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八

虚空藏菩萨第八之五

说此偈已时魔波旬严四种兵来诣佛所到已化作长者形前礼佛足在一面立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此诸大士乃能成就如是不可思议种种神变又能示现不可思议庄严之事世尊于未来世有几所众生闻此不可思议神变而得开悟决定不疑者也

佛告魔波旬言「于未来世中少有众生若一若二闻此不可思议神变经典得信解者少耳波旬喻如一毛析为百分以一分毛于大海中取一渧水于汝意云何取者多耶在者多耶

波旬言「世尊取者甚少在者甚多

佛复告波旬言「如海中所取水甚少众生闻是不可思议神变经能信解者少亦如是如大海中水在者甚多不信解不可思议神变经典者多亦如是

佛复告波旬「若有一人于恒河沙等劫日日以满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持用布施不如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神变经典能信解者其福甚多所以者何波旬若有信解是经典者则知其人亲从释迦牟尼如来闻是经典信解无疑何以故波旬若未种善根众生闻此世所难信经典能信解者无有是处

「波旬我般涅槃后法欲灭时多有憍慢众生彼诸众生著我所说文字不知方便故各各生于诤竞舍思惟法舍已正为利养名誉衣服饮食自缠缚故乐论世俗种种诸事及世典文辞而不论第一实义不乐玩习佛无上道反向他人讥论如是等真实深妙经典则为诽谤诸佛积集无量大苦恼聚魔神诸天佐助彼人为利养恭敬及名闻故重增放逸慠慢彼诸人等以慠慢故若见有持戒贤行比丘受持读诵此经典者而轻慢憎嫉横生谤毁彼诸愚人则为现世破犯禁戒其中或有畏不活者或惭耻于人者假被袈裟或有舍戒还附俗者如是等人身坏命终堕阿鼻地狱受诸苦报

佛复告波旬「于未来世中若有求菩萨乘众生著诸因缘善根微浅新發道意但著文字不能了义于如是等甚深经典受持读诵为人说时则为他人所见轻贱陵蔑以为他人所轻贱陵蔑故便舍如是等甚深经典读诵声闻辟支佛相应经为利养名誉种种所须之所缠缚故反诽谤毁呰如是真实甚深经典又复轻贱受持读诵此经典者乃至不欲以眼观之常乐卑行退失菩萨大乘之法所谓退失淳至心及深心魔神诸天得如是等人便故勤作方便坏乱其心乃至使令不闻如是等经设当闻者生大诽谤无有信心此人亦复积集无量罪聚成就破法重业永离三宝不得见佛闻法及供养僧所以者何波旬以于如来所说法律中生疑犹豫故

尔时魔波旬自见有过忧愁惶恐前礼佛足在一面立时虚空藏菩萨问魔波旬言「汝何以忧愁憔悸战栗悚息状如失志人在一面立耶

魔波旬答言「善男子我从如来闻说如是等可畏之事是故以为忧愁恐怖当堕何趣谁当救我我于如来所说法律之中数作无量诸留难事是故忧耳

虚空藏言「波旬佛法之中有出罪法汝可来至世尊所可诚心忏悔所作诸恶更莫复作若能如是可获善利为不空过

尔时天魔波旬即前五体投地礼世尊足下仰视如来流泪涕泣而白佛言「世尊我今诚心忏悔从昔以来于如来所说法律之中数作无量诸留难事唯愿世尊起大悲心以慈愍故愿受忏悔

佛言「善哉善哉波旬汝乃能自见所作诸恶为上善哉能如是悔过罪者于佛法中则为弘广如来法藏诸佛亦受其人悔过是故汝今勿更复作

尔时世尊告众菩萨言「诸贤士汝等各说过魔界行法为生怜愍魔波旬故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金山王在众中坐即白佛言「世尊若有防护内界者则为未过魔界若复有菩萨见一切诸界同佛界者知此佛界即是非界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宝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有依倚樔窟者是为魔界若有菩萨不倚樔窟知一切法无得相者则能为诸众生说断倚樔窟法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宝手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取我我所者是为魔界若有菩萨不取我我所者则无诤竞以无诤竞故则无心行况当有魔界耶是为菩萨能过诸魔界

