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讲录

    悬论     一 释经题略明全经纲要     二 释译题略叙四译历史     三 释品题略明今讲宗旨    释经     甲一 问答抉择      乙一 问答正宗       丙一 法化身相        丁一 法身         戊一 正明法身          己一 问          己二 答         戊二 辨乘差別        丁二 化身         戊一 化身作业         戊二 示现化身       丙二 言音差別        丁一 三藏圣教         戊一 总问答三藏         戊二 別详释三藏          己一 契经           庚一 总显           庚二 別详            辛一 详四事            辛二 九事            辛三 二十九事          己二 调伏           庚一 直说           庚二 问析          己三 本母           庚一 总标           庚二 別释            辛一 世俗相            辛二 胜义相            辛三 菩提分法所缘相            辛四 行相             壬一 总引             壬二 別明              癸一 谛实              癸二 安住              癸三 过失              癸四 功德              癸五 理趣              癸六 流转              癸七 道理               子一 标数               子二 释名                丑一 观待道理                丑二 作用道理                丑三 证成道理                 寅一 略说                 寅二 详明                  卯一 标相                  卯二 释相                   辰一 清净相                    巳一 标释五清净                     午一 标                     午二 释                      未一 现见所得相                      未二 依心现见所得相                      未三 自类譬喻所引相                      未四 圆成实相                      未五 善清净言教相                    巳二 问答一切智                    巳三 结成清净相                   辰二 非清净相                    巳一 标                    巳二 释相                丑四 法尔道理          癸八 总別            辛五 自性相            辛六 彼果相            辛七 领受相            辛八 障碍相            辛九 随顺相            辛十 过患相            辛十一 胜利相        丁二 总陀罗尼         戊一 问         戊二 许         戊三 说          己一 长行          己二 重颂       丙三 所起心相        丁一 直说        丁二 细辨         戊一 无行心起         戊二 化心有无       丙四 所行境界      乙二 抉择余义       丙一 双非三相       丙二 生佛关系       丙三 大小用別       丙四 身财增上       丙五 净秽土別     甲二 名题时益      乙一 问立名题      乙二 说法时益

【悬 论】

解深密经有八品此次所讲的是末后一品即是如来成所作事品欲讲此品对全经的纲要翻译与讲此品之宗旨不能不先明白故略分三段来说

一 释经题略明全经纲要

本经名解深密经经是诸经通名解深密是本经別名解深密有三义言深密者即深奥隐密之法义谓此经解释深奥隐密的法义佛在余经虽曾将诸法隐略而说但未详明解说唯此经独将一切法甚深奥义显了说出故此名解深密由此经能解达甚深隐密的法义故言解深密者亦名深密解脱即谓众生无始以来无明烦恼妄想颠倒深缠深缚难得解脱此经于分別瑜伽及地波罗密多二品中广令众生从深幽细密之缠眠中解脱出来且不同二乘唯证我空不解法执故言深密解脱以能究竟解脱故言解深密者谓能开解佛果甚深秘密之无上妙法即佛境界深奥难思唯佛与佛乃能究竟非诸凡愚妄想所度言辞所及此经能解佛果甚深境界甚深功德故名解深密也

此经有五卷八品其所诠通境能诠文字即名曰经经的梵音是修多罗又名素怛缆译义为线谓能贯串摄持诸法诸义不散不失如线贯花此在印度之本义如此与中国经字其义略同所谓经纬经即直线以之引伸名圣哲常道所谓『放诸四海而皆准推诸万世而不背』则经义与修多罗义相当其理甚明经及律论名三藏此在三藏中经藏所摄经藏最多此是经中的一部

明全经纲要是经有八品第一是叙分第二至第八都是正宗分无流通分因在后几品末已各有流通分故此经八品中第二至第五明境深密第六至第七明行深密第八明果深密所以境行果即全经之大纲

第二胜义谛相品明般若真空之理第三心意识相品与第四一切法相品明唯识法相之义第五无自性相品真俗不二空有圆融会归中道这都是明境亦即明理第六分別瑜伽品明止与观止即定观即慧瑜伽言相应谓要解行相应必修止观于止观之相应心境如实分別故言分別瑜伽第七地波罗密品明十波罗密之行乃十地菩萨所修地前菩萨未能真修十地并由修此十波罗密圆满即到彼岸圆证涅槃此二品都是明行在一切行中瑜伽与十波罗密为一切行之中心此二品有广狭分別竖则第六品明行广从初發心直至圆满菩提皆修止观故第七明行狭谓十波罗密必十地菩萨能修故十地以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阶段经此种种阶段方能登地修十波罗密故横则第七品明行广总明十度行故第六品明行狭別明定慧度故这是二品明行之差別第八如来成所作事品是明果果即果位境界果位事业此品中所解释即佛果法身化身之全体大用

二 释译题略叙四译历史

现在所讲的经本是唐三藏玄奘法师译的此经本是释迦牟尼佛所说中国翻译过来的译本有四家不同元魏菩提流支三藏初翻此经名深密解脱经宋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此经名相续解脱经梁陈间真谛三藏翻此经名解节经即唐三藏玄奘所翻此经名解深密经此中四翻经名各有不同者以梵文一字含有多义故或言深密或言相续或言节各据一义例如中国文字亦有多义自在义高空义天然义此翻义不同亦然但确切完备者唯第四玄奘法师所译之解深密经故后之诵讲者皆依之

玄奘师在李唐初年单身游学西域十七年之久载回中国而已翻译之经论有七十余部千三百余卷之多在中国佛教译史上很有光采雅俗共知毋须多为介绍

三 释品题略明今讲宗旨

今所讲者名如来成所作事品言如来者即十种通号之一如即如如不动不变不异之谓遍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如如智证如如理是即如义又如即真实义以本来如是故不生不灭故不增不减故无变迁故无毁坏故唯如故名真实由此不动义是如义真实义是如义然能究竟通达不动真实法性者唯佛而已而佛以大悲愿故即如而来众生界现身说法故名如来又佛一切现化皆等同圆满法身清净功德故即来而如所谓即来而如用而常寂即如而来寂而常用即为佛无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生死以能证穷真如法性不住涅槃以能化度法界众生故不于四威仪中而见如来亦于四威仪中无不见如来由此故名如来

言成所作事者此品即明如来所说成就所作事业在法身体上说如来既无所为亦无所作现在说所作事即是从体起用故有转法轮度众生相诸如来乘本愿力以己所证真实功德摄受众生现种种身说种种法能使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佛说法不但有为功德说法推本穷源即以无为功德而示现说佛说法不但化身推本穷源即以法身而起化身佛无所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作而无所不作众生能依佛教法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是即如来成就所作事复言品者即品节义全经有八节此节专明如来成就所作之事故言如来成所作事品

今所以讲明此品者略分三法本故吾人研究佛教欲明白学理先要明白佛果以教理皆是佛所证得清净法界而流出故佛果为诸法之本佛果不明即不能透澈教理则非但深理莫明即五乘共法之善恶业果皆不能正知正信不信解五乘共法善恶业果即于出轮回之三乘共法不知趣证而大乘则尤以明了佛果为發菩提心第一义所以常人不明佛果功德而以辨聪世智来推测佛法皆属虚妄分別若知佛果则知佛法由佛证知而说乃起信解今此品中即明佛果义明佛果故即能通达轮回生死善恶业果之法了脱生死三乘之法乃至无上甚深大乘之法以欲明佛果为诸乘法本故故讲此品

念佛故如本山是净土道场诸位多是念佛的善友但念佛亦必知道佛果性相体用才能如实念佛许多念佛人只知口念不解心念此即不能算真实念佛应知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德念佛实相念佛皆要以佛为境与心相应故念佛是此心专注佛境明记不昧不忘是心念佛是心即佛方能算是真实念佛详细的说无论持名念佛观像念佛皆要由明了佛果境界而念念专注佛果境界方克收效为令念佛人能真实念佛故讲此品

