙氏矣。其母又垂泣。其子不知所以。母曰。郎君远来。明日且住一食。此子不敢违长者之意。遂诺之。明日。母见此子告去。遂發声恸哭。谓此子曰。郎君勿惊此哭者。昔年唯有一子。顷因赴官。遂绝消息。已二十年矣。今见郎君状貌。酷似吾子。不觉悲恸耳。郎君西去。回日必须相过。老身心孤。见郎君如己儿也。亦有奉赠。努力早回。此子至春。应举不捷。却归至郑州。还过母庄。母见欣然。遂留停歇数日。临行赠赀粮。兼与衣一副曰。此是吾亡子衣服。去日为念。今既永隔。以郎君貌似吾子。便以奉赠。号哭而別。他时过此。亦须相访。此子却归。亦不为父母言之。后忽著老母所遗衣衫。下襟有火烧孔。其母惊问。何处得此衣。乃述本末。母因屏人。泣与子言其事。此衣是吾与汝父所制。初熨之时。误遗火所𤑔。汝父临發之日。阿婆留此以为念。比为汝幼小。恐申理不了。岂期今日神理昭然。其子闻言恸哭。诣府论冤。推问果伏。诛孙氏。而妻以不早自陈。断合从坐。其子哀请而免。(出原化记)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17 册 No. 89 太平广记选辑(卷八十七~一三四)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19-09-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