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第十二之上
信心铭辟义解上
神光烜赫万灵罔测。踞群象之深渊。启重玄之大宅。临济用金刚王。發雷轰霆震之令。望影尤难。德山遣木上座奋风驰电走之威。追踪莫及。陶形铸象不居其有功。负海擎山似觉其无力。黄面汉四十九年有手只好拏空。白拈贼千七百个有口惟堪挂壁。最见成。难委悉。拟向当阳指似伊。早是门前起荆棘。
祖师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义解者谓。此两句乃一篇之要纲。一铭之本旨。然信之一言全该悟证。非信行之信也。如法华之诸子于会权入实之际作信解品以述其怀。吾祖目之曰至道。唯佛证之曰菩提。众生昧之曰无明。教中彰之为本觉。皆一心之异名也。至若徧该名相涉入色空。异辙殊途。千条万目岂乖优劣靡隔悟迷莫不由斯而著。如赵州之栢树子杨岐之金刚圈密庵之破沙盆东山之铁馂馅异端并起邪法难扶则知至道之话行矣。该通事理。融贯古今说个无难。早成剩语。然圣凡染净。极目全真拣择情生。逈乖至体。是谓唯嫌拣择也。下文虽殊悉禀其意。
辟曰。依俙相似仿佛不同。且至道二字任你意解。谓无难之旨须相应始得。自非心开神悟妙契冥符逈绝见知超出言象者。望无难之旨不翅天渊。于根境相对差別互陈。不能当处解脱。拟将个无难不拣择底道理存乎胷臆。又岂止于认贼为子矣。故于此不能忘言。偈曰。
直非松曲非棘。通非虚空塞非墙壁。无孔铁鎚当面掷。直还松曲还棘。通还虚空。塞还墙壁。依然野水连天碧。昨夜南海波斯捉著西天正贼。待到天明点火看。却是东村王大伯。
祖师道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义解者谓。厌生死慕涅槃是憎爱。舍烦恼趣菩提是憎爱。你但于一切圣凡法中。不得存毫发欣厌之情。则此心自然明白矣。
辟曰。咄直饶你一切不欣厌。坐断主人公。殊不知只个不欣厌底。已涉憎爱了也。苟非亲见祖师立地处。与么注解。当得西来意么。偈曰。
有定据。无准则。拈空塞空。以的破的。买石得云饶。六祖道不会。移花兼蝶至。达磨道不识。只遮两路葛藤。引起叅天荆棘。休荆棘。海神不贵夜明珠。满把撮来当面掷。
祖师道毫𨤲有差天地悬隔。义解者谓。我此广大法门。虽曰悟迷无间。你若爱憎拣择之情毫𨤲不尽。则霄壤相去不胜其远矣。
辟曰。与么商量似则似矣。是则未是。何则直饶你一一无差尘尘合道。也出他天地悬隔不得。偈曰。
两不双一不只。放去非离拈来非即。杨岐十载铸就金圈。少室九年觑破铁壁。古佛未生时月印千江。大块已凿时风清八极。道顺不顺谓逆何逆。挂角羚羊吃铁鞭。秤鎚捏出黄金汁。
祖师道。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一等义解者谓。祖师到此话作两橛。何则此事本来现前。教谁欲得。教中谓。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于此若教莫存。却成断灭去也。不然盖祖师曲为初心方便委示。似羙食不中饱人餐也。
辟曰。低声低声祖师在你脚下。纵饶一踏粉碎。更叅三十年。偈曰。
是病非心。是心非病。莫将有漏笊篱唤作舀溪杓柄。非离身非即身。毘耶厥疾转深。日面佛月面佛。马祖沉疴愈盛。情尘未尽处。使甘露亦杀人。针芥相投时。用砒霜能活命。自从海上竞传方。无孔铁鎚生异证。
祖师道。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义解者谓。生死无常是心病。见闻觉知是心病。叅禅学道是心病。成佛作祖是心病。会须两忘违顺。双泯圣凡万虑俱捐。一道空寂不假万金神药。所谓心病者自然无地可寄矣。
辟曰。吁祖庭秋晚佛法下衰。抱病之流滔滔皆是。无怪其然。似此知解入心执药成病者。使耆婆再世遇斯等人。亦无所施其巧矣。偈曰。
尽大地是热铁轮。尽大地是大圆镜。狸奴白牯今本不迷。弥勒释迦昔亦何证。白云淡荡兮非卷非舒。明月去来兮何动何静。聚尘沙于法界之圈。陷法界于太虚之穽。只如一人發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时。如何蟭螟吞却须弥卢。胡孙惊出那伽定。
祖师道。不识玄旨徒劳念静。义解者谓。玄旨即至道异名同体。若不识得岂特念静。任伊历恒河沙劫万种修证。心外求法只益自劳。此吾祖之不许也。
辟曰。玄旨如金刚利剑。不识固是丧身失命。识得亦不免伤锋犯手。且有何方便能免此过。偈曰。
本无欠剩却有乘除。庄周配万物为马。龙门唤十方作驴。依俙还共辙。仿佛不同途。有水易招空界月。无心难获夜明珠。
祖师道圆同太虚无欠无余。丛林商量道。此心在圣不加增。在凡不加减。如太虚之圆各各具足。
辟曰。遮个说话。脚跨诸方者。坐席未温。个个筑一肚皮。惟资谈柄耳。及至偶婴一毫利害。则较得失之念纷然交接。要教圆同太虚。噬脐何及。当知此事须还妙悟。悟后岂更有苐二境为对为待耶。偈曰。
荐福莫赵州无。雪峰放出。南山鳖鼻。云门打杀东海鲤鱼。兴化赴村斋。向古庙里軃卒风暴雨。丹霞烧木佛。却教院主堕眉须。疑杀人间几丈夫。
祖师道。良由取舍所以不如。义解者谓。此心既如太虚之圆无相不具。一切皆如。你于染净法中。瞥生取舍则不如也。
辟曰。若是真正本色叅学上士。见此等说话底人。便与劈面唾不为性燥。盖像龙不足致雨故也。偈曰。
万物芸芸。万灵蠢蠢。离相离名有谁不禀。因甚么少室分皮分髓。临济立主立宾。引得儿孙草里辊。
祖师道。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义解者谓。二俱虚幻。拟心执著取舍纷然。一念不生常居中道。可为解脱道人。
辟曰。错待汝知是解脱。已落虚幻了也。若是真实悟心之士。有缘空忍岂在解脱之外哉。偈曰。
不动道场无生法忍。皓月照䆫扉。清风届屏枕。有佛处不得住。铁𮖐灯心。无佛处急走过。花铺蜀锦。三千里外摘杨花。十方虚空尽消殒。易商量难定准。海底泥牛吃铁鞭。百草头边风凛凛。
祖师道。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义解者谓。取舍之情既尽。圣凡知见无依。自然一切处平常。一切处泯然灭。
辟曰。白日青天莫寐语好。即今眼见色耳闻声。唤甚么作平怀不平怀。偈曰。
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曲说且止。如何是直说。张三吃铁棒李四忍疼痛。活人入棺材。死人成队送。观音失却神通。反被儿童戏弄。直说且止。曲说又作么生。觉花须向性天栽。佛种宜将心地种。
祖师道。止动归止止更弥动。一种义学沙门谓。真心湛然常住不动。无始流转皆由妄见。且动既妄动止亦妄止。以妄止妄犹抱薪救焚。秪益其炽矣。引肇法师谓。寻夫不动之作。岂释动以求静。必求静于诸动。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审如是则动无动相静无静相。如教中谓。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者。盖了知动静皆是妄缘。群妄既消。二相亦遣矣。
辟曰。咄动是银山。静是铁壁。或未曾一捏粉碎。要教他二相不生。万里崖州未为远在。偈曰。
