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68]第八 衣犍度
一
(一)
尔时,佛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时,毘舍离富庶繁荣,人集民多而丰饶,有七千七百七殿楼、七千七百七重阁、七千七百七游园、七千七百七莲池。有淫女庵婆婆梨,端丽、乐见、殊妙、可欣,具足殊胜美貌,善能歌舞音曲,为爱乐众所好,一夜受五十金,因此毘舍离愈益繁荣也。
(二)
时,王舍城有一住人,有事往毘舍离。王舍城住人见毘舍离富庶繁荣,人集民多而丰饶,有七千七百七殿楼……七千七百七莲池,又见淫女庵婆婆梨端丽、乐见、殊妙……愈益繁荣。时,王舍城住人彼事完了,还王舍城诣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住处。诣而言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大王!毘舍离富庶繁荣……愈益繁荣。大王!愿我等亦安置淫女。」「若尔!觅可安置为淫女之童女来。」
(三)
尔时,王舍城有童女名为娑罗跋提,具足端丽、乐见、殊妙、可欣而殊胜[P.269]美貌。时,王舍城住人安置童女娑罗跋提为淫女。不久时,淫女娑罗跋提善能歌舞音曲,为爱乐人所好,一夜受百金。时,淫女娑罗跋提不久有娠。时,淫女娑罗跋提心生思念:「姙妇为男子所不好,若人于我言:『淫女娑罗跋提有娠。』时,则减我一切恭敬,我当称病。」时,淫女娑罗跋提命守门人,言:「守门人!任何人勿令入,若有问我者,则言『病矣』。」「唯!唯!」彼守门人应诺淫女娑罗跋提。
(四)
时,淫女娑罗跋提胎熟而生男儿。时,淫女娑罗跋提命婢言:「将此童婴盛于故箕持去,弃尘堆中。」「唯!唯!」彼婢应诺淫女娑罗跋提,将彼童婴盛于故箕持去,弃尘堆中。尔时,有名无畏王子,清晨往奉事王,见群鸦围彼童婴,见而问众人曰:「群鸦围何耶?」「王子!围童婴也。」「尚活耶?」「王子!尚活!」「若尔,将此童婴抱我后宫,与诸乳母令养育之。」「王子!唯!唯!」彼众人应诺无畏王子,将彼童婴送无畏王子后宫,与诸乳母,言:「请予养育!」言彼「尚活」故,取名「耆婆」,王子所养故取名「童子」。
(五)
时,耆婆童子不久得识分別。时,耆婆童子至无畏王子住处,至而言无畏王子:「谁是我母耶?谁是我父耶?」「耆婆!我不知汝母,我汝父也,我令养汝也。」时,耆婆童子心生思念:「若无才技,难住王家,我当学才技。」尔时,得叉尸罗国住名闻四方之医者。
(六)
时,耆婆童子不告无畏王子,即向得叉尸罗国而去,顺次到得叉尸罗国彼[P.270]医住处。到而言彼医:「师!我欲学才技。」「耆婆!若尔,且学。」时,耆婆童子多学、易学、善受持、所学不忘失。时,经七岁矣,耆婆童子心生思念:「我多学、易学、善受持、所学不忘失。已经七岁,尚不见此才技边际,何时见此技边际耶?」
(七)
时,耆婆童子到彼医住处,到而言彼医:「师!我多学、易学、善受持,而所学不忘失,已经七岁,亦不见此才技边际。何时见此才技边际耶?」「耆婆!若尔!持锄巡回于得叉尸罗国四面一由旬时,凡有所见而非药者,持来。」「师!唯!唯!」耆婆童子应诺彼医,持锄巡回于得叉尸罗国四周一由旬,不见非药。时,耆婆童子至彼医住处。至而言彼医:「师!我于得叉尸罗国之四面一由旬巡回,所见无不是药。」「耆婆!汝学已成,以此足以立生计矣。」如是,与耆婆童子少分川资。
(八)
时,耆婆童子持彼少分川资,向王舍城去。时,耆婆童子途中至娑竭陀国,彼少分川资罄尽。时,耆婆童子心生思念:「此道旷野,水少食少,无有川资,不易往也,我当觅路用川资。」尔时,有娑竭陀国长者妇,患七年头痛,甚多名闻四方大医虽来,皆不能愈,但取多量黄金而去。时,耆婆童子入娑竭陀国,问众人言:[P.271]「何人患病耶?我将治其人。」「师!彼长者妇患七年头痛,师!往治长者妇。」
(九)
时,耆婆童子诣长者居士家。诣而命守门人言:「守门人!往言长者妇:『医欲来见汝。』」「唯!唯!」彼守门人应诺耆婆童子,至长者妇住处。至而言长者妇:「医欲来见汝。」「守门人!如何医者耶?」「年少人。」「守门人!且止,年少医者于我何为?名闻四方大医多来,亦不能治愈,但多取黄金去也。」
(一〇)
时,彼守门人至耆婆童子住处。至而言耆婆童子:「师!长者妇言:『守门人!且止……去也。』」「守门人!往言长者妇:『医言:「始初勿与一物,若治愈时,与汝所欲。」』」「师!唯!唯!」彼守门人应诺耆婆童子,至长者妇住处。至而言长者妇:「医言……与汝所欲。」「守门人!若尔,请医来。」「唯!唯!」彼守门人应诺长者妇,至耆婆童子住处。至而言耆婆童子:「师!长者妇唤汝。」
(一一)
时,耆婆童子至长者妇住处。至而诊察长者妇病,言长者妇曰:「须一合酥。」时,长者妇令与耆婆童子一合酥。时,耆婆童子将彼一合酥与种种药俱煮,令长者妇仰卧床上,以灌鼻孔。时,灌入鼻孔彼酥从口流出。时,长者妇吐于受器,而命婢言:「以绵拭取此酥。」
(一二)
时,耆婆童子心生思念:「希有哉!此主妇之悭吝也!此应弃之酥,以[P.272]绵取之故也。我虽多用高价药矣,彼女亦不与我些许酬报耶?」时,长者妇观察耆婆童子变异,言耆婆童子曰:「师!如何愁耶?」「此处我心生思念:『希有哉!……耶?』」「师!我等在家人知如此俭约,此酥贵重,既作奴仆涂足药品又点燃灯。师!勿愁,汝不失酬。」
(一三)
时,耆婆童子将长者妇七年头痛,唯一次灌鼻而除去。时,长者妇愈矣,与耆婆童子四千金。其子曰:「我母愈矣!」与四千金。其儿妇曰:「我姑愈矣!」与四千金。长者居士曰:「我妇愈矣!」与四千金并奴婢车马。时,耆婆童子持彼一万六千金与奴婢车马,向王舍城而去,顺次至王舍城无畏王子住处。至而言无畏王子曰:「王子!此是我首次行医所得,有一万六千金与奴婢车马,王子!为养育费,敬请受之。」「耆婆!且止,为汝所有以住我后宫。」「王子!唯!唯!」耆婆童子应诺无畏王子,乃住无畏王子后宫。
(一四)
尔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患痔瘘,衣涂血。诸妃见之戏言:「王亦为经妇,起月华,王不久将生儿矣。」王羞愧。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言无畏王子:「无畏!我患如此病,衣涂血,诸妃见我而戏言:『……生儿矣。』无畏!觅能治我医[P.273]者来。」「大王!此处有医耆婆,虽然年少,但甚贤能,彼将治大王。」「无畏!若尔,命医耆婆前来治我。」
(一五)
时,无畏王子命耆婆童子言:「耆婆!前往治王。」「王子!唯!唯!」耆婆童子应诺无畏王子,手中持药,至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住处。至而言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大王!看病。」时,耆婆童子唯一涂摩竭国洗尼瓶沙王,痔瘘除之。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愈矣。遂令五百妇女先饰一切庄严,次解下而令积集,言耆婆童子曰:「耆婆!此五百妇女一切庄严俱以归汝。」「大王!且止,念我职分。」「耆婆!若尔,则侍我与后宫及佛为上首僧伽!」「唯!唯!大王!」耆婆童子应诺摩竭国洗尼瓶沙王。
(一六)
尔时,王舍城有长者患七年头痛,甚多名闻四方大医来,皆不能愈,但多取黄金而去。〔其后〕更且诸医拒绝。一类医言:「长者居士于第五日死矣!」一类医言:「长者居士于第七日死矣!」时,王舍城住人心生思念:「此长者居士于王、于住人有大利益也,然今诸医拒绝,一类医言:『长者居士于第五日死矣!』一类医言:『长者居士于第七日死矣!』此处王医耆婆虽然年少,甚是贤能,我当请王医耆婆,治长者居士。」
(一七)
时,王舍城住人至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住处,至而言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大王!彼长者居士于大王、于住人,皆有大利益也。然今诸医拒绝……『……死矣!』[P.274]愿大王命医耆婆治长者居士。」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命耆婆童子曰:「耆婆!往治长者居士。」「大王!唯!唯!」耆婆童子应诺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至长者居士住处。至而诊察长者居士病,言长者居士:「居士!我若治愈汝者,以何酬我耶?」「师!以一切财宝归汝,我将为汝奴。」