趋果故平常人略明佛法道理即谓信佛学佛然或以人天有漏业果为满足或以出世无漏小果为满足因对于佛果不能确切明了故不能学菩萨而为真实佛子当知学菩萨必先發四宏誓愿之菩提心而能發此心必先对佛果明了决定乃能对无上菩提生决定希求心对十波罗密多无畏难行对法界众生无畏难度对圆满佛果无畏难证所以讲确实些学佛应曰学菩萨必学菩萨乃真学佛为明佛果而發趣求心故故讲此品

明佛果功德除佛地经外以此品为最详晰以上三义今讲此品

【释 经】

甲一 问答抉择

乙一 问答正宗

丙一 法化身相

丁一 法身

戊一 正明法身

己一 问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有何等相』

尔时者即佛说地波罗密多品已竟时曼殊室利菩萨即文殊师利译名妙吉祥菩萨即已發菩提愿之有情众生摩诃言大以此菩萨为诸菩萨中大菩萨故又智慧最大故即仰白即无上正等正觉者法身即佛所证法性功德身即法身之相今欲明法身相故文殊师利请佛为说

己二 答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若于诸地波罗密多善修出离转依成满是名如来法身之相当知此相二因缘故不可思议无戏论故无所为故而诸众生计著戏论有所为故』

如来因问而说法身相故佛告言显答义也十波罗密多前五能成福德后五能成智慧由能善修此十波罗密多即能出离烦恼障业障报障福足慧足证得转依转依有三义转所依谓真如为转迷成悟所依诸识为转染成净所依转所舍谓转舍烦恼生死及劣无漏转所得分二所生得谓转八识成四智等所显得谓离烦恼垢而得清净涅槃此转依成满相即为如来法身之相确指如来法身正是转所依真如亦即转显所得之涅槃然此中亦摄自受用身为相复次为防过谬故明此法身相不可思议何以不可思议由二种道理名不可思议无戏论故不可思议以诸世间可思议法皆属虚妄而非真实故所有言辞皆为唐劳无益之戏论此法身相超过世间虚妄境故非诸戏论所能及故无所为故不可思议诸佛法身圆满究竟更无所为非如众生横计颠倒著相追求无有稍息诸佛不尔故无所为然佛法身非如槁木死灰故依止法身起化身用虽依止法身起化身相用亦无倒乱全体起用即用如体自无所为唯利益他故无所为由此二种道理成佛法身不可思议而诸众生反此以皆计著戏论有所为故

戊二 辨乘差別

『世尊声闻独觉所得转依名法身不』『善男子不名法身』『世尊当名何身』『善男子名解脱身由解脱身故说一切声闻独觉与诸如来平等平等由法身故说有差別如来法身有差別故无量功德最胜差別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前讲法身相今辨三乘差別三乘谓声闻独觉菩萨声闻所得之果名阿罗汉独觉所得之果名辟支佛菩萨所得之果名佛此三皆出世法声闻独觉为小乘菩萨为大乘在此三乘果上皆有转依声闻独觉亦舍烦恼生死得菩提涅槃其转依各有得有舍曼殊室利因三乘所舍所得相似故起问佛声闻独觉所得转依名法身否

佛答声闻独觉所得转依不名法身以法身唯佛果所证非二乘所得故二乘所得名解脱身言身者即体义依止义聚义十法界有情皆有身六凡以有漏五蕴或四蕴和合为身二乘以五分无漏法为身佛以法界性相无量功德庄严为身五分法者解脱解脱知见慧为因解脱解脱知见为果由解脱为涅槃果由解脱知见为菩提果今讲解脱身者消极方面无大悲方便愿力积极功德但能解脱烦恼障出离分段生死故名解脱身

经说三乘平等平等由解脱身故谓三乘同破人我执证我空理断除烦恼出离生死同一解脱味故说三乘平等平等由斯佛果亦名阿罗汉这皆由解脱身说故本经亦云由解脱身故一切声闻独觉与诸如来平等平等

从如来所证法身来讲实与声闻独觉不同以佛法身无量功德所庄严故起信论谓体大谓真如法性平等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此相大即显示法身功德与独觉声闻差別总就法身上之功德差別说恒河沙数譬喻所不能及与二乘解脱实大不同由此我们知道二乘解脱身非究竟唯佛法身是究竟故要真实發菩提心学菩萨行趋向佛果也

丁二 化身

戊一 化身作业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我当云何应知如来生起之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一切如来化身作业如世界起一切种类如来功德众所庄严住持为相当知化身相有生起法身之相无有生起』

上已明法身此下明依法身所起之化身故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云如来生起之相由何因缘而得生起佛告菩萨言如来生起之相但由化身而说以佛法身是体化身是用化身依止法身变现而起作种种化身事业如八相成道等然化身生起如何一切如来化身作业如世界起一切种类此有二释喻显谓世界皆由三界五趣无量众生共业而起化身作业亦由法身无量功德合集而起如众生共业所起世界直说谓佛化身作业随器世界染净差別所有一切种种众生之类而现化身亦有种种不同此即化身生起之义又化身之相云何如来功德众所庄严住持为相谓此化身由众多功德所庄严成能顺众生住于世间化身有三大化身住色究竟天所现最高大身小化身住人间现丈六金身随类化身随五趣众生而现此经合三身为二身所讲化身摄他受用身如梵网经千华台上卢舍那即他受用身千华上之千释迦即大化身百亿释迦即小化身如是他受用身及大小化身总名化身都为如来功德众所庄严住持天上人间随众生而现示由此化身之相变化而起说有生起相法身之相常住不变无有生起若说法身亦有生起相即落戏论

复次于一佛身或说二身或分三身或四身五身六身十身这种种不同皆是开合差別今以平常所说三身与本经二身相摄立表如下

         ┌─法──自 性 身────真如─┬─法身─┐         │               │    │         │  ┌─自受用身──四智菩提─┘    ├此经二身    常途三身─┼─报┤                 │         │  └─他受用身──为十地现─┬─化身─┘         │               │         └─化──三类化身───────┘

在密宗言四身其中等流身即化身中的随类化身

戊二 示现化身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应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遍于一切三千大千佛国土中或众推许增上王家或众推许大福田家同时入胎诞生长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舍苦行已成等正觉次第示现是名如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

此段菩萨问如何是示现化身的方便善巧佛告菩萨遍于三千大千世界等者如一日月一地球为一小世界积千小世界为一中世界积千中世界为一大千世界每一大千世界有一大化身佛每一大千世界有百亿小世界每一小世界中有一小化身佛在此小世界中或生增上王家者谓有权势超众人上故言增上如印度刹利贵族或生大福田家者以有道德可为世福田即道德之家也此即入胎之相诞生长大乃至成等正觉再加转法轮入涅槃综明八相成化身事皆由如来方便善巧示现之相

丙二 言音差別

丁一 三藏圣教

戊一 总问答三藏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凡有几种一切如来身所住持言音差別由此言音所化有情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缘此为境速得解脱』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言音略有三种一者契经二者调伏三者本母』『世尊云何契经云何调伏云何本母

此明言音差別曼殊室利菩萨又问佛曰如来化身住世有几言音能使有情未成熟者令得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言有情者有情识情爱故名有情言缘此为境者即以如来言音为境缘此境故而能如理作意审观思维以此清净教法为因能引生出世心而得解脱然此言音有几佛答有三立表如下

  • 修 多 罗——经——契经

  • 毘 奈 耶——律——调伏

  • 磨呾理迦——论——本母

言契经者契有契理契机之义斯二缺一不名契经不契理即失体不契机即失用体用皆能契合方名契经言调伏者调练三业伏灭诸非即行一切善止一切恶故依律仪则恶无不止善无不作言本母者种种辨別为本产生义理如母由论解能明是非邪正等故此不但佛弟子所造在佛经中辨別义理亦此论藏摄是为略说如来言音差別之相下当广释

