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九

宝幢分第九魔苦品第一

尔时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与诸眷属围绕说法告大众言「我昔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住王舍城迦兰陀长者竹林尔时城中有二智人一名优波提舍二名拘律陀具足成就十八种术五百弟子常相随逐是时二人各相谓言『若有先得甘露味者要当相惠

「时有比丘名曰马星于其晨朝从禅定起入王舍城次第乞食忧波提舍中路遥见马星比丘即作是念『我久住是王舍城中初未曾见若人沙门婆罗门等威仪庠序如此人者我当往问所事何师从谁受法』时忧波提舍即往趣彼马星比丘作如是言『比丘汝师是谁从谁受法』马星答言『善男子有释迦牟尼如来大士胜诸出家无上之尊已度生死获得解脱能度一切无量众生名之为佛能悟众生善作诸行能乾苦河具足成就如是等法即是我师我从受法

「忧波提舍言『汝师常说何等法义』『善男子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分別解说法从缘生通达是因因缘灭故即是寂静世间即苦苦因名集若修八正世间集灭若无苦集我师说言名为涅槃善男子我师唯说如是等法

「忧波提舍闻是语已得法眼净名须陀洹即说偈言

「『我闻比丘说四谛  即得过于三恶道
来未闻今得闻  昔所未得今已得
我今已过三恶趣  真实了知道非道
我今诚心归依佛  以能宣说是法故

「说是偈已复语比丘『如是世尊今住何处』马星答言『世尊今在王舍大城迦兰陀长者竹林之中与迦叶等千比丘俱菩萨十千汝可往彼

「忧波提舍言『比丘我今先当还问同学及我徒众』时忧波提舍敬意礼拜马星比丘右绕三匝还所住处拘律陀梵志遥见忧波提舍即便问言『忧波提舍汝今诸根清净悦豫颜色光泽将非获得甘露味耶』『善男子我已得矣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法从缘生通达是因因缘灭故即是寂静世间即苦苦因名集若修八正世间集灭若无苦集我师说言名为涅槃

「拘律陀言『善男子如是之言能尽诸苦即是梵行能断邪见一切因缘亦说一切有为皆空善男子唯愿更说』忧波提舍复如本说说已即得须陀洹果

「拘律陀言『如是之言能过四流度于生死通达五阴永灭烦恼是甘露味我今已得不宜住此善男子如是师者住在何处』忧波提舍言『我闻住在王舍大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忧波提舍及拘律陀告诸弟子『此间今有释迦如来我已咨受其所说法汝等今者欲何所趣』」

「尔时魔王告诸天众『鸯伽摩伽陀国有二大人智慧最胜一名忧波提舍二名拘律陀今欲为彼瞿昙弟子若此二人从彼瞿昙沙门受法我境则空我今欲往转彼二人出家之心』尔时魔王即化其身作马星像至忧波提舍拘律陀所而作是言『善男子我先所说试汝智耳汝既无答释迦如来真实不作如是之言如来常说「无善业果无恶业果若能亲近五欲乐者是人即得甘露法味」又言「无有今世后世是故无业若无业者谁作谁受既无种子云何得果」释迦如来唯作是说

「尔时忧波提舍与拘律陀各相谓言『如是语者即是魔说非如来语又非马星比丘所说』魔知是已即便灭去

「尔时二人复告弟子摩纳『汝常谛观生老病死世无免者我今已能永灭诸苦汝等今日欲何志求

「尔时魔王复更化作马星形像而作是言『谁能破坏生老病死譬如有人说言我能坏彼虚空无有是处若言能坏生老病死亦复如是

「时拘律陀语魔王言『我欲通达清净之法远离诸苦一切出家皆悉无有解脱如是烦恼苦者是故我今欲诣如来魔王如野狐鸣而云师子吼色虽相似实非师子魔王汝今虽作比丘形像汝之所说非比丘说夫比丘者破诸烦恼破烦恼语即是清净言无善恶非比丘语』」

「时虚空中一切诸天各各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一切出家佛道最胜夫佛道者即是涅槃汝今不受魔之所说善哉善哉』尔时魔王受大苦恼即便隐灭时诸弟子白二师言『如师今受瞿昙沙门无上正法我等亦尔当往启受

「时二大师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往迦兰陀长者竹林尔时魔王复于其路化作大坑深百由旬欲令诸人不得诣佛如来知已即以神通令彼二人所见平坦无有坑崄魔复于前化作大山高广千里如来神力令其不时魔复遣百千师子遮其道路时诸师子见忧波提舍及拘律陀五百弟子善心即生默然潜伏诸人即得前至佛所到已头面礼敬佛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听我出家我欲修佛清净梵行』佛言『善来诸善男子恣意修集清净梵行』作是言已具比丘戒

「尔时魔王见是二人得出家已即便化作自在天像向于佛所而说偈言

「『世间若有智慧人  具足成就世方
悉来礼敬供养我  我亦为彼说净道
瞿昙若欲度生死  今当诚心见归依
我今所说清净道  如先佛说无有异

「我时以偈答魔王言

「『我真实知八正道  能永远离破诸苦
汝等真实不能知  无以狐身师子吼

「尔时魔王隐自在天像复现梵像而说偈言

「『真实远离诸烦恼  能过三千大千界
莫为众生受诸苦  应当默然受禅乐
世间乃至无一人  堪任盛受甘露味
我今怜愍故告汝  应当速入于涅槃

「我时以偈复答魔言

「『我见世间多众生  能度生死大崄河
如是上中下品类  先得度已我乃灭

「尔时魔王受大忧恼入于苦宅还其所止其诸眷属各作是言『我王何故受是大苦』虽作是语无能知者时魔婇女其数五百身佩璎珞庄严饰好为魔波旬作诸伎乐歌舞嬉戏以相娱乐波旬以手而遮止之婇女于是默然而住从二至七魔亦如是遮止至七