尔时无诤勇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触有离则有诤讼有诤讼者魔得其便若无触无离自不诤讼亦不令他诤讼以得无我故无恼行者能过魔界

尔时宝思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妄想分別则是烦恼及有烦恼处则是魔界若有菩萨知一切诸法无相貌者于诸烦恼则无妄想若内若外亦不別知去离一切妄想分別故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作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乐不乐处则有憎有爱若有憎有爱是魔界若有菩萨去离憎爱平等行者于诸法中则无二想得入不可思议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离诤菩萨白佛言「世尊魔界由我而起若菩萨能知我者得无我忍即知我净知我净故知一切法净知一切法净故知诸法性净如虚空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法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顺烦恼法为爱所使者魔则得其便世尊若有菩萨于诸法中最得自在自然开悟以为诸佛之所授记于菩提法终不退转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山相击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心有缺漏则是魔界若菩萨戒无缺漏心无缺漏成就一切诸空法行者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喜见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不见佛不闻法者魔得其便若有菩萨常见诸佛而不著色像常听诸法而不著文字以见法故则为见佛以无言说故能听诸法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帝网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恃有动则是魔界若菩萨善相顺精进知一切法究竟无成就相故不恃不动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德明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行二法者则魔得其便若有菩萨知一切法同于法性则不见魔界与法性有异解知法性与魔界等以不二相故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香象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性弱畏甚深法者则魔得其便若勇健菩萨善能通达三解脱门于甚深法不惊不畏以能现前证知诸法实性故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喻如大海中水同一咸味佛法海中亦复如是同一法味所谓解脱味离欲味若菩萨善解一味法者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喻如虚空究竟无垢究竟明净究竟不为一切烟尘云雾之所干绕菩萨亦复如是心如虚空知一切法性常清净亦复不为客尘烦恼之所干绕得度般若波罗蜜彼岸离诸暗冥于诸法得慧光明者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言语则有滞碍若有滞碍则是魔界若法不为一切言说所表者乃无滞碍何谓法不可言说所谓第一义其第一义中亦无文字及义若菩萨能行第一义谛于一切法尽无所行是为菩萨能过魔界无所过故

尔时世尊告波旬言「汝闻说过魔界法不

波旬白佛言「世尊唯然已闻

佛言「波旬若有行如是等法者一切诸魔无如之何若有诸魔欲于行人起魔事者终不能办而更成就无量罪聚是故波旬汝可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如是过魔界法应坚持奉行汝若能如是行者则能过一切诸魔国界波旬喻如百千年垢腻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于百千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善顺思惟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波旬如有乾草𧂐大如须弥以少火投中速能烧尽如是以少慧力故能除灭无量诸暗冥聚何以故波旬明勇猛故无明劣弱故

时魔波旬即作是念「大慈世尊今怜愍我而能为我说菩提心法我今宜应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于是波旬即化作八万四千殊妙宝盖及无量华鬘璎珞末香涂香而告己眷属言「诸佛世尊出世甚难卿等诸人咸应共来至世尊所为供养故

尔时魔天眷属中有八万四千众及魔波旬各共持殊妙宝盖及无量华香璎珞末香涂香至世尊所设供养已皆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诸余魔眷属诸天不發菩提心者形相嗤笑讥论波旬复言「希有波旬乃能于沙门瞿昙前诈现如是笃信之相状如至亲所以然者波旬或欲于沙门瞿昙所学呪幻方术是故今于面前现善赞誉耳

尔时魔子丑面及余魔子等悉无信心各说是言「假使沙门瞿昙以诸方术回转魔王者我等共当设诸方便令如是等经不得流布设使流布者亦当令少有护信受行者亦令甚少当为多人之所薄贱轻弄常堕边方不令中国之所宣传唯使诸无威德贫穷众生当得闻之常为诸大威德豪富之人不信诽谤也

