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等与佛法

大师提出的问题刚才听了两居士所發表的意见我也有一点感想佛法是以有情(生命物)为中心为出發点的所以佛法的目的在使有情认识痛苦而求解脱因为佛法的本旨如此所以佛法完全是为了要改善人生有情痛苦的發生不出三方面一是由于自己(身心之间)所引起的二是由于社会(自他之间)所發生的三是由于自然环境(我物之间)给予的佛法的宗旨是为了要解决这些痛苦但我与自然之间只要有方法了解自然物质的原理就可控制利用而摆脱之人人可以实验像科学所说的可是人类社会的自他之间就不会这样简单在某种环境之下同一的社会关系社会机构他赞成你却不满意过去可以安全现在就不能控制从前热烈的追求他现在却厌恶他社会现象所以不像自然科学的那样必然就为了有人类的精神活动在故仅只科学是不足以改进社会的社会的改善可从适合多数人的要求用社会组织的共同力去改善他政治法律等都是为了这一点的说到身心间的问题只要肯自我反省就可以知道比社会纠纷更复杂更不容易把握个人的性格兴趣嗜好思想要加改善是很不容易的一切宗教修养特別是佛教侧重在这一点从广义说要改善现实的人类社会与这三种都有关也可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宗教佛法都为了改善有情中心的人间但如社会不良没有合理的制度那科学会变成贼害社会的东西现代战争不是受尽了科学的伤害吗但这与科学本身无关进一步如人类私欲發展人格堕落那么任何社会制度都难于改善社会多少人假借民意利用愚民多少人利用政治经济机构来破坏社会的和平所以这三者并重而改善社会应从根本的人格思想改善起这是佛法的立场而且科学的进步不一定是社会的合理与平安社会的改善不能担保你的身心安乐佛法是从这究竟的观点出發的

人类的社会组织的好坏虽有各人的见解不同但不是不能比较的大概在国家强盛时其政策就比较宽容倾向大同若受到压迫在危亡之时就要强调比较狭隘的国家民族主义社会的终极当然是倾向大同但真正的好坏我认为应从人类的共同要求而更当重视某一时空中的现实需要从双方兼顾中去估量其价值否则任何制度都不能一定适合这只是例子

佛法对于现实社会的改造可以约声闻佛教与大乘佛教两方面来讲声闻佛法与大乘佛法不同它是超越的不是正面的去从事经济政治等活动它是从有生而到无生超越社会而得解脱有人说这是消极但消极并不一定与世间就无好处如小乘圣者他有伟大的精神修养有高上的人格便可以影响社会如中国的伯夷叔齐其精神感召后来的人也很多然大乘佛法的思想则完全不同它以为生即无生无生而不离生故正面的去从事经济政治等活动并不妨碍自己的清净解脱它要从世间的正业去体验而得解脱这种解脱叫做不思议解脱这在《华严经》裡说得很多故大乘佛教的思想对于社会并不一定要站在旁面政治经济等在吻合佛教的思想体系下何尝不是佛法因为它主张世间法即是出世法的原故总之佛法一是净化身心的声闻教守住自己的岗位不失自己的立场从旁面去影响社会不去从事正面的经济等活动它深刻不能广及二是以世间而达到清净解脱的大乘佛法可以正面地去从事经济政治等活动出家人应以声闻佛教为立脚点而在家佛教徒则可本著大乘佛教的精神正面的去从事政治经济等活动这政治经济等就是佛法(光宗记)


校注

[A1] 民国三三年讲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法是救世之光(卷40)
关闭
佛法是救世之光(卷40)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