「时有一女名曰电光语波旬言『大王何故如是愁恼如失天位火灾起耶无有怨不能坏乎』波旬答言『我有大怨谓释种子是大恶人成就幻术若不治者我界则空』诸婇女言『彼释种子以何庄严有何道力谁为伴党能空王界』魔王答言『彼人以戒施忍庄严无常苦空以为器甲若坏众生诸有受生我莫能知其所住处具足无上大神通力大慈大悲而为伴党能度一切三有众生是故能令我界空虚

「时诸婇女闻佛功德赍持香华及诸伎乐来至佛所尽心供养是大众中唯佛见之其余众生悉无睹者尔时大众咸有疑心即白佛言『世尊如是香华伎乐供养将非舍利弗揵连等力所作耶』佛言『不也此是波旬五百婇女供养之具魔王不久当来至此』时诸婇女闻佛语已心生欢喜即得不失菩提心定

「尔时婇女长跪合掌而说偈言

「『如来永断诸烦恼  能施众生净法眼
令众生度生死河  是故至心赞叹礼
一切人天赞供养  具足无量无边智
愿佛为我开方便  令我得解于女身
世尊修大空三昧  了了通达第一谛
具足法宝大商主  愿坏魔力调我等

「尔时婇女说偈赞已即还魔所而说偈言

「『王之自在非常我  亦未离生老病死
众苦烦恼绕王身  常行痴暗处恶道
若欲度生老死河  当生信心诣如来
我今欲还至佛所  咨受甘露断诸味

「尔时波旬生大恶心欲以五系系诸婇女佛神力故而不能系时诸婇女即还佛所波旬眼见不能遮止复于空中作毘岚风欲令诸女处处散灭不见于佛以佛力故不能令坏

「尔时魔王啼哭懊恼以大音声告其妻子『我今丧失大神通力有一毒树今出于世为诸众生说于断灭成就大幻有巧方便』魔诸眷属闻是语已悉来聚集至魔王所『大王何故生大愁苦既无退相又无火灾欲界之中亦无怨敌』魔王言『子汝今不见世有一人坐菩提树坏四兵犹如猛火焚烧乾草世间所有一切智人今已归属如此即是我之怨敌汝今不见五百婇女舍我而去归依彼耶汝等若不治彼释子如此三千大千世界不久当空汝等各当牢自庄严咸共尽力除彼释子』魔子言曰『善哉大王我当庄严尽其神力若我能除善哉快矣如其不能复当归依

「魔王复曰『恶人汝今云何發如是言』『大王瞿昙沙门往独一己坐菩提树犹难沮坏况今眷属无量殷多而可除灭』魔王言『爱子若能杀彼瞿昙沙门甚善甚善如其不能自守土境

「尔时四兵其数无量满阎浮提高八十由放大恶风降注大雨手拍须弥动四天下出大恶声如大龙王夜叉诸鬼振动一切河池泉源一切龙天之等咸皆怖畏心惊毛竖时彼魔众于须弥山取一大石令覆盖王舍大城迦兰陀『诸善男子我于尔时即入破魔力势三昧魔子尔时所雨刀矟箭石火毒以我力故皆悉变为忧钵罗华钵头摩华拘勿头华分陀利华堕王舍城复雨种种微妙好香变是恶声作如来声法声僧声神通之声波罗蜜声不退转声菩萨之声破四魔声涅槃音声坏其恶风令无遗余其土所有一切草木悉皆变为微妙七宝我身尔时高至初禅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悉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一切天人诸龙夜叉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非人等地狱畜生饿鬼等类皆见我身』无量诸天大设供养华香幡盖伎乐之属三恶众生称南无佛即得解脱受人天身

「尔时魔众见佛示现如是神力皆生信心生信心已即说偈言

「『我今归依于如来  净身口意无上智
能示魔界八正道  施暗众生大光明
具足大力无能胜  等视一切如子想
其心平等如虚空  故我稽首大商主
烦恼不污修慈悲  获得吉祥示因果
能施众生真解脱  是故我今稽首礼
大慈大悲天中天  最胜无上之世尊
说一切法如水月  我今敬礼大幻师
众生遇重烦恼病  是故归依大医王
三恶众生贫七财  今当归依离诸漏
唯愿哀愍听我忏  于佛所生诸恶心
佛是众生慈父母  我今弃舍诸魔业
我能请召诸众生  为其發起菩提心
愿为我说无上道  具足何等得菩提
我今献奉妙香华  为众生故供养佛
亲近善友善思惟  至心听受如法住

「尔时五百婇女及魔眷属以妙香华幡盖伎乐供养于我此供养具遍至无量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一时供养无量诸佛一切魔众悉皆睹见一切诸佛形色修短方圆之相等无有异唯师子座世界树林所居舍宅差別不同魔众见已各心欢喜坐于佛边至心听法听受法己还波旬所启白魔言『我等往至彼瞿昙所尽其神力乃至不能令一毛动大王当知我今已属瞿昙沙门』尔时波旬心恶生嗔即作是念『我当云何杀彼释子除灭此怨』尔时波旬及其眷属心生忧恼入于苦宅

