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第八
佛祖赞
卢舍那佛赞(并序)
佛身无相随念现形。佛身无为依作而住。当其念之未起作之未兴。所谓佛身与虚空合。有剑门上人智慧者。尝發大心刺十指血。染杂华藏海之文八十一轴。以其筋膜日积月累。聚为舍那佛像。经书既毕佛身亦圆。高二寸许。眉目可睹毛发微露。冠缨衣褶靡不分明。饰以黄金奉以朱塔随处供养。惟见若闻莫不称异。彼上人者返观十指了无痕迹。经自何来佛从何见。初心既灭所作亦忘。惟佛与经昭然不隐。如是了知尽法界性及微尘刹起灭不停动静无间。如我佛身等无有异。以此一卢舍那依幻而见。如是了知百亿卢舍那大而虚空身小而微尘身。未有一佛不依幻而见者。以其所见。白于幻住比丘明本。于是欢喜合掌而说伽陀。以赞之。
释迦如来十大弟子图像赞(并序)
释迦如来展化权于五天之中。有声闻弟子上首者十人。各擅一能。而如来并其十者之能。曾不满一毛孔之法量。何况一一毛孔所容受者。岂心思意解而可了知耶。故佛法如大海。香象一饮十斛。而蚊虻不过涓滴。各尽其量而后已。然十斛与一滴之饱无异。特量之大小。而所受之多寡不同耳。讵谓二千年后能专其一。亦未之见。乌有所谓兼善其十者乎。虽然须知。一即十十即一。互融互摄全主全賔。审如是则上无师尊下无弟子。展开图画坐立俨然。傀儡一棚不加线索。眼目定动肯遭𤍠瞒。三搭不回。更听说偈。
历代祖师画像赞(并序)
世尊教外別传。脱略义解之大旨。二十八传而至菩提达磨大师。是为东土第一代禅祖。初师观东震旦人有大乘根噐。乃越重溟三周寒暑。以梁普通七年抵金陵。寻往少林居九载。得可祖领荷心法。已而翩翩只履复返流沙。五传至黄梅。而横出牛头一枝。六传至曹溪。则有南岳青原派而为二。自南岳青原而下宗而为五。南岳出马祖。祖出百丈。丈出黄檗。檗出临济。济以金刚王宝剑之喝。雷轰霆震不容掩耳。別传之道由斯而盛。济十七传而至仰山雪岩和尚。先师入岩翁之室。于群弟子未造之先。误中其毒口耳俱丧。既而深栖天目。影不出山三十年。无一法与人领荷。杭之妙行寺甞集五宗传道之师遗像数千轴。每遇岁旦展挂。缁白瞻礼目之曰祖师会。有好事者图少林至天目直下相承二十八代祖师遗像。岁遇少林讳日。荐羞粢盛以酬递代传持之德。明本为述小传并偈。以賛之。(小传不录)
少林初祖圆觉大师(菩提达磨)
三祖鉴智禅师(僧璨)
四祖大医禅师(道信)
五祖大满禅师(弘忍)
六祖大鉴禅师(慧能)
马祖大寂禅师(道一)
百丈大智禅师(怀海)
黄檗断际禅师(希运)
兴化广济禅师(存奖)
汝州南院禅师(慧颙)
汝州风穴禅师(延沼)
汝州首山禅师(省念)
汾阳禅师(善昭)
石霜慈明禅师(楚圆)
袁州杨歧禅师(方会)
舒州白云禅师(守端)
东山五祖禅师(法演)
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克勤)
平江虎丘禅师(绍隆)
天童应庵禅师(昙华)
天童密庵禅师(咸杰)
破庵密印禅师(祖先)
径山无准佛鉴禅师(师范)
仰山雪岩慧朗禅师(祖钦)
天目高峰佛日普明广济禅师(原妙)
观音
少林初祖
栽松道者
马郎妇
布袋
临济
赵州
丹霞灵照
天童东岩日禅师
道场及庵信禅师
南岳铁山琼禅师
径山晦机熙禅师
径山虚谷陵禅师
天童云外岫禅师
高峰和尚
断崖义禅师
中竺布衲雍禅师
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第八
校讹
- (五十二叶第四行)袖(误作神从南改正)
- (五十四叶第三行)扭(南作搊)
音释
膜(暮各切胲膜也)
褶(陟涉切襞积也)
傀儡(傀口猥切儡落猥切傀儡木偶戏也)
缝(直偽切以绳县物也)
拐(古买切老人拄杖也)
啐啄(啐即聿切啄竹角切)
圈(丘圆切)
藞苴(藞卢下切莫侧下切)
跣(息典切足亲地也)
粥薪(粥音育卖也)
罅(呼讶切孔隙也)
茜(仓甸切染绛草名)
𡎺(侧六切)
砰(披耕切砰磅声也)
妳(奴▆切乳也)
臊(苏高切豕膏臭也)
校注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25 册 No. 145 天目中峰广录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1-05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dasuiqiu 大德提供基本句读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