左转右旋西没东涌。突出无孔铁鎚。打破上牢漆桶。无位真人把须弥卢一掴。直得虚空藏菩萨。向十字街头合掌。告言。伏惟珍重。为甚么如此。
祖师道。惟滞两边。宁知一种。义解者谓。两边是动静二相。一种是觌体无差。乃释上二句之辞也。当知动静二边妄则俱妄真则全真。安有二致者哉。
辟曰。低声低声。休将闲学解。埋没祖师心。因为说偈曰。
指鹿为马唤瓮作钟。从来将错就错。不碍拏空塞空。破蒲团三个五个。抚掌大笑。折拄杖七尺八尺。满面春风。扫除佛祖病。陵灭少林宗。炉𫖔年深火政红。
祖师道。一种不通两处失功。一等杜撰禅和道。遮两句是结前引后之辞也。谓结前则显示一种之真理。谓引后则深责空有之妄缘也。
辟曰。若真实是个衲僧说。一种说两处句句归宗拍拍。是令如其不尔说。个一种早落窠臼了也。况两处乎。偈曰。
头正尾正。心空眼空。蓦面道著。狭路相逢。赵州栢树子。红尘截断一溪水。东山铁馂馅。碧落冲开千尺松。大象不游于兔径。师王安肯媚狐踪。
祖师道。遣有没有从空背空。有等循言逐句者谓。有乃妄有。由遣之而故没。空本自空。欲从之而故背。有是空家之有。空是有家之空。空得有而故彰。有得空而乃显。以其彰故空全是有。以其显故有全是空。互融互摄而不差。相在相入而无损。由是而知遣之从之得非徇妄者乎。
辟曰。咬人师子。安肯与逐块韩卢并辙。依文解义曾逐块之不若也。欲望其哮吼返掷。其可得乎。偈曰。
似水入水。如镜照镜。洗得法尘。结成见病。三世诸佛无家可归。历代祖师何道可证。为怜没眼巡官。要与空王筭命。夜深翻转卦盘看。一片虚明冷相映。所以道。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义解者谓。言多去道转远。又云神心洞照圣默为宗。又引达磨道。外绝诸缘内心无喘。外绝诸缘则忘其言。内心无喘则绝其虑矣。
辟曰。你与么引证了。还相应也未。若果未则言语云乎哉。偈曰。
道吾舞笏。石巩张弓。西河师子。长沙大虫。且当时极有余态。到今朝尚播遗风。逗到祖师门下。直教窜迹潜踪。何以如此。岂不见道。簸箕量米升浑別。熨斗煎茶铫不同。所以云。绝言绝虑无处不通。或者依文解义道。绝言则言语道断。绝虑则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则寂而照。心行处灭则照而寂。到此如来禅祖师禅。可以一串穿过。又有古人教伊休去歇去口边醭生舌上草出等语。得非是理乎。
辟曰。与么和会。大似置坚氷于烈火之上。多见其不知量也。若果如其说。则那讨祖师来。偈曰。
与么与么。指西作东。不与么不与么。认有为空。与么中不与么。似网兜风。不与么中却与么。湿纸将来𮖐大虫。何以如此。岂不见道。归根得旨随照失宗。一等人巧生卜度道。绝言绝虑是归根。无处不通是得旨。你若作归根得旨会。又却随照失宗矣。然根本无归。旨亦非得。不了此意妄自认执。是谓随照苟存照之之迹。则佛祖心宗不胜其失矣。
辟曰。果有此说那。苟或如是。则唤将从上佛祖来。吃阎罗大王铁棒。何则为他归根得旨来。偈曰。
见到行到。宗通说通。揭露人天眼目。剖开佛祖心胷。却物逐物。似异非异。杀人活人。谓同不同。緫与一齐生按下。海门夜半日头红。
祖师道。须㬰返照胜却前空。一等强说道理者谓。以明暗色空消归自己者。是名返照。当知空不自空因心故空。有不自有因心故有。离心无空。离心无有。众生违背自心。妄见空有。而欲从之却之。俱名颠倒。
辟曰。错下名言。少林门下覔心了不可得。谁是颠倒者。偈曰。
古庙香炉一条白练。直下超死越生。緫是落他方便。从来不信自心迷。却言佛法无灵验。有灵验立地便成佛。入地狱如箭。
祖师道。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义解者谓。有是妄空亦是妄。空有从缘变易无定。欲得离妄二俱排遣。
辟曰。咄遣则任伊遣。殊不知只个所遣之妄能遣之心。俱不离妄。苟不能与遣俱遣。要脱他妄缘。未有休日在。且有何方便与遣俱遣。偈曰。
竖起生铁脊梁。横按倚天长剑。闲忙静闹门头。緫与打成一片。既精专复勇健。将谓成佛作祖不隔一尘。撞著三祖大师。轻轻向伊道。不用求真惟须息见。好好看方便。一等义学之者谓。见有六十二种。法数具陈。不出断常二见为主。求真落断见。逐妄堕常见。楞严谓。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但能离一切见。全体即真。不用求也。
辟曰。是则固是。且祖师道。惟须息见。且见作么生息。苟有息之之理展转成见矣。偈曰。
针头削铁。佛面剥金。谓无则一尘不隔。谓有则千圣难寻。天晓不露夜半平沉。绝对待离古今。举世尽知湖海阔。出门方觉水泥深。
祖师道。二见不住慎勿追寻。义解者谓。既不住妄。又不住真。和个不住亦不住。正与么时繁兴大用举必全真。更不假离此別寻也。
辟曰。噫如此等相似语言。那个无一肚半肚只是要近傍他祖师未得在。偈曰。
根非利钝。道无浅深。有一句子非古非今。搆不著底。宴坐大圆镜智。搆得著底。深入邪见稠林。弥勒释迦自知无分。狸奴白牯忍俊不禁。夜骑铁马沉沧海。摸得陈年穴鼻针。
祖师道。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丛林往往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自己。十方世界是古佛法身。所以云。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也无是者也无非者。一一皆是妙明心中流出。
辟曰。如此等说话。丛林唤作平实商量又。唤作转身句子。莫不引斯二句为证。古今之下不知污染几多净白田地。故本色道流。斥之为杂毒。诃之为狐涎。莫有不甘其魔魅者么。急须吐却。偈曰。
日上月下。天长地久。惟有周金刚不事事。白棒横拖沿路走。有问祖师西来。若不劈脊便搂。便言合取狗口。引得森罗万象笑眼豁开。阿呵呵笑须三十年后。
祖师道。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义解者谓。才徇二即昧一。才守一即生二。当知二是真妄。一是自心。真妄之二既除。自心之一无住。可谓解脱大道也。
辟曰。此等语言记忆在怀谓之叅学。使德山有棒。未到你吃。阎罗老子手中铁棒。少你一分不得在。偈曰。
苏州有常州有。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庵主竖起拳头。百丈展开两手。更兼千七百个饭袋子。弄出鬼面神头。𫚥跳何曾出得斗。
祖师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义解者引他经论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诸法不自生。诸法不自灭。皆自一心所变。一心不生诸法常住。所以古人谓。铁牛不怕师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之说。政类乎此。
辟曰。然则然矣。只如永嘉道。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似乎返是。且不生底是。无不生底是。试定当看。偈曰。