大方等大集经宝幢分中往古品第二

「尔时魔众复还我所而白我言『世尊我欲大乘念于大乘欲具神通大慈大悲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不近恶友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四法不近恶友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四一者若有菩萨不贪诸法不舍诸法不受诸法不觉诸法亦无有我及以我所想行于布施不求果报不生贪著不舍不取亦无觉知我我所想乃至般若亦复如是二者若有菩萨不见众生寿命士夫亦复不舍于众生界不贪不取亦无觉知我我所想三者若有菩萨不见色声香味触法不舍色声香味触法不舍不取亦无觉知我我所想四者若有菩萨能深观察如是等法于佛正智不生觉观何以故断一切行断一切智名为佛智无有无乘无声无想无字无有无量无生无出无灭无想无碍无障无见寂静无我无命无名无明无暗无处无界无根无翅无有思惟无食无贪无净无垢无尘无节无边无数无行无受无业无宅无取无作无可显示无念念灭即是佛智犹如虚空如空无觉不可宣说无有染著无有觉知善男子菩萨具足如是等法不亲恶友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若有能求如是智慧当知是人能观二法所谓眼色乃至意法复有二法生死涅槃复有二法一生二有复有二法一常二断复有二法众生寿命复有二法一此二彼复有二法一内二外诸善男子若有欲求如是佛智离是二法观异法者当知是人则不能得善男子譬如有人求火取求水取火求食取石求华取铁求香取求衣取木求于涂香而取虚空求佛智者若离是二更观异法亦复如是』」

是时宝坊大会之中有一菩萨名曰地意闻是语已白佛言「世尊不可说义可觉知不若不可觉云何得名一切智耶

「善男子不可说智即一切智善男子我今问汝随汝意于意云何我得如来一切智时有所得不

地意菩萨即便思惟「我若说有即是常见如其说无即是断见我等当远离如是二边说于中道」思惟是已白佛言「世尊如是义者亦有亦无世尊若不出灭无数无量非明非暗即是佛智

电意菩萨言「世尊若无去来即是佛智

善见菩萨言「世尊无得无离无证无修即是佛智

无尽意菩萨言「世尊若法不为三世所摄不堕三界非是三结三智三乘阴入界等无有增减即是佛智

金刚意菩萨言「世尊若不分別凡法圣法学无学法声闻缘觉及以佛法即是佛智

坚意菩萨言「世尊如法无转即是佛智

宝手菩萨言「世尊若观诸法生坏之观已通达知无得失即是佛智

善觉意菩萨言「世尊三界众生从意观意亦不觉意即是佛智

分別怨亲菩萨言「世尊若有人能不乐烦恼不厌烦恼爱不嗔不舍不求不施不念即是佛智

莲华子菩萨言「世尊不乐罪福得深法忍不觉不知我及我所若不觉知我我所者即是佛智

月光童子菩萨言「世尊若能观察一切诸法犹如水月亦不见法有增有减即是佛智

无边意童子菩萨言「世尊若于诸法不见明暗于一切心不见生灭即是佛智

弥勒菩萨言「世尊若能观察四种梵行及不善行平等无二即是佛智

无尽意菩萨言「世尊若观三世六波罗蜜二相无差即是佛智

文殊师利童子菩萨言「世尊若于诸法心无贪嗔亦观诸法甚深境界亦不了知非不了知亦不观法有增有减不观智慧及以无明即是佛智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曰乐欲语文殊师利言「善男子如来世尊以何因缘说如是等甚深之义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为令众生远离邪见得正见故得正见已不生染著无有悭悋不近恶友正命自活不著三结怜愍众生不著三宝不诳一切于诸众生不舍不著不著财物不著三众生怖畏能为救护能坏恶道开示正路不著忍辱离一切想灭一切垢除一切暗不求果报善男子以是因缘求一切智得是智已声字句不生觉观佛语邪语佛行余行佛法余法阴界诸入功德庄严智慧庄严十波罗蜜三解脱门业之与果世智佛智于如是法不生分別是故如来说如是等甚深之义

乐欲菩萨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实如所言甚深义者即是佛智何以故无所觉故若无所觉故不可说不可说者即是佛智若有能知是不可说当知是人即得佛智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分別宣说佛智何以故不著诸法不生不灭即是佛智善男子不著诸法即不出边不破坏边无明涅槃真无出边虚空涅槃一切诸法一切众生不可说边是虚空边无罣碍边无有物边无有阴边三行空边法阴业阴果非果阴聚阴无物无物边虚空一切诸法不可说边菩萨摩诃萨若能具足如是等边即得佛智

说是佛智不可说时一切魔众得无生法忍舍于麁身获得细身随心意身法化之身复有二万八千众生于诸法中得无生忍九万二千菩萨得无量陀罗尼

一切众魔以妙香伎乐供养诵如来作如是言「世尊善知识者即是一切善法根本我今遇佛善知识故得大利益

告善男子「汝当至心观于诸业」尔时世尊即为众会说过去业

「善男子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劫名电持时世众生寿命满足六万八千世界名曰妙香光明是中有佛号香功德如来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尔时彼世具足五滓有转轮王名曰华目王四天下与诸眷属大臣人民至于佛所以妙香华幡盖伎乐供养于佛及比丘僧敬意礼拜右绕三匝以偈赞佛

「『佛为人天所赞叹  远离诸恶乐寂静
具足七财破贫穷  云何令众得深智
修集三种解脱门  已得离生老病死
能度三恶道众生  云何令众过魔业

「佛言『大王具足三法得甚深智何等为三一者至心缘念一切众生二者修集大悲破众生苦三者见一切法无有众生寿命士夫不生分別又有三法能过魔业一者于诸众生不生恶心二者修行施时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三者观一切法平等无二犹如虚空不生不灭无行无物无有相貌不可宣说菩萨具足如是等法得甚深智能过魔业

「尔时圣王有一夫人名曰善见与八万四千诸婇女俱共供养佛既供养已即说偈言

「『大千世界无胜者  常乐寂静修子想
善行远离诸尘垢  云何令我离女身
已得远离一切怨  真实见生老病死
唯愿为我演说道  令我具足男子身
离诸有得无上  能施欢喜增善法
具足十力四无畏  云何令我离女身
摧灭四魔修四梵  实语具足巧方便
三十二相八十好  云何令我离女身