戊二 別详释三藏

己一 契经

庚一 总显

『曼殊室利若于是处我依摄事显示诸法是名契经谓依四事或依九事或复依于二十九事

此段总显契经差別言是处者即言音差別之处依摄事者即契经中所摄诸事谓于言音差別之依摄事显示诸法处名为契经事有四或九或二十九兹当別释

庚二 別详

辛一 详四事

『云何四事一者听闻事二者归趣事三者修学事四者菩提事

此详四事听闻事者谓闻正法时从耳闻所得之慧为闻所成慧此中亦摄由闻而思之思所成慧归趣事者由闻思为先而后起信由信而生皈依趣向之念皈依三宝趣向涅槃此即信愿之心修学事者由皈依后而修戒此依戒定之慧名修所成慧菩提事者由前三事于菩提分法已能趣修当得证果成佛曰菩提事

辛二 九事

『云何九事一者施设有情事二者彼所受用事三者彼生起事四者彼生已住事五者彼染净事六者彼差別事七者能宣说事八者所宣说事九者诸众会事

此中第一施设有情事者即依五蕴而施设故五蕴中第一色蕴即属物质指内四大五尘余四属精神谓受能领纳苦乐想能想像而起言说行能造作识能了別由此精神物质和合而成有情有情即依五蕴而施设故彼所受用事者能受用即六根所受用即六尘彼生起事者谓有情之生起由于十二因缘即无明名色六入老死此十二亦名十二缘起有情缘此而起故彼生已住事者谓一切有情皆依食住食有四种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得禅定者虽无段食亦依静虑触思为食彼染净事谓苦由苦集流转生死名染由灭道趣证涅槃名净彼差別事此有五种有情界器世界法界谓蕴等法为有情器界所依调伏界即证得究竟圣果者调伏方便界即七贤——三贤四加行等能顺向调伏故言调伏方便界能宣说事谓佛为能宣说者故佛为法本无佛亦无有法所宣说事略则三藏广则十二分教诸众会事约广义佛说法时有无量众约说有多四众今说人四众谓沙门等天四众谓四王等总上为契经所说九事

辛三 二十九事

『云何名为二十九事谓依杂染品有摄诸行事彼次第随转事即于是中作补特伽罗想已于当来世流转因事作法想已于当来世流转因事依清净品有系念于所缘事即于是中勤精进事心安住事现法乐住事超一切苦缘方便事彼遍知事——此复三种颠倒遍知所依处故依有情想外有情中邪行遍知所依处故内离增上慢遍知所依处故修依处事作证事修习事令彼坚固事彼行相事彼所缘事已断未断观察善巧事彼散乱事彼不散乱事不散乱依处事修习劬劳加行事修习胜利事彼坚牢事摄圣行事摄圣行眷属事通达真实事证得涅槃事于善说法毘奈耶中世间正见超升一切外道所得正见顶事及即于此不修退事于善说法毘奈耶中不修习故说名为退非见过失故名为退

此明二十九事杂染品有四事有摄诸行事者谓五阴彼次第随转事者谓十二因缘即于此中作补特伽罗想已于当来世流转因事者谓由我执想故遂起烦恼造业受果有三世流转相作法想已于当来世流转因事者谓由法执想故即起烦恼造业受果是谓依染品而有四事

又依清净品有世间善四事有系念于所缘事者谓即系念于所缘闻法之事此即闻所成慧即于是中勤精进事者谓于先所闻法如理作意精进推求此即思所成慧心安住事者谓由前闻思已心得安住于所缘法此即欲界未至禅定现法乐住事者谓住于禅定心得安适此即初禅以上根本禅定——上为世间八事

超一切苦缘方便事者谓前四属三界内世间善事此下乃出世善事世间有漏皆苦出世离苦名超一切苦缘方便者谓观四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以此顺解脱分为超一切苦缘之方便彼遍知事者谓依苦谛遍知三界皆苦事故名遍知此有三种颠倒遍知所依处故者谓欲界以苦为乐故名颠倒了知颠倒所依之处皆苦故名颠倒遍知所依之处依有情想外有情中邪行遍知所依处故者谓诸外道依有情想或计大梵自在为有情主如是邪行自生苦恼是即了知彼色界是邪行所依止处故是苦处内离增上慢遍知所依处故者谓成无色定者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是谓增上慢在内法修定者必离如是增上慢无色界是慢所依之处故现了知亦是苦处斯三皆属知苦十一修依处事者谓依断烦恼业故名修即断集谛十二作证事者谓证涅槃属证灭十三修习事者谓修三十七菩提分法属修道谛此上四谛皆加行位顺解脱分所修故名方便事——此五事为观四谛事十四坚固事者谓见道已更不退故名坚固即由前修顺解脱分者能证我空或二空所显真如在菩萨初地不退声闻初果不退十五彼行相事者即相见道十六彼所缘事者谓相见所缘四谛十六行相十七彼已断未断观察善巧事者谓能观察已断见惑以生欣慰未断思惑更勤功用由此名观察善巧——此四事为见道事十八彼散乱事者谓修道才有散乱心十九彼不散乱事者即住定位二十不散乱所依处事者即根本禅定二十一修习劬劳加行事者谓修习中精进不退不畏劳苦故名劬劳向果位位进增故名加行——此四为修道事二十二修习胜利事者谓得涅槃再无有退故名胜利二十三坚牢事者以无重退失故故名坚牢二十四摄圣行事者谓三乘菩提智名为圣行二十五摄圣行眷属事者谓一切福慧为菩提眷属二十六通达真实事者谓能通达如实理故二十七证得涅槃事者谓能究竟证得涅槃故——此六为解脱道事二十八于善说法毘奈耶中事者谓佛说经律为使世间众生得达究竟之唯一正见超胜一切外道由此故名正见顶事由此正见能确定众生闻法信心皈依佛法二十九及即于此不修退事者谓若得遇佛法而不能修习是名为退非要生起过患方名为退——此二简除外道策进初心

己二 调伏

庚一 直说

『曼殊室利若于是处我依声闻及诸菩萨显示別解脱及別解脱相应之法是名调伏』

此中言依声闻菩萨不言依独觉者以独觉单独修行不须具有律仪声闻菩萨具有律仪故云我依声闻及诸菩萨梵言波罗提木叉此云別解脱即对各条戒律能各別解脱过非故云別解脱戒言相应者谓随顺戒律之法即別解脱相应之法综此皆名调伏是为直说

庚二 问析

『世尊菩萨別解脱几相所摄』『善男子当知七相一者宣说受轨则事故二者宣说随顺他胜事故三者宣说随顺毁犯事故四者宣说有犯自性故五者宣说无犯自性故六者宣说出所犯故七者宣说舍律仪故

曼殊室利菩萨于前已知戒律之相复问菩萨戒律有几种相佛答有七谓宣说受戒轨范仪式事宣说根本重戒事及随顺根本重戒事梵音波罗夷此译他胜宣说毁犯轻重事宣说有犯自性者即未证圣果凡夫等名有犯戒自性应时防范已证圣果者自性无犯故名无犯自性说忏悔犯戒事宣说舍律仪故者舍谓弃舍如不信三宝而信外道而破见毁破重戒或有別缘出家后还俗舍出家戒在大乘说若失菩提心亦失菩萨戒此名舍律仪事总此七种名调伏相

己三 本母

庚一 总标

『曼殊室利若于是处我以十一种相决了分別显示诸法是名本母何等名为十一种相一者世俗相二者胜义相三者菩提分法所缘相四者行相五者自性相六者彼果相七者彼领受开示相八者彼障碍法相九者彼随顺法相十者彼过患相十一者彼胜利相

