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与证法的仰信

现在就「佛法是什么」说到我们所一定要信仰的佛法有二大类一是教法——教这由释尊用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一切经典制度说明宇宙人生真相的以及生人生天成佛等一切教说一是证法——宗此为释尊指示吾人發心修学如何修戒修定等实践过程以达解脱或成佛的目标前者是属于理解方面的后者是属于行践方面的这二者有著相互关涉不可分离的关系

先就教法说不但释尊用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经律论称为教法即古今大德祖师们的著作以及语言的开示教诫也称之为教法的一切教法的根源是由释尊的如实证觉而来非由研究假说推论得来因此释尊的证觉成为一切佛法的根本今天世界上有多少国家人民信佛学佛以及我们知道他方世界有许多佛菩萨的名号无一不是由于释尊的宣说而有这是我们首须承认的一个基本观点释尊未出世前世界上是无佛法的虽然他方世界有佛法然与我们毕竟无大关系我们这个世界上之有佛法实从释尊的证觉始起释尊证觉以后此世界就有了佛法但那时还无教说等释尊将自己怎样觉悟的内容说出之后演布成文字的教说建立清净的僧团而成为佛教释尊的说法应顺众生的根性机宜对于智慧(根性)较高的人便说深一点的法门智慧较低的人即说浅近的法门释尊的说教同时依据于证觉的真实法所以成了恒顺众生契理契机的佛法我们对于释尊的教说应有二点根本认识「法界等流」法界即诸法实相释尊体证的诸法实相本是远离名言不能假借言说说明的但释尊不说世界即无佛法所以释尊祇得以言说相似相近的把它说出来成为与法界平等流类的佛法这比如福藏塔任你用如何的方法去说明比喻但都不能将塔的真相表露出来可是人们从这些语言的说明中到底也能依稀知道了塔的形像佛法也是如此释尊假借语文的说明来显示诸法实相的理体这语文的显示虽并不就是实相的本身但众生可从这语文的显示中去领会它「大悲等流」释尊体证诸法实相解脱生死苦轮这实相的妙法释尊虽然了知而无边的众生仍然沈迷在生死烦恼的深渊中故释尊为了悲悯众生以悲愿力發动智慧而将自己证悟的法门宣示出来因此释尊的说法不是为了生活也不是为了争胜求荣自大纯系从悲心的激發利益众生而说出的大悲等流法

佛法出现之后传布中国日本等地为了适应时代与众生关系而产生各宗各派这情形不但在中国日本如此即在印度本土也形成了许多宗派说到古代的各宗各派这些宗派的起源是有它的特殊来历的决不是因智者讲《法华经》而就成为天台一派也不因龙树读《般若经》而成为性空的一派太虚大师曾说各宗各派的成立皆由古代祖师依其修行经验为主适应当时当地的众生机宜而成立的对于这一观念必须先要认识清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不一定指禅宗凡是修禅修观的都是天台智者的教学所引证的经教有许多是属于偽经的但无碍于天台的独立成宗这因为智者并非是专门研究经教的他每日要随著大家做许多出家人的事务白日看经听讲或为众宣讲夜晚修禅他能依禅观的体验去印证经教贯摄经教将自己所体悟的经验说出来契应众生的根机故成立宗派贤首宗的初祖杜顺也是著重修持的其后的华严的五教便是从他的五种止观中开展出来达磨与慧能他们以禅成宗是更不消说了所以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观其实不仅中国佛教如此即印度的宗派也是如此的如小乘论师的「阿毘达磨」(有部偏重此而成宗)义译为现法对法也是一种内心的修习体验现法的「现」字便是面对面的直观龙树的「中观」就是中道的观察弥勒无著的瑜伽行地是瑜伽行——禅观的所依这说明了一切佛法是本源于释尊的证觉而有印度中国等大小乘各宗的祖师都是依此方法去修学体验再将自己证悟的经验说出来而成为各宗各派的修学佛法应先了解佛法不是从假设推论想像中来而是有自觉的体验为依据的不过佛所悟证的境界为最极圆满的而历代菩萨祖师们所体悟的境界就不免有浅深偏圆的不同大家不管研究何宗何派对于经律论及古德祖师的著作皆应本此观念去理解才能以良好正确的态度尊重一切圣典而去比较分別抉择了解它

