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1]第三品

第一 时间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过去时之根本是何耶未来时之根本是何耶现在时之根本是何耶

长老言「大王过去时未来时现在时之根本是无明以无明为缘而行生以行为缘而识生以识为缘而名色生以名色为缘而六处生以六处为缘而触生以触为缘而受生以受为缘而爱生以爱为缘而取生以取为缘而有生以有为缘而生生以生为缘而老死愁悲苦忧恼生如是此全时间最初之始是不能认识

「宜也尊者那先

第二 最初之始〔是不能认识耶〕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卿言『最初之始是不能认识』其最初之始是何耶

「大王最初之始是过去时之那样

「尊者那先依如何之理由而最初之始是不能认识耶

「某物能认识某物不能认识

「尊者如何是能认识如何是不能认识耶

长老言「依此以前一切悉于一切处无明全不存在如是最初之始是不能认[P.72]〔以前〕不存在〔今〕生而存在或如〔再〕灭如是最初之始是能认识

「尊者那先卿言最初之始不能认识对此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地中所植之小种子次第生叶增大增长生长而结实〔取其实而植于地中〕依其〔实〕之芽又次第生叶增大增长而生长此相续有终耶

「尊者

「大王如是时间最初之始是不能认识

「尊者请再譬喻之

「大王譬如卵由鸡〔而生〕鸡由卵〔而生〕又卵由鸡〔而生〕此之相续有终耶

「尊者

「大王如是时间最初之始是不能认识

「尊者请再譬喻之

长老画圆圈于地上如是言弥兰王「大王此圆圈有终耶

「尊者

「大王如是依世尊如次循环所说依眼与色而眼识生三者和合而触生以触为缘而受生以受为缘而爱生以爱为缘而取生以取为缘而业生由业而眼又生如是此之相续有终耶

「尊者

[P.73]「大王依耳与声而耳识生乃至依意与法而意识生三者和合而触生以触为缘而受生以受为缘而爱生以爱为缘而取生以取为缘而业生由业意又生如是此之相续有终耶

「尊者

「大王如是时间最初之始是不能认识

「宜也尊者那先

第三 最初始之问

王问「尊者那先卿言『某物者为能认识某物者为不能认识』其如何能认识其如何不能认识耶

「大王依此如以前一切悉一切处无明全不存在如是最初之始是不能认识〔以前〕不存在〔今〕生而存在或如〔再〕灭如是最初之始是能认识

王言「〔以前〕不存在〔今〕生而存在若或〔再〕灭两端断而非消灭耶

长老言「大王若两端不断者乃不得再增大耶

「然得增大然予非问彼由端〔断〕得增大耶

「然得增大

「请譬喻之

长老对王作树木〔与种子〕之譬喻〔五〕蕴是全苦蕴之种子

「宜也尊者那先

[P.74]第四 诸行生耶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有诸行而生者耶

长老言「有诸行而生者

「尊者如何之诸行耶

「大王有眼有色时有眼识有眼识时有眼触有眼触时有受有受时有爱有爱时有取有取时有有有有时有生有生时老死愁悲苦忧恼生如是有此全苦蕴之集乃至大王有意有法时有意识有意识时有意触有意触时有受有受时有爱有爱时有取有取时有有有有时有生有生时老死愁悲苦忧恼生如是有此全苦蕴之集大王无眼无色时无眼识无眼识时无眼触无眼触时无受无受时无爱无爱时无取无取时无有无有时无生无生时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有此全苦蕴之灭