佛告曼殊室利我依十一相决定分明显示诸法故名本母十一相下当別释

庚二 別释

辛一 世俗相

『世俗相者当知三种一者宣说补特伽罗故二者宣说遍计所执自性故三者宣说诸法作用事业故

此世俗相有三宣说补特伽罗者此云数取趣谓数数此生彼死取诸趣报身故有生而死死而生之有情亦依世俗相说若胜义则有情本空即无补特伽罗事宣说遍计所执自性者谓对宇宙万有诸法种种计度此彼差別常无常等差別此亦依世俗相上说若胜义相诸法本空即无如此分別宣说诸法作用事故者此明因缘生果事如造五趣因而生五趣果等差別此亦依世俗相上说若胜义相因缘如幻性本空故总此三种初二属遍计我法世俗相第三属依他世俗相

辛二 胜义相

『胜义相者当知宣说七种真如故

胜义相即一切法皆空所显真如从能显法说七真如谓苦谛上说流转真如集谛上说邪行真如灭谛上说清净真如道谛上说正行真如以及从一切唯识说唯识真如心言绝故说实相真如假施设故说安立真如总名七真如是为胜利相

辛三 菩提分法所缘相

『菩提分法所缘相者当知宣说遍一切种所知事故

菩提果智名菩提分所缘通真俗二谛故言一切种以无分別心遍知真俗不二等事故言遍一切种所知事故

辛四 行相

壬一 总引

『行相者当知宣说八行观故云何名为八行观耶一者谛实故二者安住故三者过失故四者功德故五者理趣故六者流转故七者道理故八者总別故

此中行即观行观行有八故名八行观下当別释

壬二 別明

癸一 谛实

『谛实者谓诸法真如

言谛实者谓真理实义诸法真如者谓真如遍一切法一切法以如为性是常住性普遍性此如是彼如是遍一切处一切时无不如是即一切法皆如实义故言真如

癸二 安住

『安住者谓或安立补特伽罗或复安立诸法遍计所执自性或复安立一向分別反问置记或复安立隐密显了记別差別

此安住相有四安立诸趣有情安立蕴处界等种种遍计所执法安立佛说法相此亦有四或以一向直说或分別诸义而说或反问而说或置记不答此为佛之说法四种方便安立隐密义显了义记別义——即授记事差別义——即分理义

癸三 过失

『过失者谓我宣说诸杂染法有无量门差別过患

我谓圣者假施设我乃佛自称染谓本性染污性染污法在百法即二十六种烦恼言杂染者即有漏法皆名杂染杂有染法在内故杂染略言有三即无始以来烦恼杂染由烦恼故所作事业名业杂染由业杂染故则所得苦果名生杂染总此杂染有无量差別即此能为过患过患即漏义由杂染为过患因故凡夫六识起善心时云何亦称杂染第六所依末那我执随故依此末那相应我执而起善心亦名杂染如布施执有我能布施等

癸四 功德

『功德者谓我宣说诸清净法有无量门差別胜利

此中清净言无量差別者谓得三乘圣果者方得清净一分至佛乃能圆满于十地中地地差別由此差別展转增胜而得胜利故云差別胜利而此胜利佛能宣说

癸五 理趣

『理趣者当知六种一者真义理趣二者证得理趣三者教导理趣四者远离二边理趣五者不可思议理趣六者意趣理趣

此中明佛说法之理趣有六或以显真实义为理趣或以显真智所证为理趣或以化众生示种种仪轨为理趣或以远离苦乐断常生灭二边为理趣不可思议理趣者谓显超过平常之神通事或显超过寻思等之真如理非思量言说所到故言不思议意趣理趣者谓随自意所乐意之所趣或随他意所乐意之所趣故名意趣理趣

癸六 流转

『流转者所谓三世三有为相及四种缘

流谓流动转谓转变如水之流动如轮之转变故云流转云何流转即三世三有为相三世者如过去流转至现在现在流转至未来三有为相者即一生相如人初出胎名生住异相如一期相似相续名住即于住中而有刹那前后变异住异同时故合一相灭相如死后名灭此三世三有为相皆名流转言四缘者谓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以四缘而生亦属流转相

癸七 道理

子一 标数

『道理者当知四种一者观待道理二者作用道理三者证成道理四者法尔道理

子二 释名

丑一 观待道理

『观待道理者谓若因若缘能生诸行及起随说如是名为观行道理

言观待者谓彼此相对有相当关系观此待彼名为观待如观月晕而知有风础润而知有雨如是名为观待言有因缘所生诸行者因谓主因如稻麦等种缘谓助缘如水土等行谓诸有为法例稻麦等诸有为法皆有因缘而得生起以及随诸因缘所生诸行而起思想言说如是名为观待道理

丑二 作用道理

『作用道理者谓若因若缘能得诸法或能成办或复生已作诸业用如是名为作用道理

言作用者谓依法体有能生起作业之用名为作用作用云何谓依因依缘未得诸法今后能得得已未成办者能得成办圆满或已成后能更生起业用如修定者先未得定今能得定得定已能圆满修定令定成办既成办定即能于定而起智慧神通业用如是名为作用道理

丑三 证成道理

寅一 略说

『证成道理者谓若因若缘能令所立所说所标义得成立令正觉悟如是名为证成道理

此中证成道理者即以种种因缘证明成立之道理名证成道理在世学上即属论理学在佛学上即属因明学因明学虽在佛灭后由龙树无著天亲陈那等始完成形式上的因明学然亦原本于佛说如此中证成道理是因明学以三支宗为规律由此能确定诸法义此中言所立者谓所欲立之宗义所说者即所须陈说之法因义所标者标谓标举纲领于所举纲领中应再分析此中所立云何以例证如立植物无常宗此属所立义若但有所立而无能立之因闻者未能生信于此必出能立因云以因缘合成故此为证明无常之理若但有此理而无现例证成亦不起闻者之智了于此复举喻云如瓶盆等闻者于此可得觉悟所立之无常义以瓶盆等因缘合成故瓶盆无常植物系因缘合成故亦无常由此以说者之言生因而起闻者之智了于是所立所说所标之义而得成立此在经中名证成道理在论中名因明学

寅二 详明

卯一 标相

『又此道理略有二种一者清净二者不清净由五种相名为清净由七种相名不清净

卯二 释相

辰一 清净相

巳一 标释五清净

午一 标

『云何由五种相名为清净一者现见所得相二者依止现见所得相三者自类譬喻所引相四者圆成实相五者善清净言教相

午二 释

未一 现见所得相

『现见所得相者谓一切行皆无常性一切行皆是苦性一切法皆无我性此为世间现量所得如是等类是名现见所得相

此中言现见者在因明中属现量如眼对色耳对声乃至身对触皆能分明现显觉到者皆属现见所得相又若于现在一切诸有为法现见其变迁死坏之无常性或现了一切法有生老病等相之苦性或现了知一切法皆因缘和集而成无独立固定自体之无我性凡此「无常」「苦」「无我性」之粗相皆吾人现量所得如是名现见所得相

未二 依止现见所得相

『依止现见所得相者谓一切行皆刹那性他世有性净不净业无失坏性由彼能依麤无常性见可得故由诸有情种种差別依种种业现可得故由诸有情若乐若苦净不净业以为依止现可得故由此因缘于不现见可为比度如是等类是名依止现见所得相

此中言依止者此相微细非现见所得但依粗现见可得相意识思想可以推得微细相故如生老死等无常相吾人现见可得若刹那生灭性之细相非吾人现见可得唯佛菩萨慧眼能知但吾人依一期生死粗相来推求必有刹那生灭相何以故若一切相初生时无刹那生灭性则永久亦无生灭以初生有生灭故后复有生灭如是推知一切法皆刹那性又依现世有种种差別苦果由造种种差別恶业由此亦得推知现造种种善恶业未来有种种乐苦果由此推知他世有性复依现在众多有情有苦有乐由夙世造净不净业由此推知净不净业定有种子住阿赖耶识中为赖耶识摄持而无失坏如是名为净不净业无失坏性由是微细相虽现不可得若以粗相亦可比度而知是名依止现见可得相

