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1]第六品

第一 身不可爱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于出家者身是可爱耶

长老言「大王于出家者身是不可爱

「尊者然者何故出家者爱好爱护〔其身〕耶

「大王卿临于何时何处之战时有以箭刀而打耶

「尊者

「大王其疮涂膏涂油以柔软之绷带而缠耶

「尊者涂膏涂油以柔软之绷带而缠

「大王涂膏涂油以柔软之绷带而缠者疮对卿是可爱耶

「尊者疮对予非可爱为肉之治愈涂膏涂油以柔软之绷带而缠

「大王如是于出家者身是不可爱出家者不执著〔于身〕为助成梵行而保护其身大王依世尊言『身者恰如疮』是故出家者不执著〔于身〕而恰如保护其疮之身依世尊如是说

〔身〕被湿润肤
有九门大疮
不净而恶臭
由到处流出

「宜也尊者那先

[P.102]第二 时机到来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佛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耶

长老言「大王世尊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

「尊者那先然者何故对弟子顺次制定学处

长老言「大王于此地上有知一切医药之医师耶

「尊者

「大王彼医师于时机至时令病者服用医药耶时机不至时令服用耶

「尊者时机至时令服用

「大王如是世尊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对弟子于非时不制定学处时机至时对弟子之生涯制定不犯之学处

「宜也尊者那先

第三 三十二大人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佛具足三十二大人相依八十随形好而饰金色皮肤如黄金〔身周围〕有一寻之光耶

长老言「大王世尊具足三十二大人相依八十随形好而饰金色皮肤如黄金〔身周围〕有一寻之光

「尊者彼〔佛〕之父母具足三十二大人相依八十随形好而饰金色皮肤如黄金〔身周围〕有一寻之光耶

「大王不然

[P.103]「尊者如是如何而具足三十二大人相依八十随形好而饰金色皮肤如黄金佛〔身周围〕有生一寻光之耶子或相等于母或类似于母子或相等于父或类似于父

长老言「大王有百叶之莲华

「尊者

「彼生于何处耶

「莲华生于泥中育于水中

「大王彼或于色或于香或于味而等于泥耶

「尊者不然

「又或于色或于香或于味而等于水耶

「尊者不然

「大王如是父母不具足三十二大人相不依八十随形好而饰非金色皮肤不等于黄金〔身周围〕无有一寻之光而世尊具足三十二大人相依八十随形好而饰金色皮肤如黄金〔身周围〕有一寻之光