(一八)
「长者!汝能于七月间,于一面胁卧否?」「师!我能于七月间一面胁卧。」「长者!汝能七月间于他面胁卧否?」「师!我能七月间于他面胁卧。」「居士!汝能于七月间仰卧否?」「师!我能于七月间仰卧。」时,耆婆童子令长者居士卧于床上而系缚之,剥其头皮,剥开头盖缝线,出二虫,以示众人言:「看!此处有二小虫,一小而一大也。言:『长者居士第五日死』诸师,乃见此大虫。于第五日长者居士脑浆即尽,依脑浆尽,长者居士乃死,彼诸师善见也。言:『长者居士第七日死』诸师,乃见此小虫也。于七日长者居士脑浆即尽,依脑浆尽,长者居士乃死,彼诸师善见也。」如是,合头盖缝线,而缝头皮,涂敷药。
(一九)
时,经七日,长者居士言耆婆童子:「师!我不能于七月间以一面胁卧。」「居士!汝岂非于应诺我:『师!我能于七月间以一面胁卧』耶?」「师!我诚应诺矣,然我即死,我亦不能于七月间以一面胁卧。」「居士!若尔,于七月间以他面胁卧之。」时,经七日,长者居士言耆婆童子:「师!我不能于七月间以他面胁卧。」[P.275]「居士!汝岂非于应诺我:『师!我能于七月间以他面胁卧』耶?」「师!我诚应诺矣,然我即死,我亦不能于七月间以他面胁卧。」「居士!若尔,于七月间仰卧之。」时,经七日,长者居士乃言耆婆童子:「师!我不能于七月间仰卧。」「居士!汝岂非于应诺我:『师!我能于七月间仰卧』耶?」「师!我诚应诺矣,然我即死,我亦不能于七月间仰卧也。」
(二〇)
「居士!我若不如此说时,即此期间亦不卧也。我豫知『长者居士三七日痊愈。』长者!起!汝痊愈矣!忆所酬我。」「师!一切财宝以归汝,我将为汝奴也。」「长者!且止!勿以一切财宝与我,勿为我奴,但与王百千金,与我百千金。」时,长者居士痊愈,与王百千金,与耆婆童子百千金。
(二一)
尔时,波罗㮈国有长者子嬉戏于轮上,肠结腹内,因此饮粥全不消化,进食亦全不化,大小便不通也。因此,彼消瘦、丑弱、色恶、渐渐肤黄、身露脉结。时,波罗㮈国长者心生思念:「我子患如此病,饮粥全不消化,进食亦全不化,大小便不通。因此彼消瘦、丑弱、色恶、渐渐肤黄、身露脉结。我当往王舍城请王命医耆婆为我子医治。」时,波罗㮈国长者往王舍城至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住处。至而言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大王!我子患如此之病。粥……身露脉结。大王!愿命[P.276]医耆婆,以治我子。」
(二二)
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命耆婆童子言:「耆婆!往治波罗㮈长者子。」「大王!唯!唯!」耆婆童子应诺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往波罗㮈国,至波罗㮈国长者子住处。至而诊察波罗㮈国长者子病,令众人退,回帐、将之系于柱,令其妇立前,剥割腹皮,出肠结处,以示妇言:「看!此中汝夫病也。因此,饮粥全不消化,进食亦全不化,大小便不通。因此,彼消瘦、丑弱、色恶、渐渐肤黄、身露脉结也。」如是,解肠结处,复还肠于本处,缝腹皮,涂敷药。时,波罗㮈国长者子不久痊愈。时,波罗㮈国长者念:「我子痊愈。」而与耆婆童子一万六千金。时,耆婆童子取彼一万六千金还王舍城。
(二三)
尔时,波罗殊提王患黄疸病,多闻名四方大医来,亦不能愈,但多取黄金去。时,波罗殊提王遣使言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我患如此病。大王!愿彼医耆婆前来治我。」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命耆婆童子言:「耆婆!往尉禅国治波罗殊提王。」「大王!唯!唯!」耆婆童子应诺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往尉禅国,至波罗殊提王住处。至而诊察波罗殊提王疾病,言波罗殊提王:
(二四)
「大王!我将煮酥,大王!饮此耶?」「耆婆!且止!汝若得不用酥而为[P.277]即为之,我厌嫌酥也。」时,耆婆童子心生思念:「此王有如此病,不用酥不能愈。我当煮有涩色、有涩香、有涩味酥。」时,耆婆童子合煮种种药,并有涩色、有涩香、有涩味之酥。时,耆婆童子心生思念:「此王饮酥,于消化时将吐之。此王暴戾,必令杀我。」时,耆婆童子至波罗殊提王住处。至而言波罗殊提王:
(二五)
「大王!我等医者如此须臾间,拔根集药。大王!愿命象、马舍与诸门言:『令耆婆乘其所欲象、马而往,令其由所欲门而往,令其于所欲时而出,令其于所欲时而入。』」时,波罗殊提王命车舍与诸门曰:「令耆婆乘其所欲车乘而往,令其由所欲门而往,令其于所欲时而出,令其于所欲时而入。」尔时,波罗殊提王有名跋陀罗婆提牝象,日走五十由旬。时,耆婆童子供酥于波罗殊提王言:「大王!饮涩。」时,耆婆童子令波罗殊提王饮酥已,往象舍,乘牝象跋陀罗婆提而出都城。
(二六)
时,波罗殊提王饮彼酥,消化而吐。时,波罗殊提王言人曰:「恶人耆婆令我饮酥,汝等觅医耆婆!」「大王!彼乘牝象跋陀罗婆提出都城去也。」尔时,波罗殊提王有奴名乌,日行六十由旬,彼缘非人而受生也。时,波罗殊提王命奴乌言:「乌!往!言:『师!王唤汝。』唤医耆婆来。乌!彼诸医有多幻,凡彼给物尽皆勿受。」
[P.278](二七)
时,奴乌当耆婆童子于途中憍赏弥作朝食时追及之。时,奴乌言耆婆童子:「师!王唤汝。」「乌!我食间姑待!乌!汝亦食。」「师!且止!王命我言:『乌!彼诸医有多幻,凡彼给物尽皆勿受。』」尔时,耆婆童子取手中药,食阿摩勒果、饮水。时,耆婆童子言奴乌:「乌!汝亦食阿摩勒果、饮水。」
(二八)
时,奴乌念:「此医〔自〕食阿摩勒果、饮水,不应有何恶作。」因此食阿摩勒果之半、饮水。彼食彼阿摩勒果之半已,即下痢。时,奴乌言耆婆童子:「师!我命存否?」言:「乌!勿畏!汝愈矣!王暴戾也,彼王令杀我,故我不还。」遂将牝象跋陀罗婆提载乌,向王舍城去,顺次至王舍城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住处。至而以彼义白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言:「耆婆,汝不还亦善,彼王暴戾令杀汝也。」
(二九)
时,波罗殊提王病愈,遣使至耆婆童子处言:「耆婆!来!我赐与汝。」「大王!且止!念我职分。」尔时,波罗殊提王得一双尸毘布、多布、多双布、多百双布、多千双布,多百千双布中为第一、最上、最首、最胜、最贵也。时,波罗殊提王送彼一双尸毘布与耆婆童子。时,耆婆童子心生思念:「波罗殊提王送我一双尸毘布,多布……最贵也。此除彼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及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其他人皆不应〔得〕。」
(三〇)
尔时,世尊身适不调。时,世尊告具寿阿难曰:「阿难!如来之身不调,[P.279]如来欲服下剂。」时,具寿阿难至耆婆童子住处,至而言耆婆童子:「耆婆!如来身不调,如来欲服下剂。」「阿难!若尔,于数日间加冷湿于世尊身。」时,具寿阿难于数日间,加冷湿于世尊身已,至耆婆童子住处。至而言耆婆童子:「耆婆!冷湿如来身矣,请知是时!」
(三一)
时,耆婆童子心生思念:「我不宜奉粗糙下剂于世尊。」于是以三束优钵花混种种药,诣世尊住处。诣而奉世尊一束优钵花言:「世尊!请嗅此第一束优钵花,若尔者,世尊乃十次下痢。」奉世尊第二束优钵花言:「世尊!请嗅此第二束优钵花,若尔,世尊乃十次下痢。」奉世尊第三束优钵花言:「世尊!请嗅此第三束优钵花,若尔,世尊乃十次下痢。如此,世尊总共将有三十次下痢。」时,耆婆童子奉三十次下痢药,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三二)
时,耆婆童子已出户外,心生思念:「我奉世尊三十次下痢药,但如来之身不调,世尊不得下痢三十次,世尊但有二十九次下痢。世尊若下痢后入浴,则世尊浴后将有一次下痢。如此则世尊总共有三十次下痢也。」时,世尊心知耆婆童子心所思念,告具寿阿难曰:「阿难!此处耆婆童子出于户外,心生思念:『我奉[P.280]世尊……。』阿难!若尔,调汤。」「唯!唯!」具寿阿难应诺世尊调汤。