未三 自类譬喻所引相

『自类譬喻所引相者谓于内外诸行聚中引诸世间共所了知所得生死以为譬喻引诸世间共所了知所得生等种种苦相以为譬喻引诸世间共所了知所得不自在相以为譬喻又复于外引诸世间共所了知所得衰盛以为譬喻如是等类当知是名自类譬喻所引相

此中言自类者即同类义同类相引此彼证成名自类譬喻所引相此义云何谓有为法情非情等诸集团中皆得相引以为譬喻如人皆有死可证诸有为法无常相如人皆有老死悲愁可证诸众生皆有苦相如人皆依衣食而住若无衣食住即不能生活于世如是可证诸法不自在相此上就情非情内外诸相以为譬喻显示无常相苦相不自在相或复专就外器世界亦有阴阳起伏兴废消长此即证明外器世界亦有盛衰之相如是自类相引以此证彼皆名自类譬喻所引相

未四 圆成实相

『圆成实相者谓即如是现见所得相若依止现见所得相若自类譬喻所得相于所成立决定能成当知是名圆成实相

此中言圆成者即圆满成就真实之道理相云何圆满无欠阙故无谬误故依此无欠无阙无谬误所成立之理名圆成实相所成立相云何兹依因明量说如诸色无常宗——在论理学名断案有变坏故因——在论理学名小前题如香味等喻——论理学名结论由此因喻决定能成所成立相是名圆成实相当知此中圆成实相专就证成道理而言与常途异

未五 善清净言教相

『善清净言教相者谓一切智者之所宣说如言涅槃究竟寂静如是等类当知是名善清净言教相善男子是故由此五种相故名善观察清净道理由清净故应可修习』

此中言善清净简不善无记凡一切法可分善不善无记三性言善者无诸过患有诸胜利与此相反名为不善无记界于善不善中间非善非不善可善可不善今言善清净言教者即简诸世间一切教化以佛法观之世间一切言教皆非善清净以皆有漏世智而起说故在三量中唯现比量所起言说非圣教量善清净言教者即一切智者所起言说无所不知故名一切智即此一切智者所起言说圣教量摄云何宣说善清净谓如说涅槃涅槃者即寂灭义以灭一切烦恼生死永久安静故名寂灭又在大乘功德圆满上说亦名圆寂以能圆满寂静故宣说如是涅槃等相名善清净言教相由上五相皆名清净相应善观察应善修习于此解脱诸苦安乐身心

巳二 问答一切智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智者相当知有几种』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略有五种一者若有出现世间一切智声无不普闻二者成就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三者具足十力能断一切众生一切疑惑四者具足四无所畏宣说正法不为一切他论所伏而能摧伏一切邪论五者于善说法毘奈耶中八支圣道四沙门等皆现可得如是生故断疑网故非他所伏能伏他故圣道沙门现可得故如是五种当知名为一切智相

由上所讲五相中善清净相最为重要然善清净相依一切智者宣说故曼殊室利菩萨复问一切智相有几佛告菩萨有五若佛出现于世一切智之声名天上人间无不普闻由此皆尊为一切智者佛能具足智慧勇猛慈悲等所现三十二种大丈夫相言大丈夫者即能担当大事普度众生此三十二相可详法数兹不具说能具足十力力即大智慧力由此智慧力能断众生诸疑十力者是非判断力知种种业力知禅定力知众生根力知众生好乐力知众生性力知修道所至力宿命力天眼力漏尽力此中十力须八地菩萨方有唯佛乃能圆满平常人虽亦于事物之理起判断而皆仍堕于疑惑不得谓力如鬼神仙天等虽有一分他心通等亦非有决疑力必于法界皆能透澈了知方能得此十力由此世之科学哲学等皆在比量上推求判断究至末后还是落于疑问不得谓有十种大智慧力具足四无畏者佛已具足一切智能无畏而说佛已断尽烦恼流转能无畏而说于种种障道能无畏而说于断尽诸苦能无畏而说由佛具此四种无畏能不为邪论所动而摧伏一切邪论

佛能善说经法及律仪等于此说中现有八正道者谓顺正道理之行有八种一者正见二者正思维亦名正欲三者正语四者正业五者正命六者正精进七者正定八者正念具此八种正当行为名八正道四沙门者沙门即勤息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故名沙门又出家修行为因沙门为果果有四种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此四曰沙门果佛在世时一生即可得到后之众生障重虽有出家修行亦不能成办此四种果总上五相由初二相如是生故由十力能断疑网故由四无畏不为他伏能伏他故由圣道沙门现可得故具此五相名一切智者

巳三 结成清净相

『善男子如是证成道理由现量故由比量故由圣教量故由五种相名为清净

此结证成道理中清净相由现量证成者谓如见色为黄等名由现量证成由比量证成者谓由同类譬喻证成即第二第三第四清净相由圣教量证成者谓以圣教言说显示涅槃等相即第五清净言教相由此五相名为清净证成道理

辰二 非清净相

巳一 标

『云何七种相名不清净一者此余同类可得相二者此余异类可得相三者一切同类可得相四者一切异类可得相五者异类譬喻所得相六者非圆成实相七者非善清净言教相

言不清净者有过失故名不清净理论迷谬错误故名为过在因明论总有三十三过谓犯宗过有九犯因过有十四犯喻过有十由此三十三过随犯一过即不能确定其所立乐因明者当自详之此中言七相者与因明中各过相当兹配明如下

  • 此余同类可得相——即同品一分转异品全分转过

  • 此余异类可得相——即异品一分转同品全分转过

  • 一切同类可得相——即同品全分转异品全分转过

  • 一切异类可得相——即不共不定异品全分转过

  • 异类譬喻所得相——此属喻上过

  • 非圆成实相——总前各过及三十三过中余过而立

  • 非清净言教相——此为略标七相

巳二 释相

『若一切法意识所识性是名一切同类可得相若一切法相性业法因果异相由随如是一一异相决定展转各各异相是名一切异类可得相善男子若于此余同类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异类相者由此因缘于所成立非决定故是名非圆成实相又于此余异类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同类相者由此因缘于所成立不决定故是名非圆成实相非圆成实故非善观察清净道理不清净故不应修习若异类譬喻所引相若非善清净言教相当知体性皆不清净

此中释相与前所标文次有异欲释此相先明因明因相义因相有三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具此三相方成能立因相于第一相不圆满即有不成等过于第二第三相不圆满即有不决定等过经中所言不清净相者即不决定过等所本也今据经略释过相

若一切法意识所识等者此释前所标中第三一切同类可得相谓如立花是无常为宗意识所知性故因此意识所知因不但遍无常之花亦得遍常住之虚空等无为法则此所知因即不能决定花常与无常若有作不定过云瓶盆等是所知故此花为如瓶盆等是无常虚空无为是所知故此花为如虚空无为是常耶由此花之常无常即不能决定成立是即此中一切同类可得之不清净相以所知言遍于花等无常及虚空之常故若一切法相性业法因果异相等者此释前第四一切异类可得相即是不共不定谓诸法各有相性业法因果差別之相如声是所闻性色是所见性味是所尝性等等因果性相展转各异此不共彼彼不共此今若所闻性为因以证声是无常相是不应理以此因只在此一法有余法皆无虽此法有不能得同类法以决定此法无常故名不共不定是即此中一切异类所得不清净相由此异因不能决定常无常故善男子等者此释前第一此余同类可得相即有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过如立花无常若因通全分常一分无常即不能确定是花常无常相虽因中有一分同品相由不能确定花是常无常性故是名非圆成实相又于此余异类可得相等者此释前第二此余异类可得相即同品遍转异品一分转过如立花无常若因中虽遍无常而亦通常一分是亦不能确定花是常无常性以因中虽有全分同类相由亦有一分异类相故不能确定是无常亦是非圆成实相非圆成实故等者此释前第六非圆成实相谓于前同异类相中既不能观察决定清净无谬即不能得清净道理不清净故不应修习譬喻所引相等者此合释第五异类譬喻所引相第七非善清净言教相谓如立声无常为宗无质碍为因喻中则有异类譬喻之虚空相可得即不能成立所立宗由是以前能立之因相亦有谬误又此皆非一切智者之言论总名非善清净言教相此释前证成道理中七种不清净相竟