太华山非险。沧溟海不深。卢仝月蚀诗。有何难读。伯牙太古曲。杀有知音。惟有东山暗号子。[(冰-水+〡)*ㄆ]来无缝罅。放去卒难寻。搅扰几多伶俐客。摩裩擦袴到于今。
祖师道。无咎无法不生不心。义解者谓。此二句返上二句而言。谓无咎则万法自消。不生则一心自寂。法消心寂。至道之体冲然不待得而得矣。
辟曰。昔僧问赵州。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州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也。州云。洗钵盂去。此僧悟去。且道此僧当时悟无咎耶。悟无法耶。悟不生耶。悟不心耶。试定当看。偈曰。
以一重去一重。路遥知马力。不以一重去一重。岁久见人心。两重公案已展不缩。三千里外谁是知音。自从立雪人归后。几片春云𮖐翠岑。
祖师道。能随境灭境逐能沉。义解者遽引永嘉道。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智生了境而生。境了智生而了。当知能是一心。境是诸法。能即智之异名。境即法之別号。境灭则能了之心亦灭。心空则所现之境亦沉。相即相在互摄互融初无间断。其不了者目之曰迷。
辟曰。据如所说谓之了可乎。不惟不了。如饥食盐重增其渴耳。偈曰。
一大藏教陈年故纸。千七百则腐烂葛藤。不翅止啼黄叶。何殊日下孤灯。拈过了也又是一层。脱赚人间几个僧。
祖师道。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有个依语生解汉道。境不自境因能故境。能不自能由境故能。能仗境而生。境托能而起。当知生而不生心外无法。起而非起法外无心。祖师到此将一心万法。丸作个蜜果子。只要伊笑谈一咽。
辟曰。因逆问之曰。子曾咽得也未。如其未然。世间还有咽得者么。他日异时吞铁丸有分在。偈曰。
空而不空。兔角杖撑破银山铁壁。不空而空。龟毛拂展开明月清风。洞山麻三斤黏皮缀骨。云门乾屎橛滞壳迷封。衲僧面前放过不可。祖师门下再犯难容。常教肚里如针刺。抛向洪波白浪中。
祖师道。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义解者商量道。两段即指前之心法。所言一空非太虚顽然之空。非小乘断灭之空。乃灵觉无相之真空耳。此空是诸佛之源万灵之母。无声无臭。昭昭于群象之前。不有不无。朗朗于诸尘之表者是也。
辟曰。是空不应有知。既知不应名空。苟未曾与祖师握手亲到真空之海。言语云乎哉。偈曰。
一句无私。万灵同仰。远拍祖肩。清机历掌。大颠打首座聚雪埋金。兴化罚维那扬声止响。惟有石敢当。长年整岁。向百众人前出一头。今古无人解称赏。
祖师道。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义解者卜度道。心不异法。是一空同两。法不异心。是齐含万象。所以古云。见色便见心。无色心不现。又教中谓。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故祖师發明于此。
辟曰。讲经则许你讲。要见祖师意。何异郑州出曹门。偈曰。
禅名关教名网。捞摝三有众生。及第心空标榜。撞著个没意智汉。掣其檈解其纽。万目要张不张。百夫欲掌不掌。无心道者合如斯。岂是人前呈伎俩。所以道。不见精麤宁有偏党。
义解者谓心法既空能所俱泯。则生佛体同悟迷一致。故引息心铭谓何贵何贱何辱何荣何得何失何重何轻。一道虚寂万物齐平之语为证。
辟曰。然证也证得相似。其如证得太杀相似。返不相似矣。且如何是不相似处。试定当看。偈曰。
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第十二之上
校讹
- (七十二叶第一行)窠(误作穷从南改正)
- (七十八叶第三行)呵呵(误作诃诃从南改正)
音释
烜(况远切烜赫光明也)
轰(虎横切雷声)
饀(下斩切)
擉觑(七虑切伺视也)
针(职深切)
殒(于敏切没也)
蟭螟(蟭即消切螟莫经切蟭螟虫名)
檗(普击切)
掴(古获切批打也)
巩(居悚切)
簸(补过切簸箕扬米器)
熨(于勿切熨㪷也)
醭(普木切白醭)
搂(力侯切挑也)
仝(音同切人名)
蚀(乘力切日月亏曰蚀)
擦(音察揩也)
赚(直陷切市物失实也)
蚌(步项切蛤属)
撑(丑庚切拄也)
缀(陟卫切▆缀也)
䦆(居缚切鉏也)
獃(五来切痴也)
矮(鸦蟹切短也)
伎俩(伎渠绮切俩良蒋切)
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第十二之中
信心铭辟义解中
窃得衣盂入手。解道非风幡动。金襕外別有何物。倒却门前刹竿。遮两个汉无事讨事瞒人自瞒。本来无缝𦉑。穿凿不相干。还相委么。一回相见一回老。一度风来一度寒。
祖师道。大道体宽无易无难。义解者道。本来个事包日月含虚空。佛祖不知名。大地载不起。如天普盖如地普擎。各各圆成人人具足。又何难易之可容言哉。其所难易者。在人不在法也。肯信自心是佛即易。不信自心是佛即难。
辟曰。余则异乎所闻。肯信自心是佛即难。不信自心是佛即易。且道利害在甚么处。此说且止。只如庞居士道。难难十石油麻树上摊。庞婆云。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灵照谓。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遮里定夺得他三个舌头长短。其难易可一笑而领矣。其或不尔。纵饶你随语生解。说个无易无难。正是瞎驴趂大队。转脚则无路可行矣。偈曰。
转自己入山河。铁牛沉巨浸。转山河归自己。老象溺深泥。自己山河一齐拈却。诸方炉𫖔无可设施。有设施不异空拳吓小儿。
祖师道。小见狐疑转急转迟。义解者道。一切众生自空刦已前。与三世诸佛同成正觉。初无少欠。此心不了。返堕愚迷而不知觉。是故诸佛祖百千方便。道之䇿之使之悟入。所以云。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乃为此也。但是学人不信自心是佛。而欲心外別求。故斥之为小见。当知此心本具。说个疾得成菩提已成剩语。何迟速之有耶。
辟曰。然则即今唤甚么作佛。如指点不出。病在于何。偈曰。
山无重数。水无重数。善财于弹指声中见慈氏尊楼阁。又无重数。无位真人路见不平。以拄杖拦空一画。十万八千一齐捏聚。却回首高声唱言。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历历汉阳树。何以如此。岂不见祖师道。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近代有等据师位者。见人说看古人话做工夫孜孜不舍寸隂克究己事者。便遽引此二句。斥之谓之执之失度。乃云。佛法那有遮个事。一切见成。何不领取。特地做死模样作么。
辟曰。说得也是。但不究其源。殊不知祖师责其悟后之执。岂不见佛眼云。有一等人骑驴覔驴。又有一等人识得驴了不肯下驴。正言此等执其悟理未能忘念。外存所悟之法。内记能悟之心。古人斥之为法尘。非之为见刺。故药山谓。才有所重便成窠臼。皆是责其执悟理者。使悟理不忘。谓实有此事。见法不圆。成外道所计。然迷而求悟则易。已悟欲忘则难。傥不遇真正导师盲枷瞎棒深锥痛劄卒莫之自己也。你还甘此说么。偈曰。