「宜也尊者那先

第四 佛是梵行者耶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佛是梵行者耶

长老言「大王世尊是梵行者

「尊者那先然者佛是梵天之弟子耶

长老言「大王于卿有优越之象耶

「尊者

「大王其象曾有出过鹤之鸣声耶

[P.104]「尊者有出过

「大王然者彼象是鹤鸟之弟子耶

「尊者不然

「大王如是世尊是梵行者然非是梵天之弟子大王梵天是有觉者或是无觉者耶

「尊者是有觉者

「大王然者梵天是世尊之弟子

「宜也尊者那先

第五 佛受具足戒耶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具足戒是善美耶或无具足戒是善美耶

长老言「大王具足戒是善美

「尊者佛有具足戒耶

长老言「大王世尊受具足戒

「诸贤五百臾那人听我言此那先如是言『大王世尊受具足戒』尊者那先若沙门瞿昙受具足戒谁是阿阇梨耶谁是和尚耶沙门瞿昙依几何之僧伽而受具足戒耶

「大王世尊无阿阇梨无和尚世尊于菩提树下独立无师而〔得〕一切知智同时受具足戒

「尊者那先若沙门瞿昙无阿阇梨无和尚依此予知『沙门瞿昙不受具足戒』依如何之理由无阿阇梨无和尚〔而受具足戒〕耶

如是言时阿罗汉而达无碍解之尊者那先对弥兰王言「大王卿曾有过空腹耶

「尊者〔尔时〕我食饮食

「大王卿食饮食谁是阿阇梨耶谁是和尚耶

「尊者

[P.105]「大王卿不食饮食耶

「尊者予非不食饮食尊者予食饮食无阿阇梨〔无和尚〕于无始无终之轮回中依修练予食饮食

「大王卿正知大王如是世尊因修十波罗蜜于菩提树下独立无师而〔得〕一切知智同时受具足戒大王譬如于无始无终之轮回中依修练无饮食之指导者如是大王世尊因修十波罗蜜于菩提树下而受具足戒此等希有未曾有法现于世即生盲得眼聋者闻声躄者随心所欲以身步行哑者得舌伛偻者笔直饥饿者得食物渴者得饮物愤怒者得慈心〔于〕饿鬼界〔者〕消散毒如甘露难产之妇人得予安产误方向前进之船只向海岸前进恶臭变为妙香无间大地狱之火消灭大海之塩变为甜美山岳咆哮大河之河水止流降天栴檀香抹雨天曼陀罗华天雨满开之华诸梵天拍手赞叹大王世尊因修全三十波罗蜜如金[P.106]色之频婆果如各式各样之宝石于菩提树下独立无师而受具足戒〔此等〕希有未曾有之法现即因如来具足戒之威神力须弥山王如车轮回转而咆哮空中住立之天神随眷属于空中欣喜以天花欢呼『善哉』栴檀天子止圆车于空中恰如乳块注流于空中散华与宝石而欢呼『善哉』住立于空中之星辰天神集会于空中甚为喜悦欢呼『善哉』如是如来具足戒之威神力广大徧知

「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卿乘于象肩他之或者乘于卿肩耶

「尊者那先不然尊者予乘于象肩之时若他或者乘于予肩彼首应斩

「大王如是世尊非依他者授与具足戒若他者授具足戒于世尊彼头应落大王卿如是言『依几何之僧伽而授具足戒耶』」

「尊者那先予言

「大王世尊非依僧伽而授具足戒此依波罗蜜僧伽依善僧伽依果僧伽大王依世尊如是说

四向四果住
此之僧伽者
端庄而正直
具足慧戒定

大王受具足戒者依此僧伽而授具足戒

「希有哉尊者那先未曾有哉尊者那先问是多彩于无类之解答

[P.107]「大王世尊于菩提树下〔得〕一切知〔智〕同时受具足戒恰如世尊对弟子生涯制定不可犯之学处具足戒非依他者而授于世尊

「宜也尊者那先

第六 〔两涕泣者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有父母之死而涕泣者又有爱著于法而涕泣者对此等两涕泣者之中何者有药耶何者无药耶

长老言「大王一方于有依贪嗔痴而所热之热恼一方有以喜悦〔之心〕闻法〔所得〕最上之清凉大王一切清凉者是药一切热恼者非是药

「宜也尊者那先

第七 味觉知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离贪者与未离贪者有如何之別耶

长老言「大王一是耽著一是不耽著

「尊者如何是耽著不耽著者

「大王一是有所欲求一是无所欲求

「尊者予如是见『离贪者与不离贪者彼等皆喜好或嚼食或啖食之美善者任何人亦不好恶者』」

[P.108]长老言「大王离贪者〔唯〕觉知其味而食其物觉知对味之贪而不〔食〕大王不离贪者觉知对味之贪而食食物不觉知对味之贪者不食食物

「宜也尊者那先

第八 慧所住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慧是住于何处耶

长老言「大王何处亦不住

「尊者那先然者慧是无耶

长老言「大王风是住于何处耶

「尊者何处亦不住

「大王然者风是无耶

「宜也尊者那先

第九 轮回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卿言『轮回』其轮回者何耶

长老言「大王于此处生者于此处死于此处死者于往生他处于彼处生者于彼处死于彼等死者于往生他处大王如是为轮回

「请譬喻之

「天王譬如有人食熟庵婆之后植庵婆之核子〔其后〕生长成大之庵婆树〔最后〕结成果实依此此人食熟庵婆植庵婆之核子生成大树结成果实如是不能知树之终点大王如是于此处生者于此处死于此处死者于往生他[P.109]于彼处生者于彼处死于彼处死者于往生他处大王如是为轮回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 久远所作忆念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依何忆念过去久远以前之事耶

长老言「大王是依念

「尊者那先依心而忆念无非依念耶

长老言「大王卿有所作之后认为有不忆念〔之〕耶

「尊者

「大王尔时卿无心耶

「尊者那先不然尔时无念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一 念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一切之念是由自证而生耶或由外部助成耶

长老言「大王念者亦由自证而生亦由外部而助成

「尊者那先如是一切之念是由自证而生无由外部而助成

「大王若无由外部而助成之念存则学习者于或技艺或所业或学术应作者亦无何物阿阇梨为无用大王有由外部助成之念故有于或技艺或所业或学术之应作阿阇梨是有必要

「宜也尊者那先


校注

kaṇḍasatti 罗马字本唯 kaṇḍa 而已 Visuddimagga 于 p. 196 同文 从罗马字本 以下六行从罗马字本 底本虽有 saṁbuddhiko从罗马字本之 sabuddhiko 以下至一六四页第三行止罗马字本无 santāpitaṁ 罗马字本为 samalaṁ一方面(ekassa)从罗马字本 从罗马字本 abhijānato 罗马字本为 abhijānantā 底本 kuṭumbikassa 从罗马字本 kaṭumikā 与罗马字本不同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弥兰王问经(卷7)
关闭
弥兰王问经(卷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