丑四 法尔道理

『法尔道理者谓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尔道理

法尔义虽与自然义相似然佛学上之说法法原来如此名为法尔法无自性故非自然如水火等水定是湿火定是热故水法尔湿火法尔热又在因果相上说此法有此法因彼法有彼法果常常时恒恒时法尔因果体无杂乱此法尔道理唯佛能证能说然诸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尔道理常住如是故云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尔道理言法性者即一切法真义普一切法空所显性此就胜义说若约世俗水是湿性火是热性一切法各有特性亦是此中所说之法性安住者谓一切法各各常住本位不变不动故名法住又法性者佛未出世未立言说未宣说出来故名法性法住者即佛出世已立言说已宣说出来故名法住法界者即法住能住于法性之中法性能安立法住之内性住不二总一切法故名法界又界是因即法性法即法住如是明一一法本来如是故名法尔道理

癸八 总別

『总別者谓先总说一句法已后后诸句差別分別究竟显了

谓先一句总说后以余句显示如先说一切法无我一切法唯识等后广解何等一切法如何无我云何唯识等別別而说

辛五 自性相

『自性相者谓我所说有行有缘所有能取菩提分法谓念住等如是名为彼自性相

自性相者谓彼缘佛所说而修观行即以三十七菩提分法为自性相念住等者谓菩提分法四念住为先等余四正勤四如意足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名为彼自性相

辛六 彼果相

『彼果相者谓若世间若出世间诸烦恼断及所引發世出世间诸果功德如是名为得彼果相

是中显果相有二断果由前菩提分法断诸烦恼所得之果名为断果断烦恼已所证清净功德名所得果由此二果名彼果相

辛七 领受相

『彼领受开示相者谓即于彼以解脱智而领受之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是名为彼领受开示相

是中显自他二益领受即自益开示即他益三乘同得解脱各有领受如罗汉证我空所领受即偏空法乐菩萨佛证二空所领受即无上自在法乐由解脱智领受法乐已复以自证种种功德为他宣说开示令他亦能领受法乐是名领受开示相

辛八 障碍相

『彼障碍法相者谓即于修菩提分法能随障碍诸染汙法是名彼障碍法相

障碍者如前修菩提分若有障碍即不能自悟悟他若无障碍即于自他而有二益如修念住于受执乐起贪是即障碍法相如修念住乃至七觉支八正道亦尔

辛九 随顺相

『彼随顺法相者谓即于彼多所作法是名彼随顺法相

随顺法即能资助法如修念住等时复闻思诸行无常等教义令念住等更得增进是名随顺法相

辛十 过患相

『彼过患相者当知即彼诸障碍法所有过失是名彼过患相

由前障碍法即生过患如退戒失定生起颠倒邪想作种种恶是名过患相

辛十一 胜利相

『彼胜利相者当知即彼诸随顺法所有功德是名彼胜利相』

由前随顺相为因能得胜利是名胜利相总上十一相即为本母以十一相显了法义决定法义

丁二 总陀罗尼

戊一 问

曼殊室利菩萨白佛言『惟愿世尊为诸菩萨略说契经调伏本母不共外道陀罗尼义由此不共陀罗尼义令诸菩萨得入如来所说诸法甚深密意

前已明三藏圣教言音差別于此菩萨复问不共外道陀罗尼相陀罗尼者译言总持常途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然今讲总持即一切法上义上皆有此总持义故此释陀罗尼有四法陀罗尼法即教法于教法中有字陀罗尼句陀罗尼偈陀罗尼等由此一字一句一章一偈各各皆能总持一切法故义陀罗尼如一切法唯识一切法皆空一切法无我由此一义能总持一切义故名义陀罗尼忍陀罗尼忍即依定慧均等而能印忍于法如无生法忍等故此忍即种种三昧或种种圆通种种解脱门一摄一切皆名忍陀罗尼咒陀罗尼咒即是祷告义如称念本尊咒乃至念一句佛皆有供养恭敬皈依以祈摄受度脱或有所成就意是即咒义于此所说四种陀罗尼中此经菩萨所问即就义陀罗尼而说此总持佛法义之陀罗尼甚深秘密印定佛法简別外道唯菩萨所需要证得声闻自利不必要故由此为菩萨故问

戊二 许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汝今谛听吾当为汝略说不共陀罗尼义令诸菩萨于我所说密意言辞能善悟入

言谛听者即慎重而听由陀罗尼秘密甚深故先为诫

戊三 说

己一 长行

『善男子若杂染法若清净法我说一切皆无作用亦都无有补特伽罗以一切种离所为故非杂染法先染后净非清净法后净先染凡夫异生于麤重身执著诸法补特伽罗自性差別随眠妄见以为缘故计我我所由此妄见谓我见我闻我嗅我尝我触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净如是等类邪加行转若有如实知如是者便能永断麤重之身获得一切烦恼不住最极清净离诸戏论无为依止无有加行善男子当知是名略说不共陀罗尼义』

此中有三分若杂染等者此显染净所依无先后谓一切法若染若净体性皆空性皆空故无作用无自体故无有我以一切法法尔如是亦无所为无所为故无始无终无前无后此就胜义谛说又从法尔因缘如幻如化无始业果相似相续不可说染法先染后净或净法后净先染如是染净皆世俗谛法上相对而立胜义谛则染净且不可得况有先后故说一切法自体性皆空是谓佛法不共外道陀罗尼义

又诸凡夫不了此故受烦恼粗重身执法执我如是皆由无始潜伏在内无明势力为缘由我见故执五蕴身为我由法见故执我所见所闻所尝所触所食所作乃至我染我净如是等类皆是邪加行转

复次若诸菩萨由如实智慧力便能真实了知一切法无我我所故诸法体性本空即能永断一切烦恼粗重之身一切烦恼灭故得一切法最清净性远离一切戏论无为依止无诸加行境智如如体性空寂是名不共陀罗尼义

己二 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复说颂曰『一切杂染清净法皆无作用数取趣由我宣说离所为染污清净非先后于麤重身随眠见为缘计我及我所由此妄谓我见等我食我为我染净若如实知如是者乃能永断麤重身得无染净无戏论无为依止无加行』

讲陀罗尼中前已讲长行今讲重颂长行以散文而说重颂以整句而说即与诗之体裁相似诗以四句为一首颂文亦然即以四句为一偈重显长行中义故言重颂依前长行有三小段颂亦有三初颂颂前长行杂染清净等谓一切法就胜义说体性皆空此中空性离所为相以一切空故法法自体不可得自体既无亦无先后复就世俗幻化法上说无定体无定相生灭相续亦无始终由前因得后果由现果复为将来因因果法尔此为佛法正义有一类执谓先由净故而后有染灭染还归于净或从空起有灭有还空不知一切法即空即有即有即空如在诸法体性上说无不皆空若在幻化相上说无不皆有以胜义法体自性空寂故则无染净先后相可得以世俗法相似相续如幻如化法亦如是故亦无始终相可得复就十二缘起流转还灭上说由流转故成杂染由还灭故成清净然所说还灭者非谓还于以先之寂灭位还是逆义即于杂染中由老死逆观到无明灭则一切皆灭故云还灭由此染净空平等性是为佛法正义若谓本来清净是佛由起染故而后成众生又由灭染还净故众生而后又成佛则佛与众生成流转然经谓本来是佛者就一切法本真如性说以诸法空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普遍一切常常如是即是法性佛由此不但本来是佛即现在亦是佛未来亦是佛以在佛真性上说无有生灭流转之世相故由此染净皆从幻化法上说若由现在觉悟于染法渐渐销除于净法渐渐成满即由如如智而证如如理能证无分別智与所证真如冥契无二平等平等是即迷悟所依之根本佛法于此应当抉择明了若妄生情计则流外道以上讲第一颂