「佛言『善女人有巧方便得离女身能坏女业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复受女人之身除其誓愿巧方便者所谓宝幢陀罗尼门若有能修是陀罗尼得离女身净身口意远离三障若有闻是陀罗尼名即离女身受男子身得具足身微妙智慧净身口意乐于善行具足多闻远离恶业及受苦报能灭五逆无间重罪何以故如是宝幢陀罗尼者即是过去无量诸佛之所演说为破恶业增长善法故十方现在无量诸佛亦共说之为破恶业增善法故未来之世十方诸佛亦共说之为破恶业增善法故我今现在亦复宣说如是宝幢陀罗尼门十方现在无量诸佛悉共赞叹是陀罗尼

「『善女人若刹利王所领国土若有如是陀罗尼名赞叹受持读诵书写其王则为十方现在诸佛世尊护念赞叹乃至阿迦尼咤诸天亦复护念而赞叹之是王行住坐卧之处亦有无量天龙夜叉悉共护念令其国土和安无诤无有疫病兵革不起无恶风雨不寒不热谷米丰熟诸恶鬼神及恶禽兽悉怀喜心不生恶想随是经典所住国土其土若有恶星不祥恶想恶病皆悉除灭若刹利王兴兵攻伐专念是经能伏强敌令已得胜二王俱念则二兵和同不相侵害若有国土城邑村落人若畜生有疫病者当写是持安著幢头其土不祥疾疫悉皆除灭若有法师持戒精进月十五日净自洗浴以妙香华供养三宝升师子座赞陀罗尼是人能护所住国土所有恶相寻即消灭亦能调伏教化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女人若有人能读诵此经乃至一偈如是之人终不复更受女人身亦得不退菩提之心

「尔时香功德佛说是陀罗尼已足指按地即时大地六种震动乃至十方亦复如是其中所有天夜叉以佛如来功德力故心生欢喜亦见亦闻说陀罗尼尔时如来说宝幢陀罗尼曰

「『阇落翅 阇落翅目翅阇隷 阇罗阇怜泥阇罗跋赖帝 阇醯隷波罗 富娄沙 三摩奢阿摩弥沈 摩弥摩诃弥阇摩弥 婆罗弥婆婆毘 婆婆毘 婆婆毘 婆阇毘 婆罗诃 婆隷蓰 阇诃弥 婆罗诃 婆隷蓰 阿罗阇醯 阇鬪目呿 婆沛罗 婆沛罗 私陀 跋赖坻 檀帝隷 檀帝罗 檀帝隷 修隷毘诃伽 旃陀毘 诃伽旃陀毘诃伽斫啾 树提沙毘呵伽 萨婆叉裔帝多凡 修罗毘诃迦 阇罗阇罗迦奢弥隶呵 奢弥隷呵 奢弥隷呵 奢弥隷呵 奢弥隷呵 奢弥隷呵 毘婆车陀羯摩 豆宁 豆宁 豆宁 温摩 渥毘婆车提 阇那吃栗多 阿讷婆陀隷 奴鸯崛隷 多崛隷 毘婆崛隷 究罗呵 因陀婆隷 婆诃那毘婆车陀羯婆 遮婆坻 遮婆坻 遮婆坻 呵暮阿陀舍尼 婆隷跋坻 婆师久摩羯 摩树坻 羯阇醯阇醯树坻腻迦毘罗娑毘罗娑毘罗娑毘罗娑 毘赖阇 毘赖阇 劫婆摩诃劫婆醯 利嘻隷嘻隷阿 那婆坻那婆坻昙摩檀那阇那阿婆罗弥隷𫄟阿罗军陀罗 波食毘婆坻那 帝隷婆凡羯摩叉裔婆罗咄颇婆 富娄沙多凡阿三摩 三摩三摩 毘坻 若多陀 阿竭陀莎诃』

「尔时世尊即为大众说陀罗尼五百婇女闻已即得男子之身复有无量人天诸女亦受男子身及得不退菩提之心永断一切决定女业

「善男子尔时夫人闻是持已所将八万四千女人亦转女身得男子身复有无量人天妇女亦转女身得男子身尔时圣王以四天下委付千子与无量人出家修道

「尔时复有无量诸天各作是念『转轮圣王以何因缘舍国出家』复相谓言『此界如来演说妙法以法力故女转为男有人出家能施袈裟为诸白衣说人天乐坏三恶苦灭一切有摧诸魔业令魔受苦魔既受苦不乐听法大幻师者谓香功德沙门是也』复有说言『当知沙门即是魔也何以故能转女身得男子身

「时有大臣名曰善行作如是言『我诸妇女悉为男子汝等无量妻妾诸女亦舍本形受男子身剃除须发被著袈裟咸皆归向属彼沙门唯我一己独住不往我等当舍是国土去永不见闻是大恶人』尔时诸人闻是语已唱言『善哉我今若欲不见不闻远离恶沙门者当入深山

「尔时诸人既入山已舍家修集婆罗门法作如是言『无有解脱无善恶果此世今有一沙门出宣说断见说于魔业欺诳众生是大幻师若人往见听其所说亲近礼拜供养恭敬心即狂乱无所晓知剔除须发被著袈裟舍家所有受乞食制住于塚间受一食法于生死中生厌离想不乐受于五欲之乐及诸香华璎珞伎乐不乐宣说世间之事具足如是诸不善法斯断见行于魔业是诸众生之大怨仇教化无量无边众生令生断见若不见闻得大利益

「时华目比丘闻无量人生大邪见即作是念『我若不能调伏如是邪见众生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华目比丘即便往请香功德佛与无量比丘僧周遍国土城邑聚落处处说法所谓远离恶法进善法或说大乘或缘觉乘及声闻乘或沙门果或比丘戒或优婆塞戒或说三归或复演说转女身法或说宝幢陀罗尼门或说十善说是法时破除无量众生疑网生于善心發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令无量众生来至佛所唯除一人善行大臣向彼华目發恶誓愿『汝若未来成无上道我当于汝成佛国土而作恶魔诣菩提树作大恐怖若成佛已当坏汝法若我于汝生信心者汝便当与我受记莂

