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第二十六
祭文
祭鹿岩初禅师文
三十年前先师。以无上大菩提道。变为毒药。设为险穽。我师兄甞中其毒亲陷其险。是故三十年后浸渍既久。因地發生毒处愈毒。险处愈险。使人望风斫额骨毛为之凛然。正当今日即毒即险。与无上大菩提道。脗然混合纤毫不间。则知先师与我师兄。到此不免首尾俱露。某义同手足敢不效颦。于是乎点一杯茶。烧一炷香。换手搥胷。连声呌苦苦苦。有怀莫伸。酸泪如雨。
祭玄鉴首座文
佛祖之道未易坠兮。吾无照。远踰一万八千里江山以来兹。佛祖之道失所望兮。吾无照。负三十七春秋而云归。生耶死耶果离合兮。非智眼而莫窥。祖意教意果同异兮。惟神心其了知。谓无照于吾道有所悟兮。真机历掌其谁敢欺。谓无照于吾道无所悟兮。大方极目云胡不迷。笑德山之焚䟽钞兮。何取舍之纷驰。鄙良遂之归罢讲兮。徒此是而彼非。惟吾无照緫不然兮。即名言与实相。互融交涉而无亏。出入两宗大匠之门兮。孰不叹羙而称奇。屈指八载之相从兮。靡有间其毫厘。我阅人之既多兮。求如无照者。非惟今少于古亦稀。我不哀无照之亡兮。哀祖道之既坠。而今而后孰与扶颠而持危。对𬬻熏于今夕兮。与山川草木同怀绝世之悲也。
祭泰长老文
本与公二十年所交者道。所忘者世也。公昔奉众命来主莲华峰。本居门外止宿草庵。谓道可交乎。方三见黄落。而公遽引无生一曲于大寂定门。本远望寝帏不自知而泣下。谓世可忘乎。其所交所忘者。固不可以语言通。尤不可以毫楮尽。森罗万象咸为点头。白雪半瓯赤心千丈。谓交与忘则赘矣。公其鉴诸。
祭瞿运使文
于戏三教圣人。一以此道化成天下。其知道者虽贫而富贱而贵。贫贱尚尔。况富贵而知道者乎。其济斯时泽斯民。犹壮士屈臂不借他力。信然也。公甞于不惑之年。扣吾先师于岩穴之下。披心投诚论道。终日而侍坐达旦。公为道之勤见于此矣。已而掣施钥于空诸所有之海。搆禅宫于大圆满觉之场。佩金紫于诗书礼乐之门。莅仁政于博爱简易之域。修孝慈于宽厚高明之府。履违顺于安舒静默之途。阅身心于镜像水月之表。处生死于湛寂不动之地。此皆公之余事也。公其自得于心之旨。既不可以意测。复不可以语言道也。某凡一会公。公未尝不以此道相问。至大庚戌之春会公于湖山。语论方辍。乃出纸命书进道之语。置之座右于此益见公向道之志。二十余年不间然也。自尔去公于淮汉之表者三载。闻公复以寺事见逼。遽移棹而他之。不期与公有生死之间。于戏公福德人也。而知道焉。吾西竺圣人谓。三界无別法惟是一心作。惟公之福本乎自心。而道亦岂外乎自心哉。盖知公之施田施心田也。建寺建心寺也。不达乎心而滞物者。吾道之所不取也。苟会于心则心无施不施之异。心无建不建之殊。即寺与田皆公心外之影事。而我住不住者。又影外之影耳。知公必不以此二其心也。虽曰心外无田。尽大地一围也。心外无寺徧十方一刹也。此田不待別有所施。而檀波罗蜜念念出生。此寺不待別有所建。而大圆觉海处处成就。于此虽弥勒释迦无住持分。况其他乎。审如是则知公于不思议解脱心中宴坐丈室。获正住持三昧现前。入未来际种种受用如是具足。是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者也。某赖公知道之详故。匍匐千里敬持是说以告之。非巧辩以惑公之听也。由是荐园池之华果。列万象之盘飱。拈法界之𬬻熏。瀹海门之晴雪。奠公于不动真际之室。公必以我说为然也。尚享。
䟽
续刊传灯录䟽(芝岩西堂镂板未竟而卒芦溪藏主募缘续刊)