再就证法说证法即修证对佛法作实际的參究与体证如专在文教研究方面著力是不能深切了知的先从修学者成就的功德说信成就学佛修行最要紧的便是成就信心信心非一加一等于二的信而是深信不疑奋力以求之的如發心皈依三宝或發心趋向无上菩提于三宝功德大乘佛菩萨清净功德起深信心时内心即有一信心清净的境界如无此净信虽然说信但实未得到真正的信心生活佛经说信「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所以净信生起时内心立即清净能断一切疑惑真正得到此种净信的不但内心的一切烦恼忧郁立时开脱且能引發精进成就一切佛法的功德所以《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学佛是行一分得一分功德不要说了生脱死祇要真能得到真实的信心即已了不起没有得到信心的虽然觉得佛法好或精勤修习但始终得不到佛法的真利益真正有信心的人与未学佛前内心充满一切恐怖忧虑烦恼有很大的改变内心会充满喜悦的戒成就佛教的受戒不是学三五十天的规矩仪式即算了事的而是要对戒体有所得的每当有人發心去受戒大家总是恭喜他「得上品戒」其意即在此戒是无形相的又非青黄赤白得戒到底是得什么受戒的人先经一番忏悔信心清净比丘比丘尼经过三白羯磨内心一下引起重大的变化内心能發生抗拒罪恶的强大力量如杀生时当要杀时心裡会现起一种警诫力量制止不杀所以说戒如堡垒能够防非止恶受戒得戒便是要从容易为非作恶的旧人转而变成止恶行善的新人戒力强的不特平时如此即在梦中也能制止犯戒的定成就通常所谓坐禅祇是修习定的一种前方便并未真的成就正定真正得到定境的在自己身心上有一番新的经验有种种深细的定境种种的禅定功德不说最高的殊胜定境即是得到共世间的四禅也有明喜乐的定德对欲界的一切恶不善法因离欲而不起出定以后由于定力的资熏饮食睡眠都会减少身心轻安非常人可及慧成就慧即智慧有明了抉择的功能胜义慧(或称胜义禅)为悟证真理的妙行解脱自在的出世功德依此而成就浅些说一切善法的增长与恶法的不起也依慧力的简別通达才能以智化情精进不已所以慧又是强化信心清净戒律禅定的根本总之学佛法不管是念佛礼佛持戒布施修定修慧问题要从真实的学习中才有所得如果学而无所得不管修习什么仍然在佛法门外没有进入佛法的领域所以学佛虽有深浅及种种修习成就的不同只要真实去行都会有所得的有所受用的得到佛法利益的人一切言行举措会与平日两样表达了内心的真实功德

在学佛过程中所得的殊胜心境约有四种梦境梦是人人都有的但如梦中见佛见莲花见菩提树等这都是好的学佛有进益的现象曾经有人告诉我梦中逢到危险赶快念佛恶境即消灭了这是信心好念佛切的现象如信心差些有的纵然念佛恶境仍不离去(但梦中能见佛念佛总是好事)幻境凡是修行的不管是诵持经典或念佛忏悔静坐等如身心不调或渐次深入都有幻境现前如由于身心不调幻境见有恐怖等相如坐禅等心净不乱或彻见虚空明净大海汪洋日月莲华等相或见佛菩萨天人等相听到虚幻音声或佛菩萨为之开示说法嗅到异香等(不要以此等境界为奇基督徒中于祈祷时见上帝耶稣天使等也类似此境)这种见色闻声的幻境虽当前分明显现但不坚住也不能随自意而生起自己作不得主的这是幻境有良好的也有不好的境界不好的应该依法除遣良好的也切莫执著定境真得定境的有种种深细的定相定境成就的能随定心现前来去自如自己可以作得主如修弥勒观成就弥勒现前说法等证境胜义慧体现得法性寂平等不生灭的自证为最高究竟的智境更非言语所能拟议

佛法所说及修证所体验到的许多事实我们应有景仰的信心在修行过程中的种种境地不是一般性的而为佛教(浅些的通于一般宗教)修行过程中所特有的一般人心识散乱追逐外界的欲尘没有依佛法去行当然见不到不知道如依法修持则人人都能得到而所得到的也是大同小异(最高的证境完全一致)须知修证所得的境事是宗教领域内的事实不能以一般世间庸俗的眼光去看这些(宗教界的)事对我们的身心对人类对众生能有多少好处这一切是错误是正确是虚幻是究竟那是应作严密论究如不信此事即是完全错误如学佛而不信即是从根本上失去学佛的应有态度我在今年二月号《海刊》中写的〈美丽而险恶的歧途〉一文说到由静坐而引起身体的震动(又如赤脚踏过烈火而不会灼伤)这些宗教所有的某些事实尚为世人所信何况我们佛弟子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不切特別是科学發达以后曾见到一篇报导有科学工作者将自己亲见的鬼虽是真实见闻的事情结果仍说它为迷信为什么大家都叫做迷信呀其实在宗教界每一宗教都有它的特殊事情不能以常人的眼光一概抹煞佛法的经律论及古德的著作都有自觉的体验内容并非假想推论凭空构造在修证中的种种特殊境地不但是确实如此而且大家有共同的一致性佛法的来源以及修证中的特殊体验学者必须加以尊重又如南岳思大师在修禅未成时得了瘫痪病后来修习般若空观此病即好了据说虚云老和尚在大陆被迫害时气息奄奄忽梦见弥勒菩萨等有人疑他说假话其实可能有这些梦境学佛法首先要了解佛法的特殊内容承认有这些事不要以迷信神话视之虚大师年轻时代曾多为社会刊物写稿交游许多文人对宗教生活有些松懈那原是一个危险期后来他突然發心到普陀山闭关将松懈了的宗教生活改变过来这实是大师得力于初年在西方寺看《般若经》有悟的心境深生信心始终不会忘却到底回到虔敬的宗教生活中来

学佛法对佛法的自觉心源修证中的特殊经验要能深信不疑不要见世人不信而动摇这些应该是庸常人所不曾知道的祇要自己切信不移信而趣入佛法的光明才会真实的临到在你的身心中显现(幻生记)


校注

[A1] 民国四六年讲
[A2] 的【CB】底【印顺】
[A3] 《成唯识论》卷6(CBETA, T31, no. 1585, p. 29, c4-5)
[A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8 贤首菩萨品〉「信为道元功德母」(CBETA, T09, no. 278, p. 433, a26)
[A5] 灭【CB】[-]【印顺】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法是救世之光(卷15)
关闭
佛法是救世之光(卷15)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