尔时世尊告虚空藏菩萨言「贤士汝闻此诸魔子出是恶言不耶

虚空藏白佛言「唯然已闻

佛言「善男子是故汝当安慰护助此妙经典为降伏诸魔神故

于是虚空藏菩萨即白佛言「诸佛世尊皆已护持如是等经我等亦当安慰受持

尔时虚空藏菩萨即说呪曰所谓

「阿跋低(一) 跋低(二) 毘跋低(三) 婆醯多㝹散提(四) 头楼陀罗尼(五) 涅伽多涅伽多尼(六) 钵伽多尼(七) 迷罗育低(八) 伽楼那涅耐提(九) 萨遮跋低(十) 浮多勒差(十一) 达摩涅折低(十二) 达摩勒差(十三) 郁鸠离(十四) 尸鸠离(十五) 咻楼咻楼咻楼德迦攡(十六) 多婆婆帝低(十七) 尸罗㝹婆帝低(十八) 阿叉夜涅涕池(十九) 枳奢婆迦利(二十) 佛駄遏提魅低(二十一) 达摩蔚耆罗泥(二十二) 僧伽㝹(二十三) 阿㝹头隷(二十四) 不可济度(二十五) 坏魔眷属(二十六) 若犯此者(二十七) 无诸刀(二十八) 顺已处行(二十九) 圣众所(三十) 吉吉等句(三十一) 顺流解脱(三十二) 破诸外论(三十三) 降伏魔众(三十四)

「四王常护  及天帝释  梵王世主
奉佛诸天  护菩提者  如是等神
常当拥护  降伏诸魔  利众生故
受持正法  护说法师  尽当拥护

虚空藏菩萨说此呪已即时此妙宝庄严堂及三千大千世界六变振动时诸魔子见上虚空中有五百密迹执金刚杵炽然如火甚可怖畏时诸密迹唱如是言「若有魔子及诸魔神若闻此呪其有不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吾等当击破其头令作七分

尔时魔子及诸眷属惊怖战悚身毛皆竖即合掌礼佛而白佛言「我等今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哉世尊愿救我等离此恐怖得无畏乐

尔时世尊告侍者阿难言「如向此诸魔子所说言我等当于来世于此经典作留难必当称其本誓而作留难如斯经典唯当以佛神力及诸菩萨受持故当得流布于世而无有多人受持读诵分別解说

佛复告阿难「汝见此诸魔子为脱恐怖故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

阿难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见

佛复告阿难言「此语即为诸魔子当作离魔事因以不深心發菩提故

佛复告阿难「于未来世当有佛出现于世名无垢相如来正遍知此魔波旬于彼佛所乃当不退转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彼无垢相如来知其深心成就故当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当于尔时亦当作魔王深心敬信于如来正法如弥勒出时有魔王名曰导师深心敬信佛法圣众此诸五百魔子亦当于彼生于魔中当于彼佛所为菩提故种诸善根乃至波旬成佛之时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佛告阿难言「此魔波旬今虽發菩提心犹豫不定如少叠毳虽尔当渐渐成就无量功德为世之尊如今我身

尔时众中有无量无边诸天世人释梵护世闻授魔波旬记当得成佛欢喜踊跃怪未曾有合掌向佛而作是言甚奇希有其见佛者必得成就无量功德法宝之聚所以然者或有不信众生为欲挠乱如来故而得见佛或有遇会得见佛者即为彼众生作因乃至令得涅槃」又白佛言「世尊自除如来正遍知谁能如是分別知众生根

佛告诸天人言「如汝等所言其有得见如来者无不蒙益汝等当知或有众生善根都尽于无量阿僧祇那由他劫无人身分者如是众生见如来故即便得作善因乃至涅槃如来乃能如是作无量不可思议无上福田