(三三)
时,耆婆童子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耆婆童子白世尊:「世尊下痢耶?」「耆婆!我下痢矣。」「此处我出户外,心生思念:『我奉世尊……。』世尊!请入浴,善逝!请入浴。」时,世尊以温水浴之,世尊浴后再一次下痢。如此,世尊总共有三十次下痢。时,耆婆童子白世尊:「世尊!身愈之间,请止液食。」时,世尊之身不久即愈矣!
(三四)
时,耆婆童子持彼尸毘布一双,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耆婆童子白世尊:「世尊!请许我一愿。」「耆婆!诸如来已超越诸愿。」「相应而无过者也。」「耆婆!且言!」「世尊与比丘众皆用粪扫衣。我此尸毘布一双乃波罗殊提王所送之多布、多双布、多百双布、多千双布、多百千双布,为第一、最上、最首、最胜、最贵也。世尊!请受我尸毘布一双,许奉比丘众居士衣。世尊!请受尸毘布一双。」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耆婆童子,使之庆喜。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使之庆喜时,耆婆童子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三五)
时,世尊依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居士衣。欲者用粪扫衣,欲者受居士衣。诸比丘!无论所衣为何,知足总为我所赞叹。」王舍城众人[P.281]闻:「世尊许诸比丘受居士衣。」彼众人欢喜踊跃念:「今我等应奉布施,行善业,世尊许诸比丘居士衣故也。」王舍城于一日中奉数千衣服。地方众人闻:「世尊许诸比丘受居士衣也。」彼众人欢喜踊跃念:「今我等应奉布施,行善业,世尊许奉诸比丘居士衣也。」地方一日中奉数千衣矣。
(三六)
尔时,僧伽得外衣。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我许外衣。」得绢外衣。世尊曰:「诸比丘!许绢外衣。」得氍氀。世尊曰:「诸比丘!许氍氀。」
———诵品一终———
二
三
(一)
尔时,僧伽得种种衣。时,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许是衣耶?不许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六种衣,刍麻、古贝、憍奢耶、钦婆罗、沙尼、麻布也。」
[P.282](二)
尔时,彼诸比丘受居士衣,彼等疑虑而不受粪扫衣言:「世尊许一衣,不许二也。」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受居士衣,并受粪扫衣。诸比丘!虽用两者,但于知足,我所赞叹。」
四
(一)
尔时,有多数比丘在拘萨罗国旅途中,一类诸比丘为得粪扫衣,入于塚间,一类诸比丘不俱往。为得粪扫衣而入塚间诸比丘,得粪扫衣。不俱往诸比丘言:「分与我等!」彼等言:「我等不分与汝等,汝等何故不俱往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不欲,许不分与不俱往者。」
(二)
尔时,有多数比丘于拘萨罗国旅途中,一类诸比丘为得粪扫衣,入于塚间,一类诸比丘乃待之。为得粪扫衣而入塚间诸比丘,得粪扫衣。待之诸比丘言:「分与我等!」彼等言:「我等不分与汝等,汝等何故不入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纵不欲,但亦许分与待之者。」
(三)
尔时,有多数比丘在拘萨罗国旅途中,一类诸比丘为得粪扫衣,先入塚间,一类诸比丘后入之。为得粪扫衣,先入塚间诸比丘得粪扫衣,后入诸比丘不得。彼等言:「分与我等!」彼等言:「我等不分与汝等,汝等何故后入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不欲,许不分与后入者。」
(四)
尔时,有多数比丘在拘萨罗国旅途中,彼等为得粪扫衣,相俱入塚间。一[P.283]类诸比丘得粪扫衣,一类诸比丘不得。不得诸比丘言:「分与我等!」彼等言:「我等不分与汝等,汝等何故不得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纵不欲,但亦许分与相俱入者。」
(五)
尔时,有多数比丘在拘萨罗国旅途中,彼等于相约后,为得粪扫衣而入塚间。一类诸比丘得粪扫衣,一类诸比丘不得。不得诸比丘言:「分与我等!」彼等言:「我等不分与汝等,汝等何故不得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纵不欲,但亦许分与相约后之俱入者。」
五
(一)
尔时,众人持衣来〔僧〕园,但不得受纳人,彼等乃持还,〔僧伽〕得衣甚少。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比丘为衣受纳人,〔谓:〕不堕贪欲,不堕嗔恚,不堕愚痴,不堕怖畏,知受与非受。
(二)
诸比丘!选时应如此为之:应先请比丘。请后,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选某甲比丘为衣受纳人。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选某甲比丘为衣受纳人。选某甲比丘为衣受纳人,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选某甲比丘为衣受纳人。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此了知。』」
六
(一)
尔时,受衣诸比丘,受衣已舍置其处而去,衣失。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P.284]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比丘为衣收藏人,〔谓:〕不堕贪欲……不堕怖畏,知藏与非藏也。
(二)
诸比丘!选时应如此为之:应先请比丘。请后,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选某甲比丘为衣收藏人。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选某甲比丘为衣收藏人。选某甲比丘为衣收藏人,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选某甲比丘为衣收藏人。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此了知。』」
七
(一)
尔时,藏衣诸比丘藏衣于廷堂、树下、荏婆树空洞中,为鼠、蚁所啮。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许诸比丘选僧伽所欲之库,谓:精舍、平覆屋、殿楼、楼房、地窟也。
(二)
诸比丘!选时应如此为之: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者,僧伽选某甲精舍为库。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选某甲精舍为库。选某甲精舍为库,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选某甲精舍为库。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此了知。』」
八
(一)
尔时,僧伽无守衣库者。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比丘为守库人。〔谓:〕不堕贪欲、不堕……不堕怖畏,知守与非守。诸比丘!选时应如此为之……乃至……『……僧伽选某甲比丘为守库人。具寿听故默然,我[P.285]如此了知。』」
(二)
尔时,六群比丘出守库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出守库人,出者堕恶作。」
