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相別种辨释难
难曰:妄执火体实唯有一,则一世俗体可有无量世俗用,宇宙万有尚是一体,何又谓诸灯別体耶?
释曰:汝云何知妄执火体实唯有一,及执世俗体一,乃至执宇宙万有一体耶?
难曰:原文说故。如原文说:可別种生而体一者,若光热別种而生一火体。
释曰:原文不说火体实唯有一,为证不成;一世俗体,宇宙万有一体,更非原文;既非原文,但出妄计,推妄计还妄计,让妄计破妄计。
难曰:与外道之唯一因生一切果何以异?
释曰:汝云何知唯一因生一切果耶?
难曰:原文说故。如原文说:可同种生而体异者,若光光同种而生诸灯体。
释曰:原文不说,唯有一因生一切果,为证不成,既非原文,但出妄计,推妄计还妄计,让妄计破妄计。
难曰:然则原文所说体一,一火体,体异,诸灯体,此依何义以名体及说一、异耶?
释曰:能喻之火体、灯体但世俗名体,四重世俗谛中属假名无实谛,如瓶盆军林等。喻在易晓世俗,故取极浅俗义以立,亦犹汝说火体之喻。所喻之一体、异体亦世俗事体,四重世俗谛中属随事差別谛;如从九缘生一眼识,及一意识通作前五眼俱意、耳俱意等。故一火体与诸灯体,但依三假相以名体,不得执是实体一异。汝知「火等诸喻皆不极成,假说共体,体实是无,若实有体,不名唯识」,此何不许?
难曰:然则原文所说別种,光、热別种,同种、光光同种,此依何义以说种別同耶?
释曰:此依十八界中色尘界——光、触尘界——热、界別以说种別。复依色尘界同——光光,以说种同,四重世俗谛中亦属随事差別谛者。汝计火之光热种別而体亦別,定別不许假名体一,世间应无火之假名,以世间火名但依和合假体施设故。汝计众灯之光体別而种亦別,定別不许无形种融,种子应同灯之形別,以灯光众多但依別別假形施设故。今此能生种別而不坏所生之假名体一,故虽光热种別,得随世间名火,有和合假体故。众光灯异而不妨能生之无形种融,故虽众灯形別,得言光种是同,同色尘界种故。
复次、一聚一聚和合假体形別,此火之名但名此火,彼人之名但名彼人,故无世俗同一体过。若不许和合之假体形別,应有宇宙万有一体之过。一界一界无形自种能生,色尘界之光种但生于光,触尘界之热种但生于热,——犹汝所说各各势用有各各功能,或种体为之因缘,此若外道,汝应外道。——故无一切唯一因过。若不许能生之自种无形,应有因中先有万物之过。
难曰:体、用二义,本唯二重,开为四重已是方便,不料益务支离,重开为十六重。
释曰:若执定唯二种,应亦不得开为四重;不执定唯二重,亦应得开为十六重。开为四重信亦方便,奈诸迷者犹生谬执,故更方便开十六重;彼既方便,此何不然?此若支离、彼宁不尔!
难曰:二取三假,非即能所现行中之相见乎?须此「世俗用用」何用?实相真性,非即二空真如中实相无相乎?须此「胜义体体」何用,「世俗体体」「胜义用用」亦同此破。若「世俗体用」与「胜义用体」亦已包于「世俗用体」云云。
释曰:此十六重,义趣繁广,既对麤心,难为细说!约言少分,以示大要。世俗用用说有漏取,胜义体体说非安立;世俗体体说有漏体,胜义用用说无漏用;世俗体用说有漏识一切种,胜义用体说无漏一切种识;世俗用体说异熟识及七转识,异熟所缘根身器界,即在世俗用体相分中摄,胜义体用说实相之犹带无相二空智言。
复次、说用中体以包本识假体,可见尚有本识假体隐未显说,说用中用以包自证假体,可见尚有自证假体隐未显说,即此说有未尽,故为方便开遣。
复次、所言同种別种之异,颇见学解有进,然安慧见相分是遍计无,譬如龟毛兔角,既不应说龟毛兔角同一种生,亦不应说龟毛兔角別二种生,是无法故。故更应知相见种同別之二说,无关安慧。但是许相见亦依他有家自有此之二说;故述记云:『许有相见二体性者,说相见种或同或异』;又评:『故相別种于理为胜』。
复次、所作驳斥四大段,已知自语失检,复知犹有其余可驳可攻之处,足征虚己求解,智无留滞。佛法大海,不以意限;前观所作,颇滋众惑,逐句辨別,益费闲辞,乃略言以遮止,亦假说之方便。若蒙谅心,愿同法喜,必图快意,任相诤论。
复次、原文「近来欧阳渐之徒景昌极等,自兴相见別种非別种之诤」,措语过重,不无愆尤,特此申谢。愿息嗔心;如嗔不解,请诵菩萨戒本。
复次、本社应时对机,每多权巧,设言施语,不居故常;前后相寻,岂无舛漏!唯要不渝令世人于佛法生正信开正解之旨而已。
复次、对于欧阳居士之重刻大藏经序,瑜伽师地论序,真实义品序等,实深钦重;即对于王君恩洋之佛法非宗教哲学,佛法与外道之差別及其根据,大乘非佛说辨,与缪君之唯识今释等,均表推重。惟对于操戈以图内乱之举,不能默尔,稍为设遮。君等乍游佛法之门,能执利器——名相分別——以防御邪外,固所乐闻。若将深入堂奥,则当舍干戈而从容趣入之,未应持械以冲墙倒壁为事也、否则、增自之惑,益人之迷,两害无利,何取多言!质之君等以为何如?