佛复告诸天人言「心性常净而凡愚众生不能如实知见以不能如实知见故言是垢能正知见故便言是净而第一实义中无有一法可净可污汝等当知诸烦恼者无方无处非内非外以不善顺思惟故便生烦恼善顺思惟故则无烦恼增减不等则生烦恼无增减者则无烦恼虚偽妄想便是烦恼无有妄想则无烦恼是故我言如实知邪见则是正见而邪见亦不即是正见能如实知者则无虚妄增减取著是故名为正见

佛复告诸天人言「喻如大地依水界住大水依风界住大风依虚空住虚空无所依住如是大地无所依住而假有依住之名是故汝等当如是知之苦依于业业依于结而苦结都无所依以心性常净故如是当知一切诸法无有根本都无所住以假言说故言有而实无也是故说一切法本性常净究竟无生无起

佛复告诸天人言「是故汝等当知此法门名为性常净法门菩萨通达此门者不为一切烦恼之所染污而亦不恃此清净门以舍一切诸恃动故便得平等道能过魔界入于佛界亦能得入诸众生界而不动法界知一切法无界无非界而能速生一切智界」当说此法时有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申越长者在于众中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为我故说如是等甚深经典我先为触恼世尊故作大火坑及设毒饭而大圣如来是不可害者故我于佛生信敬心自尔以来疑悔心结常未能除灭今者从佛闻此甚深微妙经典疑悔即除心无障碍得安乐行世尊是故我信敬心转复增长今我家中多诸财宝当以供佛法僧及诸沙门婆罗门贫穷孤独下贱乞儿世尊谁当闻是断一切缚甚深经典而于一切诸物生贪著者乎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无上菩提甚为甚深难可测知若有菩萨于未来世舍己身命及利养名誉而能侍佛菩提者甚为难有

尔时众中有六十八亿菩萨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一时同声而说偈言

「世尊灭后  我等能忍  舍身寿命
为护正法  舍利名誉  离诸贪著
愿护正法  为佛智故  骂詈呵责
及讥刺语  护正法故  当忍受之
轻贱毁弄  唱说恶名  当以慈忍
为护此经  来世比丘  计著诸有
与魔为党  诽谤正法  毁禁行恶
乐著俗累  为利所覆  不乐正法
恃玩俗典  憍慢放逸  高叹己
蔑正行者  常舍闲静  乐处愦闹
习世文  计著吾我  不营教化
不业智慧  舍离坐禅  不亲三宝
无有智慧  群党求利  动与结俱
乐受他供  他慈心施  惜犹己有
数往到彼  说诸世事  田宅居业
及贩卖事  勤求息利  犹言沙门
慠慢著有  依邪崄见  闻性空法
当大惊怖  言后长远  但求现报
当虚妄说  非法言法  如是大灾
弊恶比丘  魔及魔子  复当佐助
经文是一  说义各异  各是己论
愚者当尔  诸深妙经  能与解脱
拥遏之  及说浅事  我胜汝劣
由胜得果  于佛法中  当如是竞
如是竞时  众生数坏  为非法王
之所恼逼  于是末世  坏甚可畏
持正法  救世所说  我常慈心
不舍法律  生正大悲  为世作护
毁禁作恶  不住正法  坠堕何道
我常忧愍  见故作恶  谤毁正
我终不共  与为亲党  常任我力
善护口过  见无用人  不说其短
我住圣种  头陀护戒  处定习慧
常勤修行  离世愦闹  乐处闲静
无著如鹿  善调知足  若至聚落
摄根少语  见说法者  共论正法
爱语利益  以化众生  又与说法
令断恶行  我为正法  极远当往
为彼说法  利益众故  若见凡愚
有缺失者  但当自护  住法行忍
毁辱恭敬  当如须弥  不染世法
为世导师  毁禁比丘  若来呵责
自省己行  将是业  当为是等
嫉恶众生  先意善言  现为恭敬
彼即生念  我亦沙门  成就是德
若干恶  诸毁禁  如失志人
闻是经忧  如劓照镜  其作方便
不欲闻之  复教余人  言非正法
又教国王  坏臣民心  诽谤正法
言非佛说  我等于时  以佛力故
为持正法  不惜身命  世尊知我
言无有二  当坚护持  住是正法
作诚实语  如说而行  悦可诸佛
乃成菩提