「诸善男子尔时比丘即我身是夫人善见即弥勒是善行大臣魔波旬是波旬汝于尔时發是誓愿『若于我所生信心者当与受记』是故我今称汝本愿与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波旬汝于往昔香功德所礼拜供养以是善根我今与汝授菩提记」说是法时五百婇女得男子身无量众生三乘法而得调伏

大方等大集经宝幢分中魔调伏品第三

尔时世界百亿魔王悉来集聚至波旬所波旬语诸魔王言「诸善男子汝等知不有释种子出现于世作大幻术六年苦行趣菩提树我于尔时将领三万六千亿众至于彼所然我尽力乃至不能动金刚座尔时瞿昙于菩提树成就幻术以幻力故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使我眷属颠倒堕落如树拔根当尔之时释子成就无相幻术以幻力故十方智人悉皆归属推求瞿昙所度众生心相所在莫知其处若有人能至心归依尽力不能动其一毛不可诳惑不可怖畏我今婇女五百之众及诸眷属悉复归向而我不能遮止动转汝等今者福德弘大多有幻力若能有心见助佐者然后我能坏彼释子断绝其命亦能摧破诸归依者灭沙门法增长魔业我当受无上乐

尔时有魔名曰亲近即作是言「彼释子者悉已成就无量功德功德庄严智慧庄严不住诸有悉能调伏一切众生能坏种种众苦烦恼身净心净汝等不能起恶加害

波旬言「我诸眷属为彼释子之所诳惑汝等若不作方便者如是世界不久当空

复有魔言「如来不住一切诸有心净身净远离一切诸恶烦恼于三界中而得解脱一切有为不能系缚是故名为无上寂静如是寂静谁能毁害

波旬言「若欲界中所有众生贪著五欲归释子者是人则能破坏四魔是等恶人若不治者汝等云何能治欲界

复有魔言「彼释子者如幻如不可宣说无有处所无诸障碍如是之人云何可害

波旬言「释子于此欲界之中受食供养诳惑众生我当云何而不治耶

复有魔言「我今所有神通之力我眷属神通之力不及释子神通之力十六分中一我当云何而能加害

波旬言「若彼瞿昙入城乞食我当方便令其终日不得一粒当放大石骂辱使嗔我唯一己犹望能办况于汝等多诸眷属

复有魔言「设使造作如是等事加彼释子不能令彼生嗔喜心若不嗔喜云何可害

波旬言「彼释子者有大智慧以智力故嗔处不嗔喜处不喜修集大慈大悲之心于诸众生平等无二是故于我不生嗔喜

复有魔言「若为三界所系缚者我则能害彼释子者不为三界之所系缚我何能害

波旬复言「汝等若能随我计者害彼不难汝等悉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像至诸国土城邑聚落向诸国王大臣长者作如是言『我等已属沙门瞿昙沙门瞿昙实非沙门空言沙门非婆罗门虚自称言是婆罗门实非持戒现持戒相真实破戒不异凡夫汝等若信善哉善哉如其不信七日之后当雨大石猛火利刀』作是言已便当于空而降雨之若作如是种种方便瞿昙眷属将坏不久」时诸魔王咸言「善哉

尔时诸魔各自庄严庄严毕已趣向鸯伽摩伽陀国尔时波旬所有一切弊恶眷属悉庄严已趣向雪山

时雪山中有一仙人名曰光味眷属五百悉具五通波旬到已头面礼敬作如是言「沙门瞿昙悉坏一切异见外道处在大众宣说是言『一切众生中实无沙门及婆罗门』大德若能与我俱至摩伽陀国我则能坏沙门瞿昙沙门瞿昙殊不能与大德论议捔试神力沙门瞿昙若摧灭已一切众生悉当恭敬供养于汝」尔时波旬作是语已还来向于无量魔众广说上事

时有一魔复作是言「瞿昙沙门入王舍城乞食之时我当于其中路而作师子虎狼罗刹恶鬼等像令彼见已生怖畏心既生怖畏不能论议现神通力

复有魔言「我当于彼虚空之中降雨大石坏破瞿昙

复有魔言「我当诈作瞿昙弟子既为弟子当得亲近得亲近已当断其命

复有魔言「我当现作长者之像设食请之彼若受请我当害之

复有魔言「我当现作婬女之像至诸王所云彼瞿昙与我交通

复有魔言「我当至彼瞿昙沙门现坏其身而为七分汝等当言『如此尸者瞿昙所杀』」

复有魔言「我当于彼虚空之中大声唱言沙门瞿昙是大恶人若有男女供养之者命终当生阿鼻地狱

尔时世尊知魔心已变此三千大千世界悉为金刚以遮石雨火雨刀雨悉令众生眼不睹见如是魔业

尔时世尊四大弟子入王舍城次第乞食时舍利弗从东门入中路值遇五百魔子执持刀杖语舍利弗「汝若歌舞善哉善哉如其不者当断汝命

舍利弗言「善哉童子我今当歌汝等当舞

诸魔子言「善哉大德

时舍利弗即说偈言

「我今不求阴界入  无量世中诳惑故
若有求于如是法  是人终不得解脱

时舍利弗说是偈已复说陀罗尼句

婆呵(一) 婆呵罗(二) 婆罗婆呵啰(三) 摩利至嘙罗呵(四) 萨陀婆啰呵(五) 阿摩𭒂呵啰(六) 莎呵(七)

时舍利弗说是陀罗尼已五百魔子心得调伏得调伏已礼拜忏悔即作是言「大德我今当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归依三宝舍离一切魔之恶业