九
(一)
尔时,僧伽库内有多数之衣。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僧伽集会分配。」尔时,全僧伽分配而成骚扰。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比丘为分衣人,〔谓:〕不堕贪欲……不堕怖畏、知分与非分也。诸比丘!选时应如此为之……乃至……『……僧伽选某甲比丘为分衣人。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此了知。』」
(二)
时,分衣诸比丘心生思念:「应如何分衣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先拣选、估计、分別良否、算比丘数,以作诸组,然后分衣。」时,分衣诸比丘心生思念:「应如何分配诸沙弥衣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分半量与诸沙弥。」
(三)
尔时,有一比丘,取己配额,欲行越〔河〕。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欲行越〔河〕者,许与其配额。」尔时,有一比丘取过分之配额,欲行越〔河〕。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偿还者,许与过分之配额。」
(四)
时,分衣诸比丘心生思念:「应如何与衣之配额耶?应依到来次第耶?或应随老幼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草签满足所缺。」
[P.286]一〇
(一)
尔时,诸比丘用牛粪、黄土染衣,衣色丑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六种染料,谓:树根染料,树干染料,树皮染料,叶染料,花染料,果染料也。」
(二)
尔时,诸比丘用冷水染衣,衣有恶臭。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煮染料时许小染釜。」染料溢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溢出时许置盆受。」尔时,诸比丘不知熟与不熟。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垂一滴于水中或指甲背,〔以知熟与不熟〕。」
(三)
尔时,诸比丘注染料时,釜覆、釜毁。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染料匙、柄杓。」尔时,诸比丘无染料器。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染料瓮、染料瓶。」尔时,诸比丘于器、于钵浸摩衣物,衣坏。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染料桶。」
一一
(一)
尔时,诸比丘展衣于地上,衣污。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草敷具。」蚁啮草敷具。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衣架及衣绳。」挂于中间者,染料垂流两边。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系缚其角。」其角破。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角线。」染料垂流一边。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滚转而染,于未断点滴时,不得离去。」
(二)
尔时,衣变坚硬。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浸于水中。」[P.287]时,衣变粗。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以手摽之。」尔时,诸比丘著未裁断之象牙褐色衣。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著未裁断之衣,著者堕恶作。」
一二
(一)
时,世尊于随意间住王舍城后,向南山游行。世尊见摩竭国田地细分成列,㓰畴、㓰畦,见而告具寿阿难曰:「阿难!汝见摩竭国田地细分……畦否?」「唯!唯!」「阿难!汝善为诸比丘如此作衣否?」「我能。」时,世尊于随意间住南山后,还王舍城。时,具寿阿难为多数比丘作衣,诣世尊住处。诣而白世尊言:「世尊!请观我作之衣。」
(二)
时,世尊由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阿难聪明有大智慧,何以故?于我略说广解其义,故作大坛、作小坛、作条、作叶、作中条、作缘、作颈帖、作脚帖、作臂帖、布片粗缝,适用于沙门,敌所不求。诸比丘!许布片作僧伽梨,布片作郁多罗僧及布片作安陀会。」
一三
(一)
时,世尊于随意间住王舍城后,向毘舍离城游行。世尊于王舍城与毘舍离城之间路上,见多数诸比丘担负重衣,叠衣头上,束衣肩上,束衣腰间而来。[P.288]见而世尊心生思念:「此诸愚人过速堕衣奢侈,我当于诸比丘衣作定界,设限制。」
(二)
时,世尊顺次游行到毘舍离城。于此,世尊住毘舍离城瞿昙支提。尔时,世尊于寒冷冬夜,八日祭与次之八日祭间,于雪降顷,唯著一衣,坐于露处,世尊无有冷意。初夜过后,世尊生起冷意,世尊乃缠二衣,世尊无有冷意。中夜过后,世尊生起冷意,世尊乃缠三衣,世尊无有冷意。后夜过去,夜将明时,世尊生起冷意,世尊乃缠四衣,世尊无有冷意。
(三)
时,世尊心生思念:「彼诸族姓子于此法与律,苦于寒气,以恐寒气,若有三衣者得耐乎!我当于诸比丘衣作定界,设限制,应许三衣。」时,世尊由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
(四)
「诸比丘!我于此处在王舍城与毘舍离城之间途中,见多数诸比丘担负重衣,头上叠衣,肩上束衣,腰间束衣而来。见而我生思念:『此愚人等过速堕衣奢侈,我当于诸比丘衣作定界,设限制。』
(五)
诸比丘!我于此时,于寒冷冬夜,八日祭与次之八日祭间,雪降顷,唯著一衣,坐于露处,我无冷意。初夜过后,我生冷意,我缠二衣,我无冷意。中夜过后,我生冷意,我缠三衣,我无冷意。后夜过,日将出夜明时,我生冷意,我缠四衣,我无冷意。诸比丘!我生思念:『彼诸族姓子于此法与律,苦于寒气,恐怖寒[P.289]气。若有三衣得耐乎!我当于诸比丘衣作定界,设限制,应许三衣。』诸比丘!许三衣:两重僧伽梨,一重郁多罗僧,一重安陀会也。」
(六)
尔时,世尊许诸比丘持三衣。六群比丘以一袭三衣入村邑,以另袭三衣住〔僧〕园,以別袭三衣往洗浴。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六群比丘蓄长衣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由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蓄长衣,蓄者应如法治之。」
(七)
尔时,具寿阿难得长衣。具寿阿难欲将彼衣与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住娑竭陀。时,具寿阿难心生思念:「世尊定制不得蓄长衣,我今得长衣,我欲将此衣与具寿舍利弗,但具寿舍利弗住娑竭陀。我应如何为之耶?」时,具寿阿难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阿难!须几何时舍利弗可还来耶?」「世尊!九日或十日也。」时,世尊由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满十日间许蓄长衣。」
(八)
尔时,诸比丘得长衣。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如何处理长衣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分与长衣。」