复次第二颂颂迷为众生义由随眠妄见——即无明缘起——为本而起我我所执造业受生成流转法

第三颂颂悟为圣者谓能得如实智了知法性不生不灭由是能断烦恼解脱粗重身得无染净亦无戏论无为依止无复加行于此圆满成办佛果得究竟净名为圣者总前三段就是佛法总义明了此故即能印定佛法反之则成邪道故此名为不共外道陀罗尼义

丙三 所起心相

丁一 直说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应知诸如来心生起之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夫如来者非心意识生起所显然诸如来有无加行心法生起当知此事犹如变化』

前第一段已说明法化身相第二段又说三藏言音差別于此曼殊室利更欲明如来心及心生起之相故复白佛而问云何应知诸如来心又云何知如来心生起之相佛答如来心非心意识生起所显者谓如来心非众生心众生心由心意识而显心意识三有通有別通则八识皆名心意识別名者前六识名识第七名意第八名心此心有积集现起义由积集诸法种子执持不坏复令诸法种子后生起现行故此心亦名为本识是诸识之根本依故讲此心意识在唯识论谓三能变识以有因果能变相故此就众生心说非如来心以如来心如如不动不取于相非如众生心或以环境或依目的而起灭如来更不随境熏变有何目的而心生起由此如来不但真空法性本来圆满其能显圣智及所流言教亦是圆满平等故诸如来心非心意识之所显无有加行心法生起然如来现身说法之大慈大悲大愿大力云何而得生起由此当知如来生起之心犹如变化所谓变化者虽有似无若无而有无心之心化中之化任运而起不由加行故曰犹如变化此为直说所起心相

丁二 细辨

戊一 无行心起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如来法身远离一切加行既无加行云何而有心法生起』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先所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有心生起善男子譬如正入无心睡眠非于觉悟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而复觉悟又如正在灭尽定中非于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还从定起如从睡眠及灭尽定心更生起如是如来由先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当知复有心法生起』

此中菩萨乘前起问如来法身既远离加行云何心法能得生起佛答先由方便般若加行力故心得生起者谓由先加行位所修福德智慧资粮由此资粮圆满为度众生而起化心或复由前本愿力为度众生而起化心由此先所修加行为远因后心得起是义云何借喻以显谓如无心睡眠——简有心睡眠犹有梦中意识是梦亦无极重睡眠后时得醒非于此睡眠中有加行而心得生起乃由未入睡眠之时所作加行势力令心得起又如正入灭尽定时前六心心所法皆不生起第七一分恒行亦不生起后出定时此等心心所法再得生起非由定中有加行故心得生起亦由未入定时所起加行势力引心得生如是无心睡眠及灭尽定不由加行而得心起诸佛法身远离加行心得生起亦尔由前方便般若势力心得起故此即无加行心起义

戊二 化心有无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化身当言有心为无心耶』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无心何以故无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

前明法身无加行得生起化心菩萨于此化心有无还未能了故复白问世尊如来化身当言有心当言无心耶佛答非是有心亦非无心者谓若从胜义谛上说有无相俱不可得故不可说有心亦不可说无心若就世俗谛上说依化身故而有化心此化心非人天报心及鸟兽等报心依众生善根成熟增上缘变化而有故非无心然依佛之自心真实离相亦非有心何故如是非有非无以无自依心有依他心故无自依心者依佛法身自性无心起相有依他心者依他众生因缘成熟而有化心在维摩经中明凡夫依无明有爱而起身病菩萨依大悲而有病亦是无自依病有依他病故云众生病故而菩萨病以大悲故随众生类现身说法而起化心化身有粗细化心亦有粗细若在人中随人中思想言论而为说法若在余众生中亦随余众生思想言论而为说法至于佛自受用法身虽等觉菩萨不能了知若化身化心则鸟兽等亦能知如猕猴能知佛心即可证化心可知总知佛以大悲力故随诸众生而现化身化心说种种法悲愍抚慰无所不至即如现世所讲儿童本位教育教师亦必随儿童之意趣而起教化学童语做童事种种方便随顺儿童诸佛对诸众生亦然故云无自依心有依他心又此中依他者非常途依因缘生果之依他谓佛或依凡夫或依二乘或依菩萨即依一切众生之他也

丙四 所行境界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行如来境界此之二种有何差別』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所行谓一切种如来共有不可思议无量功德众所庄严清净佛土如来境界谓一切种五界差別何等为五一者有情界二者世界三者法界四者调伏界五者调伏方便界如是名为二种差別』

此中亦先由菩萨问而后佛答言所行者即所住义诸佛住于佛住即住无量功德庄严清净佛土诸佛清净佛土或共一佛土或各一清净佛土化身所依之土则随他现然亦由法性土自受用土为本或现方便净土或现凡圣同居净土佛自所缘皆为净土如来境界所说五种如前已讲此二皆言一切种者各尽一切种种差別故此二差別者所行唯佛界所缘境境界即通九界众生所缘之境是为二种差別

乙二 抉择余义

丙一 双非三相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成等正觉转正法轮入大涅槃如是三种当知何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当知此三皆无二相谓非成等正觉非不成等正觉非转正法轮非不转正法轮非入大涅槃非不入大涅槃何以故如来法身究竟净故如来化身常示现故』

前已讲问答正宗竟于正宗中义有未决了者故复问答抉择菩萨先问如来法身既无差別云何有成正觉转法轮入涅槃三种相耶佛答此三皆无二相云何无二由法身化身而说无二由法身究竟净故非成正等觉非转正法轮非入大涅槃由化身常现示故非不成正等觉非不转正法轮非不入大涅槃由此故说此三皆无二相

丙二 生佛关系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有情类但于化身见闻奉事生诸功德如来于彼有何因缘』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是彼增上所缘之因缘故又彼化身是如来力所住持故』

前明化身依佛法身而现故此菩萨复问众生恭敬供养既依化身诸佛法身与诸众生有何因缘佛告菩萨如来法身能起化身化身能为众生增上缘法身又为化身增上缘等因缘故言如来是彼增上所缘之因缘故是中因缘即含佛果功德由此功德能起化身化身复为众生增上又言化身为如来力所住持者即华严经中所言住持身此亦由法身住持力化身及舍利等依彼而住由此化身即法身用

丙三 大小用別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等无加行何因缘故如来法身为诸有情放大智光及出无量化身影像声闻独觉解脱之身无如是事』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譬如等无加行从日月轮水火二种颇胝迦宝放大光明非余水火颇胝迦宝谓大威德有情所住持故诸有情业增上力故又如从彼善工业者之所雕饰末尼宝珠出印文像不从所余不雕饰者如是缘于无量法界方便般若极善修习磨莹集成如来法身从是能放大智光明及出种种化身影像非惟从彼解脱之身有如斯事』

