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63]第十二品
第一章 律仪业论
今称律仪业论。此处,依止于「以眼见色取相……乃至……不取相。」之经〔文〕,言「律仪、非律仪皆是业」,乃大众部之邪执。
一
(自)律仪是业耶?(他)然。(自)眼根律仪是眼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耳根律仪……乃至……鼻根律仪……乃至……舌根律仪……乃至……身根律仪是身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身根律仪是身业耶?(他)然。(自)眼根律仪是眼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身根律仪是身业耶?(他)然。(自)耳根律仪……乃至……鼻根律仪……乃至……舌根律仪是舌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意根律仪是意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意根律仪是意业耶?(他)然。(自)眼根律仪是眼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意根律仪是意业耶?(他)然。(自)耳根律仪……乃至……鼻根律仪……乃至……舌根律仪……乃至……身根律仪是身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非律仪是业耶?(他)然。(自)眼根非律仪是眼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耳根非律仪……乃至……鼻根非律仪……乃至……舌根非律仪……乃至……身根非律仪是身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身根非律仪是身业耶?[P.464](他)然。(自)眼根非律仪是眼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身根非律仪是身业耶?(他)然。(自)耳根非律仪……乃至……鼻根非律仪……乃至……舌根非律仪是舌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意根非律仪是意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意根非律仪是意业耶?(他)然。(自)眼根非律仪是眼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意根非律仪是意业耶?(他)然。(自)耳根非律仪……乃至……鼻根非律仪……乃至……舌根非律仪……乃至……身根非律仪是身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他)不应言:「律仪、非律仪皆是业。」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诸比丘!世有比丘,以眼见色已而取相……乃至……不取相,以耳闻而……乃至……以意识法而取相……乃至……不取相。」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依此,律仪、非律仪皆是业。
第二章 业论
今称业论。此处,依止于「诸比丘!我不说故思业……乃至……」之经文,而言「一切业有异熟」,乃大众部之邪执。对彼等而言「诸比丘!我说思为业」,大师不区別而说「思为业」,唯彼之善不善〔业〕有异熟,无记无异熟,为示此区別而问「一切之业……」是自论师,肯定是他论师。
[P.465]一
(自)一切之业有异熟耶?(他)然。(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然。(自)异熟无记之思是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然。(自)作无记之思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然。(自)欲界系之异熟无记之思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然。(自)色界系、无色界系、无系属之异熟无记之思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然。(自)欲界系之作无记之思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然。(自)色界系、无色界系作无记之思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异熟无记之思无异熟耶?(他)然。(自)若「异熟无记之思无异熟」者,汝实不应言:「一切之思有异熟。」(自)作无记之思无异熟耶?(他)然。(自)若「作无记之思是无异熟」者,汝不应言:「一切之思有异熟。」(自)欲界系、色界系、[P.466]无色界系、无系属之异熟无记之思无异熟耶?(他)然。(自)若「无系属异熟无记之思无异熟」者,汝实不应言:「一切之思有异熟。」(自)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之作无记无异熟耶?(他)然。(自)若「无色界系作无记之思无异熟」者,汝实不应言:「一切之思有异熟。」
三
(他)不应言:「一切业有异熟。」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诸比丘!我不说故思业所作之积集者不受〔果〕而灭。其必生现法或后生。」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依此,一切之业有异熟。
第三章 声异熟论
今称声异熟论。此处,执「彼若其业遂行、蓄积、积聚、增大……有梵音」等是不如理,言「声是异熟」,乃大众部之邪执。对彼,唯业等起之非色法得异熟之名,然而色法因示无此语而问自论师,肯定是他论师。
一
(自)声是异熟耶?(他)然。(自)顺乐受、顺苦受、顺不苦不乐受、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触相应、受相应、想相应、思相应、心相应、有所缘、其有运心、观念、存念、作意、思、希望、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P.467]至……。(自)非顺乐受、非顺苦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若「非顺乐受、非顺苦受……乃至……其无运心……乃至……愿」者,汝实不应言:「声是异熟。」
二
(自)触是异熟,触是顺乐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声是异熟,声是顺乐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声是异熟,声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触是异熟,触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他)不应言:「声是异熟。」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彼若遂行、蓄积、积聚、增大其业者,有梵音,有伽陵伽之音。」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依此,声是异熟。