「宜也尊者那先

[P.75]第五 诸行现存在无有而生耶之问

王言「有诸行现存在无有而生者耶

长老言「大王诸行是无现存在而不生大王诸行是现存在而生大王卿所坐此家无现存在而生耶

「尊者此处无现存在而生者亦无何物现存在而生

「大王譬如此木材在于林中此土在于地中依女子与男子之劳力如是此家生大王如是诸行无现存在者而无生大王诸行现存在而生

「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小种子生于地中次第生叶其木现存在无有而生耶

「尊者其木现存在而生

「大王如是诸行无现存在者而无生是现存在而生

「请再譬喻之

「大王譬如陶工由地中掘出粘土作种种之容器其等之容器现存在非无有而生是现存在而生大王如是诸行无现存在者而无生是现存而生

「请再譬喻之

「大王譬如箜篌无柱无皮无筒无颈无弦无弓若无人适当之劳力乃音生耶

「尊者不然

[P.76]「又大王箜篌有柱有皮有筒有胴体有颈有弦有弓若有人适当之劳力乃音生耶

「尊者应生

「大王如是诸行无现存在者而无生诸行现存在而生

「尊者请再譬喻之

「大王譬如无钻木无小钻木无钻木之纲无上钻木无火绒若人适当之劳力彼火生耶

「尊者不然

「又大王有钻木有小钻木有钻木之纲有上钻木有火绒若有人适当之劳力彼火生耶

「尊者应生

「大王如是诸行无现存在者而无生诸行现存在而生

「请再譬喻之

「大王譬如无〔取火〕珠无太阳之光若无〔乾〕牛粪彼火生耶

「尊者不然

「又大王有〔取火〕珠有太阳之光若有〔乾〕牛粪彼火生耶

「尊者应生

「大王如是诸行无现存在者而无生诸行现存在而生

「请再譬喻之

「大王譬如无镜无光若无颜自身之〔像〕者生耶

「尊者不然

「大王有镜有光若有颜自身之像者生耶

[P.77]「尊者应生

「大王如是诸行无现存在者而无生诸行现存在而生

「宜也尊者那先

第六 灵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灵能得耶

长老言「其灵者何耶

「尊者凡内之命〔灵〕以眼见色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味味以身触所触以意识法譬如此处坐于楼阁之我等欲眺望于任何之窗由窗可眺即由东窗亦可眺望由西窗亦可眺望由北窗亦可眺望由南窗亦可眺望尊者如是内之命欲可见任何之〔根〕门由〔根〕门可见以眼见色以耳闻声乃至以意识法

长老言「大王我解答譬如此处坐于楼阁之我等欲眺望于任何之窗由窗可眺其色即由东窗由西窗由北窗由南窗亦可眺其色〔然〕如是依内之命以眼亦可见色以耳亦可见色以鼻亦可见色以舌亦可见色以身亦可见色[P.78]以意亦可见色耶以眼亦可闻声以鼻亦可闻声以舌亦可闻声以身亦可闻声以意亦可闻声耶以眼亦可嗅香以耳亦可嗅香以舌亦可嗅香以身亦可嗅香以意亦可嗅香耶以眼亦可味味以耳亦可味味以鼻亦可味味以身亦可味味以意亦可味味耶以眼亦可触所触以耳亦可触所触以鼻亦可触所触以舌亦可触所触以意亦可触所触耶以眼亦可识法以耳亦可识法以鼻亦可识法以舌亦可识法以身亦可识法耶

「尊者不然

「大王卿所言前与后不结合或后与前不结合大王譬如此处坐于楼阁之我等开窗之时脸向外出通过大虚空更能眺望色如是除去眼门之时彼内知之命脸面向外而出通过大虚空更能见色除去耳〔门〕之时除去鼻〔门〕之时除去舌〔门〕之时除去身〔门〕之时除去意〔门〕之时脸面向外而出通过大虚空更能闻声嗅香味味触所触耶

