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08]第十五品
第一章 缘论
今称缘论。此处,依因缘之所缘法,〔对于其他之法〕依因缘而缘,不依所缘缘、无间缘、等无间缘而缘;或依所缘缘而缘,不依无间、等无间缘而缘。故言缘性是固定,乃大众部之邪执。
一
(自)缘性是固定耶?(他)然。(自)思惟是因,其又非增上耶?(他)然。(自)若「思惟是因,其又为增上」者,依此汝应言:「依因缘而缘,依增上缘而缘。」(自)欲增上是非与俱生法增上耶?(他)然。(自)若「欲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俱生缘而缘。」
二
(自)精进增上是与非俱生法增上耶?(他)然。(自)若「精进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俱生缘而缘。」(自)精进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非是根耶?(他)然。(自)若「精进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是根」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根缘而缘。」(自)精进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非是道支耶?(他)然。(自)若「精进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是道支」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道缘而缘。」
[P.509]三
(自)心增上是与非俱生法增上耶?(他)然。(自)若「心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俱生缘而缘。」(自)心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非是食耶?(他)然。(自)若「心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是食」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食缘而缘。」
四
(自)心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非是根耶?(他)然。(自)若「心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是根」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根缘而缘。」(自)思惟增上非是与俱生法增上耶?(他)然。(自)若「思惟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俱生缘而缘。」(自)思惟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非道支耶?(他)然。(自)若「思惟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是道支」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道缘而缘。」(自)尊重圣法而自身观察生,其又非所缘耶?(他)然。(自)若「尊重圣法而自身观察生,其又是所缘」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所缘缘而缘。」
[P.510]五
(自)前前之善法是依后后善法之无间缘而缘,其又非习熟耶?(他)然。(自)若「前前之善法依后后之善法之无间缘而缘,其又是习熟」,依此汝应言:「依无间缘而缘,依习熟缘而缘。」
六
(自)前前之不善法依后后不善法之无间缘而缘,其又非是习熟耶?(他)然。(自)若「前前之不善法依后后之不善法之无间缘而缘,其又是习熟」者,依此汝应言:「依无间缘而缘,依习熟缘而缘。」
七
(自)前前作无记法依后后作无记法之无间缘而缘,其又非是习熟耶?(他)然。(自)若「前前作无记之法是依后后作无记法之无间缘而缘,其又是习熟」,依此汝应言:「依无间缘而缘,依习熟缘而缘。」
八
(他)不应言:「缘性是固定。」耶?(自)然。(他)依因缘而缘,依所缘缘而缘,依无间缘而缘,依等无间缘而缘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依此,缘性是固定。
第二章 互相缘论
今称互相缘论。此处,于彼等之宗,言唯是「缘无明而有行」之经文,无谓「缘行而有无明」者,故唯无明是行之缘,然而行不是无明之缘,乃大众部邪执。
一
(自)缘无明而有行,不应言:「缘行而有无明。」耶?(他)然。(自)无明非与[P.511]行俱生耶?(他)然。(自)若「无明与行俱生」者,依此汝实应言:「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无明。」
二
(自)缘爱而有取,不应言:「缘取而有爱。」耶?(他)然。(自)爱非与取俱生耶?(他)然。(自)若「爱与取俱生」者,依此汝实应言:「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爱。」
三
(他)「诸比丘!缘老死而有生,缘生而有有。」有如是之经耶?(自)无。(他)依此,缘无明而有行,不应言:「缘行亦有无明。」缘爱而有取,不应言:「缘取而有爱。」
四
(自)「诸比丘!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识。」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依此,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无明,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爱。
第三章 世论
今称世论。此处,「诸比丘!此等三是言依」依止之经,为「称以时之义世为圆成」之邪执,称世是唯时之施设以外,无何等之圆成,然「色等之蕴是圆成」之区別,言「世是圆成耶?」是自论师之问。
一
(自)世是圆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过去世是圆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P.512](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未来世是圆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现在世是圆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过去之、色、受、想、行、识是过去世耶?(他)然。(自)过去是五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未来之色、受、想、行、识是未来世耶?(他)然。(自)未来是五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现在之色、受、想、行、识是现在世耶?(他)然。(自)现在是五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P.513]四
(自)过去之五蕴是过去世耶?未来之五蕴是未来世耶?现在之五蕴是现在世耶?(他)然。(自)是十五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过去之十二处是过去世耶?未来之十二处是未来世耶?现在之十二处是现在世耶?(他)然。(自)是三十六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五