尔时大德大目犍连从南门入中路亦值五百魔子手执刀杖语目连言「汝若歌舞善哉善哉如其不者当断汝命

目连答言「善哉童子我今当歌汝等当舞

诸魔子言「善哉大德

尔时目连即说偈言

「我今不求阴界入  无量世中诳惑故
若有求于如是法  是人终不得解脱

时目犍连说是偈已复说此陀罗尼句

「阿𭒂(一) 阿𭒂(二) 摩啰拏(三) 啰阇(四) 阇呵奢(五) 摩咃(六) 奢摩咃(七) 奢摩咃(八) 伽伽那𭒂(九) 莎呵(十)

时目犍连说是陀罗尼已五百魔子心得调伏得调伏已礼拜忏悔即作是言「大德我今当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归依三宝舍离一切恶魔事业

尔时弥多罗尼子从西门入中路亦值五百魔子执持刀杖语富楼那「汝若歌舞善哉善哉如其不者当断汝命

富楼那言「善哉童子我今当歌汝等当舞

诸魔子言「善哉大德

富楼那即说偈言

「我今不求阴入界  无量世中诳惑故
若有求于如是法  是人终不得解脱

时富楼那说是偈已复说此陀罗尼句

「呿竭𭒂(一) 呿竭𭒂(二) 呿竭𭒂(三) 茂遮泞(四) 茂遮泞(五) 阿跋多尼(六) 比跋多尼(七) 莎呵(八)

时富楼那说是陀罗尼已五百魔子心得调伏得调伏已礼拜忏悔即作是言「大德我今当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归依三宝舍离一切恶魔事业

时须菩提从北门入中路亦值五百魔子执持刀杖语须菩提「大德汝若歌舞善哉善哉如其不者当断汝命

须菩提言「善哉童子我今当歌汝等当舞

诸魔子言「善哉大德

须菩提即说偈言

「我今不求阴入界  无量世中诳惑故
若有求于如是法  是人终不得解脱

时须菩提说是偈已复说此陀罗尼句

「娑茂(一) 比茂(二) 茂利蛇阇醯(三) 思(四) 思隷(五) 思隶(六) 婆思隶(七) 婆思隶(八) 𭒂思隷(九) 复多拘置思隷(十) 莎呵(十一)

时须菩提说是陀罗尼已五百魔子心得调伏得调伏已礼拜忏悔即作是言「大德我今当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归依三宝舍离一切恶魔事业

尔时世尊神通力故令王舍城所有众生一切皆见百由旬地城四门中各各皆有一大弟子其城中出一大莲花纵广满足二十五丈琉璃为茎黄金为叶金刚为须有无量叶光明远照众生皆见高出三丈四天王处乃至阿迦腻咤天处亦如是见高出三丈

时莲华中说如是偈诸天世人随处皆闻

「此世界中一佛出  悉能摧伏一切魔
能转无上妙法轮  调伏此间诸众生
二足中尊能成就  忧婆提舍拘律陀
能破二种烦恼根  佛欲来此调众生
了知三世如掌果  具足三戒所说净
远离三垢愍一切  佛欲来此调众生
足如意无所畏  调伏四众说四果
常乐说法真实义  圣师子王为我来
具足五力及五根  成就功德无碍智
无上世尊为众生  修悲拔出三恶众
调伏六根得上信  远离六入修六念
具足六通真实语  世尊欲来调众生
一切众生烦恼缚  处暗不知解脱道
常行魔路不知实  贪著颠倒失智慧
不知此彼及生死  贪五欲故远离禅
是故不能得解脱  不能修道报昔善
众生不知生老死  是故不修三解脱
远离一切施戒慧  是故不出三恶道
众生若离五欲乐  亲近如来听正法
至心受持一偈义  是人解脱如先佛

又复偈音闻于色界十六住处

「若有修集清净法  远离诤讼修禅定
至心专念诸解脱  无有散乱坏烦恼
获得十三忍辱法  远离恶触及乱心
出过一切生老死  修四无量诸禅定
永断常见及断见  过三恶道得正定
深观无常无我乐  获随法忍如先佛
若欲舍乐如涕唾  观一切空行无异
净于法界及菩提  于法无碍如虚空
能坏四魔灭烦恼  修集正道诸方便
不畏邪见如师子  当亲如来则获之

出如是等偈音声时无量众生趣莲华所尔时波旬耳闻是偈又见王舍城中莲华无量众生悉坐其下次第乃至阿迦腻咤亦复如是受大苦恼告诸魔言「谛听谛听瞿昙沙门作大幻术汝等不能造作魔业不久当失所居之处汝等当雨刀猛火

时有一魔语波旬言「瞿昙沙门悉已成就无量功德具二庄严所谓功德智慧彼神力故令我狂乱不能造作魔之事业我今于彼实怀恐惧

复有一魔语波旬言「汝今愚痴行于邪道无心之人若见瞿昙尚生信敬况有心者汝今若欲得大利益应当至心归依宗敬

复有一魔语波旬言「波旬汝今云何常乐恶行造作恶业汝当远离恶魔之业汝今不见如来世尊趣王舍城欲施众生甘露味耶汝来当共归依瞿昙

尔时无量魔众乘空而下至王舍城或作王像或转轮王像成就七宝或复示作自在天像或作沙门梵志或作四天王像日月等像帝释梵像或有坐立及以礼拜而赞叹者或有周遍绕王舍或有示现上其城上或有青色白衣白璎珞白幡白盖或有黄色赤衣赤璎赤幡赤盖或有白色种种色衣种种璎珞黄幡黄盖或有赤色青衣青璎青幡青盖或七宝色七宝衣服七宝璎珞七宝幡盖或琉璃色颇梨色种种色衣种种璎珞种种幡盖或有向佛散种种华烧香礼拜或有歌颂赞叹起舞