一四
(一)
时,世尊于随意间住毘舍离后,向波罗㮈国游行,逐渐游行到波罗㮈国。于是世尊住波罗㮈国仙人堕处鹿野苑。尔时,有一比丘,安陀会坏。时,彼比[P.290]丘心生思念:「世尊许三衣:两重僧伽梨,一重郁多罗僧,一重安陀会也。今我安陀会坏,我当补缝周边为两重,中央为一重。」
(二)
时,彼比丘补缝,世尊巡回卧处、座处,见彼比丘补缝。见而到彼比丘在处,到而言彼比丘曰:「比丘!汝何为耶?」「世尊!我补缝也。」「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哉!汝行补缀。」时,世尊由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新衣或等新衣,许两重僧伽梨,一重郁多罗僧,一重安陀会。若久用衣,许四重僧伽梨,两重郁多罗僧,两重安陀会。粪扫衣及市场遗落布,若欲而勤者可得也。诸比丘!许补缀、缝合、条缀、以作固缝。」
一五
(一)
时,世尊于随意间住波罗㮈国后,向舍卫城游行,顺次游行到舍卫城。于是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毘舍佉鹿母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说法、教示毘舍佉鹿母……令之庆喜。时,世尊说法、教示……令之庆喜时,毘舍佉鹿母白世尊言:「世尊!明日与比丘众俱受我请食。」世尊默许。时,毘舍佉鹿母知世尊默许,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二)
尔时,是夜过后,大云覆四大洲而雨降。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如雨降祇树林,亦如此雨降于四大洲也。诸比丘等!以雨浴身,此最后大云覆四大[P.291]洲也。」「唯!唯!」彼诸比丘应诺世尊,脱衣以雨浴身。
(三)
时,毘舍佉鹿母调理殊妙嚼食、啖食,命婢言:「往!往〔僧〕园,言:『时到,请食调食。』」「唯!唯!」彼婢应诺毘舍佉鹿母,往〔僧〕园见诸比丘脱衣,以雨浴身,见而思惟:「〔僧〕园无有比丘,有诸邪命外道,以雨浴身也。」至毘舍佉鹿母住处。至而言毘舍佉鹿母:「〔僧〕园无有比丘,有诸邪命外道,以雨浴身也。」时,毘舍佉鹿母贤能、聪明、有智,心生思念:「必是圣众脱衣以雨浴身,此女愚人心想:『〔僧〕园无有比丘,有诸邪命外道,以雨浴身。』」命婢言:「往!往〔僧〕园,言:『时到,请食调食。』」
(四)
时,彼诸比丘四肢清凉,周身爽快,持衣各各进入精舍。时,彼婢往〔僧〕园不见诸比丘,思惟:「〔僧〕园无有比丘,〔僧〕园空虚。」至毘舍佉鹿母住处。至而言毘舍佉鹿母:「〔僧〕园无有比丘,〔僧〕园空虚也。」时,毘舍佉鹿母贤能、聪明、有智,心生思念:「必是圣众四肢清凉,周身爽快,持衣各各入精舍也。此女愚人思惟:『〔僧〕园无有比丘,〔僧〕园空虚』也。」命婢言:「往!往〔僧〕园,言:『时到,请食调食。』」
(五)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取钵、衣,食时到也。」「唯!唯!」彼诸比丘应诺世尊。时,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钵、衣,譬如力士伸其屈腕、屈其伸腕,如此〔迅〕没于祇树林,现于毘舍佉鹿母家。世尊与比丘众俱坐于所设座上。
(六)
时,毘舍佉鹿母思惟:「希有哉!未曾有哉!如来有大神通、大威力,何[P.292]以故?水出到膝,水出到腰,无一比丘足、衣〔沾〕湿故也。」欢喜踊跃,于佛为上首比丘众亲手供养嚼食、啖食,令饱满至示谢。〔见〕世尊食已,洗手与钵,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毘舍佉鹿母白世尊言:「乞世尊与我八愿。」「毘舍佉!诸如来超越诸愿。」「相应〔愿〕无过也。」「毘舍佉!且言。」
(七)
「我至命终欲施僧伽雨浴衣、施客比丘食、施远行比丘食、施病比丘食、施看病比丘食、施病药、常施粥、施比丘尼众水浴衣。」「毘舍佉!汝见何因缘故,请如来与八愿耶?」「于此处我命婢言:『往!往〔僧〕园。』言:『时到,请食调食。』时,彼婢往〔僧〕园,见诸比丘脱衣以雨浴身,见而思惟:『〔僧〕园无有比丘,有诸邪命外道,以雨浴身。』至我住处。至而言我:『〔僧〕园无有比丘,有诸邪命外道,以雨浴身。』裸形乃不净、丑恶也。我见此因缘故,至命终欲施僧伽雨浴衣。
(八)
复次,客比丘不知道路,不知行处,往乞食而困惫。彼若知我奉客比丘食,知道路,知应行处,则乞食不困惫矣。我见此因缘故,欲至命终施僧伽客比丘食。复次,远行比丘自求食时,或失同伴,或欲往住处而非时至,乃困惫而行路。彼若食我施远行比丘食,不失同伴,欲往住处而正时至,不困惫而行路。我见此因缘故,欲至命终,施僧伽远行比丘食也。
(九)
复次,若病比丘随〔病〕不得饮食者,病则增剧,或因之致死。彼若食我[P.293]施病比丘食者,则病不增剧,不因而致死。我见此因缘故,欲至命终,施僧伽病比丘食。复次,看病比丘自求食者,过正午,持来病比丘食,致令断食。彼若食我施看病比丘食者,正时持来病比丘食,不令断食。我见此因缘故,欲至命终,施僧伽看病比丘食也。
(一〇)
复次,病比丘不得所需医药者,则病增剧,或因之而致死。彼若食我施病药者,则病不增剧,不因而致死。我见此因缘故,欲至命终施僧伽病药。复次,世尊于阿那伽宾头国见十功德,许用粥食。我见彼功德故,欲至命终,于僧伽常施粥也。
(一一)
于此处,有诸比丘尼于阿夷罗跋提河与诸淫女俱,同津裸形而浴。彼诸淫女戏诸比丘尼言:『汝等如何年少行梵行耶?岂非应享诸欲乐耶?至老始行梵行!如此为之者,汝等将得两边。』彼诸比丘尼受诸淫女戏虐而羞愧。女人之裸形不净、丑恶也。我见此因缘故,欲至命终施比丘尼众水浴衣也。」
(一二)
「毘舍佉!汝见何功德故,请如来与八愿耶?」「于此处,诸方有诸比丘住雨安居,为见世尊,来舍卫城。彼等至世尊处而问:『某甲比丘死矣,彼往何趣,受何生耶?』世尊为彼记別,得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我至彼等处问:『彼圣者曾来舍卫城耶?』
(一三)
若彼等言:『彼比丘曾来舍卫城』者,则我思惟:『彼圣者必受我雨浴[P.294]衣、客比丘食、远行比丘食、病比丘食、看病比丘食、病药、常粥。』然我忆念彼事而生胜喜。胜喜则生喜悦,喜悦则身轻安,身轻安则受乐,受乐则心定也。然则,我得根修习、力修习、觉分修习。我见此功德故,请如来与八愿也。」
(一四)
「毘舍佉!善哉!善哉!毘舍佉!善哉!汝见此功德,请如来与八愿。毘舍佉!许汝八愿。」时,世尊以如此偈句随喜毘舍佉鹿母:
时,世尊以如此偈随喜毘舍佉鹿母,即从座起而去。
(一五)
时,世尊由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雨浴衣、客比丘食、远行比丘食、病比丘食、看病比丘食、病药、常粥、比丘尼众水浴衣。」
———毘舍佉诵品终———
一六
(一)
尔时,诸比丘食殊妙食,失念不知而眠矣。失念不知而眠,于梦中失不净,卧具床座涂不净。时,世尊以具寿阿难为随从沙门,巡回卧处、座处,见卧[P.295]具、床座涂不净。见而告具寿阿难曰:「阿难!如何此卧具、床座涂此耶?」「今诸比丘食殊妙食,失念不知而眠……失不净。世尊!故卧具、床座涂不净也。」
(二)
「阿难!如此!阿难!如此!阿难!失念不知而眠者,于梦中失不净。阿难!具念正知而眠者,不失不净。阿难!于诸欲离贪甚至凡夫,亦不失不净。阿难!阿罗汉失不净,无是理亦无是处也。」时,世尊由此因缘说法,告比丘诸曰:「诸比丘!于此处,我以阿难为随从沙门,巡回卧处、座处,见卧具、床座涂不净,见而告阿难曰:『阿难……失不净,无是理亦无是处也。』
(三)
诸比丘!失念不知而眠者,有五种过患,谓:眠苦、觉苦、见恶梦、诸天不守护、失不净也。诸比丘!失念不知而眠者,有如此五种过患也。诸比丘!具念正知而眠者,有五种功德,谓:眠乐、觉乐、不见恶梦、诸天守护、不失不净。诸比丘!具念正知而眠者,有如此五种功德也。诸比丘!为护身、护衣、护卧具、护床座,许敷布。」
(四)
尔时,敷布过小,不足总护卧具、床座。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随所欲作大覆布。」
一七
(一)