尔时虚空藏菩萨赞诸菩萨言「善哉善哉诸大士汝等乃能發诚实愿受持如来甚深微妙无上大法甚为快也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其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典者得几所福

佛告虚空藏言「贤士譬如东方十三千大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各十三千大千世界尽末为微尘以尔所尘集为一聚设有一人成就神足无量威德寿命长远此人持诸微尘过东方尔所尘数世界乃下一尘如是展转东行尽此尘聚而诸世界犹不可尽如东方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过尔所佛土乃下一尘如是展转诸方世界尽此尘聚而诸世界犹不可尽虚空藏于汝意云何是诸世界宁为多不

虚空藏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无量无边不可计知

佛言「贤士是诸世界微尘所著处及不著处尽此微尘所及世界已还为一大城纵广高下悉皆同等于其城中满葶苈子贤士是诸葶苈子可数知不

虚空藏白佛言「世尊假设譬喻犹不能了况可数知唯除如来无能数者

佛告虚空藏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唯如来能知是诸葶苈子若百数千数百千万数」佛言「贤士设有一人成就神足无量威德能以口吹是诸葶苈布散十方一葶苈子堕一佛世界终不过一贤士于汝意云何是诸葶苈所及世界宁为多不

虚空藏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乃非心力所能分別设分別者令人心迷错乱

「贤士我今告汝若有行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日日以满尔所等世界无量珍宝持用布施无有休废不营余事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书写此甚深经典不求利养为菩提故乃至为一人说使其人闻已劝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發一善念欲令正法久住世故此人功德复过于彼布施者上百倍千倍百千万倍乃至非算数譬喻所及何况能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何以故贤士以能说如是无量善根成就诸菩萨为护持正法故贤士我不见菩萨更有余法能过于是坚固正行摄诸善法教化众生者也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希有如来不可思议如来大法亦不可思议如如来大法不可思议其受持此经典者所得功德亦不可思议唯愿世尊护持此经为当来世令受持此正法诸善男子善女人手得是经执在胸怀不离是经若应离生死者不从他闻自然得悟菩提悟菩提已广为他说

佛言贤士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护此经故当说章句召护世四天王帝释梵天王等诸神以此章句召故护世四天王天帝释梵天王皆当拥护诸说法师持此经者说此世所难信甚深经典时使无能作留难所谓若王大臣駈遣出国若得重病若鬪诤时起若国土疾疫如是等事起时以呪术力故即令消灭不得成就何等为呪术章句所谓

「头头丽(一) 提提丽(二) 陀夜簸帝(三) 陀夜罗伽罗(四) 泥帝提(五) 毘婆知(六) 赊咩(七) 赊弥多毘(八) 目(九) 膻帝低(十) 尼𡺸弩祢(十一) 阿㝹多丽(十二) 鸣多罗尼(十三) 婆簸斯(十四) 钵他陀尼(十五) 钵陀㝹(十六) 钵陀散提(十七) 般若牟丽(十八) 娑究丽(十九) 浮陀勒差(二十) 伊那萨枝(二十一) 多婆萨枝(二十二) 多婆钵低(二十三)

「随佛意 顺法性 恭敬僧 世主信
护世四王 为诸佛子 受持此呪 护说法者

尔时四天王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等当护此诸佛子受持经者」即说呪曰

「首鞞(一) 首婆钵低(二) 首提帝(三) 因哆拥(四) 陀梨拥(五) 陀罗尼(六) 颇耽(七) 阿丘拥怯卑(八) 阿目仚(九) 阿罗尼陀拥(十) 薮首晒婆醯那(十一) 脾提脾陀赖散提(十二) 三咩(十三) 婆夜咩(十四) 三摩赖弥(十五) 波扇𭊗(十六) 休休(十七) 醯醯(十八) 丘楼丘丽(十九)