「尊者不然

「大王卿所言前与后不结合或后与前不结合大王譬如此提因那出于外于门房之外大王卿知『此提因那出于外立于门房之外』耶

「尊者予知

「又大王譬如此提因那入于内立于卿之前大王卿知『此提因那入于内立于我前』耶

「尊者予知

「大王如是味置于舌之时彼内之命者知或酸或咸或苦或辣或涩或甘耶

「尊者

「味入胃之时彼内之命者知或酸或咸或苦或辣或涩或甘耶

「尊者不然

[P.79]「大王卿所言前与后不结合或后与前不结合大王譬如某人持来百个蜜瓮蜜桶满后钳一人之口而投入蜜桶大王其人知蜜甘耶或不甘耶

「尊者不然

「大王依如何之理由耶

「尊者其人蜜不能入于口

「大王卿所言前与后不结合

「尊者予不得与如卿之论师相对论尊者若言义则幸

长老以阿毘达磨相应之语体会弥兰王「大王此处缘眼与色而眼识生作意者与彼俱生如是其等之法由缘而生彼处灵者不存在缘耳与声而耳识生乃至缘意与法而意识生作意者与彼俱生如是此等之法由缘而生彼处不得灵

「宜也尊者那先

第七 眼识意识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眼识之生者意识亦生耶

「大王眼识之生者意识亦生

「尊者那先初生眼识后生意识耶或初生意识后生眼识耶

[P.80]「大王初生眼识后生意识

「尊者那先眼识对意识指示为『我生汝亦生』耶或意识对眼识指示为『汝生我亦生』耶

「大王不然于此等之间无互相之商量

「尊者那先眼识之生者意识亦如何而生耶

「大王有倾向习惯练习之故

「尊者那先有如何倾向之故眼识生者意识亦生耶请譬喻之

「大王卿如何思耶降雨之时水由何而流耶

「尊者水由〔地面〕有倾斜之处而流

「又大王其次再降雨之时水由何而流耶

「尊者由初水流之处而流

「大王初水对后水指示『由我所流汝亦流』耶或后水对初水指示『汝之所流我亦流』耶

「尊者不然对此等之间无互相之商量水由〔地面〕有倾斜之处而流

「大王如是有倾向之故眼识生者意识亦生眼识非对意识指示『我生[P.81]汝亦生』又意识非对眼识指示『汝生我亦生』于此等之间无互相商量有倾向之故〔眼识生意识亦〕生

「尊者那先有如何门之故眼识生意识亦生耶请譬喻之

长老言「大王卿如何思耶王国境之都城是坚固重厚而有望塔有城壁与堡唯有一门至其都城之人欲由彼而出彼则由何而出耶

「尊者由门而出

「又有他人欲由彼而出彼由何而出耶

「尊者前者之行后者亦可由其〔门〕而行

「大王前者对后者指示『由我所行汝亦行』耶或后者对前者指示『由汝所行我亦行』耶

「尊者不然于彼等之间无互相商量有门之故可行

「大王如是有门之故眼识生者识亦生然而眼识非对意识指示『我生汝亦生』又意识非对眼识指示『汝生我亦生』于此等之间无互相商量有门之故〔眼识生者意识亦生〕

「尊者那先有如何习惯之故眼识生者意识亦生耶尊者请譬喻之

[P.82]「大王卿如何思耶最初一车通过次车由何通过耶

「尊者后车应由初车通过之处而通过

「大王初车对后车指示『由我通之处汝亦通之』耶或后车对初车指示『由汝通之处我亦通』耶

「尊者不然于此等之间无互相商量有习惯故通

「大王如是有习惯之故眼识生者意识亦生眼识非对意识指示『我生者汝亦生』又意识非对眼识指示『汝生者我亦生』于此等之间无互相商量有习惯之故〔眼识生者意识亦〕生

「尊者那先有练习之故眼识生者意识亦生耶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于印算算术目算习字弓术之技术初学者初为拙劣然后因细心与练习而巧妙如是大王有练习之故眼识生者意识亦生眼识非对意识指示『我生者汝亦生』又意识非对眼识指示『汝生者我亦生』于此等之间无互相商量有练习之故〔眼识生者意识亦〕生