未生佛祖早传此灯。千七百人错认浮光幻影。不立文字乃有是录。数十万偈聚成铁壁银山。笑芝岩堕于死语而莫之所图。看芦溪別立生机而即之能了。拈一华脱赚迦叶。当时不解覆藏。受三拜累及神光。今日正冝揭露。当有大木显全体作用之灵梦。会见英檀兴一言领荷之胜心。共知印板上打来。须向刀刃边拶出。正法眼洞烛圣凡迷悟之迹。涅槃心鉴空生死情妄之踪。始编集于景德年间。当流通于大元国里。话头具举。注脚分明。
四祖接待庵募缘䟽
隔江招手。望庐山面目犹在半途。別甑炊香。领黄梅意旨不消一宿。既是容身有地。何愁具眼无人。趂起水牯牛。祖父田园从头耕遍。提携木上座。毗耶库藏弹指豁开。从他知识来叅。是我祖师现在。前不遘村后不迭店。谁问你船来陆来。饥则吃饭。困则打眠。緫教他休去歇去。一机相副万善同归。
妙德院化灯油䟽
通身汗下。灼然从逼拶处得来。脱体光生。真个是遮藏他不得。烁破老瞿昙黄金面孔。照开大檀度生铁心肝。玛瑙阶前满地月摇松影动。瑠璃殿上四櫩风𩗺菜华香。即此光明是真供养。
师子院化粮䟽
天目山三十五年开拓。水赴云奔。师子岩数百千指绕围。肩摩踵接。拟向饭箩边打𤼵。须凭笔端下施来。倒廪倾仓万斛珠光明璀璨。考钟伐鼓满堂僧意气峥嵘。既灼然亲遭塞断咽喉。肯讳道不曾咬破粒米。钵盂两度湿助我饱叅。毛孔七日香报君多福。
杂著
诫闲
世人未有不以闲散为乐而共趣之。逆问其故。乃曰。昔尝以荣辱是非。累日与事物相交驰。心志劳而形体惫。以至结于情想接于梦寐。静而思之。人生几何。不得一日之安。虽富贵奚益也。由是一切弃之。思欲行歌坐忘观青天白云以自放浪于事物之表。或有避父师之训厌身世之劳。望治生如避水火。必欲拔尘远俗以遂其闲。余曰。忙固劳形役虑也。闲则坐消白日。又何益于理哉。二者皆欣厌之情妄耳。故圣人有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之旨。正不必厌此忙而欣彼之闲也。余将直言之。夫人欲学入世间之道。苟不服勤劳役。则事无贵贱皆无由成。然悟世间虚妄。欲究圣贤出世之道。倘不忘餐废寝。则根无利钝。又何从而得之。故雪山大士舍身命如微尘数。事知识如恒河沙。积劫迨今历试诸难。盖欲示后学者知道之不易闻也。故入世间则忠于君孝于亲悉尽其义。不可不忙。出世间则亲师择友。朝叅暮扣以尽其道。又不可不忙。既尽其义又尽其道。将见体如泰山之不动心等太虚之无为。岂一闲字可与同日语哉。或入世不能尽其义。出世不能尽其道。惟孜孜以安闲不扰为务。而不肯斯须就劳者。故圣人斥之为无惭人。凡有识者安肯负此无惭。而复嗜闲于踈散之域也。余故书此以为投闲者之诫。
存实
道人用心务在存实。心存乎实。虽顷刻万动而不乱。苟不存乎实。须终日不用可也。一用之则祸相继矣。谓实者何。中也正也不欺也不偽也。事无小大而不敢以私蔑公。初无智愚巧拙之间也。然人莫不有心。心莫不有用。当用心之际。苟务智巧而不务乎实。则愈巧而愈乖。益智而益败。盖实者乃天理之不可易者也。智愚巧拙乃赋分之不可移者也。惟圣贤所愧。夫实不存乎心。不愧夫智巧不居乎分。何则能存实而用心使赋分。虽愚拙然其存实之心。初未甞厌愚拙而恱智巧也。久之不觉即其愚而智拙而巧矣。即其愚而智真智也。即其拙而巧天巧也。真智绝思虑也。天巧无造作也。惟绝思虑无造作之智巧。觌体与佛祖不传之道相去无几矣。其存实之效有如此者。且实者心之体也。古云。一实之道是也。夫人终身背之。而不能自返者。盖情欲蔽于中物境诱于外。引起虚妄。日夕迁流而不知息也。世谓愚拙莫甚于此者。孰智乎孰巧乎。余未之见也。
评恃