于时四大天王自在者说此不可犯呪已尔时天帝释即从座起心净悦豫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末世饥馑时  大称诸贤士
受持说此经  我当为给侍

于是帝释说此偈已即说呪曰

「弥低(一) 首脾(二) 摩诃弥低(三) 达摩弥低(四) 天多加丽(五) 三摩弥低(六) 萨遮弥低(七) 那提咩(八) 阿㝹多丽(九) 阿㝹头离(十) 阿㝹勒差(十一) 萨婆萨埵阿㝹伽醯(十二) 阿那㝹多卑(十三) 修冀低(十四) 阿毘卢提(十五) 阿毘伽醯(十六) 浮提菩舍咩(十七) 腻魑(十八) 遏他尼低(十九) 泥提罗尼(二十) 阿那他婆差帝(二十一) 咩低(二十二) 咩低阇耶私(二十三) 修莎罗(二十四)

「汝等起禅  来护持法者
诸世界世尊  皆悉共受持

尔时梵自在天王即从座起赞彼释梵护世诸天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为护正法持法说法者故發大庄严汝等正应如是甚得其宜随如来法律住世久近于尔所时中当有识別正行法行于尔所时中诸天世人甚当炽盛充满宫宅此法灭后诸天世人转当减少宫宅空荒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汝受持此甚深经典读诵书写广为人说弥勒我今以如斯等甚深经典嘱累于汝令此大法久住世故降伏诸魔故为利益一切众生故令一切外道不得便故教勅一切菩萨使亲近此经不远离故欲令佛法大明久住于世不衰灭故使佛法僧种不断绝故

尔时弥勒菩萨即白佛言「世尊我于如来在世及灭度后常当受持此甚深经典广宣流布所以者何受持此法者则为受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正法非但受一如来法也世尊我亦为自护己法故世尊我常与诸天人众普会处兜率天宫每为广说如是等甚深经典我复当令人中受持读诵此经典者使手得是经执在胸怀不离经卷世尊复末世法欲灭时其有受持此经转为人说者当知皆是弥勒威神之所建立世尊当于尔时虽多诸魔事娆乱行人诸说法者依烦恼魔为魔所持故不乐此经不勤修习互相是非我等俱当勤作方便令说法者爱乐是经常勤修习读诵通利广为人说

尔时世尊赞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弥勒汝乃能为护持正法故作师子吼汝不但今于我前作师子吼亦于过去无量阿僧祇诸佛前作师子吼护持正法

尔时世尊告大德阿难言「阿难汝受持此经耶

阿难白佛言「唯然世尊以佛神力故我已受持

佛言「阿难汝常当广为四众分別解说若有先种善根乐胜法者如是等人闻已则能信解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其人则得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大功德聚

阿难即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

佛言阿难「此经名『劝發菩萨庄严菩提』当如是奉持

尔时功德庄严菩萨在于众中即从座起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为拥护正法及说法者故善能如是快赞此经世尊诸新学菩萨为菩提故种诸善根以种种华香璎珞末香涂香勤供养如来而不受持此经是人颇成以第一供养供如来不