(自)过去之十八界是过去世耶?未来之十八界是未来世耶?现在之十八界是现在世耶?(他)然。(自)是五十四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过去之二十二根是过去世耶?未来之二十二根是未来世耶?现在之二十二根是现在世耶?(他)然。(自)是六十六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六
(他)不应言:「世是圆成。」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此等三者是言依。何等为三?诸比丘!过去世如是有,依过去世發言。或诸比丘!如是,未来世当如是有,依未来世發言。或诸比丘!今如是现起,依现在世發言。诸比丘!此等三者是言依。」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依此,世是圆成。
[P.514]第四章 刹那顷刻须臾论
于刹那顷刻须臾论亦同理趣。因此,一切之刹那等是世之过程。
一
(自)刹那是圆成耶?顷刻是圆成耶?须臾是圆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应言:「须臾是圆成。」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此等三者是言依……乃至……诸比丘!此等三者是言依。」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依此,须臾是圆成。
第五章 漏论
今称漏论。此处,于四漏以上,外称为漏;依此,四漏是不为有漏,是故言「四漏为无漏」者,乃说因部之邪执。
一
(自)四漏是无漏耶?(他)然。(自)是道、果、涅槃、预流道、预流果……乃至……觉支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应言:「四漏是有漏。」耶?(自)然。(他)有他漏,依此,彼之〔四〕[P.515]漏是有漏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依此,四漏是无漏。
第六章 老死论
今称老死论。此处,老死是非圆成〔法〕,故皆不应言世间与出世间。因此,于言「世间法、出世间法」之二者,老死则不说于世间句及出世间句中。故不取此相,言「出世间法之老死是出世间」者,乃大众部之邪执。
一
(自)出世间法之老死是出世间耶?(他)然。(自)是道、果、涅槃……乃至……觉支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预流道之老死是预流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预流道之老死是预流道耶?(他)然。(自)预流果之老死是预流果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来道……乃至……一来果……乃至……不还道……乃至……不还果……乃至……阿罗汉道之老死是阿罗汉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阿罗汉道之老死是阿罗汉道耶?(他)然。(自)阿罗汉果之老死是阿罗汉果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支之老死是觉支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应言:「出世间法之老死是世间。」耶?(自)然。(他)是世间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依此,实于出世间。
[P.516]第七章 想受论
今称想受论。此处,想受灭尽定是非于如何之法,言四蕴之灭,非世间,亦非出世间;然而「非世间之故是出世间」者,乃说因部之邪执。
一
(自)想受灭尽定是出世间耶?(他)然。(自)是道、果、涅槃……乃至……觉支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他)然不应言:「想受灭尽定是出世间。」耶?(自)然。(他)是世间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依此,实是出世间。
第八章 第二想受论
今言「非出世间之故是世间」者,乃说因部之邪执。
一
(自)想受灭尽定是世间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受、想、行、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欲界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色界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无色界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应言:「想受灭尽定是世间。」耶?(自)然。(他)是出世间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依此,〔想受灭尽定〕实是世间。
[P.517]第九章 第三想受论
今言此应死者、此不应死者,有情无死法性之决定,言「入想受灭尽定者亦应死」,乃王山部之邪执。
一
(自)入想受灭尽定是死耶?(他)然。(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有以死终之触、以死终之受、以死终之想、以死终之思、以死终之心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无以死终之触……乃至……以死终之心耶?(他)然。(自)若「入想受灭尽定者无以死终之心」者,汝实不应言:「入想受灭尽定者是死。」
二
(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是死耶?(他)然。(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有触、受、想、思、心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无触、受、想、思、心耶?(他)然。(自)无触者有死耶?无受者有死耶?……乃至……无心者有死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触者非有死……乃至……有心者非有死耶?(他)然。(自)若「有触者有死……乃至……有心者有死」,汝实不应言:「入想受灭尽定者有死。」
三
(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有死耶?(他)然。(自)入想受灭尽定者之身入毒,[P.518]入武器,得火入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灭尽定者之身,毒不得入、武器不得入、火不得入耶?(他)然。(自)若「火不得入」,汝实不应言:「入想受灭尽定者是死。」
四
(自)入想受灭尽定者之身入毒,入武器,得火入耶?(他)然。(自)不成入灭尽定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入想受灭尽定者不死耶?(自)然。(他)有彼之决定,依其决定而定,入想受灭尽定者不死耶?(自)非有〔如是之决定〕。(他)若「有彼之决定,依其决定而决定,入想受灭尽定者非不死」者,汝实不应言:「入想受灭尽定者不死。」
五
(自)眼识具足者不死耶?(他)然。(自)有彼之决定,依其决定而决定,眼具足者不死耶?(他)非〔如是之决定〕。(自)若「有彼之决定,依其决定而决定,眼识具足者非不死」者,汝实不应言:「眼识具足者不死。」
第十章 令为无想有情论
今称令为无想有情论。此处,离想而转之修是名为无想定或灭尽定或想受灭尽定。如是之二想受灭尽定者有世间与出世间。此中,世间是凡夫而令为无想有情,出世间是圣者而不令为无想有情。无此区別而无分別,言「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者,乃说因部之邪执。