尔时,具寿阿难之和尚具寿毘罗咤师子患疥癣。黄水著彼衣故,固著于身,诸比丘以水湿离之。世尊巡回卧处、座处,见诸比丘以水湿而离彼衣。见而[P.296]至彼诸比丘住处,至而言彼诸比丘曰:「诸比丘!此比丘患何病耶?」「此具寿患疥癣,黄水著彼衣故,固著于身也,我等以水湿而离之。」时,世尊由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患痒疮、脓、疥者,许用覆疮布。」
一八
(一)
时,毘舍佉鹿母持拭面巾诣世尊在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毘舍佉鹿母白世尊言:「世尊!请受我拭面巾,长夜裡于我有福庇、安乐。」世尊受拭面巾。时,世尊说法而教示毘舍佉鹿母……令之庆喜。时,世尊说法而教示……令之庆喜时,毘舍佉鹿母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时,世尊由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用拭面巾。」
一九
(一)
尔时,摩罗子卢夷为具寿阿难友。摩罗子卢夷以刍摩衣托具寿阿难,具寿阿难须刍摩衣。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具足五分者,许受委托,谓:熟识同见、相亲、既语、存活、知我取而欢喜。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者,许受委托。」
二〇
(一)
尔时,诸比丘三衣圆满,须滤水布与囊。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资具巾。」
(二)
尔时,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许三衣、雨浴衣、敷布、覆布、覆疮布、[P.297]拭面巾、资具巾,此等皆应决定〔自己所有〕耶?或应让与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三衣应决定不得让与,雨浴衣于雨时四月间应决定以后应让与,敷布应决定不得让与,覆布应决定不得让与,覆疮布于病间应决定以后应让与,拭面巾应决定不得让与,资具巾应决定不得让与。」
二一
(一)
时,诸比丘心生思念:「衣过几何应让与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依善逝指,过长八指、宽四指衣应让与。」尔时,具寿摩诃迦叶粪扫衣重。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粗缝。」边缘不等。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等许截之。」线垂下。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编缘。」尔时,僧伽梨之片叶坏。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补缀。」
(二)
尔时,有一比丘作三衣,不能皆以断片作。「诸比丘!许二衣以断片作,一衣以非断片作。」不能以断片作二衣,非断片作一衣。「诸比丘!许二衣以非断片作,一衣以断片作。」不能以非断片作二衣,以断片作一衣。「诸比丘!许半以断片作。诸比丘!不得皆以非断片作,作者堕恶作。」
二二
(一)
尔时,有一比丘得多量衣,彼欲将其衣与父母。彼等以此事白世尊,[P.298]〔世尊曰:〕「诸比丘!与父母者,我等复何言耶?诸比丘!许与父母。诸比丘!不得舍置信施,舍置者堕恶作。」
二三
(一)
尔时,有一比丘于安陀林脱衣,唯著安陀会与郁多罗僧为乞食入村邑。有盗贼持去彼衣,彼比丘恶衣粗服。诸比丘言:「汝何故恶衣粗服耶?」「于此处我于安陀林脱衣,著安陀会与郁多罗僧,为乞食入村邑。有盗贼持去彼衣,故我恶衣粗服也。」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唯著安陀会与郁多罗僧,不得入村邑,入者堕恶作。」
(二)
尔时,具寿阿难无念而唯著安陀会与郁多罗僧,为乞食入村邑。诸比丘语具寿阿难:「阿难!世尊岂非定唯著安陀会与郁多罗僧,不得入村邑耶?」「实尔!世尊定唯著安陀会与郁多罗僧,不得入村邑,我无念而入也。」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三)
「诸比丘!脱僧伽梨,有五种缘,谓:患病、雨浴、往河彼岸、精舍门闭时、受迦𫄨那衣也。诸比丘!脱僧伽梨有如此五种缘。诸比丘!脱郁多罗僧与安陀会有五种缘,谓:患病……受迦𫄨那衣也。诸比丘!脱郁多罗僧与安陀会有如此五种缘。诸比丘!脱雨浴衣,有五种缘,谓:患病、往界外、往河彼岸、精舍门闭时、雨浴衣未作或未成也。诸比丘!脱雨浴衣,有如此五种缘。」
二四
(一)
尔时,有一比丘,唯一人住雨安居。尔时,众人言以衣施与〔僧伽〕。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以四人以上众定为僧伽,我唯一人。彼众人言:『以[P.299]衣施与〔僧伽〕。』我当将此施与僧伽之衣,应持往舍卫城。」时,彼比丘持彼衣,往舍卫城。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比丘!此等衣至迦𫄨那衣已,为汝所有。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唯一人住雨安居。尔时,众人言:『以衣施与〔僧伽〕。』诸比丘!许此等衣至迦𫄨那衣已,为彼比丘所有。」
(三)
尔时,有一比丘,平时唯一人住。尔时,众人言:「以衣施与〔僧伽〕。」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定四人以上众为僧伽,我唯一人也。彼众人言:『以衣施与〔僧伽〕。』我当将此施与僧伽之衣,持往舍卫城。」时,彼比丘持彼衣往舍卫城,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分与现前僧伽。
(四)
诸比丘!于此处有比丘,平时唯一人住。尔时,众人言:『以衣施与〔僧伽〕。』诸比丘!彼比丘言:『此衣是我所有。』许决定彼衣〔所有〕。诸比丘!若彼比丘不决定彼衣〔所有〕,他比丘来者,应平分。诸比丘!若彼〔二〕比丘未抽草签分配,他比丘来时,应平分。诸比丘!若彼〔二〕比丘抽草签分配已,他比丘来时,若不欲者,可不分配也。」
(五)
尔时,有二兄弟长老,具寿依尸达沙和具寿依尸跋陀也,于舍卫城住雨安居,往一村邑住处。众人言:「长老久別!」施与衣食。其住处诸比丘问长老言:「此施与僧伽之衣,长老〔来〕故得也,长老受分配耶?」二长老言:「我等如若了知世尊所说之法,至迦𫄨那衣已,此衣乃汝等所有也。」
(六)
尔时,有三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尔时,众人言:「以衣施与〔僧伽〕。」[P.300]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制定四人以上众为僧伽,我等乃三人也。彼众人言:『衣施与〔僧伽〕。』我等应如何为之耶?」尔时,有多数长老,具寿尼拉巴新、具寿沙那巴新、具寿伍婆伽、具寿波具、具寿婆利伽山陀那住巴连弗邑鸡园。时,彼诸比丘往巴连弗邑问诸长老。诸长老言:「我等如若了知世尊所说之法,至迦𫄨那衣已,此衣乃汝等所有也。」
二五
(一)
尔时,具寿释子跋难陀于舍卫城住雨安居,往一村邑住处。其处诸比丘欲集会分衣,彼等言:「将分配此施与僧伽之衣,汝受分配否?」言:「尔!受。」从其处取分衣而往他住处。其处诸比丘亦欲集会分衣,彼等亦言:「将分配此施与僧伽之衣,汝受分配否?」言:「尔!受。」亦从其处取分衣而往他住处。其处诸比丘亦欲集会分衣,彼等亦言:「将分配此施与僧伽之衣,汝受分配否?」言:「尔!受。」亦从其处取分衣,持衣之大重担,还舍卫城。
(二)
诸比丘言:「跋难陀!汝福业大也,汝得多衣。」「如何我有福业耶?于此,我于舍卫城住雨安居,往一村邑住处。是处诸比丘欲集会分衣,彼等言我,曰:『将分配此施与僧伽之衣,汝受分配否?』言:『尔!受。』亦从其处取衣分,往他住处。其处诸比丘亦欲集会分衣,彼等亦言我曰:『将分配此施与僧伽之衣,汝受分[P.301]配否?』言:『尔!受。』亦从其处取衣分,往他住处。其处诸比丘亦欲集会分衣,彼等亦言我曰:『此……受。』亦从是处取分衣,如此我得多衣也。」
