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27]第七品

「尊者那先卿言『应把持瓶之一支』何等是应把持其一支

「大王譬如瓶满不發声音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通达圣教得达教说沙门位而不發声音是故不生起慢心不表示尊大舍慢心舍尊大正直不饶舌不夸大大王此是应把持瓶之一支

不满者發声
充满者为静
愚者如空瓶
贤者如满池」

「尊者那先卿言『应把持黑铁之二支』何等是应把持其二支

「大王譬如善锻治黑铁搬运〔重物〕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搬运(实行)如理作意所决定事大王此应把持黑铁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黑铁不吐出一度吸收之水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若对『彼世尊正等觉者法是善说僧伽是善行道』一度生信不再吐出又若对『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一度生智不再吐出大王此应把持黑铁第二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说

[P.528]见之净化时
定圣法胜人
彼有多部份
普徧达涅槃」

「尊者那先卿言『应把持伞之三支』何等是应把持其三支

「大王譬如伞〔遮〕头上而行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行于烦恼之头上大王此应把持伞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伞顶端为支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如理作意为支大王又次如伞防止风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有种种见防止多沙门婆罗门之思风三火热烦恼雨大王此应把持伞之第三支大王又依长老舍利弗法将军如是说

譬如又宏大
无穴坚牢伞
防止于风热
防止大天雨
佛子亦同是
持戒伞清净
防止烦恼雨
防止三火热」

[P.529]「尊者那先卿言『应把持田之三支』何等是应把持其三支

「大王譬如田具足灌溉路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具足善巧种种务之灌溉路大王此应把持田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田具足畦道依其畦道而保护水令成熟谷物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具足戒惭之畦道依其戒惭之畦道保护沙门位把持四沙门果大王此应把持田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田为丰作令农夫微笑种子虽少收获多若种子多收获愈多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于施者〕具足成果与宏大之果者令施者微笑少与为多多与愈更多大王此应把持田之第三支大王又依持律者长老优波利如是说

恰如田〔好良〕
给与宏大果
给与宏大果
此称最胜因」

「尊者那先卿言『应把持阿伽陀药(解毒剂)之二支』何等是应把持其二支

[P.530]「大王譬如阿伽陀药蛆不生存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不令存续烦恼于意大王此应把持阿伽陀药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阿伽陀药防止所咬味尝之一切毒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防止贪见之一切毒大王此应把持阿伽陀药之第二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说

欲见诸行实相义
〔如是此等〕瑜伽者
如阿伽陀药〔除毒〕
可除烦恼毒」

「尊者那先卿言『应把持食物之三支』何等是应把持其三支

「大王譬如食物支住一切有情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为一切有情之道支住大王此应把持食物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食物增进有情之力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依慧增大而增大大王此应把持食物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食物是一切有情所善好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喜好一切世间大王此应把持食物之第三支大王又依长老大目犍连如是说

依调依调伏
依戒依行道
对一切世间
当有所喜好」

[P.531]「尊者那先卿言『应把持射手之四支』何等是应把持其四支

「大王譬如射手放箭时令两足强固确立伸膝置箭束于腰之关节部身直举两手于〔弓与箭之〕接合点握紧其拳令指间为无间伸首闭目与口订定目标微笑言『我射』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令确立精进之足于戒地久示忍辱柔和令立心于律仪专心于调御调伏压伏欲与惑溺令心无间于如理作意勉励精进闭六〔根〕门确立其念『我依智箭射一切烦恼』而微笑大王此应把持射手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射手用矫正机令曲弯曲之箭真直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用〔四〕念处矫正机于此身令曲邪曲之心真直大王此应把持射手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射手练习于标的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练习于此身大王如何瑜伽者瑜伽行者练习此身耶应练习无常应练习苦[P.532]应练习是无我怖畏不恒无救护所空虚过患不坚实痛根杀戮有漏有为生法老法病法死法愁法悲法苦法忧法恼法烦恼法大王如是瑜伽者瑜伽行者练习此身大王此应把持射手之第三支大王又次如射手朝夕练习缘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朝夕练习于所缘大王此应把持射手之第四支大王又依长老舍利弗法将军如是说

譬如射手
朝夕练习
不怠练习
获得报酬
佛子亦同
练习于身
不怠练习
得罗汉果

[P.533]以上于本书所传六部二十二品弥兰王之问二百二十六已完结不被传颂之〔问〕有四十二传不传全部合有三百零四问全称弥兰王问

王与长老之问答完毕时大约八万四千由旬此大地至水之边涯止六种震动雷光闪烁诸天神雨降天华大梵天呼善哉于大海底如雷鸣發大音如是彼弥兰王与反对者之众皆合掌于头面礼拜

弥兰王心甚欢喜善拂去慢心思惟佛教之真实于三宝无疑不杂不傲于长老之德与出家善行道威仪心甚净信仰无著舍去慢与尊大恰如拔去蛇王之毒牙如是言「善哉善哉尊者那先有关佛境之问依卿而疑释于此佛教除法将军舍利弗长老外于其他之问答无等于卿者尊者那先宽恕予之过失尊者那先容予今后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P.534]于此王与军队奉侍长老那先造名为弥兰王精舍献于长老以四资具供养长老那先与百俱胝之漏尽比丘再复净信长老之慧委任国政于王子由家出家而无家增大毘钵舍那(观)达阿罗汉果故如是言

于世称赞慧
资正法久住
谈论慧断惑
贤者达寂静
于躯慧确立
无处欠念者
殊胜恭敬彼
最高上受持
是故贤达人
观察自己利
恭敬具慧者
如恭敬塔庙

弥兰〔王〕与那先长老之问答书毕


校注

此品之品名与摄颂皆无列举要目有关王守门砥石以下三十八无说明比底本之于罗马本有增广但于譬喻品两本则几乎一致
[A1] 柱【CB】住【南传】
[A2] 柱【CB】住【南传】
[A3] 获【CB】获【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弥兰王问经(卷25)
关闭
弥兰王问经(卷25)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