道不越乎正受。谓正受者。不受诸受也。诸受既遣岂容复有所恃乎。一有所恃则应念不居其正受矣。既失正受则此心不能无谬焉。是故恃势则心日傲。恃权则心日暴。恃福则心日骄。恃才则心日慢。恃智则心日忮。恃术则心日诈。恃货则心日贪。恃力则心日为之狠矣。盖心念无主随其所恃而趋之。所趋之途万不同。要皆谬乱之本也。或谓权势货力。粗有识者皆莫之恃。世固有道大德备望重当世者。恃之庸何伤。对曰。道大莫极乎明性。德备莫越于利人。使内有所恃。则性不得而明。外有所恃。则人不得而利矣。故圣人无为而天下治。无作而事功成。无思而理通。无取而用足。盖不自知其为圣也。苟存所知则亦恃矣。安有圣人而自恃其道大德备者哉。且道虽尊德虽贵犹不可恃。况道德以降举皆虚妄。或起心恃之。是犹抱蛇虎而眠。欲不遭其嗜囓者。余不信也。
善人李生传
余偶游异乡。有佣工李姓者。咸称之为善人。因怪而问之曰。彼佣工耳。能博涉古今圣贤之事乎。曰不能也。彼必起居饮食有以异于人乎。曰未见其异也。彼必有才术智巧精于世乎。曰无是也。彼之言行必有以利于物乎。曰俱非也。然则称其为善人何耶。乃曰。若李生者。惟受人辱而气平。与人作而工倍。似不识世间是非憎爱之习。凡父母妻子亲友闾巷间。以猥屑无状之事杂然交迫。皆泛应之无难色。人或不平以止之。则曰。惟恐不见役耳。虽死亦何所惮哉。由是里中无老穉无贵贱。知与不知见之皆称为善人。余慨之曰。彼一佣力耳。天下之至卑贱者。人尚不敢隐其德而称之。嗟今之居圣贤之广居。服圣贤之上服。乃不思修身慎行。而反责人之不己称者。较李生宁无慊于中乎。
蜂蚁
蚁穴于将潦之壤。封疆之守愈坚。蜂集于将割之房。号令之威尤重。其为生也。掠残华于蛛网之隙。慕余膻于马足之间。投死于须㬰。脱身于侥幸。惟灵知之性了然。独露于飞摇蠢动之表。洞无隔越。由恶习所蔽。受此微劣之躯。返不自觉。人或婴其芒撩其尾。则郁勃之气奋然。见于横趋直突之间。将尽其毒以刺之。于戏惜哉。殊不思即其奋毒之念。直下与三世开士大解脱法觌体平等。由昏迷之异。则果报亦相须而远矣。岂特蜂蚁然哉。闻圣人观百亿四天下。如观掌中之果。今吾徒所居者。乃四天下之一耳。自旸谷之东至昧谷之西。其中长山广漠际空入云。不知其几千万里之远。使驰以逐日之蹄鼓以抟风之翮将尽其生。而不能达其涯涘。且一天下之广也如是。以六尺之躯位于其中。曾不翅太仓之一稊米耳。增一稊米而仓不加多。减一稊米而仓不加少。则其微眇可知矣。逮乎苦乐之境。倐焉变于前。则郁然而忧懔然而恐。怡然而喜奋然而怒。驰骋声色沉滞爱憎。其虚妄攀缘动摇形体。犹甚于掠华之蜂慕膻之蚁也。其遭蛛𮈔马足之厄者。穷劫迨今莫知其几。方将违顺二风轻触其念。则骤然动其情。虽风刀火聚横于前亦不暇顾。其含𮖐十虚。广大灵知真觉之体。由是而昧之又昧者矣。悲夫使湛四大海清净寳目观吾徒之生。蜂乎蚁乎。何营营而不自息也。
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第二十六
校讹
- (二十三叶十五行)闾(南作里)
校注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25 册 No. 145 天目中峰广录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1-05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dasuiqiu 大德提供基本句读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