佛言「善男子不成第一供养如来亦不能以此因缘得无量功德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者功德甚多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我以佛眼  所见佛刹  周遍十方
广大无边  尔所诸界  盛满珍宝
菩萨以此  恒用布施  若有于此
甚深妙经  无所得法  诸佛所说
而能受持  为人演说  此人功德
复多于彼  华香璎珞  涂香末香
宝盖幢幡  上妙衣服  以是供具
普满诸界  供养如来  回向佛道
若后末世  法欲灭时  于救世法
勤修护助  受持正法  不放逸行
此功德聚  复多于彼  十方世界
一切巨海  尽盛满中  上妙香油
作大灯炷  犹如须弥  然以供养
一切诸佛  法炬若欲  断灭之时
知世众生  无明所覆  若能然此
大法炬者  此人功德  复胜于彼
我之所见  无量诸佛  虽亿千劫
种种供养  诸天上  适意供养
不能受持  此妙经典  若于诸佛
知有重恩  拥护三宝  为报恩故
为欲饶益  一切众生  受持此经
福胜于彼  我以佛眼  所见众生
若有能教  尽成释梵  所得功德
不如书写  持此经者  功德甚多
大千世界  所有众生  若有能教
尽成二乘  若有能發  菩提心者
护持此经  功德复胜  持经功德
假令是色  悉当充满  十方世界
唯除如来  无上大智  更无能知
此功德者  如如来智  无有边际
虚空法界  亦无边际  能持如来
此经法者  功德无边  亦复如是

尔时功德庄严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信解如来所说义趣后五百岁法欲灭时诸發大乘众生其不受此经法知是等为魔所持堕佛法外世尊我今堪任如来灭后受持此经欲令佛法久住世故

尔时世尊为嘱累此经法故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无量阿僧祇诸佛世界彼诸如来亦为嘱累此经法故皆放眉间白毫相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无不周遍说此经已如来以大神力放光明时无量阿僧祇诸佛世界变振动有无量阿僧祇众生發无上道心无量阿僧祇菩萨得无生法忍复有无量阿僧祇菩萨得一生补处善根又复过是无量阿僧祇众生得声闻乘住学无学地