向上机末后句。八字打开两手分付。逴得便行。梅花枝上月三更。提得便去。醉跨紫鸾迎晓雾。不作佛法商量。不作世谛流布。毕竟如何。不见祖师道。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义解者谓。执心既遣自然任运腾腾无拘无绊。动若行云。止如谷神。既无心于彼此。宁有分于去住乎。圆觉谓。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亦差近矣。凡圣情尽体露真常。逈绝妄缘即如如佛。
辟曰。相骂饶你泼水。若是祖师意。饶你和一大藏教吐出。只成业识茫茫。偈曰。
裴相国捧佛请为安名。唐庄宗向中原获得一宝。君不为万乘尊荣之所移。臣不为百揆机务之所挠。林下衲子足𮛫大方形栖物表。长年累岁坐在无事甲中。因甚么返不能如是之却好。且道以何为碍。岁岁彫枯般若林。年年增长无明草。
祖师道。任性合道逍遥绝恼。义解者谓。心空及第之士。性不待任而任。道不待合而合。逍遥如出岫之云。绝恼若行空之月。大圆镜中有谁不尔。
辟曰。子不闻。佛印元和尚云。未悟者难与言已悟之境。如生盲之人与之言天日之清明。彼虽听而不可辨也。或未能撒双手于悬崖之下。便以任性合道之说为证。如饥说食之喻。岂诬人哉。偈曰。
一大藏教是个切脚。丈六金身成一茎草。大雄一喝三日聋。仰山倾出一栲栳。且此等说话。是瓦砾是珍寳。你若道是句也扫非句也扫。正是浑仑吞个枣。
祖师道。系念乖真昏沉不好。义解者引教中云。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是为得道人也。或引德山毫𨤲系念三途业因之说为证。又云。体道之士。才有纤毫凡圣悟迷之情系于念虑。则为凡圣悟迷之见所昏。直须一物不干怀万缘俱荡尽。始可合他古人见处。
赵州勘破了也。水银无假。云门话堕了也。阿魏无真。叅禅不灵验。触处昧元神。眼中藏见刺。耳里翳闻尘。咄果有如是事那。只向伊道。举眸天外。看谁是出头人。
祖师道。不好劳神何用踈亲。义解者谓。由系念便乖真。既乖真即劳神。以劳神必踈亲。当知系念乃踈亲之因。踈亲即系念之果。祖师说个何用。噬脐何及哉。
辟曰。遮一络索。大似依样画猫儿。大槩画得也相似。虽死鼠不能捕。而况活者乎。苟不真个向命根下一刀两段。徒资其话柄耳。偈曰。
眼为光明法身。耳为音声法身。鼻乃庄严香法身。舌即清净味法身。身名普觉法身。意号了知法身。总具六千功德。成就一切种智。只如四大分解百骸溃散之顷。六根悉归变灭。且法身向甚处安著。愁人莫向愁人说。说向愁人愁杀人。
祖师道。欲趣一乘勿恶六尘。义解者谓。一乘即自心之异名。六尘根识十八界乃自心之別号。安有趣一乘而恶六尘。是犹爱手足而忘肩背也。当知悟此心则六尘即一乘。迷此心则一乘皆六尘。裴相国谓。背之则凡。顺之则圣。又楞严谓。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惟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辟曰。和会得也相似。你还知一乘是妄六尘是谤。舍此二途还免得妄与谤也无。偈曰。
主人翁诺诺诺。有路不行。无绳自缚。谓六尘即是。彻底乖真。谓六尘即非。还成大错。错不错一茎草现黄金躯。倒骑万里冲霄鹤。
祖师道。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义解者谓。也无六尘也无正觉。总只是个妙明心地。唤作六尘也得。唤作正觉也得。你若于此妙明心地有所不了。唤作六尘也不了。唤作正觉也不了。別有甚么事。只个了不了。引得他佛祖口唠舌沸分出许多优劣。都是自不丈夫而使之然也。
辟曰。昔有一秀才。因累举不第。乃焚弃笔砚。作一篇归田诗。讥诮功名如涕唾。及至明年开选。依前走在场屋中。可与作是说者并按。偈曰。
移岳盈壑。续凫截鹤。庄周自谓。说得盛水不漏。点检将来政是较短量长。自生卜度。惟有木上座。也无好也无恶。也无是也无错。通身只么黑[甐-瓦+皮]皴。长年靠在绳床角。
祖师道。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义解者谓。智不自智由悟而智。愚不自愚因迷而愚。智者悟自心。心悟本无为。愚人迷自心。心迷还自缚。当知悟者之无为。虽天地鬼神莫能使之为。迷者之自缚。虽千圣万贤莫能释其缚。惟智与愚悉由心变。岂外物使之然乎。
辟曰。但见锥头利。不见凿头方。何则。须知无为即自缚。自缚即无为。若谓果有二途。则蹉过祖师远矣。偈曰。
通身是病通身是药。拟议不来当面讳却。药即是病病即是药。太虚空里筋斗易翻。青州做领布衫难著。也无病也无药。森罗万象铁浑仑。杨岐驴子三只脚。
祖师道。法无异法妄自爱著。义解者谓。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尽微尘法界海内所有声色。于中覔一同相不可得。覔一异相亦不可得。离此同异俱不可得。嗟乎不了此者。著佛被佛碍。著法被法碍。且著佛法。尚且遭其窒碍。降此以往又何爱著。而不窒碍者哉。
辟曰。法若有异法。爱著则有异法。既无异法爱著亦无异。因甚么却道。妄自爱著。遮里看祖师不破。前说皆戏论耳。偈曰。
心心心难摸索。释迦老子四十九年。说偏说圆分半分满诠注不成。末上拈一枝花。正是将心用心。难免人道个岂非大错。到此既是事不获已。且将个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与伊遮盖𨚫。
义解者道。你要成佛是将心用心。要作祖是将心用心。乃至要超生死住涅槃证菩提断烦恼等。总不出个将心用心。
辟曰。虽然也只道得一半。当知心体广大不可限量。直下如大火聚。婴之则烧。触之则燎。纵饶你不要成佛作祖等。亦出他个将心用心不得。偈曰。
迷时迷悟底诺。悟时悟迷底诺。迷悟两俱忘。打破灵龟壳。龟壳既破。迷悟亦空。且道遮两个诺。向甚处安著。打瓦与敲甎一任伊卜度。
祖师道。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义解者谓。真寂体中一切不留。楞严谓。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以其未悟此理。面前不见寂便见乱。不见动便见静。不知动也是迷乱也是迷。静也是迷。寂也是迷。乃至见自己立地成佛亦是迷。能了此迷心当处解脱。则一一天真。一一明妙。既不见乱亦不知寂。二边舍离中道不立。安有好恶之情复为障为碍者哉。
辟曰。此说差近矣。且道迷从何来悟从何起。遮里知得来处起处。不待遣迷。只个悟底亦无地可寄矣。如其不尔且把迷底悟底。取性分別。究竟惟增见病耳。偈曰。
开口道著。动步踏著。一切总见成。不信且行脚。待伊行到路途穷云水空布衫穿草鞋薄。那时蓦鼻拽回头。始信从来自担阁。
祖师道。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或有个杜撰巡官注解道。才见有乱便见有寂。当知乱不自乱因寂故乱。寂不自寂因乱故寂。由是诸法纷然未有不相对相待而起。所云斟酌二字。便是最初谓拣择之说差近也。以其拣择之识未消。则于寂乱等二边动成斟酌之念。以其未遣则一切不得不二矣。