菩萨复问前说佛果如来既无加行生起有何因缘如来法身放大智光复能现出无量化身影像声闻独觉所得解脱之身亦无加行云何不能起大智光及现无量化身影像佛告菩萨先以喻显譬如从日月轮等者是中颇胝迦宝即水火所成之精宝是宝莹澈洁晶此日月即是水火所成之精宝与水火所成精宝同无加行而日月轮火水颇胝迦宝即能放光余水火颇胝迦宝即不能放光是中有何因缘在佛法上讲日月二轮有大威德等有情能住持于中故能放光复就人间等有情应感光明之增上力故能放光有此二种因缘虽同无加行而有放光不放光之別又如末尼宝珠若从工匠善巧雕饰出来者即有印文像现若未雕饰者即无如是印文像现

由是二种譬喻即知如来法身与二乘解脱身虽同无加行而诸如来于因位中有无量方便福智资粮所集成法身经三大劫善习莹磨由是能放大智慧光又以无量善巧积集福智之所雕饰故能现出种种化身化心之相非诸声闻等解脱之身有如是事是为法身与解脱身功用差別

丙四 身财增上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如来菩萨威德住持令诸众生于欲界中生刹帝利婆罗门等大富贵家人身财宝无不圆满或欲界天色无色界一切身财圆满可得世尊此中有何密意』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菩萨威德住持若道若行于一切处能令众生获得身财皆圆满者即随所应为彼宣说此道此行若有能于此道此行正修行者于一切处所获身财无不圆满若有众生于此道行违背轻毁又于我所起损恼心及嗔恚心命终已后于一切处所得身财无不下劣曼殊室利由是因缘当知如来及诸菩萨威德住持非但能令身财圆满如来菩萨住持威德亦令众生身财下劣

此中增上即增上缘由佛大威德令正法住世增上力故众生若由此修善即能生种种福报感得业报身圆满及资用圆满如新译菩提道次第论说增上生及决定胜谓由世间善业福报增上能得出世菩提胜果此即学菩萨者于因地中必得身财增上福报若二乘则不必有此增上以彼不须修习度生方便于三界中生厌离故由此菩萨复问如来菩萨住世能令三界有情身财圆满此中有何密意佛告菩萨如来菩萨住世或道或行众生若有于此道此行相应者菩萨即为宣说如人天十善业道如所行十善业行及出世波罗密等行闻道行已若顺道行正修行者即能获得依报正报圆满之果或有众生于如来佛及诸正法并菩萨僧生轻毁者所得身财无不下劣由是解了深密意义如来菩萨威德住世非但能令众生身财圆满亦令众生身财下劣

丙五 净秽土別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秽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诸净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诸秽土中八事易得二事难得何等名为八事易得一者外道二者有苦众生三者种姓家世兴衰差別四者行诸恶行五者数犯尸罗六者恶趣七者下乘八者下劣意乐加行菩萨何等名为二事难得一者增上意乐加行菩萨之所游集二者如来出现于世曼殊室利诸净土中与上相违当知八事甚为难得二事易得

在第四段中之如来所行即天台之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在此经即属法性自受用土为纯净土如来境界通于净秽而此段所讲净秽二土皆属他受用身及化身所依之他受用土变化土而讲如华藏及极乐净土推其本源都是法性自受用土而其现相则通他受用变化土如极乐世界之上品上生即生他受用土其余都是生变化土极乐世界本是佛之悲愿增上力成然佛法性自受用土若菩萨见即为他受用土若二乘凡夫见即变化土由此佛土是通随所见异今此分別净秽有二秽土分別菩萨欲明净秽二土差別之相故先白佛问净秽土何事难得何事易得佛答菩萨诸秽土中八事易得二事难得言八事者外道者谓外道別有其道理道行道果自立教化率领教众唱说己义以为唯一最胜之道如自在梵天等于我于法而起种种邪执虚妄安立此即见浊有苦众生者谓诸凡夫耽著财一旦于此五欲感觉痛苦想求出离访道寻师而又妄投外道为之迷乱颠倒愈生诸苦此即众生浊种姓家世兴衰差別者谓如贵族种姓或帝王家世当其隆盛之时歌台弦响吴姬楚燕一旦人去楼空花残院寂满目凄凉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者此秽土之种姓世家不能久住之明证亦属众生浊诸恶行者谓如杀盗等之粗相恶行皆由过去势力所引或由现在环境所逼如现在之斗争杀伐虽为求生存所支配亦为过去恶业之报此为秽土中极明显之形状此属烦恼浊数犯尸罗者尸罗即清净义由诸众生造业受果常时热恼圣人视此而生悲愍遂定律仪以为防范消除热恼令得清凉但诸众生为境所驱虽有律仪不能持守由是不得清凉此在秽土常时易见亦属烦恼浊恶趣者六道以言有四恶趣五趣以言有三恶趣此等皆为不善业招此亦秽土之明证亦属众生浊下乘者若三乘则大乘为上乘声闻独觉为下乘若五乘即人天为下乘在浊土中多下乘法下劣意乐者谓初發心菩萨有增上意乐有下劣意乐者下劣意乐者谓虽發心不能坚固易生退却或退小乘或失信心如是菩萨所有善根非极广大名为下劣秽土多有此类菩萨后二种通劫浊命浊以上八种皆秽土中易得

秽土中难得有二者增上意乐等者增上意乐菩萨或地前者或登地者如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即通初發心菩萨若由根本智亲证真如已精修胜进行即地上菩萨如是增上意乐菩萨皆能勤修福慧资粮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如是菩萨少以秽土为游集处故云难得增上意乐加行菩萨之所游集难得如来出现于世者以秽土中众生业重根性劣故少感如来出现于世此上就秽土中分別八事易得二事难得

净土分別言难得与易得者若依佛法性自受用净土二事皆不可得若他受用净土即此中第七下乘第八下劣意乐难得经言八事难得者即通报土化土言如十六观经中有九品生言之备详然报化净土中二事易得不同秽土于此净秽二土若能明了若修菩萨行者必于秽土而度众生然以智慧犹弱未能入秽土中行菩萨行可往生净土先求得不退然后化生秽土以广度众生故于此秽土中仗佛增上力以往生净土然此求生净土与求人天福报不同求净土最低已有出离三界苦之心若大乘之求生净土纯为要成能广度众生之菩萨能力如明藕益大师谓有二愿往生极乐遍入地狱是为大乘之求生净土义

甲二 名题时益

乙一 问立名题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此名何教我当云何奉持』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曰『善男子此名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于此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汝当奉持』

上来正宗已尽菩萨复问于此所说解深密教当以何名以名此教我当云何奉持此教言奉持者以一名总持一切法不散不失则易信解奉持佛告菩萨此名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等者然了义对不了义有二说就所诠辨了义与不了义了即穷了即究竟义如佛在二乘中所说之义未尽穷了名不了义诸大乘经名了义教就能诠辨了义与不了义谓于所诠虽同一义而言词有显了与不显了若就所诠穷了义说二乘名不了义大乘名了义以大乘皆究竟成佛所有言音皆清净法界等流故若兼能诠显了上说如此经能对一切甚深秘密之义皆分明显说最极显了由是此经名解深密了义教汝当奉行守持

乙二 说法时益

说是如来成所作事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七十五千菩萨摩诃萨皆得圆满法身证觉

佛说是深密教时大会中诸大菩萨皆能明了佛果甚深密义众有七十五千当机诸等觉菩萨皆得圆满法身证觉是为本经说法时益

上来已将本品讲尽此次讲本品之宗旨已如上说法本故即佛果为诸法本教法皆从清净法界所流出故故明佛果事业乃可深明诸法念佛故念佛必先知佛功德而后无论持名观像观心念佛才能真实念到佛之境界通达法身趋果故专趋向无上菩提果不以二乘人天境界为所趋向乃能真正發菩提心此须对佛果境真实了知由闻思修菩提资粮证圆满果依是三义听此经者应善读诵思维随顺修学得成正信正行而趋佛果终亦可如此会菩萨而得法身圆满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卷1)
关闭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