(三)
「跋难陀!汝于一住处住雨安居,于余处受分衣否?」「然!」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具寿释子跋难陀于一处住雨安居,于余处受分衣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跋难陀!汝于一处住雨安居,于余处受分衣者,真实否?」「世尊!真实也。」佛世尊呵责:「愚人!如何汝于一处住雨安居,于余处受分衣耶?愚人!如此令未信者不信,已信者非所增益。」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一处住雨安居,不得于余处受分衣,受者堕恶作。」
(四)
尔时,具寿释子跋难陀一人于二住处住雨安居。思念:「如此者,我得多衣。」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如何分衣应与具寿释子跋难陀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与愚人一人分。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一人,于二住处住雨安居。念:『如此者,我得多衣。』若半住一处,半住他处者,应一处与半分衣,他处与半分衣。若长住一处者,其处应与分衣。」
二六
(一)
尔时,有一比丘患腹病,彼于大小便中卧。时,世尊以阿难为随从沙门,巡回到彼比丘精舍卧处、座处。世尊见彼比丘于己之大小便中卧。见已到彼比丘在处,到而言彼比丘曰:「比丘!汝患何病耶?」「世尊!我有腹病。」「比丘![P.302]有人看护汝耶?」「世尊!无。」「诸比丘何故不看护汝耶?」「我于诸比丘无所用益,故诸比丘不看护我也。」
(二)
时,世尊告具寿阿难曰:「阿难!去持水来,我等浴此比丘。」「唯!唯!」具寿阿难应诺世尊,而持水来。世尊以水浇之,具寿阿难洗之。世尊抱头,具寿阿难抱足,使床上卧。
(三)
时,世尊由此因缘,于此时机,集合比丘众,问诸比丘曰:「诸比丘!某甲精舍有病比丘耶?」「世尊!有。」「诸比丘!彼比丘患何病耶?」「彼具寿患腹病。」「诸比丘!有人看护彼比丘耶?」「世尊!无。」「诸比丘何故不看护彼耶?」「彼比丘于诸比丘无所为,故诸比丘不看护彼。」「诸比丘!汝等亦无父亦无母看护汝等。诸比丘!汝等若不互相看护,有谁看护汝等?诸比丘!欲人侍我者,且看护病者。
(四)
若有和尚者,至和尚命终,应看护、侍奉以待痊愈。若有阿阇梨者,至阿阇梨命终,应看护、侍奉以待痊愈。若有弟子者……若有侍者……若有同和尚者……若有同阿阇梨者,至命终,应看护、侍奉以待痊愈。若无和尚、阿阇梨、弟子、侍者、同和尚、同阿阇梨者,僧伽应看护,若不看护者堕恶作。
(五)
诸比丘!具足五分病者难看护,谓:行非随〔病〕者,〔于病〕不知量,不用药,有利于欲看病者不如实告知病情:病恶者言恶,良者言良,稳定者言稳定,生起身受之痛苦、猛利、强硬、辣辛、不快、非可意、损命皆不能忍耐。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病者,难看护也。
[P.303](六)
诸比丘!具足五分病者易看护,谓:行随宜〔病〕,〔于病〕知量,用药,有利于欲看病者如实告知病情:病恶者言恶,良者言良,稳定者言稳定,生起身受之痛苦、猛利、强硬、辣辛、不快、非可意、损命皆能忍耐。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病者,易看护。
(七)
诸比丘!具足五分之看护者,不适看护病人,谓:不能作药,不知有效验或无效验,与无效验而不与有效验,为欲念看病,无慈心而厌弃除大小便唾吐物,不能时时说法而教示……令病者庆喜。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看病者,不适看护病者。
(八)
诸比丘!具足五分之看病者,适看护病人,谓:能作药,知有效验或无效验,不与无效验而与有效验,不为欲念而有慈心看病,不厌弃除大小便唾吐物,能时时说法而教示……令病者庆喜。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看病者,适看护病人。」
二七
(一)
尔时,有二比丘在拘萨罗国途上。彼等至一住处,是处有一比丘患病。时,彼等心生思念:「世尊赞叹看病,我等且看护此比丘。」彼等看护彼,于彼等看护中彼死去。时,彼二比丘持彼比丘之钵、衣,往舍卫城,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二)
「诸比丘!比丘若死,其钵衣主乃僧伽也。然看病者大利益也,诸比丘![P.304]许僧伽以三衣及钵与看病者。诸比丘!与时应如此为之:彼看病比丘应至僧伽言:『某甲比丘死矣,此处有彼之三衣及钵。』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比丘死矣,此处有彼之三衣及钵。若僧伽机熟者,僧伽以此三衣及钵与诸看病者。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比丘死矣,此处有彼三衣及钵,僧伽以此三衣及钵与诸看病者。此三衣及钵与诸看病者,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以此三衣及钵与诸看病者。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此了知。』」
(三)
尔时,一沙弥死。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沙弥死,其钵衣主乃僧伽也。然看病者乃大利益也,诸比丘!许僧伽以衣及钵与看病者。诸比丘!与时应如此为之:彼看病比丘应到僧伽言:『某甲沙弥死,此处有彼衣及钵。』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沙弥死,此处有彼衣及钵。若僧伽机熟者,僧伽以此衣钵与诸看病者。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沙弥死,此处有彼衣及钵,僧伽以此衣及钵与诸看病者。此衣及钵与诸看病者,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以此衣及钵与诸看病者已。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此了知。』」
(四)
尔时,有一比丘与一沙弥一同看护病者,于彼等看护中彼死矣。时,看病[P.305]比丘心生思念:「如何分衣与看病沙弥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与看病沙弥等分。」
(五)
尔时,有多器物及多资具之比丘死。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若死,其钵衣之主乃僧伽也。然看病者乃大利益也,诸比丘!许僧伽以三衣及钵与看病者,其中轻器物及轻资具应分于现前僧伽,重器物及重资具属于已来未来四方僧伽,不得让与,亦不得分与。」
二八
(一)
尔时,有一比丘裸形诣世尊住处。诣而白世尊言:「世尊以无数之方便赞叹少欲、知足、俭约、头陀行、喜心、损减、發勤之人。如此裸形依无数方便资于少欲、知足、俭约、头陀行、喜心、损减、發勤。世尊!愿许诸比丘裸形。」佛世尊呵责:「愚人!不相合,不随顺,不相称,非沙门法,不相应,非事也。愚人!汝为何如外道行,行裸形耶?愚人!如此非令未信者得信也。」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如外道行行裸形,行者堕偷兰遮。」
(二)
尔时,有一比丘著拘赊草衣……乃至……著跋拘草衣〔……乃至……〕著板衣〔……乃至……〕著人发钦婆罗衣〔……乃至……〕著马尾钦婆罗衣〔……乃至……〕著角鵄翅衣……乃至……著鹿皮衣,诣世尊住处。诣而白世尊言:「世尊以无数方便赞叹少欲……。如此鹿皮衣依无数方便资于少欲……。世尊!愿许诸比[P.306]丘著鹿皮衣。」佛世尊呵责曰:「……非事也。愚人!汝如何著外道相鹿皮衣耶?愚人!如此非令未信得信者也。」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著外道相之鹿皮衣,著者堕偷兰遮。」