辟曰。然则斟酌之念有何方便而遣。苟或不知此方便。则尔所说亦未尝不由斟酌而生。偈曰。
乌龟壳空索索。铁秤鎚实嚗嚗。惟有木上座。不受人穿凿。朝骑陕府牛。暮跨扬州鹤。有时白日走归家。敲打虚空自酬酢。还乡一曲声未消。天岸云飞星斗落。
祖师道。梦幻空花何劳把捉。义解者引教中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引永嘉道。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便乃肆情所缘任意所作。至若毁犯禁戒破坏律仪。一以此二语为证。
辟曰。但不知正当肆情任意放逸自恣之时。果见诸缘境如梦幻空花也无。若也见是空花。则不应驰逐。胷中微存一念攀缘驰逐之心。则不得为梦幻空花矣。当知成佛作祖。亦是梦幻空花。自此已降又何往而非梦幻哉。更须知道。只个不劳把捉之说。早是堕他梦幻了也。此事若不亲证实到。只欲随语生解。非愚而何。偈曰。
雪峰辊木毬。普化摇铁铎。虽曰大用大机。究竟还成造作。争似无生国里王太博。也不善也不恶。取性饱食高眠任意逍遥快乐。有人来叩祖师禅。但教问取黄幡绰。
祖师道。得失是非一时放却。义解者道。一法界中也无得者也无失者。也无是者也无非者。良由妄情瞥起异见横生。于无得失中炽然得失。于无是非处纷然是非。所以祖师教伊一时放却。已是伤锋犯手平地风波。你还知。本来既无放个甚么。若曰有可放之理。则得失是非向甚处安著。
辟曰。咄说有可放。也合吃棒。说无可放。也合吃棒。何则为你脱他得失是非未得在。偈曰。
长年屈膝坐。竟日觜卢都。两眼挂空壁。莫知何所图。叩己而叅半疑半信。阅古人话似有似无。逗到年穷岁尽。翻成缘木求鱼。何似从空都泼撒。满怀突出夜明珠。
祖师道。眼若不睡诸梦自除。义解者谓。此二句是前喻后合。如人大张两目历历不昧。则昏住自遣。既不昏住安有梦缘。
辟曰。若作喻说则可。使其不作喻。祖师亦合吃棒。何则且开眼。何曾不是梦来。偈曰。
道人行处如火消氷。衲僧面前似氷消火。拈却两重氷炭。放他凡圣同途。无手道士画神符。瞎眼阇黎读梵书。更有一般堪信处。蟭螟吞却洞庭湖。
祖师道。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义解者谓。万法本如由心乃异。譬如山不自高心异故高。水不自深心异故深。此心异则千差竞起万別横生。项背俱身。视之不殊楚越。弟兄同气。目之何啻天渊。以其异故至近之情尚尔。欲其混圣凡齐物我一自他等憎爱。其可得乎。教中亦云。未达境惟心起。种种分別。类群盲之摸象。犹广客之疑蛇。于无同异中炽然同异。何当揭开翳眼之瞙剪空乱意之丝。融法界归此心。如镜照镜。转山河入自己。似空合空。到此诸缘寂尔万虑悄然。二见不生一法印定。可谓远符祖令深契佛心者。
辟曰。此说且止。即今明暗通塞坏空成住诸境𪭢然。且唤甚么作不异底心。直下指点不出。或有个道。任他诸法前陈。我但一以此不异之理照之。吁审如是则不胜其异矣。偈曰。
禅禅禅离言诠。释迦老子未得一半。达磨大师犹欠八千。临济喝得口破。德山棒得手穿。一一从头点检。殊觉地远天悬。近前类拨波求火。退后若掘地覔天。不前不后求相应。更著重叅三十年。
祖师道。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义解者谓。一如之体玄之又玄。非因缘而有。非自然而成。离四句绝百非。虽佛眼莫窥。圣心罔测。掷大千于方外。卷法界于毫端。一空一切空。不加宰割。一有一切有。岂用栽培。尘沙不得喻其多。毫发不可方其少。可谓忘缘绝待一如之玄体也。
辟曰。说也说得近。你若蕴此说于方寸。要与一如玄体相应。正不异抱火于怀求其不烧。偈曰。
佛法不遗方寸。禅道岂离中边。你若起心求覔。又还十万八千。有何三要。也没三玄。通身无影像。觌体离言诠。道人安用求相应。今古何曾不现前。
祖师道万法齐观归复自然。义解者引他教家谓。随缘故真如是万法。不变故万法是真如。又云更无心外法能与心为缘。皆是自心生。还与心为相。此说似祖师万法齐观之理。不相远矣。或云。谓齐观亦是不拣择底影子。苟存拣择则不能齐观矣。
辟曰。引证则不无。且日上月下夜暗昼明。焕然不可混。作么生说个齐观底道理。离却语言请露个消息来。偈曰。
殿里底墙外底。打车打牛。竖拳竖指。雪峰辊三个木毬。玄沙封三张白纸。灵山说性说心。少室分皮分髓。曹洞列五位君臣。溈仰会一门父子。吟哦满目青山。指点门前湖水。放行光蔽五天。捏住风驰万里。声前不许停机。句外岂容插觜。咄緫是开眼尿床烧香引鬼。何以祖师道。泯其所以不可方比。义解者谓。般若经以一百喻喻般若。他经中以一百喻喻解脱。或又以一百喻喻菩提心。具在典章。安有不可方比之理。当知般若解脱菩提则可喻。使去却一切名相与一心俱泯。正与么时还立得个甚么喻子。或者谓。古人道。鹭鸶立雪非同色。明月芦花不似他。此说岂非不可方比者乎。
辟曰。你拟向白雪芦花中覔。不翅认温州橘皮作火。偈曰。
万车同辙。万事同理。万器同金。万波同水。万象森罗完全是你。你若不信。多买草鞋向释迦达磨肚里走百千遭。却来依旧从头起。
祖师道。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义解者谓。祖师老婆心切将个止动二边。辊作一团与伊说破。与肇法师即静而动即动而静之旨。大率同途。亦是万法齐观之旨趣。岂特动止然。盖一切境缘亦皆如故即止是动。落花还是春风送。即动是止。坚氷有日全归水。达人大观本无差。昧者由斯颠倒起。
辟曰。且置是说。只如亦不作动亦不作止。正与么时还有商量分也无。速道速道。偈曰。
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第十二之中
校讹
- (一百第二叶十四行)自(误作目从南改正)
音释
摊(他丹切布也)
剔(他历切挑剔也)
绊(愽幔切系也)
栲栳(栲苦老切栳卢皓切栳栳柳器)
浑仑(浑户昆切仑卢昆切)
箍(音孤以篾束物也)
噇(宅江切吃也)
窖(古孝切地藏也)
[甐-瓦+皮]皴([甐-瓦+皮]音隣皴七旬切[甐-瓦+皮]皴皮细起也)
窒(陟栗切塞也)
螣(徒登切神蛇)
枞(▆恭切丛起貌)
阆(来宕切)
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第十二之下
信心铭辟义解下
十尺为丈十寸为尺。此说东至日出西至日没。尽尘沙国土内。徧问诸人。那个不能委悉。因甚说著祖师禅。个个面前如铁壁。更有一个最分晓底。末后句不暇囊藏。尽与一齐拈出。是甚么。屈屈屈。
祖师道。究竟穷极不存轨则。义解者谓。尽十方世界所有虚空色象大小纤洪。皆是个自己信步行。不离祖翁田地。信口道緫是古佛真诠。以至抱妻骂释迦。醉酒打弥勒。俱成一行三昧。说甚么开遮持犯等。故永嘉亦云。大悟不拘于小节。
辟曰。且住且住。说也说得太杀明白。只是阎罗大王要捉此等说底来吃铁棒。且道利害在甚么处。各自归家点检看。偈曰。
象王回顾。师子返踯。真不掩偽。曲不藏直。惟有陈如尊者。长年宴坐松龛。也惺惺也寂寂。也不管你小尽二十九大尽三十。夜来及第心空。透过叅天荆𣗥。闲于陇外豁双眸。一树寒梅花摘索。