波旬见已举声啼哭即作是念「我今丧失所有福报一切魔众悉皆归属瞿昙沙门

尔时波旬语梵天言「我虽失福无有伴党犹故能坏瞿昙沙门我今当示最后势力我今能拔如是莲华」尔时波旬即趣莲华虽复目睹捉不能得如世人言「我能捉电」电虽可见而不能捉莲华亦尔魔虽得见而不能捉是时波旬心生懊恼「如是莲华捉之尚难云何可拔」复作是念「我今当出无量恶声令诸四众闻已怖畏当舍瞿昙迸散而去」波旬尔时即出大声一切四众都无闻者唯魔自闻闻已复生大怖畏心

尔时波旬怖畏战栗两手拍地而不能著犹如拍空复欲取杖以打四众亦不能见倍生怖畏举身战栗犹如猛风吹动树叶复作是念「我今永失一切功德一切神力不如速还本所住处若不还者必死不疑于是欲去莫知道径」复作是念「我今住此瞿昙沙门多将眷属今至不久如其到者必见屠戮我今正欲沈身此地复恐此界众生见之」是时波旬不能上下四方遁走即见己身被五系缚见已涕泣愁忧苦恼

时有一魔名曰圣道作转轮王像向彼波旬而说偈言

「汝以何缘出恶声  啼哭愁忧受苦恼
如来今将趣莲华  能坏众生种种苦
汝等若欲受安乐  当至心依无上尊
汝若不乐五系缚  应受我语归世尊

尔时波旬闻是偈已即作是念为我得脱当诈归依非实心也」即向如来所住方面合掌说偈

「我今归依世中尊  能坏众生诸苦恼
亦复忏悔一切恶  于佛眷属更不造

时魔波旬说是偈时于五系缚寻时解脱得解脱已欲趣己界复还被缚第二第三乃至第七尔时波旬既不得去至心听法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九

阇路翅(一) 阇路迦慕翅(二) 阇梨(三) 阇罗阇梨尼(四) 阇罗𭒂赖坻(五) 阇唏隷(六) 𭒂啰富楼沙勒叉拏(七) 娑摩留呵蛇(八) 阿摩咩(九) 𭒂摩咩(十) 𭒂𭒂(十一) 摩呵咩(十二) 阇摩屣(十三) 阇呵咩(十四) 呿𭒂啰咩(十五) 𭒂啰鞞(十六) 𭒂𭒂(十七) 𭒂呵脾(十八) 登伽脾(十九) 𭒂阇脾(廿) 𭒂呵啰𭒂离屣(廿一) 阇呵咩(廿二) 呿𭒂啰脾(廿三) 阿罗阇唏梨(廿四) 禅𧰃梨(廿五) 禅𧰃罗茂𭇔(廿六) 𭒂呵啰(廿七) 𭒂呵啰(廿八) 𭒂呵啰(廿九) 婆呵啰思陀婆啰极(卅) 弹帝罗(卅一) 弹帝罗(卅二) 修利蛇比呵呿(卅三) 旃陀罗比呵呿(卅四) 斫啾树帝沙比呵呿(卅五) 萨𭒂叉蛇唎埵(卅六) 修啰比呵呿(卅七) 阇呿伽(卅八) 阇呿伽(卅九) 阇呿伽(四十) 修呿伽(四十一) 比呵摩(四十二) 阿勿呵(四十三) 阿勿呵(四十四) 阿勿呵呵(四十五) 阿勿呵(四十六) 阿勿呿(四十七) 阿勿呿(四十八) 阿勿呿(四十九) 阿勿呿(五十) 阿勿呿(五十一) 勿呿(五十二) 勿呿勿呿(五十三) 鞞𭒂车陀羯摩(五十四) 𧰃泞(五十五) 𧰃泞(五十六) 𧰃泞(五十七) 𧰃泞(五十八) 郁陀鞞𭒂车陀(五十九) 蘘那吃多(六十) 阿(六十一) 鸯究隷(六十二) 朋究隷(六十三) 比遮究隷(六十四) 究罗呵(六十五) 因陀罗波利𭒂𭒂(六十六) 鞞𭒂车陀竭婆(六十七) 遮𭒂赖坻(六十八) 遮婆赖坻(六十九) 遮𭒂赖坻(七十) 遮婆赖坻(七十一) 阿暮呵陀舍奴波利𧿡多(七十二) 𭒂沙呿摩(七十三) 羯摩树喻极(七十四) 呿伽阇唏(七十五) 阇呵树极(七十六) 腻呿(七十七) 毘啰娑(七十八) 毘啰娑(七十九) 毘啰娑(八十) 毘啰娑(八十一) 毘啰娑(八十二) 毘啰娑(八十三) 𭒂阇摩伽啰摩吃波(八十四) 摩诃吃波(八十五) 唏隷(八十六) 唏利隷(八十七) 阿拏𭒂赖坻(八十八) 娑摩蛇腻𭇔(八十九) 陀摩(九十) 陀那(九十一) 阿波啰勿𥿞(九十二) 呵罗军荼罗婆呿(九十三) 比𧿡多蛇(九十四) 唎婆畔羯摩叉蛇(九十五) 波啰𧰃婆𭒂富留沙埵(九十六) 阿娑摩娑摩蛇(九十七) 比提蘘(九十八) 多咃伽多(九十九) 莎呵(百)