第四章 六处论
今称六处论。此处,六处由所作业而生,故言异熟者,乃大众部之邪执。
一
(自)眼处是异熟耶?(他)然。(自)顺乐受、顺苦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非顺乐受……乃至……非有所[P.468]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若「非顺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者,汝实不应言:「眼处是异熟。」
二
(自)触是异熟,触是顺乐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眼处是异熟,眼处是顺乐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眼处是异熟,眼处是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触是异熟,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耳处……乃至……鼻处……乃至……舌处……乃至……身处是异熟耶?(他)然。(自)顺乐受、顺苦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若「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者,汝实不应言:「身处是异熟。」(自)触是异熟,触是顺乐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身处是异熟,身处是顺乐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身处是异熟,身处是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P.469]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触是异熟,触是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他)不应言:「六处异熟。」耶?(自)然。(他)六处非由业之所作而生耶?(自)然。(他)若「六处由业之所作而生」者,汝实应言:「六处是异熟。」
第五章 极七返论
今称极七返〔有〕论。此处,言极七返补特伽罗依极七返性而决定,乃北道派之邪执。为彼等,除圣道之外,于彼非决定,彼依其〔圣道〕且由极七返性而决定,为示此分別而问者是自论师,肯定者是他论师。
一
(自)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然。(自)即夺母命、夺父命、夺阿罗汉之命、以恶心出如来之血、破僧伽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然。(自)中间不能现观法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中间不能现观法耶?(他)然。(自)是夺母命、夺父命、夺阿罗汉之命、以恶心出如来之血、破僧伽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然。(自)依其决定,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所决定而有其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P.470]念处、正勤、神定、根、力、觉支,依其等觉支〔等〕,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依其决定,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所决定而无其决定耶?(他)然。(自)若「依其决定,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所决定而无其决定」者,汝实不应言:「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自)依其等觉支〔等〕,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所决定而无其等念处……乃至……觉支等耶?(他)然。(自)若「依其等觉支〔等〕,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所决定而无其等念处……乃至……觉支等」者,汝实不应言:「极七返补特伽罗自极七返而决定。」
五
(自)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然。(自)依一来为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不还为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阿罗汉为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如何为决定耶?(他)依预流为决定。(自)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然。(自)虽任何人入预流决定悉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P.471]六
(他)不应言:「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自)然。(他)彼不为极七返〔有〕耶?(自)然。(他)若「彼极七返〔有〕」者,是故汝实应言:「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
第六章 家家一种论
一
(他)不应言:「家家补特伽罗由〔轮回于〕家家而决定。」耶?(自)然。(他)彼非家家耶?(自)然。(他)若「彼是家家」者,是故汝实应言:「家家补特伽罗由〔轮回于〕家家而决定。」
二
(他)不应言:「一种补特伽罗由一种性(为一回人有)而决定。」耶?(自)然。(他)彼非一种耶?(自)然。(他)若「彼是一种」者,是故汝实应言:「一种补特伽罗由一种性而决定。」
第七章 夺命论
今称夺命论。此处,依嗔相应心而有杀生,而嗔是无舍见具足之人,故言见具足之人〔尚〕故意夺生物之命,乃东山住部之邪执。
一