祖师道。契心平等所作俱息。义解者引教中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譬如水银堕地。大者大圆小者小圆。尽大地更无有一法不与自心相应者。如来成道时。回观积生多刦所修行业。皆如梦幻亦无作者亦无不作者。所以云。修习空花梵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事。良由此心未了。于平等中见不平等。以其不平等。则一切所作由是而兴焉。
辟曰。圆觉云。性自平等无平等者。说个平等便合吃三十拄杖。更引出许多知解。转见不平等也。偈曰。
牛是一头狗是一只猫是一个马是一疋。见火知烧见水知湿。缘何一点自心个个昧如黑漆。疑上又加疑。执上重增执。不须疑也休执。谁知万別与千差。一切圣贤从此入。
祖师道。狐疑净尽正信调直。义解者谓。信有二种。一正信。二邪信。信自心是佛。不假外求是正信。不信自心是佛。起心外驰。任有宏为皆名邪信。当知正信亦有疑。于正信中未由证得所以致疑。疑念益深久远不退。忽尔洞明一念开朗。是谓大疑之下必有大悟。当知悟是信之果。信是悟之因。肇法师谓。果不俱因因因成果。审如是则信时即是悟时。悟时不异信时。祖师之铭目之曰信心。正类此也。当知大根器之士一闻举起。如获旧物了然于心。虽衣食可忘性命可舍。欲其斯须去其正信不可得也。故古云。假使𤍠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其正信之念果如此之坚密。安有不获亲证者哉。舍此则自余邪信生疑。疑之不已则倒见横生。驰逐妄缘流入无间者必矣。
辟曰。是则是。只如信即悟。悟乃混入灵源。灵源既入。遮个信字向甚处安著。若谓別有著处。请指出看。若谓別无著处。则祖师亦成剩语矣。偈曰。
大心如天宽。大智如杲日。大疑如火聚。大法如铁壁。临济尽力喝不退。德山尽棒打不息。深深一个葛藤桩。引蔓牵枝无了毕。就中有个汉出来道。昨夜被我和根㧞出了也。葛藤桩子既㧞在手。拟向甚处安著。声前句外不知归。转于平地添狼借。
祖师道。一切不留无可记忆。义解者谓。心行处灭一切不留。言语道断无可记忆。外无法可舍一切不留。内无心可为无可记忆。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是谓一切不留。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是谓无可记忆。
辟曰。然引证得也相似。任你广将佛祖言教。引证得盛水不漏。惟是记忆不胜其多矣。欲得一切不留其可得哉。偈曰。
为道务日损。为学务日益。损到见谢执妄。益至填胷塞臆。忽然损益两俱忘。撒手归来面空壁。池阳城里王老师。冷地令人苦相忆。休相忆。虚明自照非心力。
祖师与么道。义解者谓。弥满清净中不容他是谓虚。骊珠独耀桂轮孤朗是谓明。既虚而明物来斯鉴。自照之功不容有言。遮里加一毫心力。则不得为虚明自照矣。
辟曰。然引喻甚当其理。尔见虚空无相貌么。但未闻虚空自言我无相貌。使虚空能言。则不得为虚空。使祖师早知此喻。则驷不及舌之咎终难免矣。偈曰。
雪里粉易分。识即惟心。墨中煤难辨。惟心即识。是识非心是心非识。明镜台前別丑妍。杲日光中观黑白。恁么说话大似个讲惟识论底法师。衲僧面前如何露个消息。不是心不是识。夜犬吠花村春莺啼柳陌。长鲸吸乾海底波。苍龙走入无生国。惊起大梵王。直上色究竟天顶。把虚空一掴。撒下千颗骊颔珠。闪闪神光射衣裓。
祖师道。非思量处识情难测。义解者谓。识是心家之识。心是识家之心。此二者如水乳难辨。当知识是水。心是水中之乳。所以教家谓。鹅王择乳宁同鸭类。但是水中皆有乳。惟鹅王能辨。自余水族皆莫之知。喻一切识中皆具真心惟佛祖能了。灵知鉴觉之谓心。思惟忆持分別取舍等之谓识。然识有八种。六根具六。第七名末那。第八名阿頼耶。亦名如来藏。上七识为枝叶。惟第八识为根本。教中谓。来为先锋去为殿后。悟为如来藏。迷为阿頼耶。此识在迷则任持无量刦来舍身受身一切善恶无记等业。在悟则能任持无始时来一切菩提解脱诸智慧种。此识自迷入悟。转为大圆镜智。改名不改体也。即今于四大五蕴诸圣凡法中。了了记忆作用分別。至若见闻觉知三有纷然万法升沉一念起灭。莫不皆依之而生。所以云。万法惟识。圭峰云。生法本无一切惟识。嗟今之学者。不能向命根下一斩两段。脚跨丛林惟以聪明之资引起情识。览诸玄解记忆在心。蓦尔触發。不知是情识依通而然。刚执此是神悟。或妄认目前昭昭灵灵。举口动舌为自己。而楞严谓。弃百千大海认一沤为全潮。圆觉谓。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长沙和尚谓。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永嘉谓。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等。乃佛乃祖靡不指陈而末法中此病益加炽盛。然堕此病者。亦因根本学道之志不真不正而然。若是根本志决。欲要与生死岸头相应。终不肯向此识情中垜跟。良由最初一念只欲会禅会道会佛会法。况此识如千仞铁围。无始时来把伊围绕。又如千兵万骑。昼夜在六根门头伺其间隙。苟不具决定要了生死之志。则无所往而不入之矣。且祖师作信心铭。诚欲展开堂奥俾后之学者脱去情识惟信自心转步涉入。傥学者一毫情识不尽。使祖师此铭俱为毒药。其利害有如此者。不见最初两句道。至道无难惟嫌拣择。只遮两句将心与识。判然分解焕如黑白。何则谓至道无难。即是指此真心。唯嫌拣择。即是破此情识。莫有情识不忘者见此说乃云我只不拣择。殊不知即此不拣择。早是情识作解。而况步步涉有触境生情者乎。盖祖师此铭前后之意重拈再指。原其本怀特不过曲为学者拣辨其心与识耳。所以云。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辟曰。据云惟嫌拣择。今则于一心法中指出情识。是拣择耶非拣择耶。然情之与识与一心。果异耶果同耶。真实道流于此不能定当。要见祖师铭信心之旨。不亦邈乎。偈曰。
师旷无耳。至神无体。灵源无底。达磨安得有所谓相传之髓。从前共住不知名。今日相逢且非你。月姢姢而万水不沉。风泠泠而六䆫自启。不是心不是佛。烂葛藤引蔓于空刦之前。非风动非幡动。死枯髅吐气于碓坊之底。灵鉴昭昭我不知。云月溪山自相委。
祖师道。真如法界无他无自。义解者谓。真如法界是一心之緫名。心外无別法。安有自他之称谓。不特自他之不立。乃至山河大地有情无情俱不可得而为有。虽曰不可得而有。亦不妨自他物象炽然安立。何则真如法界喻金。自他物象喻瓶盘钗钏。当知金是实体。瓶盘钗钏等器是权名。以实就权。则自他物象不妨安住。会权归实。则惟见一真法界之至体。自余瓶盘之假名不待遣而自泯矣。昧者将谓。祖师不达圆融之旨。宛然断灭堕在偏空。作无他无自之说。兹不容不辩。
辟曰。辩则辩矣。且真如法界中还容得此辩么。偈曰。
性喻曰海。心方以地。广涵而不逾。普擎而弗坠。不可得而涯岸。容受十虚。罔知所以边疆。贯通三际。前不落后不昧。野狐精完全两枚。昨日定今不定。乾屎橛浑仑一块。毘耶穷众士之辩。口似鼓椎。曼殊逞七佛之师。舌如剑利。我宗无此葛藤。至理有何碑记。海阔全消万𣲖声。岳高顿落千峰势。
祖师道。要急相应惟言不二。其义解者谓。祖师重费分踈。首则言惟嫌拣择。其中间若一亦莫守万法齐观万法一如等。尽是惟言不二之意。然诸佛众生觌体不二。说个成佛早是剩语。惟是要急相应。似话作两橛矣。使果有个相应不相应之理。则宛然成二。特于此未尝无疑。