[P.519]一
(自)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耶?(他)然。(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有无贪善根、无嗔善根、无痴善根、信、进、念、定、慧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无无贪善根……乃至……慧耶?(他)然。(自)若「无慧」者,汝实不应言:「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
二
(自)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耶?(他)然。(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有触、受、想、思、心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无触、受、想、思、心耶?(他)然。(自)无触者有修道,无受者有修道……乃至……无心者有修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触者非有修道……乃至……有心者非有修道耶?(他)然。(自)若「有触者有修道……乃至……有心者有修道」者,汝实不应言:「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
三
(自)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耶?(他)然。(自)任何人入想受灭尽定者皆应为无想有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他)不应言:「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耶?(自)然。(他)此处为无想,彼处亦为无想耶?(自)然。(他)若「此处为无想,彼处亦为无想」,汝实不应言:「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
[P.520]第十一章 业积集论
今称业积集论。此处,言「称业积集者与业异之心不相应无记无所缘者」,乃安达派、正量部邪执。
一
(自)业与业积集是异耶?(他)然。(自)触与触积集是异,受与受积集是异,想与想积集是异,思与思积集是异,心与心积集是异,信与信积集是异,进与进积集是异,念与念积集是异,定与定积集是异,慧与慧积集是异,贪与贪积集是异……乃至……无愧与无愧积集是异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业与业积集是异耶?(他)然。(自)业积集与业俱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业积集与业俱生耶?(他)然。(自)与善业俱生之业积集是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与善业俱生之业积集是善耶?(他)然。(自)与乐受相应业俱生之业积集是乐受相应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与苦……乃至……不苦……不乐受相应业俱生之业积集是不苦不乐受相应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业积集与业俱生耶?(他)然。(自)与不善业俱生之业积集是不善耶?[P.521](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与不善业俱生之业积集是不善耶?(他)然。(自)与乐受相应业俱生之业积集是乐受相应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与苦……乃至……不苦不乐受相应业俱生之业积集是不苦不乐受相应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业与心俱生,业是有所缘耶?(他)然。(自)业积集与心俱生,业积集是有所缘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业积集与心俱生,业积集是无所缘耶?(他)然。(自)业与心俱生,业是无所缘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业与心俱生,心坏之时,业坏耶?(他)然。(自)业积集与心俱生,心坏之时,业积集坏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业积集与心俱生,心坏之时,业积集不坏耶?(他)然。(自)业与心俱生,心坏之时,业不坏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五
(自)有业之时,有业积集耶?(他)然。(自)业即业积集耶?(他)实不[P.522]应如是言……乃至……。(自)有业之时,有业积集,由业积集而有异熟耶?(他)然。(自)业即业积集,是业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业之时,有业积集,由业积集而有异熟,异熟是有所缘耶?(他)然。(自)业积集是有所缘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业积集是无所缘耶?(他)然。(自)异熟是无所缘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六
(自)业与业积集是异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富留那!或有恼害亦无恼害,造作身行〔业〕;有恼害亦无恼害,造作语行〔业〕……乃至……造作意行〔业〕,彼之有恼害亦无恼害,造作身行而终,有恼害亦无恼害,造作语行而终……乃至……造作意行而终,生于有恼害亦无恼害之世间,生于有恼害亦无恼害之世间者,触于有恼害亦无恼害之触,触于有恼害亦无恼害之触者,受乐苦满之有恼害亦无恼害之受。例如:人一分天,一分恶趣者。富留那!一切生物之出生乃如是,作处依其〔业〕而生,触于生者之触。如是之有情,我说:为业之相续者。」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依此,不应言:「业与业积集是异。」
[P.523]〔摄颂曰〕:
第十五品〔终〕
校注
应知依俱生、互相、有、不离、相应而缘者。 与前章所引同经。 有漏是「持漏者」,然而无令漏四漏之漏,四漏自身若是漏,特是有漏,不应言「有漏」。不是有漏,故言「无漏」之义。是诡辩性议论。 此时指身之本质而加以肯定。可是,如是之时不称定之威力者。依此言「不成入灭尽定者耶?」 言「眼识具足者不死耶?」自论师为示「即使不决定之时,亦死于死时,不死于非时」而言。此处之意如下。若不决定有死,眼具足者亦应有死。然而,应异于「依五识而不死不生」之经。如于眼识具足者不死,于灭尽定者亦无。 无想定入定者有无贪等,而〔入〕灭尽定〔者〕无〔无贪等〕。故难此而言:「有……定、慧耶?」等。 言「有业之时,有业之积集耶?」或「有业之时,有业之积集或业住之时,有业之长养,又依业之积集而有异熟」,彼业灭时,芽生已,种子存。依无明结果〔异熟〕生已,业积集而住」之邪执而加以肯定。 言「业即业积集,即业异熟耶?」即「依业而有业之积集,若『其异熟生已而住』之邪执,是等之三(业、积集、异熟)亦为一耶?」之问。 言「……异熟是有所缘耶?」非难「如此之异熟,异熟法法亦系于所缘耶?」之问。他论师依邪执而肯定其一而否定其一(后者)逆亦同理趣。余者如本文可知。 M. N. I. p. 390。【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2 册 No. 30 论事(第6卷-第23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