(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欲故意夺生物之命耶?(他)然。(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故意夺母命耶?……乃至……夺父命耶?……乃至……夺阿罗汉之命耶?……乃至……以恶心出如来之血耶?……乃至……破僧伽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故意夺生物之命耶?(他)然。(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不尊敬其师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不尊敬其法……乃至……僧伽……[P.472]乃至……不尊敬其学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不尊敬其师耶?(他)然。(自)若「见具足之补特伽罗尊敬其师」者,汝实不应言:「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故意夺生物之命。」(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不尊敬其法……乃至……僧伽……乃至……不尊敬其学耶?(他)然。(自)若「见具足之补特伽罗尊敬其学」者,汝实不应言:「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故意夺生物之命。」
四
(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不尊敬其师耶?(他)然。(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破坏佛塔、通便、唾弃于佛塔不尊信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五
(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故意夺生物之命耶?(他)然。(自)非世尊所〔言〕耶?曰:「诸比丘!譬如大海〔之水〕有定法,无超越其岸,如是依我为声闻制学处,是我声闻为生命亦不犯。」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依此,不应言:「见具足[P.473]之补特伽罗故意夺生物之命。」
第八章 恶趣论
今称恶趣论。此处,执「恶趣、恶趣有情色等所缘之渴爱」两者为恶趣,又不分別,于无分別见具足,言恶趣断者,乃北道派之邪执。
一
(自)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耶?(他)然。(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染恶生之色耶?(他)然。(自)若「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染著恶生之色」者,汝实不应言:「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
二
(自)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耶?(他)然。(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染著〕恶生之声……乃至……香……乃至……触,与非人之女、畜生女、龙女行淫法,所有山羊,所有犬、豚、所有象、牛、马、牝马,所有鹧鸪、鹑、孔雀、雉……乃至……所有上缠衣耶?(他)然。(自)若「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是所有上缠衣」者,汝实不应言:「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
三
(自)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染著恶生之色耶?(他)然。(自)于阿罗汉断恶趣,阿罗汉染著恶生之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而言……乃至……。(自)于见之补特伽罗断恶趣〔染著〕恶生之声……乃至……香……乃至……味……乃至……[P.474]触……乃至……是所有上缠衣耶?(他)然。(自)于阿罗汉断恶趣,阿罗汉〔……〕是所有上缠衣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于阿罗汉断恶趣,阿罗汉不染著恶生之色耶?(他)然。(自)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见具足之补特伽罗不染著恶生之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于阿罗汉断恶趣,阿罗汉〔不染著〕恶生之声……乃至……香……乃至……味……乃至……触……乃至……不与非人之女、畜生女、龙女行淫法,不以所有山羊、所有犬、豚、所有象、牛、马、牝马、所有鹧鸪、鹑、孔雀、雉……乃至……所有上缠衣耶?(他)然。(自)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见具足之补特伽罗〔……〕非所有上缠衣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五
(他)不应言:「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耶?(自)然。(他)见具足之补特伽罗生地狱耶?……乃至……生于畜生界耶?……乃至……生于饿鬼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是故,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
[P.475]第九章 第七有论
一
(他)不应言:「于第七有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耶?(自)然。(他)第七有之补特伽罗生于地狱耶?生于畜生界耶?生于饿鬼境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是故,于第七有之补特伽罗断恶趣。
〔摄颂曰〕:
第十二品〔终〕
校注
于自宗,言「思是业」,其思如于身语意门转,得身业等之名,若汝之律仪是业者,责难其亦于眼根等而转,得眼业等名,故言「眼根律仪是眼业耶?」他论师即不见如是之经文,故于四门而否定;于第五身门,指净身而否定,指表身而肯定。因为,彼许净身与表身皆是身根故。意门亦指异熟门而否定,指业门而肯定。非律仪亦同为一理趣。 「以眼见色……」之经,于诸门示律仪非律仪者,非彼之业,故以为证而难。A. N. vol. II, p. 16。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〇卷二九页。 于「一切之思……」之问,指无记而否定。指善不善而肯定。 A. N. vol. v, p. 292。 言「遂行……其业……」之经,示相之获得而言。因为,大人由前世之作业而有清净之属性,然属性非异熟,故非为证。D. N. vol. III, 173。中阿含五十九.三十二相经(大正一.四九四a)。 于「夺母命……」等之趣意如次。有二种决定,即正性决定与邪性决定。正性决定是圣道,其决定不退转法性与生果。邪性决定是无间业,其决定生于无间地狱。此处,极七返〔有〕依预流道不退转法生及生果而决定。余道之决定,彼无不证故。亦作无间是不可能。然而汝许决定。依此,问汝:「依是等之邪性决定而决定耶?」 Vinaya III, p. 303。(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2 册 No. 30 论事(第6卷-第23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