辟曰。但恐此疑不真不切不深不固。若然则异日此疑当有自破之时。此疑若破。其相应不相应之二与不二。了之于机先。领之于言外。则知祖师恩大难酬。昔毘耶老人命众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各各说竟。及至被众菩萨返其所问而问之。则默然不加对。时文殊即伸赞叹谓。真入不二法门。且文殊何所见。而兴此赞之之辞。若将此默为不二法门。则世之病瘖者亦合得不二法门。与夫机关木偶等俱可入不二法门。然默既可为不二法门。则语亦可为不二法门。以至讴歌戏笑皆名不二。何乃独赞毘耶为得耶。遮里亲见毘耶文殊二大士针芥相投之旨。则相应不相应之说。亦可一笑而释矣。偈曰。
祖祖心空佛佛道同。心空则众星拱北。道同则万水朝东。兴化昨日赴村斋。吾道一贯。德山今夜不答话。公案两重。擒虎兕辨蛇龙。不费海神些子力。驱雷霆走云雾。消得龙王多少风。细针削铁压沉大地。单丝绞水浸烂虚空。无把柄绝罗笼。禅河自是无船渡。隔壁何曾有路通。
祖师道。不二皆同无不包容。一等循朱填墨之士。谓法华云。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又云。一切诸佛惟一佛乘无二无三。所云一者。即妙圆明心体离修证。竖该三际横贯十虚。色空明暗以之为源。凡圣悟迷即之为本。乃至尽尘沙法界。见有一毫不依之而生者。皆外道所计。所以云。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其不二皆同无不包容之说。不能外于此也。
辟曰。审如是说。一切言教已尝具载。又用他祖师西来作么。须知言教如赵昌之画花。其高低向背浓淡开合焕然可观。但非真花耳。苟未能向脚跟下如斩一握丝。一斩一齐断。而不二皆同之旨。乌可以口出耳入为得哉。偈曰。
至神无功至体混融。如钟在簴。耳畔非响非寂。如春發荣。枝上自白自红。洞山五君臣。朱丝奏一画未形之韵。临济四照用。铁鞭追万灵罔测之风。玉转珠回兮机先路活。风飞雷厉兮顶门眼空。思惟不及快便难逢。差排古佛离窠臼。断送生蛇化活龙。
祖师道。十方智者皆入此宗。义解者引华严云。如来真境界其量等虚空。一切众生入其实无所入。又圆觉谓。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当知此宗一切众生本来深入。安有复入之理。众生既尔。其有智者不应反有所谓入也。闻永明和尚谓。心真如门初无离在。但迷者喻出。悟者喻入。特迷悟相间。岂果有所谓出入哉。
辟曰。且止是说。你还曾悟么。待你真实有个悟处。方见祖师言不欺矣。偈曰。
乾为天坤为地。禅不异教。阳为奇隂为偶。教岂离禅。只为互生卜度。引起螣蛇绕缠。一个专一心三观。一个擅直指单传。默如山隔语若天悬。被个无面目汉路见不平拦空一喝。直得达磨大师与天台贤首。吞声饮气垂手入廛。各家自扫门前雪。不把无明润识田。
祖师道。宗非促延一念万年。义解者谓。祖师指一心为宗。一心法界中以刦为日不加促。以日为刦不加延。所以视一念为万年。转万年为一念。不长不短非少非多。岂神通使然。乃法如是故。
辟曰。昔儒之达者。以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为虚诞。使其知有一念万年之说犹增惊愕。无他盖真俗不同途也。古人亦云。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岂不然乎。何当使其裂开俗网斩断尘根。回观吾祖短长相即圆常自在之机。则失言之咎其可逃哉。虽然且不涉短长试道一句看。偈曰。
镜清六刮。济北三玄。天龙伸瘦指。庵主竖空拳。有佛处不得住。抹过西乾与东土。无佛处急走过。打著南边动北边。一状领过。六户悄然。开门放出杨州鹤。不用腰缠十万钱。
祖师道。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或者以意识卜度谓。心非色像道绝方隅。即色像而不妨处处分身。倚方隅而岂碍尘尘露影。尘尘露影。不离当处常湛然处处分身。覔即知君不可见。是谓无在不在十方目前之旨明矣。
辟曰。作是说者偷光望影也。少伊一分不得。若不能亲下手剖破藩篱。望他祖师无在不在之旨。何异郑州出曹门。偈曰。
投子言坏大随不坏。堕此两重关。触途成障碍无障碍。但将两句并作一处看。便见微尘不小虚空不大。见成公案绝覆藏。漆桶何缘能不快。
祖师道。极小同大忘绝境界。义解者道。前云无在不在。便是极小同大极大同小之标题。故楞严谓。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苟不达无在不在之旨。则动为境界所囿。既囿于境界。则安有忘绝之理。既不能忘绝境界。则大者大相小者小相。安能融摄于一体者哉。
辟曰。只如忘绝境界底人。还见大小也无。若谓见则未能忘绝。若谓不见则去土木偶人无几矣。试道看。偈曰。
得得非得。了了何了。心地花开雪谷春。性天日出氷壶晓。不萌枝上金凤翱翔。无影树边玉象围绕。百丈脱野狐胎。贫恨一身多。文殊出女子定。富嫌千口少。但知隔山见烟。谁问出门是草。一切见成不用寻讨。纵饶靴里弄钳鎚。也是门前打之绕。
祖师道。极大同小不见边表。一等义解者谓。昔毘耶大士运不思议解脱神力。以三万二千师子座。置之方方一丈室中。室不加窄座不加隘。然后以右手断取妙喜世界。普告大众。彼世不摇动。此世不改变。以大入小以小入大。互即互融非彼非此。经中欲说此不思议解脱神力穷刦不尽。然此神力无一毫不自妙明心中流出。或者谓。我今亦尝悟此妙明心体。缘何于此神力而不克证。有以对或者曰。当知此神力本自具足。不加复证。其所未获现前者。盖初心入道。于定慧解脱之力未圆满故。虽未圆满。于本觉心中亦不曾失。但时至自现耳。虽曰时至。亦不得存一念待时之心。苟存此待时之心。即落异见矣。譬如初生孩子未离襁褓。而欲其负重致远其可得乎。虽不能负重致远。而于负重致远亦何畏何疑耳。虽不获其现前。其真实有所悟明者。闻此神力自然不惊不畏不惑不疑。若有一毫惊畏疑惑之心存乎胷中。则于此心实未曾真正悟明者矣。近世行脚高士。不求正悟惟贵言通。况居师位者。多是取顺一时。不肯与之深挑痛剔。彼此徇妄俱不丈夫。至使般若丛林扫地无几。呜呼惜哉。其有志者能刻苦励行。以大悟是期。则报佛深恩莫加于此。盖吾佛亦未尝不备言今日之弊。谓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惟益多闻增长我见。虽二千余载相去。其说如示诸掌。益见圣人之言不我诬矣。
辟曰。住住你将谓悟了便休。直饶你超证不思议解脱神力。于一刹那将毘耶老人命根一捏粉碎。苟未能忘其所证。坐在神异中。政好来吃衲僧痛棒。偈曰。
半夜子鸡鸣丑。石女深裁无缝衣。木人痛饮菩提酒。晡时申日入酉。雪山深处象王行。大火聚中师子吼。十二时辰不要数尽。三十年后有人分剖。无无无不无。有有有何有。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弄花香满衣。你有主杖子我与你主杖子。掬水月在手。我宗不立阶差。何用强分妍丑。一尘起三昧。诸尘入正受。珊瑚树下𨷖金鸡。薝卜花间眠玉狗。