附 景幼南先生难阅相见別种辨来函
(前略)贵社云:『可別种生而体一者,若光热別种而生一火体,可同种生而体异者,若光光同种而生诸灯体』。于兹可见贵社中人,不但对于同种之义未能了解,即谓別种亦茫然未知其是何旨趣也。(极)文中虽取火光等喻,然尝郑重声明云:『然此诸喻皆不极成,假说共体体实是无,若实有体不名唯识,一切皆以识为体故;善会其意,斯在阅者』。
不意贵社阅者误会其意,妄执火体实唯有一,真令人有不可理喻之感。夫现行之火有火之大种为增上缘,使火之色、声、香、味、触之诸色种得以现行,亦犹瓶盆有地之大种为增上缘,使瓶盆之色、声、香、味、触之诸造色种得以现行耳。亦犹山河大地宇宙万有之有其地、水、火、风之种为增上缘,而使山河大地宇宙万有之色、声、香、味、触之诸造色种得以现行耳。若谓色之与触可同一体,是则色之与色更可一体,是则宇宙万有之形形色色亦唯有一体,是则一世俗体可有无量世俗用,是则匪唯道理相违,即贵社亦未能自信也。不然、宇宙万有,尚是一体,何又谓诸灯別体也?由是当知,火之光热,种別而体亦別。
至若光光同种更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将谓星光、月光、灯光、萤光皆同种而生耶?此与外道之唯一因生一切果何以异耶?此理极浅,此事极明,不知贵社中人何以对于此唯识学中极浅明之常识而生误解!稍一读书,当能知之,毋待(极)絮絮为也。由是当知众灯之光,体別而种亦別。
上来皆就用中之体言,用中之体云者,谓尚是功能未有势用,虽未有势用,而为势用之因缘所自,对实势用,故且说为用中之体。即种子是各各势用,有各各功能或种体为之因缘,此为同种家、別种家之所共认。而贵社之说,伦于外道,则为同种家、別种家之所共斥。然则同种、別种之异何在?曰:同种家直破二取,明相分毫无势用,惟是「义」用或影像相;別种家偏重依他,明相分亦有各別熏种为缘生见之势用。明达法相者,苟若奘、基虽主別种而不定非同种,即非吾所必争。(极)于所作唯识今释补义一文中,已详辨之。迷谬法相者,虽主同种或同体,犹吾所不取也。
体用二义,本唯二重,何以故?以是二者无为有为別故。开为四重已是方便,何以故?体中之用,无实用故;用中之体,非实体故。此种方便,亦非竟无法师特创,护、慧、奘、基并已开示,竟公恐愚者不察,特为拈出导人。不料贵社不察方便,益务支离,更以似是而非之二谛搀杂其间,遂由四重增为十六重,画蛇添足,一望而知。且问二取三假,非即能所现行中之相见乎?则须此「世俗用用」何用?实相真性,非即二空真如中之实相无相乎?则须此「胜义体体」何用,「世俗体体」、「胜义用用」,亦同此破。若夫「世俗体用」与「胜义用体」,亦已包于「世俗用体」之中,何以故?以功能即是本识相分,本识即是功能见分及自证分故。且本识相分非唯功能——种子,尚有根身器界现行之本质尘,不审贵社又将若何安置,乃得整齐美观,使人目迷五色,莫测高深也。吾竟师以种子无有实用也,故说为用中之体,举本识之假体而包于其中,以现行无有实体也,故说为用中之用,举自证之假体而包于其中。至若二空真如之为无相,一真法界之为实相,实相无相,本即是一,即用显体,方便说二,皆是胜义,谁为世俗?旨犹明显,奚待支离!由是可知竟公之抉择体用可谓尽善尽美,而景昌极之相见別种辨,亦虽攻而未必破也。(后略)
【经文资讯】《太虚大师全书》第 X09 册 No. TX09n0006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第16卷-第49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09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太虚大师全书》所编辑
【原始资料】印顺文教基金会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