佛说经已虚空藏菩萨大德阿难诸菩萨大众及诸声闻诸天世人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八


校注

第十八【大】第十六【宋】【元】【明】【宫】 三藏【大】〔-〕【宫】 译【大】于姑臧译【宋】【元】 (大方等译)二十字【大】〔-〕【圣】不分卷 品【大】所问品【明】 第八【大】第六【元】【明】〔-〕【宋】【宫】 渧【大】滴【宋】【元】【明】【宫】【圣】 典【大】〔-〕【宫】 是【大】此【宋】【元】【明】【宫】【圣】 行【大】得【宫】 为【大】为舍【宫】 反【大】及【宋】【元】【明】【宫】 讥【大】几【宫】 积【大】种【圣】 人【大】〔-〕【宋】【元】【明】【宫】 典【大】〔-〕【宋】【元】【明】【宫】【圣】 卑【大】〔-〕【宫】 魔【大】〔-〕【宋】【元】【明】【宫】 悸【大】悴【宋】【元】【明】【宫】 罪【大】非【元】 以【大】已【宋】【元】【明】【宫】 善哉【大】〔-〕【圣】 樔【大】*巢【圣】* 作【大】行【明】【宫】 是【大】有【明】 界【大】〔-〕【宫】 顺【大】属【宫】 音【大】王【宋】【元】【明】【宫】【圣】 相【大】〔-〕【宋】【元】【明】【宫】 性【大】怯【宋】【元】【明】【宫】【圣】 若【大】若有【宋】【元】【明】【宫】 喻【大】譬【宋】【元】【明】唯【宫】 也【大】耶【宋】【元】【明】 千【大】〔-〕【宋】【元】【明】【宫】【圣】 明【大】眼【宫】 不發菩提心者【大】〔-〕【宫】 波旬复【大】〔-〕【宫】 幻【大】句【宫】 助【大】即【宫】 当【大】常【宋】【元】【明】【宫】【圣】 第十六卷末次行+(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六光明皇后愿文)以下第十七卷首缺【圣】 钵【大】赊咩钵【元】【明】 咻【大】*味【宫】* 拖【大】柂【宋】【宫】施【元】【明】 铜【大】钳【宋】【元】【明】 咩【大】㖕【宫】 不可济度以下十句与呪文不连续而连续次偈每句下无记数【宋】【元】【明】 杖【大】侠【元】【明】 二十八【大】〔-〕【宫】以下每句下无记数【宫】 住【大】作【元】【明】 世【大】圣【宫】 等【大】帝【宫】 诸【大】众【宋】【元】【明】【宫】 振【大】震【宋】【元】【明】 密【CB】【丽-CB】【宋】【元】【明】【宫】蜜【大】 向【大】〔-〕【宫】 者【大】事【宋】【元】【明】 垢【大】〔-〕【宫】 与【大】于【宫】 甚奇【大】〔-〕【宋】【元】【明】【宫】 挠【大】娆【宋】【元】【明】【宫】【圣】 以【大】故【元】 生【大】至【宋】【元】【明】【宫】 生信【大】说言【宋】 常【大】尚【宋】【元】【明】 世尊【大】希有世尊【元】【明】 侍【大】持【宋】【元】【明】【宫】 利【大】能【宋】【元】【明】 辞【大】词【宋】【元】【明】【宫】 拥【大】壅【元】【明】 及【大】反【宋】【元】【明】 坏甚【大】甚坏【元】【明】 持【大】恃【宫】 作【大】所【宋】【宫】 作【大】乐【宋】【元】【明】【宫】【圣】 者【大】法【宋】【元】【明】 报【大】故【圣】 若干恶【大】恶名乎【宋】【元】【明】【宫】恶名字【圣】 等【大】事【圣】 作【大】住【宋】【元】【明】【宫】【圣】 乃【大】及【圣】 亦【大】复【宋】【元】【明】〔-〕【宫】 葶苈【大】下同亭历【宋】【宫】下同 苈【大】苈子【宋】【元】【明】【宫】 如【大】〔-〕【宫】 贤士【大】善男子【宋】【元】【明】 天【大】〔-〕【宋】【元】【明】 皆【大】〔-〕【宋】【元】【明】【宫】【圣】 时起【大】起时【宋】【元】【明】【宫】 泥【大】尼【宋】【元】【明】【宫】 仚【大】*企【宋】【元】【明】【宫】* 𡺸弩【大】𡺐拏【宋】【宫】𡺸拏【元】【明】 输【大】轮【宫】 陀尼【大】〔-〕【宋】 钵【大】钵陀尼【宋】 枳【大】𥘹【宋】【宫】怾【元】【明】 阿娑究丽【大】〔-〕【宫】 娑【大】婆【元】【明】 伊【大】律【宋】【元】【明】 因【大】目【宋】【元】【明】 麋【大】糜【宋】【元】【明】【宫】 阿【大】陀【宋】【元】【明】【宫】 婆【大】〔-〕【宋】【元】【明】【宫】 多【大】哆【宋】【元】【明】 丘【大】丘楼【宋】【元】【明】【宫】 末世【大】未来【宋】【宫】 加【大】伽【宋】【元】【明】【宫】 那【大】那那【圣】 头离【大】头拥【宋】【元】【明】颈拥【宫】 差【大】者【宫】 乐【大】定【圣】 此【大】〔-〕【宋】【宫】 人【大】大【宋】【元】【明】【宫】 复【大】后【宋】【元】【明】【宫】【圣】 世【大】少【宫】 魔【大】〔-〕【宫】 俱【大】共【宋】【元】【明】【宫】其【圣】 之【大】〔-〕【宋】【元】【明】 快赞【大】赞叹【宋】【元】【明】 善【大】是善【宋】【元】【明】【宫】 妙【大】衣【宋】【元】【明】 乘【大】乘心【元】【明】 者【大】〔-〕【明】 知【大】如【宫】 变振【大】种震【宋】【元】【明】 末题无与次卷连续【圣】 第十八【大】第十六【宋】【元】【明】【宫】
[A1] 密【CB】【丽-CB】蜜【大】(cf. K07n0056_p0183a14)
[A2] 设【CB】【丽-CB】说【大】(cf. K07n0056_p0185c10)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方等大集经(卷18)
关闭
大方等大集经(卷18)
关闭
大方等大集经(卷18)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