祖师道。有即是无无即是有。其义解者谓。有不自有。有是无家之有。无不自无。无是有家之无。有不单居无不独立。且人之言有者。胷中先存所见之无。然后乃云其有。苟胷中先不存其无。安肯于无所对中突然言有。故知无不无即是有。有不有即是无。有无之理本乎一源。于一源中言有则多其有。言无则剩其无。有无混融言路亦绝。是谓还源之旨矣。
辟曰。虽然若不奋起大志泯有无之二。于正悟之域。其起心分別。安有忘言之日哉。偈曰。
孤山爱种梅。彭泽惟栽柳。一般素养高怀。二处各存窠臼。争似个没意智汉。向无隂阳地上插一茎草。直教花开煦日之前果熟清霜之后。你等诸人终日竟夜。于其间俯仰折旋。还见么。见则切忌眼花。未见不得乱走。
祖师道。若不如此必不须守。其义解者谓。此是祖师叮咛嘱累之辞。谓真实要与妙精明心本觉灵源一念相应。直须与如上所说。一念契同。苟不如是。其雄谈阔辩皆外道所计。守之奚益哉。或者谓。若不如此者。乃决定要人契悟其真心也。必不须守者。乃指其不求正悟惟泥此言说为得者之意也。此说亦通。
辟曰。然如二说。苟不能忘躯毕命誓期大成。一报俄消则吾事失矣。特不知学者于梦幻影中。何所恃而不加鞭䇿者哉。偈曰。
二五是十二五亦七在人领会。法无固必。唤众生作诸佛体亦何差。唤诸佛作众生理不曾失。忽有个汉出来道。众生自众生。诸佛自诸佛。何混滥圣凡。令他释迦老人平地受屈。只向他道。无始妄流转。莫不由斯执。定性凡夫圣所诃。千手大悲推不出。
祖师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或者引教中谓。一是一切之一。一切是一之一切。在一不少在一切不多。此是心法互徧一多含容。非神通使然。乃法理如是。然此说具在典章。不须广引。只益言繁无补于道。当知吾祖作是铭。至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处。恐后之学者不达融会之理。首以延促相。即次以大小相即。又次以有无相即。今复以一多相即。以无边世界海。融为不二法门。广辟于群象之渊。大启于众灵之府。俾后学不动步而到。不隔尘而入。不加功而成。不克念而证。大慈之愿既周。大化之功普矣
辟曰。虽然其如按图索马者。日益繁多。何当捩转面门。与祖师一齐赶退。始解知恩报恩。苟或未然。曳尾灵龟。不能无及于祖师矣。偈曰。
大心无依。大化无迹。大巧无作。大任无力。万法全彰处光灭影沉。一毫不露时山堆岳积。白蚁钻开铁佛心。青蝇踏断金牛脊。赵州看你放不下。偃溪便从遮里入。信手拈来和声吐出。岂智可知非识能识。几人覻著眼睛枯。不是克家徒点额。
祖师道。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义解者谓。法华云。吾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即祖师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之意。乃为学者保任之辞也。其䇿励劝进之诚尽见于此。
辟曰。虽然是伊果如是也未。即应声点首三下已迟八刻。稍加伫思剑去久矣。偈曰。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永嘉大师道则太杀道。要开凿人天眼目如隔海在。何不道心非根法非尘共转如来正法轮。忽有个人道。永嘉道底如隔海。你与么道如海隔。争似三祖大师信心不二不二信心。遮两句如生铁秤鎚。要且穿凿不破。只向伊道。低声低声。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或者以义解祖师意。谓众生迷此心者其来久矣。于一法中妄生分別。一一分別莫不皆二。且见己为自。必见人为他。此谓自他之二。从此引起无量无数分別不胜其二矣。岂筭数譬喻而知其涯量者哉。故祖师老婆太过。单提个信心不二不二信心之正印。与之当头一印印破。如纲举网无一目而不张如领提衣无一缕而不顺。迅雷起乎幽蛰。杲日丽于昏衢。瞽者视聩者闻。穷者通愚者智。不离梦宅远登真觉之场。匪隔幻身直证金刚之体。可谓起死回生之神药。革凡入圣之良导。至矣羙矣。
辟曰。赞叹且止。只如神悟之顷。此个不二之说。还有容受处也无。苟无地可容。且祖师到此也合吃棒。偈曰。
心心非心非心。心而非心非心而心。提起头拽不断。放下手卒难寻。此等葛藤自二千年外起乎西土。其间四七二三。以至千七百个钝汉万种施为勦除不尽。牵枝引蔓直到于今。幻出煆圣镕凡炉𫖔。化成吟风啸月丛林。俄二见之蜂起。资异证以交侵。發药既众受病尤深。而况杂邪外之毒。无处著膏肓之针。今日且作死马医去也。良久云。机前三点活。言外一钩沉。
其义解者谓。既是言语道断。此一篇铭非剩而何。若曰非去来今。乃知祖师面目见在。
辟曰。且莫谬加穿凿取笑傍观。殊不知理本圆融道无离在。言语道断。广长舌其说炽然。非去来今。净法身恒常寂尔。毒药醍醐搅成一器。黄金瓦砾辊作一团。用处无差拈来有准。一踏到底者。不留眹迹。三搭不回底。谩自抟量。诚一代之圣师乃百世之标准。敲出凤凰髓。资异馔于禅悦之门。抽出师子筋。绝余响于至灵之府。虽然且道。祖师还肯受此等茶饭也无。[(冰-水+〡)*ㄆ]起葛藤一任贬剥。偈曰。
非文非字。无佛无心。拏空塞空。以毒攻毒。璨大师欵案既在。少林宗声价不衰。何妨读作信心铭。切忌记他元字脚。黑漆桶拦空扑碎。玉麒麟就地勒回。揣尽古佛家私。瞎却当人正眼。且道灵验在那一句。
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第十二之下
校讹
- (第五叶十一行)妄(当作忘)
- (十二叶第五行)乌(南作焉)
- (十六叶第四行)加(误作如从南改正)
音释
桩(朱江切杙也)
煤(谟杯切烟墨)
裓(古得切衣前襟也)
碓(都内切)
兕(详子切似牛一角青色)
簴(臼许切钟鼓柎)
殇(尸羊切未成人丧)
襁褓(襁居仰切褓博浩切襁褓小儿绷也)
煦(许御切日出温也)
捩(良薛切抝捩也)
聩(胡对切耳聋)
勦(子小切绝也)
腔(驱羊切)
揣(楚委切量度也)
校注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25 册 No. 145 天目中峰广录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1-05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dasuiqiu 大德提供基本句读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闻夫少林不立文字直指之道。方二传而至璨大师。师作信心铭五百八十四字。得非遽变乃祖之风而为文字流布耶。或谓不然。是欲显示其直指之道俾后之学者具正信而破邪惑也。谓信者何。信其广大心体与诸佛平等无间。必欲其自信而入不假修证。一入信位决定不退转也。故此铭与不立文字之说。并驱于千古之下而不相悖者。益信大师立言之至荷法之诚也。嗟今学者胶于义解。不能廓悟神心洞见源底以资正信。返以是铭为引证谈柄之张本。其金屑入眼之喻。不能无及于吾大师也。余因系影于舟。凡两句下申之以语偈。不敢炫耀见闻仰攀胜轨。诚欲辟义解显正悟晓同志励自己也。其有傍不甘者。则余罪过当何以释诸。故以信心铭辟义解。摽其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