[P.83]「尊者耳识生者鼻识生者舌识生者身识生者意识亦生耶

「大王身识生者意识亦生

「尊者那先于初身识生而后意识生耶或于初意识生而后身识耶

「大王于初身识生而后意识生

「尊者那先乃至

乃至于此等之间无互相商量有练习之故〔身识生者意识亦〕生

「宜也尊者那先

第八 触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意识生者受亦生耶

长老言「大王意识生者受亦生想亦生思亦生触亦生作意亦生寻亦生伺亦生一切触等之诸法亦生

「尊者触以何为特相耶

「大王触者以触接为特相

「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二只牡羊争斗眼恰如视一方之牡羊色恰如视他方之牡羊触者恰如视其等〔两者〕之相遇

「请再譬喻之

「大王譬如两手相打眼恰如视一方之手色恰如视他方之手触恰如视两手之会合

「请再譬喻之

[P.84]「大王譬如铙钹奏乐眼恰如视一方之铙钹色恰如视他方之铙钹触恰如视其等之逢合

「宜也尊者那先

第九 受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受以何为特相耶

长老言「大王受以感受为特相又以领纳为特相

「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某人处理王之政务王满足彼委以政务彼依其政务而得满足耽溺于五种之欲彼谓『以前王之政务依我所处理王满足于我而委以政务今日我因彼而感受此受』大王又譬如某人作善业身坏命终之后往生于善趣天界而彼于其处得满足耽溺于天的五种之欲彼谓『我于前生作善业其我因彼感受此受』大王如是受以感受为特相又以领纳为特相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 想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想以何为特相耶

长老言「大王想以知觉为特相

「何是知觉耶

「以知觉青以知觉黄以知觉赤以知觉白以知觉茜大王如是想以知觉为特相

「尊者请譬喻之

[P.85]「大王譬如王之守藏官入王之藏库视青茜等王之财宝而知觉〔之〕大王如是想以知觉为特相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一 思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思以何为特相耶

长老言「大王思以思已为特相又以为作为特相

「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某人准备毒药自饮令他人亦饮彼自苦他人亦苦大王如是某人于此世以思思已为不善业身坏命终之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倣仿于彼者身坏命终之后亦生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大王又某人混合醍醐熟酥生酥砂糖而自饮令他人亦饮彼自愉快他人亦愉快大王如是某人于此世以思思已善业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善趣天界倣仿于彼者身坏命终之后亦生于善趣天界大王如是思以思已为特相又以为作为特相

「宜也尊者那先

[P.86]第十二 识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识以何为特相耶

长老言「识以了別为特相

「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都城之看守坐于都城中央之四衢见由东方而来之人见由南方而来之人见由西方而来之人见由北方而来之人大王如是凡以眼见色依识而了別以耳闻声依识而了別以鼻嗅香依识而了別以舌味味依识而了別以身触所触依识而了別以意识法依识而了別大王如是识以了別为特相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三 寻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寻以何为特相耶

长老言「大王寻以安止为特相

「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工匠巧妙所工作之木材〔入〕继目而令安定之大王如是寻以安止为特相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四 伺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伺以何为特相耶

长老言「大王伺以继续思惟为特相

「请譬喻之

[P.87]「大王譬如打击铜锣后有余韵有余响大王寻者恰如视打击〔铜锣〕伺恰如视余韵

「宜也尊者那先


校注

从罗马字本底本亦不可有「如是有全苦蕴之集」之句 以下六行罗马字本无 从罗马字本底本亦误入有「眼意」之句 以下三行从罗马字本 罗马字本有「五门」底本之 paccuttarim 读为 paccuttaram罗马字本之「闻彼云云」之一文底本亦无 与罗马字本相异 底本 ṭhito 从罗马字本改为 titteyya 罗马字本作为触一境性命根作意 底本为「眼识」但改为如罗马字本
[A1] 掘【CB】堀【南传】
[A2] 垒【CB】叠【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弥兰王问经(卷4)
关闭
弥兰王问经(卷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