校注

(北凉译)十字【大】〔-〕【圣】 译【大】于姑臧译【宋】【元】 第九【大】初【宋】【元】【明】【宫】【圣】 忧【大】*优【宋】【元】【明】【宫】【圣】* 若【大】若有一【元】【明】若一【圣】 来【大】所【元】【明】【圣】 而【大】〔-〕【圣】 大【大】火【宫】 百【大】五百【宋】【元】【明】【宫】 见【大】现【圣】 诸【大】二【宋】【明】【宫】一【元】 唯【大】惟【明】 集【大】*习【宋】*【元】*【明】* 术【大】便【宋】【明】【宫】 速【大】远【宫】 忧【大】苦【圣】 无【大】不【圣】 生【大】会【宋】【明】 揵【大】乾【宋】【元】【明】【宫】 心定【大】之心【元】【明】【圣】 解【大】脱【宋】【元】【明】 延【大】旬【圣】 振【大】震【宋】【元】【明】【圣】 令【大】以【元】【明】 林【大】竹林【元】【明】【圣】 修【大】修【宋】【元】【明】 大方等大集经【大】〔-〕【明】梵语断片Hoernle, Manuskript-Remains, p. 100. 欲【大】复【明】 般若【大】涅槃【宋】【元】【明】【宫】 节【大】污【圣】 受【大】爱【宋】【元】【明】【宫】 众【大】一众【元】【明】【圣】 寿【大】二寿【元】【明】【圣】 水【大】*冰【宋】【元】【明】【宫】*【圣】 尸【大】臭【圣】 答【大】答善男子【元】【明】(CBETA 按原书校注「善」字为残字此处已依本部前后文及中华本校勘记补「善」字(T13n0397_p0131c25, C010n0060_p0254b02)) 以【大】法【宫】 相【大】想【圣】 爱【大】及【宫】 界【大】戒【圣】 声【大】声闻【宋】【元】【明】【宫】【圣】 (虚空涅槃说边是)十七字【大】〔-〕【宫】 法阴【大】法除【宫】 边【大】〔-〕【宫】 诵【大】颂【宋】【元】【明】 告【大】言【宋】【元】【明】 众【CB】【丽-CB】【圣】诸【大】 有【大】道【元】【明】【圣】 四梵【大】梵行【圣】 喜【大】善【宋】【元】【明】 想【大】相【宋】【元】【明】【宫】 持安著幢头【大】经止【圣】经安著幢头【元】【明】 悉皆【大】皆悉【宋】【元】【明】【圣】痛皆【宫】 说【大】说是【圣】 尼【大】尼呪【圣】 (南无婆伽婆帝树帝三藐伽陀婆娑失利头多陀伽多也那摩舍迦牟那头多他伽多也哆陀伽多也多陀也他)四十三字+阇【宋】【元】【明】【宫】此陀罗尼相违甚难对挍故別于卷末出【圣】 斫【大】折【宋】【元】【明】【宫】 阇【大】加阇【宋】【元】【明】 奢【大】*𮑂【宫】* 渥【大】注【宫】 讷【大】呐【宋】【元】【明】【宫】 婆【大】娑【宋】【元】【明】【宫】 那婆坻【大】〔-〕【宋】【元】【明】【宫】 𫄟【大】绝【宫】 罗【大】〔-〕【宋】【元】【明】【宫】 诃【大】呵【宋】【元】【明】【宫】 出【大】舍【宋】【元】【明】【宫】 乐【大】能【圣】 恶【大】如是恶【宋】【元】【明】 剔【大】剃【元】【明】【圣】 斯【大】断【宋】【元】【明】 进【大】集【圣】 受【大】*授【圣】* 所【大】佛所【圣】 三【大】二【宫】 卷第十九终【宋】【元】【明】【宫】 大方等大集经【大】〔-〕【宋】【明】卷第二十首【宋】【元】【明】【宫】 集聚【大】聚集【元】【明】【圣】 语【大】即语【元】【明】【圣】 助佐【大】佐助【宋】【元】【明】【宫】 时【大】乃【元】【明】 身【大】人【宋】【元】【明】【宫】【圣】 炎【大】焰【元】燄【明】 我【大】其【明】 使【大】大【宫】【圣】 空【大】虚【圣】 生【大】〔-〕【宋】【元】【明】【宫】 捔【大】较【宋】【宫】 破【大】彼【元】【明】 值【大】复【宋】【宫】 婆【大】*𭒂【圣】* 罗【大】*啰【圣】* 至【大】主【宫】 陀婆【大】𡖐嘙【宋】【明】【圣】𡖟婆【宫】 呵啰【大】啰呵【圣】 依【大】伏【宋】【宫】 犍【大】揵【宋】【圣】 答【大】〔-〕【宋】【元】【明】 界入【大】入界【明】 犍【大】揵【宋】【明】 𭒂【大】*嘙【宋】【元】【明】【宫】* 犍【大】乾【宋】 汝【CB】【丽-CB】【宫】如【大】 提【大】*哫【圣】* 睼【大】㖷【圣】 隷【大】*【圣】* 𭒂【大】𭒂【宋】【元】【明】【宫】阿嘙【圣】 琉【大】*瑠【明】* 忧【大】优【宋】【明】 足【大】四【宋】【元】【明】 涕【大】洟【元】【明】 尚【大】当【宋】【元】【明】【宫】 乾【大】乾像【宋】【元】【明】【宫】 城【大】城彦【圣】 黄【大】青【宫】 七宝衣服【大】〔-〕【宋】【宫】 颇梨【大】𭹳【宋】【明】 涕【大】啼【元】【明】【圣】 为我【大】我为【宋】【元】【明】【宫】 时【大】得【宋】【元】【明】 (大译)三十字【大】〔-〕【宋】【元】【明】【宫】不分卷【宋】【元】【明】【宫】 十九【大】二十【圣】 (大译)三十字【大】〔-〕【宋】【元】【明】【宫】不分卷【宋】【元】【明】【宫】此呪【圣】(p133(09參照))
[A1] 婇【CB】【丽-CB】闻【大】(cf. K07n0056_p0190c18)
[A2] 众【CB】【丽-CB】聚【大】(cf. K07n0056_p0191a22)
[A3] 即【CB】【丽-CB】则【大】(cf. K07n0056_p0199c17)
[A4] 㝹【CB】【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方等大集经(卷19)
关闭
大方等大集经(卷19)
关闭
大方等大集经(卷19)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