(三)
尔时,有一比丘著阿拘草衣……乃至……著树皮衣,诣世尊住处。诣而白世尊言:「世尊以无数方便赞叹少欲……。如此树皮衣依无数方便资于少欲……世尊!愿许诸比丘著树皮衣。」佛世尊呵责曰:「……非事也。愚人!汝如何著树皮衣耶?愚人!如此非令未信者得信也。」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著树皮衣,著者堕恶作。」
二九
(一)
尔时,六群比丘著深青衣、著深黄衣、著深红衣、著深茜色衣、著深黑衣、著深红蓝色衣、著深落叶色衣、著缘不用布片衣、著长缘衣、著缘有华衣、著缘有蛇冠衣、著衬衣、著树皮衣、著头巾。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著深青衣、不得著深黄衣……不得著衬衣、不得著树皮、不得著头巾,著者堕恶作。」
[P.307]三〇
(一)
尔时,诸比丘住雨安居,未得衣而去,还俗、死、自言为沙弥、自言舍学、自言犯极罪、自言發狂者、自言心散乱、自言受苦、自言不见罪而被举、自言不忏悔罪而被举、自言不舍弃恶见而被举、自言黄门、自言贼住者、自言归外道、自言畜生、自言杀母者、自言杀父者、自言杀阿罗汉者、自言污比丘尼、自言破和合僧者、自言出〔佛身〕血者、自言二根者,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雨安居,未得衣而去,若有相应〔代〕受者,应与之。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雨安居,未得衣而还俗、死、自言为沙弥、自言舍学、自言犯极罪,〔衣〕主乃为僧伽也。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雨安居,未得衣而自言發狂者……自言不舍弃恶见而被举,有相应〔代〕受者,应与之。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雨安居,未得衣而自言黄门……自言二根者,〔衣〕主乃为僧伽也。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雨安居,已得衣,但未受分配而去,若有相应〔代〕受者,应与之。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雨安居,已得衣但未受分配而还俗……自言犯极罪,〔衣〕主乃僧伽也。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雨安居,已得衣,未受分配,自言發狂者……自言不舍弃恶见而被举,有相应〔代〕受者,应与之。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雨安居,已得衣,未受分配,自言黄门……自言二根者,〔衣〕主为僧伽也。
(四)
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住雨安居,未得衣而和合僧破矣。是处众人以〔奉施〕水与一党,以衣与他党,言:『我等施与僧伽。』此僧伽所有也。诸比丘!此[P.308]处有诸比丘住雨安居,未得衣而和合僧破矣。是处众人以〔奉施〕水与一党,而以衣与彼党,言:『我等施与僧伽。』此僧伽所有也。
(五)
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住雨安居,未得衣而和合僧破矣。是处众人以〔奉施〕水与一党,以衣与他党,言:『我等施与党。』此为〔众人言〕党所有。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住雨安居,未得衣而和合僧破矣。是处众人以〔奉施〕水与一党,而以衣与其党,言:『我等施与党。』此乃党所有。
(六)
诸比丘等!此处有诸比丘住雨安居,已得衣,未分配而和合僧破矣。应等分一切人。」
三一
(一)
尔时具寿离越托一比丘,与具寿舍利弗衣,言:「此衣与长老。」时,彼比丘于途中以具寿离越亲厚意,乃取彼衣。时,具寿离越遇具寿舍利弗,问言:「我令与衣于长老,彼衣到耶?」「我不见彼衣。」时,具寿离越言彼比丘:「我托具寿与长老衣,彼衣在何处耶?」「我于具寿作亲厚意,而取彼衣。」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托衣与一比丘,言:『此衣与某甲。』彼于途中于所与人作亲厚意而取之者为是善取;于所受人作亲厚意而取之者,是为恶取。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托衣与一比丘,言:『此衣与某甲。』彼于途中于所受人作亲厚意而取之者是为恶取;于所与人作亲厚意而取之者是为善取。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与……。』彼于途中闻:『所与人死。』若作彼死者衣受者乃为善受;于所受人作亲厚意而取之者乃为恶取。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与……。』彼于途中闻:『所受人死。』若作彼死者衣受者,是为恶受;于所与人作亲厚意而[P.309]取之者,乃为善取。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与……。』彼于途中闻:『两人俱死。』若作所与人死者衣受者,是为善受;若作所受人死者衣受者,是为恶受。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托一比丘与衣,言:『我以此衣与某甲。』彼于途中于所与人作亲厚意而取之者,是为恶取;于所受人作亲厚意而取之,是为善取。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与……。』彼于途中于所受人作亲厚意而取之者,是为善取;于所与人作亲厚意而取之者,是为恶取。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与……。』彼于途中闻:『所与人死矣。』若作彼死者衣受者,是为恶受;于所受人作亲厚意而取之者,是为善取。比丘等!此处有比丘……『……与……。』彼于途中闻:『所受人死矣。』若作彼死者衣受者,是为善受;于所与人作亲善厚意而取者,是为恶取。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与……。』彼于途中闻:『两人俱死。』若作所与人死者之衣受者,是为恶受;若作所受人死者之衣受者,是为善受。」
三二
(一)
「诸比丘!有八事得衣,谓:境界施与,有约施与,告示施食而施与,施与僧伽,施与两僧伽,施与住雨安居僧伽,指定施与,施与于人也。境界施与者,应分配于界内所有比丘。有约施与者,多数住处,均等利得,即与一住处时,亦与一切处。告示施食而施与,言:『我等于常恒食处施与。』施与僧伽者,应分配于现前僧伽。施与两僧伽者,比丘多而比丘尼纵唯一人亦应二等分,比丘尼多而比丘纵唯一人亦应二等分。若施与住雨安居僧伽者,应分与其住处住雨安居比丘。指定[P.310]而施与者,〔施与时施与现前者〕粥、食、嚼食、衣、卧具、床座、医药。施与人者,〔言:〕『我以此衣施与某甲。』」
此犍度有九十二事。摄颂曰:
校注
「耆婆」(Jīvaka),可「活」(jīvati)为此名由来而作语释。「耆婆童子」之「童子」(Komārabhacca),单译为「童子」者,乃略称。此如本文所言,童子(王子)所收养者,又治疗「童子(幼儿)者,即小儿科医师」之义也。但何者应认作正义则难定也。 「如此」(tādiso),依暹罗本修改原本读法 kīdiso。 「令杀」(ghātāpeyyā'pi),依暹罗本修改原本之读法 ghātāpeyyāsi。 「用冷水」(sītūdakāya),依暹罗本修改原本读法 sītunnakāya。指未煮过之染料。 「如法治」,尼萨耆一(律藏原典第三卷一九五页)。此因缘亦与是处所说者同。【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3 册 No. 2 犍度(第1卷-第10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